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然后是自然、主义、理论、原则……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主义就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有了原则,就有绝对“不拿原则做交易”……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在中国,常常存在一个正名的问题。训诂占据了历代中国学人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又是无法回避的。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字本位问题在语言学内部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华文的字比拼音文字的字母不知重大凡几,而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华文文学讲究炼字,这与拼音文字大不相同。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汉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汉字的信息量与某些不确定性和争议性无与伦比。在中华民族的整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身份方面,在源远流长、一以贯之而又充满机变以摆脱困境方面,汉字功莫大焉。没有统一的汉字只有千差万别的方言,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国,抵抗列强的殖民化是困难的。比较一下中国与亚、非、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被列强殖民统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比较一下社会主义的苏联与社会主义的中国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汉字的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现在中国大陆的幼儿不会说话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在推广普通话(国语、mandaren)的同时,中华方言的丰富多彩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吴侬软语,三秦高腔,川语的刚嗲相济与粤语的铿锵自得,尤其是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样是我们的语言财富。它们影响着乃至决定着我们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戏曲、曲艺和少数民族歌舞。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乡音未改鬓毛衰,万方奏乐有于阗,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的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华文中,“国家”既包含着“country”,也包含着“nation”,同时包括了“state”的意义,知道这一点,对于理解国人的国家民族观念,忠于祖国的观念与爱国主义的情愫有很大好处。在华文中,“人民”一词有自己不尽相同于“people”的含义,而且“人”与“民”各有不同的乃至划分等级的含义。这些知识与思考,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生活与政治语言大有帮助。越是有志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越应该理解并善于运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趋利避害,将大胆变革与稳定发展结合起来。我的河北南皮同乡张之洞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所信奉的“厉行新政,不悖旧章……”等原则,也许在学术上是浅薄的与有懈可击的,然而却是语重心长的。

我们中国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我们实在难于从bai ri yi shan jin,

huang he ru hai liu这29个字母上读出唐诗的效果。我们应该更好地进行汉语汉字的教学、传承、研究、数码化应用与审美化创造。我们应该创造出无愧于祖先的语言艺术的传世之作。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世界上推广普及华文与汉学教育,为此加大投入。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上对各种媒体与出版物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少一点错别字,少一点洋泾浜,少一点文理不通。

我们所关切的汉字文化毕竟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与面向未来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性格。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是有活力的民族的,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聪明的做法不是把全球化与民族化地域化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

在浅层次上,争论要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可能是有意义的。从根本上说,母语是进修外语的基础,外语是学好母语精通母语的不可或缺的参照。说起近现代中国,大概没有很多人的外语比辜鸿铭、林语堂和钱钟书更好,同时他们的华文修养也令我辈感到惭愧。设想未来的中华儿女个个熟悉汉语汉字华文经典,同时至少是它们当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中国人的大脑的聪明足以做到这一步。而做到这一步不会降低而只会提高中华文化的地位。

我们大可以增强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的自信,以海纳百川、开阔明朗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开放与交流,而决不是鼠目寸光,抱残守缺。当然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

1998年我在建立已有七十余年历史的纽约华美协进会上讲演,有听众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国?”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爱汉字汉诗,第二,我们都爱中餐。”可惜我今天没有时间再谈中华料理了,那就让我们的听众们会议休息时间尽情地去享用中餐吧,美味的中餐毕竟首先要出现在餐桌上,而不是出现在我的讲演里的。谢谢。(本文为作者9月3日在2004北京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发表时略有删节)

