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革命纪念地。

平型关战役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东河南镇小寨村、蔡家峪村一带, 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在此歼灭日寇1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也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平型关大捷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有战场旧址、战斗指挥所、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平型关战役纪念馆等。

1、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位于灵丘县平型关景区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该馆于1969年由北京军区主持修建,1971年10月闭馆。1986年8月10日,聂荣臻元帅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赋诗一首,次日致信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出“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修复纪念馆是必要的”。省委、省政府遵照聂帅的指示拨款修复了纪念馆。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灵丘县委、县政府又筹资将纪念馆整修一新,恢复了展览。2001年,灵丘县委、县政府对大捷展览进行了大幅度地充实修改,展版面积扩大到508平方米,增加了一批图片知历史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和可歌可泣的战斗场面。

2、平型关大捷纪念碑

位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东侧1公里的石灰岭上,建于1997年平型关大捷60周年前夕。碑阳刻有杨成武老将军题写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八个大字,碑阴的碑文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及重大意义。纪念碑碑基高1.15米,意喻参战部队八路军115师,

碑座、碑体高分别为1.37米和9.25米,表示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为1937年9月25日。巍峨耸立在山顶上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可侮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英勇奋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3、驿马岭阻击战(腰站战斗)遗址

位于灵丘县落水河乡腰站村东驿马岭与河北省涞源县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隘口,距县城30公里,海拔1384.9米。1937年9月25日,115师杨成武独立团根据师部统一部署,在此成功阻击了由涞源增援平型关的日军。战斗共歼敌400多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保证了师主力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是平型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斗,装备简陋的我军两个营击溃了武器精良的日军近两个联队(团),创造了抗日战争初期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现有杨成武将军亲笔题词“腰站战斗纪念碑”一通立于村南1公里处,1995年县委、县政府筹资修建纪念碑亭一座。下关杨庄村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经修缮保存完好,现内设白求恩在灵丘活动事迹展览。县城东郊的烈士陵园,陈列着110多位在雁北地区工作过的党政军领导的骨灰,24座烈士墓安放在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牺牲的556位烈士遗骨。此外还有刘庄“三·一八”惨案纪念馆,腰战阻击战遗址,白草湾烈士纪念馆,359旅旅部及兵工厂旧址等。

三是自然景观,农业乡村旅游景观。

1、空中草原风景区位于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东与河北涞源、蔚县交界处,海拔2151米,顶部草甸面积3万亩,东西狭长,南北广袤,属亚高山草甸,为山西七大绿地之一。甸子梁周长20.7公里,四周长满桦树,山顶为平坦的大草甸。草甸土壤为亚高山草

甸土,生草层发育,产草率高,草质好,为肥沃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草甸上数十种野花盛开,黄、红、紫、白、兰等各色花朵点缀在碧绿的草甸上与斑澜起伏的蝴蝶群及蓝天上朵朵的白云交相辉映,绘成一幅巨大美丽的画面。区内有一景点被称作“脚踏三县”,即游客站在这一点上,脚下踏的是山西灵丘、河北涞源、蔚县三个县的土地,不少游客在此驻足踩踏,笑谈一步走遍二省三县。在西甸子梁南侧有不化,称作“万年冰洞”。居其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南眺涞源群山峻岭,北望蔚县峡谷连川,西看灵丘云山雾罩,令人心旷神怡。2007年12月被山西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点。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美丽田园“十大草原景观”之一。

2、桃花溶洞风景区。桃花溶洞位于灵丘县桃花溶洞景区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桃花山地处太白巍山南麓,海拔近2000米,山势逶迤,草木葱郁,因每年春季满山遍开山桃花而得名。春天桃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满山灌木红黄相间,层林尽染,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桃花溶洞主洞深233米,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距今已有170万年历史,目前洞内钟乳石仍处于生长期。蝙蝠洞位于桃花溶洞景区桃花山海拔900米处,该洞洞内高大空旷,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共有六个出口。数以千万计的蝙蝠一层又一层的相互勾挂倒吊在洞壁、洞顶,昼伏夜出,蔚为壮观。蝙蝠内洞还有一座观音洞,洞内有3尊天然形成的佛像,栩栩如生,玲珑剔透,天凿地雕,精美无比。桃花泉位于灵丘县桃花溶洞景区桃花山下,为山西省十大泉域之一。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12度左右,日流量8000吨,落差146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瀑布群。泉水清凉甘醇,经化验属高锶低钠优质天然矿泉水。

3、花塔民俗村风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灵丘县独峪乡,花塔村是大同市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550米,四面环山,河水绕村。春秋两季鸟语花香,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故称之为“世

