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巩固旧知。

二、激趣导入

通过故事、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目标展示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自学、合作、探究新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师出示的问题,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生产问题,培养能力。

五、师生、探究,总结新知

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解决不懂的问题,生产的问题;理解课文的结构、和重难点内容,提高能力。

五、巩固练习,反馈教学

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目标展示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知识梳理

(1)以问题引导,通过学生的自学、合作,师生的互动,解决问题,掌握单元或课文的系统、结构。

(2)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考点。

三、背诵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巩固练习

(3)练习的内容要求难易适度,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考点。练习的量在10分钟左右(可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增减)

历史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试卷分析

交代试卷的难易程度,班级的成绩,表扬优秀学生。

三、试卷讲评

1、订正

(1)自主订正,找出错因

(2)互助订正,思考答题思路

2、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答题中共性问题

3、师生总结注意点及答题方法。(可放在适当的时机进行)

三、变式练习(如果时间不够,该环节可省略)

错误率高的部分题目展开变式练习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要打破复习课旧课重讲、题海战术等传统模式,根据学生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模式,为了强化有效教学学,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历史组认为高效复习课堂应分三个模块:1“自主建构”——强调由学生自主建构基础知识体系(25-30分钟),2“主导探究”——由教师对学生实行建构的知识中出现的知识难点、重点实行突破(10分钟左右),3“智能检测”——即多元方式的检测(5-10分钟),为了落实教学效果。其中也能够贯穿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多元展示、问题学习等教学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 (1)检查回顾: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是复习课的首要环节,能起到督促学生课下即时温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之后老师针对性的点评,纠正,补充。 (2)复习导入:教师用简洁、新颖的方法,很快的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3)考点解读:教师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本节课在考试说明上的相关内容,确定所要复习掌握的重点知识与教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 (4)点拨复习: A:指导学生的学习:如让学生自读,列出提纲,对知识实行系统化,揭示和总结规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深刻化,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促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B:教师讲解:①知识的串讲与渗透,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要有针对性,有新意。②把握关键的知识点,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④重视并合理利用相关信息。 (5)达标检测:教师出示提出一些针对高考的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提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练习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要体现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要增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要重视活动的设计与评价。练要规范、准确和熟练,要定量限时。即时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归纳、练习分析两个环节。对学生存有的问题,特别是隐性错误,要注意点拨、矫正,必要时再练习。 (6)板书知识体系 这个环节让学生来做,让学生写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应向学生点明,如能准确写出本课知识体系的学生,说明对本课掌握地不错,复习起来会很轻松;若不能准确写出,甚至不能写出的学生,课下老师实行个别性的辅导。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们历史组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尝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还望领导和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糜滩中学历史课教学模式 在农村从教多年,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但由于农村特殊的地域条件的限制,由于农村学生层次的不同,所以十几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最初的填鸭式到后来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最初学生机械地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到学生真正充当课堂活动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来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其它地方的先进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加之本地方本学校的特点,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历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引入是否恰当,是否巧妙,可以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导入就像一缕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它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好奇的心情和积极探索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成功新授课的敲门转.新课的导入有许多种形式,有复习导入法,有资料导入法,有问答导入法,也有活动导入法等其他的方法。比如有一次上到合作这一课,怎样去引入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用活动导入法。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抢凳子游戏和新抢凳子游戏,让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去做这个游戏,当时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去做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通过抢凳子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通过新抢凳子游戏你又有什么感受?当时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举手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些同学就谈到新抢凳子游戏没有给自己带来压力,所以觉得很愉快,我紧抓机会,问:“为什么会愉快呢?”学生们谈到是由于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然后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合作。其实新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班级,我们都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我们都要讲求自然,贴切和实效性。

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 杭州春芽实验学校樊素君 一、引子 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孜孜追求。新课堂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面对生成的精彩,若我们教师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芬芳的精彩会向我们款款走来,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会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二、主题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捕捉英语课堂中的“意外”,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程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由于课堂上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来得比较突然。往往令教师手足无措,处理不当,会给课堂教学留下很多的遗憾。 三、主题内涵阐述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填鸭式”的灌输,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英语课堂教学也是一个灵性飞射、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的过程,他们的及时表现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若教师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学生尤如被缝翅的鸽子,难以展翅高飞。英语教学的对象是人,人的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它也是动态的。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推进,如何捕捉英语课堂中的“意外”,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程向教师们提出的又一个崭新的课题。叶澜教授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考虑,如果能利用好学生生成的“意外”,将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案例及分析 例一: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脸部各部位单词:eye, ear, nose, face, mouth, head及句型:This is my 。课前由于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也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教学重建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案导学,具体阐述了学案设计的原则、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实践后的体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从2006年9月开始进行课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学案的编写及通过学案解决如何使“教授化”的教学策略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摸索出了设计学案的一些原则。下面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阐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上述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实施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探究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导学学案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独到的见解。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完整版

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 堂上的实践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 “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

