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按: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中期)”于6月20日在北京召开。刘元春在论坛上做了“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不对称W形”的调整周期。今年是中国经济调整艰难期的第一年,根据他的预测,今年GDP增速将在3季度触底,4季度小幅回升,但明年一季度又会触底,之后将迎来坚实的触底反弹,中国经济将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主要观点:

一、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

二、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

三、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

四、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五、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六、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

以下系刘元春现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宏观团队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对于当前形势的一种判断,那么在这个判断里面,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今年主题的把握,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而去年四季度我们的核心主题叫做步入新常态,艰难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去年我们大胆地说明中国宏观经济很多的参数在今年会发生一些变异,特别是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受不是那么常态化的一些变化。那么我们想今年的主题里面,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艰难期中间的复杂性。

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谈当前的十大特征,第二部分是谈我们面临的四大深层次的风险,然后进行六大方面的展望,最后我们给出四个总结,以及十几个政治性的建议。

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这种特征来讲,我相信国家统计局已经将所有的这些数据发布出来,我们通过这张表基本上就可以看到整体经济的一些变化,应当说从GDP、从投资、从消费、从出口,以及从货币和价格指数表明整体的状况是低迷的。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简单地用低迷来总结中国宏观经济还不是很确切,因为低迷的程度今年和去年可能有质的一些变化。更重要的就是在低迷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结构性的深度变化,而在结构性的深度变化里面,我们会看到我们的一些希望,也会看到我们的一些迷茫。

所以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目前的特征首先是从七个方面对于总体低迷的程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方面就是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

首先要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我们会看到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名义GDP下滑很大,是近五年来首次低于实际增速,也就是我们公布的是7%的实际GDP增长速度,这个数字并不刺眼,按统计局的说法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这一个红线,就是名义GDP的增速一季度我们就会看到它已经变到5.8,二季度我们的预测是5.7,这种状况在过去20年里边只有三个时期出现,一个是1997到1999,第二个是我们看到的2009年一年,所以按照中国以往的历史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发生这种分歧的话,往往是萧条性开启的标志,这是大家一定要关注的一个。

第二个要关注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区域出现塌方式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沦陷,这是原来大家没想过的,大家会看到我们黑龙江、山西、新疆,还有包括我们东三省,出现这种低迷是想象不到的,以往我们认为速度低一点就低一点,但是没有想到低这么多。大家会看到黑龙江的这种变化基本上是一个关注点。第二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会看到在投资移民下三大需求出现了,总需求出现了一个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有所强化。大家会看到的投资增速在回落,我们的消费增速在回落,连出口增速也在这种大幅振荡中出现低迷。这里面我们可能要关注的点就是第一个制造业同时降到了10%,有很多长期做宏观分析的就会知道,一般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到15%就算一个坎儿了,现在已经降到10%。第二个就是房地产增速6.1%,第三个是建筑业的增速回落很猛,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进口下滑得也太猛。并且与我们商务部原来所预期的差得天老远,这个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最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我讲了总需求比较低迷,实际上在总需求的引领下,总供给也比较疲软,那么这个疲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的我认为是工业领域的萧条步入到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讲?大家会看到三大产业里面,第二产业的增速降到了6.3%,以往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十年平均增长14%点几,现在6.3%,关键的问题不是说6.3%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工业增加值6.3%是实际的,而名义值是怎么样呢?只有1.6%,整体的工业额快步入到0增长的阶段。第二个第三产业为什么还能够相对平稳?很重要的一个是金融业异军突起,我们如果把金融业这个因素15.9%,整体经济这么低迷的情况,它怎么样呢?它

要暴涨6个百分点。把这个去掉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下降的幅度也不小,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三个。

第四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整体通缩的压力大幅度上扬,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这是基本价格指数基本上在零增长附波动,进口商品价格跌得有点厉害,同时导致我们的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都出现连续39个月的负增长。那么这个负增长带来的问题等会儿我们会专门强调,也就是说持续三年之后,它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一点我们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在去年7月份、8月份石油价格大幅度下滑之前,PPI已经持续两年为负了,很多人都讲到我们是输入性的通缩,是由于石油价格导致物价的变化。但是大家一定记住,在石油价格没有下降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变异已经产生了。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会看到CPI,各种层级的CPI,也就是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所谓的核心CPI都出现阶梯式的回落,并且都回到1时代,而我们的目标3%,也就是离目标值越来越远。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我们的GDP平减指数两个季度为负,过去时间如果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再一个增长的经济体里面可以说它就是萧条了。大家一定要清楚,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衡量物价水平最确切的参数是GDP平减指数,而不是CPI。所以大家看到宏观经济学最新的发展里面,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的不要盯住CPI,你应该盯住名义GDP增速,这是最新发展。这里面有它很深刻的一些原因的。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第五个就是价格下滑了,我们会发现各类绩效指标持续弱化,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的变化。第一个工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局部断崖式的变化国有企业负24.7%,大家说这还是做假做出来的,如果把水分挤一挤可能降得更多。第二个我们就会看到亏损面在大幅度上涨,同时我们第二个方面看到的就是财政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变化,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大家看看我们的财政剔除这个红口径的3.1,大家看到局部区域,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自治区都是负增长,最头疼的大家看到辽宁省负30.4%,这个政权怎么样运转?还有一个县级财政目前普遍困难,去年我们还老想着钱花不完,花不出去,今年突然一下发现没钱花了,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面临的。第三个我们会看到土地收入下降很猛,而土地占我们地方财政收入的45%左右。第四我们看到居民收入虽然短期报纸相对稳定,但从中期来看,它的增速还是在回落,所以大家会看到这是农村的,这是我们城市的基本上保持比较稳定,但是农村的这两年滑得比较厉害,这是我们看到的收益指标。