《文汇报》 2004年09月13日

汉字文化----拆字文化

汉字文化 ----趣味拆字 徐浩芳 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汉字认知与审美 2.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热爱 课程内容 拆字历史拆字理论拆字方法拆字应用 课程实施 课堂讲授引导自主合作交流 课程评价 重评价过程学生出勤课堂参与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 Ppt 多媒体 教学要点 1,了解拆字的历史 2,掌握拆字理论 3,学习拆字的具体方法 4,熟练拆字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了解拆字的历史。 拆字历史由来 拆字,亦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旧时的一种迷信。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据考证,拆字这种迷信源于汉代。《后汉书·蔡茂传》载:“(茂)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薄郭贺,郭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失禾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后来,有以拆字为业者,称“测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让析疑者随手写一字,测字者根据该字组成或间架结构来发挥答疑。如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载:少时,见一测字者踉跄而来,问其父之病,随手拈得“一”字。术者曰:“一者生字之尽,死字之初也,汝父殆不起矣。”又问:“汝父生年云何?”其子曰:“丁丑生,属牛。”术者曰:“然则而父不死,牛加一画则生字矣。”清代周工亮《字触》载: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测字者利用测字时的环境,把“土”借用过来,与“一”组成“王”字,预示所测人将要封王。 另外,拆字还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乃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构思奇特新颖。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二、中文摘要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对汉语的各个方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了解汉语的词汇、语法、熟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民俗文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研究的定义,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相关要求,基本学习、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基本研究方法; 学时安排:32学时 授课方法:看视频,课堂点评 教学资源:多媒体,互联网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研究 1、汉字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自身形体构意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2、简要叙述汉字形成、演变、及发展历史: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五、六千年以来的发展演变、汉字独特的以形表义的字型结构系统、汉字的一字多义、形外之义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1、语言的要素分类: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到,但是稍纵即逝。 2、汉字产生的背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语言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 3、历代学者对人类语言产生的相关研究: (1)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尚书序疏》:“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智慧树知到《生活中的语言与语言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活中的语言与语言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 A.在本质是一致的 B.有着根本区别 C.有不大的差别 D.基本一样 答案: 有着根本区别 2、下列说法错误的() A.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B.言语来源于语言又反作用于语言 C.语言起着决定性的规范作用 D.区分语言与言语使语言的研究精确了范围 答案: 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3、下列关于符号说法正确的是() A.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随意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 B.符号内容是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具有物质性 C.符号形式是内容所表达的意义 D.符号的最大特征是形式和意义的联系完全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决定的 答案: 符号的最大特征是形式和意义的联系完全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决定的 4、语言具有能产性是因为() A.线条性与递归性

B.渐变性与递归性 C.双层性与任意性 D.双层性与递归性 答案: 双层性与递归性 5、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是指()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答案: 组合关系 6、汉语中的“房子坏了”中“房子”一词可以用“道路、轮胎、衣服”替换,这几个词之间的关系是() A.组合关系 B.对立关系 C.聚合关系 D.互补关系 答案: 聚合关系 7、下面不属于语言寒暄功能的是() A.吃了吗 B.你还好吧 C.这是到哪里去呢 D.你叫什么名字 答案: 你叫什么名字

8、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语言 B.文字 C.体态语 D.数学符号 答案: 语言 9、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 A.语言体系 B.言语活动 C.言语机制 D.体态语系统 答案: 体态语系统 10、研究语言亲属关系的语言学是()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社会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答案: 历史比较语言学 第二章 1、护士对住院病人说:“我们该吃药了。”,这里的“我们”指的是() A.护士 B.医生

最新《汉字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汉字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因为平时喜欢阅读和写作,对中国文化也比较感兴趣,于是选修了《汉字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好奇走进课堂,本以为这样的课程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但通过几周的学习,发现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并且能学到很多知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入神,通过一些起源和故事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汉字和中华文化上来,还生动细致的讲解了中国汉字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几种造字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到汉字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深深为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智慧所折服,为我国文化史上这一伟大的发明感到无比骄傲。从中了解到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的中国人,我为我们拥有如此久远的文字文化感到无比自豪,也深深感到传承和弘扬推广汉语文化的责任重大。 老师讲课有条有理准备充分,PPT制作详细,通过播放幻灯片来层层导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很多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偏旁和部首的关系、很多偏旁的读音和意义等。汉字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完这门选修课后我们还不能止步于此,要通过老师的引领,在课后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让我们顺着汉字的形、音、义寻求汉字的历史文化,更容易、快速的掌握汉字。 回想起来,一门课程的学习也是挺快的,短短十几周的学习就这么走到了期末,课程的学习也随着结束。我们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随着老师耐心细致全面的讲解而越来越牢固。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我们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情感也越来越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以继承和弘扬汉字与中国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使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屹立不倒!思修题库附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②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一起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所造成的积极的影响,促使这个社会发展,同时也可以是对人文的丰富,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上。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 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 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 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让我 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 辉煌的文明。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 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 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 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 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 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 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 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 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 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 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的汉字已有 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 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形声字;会意字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

