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糜滩中学历史课教学模式

在农村从教多年,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条件的限制,由于农村学生层次的不同,所以十几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最初的填鸭式到后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最初学生机械地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到学生真正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来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其它地方的先进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加之本地方本学校的特点,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引入是否恰当,是否巧妙,可以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导入就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它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好奇的心情和积极探索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成功新授课的敲门转.新课的导入有许多种形式,有复习导入法,有资料导入法,有问答导入法,也有活动导入法等其他的方法。比如有一次上到合作这一课,怎样去引入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活动导入法。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抢凳子游戏和新抢凳子游戏,让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去做这个游戏,当时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去做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通过抢凳子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通过新抢凳子游戏你又有什么感受?当时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些同学就谈到新抢凳子游戏没有给自己带来压力,所以觉得很愉快,我紧抓机会,问:“为什么会愉快呢?”学生们谈到是由于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然后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合作。其实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班级,我们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我们都要讲求自然,贴切和实效性。

环节二:整体感知,展示目标

我们经常说“纲举目张”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是关系到一节课实效性的关键。让学生们在一定的目标之下,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完成目标。学习目标一般情况下有三个:

知识目标:对本节课学生们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明确的展示,让学生们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那些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知识的掌握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运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抢答,大循环提问,学生自学,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辩论,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形式。从而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我们每上一节课的灵魂之所在,历史课教学尤其要注重这一点的培养,让学生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学习历史人物为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们放眼世界的习惯,能够积极地学习别国的长处和优点,并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一系列适合本国发展的措施,从而把我国建设的更为强大和富强国家。

环节三: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首先:无论哪一种模式的历史教学,基础知识都是最基础,就像盖大楼的地基一样,基础打好了,我们才决定盖几层大楼,盖怎样的大楼?知道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怎样去学习和巩固呢? 第一种方式是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先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去读,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

第二种方式是教师把学生预习的提纲展示在资料或屏幕上,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第三种方式是学生合作预习,通过分组,然后把基础知识分派给不同的组去解决,然后由各个组反馈预习结果。第四种方式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采用大循环的提问形式,通过以上四种不同的形式,

即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新授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师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当然形式很多,但经过这十几年的积累,我们摸索出小组合作这样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同时也培养学生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讲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会议所做出的一些决定,学生们感觉还是枯燥的,所以我就采用小组合作这种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介绍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报道组,十一届三中全会评价组三个小组。通过小组准备,然后让担任记者的组分别去采访,教师对各组的展示及时进行评价。这一活动结束之后,后面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两个知识点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出示了一则材料,然后设置了问题,每个小组带着他们的问题去讨论,然后各组发表他们对讨论问题的观点,教师对其进行及时的点评,当时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有些同学还提到了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一些非常超前的观点,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和探索,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课堂上真正要求学生们掌握的东西。就是课堂生成的东西。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对外开放的窗口,由于这个知识点较简单,所以采用小组限时抢答的方式,即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那么小组合作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既然是小组合作,因此划分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固定的小组。同时既然是小组合作讨论,因此,在面对一道问题时,学生们应该打破一种模式,很多学生一见到讨论题,就开始在书本上找,既然是讨论,那么该问题一定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那么,学生们应根据自己的阅历,根据自己对社会上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不同的学生发表自己对该问题的不同见解,然后,小组成员对各个组员的见解再进行讨论,得出较为合理的答案,这才是真正小组讨论的目的,如果是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或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出来,那么就没有讨论的必要。

这就是小组合作讨论误区一。

误区二:很多学生面对讨论,一种情况是自我放松,认为讨论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不会注意到自己的举动的,或者有的学生认为无话可说,这些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的确是有的,也较正常,对于控制课堂不太强的老师,这样的讨论就是流于形式,就是失败的。但是,这种情况的确是小组讨论的误区,怎么会无话可说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路上死了一条狗,张三见了会说“狗是怎样死的?”,李四见了会说“谁碰死的?”王麻子见了“这条狗真可怜”总之一句话,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一件事,不同的人见到都会发表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应明确指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从而让他们走出误区。

误区三:既然是小组合作,因此,小组的每个成员不应该单打独斗,要紧紧拧成一股绳,团结就是力量。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有时,有些问题内容很多,因此,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力量,比如一个小组有六个学生,而且正好讨论的问题是六个,这样最好的方法谁也知道,每个同学去准备一道题,这样在短时间内,同学们通过合作能很快完成任务。

误区四:有些小组合作需要分工协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在小组中需要一个人起指挥作用(这是对学生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挑起这个重担,因此不管是谁,当老师和学生很信任的让某一学生去挑起这个重担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推委,勇敢地承担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号召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同时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侧重不同,对于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方法也应该有灵活的变化,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大力推广,使得课堂真正能够还给学生,学生真正能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问题的解决真正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是起到点拨

和评价的作用。.

环节四:巩固基础,课堂练习

在完成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要对本节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一个检查,.检查分为基础知识检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面设计广一些。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训练,主要设计一些综合题,让学生们通过做题,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们做题的技巧。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解题技巧,我搜集了以下问题;

拓展应用知识,布置作业

1.(2010·泰州)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2010·盐城)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3.(2010·威海)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4.(2010·威海)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5.(2008·南京中考)张某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右图反映了

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6.仔细观察下图,请你选出2001年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的会标 ( )

第三种形式

是拓展提

高。这种方式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学生即兴发挥,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谈对知识的收获,对基本方法的收获,或者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思想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都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还有一种情况是出示一些前瞻性的讨论题,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运用。

环节五:归纳升华,巩固小结

无论哪一种教学,他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只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知识的应用方面,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布置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热点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即巩固了知识,又能拓展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这种模式现在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它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地改进,希望全体同仁能够建言献策,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补充新的能量,使这种模式真正成为糜滩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模式,使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真正走进历史课堂,走进其他课堂,走出糜滩,走向更广的领域。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完整版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 堂上的实践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 “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