第六个就会看到整个金融的速度在放缓,金融速度为什么在放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社会融资规模负增长,负20%几,也就是融资量越来越少,当然表外业务清理、银行惜贷以及整体性去杠杆的冲击下,内生性的紧缩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个是M2的增速也有一个持续

的回缓,再一个货币流通速度回落了0.1个点,还有实体经济的资金周转在变慢,所以说我们讲了内生性的收缩很严重。

第七个方面,我们看到不仅仅各类的参数在变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景气指数也在变化,景气指数持续回落,最重要的是克强指数已经创五年的新低,这一个指数累计到 2.61,只比09年的高一些了。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发电量和货运量,一个只有0.22,一个只有4.2,特别是大家要关注的货运量这个参数是非常低的一个数字。所以很多人就讲GDP是不靠谱的,发电量和货运量是靠谱的,但是你看到这个靠谱的数据也很低。我们的统计局所发布的宏观先行指数,宏观一致指数创五年来的新低,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市场信息不足,工业+企业的信心指数,银行家的信心指数,包括我们经济学家的信心指数都是在大幅波动中间下滑,如果有一个股票信息指数也是在大上大下,是振荡的变化趋势。

所以这是我们总体对七个经济指数的特征,但是这不足以描述中国的低迷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因为我们认为它有分化,还有向好的一些表现。第一个我们看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初见成效,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就业状况还不错,从目前的国家所发布的数据来讲,一季度总量324万,按照简单的配算,要超过前年的目标值,还不错。但是,这里面注意的要点是什么?第一个虽然劳务市场的求人倍率在上涨,但事实上总体需求在下滑,更重要的一个从4月份的变化来看,发现总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减少的,同时在特殊人群里面的减少会更大。当然第三个就是以往大家认为已经告别中国历史的一些现象,国有企业下岗、国有企业的破产现象又开始出现了,这里面比如说像二重、一重、东北一些区域的城市都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个就是我们所看到在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下,结构出现重大分化,繁荣与低迷、萧条与泡沫并存,这个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泡沫替换,即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同时,股票市场快速上扬,股票泡沫开始替代地产泡沫,这是上证综合收盘指数,从去年差不多6月份开始实现一种飙升,大家知道昨天、前天是暴跌,但是我们的国房指数是持续在下滑,这样一个十字交叉很明显。第二个很重要的是生产领域的收益和金融领域的收益在背离,导致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市泡沫的并存,大家看到工业增加值在下滑,但是金融的增加值在飙升,这个背离很厉害。另外我们看到股市的市值在上扬,但是工业企业的利润在下滑。

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的第三个除了泡沫替代和股市的问题,我们还会看到经济在整体低迷中出现剧烈的区域分化,很多东部地区,特别是转型比较成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繁荣依旧,比如说像深圳我们去调研的时候,深圳市的很多领导给我们大吹了一通深圳,我深圳从来没有出现过萧条,还依然如此。我们看到很多地区增速下滑很厉害,大家看到这是实际GDP好像还过得去,但是名义增速惨不忍睹,再看财政增速更加头疼,但是如果我们看增

速相对平稳的地区,大家看天津、重庆怎么样?都是高速增长,这是繁荣持续的一些区域,这是超级低迷的一些区域,这个分化不是以往所讲的简单的分化的描述。

第四个是在需求与政策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增长驱动的转换使行业也出现剧烈的分化,在传统行业持续下滑和低迷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发改委发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报告,20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还不错,10.1,是工业总体增速的5倍,而利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7.7%,大家知道我们刚才讲的工业整体是负1.3,国有企业是负24.7%,而它能够有17%的增速,了不得。从前期来看,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指数飙升。这个里面很多人讲的我们的创业板块出现一些支撑力量,好像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第二个是传统制造业与高端新型制造业出现分化,上面这个还不错,但是我们看到的我们的专业设备制造业还是在增长,而这个分化很重要的点在什么时候?实际上是2004年。第三个是新型消费合新型消费业态增速依然迅猛,但部分传统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是一个网购增速很快,另外通讯器材销售39.4也很猛,但是我们看到汽车消费2.1。

