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根系温度对植物的影响_根温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根系温度对植物的影响_根温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根系温度对植物的影响_根温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根系温度对植物的影响_根温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或者作用的论文

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1 学时)一、分类原则1.人为分类2.自然分类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4.化学分类学5.数量分类学二、分类单位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命名原则三、界和门的划分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原核生物 (1 学时)一、细菌门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繁殖方式二、蓝藻门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2.蓝藻的主要特征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第三节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 学时)一、藻类(Algae) 1.藻类的主要特征2.藻类的种类、门类3.藻类的繁殖方式二、真菌(Fungi) 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的种类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演化历史三、地衣

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2.地衣的种类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第四节苔藓和蕨类植物(1 学时)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2.苔藓植物的分类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二、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第五节种子植物(1 学时)一、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二、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9 学时)——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第一节概述(1 学时)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

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要吸收矿质元素和氮素以及有机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土壤中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质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栽培条件下,肥料的种类和使用量可改变土壤中养分的比例关系,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养分环境。1.氮 1.1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根系吸收氮肥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氮是蛋白质(包括一些酶和辅酶)、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他们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氮也是某些植物激素的成分,他们对生命具有调节作用。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氮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细胞分裂和生长。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枝叶繁茂,植株高大,分枝能力强,果实活种植中蛋白质含量高。植物的必须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求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特别需要氮肥的供应,常用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主要提供氮元素。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能力弱,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叶绿素合成受阻,枝叶变黄,甚至干枯,导致产量降低。氮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分解后可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并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体内含糖量相对不足,茎干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和被病虫危害。 1.2氮的测定 1.2.1肥料中硝态氮含量测定 1.2.1.1还原法 复混肥料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检测中的差别是两者样品在处理过程。前者需要通过铬粉(不含酰氨态氮时用定氮合金)还原处理,使硝态氮还原成铵态氮;后者对试样不需作还原处理。目前,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常用定氮合金法(德瓦达合金还原法)和铬-盐酸还原法。 两种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采取三步检测:第一步,在样品处理中使用铬粉(不含酰氨态氮时用定氮合金)还原硝态氮后,按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复混肥试样中总氮含量;第二步,在试样处理过程中不使用还原剂,按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复混肥试样中不含硝态氮时复混肥料中的总氮含量;第三步,用第一步检测结果减去第二步检测结果,即可得出复混肥料中硝态氮含量。 1.2.1.2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常测定硝态氮的方法有:气体法、还原法、重量法、扣除法、比色法、紫外线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肥料中的硝态氮含量,其原理是硝酸根在紫外光区190~240nm有较强吸收,通过色谱柱分离后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硝酸根含量,再将其换算为氮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以0.04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在230nm波长下测定硝态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9997,最低检测浓度为1×106mgmL。此法具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定量分析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1.2.2复合肥料中总氮测定 1.2.2.1凯氏定氮法 测定原理:将硝酸盐在酸性介质环境中还原成铵盐;在触媒存在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将有机态氮或尿素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将从碱性溶液中蒸馏出的氮,吸收在硼酸溶液中;在甲基红、甲酚绿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凯氏定氮法测定复合肥料总氮含量的实测结果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消耗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栽培中的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水等措施都是通过根系一系 根深才能叶茂”形象地概括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密切 1、固定作用 强大的根系可使植株很好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 2、吸收功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有机 化合物。 如矿质元素,各种形态的氮素及少量 3、运输功能 根系将其吸收的水分、养分和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向地上部运输,同时也接收地上部运送下 来的有机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4、改善环境 土壤中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使通气性,透水性变好,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 死亡 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 形态结构 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随着根尖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向后延伸,新的根毛陆续出现, 以代替枯死的根毛,形成新的根毛区,进入新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多数细胞已逐渐停止分裂,有较小的液泡(吸收水 分而形成),使细胞体积扩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冠之内,总长 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可以不断 地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根尖的细胞数目,因而能使根不断地进行初生生长。形状为多面体,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泡),外观不透明。 其细胞 (没有液 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 土壤磨损的功能。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 常粘液化,当根端向土壤深处生长时,可以起润滑的作用,使根尖较易在土壤中穿越。层细胞常遭磨损或解体死亡,而后脱落。但由于其内部的分生区细胞可以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根冠细胞可以陆续得到补充和更替,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和形状。外层细胞 其外此外根 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功能器官。列生理功能的实施来发挥作用的关系。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有: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1)

