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1.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A、B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A、B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半衰期概念可以适用于一般情报老化,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情报。

简述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布拉德福定律的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某个学科论文载文率的大小,按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期刊的数量与相继各区期刊数量的关系将是1:a:a 2 ……。 a 为布拉德福常数,或称比例系数。图象描述:如果取上述登记排列的期刊序号(级数)的对数1gn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积数R(n)为纵坐标进行图象描述,可得到一条曲线。

简述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SCI 的结构包括(1)概括性的总体介绍;(2)引文索引,包括作者引文索引、团体作者引文索引、匿名引文索引、专利引文索引;(3)团体索引,包括地区部分和机构部分;(4)来源索引;(5)轮排主题索引。

美国SCI网络版提供简易检索、全面检索包括一般检索、被引文文献检索、结构检索、高级检索以及查看历史记录。其中,一般检索提供主题检索途径、著者检索途径、来源期刊名检索途径。被引文文献检索提供被引著者检索、被引著作检索、引文年代检索。美国SCI 网络版的主要特点:(1)特色链接,包括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内部链接包括被引次数、参考文献和相关记录的链接。外部链接包括与原始文献、图书馆馆藏OPAC 系统和其他二、三次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的链接。(2)充分利用WWW 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全新超文本格式,所有信息都相互关联。(3)每周更新,而且每次更新整个系统中的所以链接。(4)允许检索整个数据库或指定检索年份;(5)可以直接收录纯电子期刊,便于即时反映相关研究成果。总的来说,SCI检索效率高,引得深度大,功能强大,使用简便,提供情报检索与引文分析功能。

何谓核心期刊?举一种方法说明其测定步骤。

核心期刊是指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来说,刊载大量专业论文和利用率较高的少数重

要期刊,就称为该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

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有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累积百分比法(80%法)、文摘法、

引文法、流通率法、综合评价法。利用文摘法测定核心期刊的具体步骤是:(1)选准统计的

文摘杂志;(2)统计期刊的被摘录量并排序;(3)计算累积文摘率(4)进行交叉对比。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原理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文献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原理是,科学文献和科技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文

献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知识和成果的客观记录,是科学存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科

技发展以科学文献为基础和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科学文献量可以反映科学或技术发展的程度和阶段;②科学文献量的国家分布或语种分布,反映不同国家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量和技术趋势;

③科学文献量的增减变化率反映科技发展的速度;④文献量的突变反映了科技发展的转折性变化;⑤科研机构发表的文献量可反映该机构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成果。

论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信息计量学是在一定大力士背景和科学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当时的情报学家发现情报的计量方法远远大于文献的计量方法。当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主要是服务于图书馆学的研究目的和需要,这促使情报学家努力开辟自己的与情报学对应的定量化研究领域。(2)信息计量学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情报学必然要从定性阶段向定量阶段发展,只有加强情报学的定量化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和精确性,从而有助于确立和提高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3)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不少情报学研究者都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基础,熟悉定量化研究方法。这是信息计量学深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人才保证。

随着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和趋势:(1)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信息计量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知识单元和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研究。(2)计算机辅助的信息计量研究和应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数据来源体系和原始数据的获取渠道,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方法和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3)网络计量学的研究迅速形成和发展。

试述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

首先,而信息计量学则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

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有时也涉及文献情报)。其次,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一些。再次,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积途径。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既有着许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科学文献指数增长率是如何发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1944年,美国韦斯莱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图书馆馆员弗里蒙特?赖德(Fremont Ryder)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美国主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平均每十六年递增一倍;之后,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情报学家德里克?普赖斯(Derek de So11a Price)把赖德的这一发现推广应用到科学知识的全部领域,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终发现:“一叠叠的(十年一叠)‘哲学汇刊’靠墙竟堆成了一条完美的指数曲线”;因此普赖斯得出结论:“似乎没有理由怀疑任何正常的、日益增长的科学领域内的文献是按指数增加的,每隔大约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增加一倍”;“每年增长约5—7%”。如果用F(t)表示时刻t 的文献量,则指数定律可表示为:F(t)=ae bt (a>0,b>O) 式中t 一时间,以年为单位;

a——条件常数,即统计的初始时刻(t=0)的文献量;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可近似地取为2);

b——时间常数,即持续增长率

文献增长规律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通过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规律来判断和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状况,继而探索整个科学的

发展规律,是科学史和科学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②从科学情报学的角度出发,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是科技人员和情报工作人员开展情报分析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进行科学预测的可靠手段。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项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所达到的水平。③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用于一个图书馆或情报机构确定经费的合理分配、资料搜集的原则、馆藏增加的策略、存储空间扩大的措施、情报加工处理和传递交流新技术的应用等。

什么是引文分析法?可以分为哪两种?两者有何区别?