外桃源”。这里有人类居住近3000年历史,全村现有人口400人左右,大部分房屋为清代建筑,这里人们生活方式古朴,居民热情好客,传统古老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造就了一方水土一方人。

花塔村由于海拔高度低,无霜期长,气候适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山上花草树木100余种,盛产花椒、核桃、柿、黑枣、桃杏等经济作物。尤以大面积世界珍稀树种——青檀最为着名, 1993年被山西省政人民府批准为“灵丘青檀自然保护区”。

要进入景区首先要经过红沙岭隧洞,该洞开凿于1965年,隧洞高3.5米,宽5米,全长1000米。红沙岭隧洞的开凿不失为花塔村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当年在没有风枪、风钻、凿岩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人们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一钎一镐的开凿了红沙岭,建成了如今畅通无阻的隧洞。

近年来村里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努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使花塔民俗村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度假、游览、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区雏形。村中现有农家餐馆7家,家庭旅店20家,从业人员100余人。旅游业已逐步成为花塔村的经济支柱产业,2007年12月被山西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4、花果之乡——北泉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灵丘县东南,距县城25公里,远观山峦起伏,近观流水潺潺,村内万亩林地郁郁葱葱,花果飘香,素有“塞北小江南”美称。走进北泉村,街道干净整洁,路桩、树干粉刷一新,一条人工河环村而过,柳枝依依,白杨参天。漫步在乡村街道,红墙碧瓦旁,塔松与花卉高低错落,红绿相间,可以泛舟、运动,抑或留恋于小桥流水,落叶田田,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和村民聊天,总有自信的笑容浮现,不时有鸟儿绕身嬉戏此时心灵会变得宁静而惬意,一种超脱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回归田园的情悸涌动全身。虹鳟鱼场泉水清冽流动,鱼儿成群觅食。有的池中鱼身全部是褐色的,黑压压的

一大片,统一游动,左冲右突,翻滚跳跃,有的池中鱼身全部金色的,映得池水一片金黄。挨挨挤挤的鱼儿肥硕顽皮,时而舞蹈于水中,阿娜多姿;时而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条金色的弧线。临池观鱼,心会留在水中随鱼儿舞动。天鹅湖碧波荡漾,四围的绿柳指摆如烟。微泛涟漪的湖面,一只白天鹅舒展双翅,展示着它优美高贵的身姿,旁边有几只水鸭也跟蹁跹婆娑。2005年春天,这只天鹅来到这里呆了二个月,以后每年春天都会如期而至,留恋忘返,村里人说,天鹅是因为眷恋这里的景色才留了下来。村前是200亩优质速生杨,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每一株亭亭玉立,绿盖如伞,它像一道绿色的墙,将整个村庄遮挡得风和气爽,绿意融融,做一个深呼吸,你会感到丛林中散出的气流分明是绿色的,直沁心脾,沿着逶迤的山道而上,曲径通幽,花里飘香,万亩风景林、生态林、经济林遍布沟梁山坡,林海茫茫,硕果累累,森林公园村已经形成。夜晚,4公里的街灯华光绽放,整个村庄青山绿水中愈加玲珑宁静,晶莹祥和,这个连白天鹅都眷恋的地方,更是都市人回归田园的好去处。

北泉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打造成一条龙服务体系。有“农家乐”20家,路边饭店25家,从业人员120人,餐饮、住宿年接得能力8万人次,有当地“巧媳妇”为游客做农家小吃,招牌菜有“虹鳟鱼”、“清炖汤”、“中华鳖”,还有纯绿色食品荞麦面凉粉、藕根等任游客选用。游客可居住农家、饭店,也可回县城住宿。有传统大花轿供游客环村游走,游客在游玩之中,可亲手摘一些绿色的、新鲜的桃、李、杏、苹果、山楂、梨等果食,也可采上两串新鲜的藕根、钓虹鳟鱼,带上一点核桃、花椒等土特产品回去。荷塘垂钓,鱼池泛舟,与天鹅嬉戏拍照,花果山赏花、采果,让视线与心灵栖憩在茫茫林海,都能让游客回归田园,融入自然,流连忘返。