磷 元 素 对 植 物 生 长 的 影 响 磷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对番茄幼苗进行缺磷培养,溶液中磷元素的多少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元素缺乏症的症状及出现的部位。测量植株的根茎长度、叶子数目及大小。结果显示:磷元素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促进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在缺磷的营养液中培养的番茄幼苗,老叶受影响,植株深绿色并出现红或紫色,叶柄短而且纤弱。 关键词:溶液培养,番茄苗,缺磷,红紫色,株高 引言 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把溶液培养应用到生产上,应用溶液培养进行无污染蔬菜的栽培生产。我国有些单位已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水稻育苗、花卉栽培和蔬菜生产,同时溶液培养是研究植物矿质营养最基本和最有用的方法,它在阐明植物的必须元素以及奠定施肥的理论基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育过程中,各个营养元素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当植物长期缺少某种元素时,相应地要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反应,出现症状。 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的林元素缺乏症的典型症状以及掌握溶液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外,还需要矿质元素,否则植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必需性;用溶液培养做植物的营养实验,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另外,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磷脂中含有磷元素,磷元素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磷元素又是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磷元素还直接参与糖类的合成和分解,如果植株缺磷后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三、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培养缸(瓷质)、移液管、烧杯、量筒 2、实验试剂:按下表分别配置的贮备液(所用药品均须分析试剂级)。

第4章 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第4章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温周期现象 理解土壤、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掌握植物生产的基点温度、积温、有效积温、界限温度以及应用 熟练掌握温度表,土温表的使用技术 温度是植物生产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植物在它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生化作用,都必须在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常温下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植物的伤害。 每一种植物,甚至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要求一个最低的起始发育温度。一般来讲,在此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植物的发育越快,同时植物完成某一发育时期,要求一定的温度积累,植物为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积温却是相对稳定。根据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植物的发育就是导致生殖器官形成所经理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许多植物必须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才能开花结实。有些植物的种子或者植株,再起发育过程中有一段休眠时期,他们常要求一段相当时期的低温,否则不能完成发育过程。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小麦为例:要想达到好产量,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苗数,穗数,粒数和较大的粒重,这就和各个时期的温度息息相关。不同时期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和当地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之间的良好配好对产量的大笑也是直观重要的。温度对植物产品品质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变化有重要作用,如白天温度较高时,往往有较强的光照,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温度较低,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所以在温度日差较大的地区,瓜果含糖量高。另外,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因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第一节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一.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微观实质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2.温度的分类: 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中使用的温度常指气温,地温,水温,植物体温和夜温等五种类型(1)气温 就是空气温度,在地面气象观测上,通常指的是距离地面1.5m左右,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温度表读取的温度。气温在地球表面的平均分布由大气以及地表面的辐射状况,海陆下垫面的性质,大气环流的状况以及受环流制约的气团的移动等因素决定。在自由大气中,气温的变化和空气的绝热上升和下降有密切关系。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而递减。在平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缓慢增高。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的逆温层。 (2)地温 指地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的统称。在农业气象中常称土壤温度。前者指土壤水平暴露面的温度,后者指一定深度的土壤温度。由置于不同深度的温度表测得。 (3)水温 水体各层的温度,通常指水面温度。即水体表面的温度。海面温度代表接近海洋界面之下表面混合层中水温的状况。由于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1%,而且水的比热大,因此,海面水温通过海洋与大气界面的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对天气过程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