引文分析方法是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

一篇文章所附的引文的发表时间及其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引文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最有研究成效的方法。适用于某学科、某专业文献老化的研究。适用于所谓“普遍的”老化研究。这种方法又分为历时法与共时法。所谓引文分析的历时法,就是对某一确定的文献(集)产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所谓引文分析的共时法,就是在某一确定时间,对过去历年发表的文献被该确定时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历时法是符合过程观的,共时法是符合状态观的。认为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文献老化的观点是符合过程状态辩证观的。

论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

元(包括文献、数据、实物、消息、事件等)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

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并且为改善情报信息系统提供定量依据,达到高效能的科学管理,使信息交流系统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供最优化的信息服务,以便更好地解决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克服“信息危机”,使信息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为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信息计量学的最大意义在于:从理论上继续总结各种经验定律,使经验层次上的

信息(情报)“工作”上升到理论层次上的信息(情报)“科学”,充实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将各种经验定律在新的信息单元条件下进行检验和修正,探讨它新的使用性,从而提高情报学的科学性,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促进和深化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科学评价方面的应用;在其他社会学科中的应用,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请简述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1)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

系增长,普赖斯指数增长模型与所研究的文献的学科和时间有关,但所研究的学科范围越广泛,符合指数规律的时间就越长。而且开始统计的时间对文献的增长率有很大影响,统计的时间越晚,统计研究得到的理论增长率就越大于实际的增长率。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在任何时期内的文献都是按指数增长规律增加的。(2)指数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考察曲线公式所表征的科学文献每年的绝对增长量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文献的增量会趋向无穷大,这是不现实的。

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存在局限性的基本原因,就是没有同时考虑许多复杂因素对科学文献

增长的影响和限制,具体有 3 点:(1)对科学文献增长的机理研究不够,难以对影响文献增长的各种因素通盘考虑、全面衡量,给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定量描述;(2)在确立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律时,普赖斯没有考虑、也难以考虑文献日益严重的老化因素;(3)在统计某年的科学期刊累积总数时,普赖斯没有排除已停刊的期刊,因此普赖斯的指数增长模型在描述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请简要说明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研究服务组”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 的结构包括:(1)科学家排名:10年内的被引频次总数位列所有科学家的1%;(2)机构排名:根据各机构论文的被引频次的10 年总和对机构进行排位;(3)国家排名:根据各国论文的被引频次总和对国家进行排位;(4)期刊排名;(5)高被引论文:入选论文在相应的领域和年份里的被引频次属于靠前的1%范围内;(6)热门论文:出版不超过2 年在当前的2个月里被引的论文;(7)基线:是横跨大的论文组的累积被引频次的测度,包括篇均被引频次和百分点;(8)研究前沿;(9)顶尖论文:是某一科学家、机构、国家以及期刊在特定领域和年限中的被引频次排名在前1%的论文;(10)ESI中的图表页面;(11)引证信息;(12)特殊话题;(13)《科学观察》:基于最近和最热的基础研究的引文分析而反映科学进展和成就的新闻周刊。ESI的功能包括:(1)检索功能:包括引文排序、高被引论文的检索、研究前沿,提供对主题和关键词的自然语言查询不支持逻辑运算符。(2)评价功能:分析某公司、研究机构、国家以及期刊的科学研究绩效;跟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研究发展趋势;分析评价员工、合作者、评论家以及竞争对手的能力;测定某一专业研究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产量和影响力。

ESI的特点在于:(1)基本的分析工具;(2)服务对象的广泛深入;(3)综合全面的数据、论文和课题;(4)与其他信息资源的连接与整合。

简述洛特卡定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洛特卡定律的最原始表述是:在某一时间内,写了x 篇论文的作者数占作者总数的比

例f(x)与其所撰写的论文数x的平方成反比,即f(x)=C/x 2 ,其中f(x)为写x 篇论文的作者数占作者总数的百分比;x 为论文篇数,C 为某主题领域的特征常数。

洛特卡推论认为:“检验发现,生产2 篇文章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文章作者数的1/4,

生产 3 篇文章的作者大约是生产 1 篇文章作者数的1/9,……,写n篇文章的作者大约是生产 1 篇文章作者数的1/n 2 ;且生产 1 篇文章的作者数是全体作者的60%左右。”可表述为y(x)=y(1)/x 2 。其中y(1)为写 1 篇论文的作者数;y(x)为撰写x 篇论文的作者数。洛特卡定律实际上是科学论文在作者集中与分散的分布现象,它具有2个基本特点:(1)洛特卡采用频次排序的方法,即按某类作者出现的频次大小排位,而非按照作者所写的论文多少来对作者进行等级排序;(2)可以论文在作者上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只限于平方反比关系,即只给出了这种集中与分散程度的单一描述。

什么是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其主要方式与发展方向如何?