行业利润在整体回落中分化更厉害,比如说像我们的地产、银行业、化工业、有色金属业这几个行业净增长为0。同时我们看到煤炭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和我们的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长负两位数,一个负17.5,一个是负13点几,唯一的一个大家看到还不错的是我们的生物制药增长27%点几,这个分化也是很猛的。

第三个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分化,最近在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价码的情况下,经济止跌触底的迹象已经出现,不是已经触底了,而是迹象已经开始出来的,最明显的是PMI指数,另外一个消费者信心指数还不错,另外房地产的销售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回转。昨天刚刚公布的70个大中型城市的房价,我们看到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整体性的回升,全国整体5月份房价环比增长5.6%,也就是房地产开始在回落,大家知道房地产支柱产业,它回升了大家就能看到一些希望了,但是这个希望的出现也是我们股市失望的所在。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一点总结,我们看对当前信息总体低迷,低到很低的状况。结构分化,但是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是并存的。前景是有止跌与触底的迹象。所以我们总体的描述是低迷中孕育着生机,下滑中看到了一些希望。这是我们对当前形势的一种简单的分析。

这种形势有什么问题?我们在去年四季度里面提出了六大风险,我们在展望2015年的时候,认为借新还旧已经维持不下去,导致债务风险急剧上扬,企业绩效会出现全面恶化,服务业景气指数会创新低,房地产周期调整,就业质量会下降,通缩压力会加剧,这是我们去年讲的中国宏观经济在2015年可能要面临的六大挑战,当然我们现在讲这六大挑战还在,但是新的挑战是在这六大挑战基础上加码的。这个加码表现在低迷不重要,如果出现失速与破底

就很头疼了,特别是局部的破底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就更头疼了。第二个我们讲的通缩不要紧,高债务也不要进,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加在一起,产生一个强劲的正反馈这个问题就严峻了。第三个风险我们讲的去年大家都是不要用力,只想微调、预调,但是现在微调预调总体加码,总体性的财政失灵了,连传统的我们讲的几大闸门、几大板斧都不行了,土地放闸、净贷放闸,出现的风险我们是不知道的,还有一个宏观大腾挪的风险,我们要实施实现宏观的债转股,要实现资产证券化一系列的大思路,这是一个新的战略、新的思路,用泡沫对冲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讲这个支点很好,但是有可能很脆弱,如果支点一下塌下来,整体性的塌陷也很头疼。所以我们讲今年的风险跟我们去年的风险好像差不多,但是复杂,我们认为它是全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我们去年所讲的新常态能涵盖中国未来运行的几年特征,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新常态也会有新阶段,也有它的一些质变的地方。

第一个我们所看到的失速与破裂的风险,那么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导致失速,同时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限,导致经济脆弱性进入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和局部恶化的问题随时可能触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底线,底线思维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重点。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个警示就是GDP增速只有5.6%,第二个GDP平减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为负,第三个包括东北三省在内部区域GDP增速为负,第四是基层政府的财政困局,第五个是钢铁行业的大部分亏损。

过去几年我们谈论的是GDP增速新常态有两大特征,GDP增速在下滑,但是CPI保持稳定,GDP在下滑,我们的新增就业还不断持续增长,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但是我们讲今年GDP下滑、加速性下滑,平减指数也是在加速性的下滑,特别是从2014年一季度以后,GDP平减指数加速下滑。因此GDP在下滑,物价指数在稳定、经济下滑的核心力量是趋势性力量这个结论成不成立?不成立了,因为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下滑,特别是GDP 平减指数的下滑,说明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因素之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的现象。

为什么这种变化我们原来没有预期到?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对于新常态认识严重不足,我们下的结论太早了,那么为什么不足?我们认为第一过去将经济下滑的因素归结到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工业化红利、全球化红利、中长期因素之上,认为中国经济下滑是潜在经济增速下滑的产物,因此在政策上定位过分采取自然主义,认为只要保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中国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一个先验的潜在水平逼近,自然地由高速增长回归到中高速,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点道理没有的。为什么最近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炼出一个新命题,叫萨伊定律的逆否命题,持续的短期需求不足将自动创造中长期供给的下滑。这个命题说的是只要需求不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它必定通过人力资本的加速折旧、物质资本形成速度的下降、金融效率的弱化,以及内在结构性扭曲的加剧,使潜在增长速度出现跟随性的回落。如果我们断崖式的,潜在增速也会有,我们看到最新经济学研究的情况就是潜在产出水分并不是一个与短期因素无关的先验的标杆,潜在增速的外推法及其预测很多都

是自我愚弄的游戏。我们潜在不要分析潜在因素分析方法,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甚至是掩耳盗铃的分析方法。