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植物为活的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外界条件的综合影响,较明显者为:温度、水分、土壤、空气、人类活动等。 一、温度 随海拔升高、纬度(北半球)北移而降低; 随海拔降低、纬度(北半球)南移而升高。 南---------北:常绿----落叶 阔叶----针叶 (一)温度三基点 1、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1)最低温度 (2)最适温度 (3)最高温度 2、一般植物0—35oC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 温度下降,生长减缓 (二)温度的影响 1、温度影响植物的休眠和萌芽 2、低温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3、高温影响植物质量 4、温度与物候的关系 5、温度与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 (1)寒温带针叶林景观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5)热带季雨林、雨林景观 二、水分 1、水的作用: (1)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2)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

(3)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种子传播的生态因子之一 (4)可形成特殊的植物景观 2、植物分类(依植物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 (1)旱生植物:少量水分即可满足生长发育 树干矮小、树冠稀疏、根系发达、夜小而厚, 有的退化成针状,表面有角质层或生绒毛 如:仙人掌 (2)湿生植物:与(1)对立 一般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抗旱能力差 如:秋海棠、酢浆草 (3)中生植物:介于(1)(2)之间 如:水淹可正常生长:旱柳、乌桕、水杉 水淹会死亡:梧桐、桃、李、木瓜、雪松(4)水生植物:植物的全部或部分必须在静水或流水中生长 如:王莲 三、光照 (一)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通过以下两点表示 (1)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 (二)植物分类(依光照强度) (1)阳性植物:要求较强光照,不耐庇荫 (2)阴性植物:要求较弱光照 (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 备注:耐荫是相对的,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密切相关 四、土壤(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主要指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土壤厚度的影响 涉及土壤水分、养分多寡及承重问题 (三)土壤酸碱度(PH) 影响矿物质养分溶解、转化、吸收 (四)植物分类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王林青 2009014040313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0903 】 摘要:环境中磷元素的多少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磷素的缺乏会影响核蛋白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与增殖,使作物生长发育延缓或停止。玉米缺磷,苗期生长缓慢,叶片呈紫红色,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合成受影响,从而影响到植物生长及粮食产量[1-2]。本实验以沈玉26品种为材料,运用培养液为基础进行植物溶液缺磷培养。以茎高,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确定植株的光和能力及生长情况。本实验表明:磷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能促进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缺乏磷元素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滞,影响作物产量。在实验中出现的症状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合理施肥。 关键词:玉米磷缺素培养根冠比叶绿素缺素症状 引言:玉米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及工业原料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出口外贸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农业和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缺磷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磷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核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分,而且在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活性调节、氧化还原反应、信号传导和碳代谢等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2]。环境中磷元素的多少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项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

营养需求极为重要,磷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必需元素,它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在结构和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以及作物的早熟高产优质都起着重要作用[4]。缺少磷元素时,植物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抗性减弱。 本实验通对玉米幼苗在缺磷的生长状况,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指标和叶绿素的含量的测定,做出实验分析,以证明磷元素是玉米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对玉米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也可通过玉米缺磷表现指导施肥。 内容: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实验材料为沈玉26号玉米品种及其生长幼苗 1.2方法 1.2.1播种 在花盆中加满蛭石,选择饱满的沈玉26号种子4-6粒分散种在花盆中,每3个花盆放在1个托盘中,向托盘内加适量自来水,待种子发芽。 1.2.2移栽 移栽前向托盘内加入少量自来水,右手捏住幼苗基部,左手将花盆拿起倒扣,右手将幼苗取出,平展放于桌上,在两个托盘中选取6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教案第五章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 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骆驼刺与黑麦,资料展示。提问: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吗? (如: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 功能呢?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阅读资料,提出自己的疑问。 新课 一根的作用 二根尖的结构与功无论是一颗小白菜还是一棵生长几千年的松树,他们都 是由一粒种子萌发成长的。种子萌发后首先突破种皮的 是什么结构,又发育成为什么呢?这对植物体的生长起 什么作用呢? (胚根,根) 1 出示玉米根的图片和萝卜、山芋,想一想,植物的根 有什么作用? 思考回答问 题