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学科或课题,借助有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拟、推理,并给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的研究工作。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的方式有 3 种:(1)利用计算机建立文献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学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2)利用和改进现有的情报检索系统;(3)利用下载技术和链接技术建立专用于文献计量研究的数据库。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的发展方向:(1)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向实用化方向发展;(3)向集成化方向发展;(4)向模型化方向发展;(5)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简述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网络是的信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比特”形态存在的网络最基本的信息单元;第二层次是关于网上文献的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第三层次是关于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包括以网络站点、数据库等结构为单元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媒体信息本身的计量分析;(2)网络站点结构的计量分析;(3)网上文献信息的计量分析,包括对著者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文献分散规律的研究、对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对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对文献引文分析的研究;(4)网页影响因子分析;(5)网络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网络链接分析法,网络链接的自组织性带来了社会性意义,起到了间接评价功能;(2)相关分析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保证样本有充分的代表性,注意样本的可比性;(3)内容分析法,将文献内容分析、整理、有序化,实现信息内容的部分量化,运用定量编码主题作客观、系统的分析;(4)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概率的原理对关系中各属性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它们之间关系和规律;(5)可视化方法,具有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帮助人们表现数据或隐含信息,辅助人们的出某种结论;(6)数据挖掘法,可以预测趋势和行为,进行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布拉德福定律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该定律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有着一定的客观背景。首先,文献的分散是普遍的客观现象;其次,科学统一性原则;最后,文献统计研究是布氏定律产生的基础。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主要经历了提出和确立这两个阶段。1934年1月,布拉德福通过对某些领域的数据的统计分析,发表了题为《专门学科的情报源》(Sources 0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ect)一文,首次公开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随后维克利研究布拉德福定律,并率先发表论文,不仅充分肯定了布拉德福的研究工作;而且最早将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这种分布称为“布拉德福离散分布”,把布氏的上述研究结论叫做“布拉德福分散定律”。同时,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修正和补充,基本上确立了布拉德福定律。除了维克利之外,还有许多文献学家和情报学家对布氏定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简述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结构中,信息计量学的理论、

方法、应用结构的主要内容。在信息计量学的体系中,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承,是信息计量学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在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层次中,理论主要是对信息计量现象的对象化描述。研究方法主要是统计与直观描述,应用主要是在图书情报管理以及一般社会信息系统的管理,并对经验定律与方法进行检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在信息计量学的元学层次中,理论主要是对其现象学结构的元语言描述。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与推理。应用主要是解释信息计量学自身,加强各种不同范式,视界之间的相互理解,指导信息计量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与正当使用。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学层次中,理论主要是对现象学层次,元学层次结构体系的综合研究,关注信息计量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是比较、评价、分析、综合等,应用研究主要是创立高度抽象化、形式化的理论体系,实现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并指导和扩展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促成信息计量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使信息计量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试述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应用。

①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图书情报的科学管理必须建立在文献情报数据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②在信息用户和文献信息利用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是情报用户(或读者) 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③在文献信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文献规律的研究中;④

在学科发展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在预测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献增长规律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通过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规律来判断和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状况,继而探索整个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科学史和科学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②从科学情报学的角度出发,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是科技人员和情报工作人员开展情报分析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进行科学预测的可靠手段。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项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所达到的水平。③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用于一个图书馆或情报机构确定经费的合理分配、资料搜集的原则、馆藏增加的策略、存储空间扩大的措施、情报加工处理和传递交流新技术的应用等。

简述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包括文献,数据,实物,消息,事件等)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相关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同时,为改善信息情报系统提供定量依据,达到高效能的科学管理,使信息交流系统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供最优化的信息服务,以便更好地解决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克服“信息危机”,使信息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为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试述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

首先,而信息计量学则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有时也涉及文献情报)。其次,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一些。再次,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积途径。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既有着许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简述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