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东庐中学的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的教学模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东庐中学的教学模式 一、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设计理念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讲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推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 东庐中学“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改革备课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第二块是改革课外辅导方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辅导资料,停止补课,取消竞赛辅导班,实行周周清。第一块:改革备课模式,推行“讲学稿”。 (一)狠抓集体备课,制定有关规定。走进东庐中学的教室里,我们看到不管上什么课,教师、学生手上都有一张讲义,这就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讲学稿”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的,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陈校长对我们说“要想设计一份好的‘讲学稿’,就必须把课备好,‘教学合一’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备课”。为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东庐中学要求每个备课组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学校还将此项规定纳入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二)“讲学稿”的具体做法。 1.新的备课模式。作为东庐经验的核心经验之一,“讲学稿”指的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

晶。其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具体过程为: ⑴寒暑假备课。寒暑假教师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⑵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⑶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⑷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理解和补充; ⑸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变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2.“讲学稿”的编写要求。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编写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民主性、实践性。在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糜滩中学历史课教学模式 在农村从教多年,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条件的限制,由于农村学生层次的不同,所以十几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最初的填鸭式到后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最初学生机械地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到学生真正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来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其它地方的先进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加之本地方本学校的特点,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引入是否恰当,是否巧妙,可以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导入就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它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好奇的心情和积极探索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成功新授课的敲门转.新课的导入有许多种形式,有复习导入法,有资料导入法,有问答导入法,也有活动导入法等其他的方法。比如有一次上到合作这一课,怎样去引入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活动导入法。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抢凳子游戏和新抢凳子游戏,让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去做这个游戏,当时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去做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通过抢凳子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通过新抢凳子游戏你又有什么感受?当时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些同学就谈到新抢凳子游戏没有给自己带来压力,所以觉得很愉快,我紧抓机会,问:“为什么会愉快呢?”学生们谈到是由于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然后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合作。其实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班级,我们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我们都要讲求自然,贴切和实效性。

0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 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温家宝大连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这一提法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对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做中学做中教”是适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是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中学做中教”这一理念的实施,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有学生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相互交流评价过程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获取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并学习、把握知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最效途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它更能凸显职业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相结合的社会性特征,更加深刻地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做中教、做中学”的基本规律。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的这一提法是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进一步发展,是对传统职教理念的、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是对当前职教改革成果(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经典点评,对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自身特点指明了方向,

对职业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适合“做中学做中教”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学习耐力和学习注意力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较差,如果按传统学科式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采取“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耐力和注意力,学生能感到有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和学习效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实施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特长情况看,其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做中学做中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更能被学生接受,从而能使学生学得会、学得懂、愿意学。否则,将会大大降低中职的教学效果。如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行小班化理实统一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汽车专业学生在我校与其它专业学生比较是基础最差,最难管理,上课最不好组织的学生,如果按传统的学科式授课方式,课堂是很难组织,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一个班级学生划分三个小组,每堂课搬到实习教室,分别由三位教师在不同的实习室进行理实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因此,教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学生巩固率高,而且定级考试(中级),100%通过,学 生到社会直接能够对接,我校学生连续三届代表大连市参加辽宁省汽车技能大赛,取得团体和个人冠军的好成绩,被大连市授予三连冠功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课件-精心整理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 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

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记录“6+1”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具体实践。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1、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目的】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2)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步骤】 (1)布置自学任务; (2)指导自学的方法; (3)明确自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 (3)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道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步骤】 (1)学生自学 (2)完成检测性练习 【注意事项】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 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 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华南碧桂园学校戴光明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 2004-12-29 文章录入:史记]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①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功用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②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倡导创新教育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此为目标,整合教学要素,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学生完成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历史教学,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本文拟就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历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说起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锦祥教授曾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我结合广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情景——导学式。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情景创设引入——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的这套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和方法来探索的。 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很大的缺陷和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价值追求,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构建起校本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 在怡人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性,积极地探究历史知识,提高自对历史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氛围的创设上,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的形式会让学生瞬间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纪录片,用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可以看到直观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会看到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

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等;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通过对这两份礼单进行直观地比较,学生如果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业及产品。两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导致两种文明的冲突,这正是鸦片战争的实质。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起来,教师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从而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在对任务的探究中,学生也会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和思考,不断地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问题任务,让学生探究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哪里?哪一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哪些途径可以避免冲突与战争?一系列的问题将整个战争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探究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和才智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报刊。06年,我校英语“愉快教学研究”获市教委立项并取得了成果。我当时就深深感到,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这次参加国培学习,听了许多专家讲课,在教学理论上有了一些提高,对“快乐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历史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回顾近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教训,结合专家的理论指导,现就初中历史课引入“快乐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各位学员教师共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

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在讲“三国鼎立”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导入新课;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 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期末笔记整

第一章绪论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学教学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文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A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B:研究中学历史的教材内容 C: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D: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E: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F: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研究任务: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A 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必须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 培养示范类人才,培养忠于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 D 也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计划的需要 (2)学习历史教学法的要求

A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C 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D 要多观摩、多揣摩 E 要本着诗外雪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备课 (1)定义: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2)备课的意义 A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的重要条件 B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3)备课的要求 A 充分全面地备课 B要有计划任务 C 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D 要有针对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备课的方式A 个人备课(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 B 集体备课 (5)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2历史教案的编写和类型 (1)编写A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问题式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备受欢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它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一般的课堂导入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②从时事导入; ③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手段,激发兴趣、设疑导入。第二环节——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层次性和探究性。然后由学生重点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动脑思考,合作讨论、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同组成员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解答学生的疑问,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帮助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或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