我们还会看到人口、体制很多中长期因素是难以解释短期经济的突变的,比如说世界人口和体制的变化是多样的,但经济下滑是同步的。这是世界经济增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这些年的变化,很同步。但是如果我们要从人口来看,五花八门,如果我们要从储蓄的角度来看,人口在持续下滑,但是世界的储蓄率却是波动的,所以我们就讲了,我们出现下滑好像很猛,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还有比我们更猛的,我们人口在下滑,人家人口还在上涨,我们的体制在恶化,人家体制好像按我们的参照系来看就是成熟的,为什么我们就是中长期因素在作怪?人家就是短期因素在作怪?所以我们思考一下,你就会知道中国可能不是这么回事,这是我们认识不足的一个地方。

所以说我们讲到短期波动中中长期的增长是统一的,简单的二分法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经常在学校里面告诉我们的学生RBC,实际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讲的是波动和增长是一回事,不能够区分波动就是波动,增长就是增长,这是人家讲的过去新凯恩斯主义最头疼的一种分析方法,因为什么?因为凯恩斯讲了从中长期来讲我们都死了,长期分析没问题,短期才有意义,但是我们非要给他一个中长期,他们就按照一个中长期增长就决定你人口,决定你技术进步,但是技术进步又决定什么?他不说了,我们一学就学成技术进步就是中长期因素,就没有想到技术进步依然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讲长周期中也有短周期,新常态也有短期性的波动。所以08年警示过度的能动主义,现在是过度的无为主义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关注持续性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改革是同等重要。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们潜在增速的缺口是比较大的,不是像很多人讲的没有产出缺口,因此你宏观经济政策对冲有效不足的这一部分依然是很重要。第二个就是我们低估了结构性改革带来了短期冲击,忽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政治半途的重构和社会改革的充气,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从而高估了传统框架中各类政策工具的效果。我们经常讲的经济性常态、政治性常态,加起来等于非常态,我们要用非常的方式和政策来处理。

第三个我们低估了中国在大转型中的区域性差异和结构性差异,平均用力反而导致宏观经济在结构性和区域性张力之中出现整体性问题,局部塌陷带来强烈的连带效应。这个好像中国都是在工业化的后期,但最后发现东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了,但是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化的特色根本不足。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第四,过渡强调了中国新常态的特色,把很多问题简单归结到中国特色性的因素之上,我们必须要在世界技术周期、全球不平衡周期中来认识中国,不能自说自话。再有一点目前我们出口增速和世界的增速比,我们目前比世界好一点。我们现在商务部老提出来又要进行出

口促进,我们讲世界都这样了,你非得把它促进起来,把我们的增长速度回到这一条线上,有必要吗?为什么世界增速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还优于世界增速,很多人老认为我们出口下滑,现在这个速度下滑是因为我们竞争力不足导致的,那肯定这个结论是错的,如果看这个图形你就会知道,世界都在衰,不是我们衰,是大家都衰,世界比我们衰得还厉害,说明我们的能力在下滑吗?

我们会开始之前姚景源总经济师就讲了,他跟领导讲了一个我们叫淘汰落后产能,他说我们的产能哪儿是落后的?不是落后的,我们只是过剩的,在全世界就是先进的。很简单,大家一看到这个图形就会知道我们的出口竞争力差吗?不差!因为世界更差,所以相对而言我们还不错,一看看进口世界也很衰,当然我们得更厉害,为什么进口衰得更厉害?因为内部需求经济下滑太严重了。第二个是投资下滑,这是世界投资下滑11.87个增长点,我们中国下滑了8.53个点,新兴经济体下降了20个点,有人老抱怨我们投资增速下降得太猛,是不是应该把它挺回去?世界都如此,因为现在经济学最新发展有两个,汇率出现超调,现在大家发现贸易和投资都超调,我们对此要有个正确认识,不然就没有人心,你就会错误用尽了。本来很正常,你非得要拔苗助长,非得猛推几步,这是世界投资变化,中国的投资高高在上。但是我们还觉得不行,所以如果从世界角度里面你就会发现我们如何处理贸易问题?处理投资问题?你的战略方式可能就不一样了,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说投资不足是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现象。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大家高度关注的我们的股票涨得很猛,我们要用股市的泡沫进行融资,缓解企业债务的问题,然后来触动中国的这一盘棋,要怕它盘活的问题,所以好像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发明吗?不是,我们一看参数你就会发现,这是全球的股票MSCI 增长30%,高速度增长39%,每个表普指数增长67.5%,中国到5100点的时候增长了73.5%,这五年里面。所以有时候我们就想后危机时代股票指数的上涨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常了,是世界各国惯用的手法,所以我们要理解它。我们如果从世界的角度一看我们目前很多的一些操作法和一些下一步变化的一种趋势,我们的认识可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讲的对新常态要高度加大对它的研究和认识。