普赖斯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似乎没有理由怀疑任何正常的、日益增长的科学领域内的文献是按指数增加的,每隔大约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增加一倍”;“每年增长约5—7 %”。可以用F(t)=ae bt (a>0,b>O)来表示。

简述科学文献量的增长与科学知识量的增长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量的急剧增长是科学文献激增的直接的主要原因。科学文献与科学知识量一般来说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其增长规律也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科学文献增长规律与科学知识量增长规律的研究,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发现可以为科学知识量增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而科学知识量增长规律的研究特有助于加深对文献增长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科学文献的增长与科学知识量的增长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简述文献信息老化规律主要应用。

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在文献情报管理中的应用◆指导剔除,优化馆藏◆为制定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依据◆用于评价文献②在科学学与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根据文献老化的指标数据,可以判断学科的性质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对某一技术领域的文献的老化性质进行研究,则可大致确定该项技术的发展速度、适用时间以及在技术上可能被淘汰的年限等。因此,从文献的老化规律研究出发,来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确实是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途径。

试述信息计量学内容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包括信息概念的数学描述,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等。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计量的准绳;关于比特、知识单元、信息熵、信息场、信息势等计量概念的讨论。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包括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等。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如文献增长、老化、离散、引文分布等模型的建立与评价。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探讨,如等级排序方法、对数透视原理及方法,以及

摸糊数学、信息论、集合论等的应用;情报利用和效益的定量评价等。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如聚类,相关分析,引文数据库,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词频统计等的计算机实现问题。

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试述文献信息逻辑增长律的局限性。

科学文献按逻辑增长的理论相对于普赖斯增长理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逻辑曲线既可用于描述过去的文献的增长,也可用于预测文献未来的增长。事实上,科学文献的逻辑增长曲线在描述文献增长规律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果单独就某一具体学科领域内科学文献的增长而言,逻辑曲线极好地描述了它们的增长规律。但是逻辑曲线本身仍存在着局限。由(2—5)式可知:当t→∞时,y→k,dy/dy=by(k—y)→0。它表明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文献的增长率趋于零,科学文献总量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最大值。这就意味着某个年代之后,再也没有新的科学文献产生,科学文献作为情报传递的一种手段,将从人类科学交流的领域中隐迟。这显然又走向了另一极端。科技文献数量增长速度的减缓,并不完全意味着科学发展的速度将会下降,因为除了文献这种反映人类科学认识、科学研究及发展水平的知识载体形式以外,必将陆续出现一些新的、更完善的传播科技情报的方法和手段,使我们有可能用以补充或逐步取代现有传统形式的科技文献。

科学文献老化有哪几种情形?影响科学文献老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说,科学文献的老化有以下几种情形:①文献包含的信息失效②包含情报的文献已老化③被更新文献替代④研究兴趣下降引起利用减少科学文献的老化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可从以下 5 个方面来分析:①文献的增长②文献的学科特点③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④文献的类型和性质⑤用户需求及情报环境

试述信息计量学的元学体系的特点及其与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体系的区别。

信息计量学的元学体系有三大特征:①以信息计量学自身为研究对象;②注重信息计量学的深层逻辑结构,以此来检验现象学体系的有效性和正当性;③其研究并不着意建立体系,不以某个统一的标准为模式,而是强调各种不同范式、视界之间的相互理解。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体系与元学体系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是研究对象的理论,它解释文献现象,后者是研究框架的理论,它解释信息计量学自身。简述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确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早在1948 年,B.C.维克利就仔细研究了文献分布规律,推广和修正了布拉德福定律,使之更为精确、更具有普遍意义,为布氏定律的完善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维克利还据自己的研究得出两个推论:在有关布拉德福定律的研究中,维克利不仅指出了其论证过程中的矛盾之处,而且还提出了新的独特见解,最早把布氏定律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他根据直线分布重新导出了图象描述的结果,指出该式与布拉德福的原式并不一致,然后,他放弃了得出了新式,从布氏定律的区域表达式出发,经过逻辑推导,指出布拉德福分布即使不计下部的弯曲,也仍然是一曲线,而不是直线。同时,他还认为布氏定律是由其语言描述和图象描述组成的,前者描述其理论,后者则描述了它的观测数据和轨迹。

简述信息计量学方法学结构内容。

①信息计量学中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②各种研究方法的评价;③方法的移植;④方法体系结构的研究;