能 1.根尖的结构 2.根尖结构的功能 三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四根生长2 总结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 功能) 实验过程介绍:取一些培养大蒜,一部分去掉根尖 端,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培 养一天后,看根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去除根尖端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根继续伸 长) 1.根尖的概念: 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 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 的结构呢? 2. 根尖的结构 出示小麦根的图,分别完成任务: 1)、观察放大镜下的小麦根尖图,请描述它的外形。 2)、对照课本中根尖模式图,在显微镜放大的图中, 你能找到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吗? (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再上部稍稍 发暗的是分生区。分生区的上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 长区。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 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 内部结构如何? 3.根尖细胞的特点 观察图片,比较各区的细胞在形态,大小,排列等 方面有什么特点,并思考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归 纳填入表格。 总结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大蒜的实验说明根尖与根的长长有关,根尖的什么部位 与此有关呢? 提出问题, 1、如何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同一时间内的长度变化 2、选取怎样的根? 3、怎样划线?从什么地方开始划?各线条间距离怎 样? 4、实验过程中如何观察和记录?结果会怎样? 视频播放 得出结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 与老师一同 总结 思考并回答 问题 按照由外向 内,先宏观在 微观的顺序 观察。 讨论归纳总 结 思考回答问 题 看视频,了解 实验过程和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磷 元 素 对 植 物 生 长 的 影 响 磷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对番茄幼苗进行缺磷培养,溶液中磷元素的多少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元素缺乏症的症状及出现的部位。测量植株的根茎长度、叶子数目及大小。结果显示:磷元素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促进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在缺磷的营养液中培养的番茄幼苗,老叶受影响,植株深绿色并出现红或紫色,叶柄短而且纤弱。

关键词:溶液培养,番茄苗,缺磷,红紫色,株高 引言 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把溶液培养应用到生产上,应用溶液培养进行无污染蔬菜的栽培生产。我国有些单位已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水稻育苗、花卉栽培和蔬菜生产,同时溶液培养是研究植物矿质营养最基本和最有用的方法,它在阐明植物的必须元素以及奠定施肥的理论基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育过程中,各个营养元素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当植物长期缺少某种元素时,相应地要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反应,出现症状。 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的林元素缺乏症的典型症状以及掌握溶液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外,还需要矿质元素,否则植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必需性;用溶液培养做植物的营养实验,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另外,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磷脂中含有磷元素,磷元素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磷元素又是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磷元素还直接参与糖类的合成和分解,如果植株缺磷后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三、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培养缸(瓷质)、移液管、烧杯、量筒 2、实验试剂:按下表分别配置的贮备液(所用药品均须分析试剂级)。 3、实验材料:番茄种子 四、实验步骤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白 多, 于西藏白天的高温配合较强的太阳辐射,积累的有机物质多,晚上的低温消耗的有机物质少的原因。 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因子得到基本满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即气温越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越快。当活动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农作物才能完成整个发育周期(或者说农作物才能开花结果),这一温度总和称为积温。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积温表现了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2019-8-5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 生物学下限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指作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也就是作物生长三基点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温带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5℃,亚热带作物为10℃,热带作物为18℃。籼稻为12℃,粳稻为10℃,油菜为4—5℃。 如计算水稻的有效温度: 早稻播后,4月8号的平均气温为16℃,其有效温度为16℃-12℃=4℃ 4月14号的平均气温为8℃,低于水稻生长下限温度,则4月14号的有效温度为0。 活动积温计算公式: Y=∑ti>B 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 10~ 热带植物-棕榈树寒温带高寒区泰加林仙人掌蓝藻地球上各地带的植物需要的最适温度的范围是不同的。热带植物生活最适温度范围多在30~35℃;温带植物多在25~30℃,而寒带植物的最适温度一般稍高于0℃。 2019-8-5