因此,我们认为要重视三大理论的争论和深入的研究,一个是超级债务周期理论,第二个是长期停滞理论,第三个是世界技术周期理论,我们如果不关注这些问题,简单地就事论事谈中国经济,我觉得可能我们真的要撞到南墙上把头撞一个大包,然后哭着回来了,这是第一个大的风险,我们说得比较多,好像跟我们银行比较相关联,对新常态认识不足,导致我们下滑比较厉害。

第二个风险,生产领域的通缩+企业的高债务的率。目前这个现象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债务率本身很高,导致我们借新还旧不可持续,更重要的会导致生产企业加速性的回落,通缩对于高债务的压力,一个是导致我们实际融资成本大幅度上扬,比如说现在PPI负4.6,

加权的一年期的贷款成本6%多一点,实际成本多少?11左右,但是我们实际的利润量是多少?实际上是负的。因此我们讲你整体运行下去,肯定是债务越滚越高,这是毫无疑问的。更重要的一个就是在你通缩的时候,你企业的盈利是不可能改善的,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的。因此它就会强烈引导我们的预期,导致我们下一步的财务循环是越转越慢,该贷的不贷,该赊的不赊,导致我们的资金链和商品链条出现问题,这是费雪在1929年到1933年提出的重要的理论,通缩+高债务,正反馈理论,就是这个所在。所以我们用的是一个传统理论来反思我们今天的现象,他认为高债务不是很可怕,通缩也不是很可怕,就怕这两个碰到一起。

第三个很头疼的问题是总体性政策失灵的风险,由于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慵政、懒政现象以及财务体制改革的衔接期,政府新动力会构建,我们更重要的是国家预算类对投资的支持在下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财政存款是在高位运行,发不出去钱。第二个我们会看到由于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以及商业银行的惜贷导致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度下降,货币政策我们认为不是稳健的,是紧缩的。为什么?第一个信贷缺口是负的,第二个同业拆借利率并没有明显回升,第三个对实际投资的渗透率越来越弱,大家看到这是我们的贷款增速14%,但是对固定投资的贷款增速是负6.3%,贷出的到哪儿去了?肯定大家都知道。

第三个由于财政紧缩,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异以及投资收益下滑等原因,传统产业政策和项目投资产品的刺激效率大幅度下降。第一个项目投资一直很大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正相关性的破坏,导致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的跟进速率很低。

第四个很重要的风险就是利用大腾挪来实现宏观去杠杆,利用股市繁荣来达到启动经济,对冲生产领域的低迷虽然是顺应潮流的恰当的战略选择,但是它的风险依然巨大。我们可以看到用杠杆手段提升股市景气会带来什么?这是我们局部统计的一些数据,很猛。更重要的是它整个的市盈率基本上深证73,中小板86,创业板144,当然有人总是来比较,跟纳斯达克比较,跟历史上东京比较,说我们还不是最高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一个纳斯达克当它的最高的市盈率达到156的时候,带来的是新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东京指数最高的市盈率也是一百多倍,最后89年、90年一崩了之后失去了20年,大家要看到它的下一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第二个是我们所看到的股市在快速回落所带来的宏观冲击将大大超越以往的水平,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测算,如果快速缩水导致投资缩水在五千亿左右。第二个就是财富效应破灭会带来很大的问题,过去一周我们的上证指数平均下降13%,财富缩水率接近一万亿,这个来讲会导致我们整个的消费影响也很猛。因此我们讲股市的大上,很重要的要考虑是大下。因此,更重要的一个就是对中国经济还有一个冲击,就是结构性调整可能受到较为严重的打击,特别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受到冲击比较大。也就是说大家创业板就靠这一点来进行融资,最后融不成了,不但融不成了,可能问题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还没创业就失业,还没创新就成了半拉子工程,还没成为企业家,最后员工就拿着刀在

背后跟着,这样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所以我们讲的下半年宏观经济的触底反弹,宏观经济政策再次调整,IPO规模的全面放量,房地产市场的超预期回升,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异动都会触动中国股市市场脆弱的神经。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我们这个报告是16号写完的,很多人就跟我讲,说刘元春你这个报告还有点预见性,最近跌得太厉害了,我们讲还会上来的,但是还会下来的。

破解之道,国家总结了很多,货币政策、房产政策,简政放权、成本降负、政策独到、创新创业等等很多政策,我们假定这些政策会延续,还会有一些加码,我们还会做出一些预测,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做出一些展望。

这个展望就是我们对于今年的预测增长增6.9投资率10.7,GDP平减指数为负0.5,财政指数的增幅在6.5左右,这样一种预计我们怎么样来解读?