⑤方法的比较研究;⑥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学体系与信息计量学体系的关系。

简述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

①针对性:对不同的具体统计项目应有不同的要求②准确性: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是文献信息统计的核心要求。③代表性:只有抽样的代表性较强,才能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分析结论的可信度。④可比性:文献信息统计数据是分析判断的基础,而分析时常用比较方法。因此,在设置文献指标和统计数据时,必须注意数据的可比性。⑤累积性:文献数据的累积时间越长,累积量越大,则越有利于提高文献统计的准确性。以上这些原则要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在进行文献信息统计时,我们必须统筹兼顾,

以便获得较好的综合性效果。

试述文献信息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①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数量的激增②专业范围的扩大和细分化③学科之间相互渗透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⑤研究的合作化和集体化⑥研究的周期缩短、产生成果和转化的速度加快⑦通讯、出版技术

的改进和情报工作的加强

试述科学文献逻辑增长率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弗·纳里莫夫和格·弗莱杜茨(Г.Влдуц? )在进行大量研究后认为,科学文献开始要经过一个急剧增长的过程,随后增长速度缓减,指数增长过程变为逻辑曲线增长过程。同时,他们考虑到物质条件、经济来源以及作者智力等方面的因素对科学文献增长速度的影响,在具体的文献统计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文献按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和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F(t)=k/(1+ae -kbt ) (b>0) 式中:F(t)——t 年的文献累积量(亦可用y 表示);k——当t→∞时文献的累积量,即文献累积量之最大值;a,b——参数 3. 试析引文分析法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区别。引文分析方法是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一篇文章所附的引文的发表时间及其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引文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最有研究成效的方法。适用于某学科、某专业文献老化的研究。适用于所谓“普遍的”老化研究。这种方法又分为历时法与共时法。所谓引文分析的历时法,就是对某一确定的文献(集)产生后,其在以后各年被引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所谓引文分析的共时法,就是在某一确定时间,对过去历年发表的文献被该确定时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历时法是符合过程观的,共时法是符合状态观的。认为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文献老化的观点是符合过程状态辩证观的。

试述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步骤。

引文分析大致有 3 种基本类型:①从引文数量上进行研究,主要用于评价期刊和论文等。②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或链状关系进行研究。③从引文反映出的主题相关性方面进行研究。若从引文的其他不同特征出发,还可派生出许多类型的引文分析。例如,从引文的语种、国别、年代、作者等进行的引文分析。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时,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选取统计对象②统计引文数据③引文分析④作出结论

试述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科学文献老化系指科学文献随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作为情报源的价值不断减小,甚至完全丧失其利用价值。情报老化实际上就是文献情报的老化,文献情报老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情报对象或情报用户而言的。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某一学科或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定量指标。◆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半衰期概念可以适用于一般情报老化,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情报。

试述文献同被引与文献耦合的联系和区别

引文耦合和同被引都是指两篇文献通过另外一篇或者多篇文献建立联系。都可以反映出文献之间的联系程度和结构关系,在引文分析中属于同一种类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文献关系研究、文献检索和文献结构研究。他们的区别主要有五点。

①引文耦合反映的是两篇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同被引反映的是两篇被引证文献之间的关系。前者是由两篇文献的作者共同建立的,后者是由引用它们的作者各自建立的。②引文耦合强度是固定不变的,同被引强度则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对于任意两篇己发表的论文来说,其后的参考文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引文耦合后的关系就不会改变,也就长期地得到固定和承认。对于具有“同被引”关系的两篇文献来说,同被引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总是等着其它文献来建立,其强度也是依赖其它文献的需要量来增加,所以同被引后的关系“仍处于变化之中”。③引文耦合反映的文献间的关系是一种固定的长久的关系,而同被引反映的则是变化的或暂时的关系。因此,引文耦合形成的模型是静态结构模型,而同被引则是动态结构模型。④引文耦合是回溯性的,属于“回向引用”,而同被引则是展望

性的,属于“前向引用”。⑤对于研究和揭示科学文献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描绘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来说,“同被引”比“引文耦合”更具有优越性,更适应当前情报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特点。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信息计量学考试知识点整理-精选.