七年级生物《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 相信大家都被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吸引了,这是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 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 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如果大家还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老师再介绍一种植物,黑麦,一株小小的黑麦有大约1400万条根,占地225平方米,相当于两间这样的多媒体教室! 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特别是骆驼刺和黑麦,他们的根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快速播放中的根的生长。可以看到,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所有的植物那些深埋于土壤中的根都是这样生长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个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这一节要达到的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在这个目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根尖,上个礼拜老师布置探究实验的时候就简单的介绍了,根尖,顾名思义就是根的尖端。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实验了!实验结果也都记录下来了吧! 我们再简单地来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取一些培养出根的种子,一部分种子去掉根尖,也就是实验内容的第一项,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直,然后培养这些根,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看根是怎样变化的。我要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询问种的什么种子,两种不同处理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大家使用不同的种子做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去除根尖的种子,它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的种子它的根继续伸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的结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根尖的形态结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颗已经萌发出根的谷类种子的图片,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必要条件(书上55页)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而外界条件(书57页)是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现在这颗种子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开始萌发,首先冲破种皮生长出来的就是根,而图中从根的尖端一直到长有绒毛的这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根尖。大家现在仔细地观察这幅图片,你能看到根尖的一些什么结构呢?(注意观察的顺序) 首先,最尖端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像帽子一样的结构,套在前面,我们把这一段叫作根冠,冠,顾名思义就是帽子。而上端还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到,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绒毛,这些绒毛由于生长在根上,所以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根毛,当根毛形成,就表示这些细胞成熟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段称之为成熟区。而在成熟区与根冠之间还有一部分,

氮磷钾对植物作用

目录 1. 1 氮 2. 2 磷 3. 3 钾 氮磷钾氮 编辑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1],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能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色深浅上来判断氮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在苗期,一般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缺绿发黄。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孽少。生长后期严重缺氮时,则表现为穗短小,籽粒不饱满。在增施氮肥以后,对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明显的作用。往往施用后,叶色很快转绿,生长量增加。但是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过量施用氮素时,叶绿素数量增多,能使叶子更长久地保持绿色,以致有延长生育期、贪青晚熟的趋势。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如糖用甜菜,氮素过多时,有时表现为叶子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但具有经济价值的块根产量却少得使人失望。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 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氮磷钾磷 编辑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是作物生存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作物 生长、分布界限和产量;另一方面,温度也影响着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生 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此外,温度还影响着作物病虫 害的发生、发展。 一、植物在环境中生长的要求。 (一)三基点温度。 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生长发育都有三个温度基本 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温度(最高温度),这三者合称为三基点温度。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植物停止发 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所以在植物温度三基点之外,还可以确定使植物受害或致死的最高与最 低温度指标,即最高致死温度和最低致死温度,合成为五基点温度。不同的植 物对三基点的温度要求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命阶段的三基点温度也不相同, 生长发育的不同生理过程的三基点温度也不相同。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维持生命温度一般在-10~50℃,生长温度在5~40℃,发育温度在10~35℃。

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生长发育的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 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上升或降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 危害,达到 生命最低或最高温度时,植物开始死亡。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最高与最低致死温度,统称为5个基本温度指标。 不同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发育期,三基点温度是不相同的。 三基点温度是最基本的温度指标,用途很广。在确定温度的有效性、作物的种植季节 和分布区域,计算作物生产潜力等方面都必须考虑三基点。 (二)受害、致死温度 植物遇低温导致的受害或致死,称为冷害或冻害。在0℃以上的低温危害称冷害或寒害,在0℃以下的危害则为冻害。植物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危害称热害。 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据研究,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 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消耗少即温度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温度 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作物品质的提高。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生长的瓜肉和肉 质直根类作物,含糖量增加,小麦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均提高。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植物根的生长》参考教案

植物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方面:(1)学会观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熟 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向学生渗透生 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只有理解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根的吸收功能,为根如何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察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动态的发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而学生在理解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示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察,