专题: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语的历史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汉语有悠久的历史。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的各种要素——词汇、语音、语法——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第1 页================ 汉语词汇发展与其它语言一样,是积累式的。新词不断产生,各个历史时期都在产生新词,因此,总的词汇量逐渐积累增多。越是社会变革时期,词汇积累的速度越高。语言接触是丰富汉语词汇的重要途径。汉语远在汉代就吸收了不少外来词。20世纪以来吸收的外来词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旧词的消亡,有一些是反映了旧事物的消亡,有一些词不再使用了,是由于人们思维的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淘汰了那些概括性太差的词,而代之以短语。虽然词汇系统在不断变化,但历史上的基本词汇却保存至今。 ================ 第2 页================ 汉语词汇在语音形式上的发展规律是由以单派生为主,逐渐变为以双音合成为主。双音合成词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汉唐以至现在,双音合成词一直在持续增长。汉语中还有一种连绵词,这些双音词或双声,或叠韵,带有音乐美,一般用来描写各种情状,诗词和韵文中更为常见,带有浓厚的汉语特色。 汉语语音的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表现是不同的。声母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浊音清化。韵母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入声韵尾的消失。声调方面,普通话的调类,即阴阳上去四声,在元代已经形成。 汉语声母、韵母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过一段繁化丰富时期后,逐渐简化。现代普通话中,韵母只有39个。 ================ 第3 页================ 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有系统性的。一方面,声韵调的变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另一方面,语音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系统中符合某一个条件的一律发生变化。 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整个汉语史上,汉语句子的基本词序是变化不大的。汉语语法是逐步发展,其总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不断严密的方向发展。 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发展过程中变动较大的部分,虚词不断丰富,每个虚词功能的分工逐渐明确,增强了汉语语法的严密性。汉语虚词中表示关系的连词、介词和一部分助词,大多是实词虚化造成的。 ================ 第4 页================ 句式日渐丰富,句子结构日益严密化,是汉语语法发展的又一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虚词增多,句法手段多样化,表达同一意思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达到不同的传意效果;另一方面也与受外来语的影响有关。 汉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言文是脱节的。古代汉语(文言)和现代汉语(白话)是时代距离很远的汉语不同阶段的语言,两者的差异是显著的,但他们不但有纵向的关系,而且有每个时代书面语与口语的横向相互影响,所以,它们之间的关联十分明显,是彼此沟通的。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悠久历史又最富于稳固性的语言之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对

汉字与中国文化全部答案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 A 楔形文字 B汉字甲骨文 C玛雅文字 D古埃及圣书字 A. 楔形文字 B. 汉字甲骨文 C. 玛雅文字 D. 古埃及圣书字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2 鸿雁传书的故事,反映了汉字帮助人们完成了()的交际任务。A异地 B同时 C异时 D同地 A. 异地 B. 同时 C. 异时

D. 同地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载体是()。 A图画 B舞蹈 C音乐 D汉字 A. 图画 B. 舞蹈 C. 音乐 D. 汉字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4 汉字是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 按照词的意义去构形,字形与词义相联系的文字,称为()。

A 表音文字 B 表意文字 C 拼音文字 D 象形文字 A. 表音文字 B. 表意文字 C. 拼音文字 D. 象形文字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2 按照词的读音去安排字形,字形与词的读音相联系的,称为()A表音文字 B表意文字 C意音文字 D象形文字 A. A表音文字 B. B表意文字 C. C意音文字 D. D象形文字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 世界上的文字按照它的字形与所记录的词的联系方式可分成“表音”和“表意”两大体系。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 象形字的主要特点就是看它画得象不象。 A. B.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5 汉字虽然一开始象形性很强,但它毕竟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而不是图画。所以,它不要求画得多像,能够与表示同类其他事物的字区分开来是关键。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记载了汉字起源的三个传说,即()()()。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 神农造字说 A. 八卦说 B. 结绳说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字与汉字 (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 ·字,会意兼形声。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 1、文字的功能 ·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陈澧《东塾读书记》 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 (1)汉字记录汉语 (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 (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 二、汉字与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文化,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1、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1)文字从属于文化。 (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 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 (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 (4)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建和塑造 三、汉字文化的认识历程 1、汉字崇拜阶段(从发生形成至清末) (1)神话思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2)王权思想,把汉字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证文字)” 曌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当皇帝取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yǎn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字,音“俨”,以名焉上龙下天。意思即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1101201 包涵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便有着“多元”社会,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汉字的存在,深刻地讲述出了中国的漫长崎岖凤凰涅槃般的历史,承载了我们中华儿女自豪而痛心的反思。然而,汉字便是贯穿了古今风雨中的一件独有的珍宝,汉字的命运恰巧折射出了中国的兴盛衰败。汉字极具生命力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孕育的中华文化极为深厚,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背后的意义与故事。 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文字毕竟属于文化范畴,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毕竟会互相影响,一者发生变化,往往会影响另一者,所以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也会受到文字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自从有了文字开始,就流行了一种说法:识字的那叫有文化、不识字的那叫没文化,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文字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标志。