第一,从周期角度来看,2015年不是本轮不对称的W型,因此中国经济还有二次触底的概念,二次触底这个底会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认为今年不是,明年是。明年在什么时候?我们大致认为在一季度、二季度,为什么这么判断?因为我们认为世界经济的周期、房地产的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会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应。这个为什么能够这么来看?我们第一个按照IMF目前所有机构的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的常态化要到2016年以后了,今年原来政策世界经济增速3.1%,平均增速3.1,最近大家会看到所有的机构都在回涨。有人调侃你们现在的预测跟我们一样不靠谱,一个季度调一次,每调一次就超过0.2、0.3个百分点,我说这就不叫预测了,比算命的都不如了。因为大家都知道0.2、0.3是一个很大的调整,最近把世界经济的增速从3.1回调0.3的百分点,今年2.8。新兴经济体在今年是超乎异常地衰,这个衰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因为中国的出口里面35.6%集中在新兴经济体,实际上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是差不多的,所以大家就会想到这样一个。

第二个我们会看到从房地产周期的调整模式来讲,我们的任总来了,他会跟我们谈一谈我们的初步判断,虽然销售参数已经触底,但是投资参数的触底应该在四季度左右,因此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景气整体回升应该在2016年中期。

第三,从中国宏观债务来看,我们经过2014年到2016年的去杠杆,宏观的债转股、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以及企业债务率明年会逐步下调,明年下半年可能财务困局会得到一些缓解,这里面我们呼吁最近还得要降低利率,按照我们的研究我们要长期充分就业的均衡利率,认为世界上均衡利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但是我们人民银行还在坚持,说我们的均衡利率还很高,大家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争论,对于世界均衡利率的争论,应该说大家要关注。

第四,从目前周期状况来看,库存周期第一年是个高点,去年三季度是一个高点,库存周期两年半左右,我们的推算2016年一到二季度是库存回调的一个点,也就是明年一季度是一个回调点,所以把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们再考虑一个参数就是从目前相对价格指标的变化,新产业的增长以及新增长极的培育来看,中国结构调整最艰难期在2016年,2017年新格局雏形将全面形成。我们看工业与服务品相对价格低于1已经三年,贸易条件的改善也差不多三年左右,一个价格持续调整三年,就会在产业上见到效果,所以我们讲的新产业在未来几年还是应该会发展得很好。

第六,按照目前改革部署的周期,2016年是全面深化的一年,2017年是差不多这一轮收尾的一年,2018年新一届政府又开始了,因此我们就会知道从改革部署来讲是如此。因此我们对于2016年比较艰难、2017年比较向好。

周期结论,2多6年2季度将出现本轮中期调整的低点,增长预计为6.4%,到2017年增速出现小幅度会砖,名义GDP增速将保持稳定。

从短期来看,在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情况下,2015年三季度触底,四季度反弹,本轮逃不出几轮微刺激的命运。与此同时,本轮触底的各种迹象开始显露,所以说明年为什么是最艰难的?就在这里面。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股市不会出现大幅度过渡的波动或者崩盘,但是我们认为一定要关注这五大点,这五个点实际是股市大幅度波动的五个点。第一个是宏观数据,如果真正出现全面性复苏的迹象,股市要小心。第二个大家可以看到5100点左右,我们认为是大家进行减值套现增发新股发行的,大家算账比较好的一个点,这个点是僵死点,我写这一点不是因为昨天崩了我才写的,因为这个报告是16号写完的,还有一点点的先见性。第三个我们认为各种预期的改革如果没有按时推动,大家预期的改革流、政策流没有落实,最后导致资金流、炒作流,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大家呼吁政策进一步地宽松,改革进一步地推进。改革推进的速度和政策放松的速度还要有一个匹配性,这个匹配性不够,我们讲目前宏观去杠杆就是一个走翘翘板,就是一个忍刀效应。第四个是房地产复苏,如果超预期复苏,我认为股市很头疼。当然房市超预期股市崩了也没问题,我们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不是从炒股的角度来看。第五个就是我们讲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大幅度开放之后,每年加息,9月份要考虑SDR,第二个9月份很可能美联储也要宣布加息,这两个点很不凑巧,都加在一起了,这个也不是很好的东西,这是我们刚才讲的。

第三个随着稳投资政策,我们认为四季度投资回反弹一些,但是反弹的力度也不会太大,12.1%,比2014年回落3.6个点2016年投资增长将持续回落,为什么这么谈呢?第一个我们看目前资金批复量和计划的增长量已经很大了。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我们所看到的制造业投资占我们的主体,单方面PPI为负,今年转正无望,利润普通下滑,出口也没有常态化。我们讲的目前98%的企业进行的投资只是折旧性的投资,只有2%的企业进行了扩张性投资,所以说今年制造业投资基本上是没望了。还有一个房地产投资我们认为还会滑一滑,

总体会回转。股市繁荣持续将能解决大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投资已经占了54%了,大家会看到最近服务业的景气指数创新低,53.2%,投资增速也下降得很厉害,所以说我们今年对服务业的投资也不是很看好,所以说我们认为即使政策很猛,但是内生性的压力很大。相比而言,反弹也只是短期的。