信息计量学 一、信息计量学概述 1. 信息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 1.1 信息计量学的由来 ※信息计量学来自于德文Informetrie,由德国学者昂托.纳克(Otto Nache)在1979年最早提出,其后很快出现了与之对应的英文术语informetrics; ※由于1987年以来的有关学术会议论文集上都有informetrics标题,因此,很多情报学家都将1987年看成是informetrics被国际情报学界正式承认的一年; ※我国将informetrics译为情报计量学,将其作为对应于“情报学”的三级分支学科,1992年,我国有关部门将information从情报改译为信息,informetrics也改译为信息计量学。 1.2 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1)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文献计量学主要服务于图书馆学,情报数量>文献数量,情报计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情报学需要开辟与情报学对应的定量化研究领域); (2)信息计量学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布鲁克斯提到:情报学如果不实现定量化,它将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技艺,而不会成为科学。情报学定量化研究不可或缺。 (3)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发展。 1.3 信息计量学的形成与发展 (1)信息量化研究的前期实践 (2)信息计量规律的探索和发现 (3)信息计量学的形成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1923)——Bibliometrics(1969) ——Scientometrics(1969)——Informetrics(1979) (4)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1988年,英国布鲁克斯提出informetrics代替bibliometrics; 1990年,比利时埃格赫和鲁索在Introduction to informetrics:quantitative metiods in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信息计量学

1.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A、B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A、B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半衰期概念可以适用于一般情报老化,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情报。 简述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布拉德福定律的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某个学科论文载文率的大小,按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期刊的数量与相继各区期刊数量的关系将是1:a:a 2 ……。 a 为布拉德福常数,或称比例系数。图象描述:如果取上述登记排列的期刊序号(级数)的对数1gn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积数R(n)为纵坐标进行图象描述,可得到一条曲线。

网络信息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

●邱均平 陈敬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2) 网络信息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evolution of informetrics , webmetircs is booming rapidly as a new branch.After introducing the genesis and definition of webmetrics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objects ,methods and tools of the webmetrics study and points out 5main applica 2tions of webmetrics. K eyw ords :network ;application study/webmetrics ;cybermetrics 1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兴起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网上数字信息的计量研究也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这直接促成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诞生。 目前所知道的关于网络信息计量的最早研究是伍德鲁夫(Woodruff )对网络文献特征(例如HTML 文档的大小与数目)的测度[1]。1997年,阿曼德(T. C.Almind )和英格维森(Peter Ingwersen )提出了用“webmetrics ”一词来描述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万维网(WWW )上的研究[2]。在这之后,许多学者在其有关网络空间的信息计量研究中使用了“webmetrics ”一词。此外,另一个意思与此相近的词是“cybermetrics ”。目前在因特网上已经出现了以“cybermetrics ”命名的电子期刊和网上学术论坛(网址:http ://www.cindoc.csic.es/cybermetrics/),它是由西班牙科学信息与文献中心主办的。webmetrics 和cybermetrics ,其直译分别是“网络计量学”和“赛柏计量 学”(或“电脑计量学” ),但由于其实际研究内容并不涉及网络与电脑的物理结构的计量,而主要是对网络与电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的计量,因而意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和“网上信息计量学”更为贴切。 2 网络信息计量学概论 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信息计量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网上信 息的计量研究,为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3]。211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现阶段的研究状况来看,其研究对象十分广泛。笔者认为,网络信息计量学并不仅仅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上的简单应用,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3个层次或组成部分。 1)网上信息的直接计量问题。如对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的计量方法研究,对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计量研究等[3]。作为因特网主要存取方式之一的万维网,目前有上百万个站点和上亿个文件,如何统计万维网上的信息是一个新的课题。在1997年召开的第63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美国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 )的奥尼尔提交的论文《万维网可存取之信息的特点》对万维网信息的统计指标、统计类型及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奥尼尔认为,目前可以讨论的内容包括:站点的数量、静止的网页数、静止网页的平均规模、交互式网页的数量等;其它的统计内容还包括语言的分布、出版地、网页的平均寿命等[4]。 2)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问题。如网上电子期刊、论文、图书、报告等各种类型的文献,以及文献的分布结构、学科主题、关键词、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计量,既涉及网上一次文献的计量,又涉及网上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计量问题[3]。 3)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3]。网络结构单元包括站点、布告栏、聊天室、讨论组、电子邮件等,对以上网络结构单元中的信息增长、信息老化、学科分布、信息传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引证和联系等的计量研究,将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1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计量学被看成是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在网络上的应用的一门学科,因而在文献计量学、科学 — 161—?情报理论与实践?ITA !理论与探索#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2069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学分:3.