文化通论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是一部兼有学术研究和工具书作用的雅俗共赏的读物,力图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科学地展示汉字的文化功能、价值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又是建立汉字文化学的一项基础工程。汉字文化学的提出并非少数人心血来潮,刻意标新,而是汉字“时来运转”,是多年来汉字研究经验的总结、升华。如果说汉字学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汉字文化学便是这大树分蘖出来的新枝。 一 我们现在还无法为汉字文化学下一个完整的、能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因为什么是“文化”,意见就相当分歧。英国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说:“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地加以定义及完备地加以叙述,则并不是容易的事。”([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2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据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统计,从1871年到1951年,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164种之多(转引自张立文《传统学引论》22页注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理解“文化”的呢?我们认为,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当我们谈汉字文化学的时候,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化进行整体上、系统上的把握。这也可以说明: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尽管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但这门学科的总任务已非常明确。一是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二是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 汉字文化学与汉字学关系最为密切,但它又不等于汉字学。汉字学,也叫中国文字学。唐兰在《中国文字学》里为中国文字学规定了一个范围。他说:“我的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结构类型,以及汉字的起源、性质等,是汉字学的主要任务。汉字文化学无疑要充分利用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视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整个汉民族文化制度的关系,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 汉字文化学与文化语言学也有密切关系,二者有一个共同关心的课题:文化。文化语言学,有些学者也称之为人类学语言学,罗常培写的《语言与文化》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著作。我们列举该书若干章的标题,读者就可以大体上知道文化语言学的内容了。如: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些标题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汉字文化学也会涉及。不过,所依据的材料有别。前者以语言作为材料,后者以文字作为材料,且只以汉字为材料。文化语言学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可以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一般性关系,也可以是研究某一种语言和某一种文化的关系,而汉字文化学只能是研究汉民族所使用的汉字与汉民族的文化以及与之有关的某些民族文化的关系。从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1101201 包涵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便有着“多元”社会,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汉字的存在,深刻地讲述出了中国的漫长崎岖凤凰涅槃般的历史,承载了我们中华儿女自豪而痛心的反思。然而,汉字便是贯穿了古今风雨中的一件独有的珍宝,汉字的命运恰巧折射出了中国的兴盛衰败。汉字极具生命力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孕育的中华文化极为深厚,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背后的意义与故事。 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文字毕竟属于文化范畴,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毕竟会互相影响,一者发生变化,往往会影响另一者,所以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也会受到文字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

文化,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文字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标志。 甲骨文是汉字的最初形态,最形象的重现中国先民的生活状态,最质朴的表现中国先民的行为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中国先民的思维特点。请不要以为先民的如此种种并离我们很遥远,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思维特点固化在汉字中并通过汉字一脉相传,继续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占卜的卜辞,以战争和祭祀为主题。作为中国上古文化最主要的载体,甲骨文刻录的内容就是以战争、祭祀和巫术为中心。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战争文化、祭祀文化和巫术文化,三位一体。战争是生存方式,体现的是残忍;祭祀社会组织方式(参加祭祀是对个体身份的认同,在祭祀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现实地位),体现的是虚伪(以鬼神祖先的名义发号施令)(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礼记》);巫术则是思维方式,体现的是非理性、无逻辑。可见从古时汉字就于中国的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汉字产生的是一系列的中国伟大的文化,有词语、成语、书法、对联、诗、等等。 例如: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篆刻是我国具有艺术价值的印章镌刻,它由古代印章多用篆书入印而得名。这两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也都是依赖于汉字而产生的,当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沽学之标准,凡解释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

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傩,作为民俗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出现得很早,从汉文化看,大