一个简单的结论,稳投资的政策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会像以往那样立竿见影,也不会出现全面反弹的局面。

第四个方面,我们讲的消费,我们重点的一个考虑的就是消费还能稳住,为什么能稳住?大家会看到目前的人均GDP2015年代预计8154美元,按照PPP13801,增长很快,并且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所以收入消费台阶效应出来了。第二个后危机时代中国出现农村现金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最后逐步看我们讲的娄部长所担忧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现象已经出现,但是不是那么严重,也不是像娄部长说的那么骇人听闻。中国收入增长有两个风向标,低端是农民工工资,高端是公务员加薪,公务员加薪是主题词,今年下半年增长还会不错的。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再考虑2015年的故事,消费信心还很足,消费还很持续,消费持续最大的佐证,大家看到这是限额以上的餐饮2013年到2014年下滑很猛,八项规定,结果金银珠宝下降得也很猛,最近大家看到到2015年常态化了,不靠公款吃喝全国人民也能把它吃上来。这就是说我们民间消费很猛,不是像大家讲的我们很衰,因此我们讲对消费还是有信心。看这个图形就会知道八项规定都没把它打趴下,它还是反弹回来了。但是这个也渐渐证明了我们总书记的决策是对的,不会影响消费,消费还会上来。

第五个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我们认为出口还是会下半年有所反弹,但是反弹不会像想的那么好,原因是世界先行指数并不好,这三个都在往下串,第二个世界经济在分化中缓慢复苏,发达国家还不错。但是你看到这一个是新兴经济体恰恰就是在今年上半年会出现一个新低点,全年历史增速下滑了5.3,世界经济低迷,并且世界贸易低迷导致的冲击最大的是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核心原因是金融对它的冲击。

另外一个就是在供求失衡讲价格水平,我们讲CPI1.5,比国家立的3%还要差一些,所以讲货币政策可以更加宽松就在这一点,同时GDP平减指数为负,这两项指标我认为货币政策可以更加宽松。原因是什么?大家看到目前猪肉在上涨,但是猪粮比已经反转,涨也涨不到哪儿去,关键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比较低,所以说高了就会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也比较低。同时,世界到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全世界通胀低于2%的个数已经超过35了,通胀低于1%的个数已经超过30,已经出现通缩的已经有25个国家了,但是大家一定记住我们目前期盼有一定的通货膨胀。

因此我们的主要结论,第一个,2015年是中国步入新常态艰难期的的第一年,一到二季度名义GDP大幅度下滑,和GDP平减指数为负,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已经滑向萧条的边缘,有效需求不足开始太带趋势性下滑力量成为宏观经济主要的矛盾。

第二个,随着5月份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全面加码,下半一年悔之不及将于三季度触底,四季度小幅回升。

结论三,由于通货紧缩、高债务率不断发酵,宏观经济内生性收缩力量不断强化,去杠杆去库存不断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盈亏点逆转,稳增长难以从根本改变本轮不对称W形周期调侃,第二个底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训周期以及政策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2016年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触底的一年,很多指标在持续下滑中间逐步止跌。