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新课程条件下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条件下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 普通高中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条件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一、教师指点,定向导航 二、提纲导学,落实基础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四、成果展示,交流点拨 五、课堂小结,设问激疑 【正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①普通高中的教学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为“平等的研究者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担当着建构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等多元整合的角色。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探究活动的主体。那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一、教师指点,定向导航 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决定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角色有所不同。教师是平等的研究者中的“首席”,有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关定向的职责。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所研究内容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理清基本线索,提示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这一过程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确定方向,清理障碍,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提纲导学,落实基础 “普通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仍不能漠视‘基础性’要求。”②历史课堂教学仍然要把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重要位置。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是编制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编制导学提纲要特别注意选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最为密切的基本知识点,通过最易于学生掌握的方式呈现出来。提纲一定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指向明确,切实成为学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的帮手。 学生自学过程中要针对导学提纲列出的基本知识点主动认知,积极思考。要在掌握、巩固、内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成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深化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在提纲引导下自学为主,教师不间断地在教室内巡视,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这一过程,主要是解决传统教学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知识传授问题,但不同的是学生充当了学习的主角,“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而完成的。学生依据提纲自学的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一步骤应是新课程条件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有一定思考价值的,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它又是有开放性的成果体现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0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 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理念、目标及课程性质等多方面作了明确的方向性的规定。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的最终实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学生终身“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 1 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2 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的典范人物之所以成功,首先起作用的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人格,譬如爱迪生的痴迷忘情,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等。可见源自内心的热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价值追求,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构建起校本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规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 在怡人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性,积极地探究历史知识,提高自对历史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氛围的创设上,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的形式会让学生瞬间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纪录片,用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可以看到直观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会看到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

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等;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通过对这两份礼单进行直观地比较,学生如果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业及产品。两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导致两种文明的冲突,这正是鸦片战争的实质。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起来,教师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从而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在对任务的探究中,学生也会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和思考,不断地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问题任务,让学生探究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哪里?哪一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哪些途径可以避免冲突与战争?一系列的问题将整个战争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战争的分析和探究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和才智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华南碧桂园学校戴光明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 2004-12-29 文章录入:史记]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①历史学定位于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功用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②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倡导创新教育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此为目标,整合教学要素,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学生完成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历史教学,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本文拟就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历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说起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姚锦祥教授曾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归纳为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我结合广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情景——导学式。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情景创设引入——阅读与知识梳理——合作交流探究——释疑与知识巩固——课外综合延伸。这是一套立足本地实际,以常规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尚须不断的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的这套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和方法来探索的。 情景创设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一本教科书,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反映历史,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想象是不够的。这对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造成很大的缺陷和困难,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前言 浙江省始终站在时代教育的前沿,自从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致力于自身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最大程度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早在2009年,浙江省就着力制定并实施了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这是一套较全面的高考教学方案。2014年秋季,在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推出了高考新政下的学考和选考。 新高考改革方案立足于全面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发展、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作为导向。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传统的良好的考试特点,但是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比如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更为高校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1]总体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浙江省的新一轮高考方案中,充分结合了学考和选考两种选择方式,并一考两用,学生的选考成绩采用等级附分制。 二、新高考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新高考方案的切实实施过程中,考试的科目无疑是整个新

高考方案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最终高考成绩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以及另外选考的学业科目成绩的总和。另外三个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以后的发展道路和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在政史地和理化生技术这七门中自主选择三门成为学生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从而实现了选考和学考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学生的有效性选择考试,使高考不再是一座“独木桥”,而是一座“立交桥”。 为了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出台的高考方案起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和公平性。首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学科的选择,改变了原来文理分科一边倒的绝对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多了很多种组合选择方式。历史作为选考学科,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作为学习科目,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有助于分层次和分类教学。历史作为选考科目,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在保障基本知识全面教学的前提下,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课程学习,这样对历史进行分层次教学,也实现了科目的分类教学,改变了原来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备战高考。 最后,有助于课程的改革。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在选考的行列中,但是如果学生根据自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6+1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课件-精心整理

“6+1”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与思考 徐业享 “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现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创的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继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后的第三大课堂教学创举,既有理论依据,又极富推广和使用价值,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的学校竞相模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高效“6+1”课堂模式的流程主要是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和自习课的“练”七个环节。一是导,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大约5分钟);二是思,教师下发学习提纲,学生按照课堂学习提纲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大约18分钟);三是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9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四是展,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8分钟,展示的形式也很实在,不追求活泼和气氛);五是评,激情展示结束后,教师开始精讲,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大约7分钟,最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六是检,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大约3分钟,这个环节时间很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有专门的

练的环节);最后是练,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的课程表上上午第五节课排的都是公共自习课,学生自由练习,主要解决教师下发的“自助餐”,下午三四两节课和晚自习的部分节次排的是学科自习,主要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有几节正课,就有几节限时训练课)。 这一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强调过程和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环环相扣,让所有学生都紧张、高效,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等,让学生对当堂内容进行横七竖八的解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最后达到能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高效“6+1”课堂模式将课堂的主角从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让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解决了学生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率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记录“6+1”教学模式在本课中的具体实践。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文科学生的高考必考科目,在整个高中的教学活动中却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尴尬位置。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要尽可能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不被重视激发兴趣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1、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2、是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地,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然后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观点的辅导,即: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赵尔巽的观点主要错在否定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二、合作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于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历史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探究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知。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过多牵引。比如在讲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澜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国借外债与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回,倾听,引导学生从清政府借款的态度、目的、权利、影响等方面加以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前者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美国进入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可过多的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强加在学生身上,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收集资料,促进者学生学习历史教学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诚然,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学生要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等,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如只强调灌输结论,学生被动接受历史事实,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更不要提历史教学的创新了。因此,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还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