汉字与中国文化学后感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几乎所有的老外都感到中国字难学,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为什么中国人学得来他们学不来呢?看看日本的文字吧,他们只有学中国的字才像字,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字那也称得上是字吗? 中国的方块字既可竖写也可横写,由汉字洏产生的书法艺术,更加无与伦比,古代名人的墨宝流传至今有许多已是价值连城,用汉字写春联,在新春佳节,喜庆之日,让家家户户满堂红,猜汉字谜语,无论谜底、谜面都十分的丰富多采。而且中国通过“六书法”造字,再通过字灵活组词,字,不但表音,而且表意,词汇之多,词海都容纳不下,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新词还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真是无穷无尽!妙不可言!正因为汉字有许多优点,所以中国人取名字也特别讲究,不像外国人,他的字只表音,取名很单调,单是英国女皇中叫玛丽的就好几个。而且中国字表意明确,简洁,据说同一份文件,用中文打出来的最薄。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字,并认真学好、用好祖国的文字! 与其说中国的汉字是我国先人的创造不如说是天人合一的杰作,如果你能细细体悟就会从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简单列举几个汉字让我们共同体悟和分享。 息怒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当象“暴风雨”一样的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平息,息字告诉我们,我们心上的自己是息事的关键,当心念一正一定时,你就会发现事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心能包容万物;如果我们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心就作了奴隶,被外界所驱使了,心的容量也相应变小。 福田二字,何为福?一口一田一衣为福,我们从这里看出古人对福字的理解是多么的朴素和乐观。田,人吃的粮食来源于田。在佛教中经常把出家人的行善事宣佛理称为种福田。田由十方(口)组成,也是无数个卍万字的组合。当我们让一个生命真正的接受了真诚、善良、宽容的理,也就在人间种下了一棵善良的种子,在世间的田里生根发芽,在十方世界里开花结果。 念与思想,念是我们的头脑向宇宙空间发出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思维,即心上的命令。因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所以我的心念经常围绕着如何让我的亲人,让所有的善良人也能得益,这需要我的亲人能纵观世界文明史,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破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几十年的无神无法无天的强权思想的桎梏,这是我心中最强的也是仅有的一念,这一念就是我的思想,就是我心上的十方世界,心上的大象无形。

汉字与中国文化_1

汉字与中国文化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

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1,在古汉语的表述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工”、“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即“以文教化”,但这和现代意义上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含义不尽相同。 现代意义上,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S?普芬多夫);文字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例: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经典文献大量传入日本);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 2,汉字字形反映的中国文化 (1)汉字字形与古代物质文化。例如,饮食:见上节;农耕:农具的演变 (2)汉字字形与古代制度文化。例如,货币。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 秦废贝行钱。”《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拿《说文解字?贝部》 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如, 货,贷,购,账,贵,费,贾,贿赂,资,赊,赔,财,贡等。 (3)汉字字形与古代精神文化。A,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磬”字,像悬石以击之形。“磬”是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用玉、石制成,可悬挂。甲骨文“鼓”字,像手执鼓槌敲击建鼓(树立在地上 的鼓,有别于“悬鼓”)之形。甲骨文“樂(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 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 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 形式的音乐。B, 从汉字看古代对女性的歧视。a, 对女性的歧视之一:把女性当 作卑贱、无知、愚昧、顺从的人。妇,繁体作婦,是个会意字,从女从帚,帚是扫 除工具。女手持帚,表示已出嫁的女子担当家务劳动。奴,像一手抓一女子之形。 《说文? 女部》:“?,古文奴从人。”可见奴字最初是?,从人从女,会意字。 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可以随时被杀被卖,地位是十分卑贱的。另外,如、姻、 妟、婉和嫔等字也反映了造字者歧视女性的观念。b, 对女性的歧视二:视女性 为邪恶、贪婪、道德败坏的人。姦,“奸”的繁体字。《说文?女部》:“姦,私 也。”该字可以说是各种丑恶品质和行为的集大成者。淫乱、私通、邪恶、狡诈、 非法等为人唾弃的行为都可以用这个字来表示。但这个字却用三女相聚来会意。 表示嫉妒、放荡、懒惰的字,如“妒”“嫉”等字,都是从女得义。媢,《说文? 女部》:“媢,夫妒妇也。”本来是男子的不良道德观念,却也偏要从女得义。这 说明,几千年来,女性不仅一直处在社会底层,备受欺凌,而且还被一些所谓 的正人君子污蔑为邪恶、贪婪和道德败坏之人。 (4)汉字字形与古代民俗文化。A,傩,作为民俗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大约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其实质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进行时要设傩坛, 戴面具,作一系列的跳傩表演,由巫师主持,以逐恶鬼。甲骨文“鬼”字,象 戴有面具的人形,以示非人面而似鬼。甲骨文“畏”字,像鬼执杖之形,以示 可畏。甲骨文“異”字,象人举双手往头上戴面具之形,当为“戴”字初文, 人头戴面具,故有奇异、怪异之义。上述甲骨文字形表明,商代的确有戴面具 驱鬼的傩祭、傩仪,古代中原地区的确盛行过这一巫术活动。B,人类婚姻由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