结论四,与其他年份不同的是2015年在总体疲软的环境中,各种结构性指标出现深度调整,转型成功,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市市场的泡沫,传统制造业的困顿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同时并存,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触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性、技术性高的方法,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既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标签: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2010年中国GDP预计可增长10.3%,复苏迹象明显.但在投资刺激和出口回归正常后,未来数年,我国经济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之前两位数增长,预期增长9%左右.综合不同货币调整力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居民可分配收入变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依据预测和政策模拟的结果,本人对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国民收入支出结构,抑制通胀。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结构调整抑制通胀 【问题】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防通胀、稳增长”已成各方共识,与之相对应,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成明年政策基调。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很可能不变,但通胀目标率或将被务实地上调到4%。有专家以为,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的目标容易达到,但通胀率能否控制在4%以内,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意味着政策面在保增长、防通胀和结构调整之间的配置权重需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在2010年初,有专家指出,既有的经济数据已经确认国民经济活动快速回到正常水平,经济温度相对发达经济体明显扩大,并认为美联储在中期内加息的概率微小,建议国内政策不能坐等美国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周期要求中国刺激性的政策应提前加快退出。 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部门出现明显过热迹象,鉴于中美政策的脱钩明显滞后于经济基本面的脱钩,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物价上涨将不会在年中出现市场所预期的放缓,政策退出临着赶不上通胀形势发展的风险。 2010年4月份,政策当局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中央财政刺激的力度也有所收紧,经济过热迹象几近消失,有专家从5月份开始判断经济进入微型滞涨格局,并强调经济增长的下滑只是边际意义上,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相比之下,物价上涨是更值得关注的经济风险。 在美联储退出第二轮数量宽松政策前后,有专家认为,中国政策面非但不应该跟进国外同行的放松政策,反而面临更加有力收紧的必要,并强调指出,过去经济周期显示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来自通胀加速,当前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2011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国内的政策会如何调整?潜在的政策风险点是什么?有专家在这里尝试给出个人的预判。 2011年,外部经济环境有望有所改善。中国经济在增长方面,增长率可能由2010年的10%左右下降到一位数,到9%左右。这仍是相当理想的水平。在人口结构、资源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有所下降,相应的目标增长率也应有所下调。中国的消费将迎来一个长时期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速会相应有所回落,而2011年的净出口增速预计也趋缓。总体来看,消费的增加不足以弥补投资和净出口的下降幅度,经济增速因此将有所下降,但在结构上,国民经济会更加平衡地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2011年的通胀率可能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走高。由于2010年物价前低后高,2011年上半年的CPI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加之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将比较大。有专家预计,2011年通胀的外部环境也会有所恶化。今年下半年,综合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危机前的高位,金价也创下历史新高,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另外,美国的通胀率将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抬升,预计通货紧缩的风险得以解除,实体经济也会更有起色,这也会增加国内的通胀压力。2011年的通胀率有可能在4-5%之间。在中国的通胀史中,这是一个温和的通胀期。 在政策面,当前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格局还将在2011年得以保持。已经物价在今年7月份后出现加速上涨后,近来政策面快速形成合力,出台了产业、货币金融、财政、行政等一揽子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由于物价上涨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政策会继续执行,以保持对物价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房地产领域的严厉调控政策也将会在明年继续。近几十年来的危机史一再证明,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爆发的主要策源地。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题一:GDP增速下降是新常态,但短期因素改善,增长质量提高 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虽然在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下行,但周期性因素会有改善。两相抵消,2015年全年GDP增速相较2014年可能略有下降。美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开始加息,美元会保持强势,而人民币(6.2117, -0.0023, -0.04%)对美元大幅走弱的概率极小,因此2015年强势人民币会影响我国出口。但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伴随着国际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我国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讲必然受益,表现在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增加、企业因成本降低而利润空间扩大、居民因在能源上面节省支出从而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们认为2015年实际的投资增速或能有一定反弹。最后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经历了2014年的较大幅度调整,基数已经降低,而过去几个月的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和降息等措施会在2015年发酵。另外户籍和土地改革有望在2015年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有助于增加对大中型城市住房的需求。 主题二:低通胀引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和无风险利率下行 由于强势美元,对我国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人民币升值空间极为有限。考虑到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和防止资本外逃等因素,尽管美元或许继续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通缩风险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也很有限。国际油价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每桶70美元的低价。2015年我国没有通胀风险,通缩压力稍有显现。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2.0%左右,生产者价格指数仍有下跌空间。不过2015年CPI通胀上限仍可能维持在3.5%。为给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没必要调低CPI通胀上限。目前我国融资利率还是太高,政府在2015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调整货币政策。2015年广义货币增速目标或许由2014年的13%小幅下调至12%,但仍有很大可能维持13%的目标。我们预计人行会采取不对称的方式降息一次,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利率分别降0.4%和0.25%。降准幅度更大,我们预测在2015年底前人行降准三次共1.5个百分点。由于有其他备选工具,降准幅度和频率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我们认为人行在2015年会维持基础货币的稳定增长从而在低通胀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无风险利率。 主题三:地方债改革加速,股市复苏,风险溢价下降 新一届政府从2014年开始系统处理地方债问题,迈开了关键的两步。最新的改革方案将存量地方债整合到省一级政府,未来新增债务主要由省政府为主体发行债券来满足,其余由人民银行[微博]借道国开行来解决,应该说是结合我国实际的最佳选择。金融改革的另一艰巨任务是降低我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降低企业杠杆和融资成本的关键是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股权融资市场。从种种迹象来看,提振股市信心和加快股市融资发展已经成了新一届政府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2015年,我们预计政府会尽快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放开对IPO的实质性审核,放宽对股票发行的盈利指标等要求,加快培育新三板、柜台市场等低层次的股权市场。同时政府也会加快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推进步伐。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和股市发展能在2015年有效地缓解我国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能从央行[微博]直接获取,减少了挤出效应,给民间融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地方政府债务整合到省一级政府则能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也降低整个中国信贷市场的利率。股市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廉价的筹资渠道,而非像过去几年过度依赖短期高息的债务融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目 录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1)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1) (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1)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2) 二、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2)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2) (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2) (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 (3) (四)全球价格下行通道中的通缩将给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4) (五)就业出现阶段性萎缩 (5) (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 (6) 三、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6) (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 (7) (二)围绕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 (8) (三)抓住企业这一关键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城镇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顺应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央政府做出 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的判断。增长速度换档切换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反应,但是在切换的过程中也存在换档的风险,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容易陷入停滞,近期我国增长速度连续跌破 7.5%的下限,出现继续探底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突破 7.5%~8%的区间波动,这一风险值得警惕。(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