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应用统计学 参考教材: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参考书: [1] 郭存芝,杜延军,李春吉:《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Eviews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 [2]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2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 (美)Ramu Ramanathan 著,薛菁睿译:《应用经济计量学》(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美)古扎拉蒂著,张涛译:《经济计量学精要》(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面向金融学、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联立方程模型、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及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经济计量学的基础知识及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估计、检验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者结合起来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一般的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的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金融、财政、产业经济、贸易经济等专业课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题型与分数: ?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2分)?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三、计算题:(共3题,每题5分) ?四、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信息计量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信息计量学的发展逻辑过程: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2.(了解)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相类似,网络计量学的内容体系是由它的理论、方法 和应用三部分组成的,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3.信息计量学(名词解释):主要内容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来分析和处理信息过 程中的种种矛盾;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信息的动态特性, 并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 4.信息计量学的三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 5.引文分析(名词解释):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 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 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6.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信息计量学与文 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既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又 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1)信息计量学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 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 2)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泛 一些 3)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 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及途径 第二章 1.文献信息流的特性:文献信息流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科 学文献在空间的分布性质,如集中-离散分布、文献按著者分布、词 汇在文献中分布、引文分布、主题相关分布等规律性;动态特性是指: 科学文献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和老化的性质) 2.科学知识量的急剧增长的科学文献激增的主要原因 3.普赖斯是最早提出“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 4.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应用(论述):1)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文献数量的 增长变化规律来判断和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状况, 继而探索整个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科学史和科学学 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2)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情报学的角度出发, 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是科技人员和情报工作人 员开展情报分析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进行科 学预测的可靠手段。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可以反映 一个国家某项技术发展的最敏感指标 3)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一个图书馆或情报机构 确定经费的合理分配、资料搜集的原则、馆藏增加 的策略、存储空间扩大的措施、情报加工处理和传 递交流新技术的应用,等等,都要以科学文献的数 量及未来的增长趋势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三章 1.半衰期(名词解释):指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计量学 / Econometrics 课程代码:030230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金融学及相关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投机金融系 教材:赵国庆. 计量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 [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 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5 [3] 刘振亚.计量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美)格林著.计量经济分析.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5](美)Robert S. Pindyck, Daniel L. Rubinfeld 著,钱小军等译. 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6] 张保法.经济计量学(第四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 [7] 孙敬水主编。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8] 庞皓主编.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统计为基础,数学为手段,考察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检验经济政策效果的工具。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并重。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习过程中,既要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经济计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计量方法,培养学生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经济计量方法、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与定量研究经济学中的有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概念 1.1.1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2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1.3 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点与建模步骤 1.2.1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点 1.2.2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前的分析 1.2.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建模步骤 1.3 计量经济学中常用概率分布基础 1.3.1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与分布特征 1.3.2 常用概率分布及其特征 1.3.3 常用样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学时:14学时 二、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经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实验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掌握一至两种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软件的运用,达到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比较简单的经济问题的目的。同时,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学生立足于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实验课程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