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 2、用Flash制作展示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 : 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 首先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过程通过录像展示: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三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A株切去根尖,B株不做任何处理,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A 株切去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B株不做任何处理,幼根却伸得很长。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察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方,横线的距离越大。(各小组将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此时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观察根尖的结构的实验 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具体方法是:取长5 c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的中央纵切成之部分,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这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半个根尖变扁,然后轻轻将上面的载玻片拿去,加上水,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根尖4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并能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之间是逐步变化的。由于临时装片材料厚,对单个细胞的结构特点看不大清楚,再利用根尖的永久装片进行交替的观察,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生区以上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摘要:概述各种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具体分析光、温度、水分及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探寻其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气象园林植物光照温度水分空气 一、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而气象对园林植物就有深远的影响,大到植物带的分布小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气象学包括各种气象因素,而对于园林植物来说,气象对其影响有很多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象这个大环境,植物的分布、色彩大小等等都离不开它。而最普遍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光、温度、水分和空气。故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就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四大气象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的具体影响 (一)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离不开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时间和空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居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 1) 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叶绿素合成及形态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太阳辐射光谱不能全被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辐射能称为生理辐射,主要指红橙光、蓝紫光和紫外线。 ①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活性最大,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橙光的14%。红橙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促进种子萌发; ②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 C 的合成。 ③在紫外线辐射下,许多微生物死亡,能大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传播。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引起向光敏感性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也不同。如蓝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长,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而红光有利于植物的伸长,如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长过盛的现象。青蓝紫光还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敏感性,并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形成,以至于植物的白天生长速度常不及夜间。 生长期内生长素受侧方光线的影响,在迎光一面生长素少于背光面,造成背光面生长速度快于迎光面,产生所谓植物向光运动。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年龄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相应的发生变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不植物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缘故。 2、能力方面:〔1〕学会观看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熟 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养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差不多结构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向学生渗透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进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只有明白得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关心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明白得根的吸取功能,为根如何吸取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不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看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动态的进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而学生在明白得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进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预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现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预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看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看,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 2、用Flash制作展现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教学过程: 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如何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咨询题的情形,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 第一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过程通过录像展现: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顺的地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三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A株切去根尖,B株不做任何处理,C株幼苗,用毛笔分不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A株切去根尖,几天后发觉,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B 株不做任何处理,幼根却伸得专门长。C株幼苗,用毛笔分不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看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点,横线的距离越大。〔各小组将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现在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晰的或感爱好的咨询题进行提咨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舞和评判,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肥:能使植物叶子大而鲜绿,使叶片减缓衰老,营养健壮,花多,产量高。生产上常使用氮肥是植物快速生长。所以我们对于叶菜(吃叶子的菜)要多施氮肥。主要磷肥品种有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也称双料、三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此外,磷矿粉、钢渣磷肥、脱氟磷肥、骨粉也是磷肥,但目前用量很少,市场也少见 磷肥:能使作物代谢正常,植株发育良好,同时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提早成熟。我们要使作物提前收获,一般多施用磷肥。 钾肥: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茎秆坚韧,抗伏倒,使种子饱满 主要钾肥品种有硫酸钾、氯化钾、盐湖钾肥、窑灰钾肥和草木灰。其中硫酸钾和氯化钾成分较纯,主要成分是化钾,窑灰钾肥和草木灰成分很复杂,市场上流通量较前三种钾肥少。 资料来源《植物生理学》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肥料、稀土肥料等。 1、氮素化肥氮是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氮肥增施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碳的同化,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氮素化肥有:①硫酸铵(硫铵):白色或淡褐色结晶体。含氮20%一21%,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使用。硫铵是一种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酸性。最好做追肥使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量为15—20千克。②碳酸氢铵(碳铵):白色细小结晶,含氮17%,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易分解挥发。可作基肥或追肥使用,追肥时要埋施,及时覆土,以免氨气挥发烧伤秧苗。 ③尿素:白色圆粒状,含氮量为46%。尿素不如硫铵肥效发挥迅速,追肥时要比硫铵提前几天施用。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尿素为中性肥料,不含副成分,连年施用也不致破坏土壤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