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按实验内容,认真严肃地对待实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法解决,或与老师、同学商讨,每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的实验报告要反映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总结等内容。 四、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五、实验指导、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实验指导及评价体系 1.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实验指导教师可作个别解答;对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在课堂上演示说明。 2.实验评分(100分)的7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报告评定。其余的3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抽查、学生做实验认真和规范化程度给予综合评分。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该课程考核包括由平时与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由实验考勤情况、及实验报告撰写二部分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30%和70%。 六、实验指导(参考)书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 答案:距离参照课本第84页第一段 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 答案:有关;无关参照教材第108页第五段 9、为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 。 答案:相互邻接关系参照教材第120页最后一段 1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我国信息计量学文献的文献计量研究

我国信息计量学文献的文献计量研究 牟 华 侯延香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长春130117) 摘 要 通过对2000~2001年间我国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的统计,从论文数量、期刊情报源、著者情况、 主题等方面,定量地分析了这两年我国信息计量学的发展态势,并得到了多项结论。 关键词 信息计量学 计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820857203 The D ocu m en t M etr ic Research on Ch i nese I nform etr ics D ocu m en t M u H ua Hou Yanx iang (Info r m ati on Comm unicate &M anagem ent Schoo l of N o rth -earth N o r m al U 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 of Ch inese info r m etrics research paper during 2000-2001,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ses the developm ent trend of Ch inese info r m etrics in recent tw o years from quantity ,peri odicals resource ,autho rs situati on and subject ,and gives m any conclusi ons 1 Keywords Info r m etrics M etric research 收稿日期:2002-10-18 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1958年,布鲁克斯提出,似应以信息计量学(Info r m etrics ) 来替代文献计量学(B ibli om etrics )为宜,其理由是文献计量学仅拘泥于“书目的计量”,而且已不适于现代电子化载体文献的计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许多研究人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有关信息计量学的论文,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我国信息计量学进行了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更好地认识我国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发现近两年信息计量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普及信息计量学知识,繁荣学术研究和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作用。 1 统计方法 本文的数据以《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为基础,以《中国学术期刊题录数据库》为补充,共收集到296篇论文。并对这些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著者分布和论文主题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2 论文数量分析 研究论文数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出学科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而某一时期文献量的变化,又从侧面体现学科发展历程的特点。2000~2001年有关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共296篇。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 191篇,占论文总数的6415%;2001年为105篇,占论文总 数的3514%,明显的比2000年减少,说明信息计量学研究有下降的趋势。 表1 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的年代分析 年代 论文数量(篇) 百分比(%) 200019164152001 1053514 合计 296 100 3 期刊情报源分析 对我国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而且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色。从统计上看,296篇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发表在91种刊物上,大体分布见表2和表3。 表2 信息计量学论文文献源分布 期刊类型种类(种)占总数比例(%)载文量(篇)占总载文量比例(%)平均载文量(篇) 图书馆学期刊2123116822197312情报学期刊661693311421515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期刊12131257191264175文献信息学期刊551551169110高校学报242613299180112其他刊物2325134414186119总计 91 100 296 100 313 从表2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图书情报学综合期刊占总期刊数的4219%,而在其上发表的论文为218篇,占论文总数的73164%,说明我国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其中,仅情报学的6种期刊就发表论文93篇,是信息计量学研究论文的重点期刊。从表 2还可以看出,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的33种期刊,共发表 第21卷第8期 2003年8月     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8A ugu st,2003

信息计量学_邱均平_模拟试卷一与答案

《信息计量学》模拟试卷一 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信息计量学的逻辑发展过程一般认为是() A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B 统计书目学→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C 科学计量学→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D 文献计量学→统计书目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2. 科学文献激增的直接的主要原因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B图书馆增多C科学知识量急剧增长D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3. 一般来说,历史悠久的学科的文献要比新兴学科的半衰期();比较稳定的学科的文献, 要比在内容上或技术上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的学科的文献半衰期()。A长、长B 短、短C 长、短D 短、长 4. 不属于信息计量学三个层次的结构的是() A现象学层次B 理论学层次C 元学层次D 方法学层次 5. 布拉德福定律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预计检全论文总数B 计算查准率C估计检索范围D 计算检全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消息B 数据C 事件D实物 E 文本、文献 2. 文献计量的指标可以分为() A绝对值指标B 一级指标 C相对值指标D 二级指标E 多级指标3. 信息计量学的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分别是() A现象学层次B 元学层次C理论学层次D数学层次E 方法学层次 4. 布拉德福分布存在着众多的分布模型,主要有() A 西蒙的随机模型 B 布鲁克斯的混合泊松分布模型 C 纳兰南的序性流模型 D 阿拉麦斯库的科学势扩散模型 5. 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如果从测定的标准来划分,主要包括()A以载文量为标准的方法B 文摘法和引文法C 以流通量为标准的方法D 综合评价法 三.简答题 1、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 2、简述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3、简述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何谓核心期刊?举一种方法说明其测定步骤。 5、信息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原理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有哪些?四.论述题 1. 论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2. 试述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 3. 科学文献指数增长率是如何发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80610163计量经济学模拟---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0610163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 英文名称: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Econometrics 课程类型: 实践教学环节 总学时: 16 学分: 1 适用对象: 经济学本科 一、课程设计目的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是分析经济问题、管理案例的有力工具,它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经济问题转化为计量模型、做到有理论、有数据的科学分析,从而得到结果指导实践与预测。它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安排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对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感性认识和利用计算机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了初等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方面接受进一步的锻炼,为以后的相关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特别是提高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学和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自己选定,密切结合当前的经济热点,就某一个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计量经济研究。要求学生在熟悉和使用新的分析软件(SPSS或EVIEWS) 中计量经济相关模块功能的同时,尝试独立完成计量经济模型初建、样本采集、参数估计、计量检验、违背基本假设的处理、最终模型确立、计量结果分析和预测等一系列工作。并写出《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学时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学时 3.最小二乘估计量统计检验 2学时 4.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 6学时 5.模型存在问题的消除 2学时 6.模型应用分析 2学时 四、考核方式 论文评阅。评分点:内容完整、论述严谨、书写整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回避问题。 五、推荐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计量经济学》,张润清,崔和瑞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 《经济计量学》,张保法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李子奈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软件:SPSS或EVIEWS 由学生任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