北泉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旅游兴村、生态兴

村”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融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人文资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度假型旅游村。如今,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被这里优美纯净的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洁净的村道、整齐的屋舍、成片的树林、如镜的水面,都给人唯美的观感,充满着恬然诗意。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数十种珍禽异兽来此栖息。近年来,更是开展了味道鲜美的虹鳟鱼和鲟鱼的养殖,成了山有果树,水有鲜鱼的生态村。北泉村有持续春、夏、秋三季的采摘园,六月至七月为采摘最佳时节。花果山,花果飘香,风景林、生态林、经济林遍布沟梁山坡,林海茫茫,硕果累累。在这里你可以采摘新鲜的桃、李、杏、果、山楂、梨以及核桃,花椒等土特产。让视线与心灵栖息在茫茫林海,采摘鲜果,品尝果味,惬意而有趣。采摘之后,在鱼塘寻一尾鲜鱼,配上当地甘甜的泉水,或蒸或煮,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为把北泉村打造成具有山水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景区,丰富观光旅游的内涵,经过长期的编排,该村向游客推出一道色味韵皆醉人的文化大餐——实景演出《山水北泉》。演出者均是当地村民,参演人员近200余人。整台演出分五章十七个节目,第一章《山风》,展示山村的婚俗、年作、耕耘、绣纺等情形。第二章《水赋》,以当地的红石塄秧歌戏表演为主体,主要展示水乡的水之灵鱼之乐。第三章《绿韵》,着重表现山水之乡的春柳剪韵等绿色美,其间还有老乡们剪纸、叠花的生活情形……整场演出近两个小时,让人意犹未尽,如今。《山水北泉》已连续演出多场,好评如潮,反响强烈。

5、木佛台生态旅游渡假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木佛台村位于下关乡东南部,南隔铁岭与河北省阜平县为邻,现有跨省公路与阜平县相通,过去曾是晋冀两地相通的重要关隘。海拔750米,全村山环水抱、气候温润、植被良好。村前有谢坪河穿过,河内常年溪水淙淙、源源不断、清澈见底、没有污染,举之可饮,入之能

浴,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1、自然景观

(1)康泉浴池:天然形成清泉池溏,大的有三处,小的有数处,是供游人野浴的理想场所,夏日置身其中,能够使人洗去一身疲劳,荡涤心中之烦恼。

(2)林荫长廊:耳听小河流水,享受清凉世界,供游人野餐、休憩和娱乐。

(3)擎天一柱:上指蓝天,下置大地,前临溪水,背靠青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

(4)攀岩坡:登上攀岩坡,既能舒展筋骨,又能享受征服苍山的快意。

(5)卧牛石群:河床怪石争巧,形态各异。小的如鹅卵,大的如狮鳄,仿佛狮子下山,鳄鱼横河,共饮一河水,赋予人以生命的遐思。平滑洁净的卧牛石可供游人日光浴,休息和戏水。

(6)老人山:像一个久经世故的老人,默默注视着人世苍桑的变迁。

(8)迎客松峰:百年迎客松,自然生成,立于谢坪山峰之巅。游人可登峰远眺,一览崇山绿树,倍感心旷神怡。

(9)黑鹳寻踪:因谢坪河天然纯洁无污染,这里时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黑鹳游栖,游人可沿河畔追寻黑鹳踪迹,一睹黑鹳风姿。

2、人工景点

(1)南铺鱼塘。人工建成养殖场,以养殖虹鳟鱼、甲鱼、鸭鹅为主,同时供游人垂钓和游玩。

(2)水上游乐园。与南铺鱼塘相连,建成蓄水湖一座,供游人划船、游泳。

3、古文化遗址。下关长城是古燕赵长城的一部分,它依托高山险壑而建,两座烽火台哨卡保存完好,雄关漫道,遥遥相望,扼

晋冀要塞,举往来礼仪。

4、周边旅游景点。邻近木佛台村西、北处,有龙堂会瀑布群、杨庄“白求恩八路军特种外科医院”旧址、女儿沟禅庵寺等景点,与木佛台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共同构成下关乡“绿色·红色·古色”三大旅游体系,可同时供游人观光赏玩。

木佛台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加大开发的力度,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这里山青水秀的清凉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唠农家嗑,大大地解放了村民思想,扩大了村民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木佛台村继畜牧业之后的又一大的支柱产业。2007年12月被山西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作者】乌恩/金波/蔡运龙 【作者简介】乌恩(1971-),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北京林业城市与环境学系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和公园利用研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金波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题】海外视野 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市场,1996-1998年间,每年来华旅游者都在150万人以上[1],今年九月,继新、马、泰、韩和澳大利亚之后,日本成为了又一个向我国公民开放自费旅游的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加入WTO,两国间的旅游交流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00年6-7月间,笔者受聘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赴日进行题为《考虑环境保护的旅游规划》的研究工作,考察了一些日本的自然、人文旅游地,并且访问了一些大学、研究所、旅游规划机构、旅行社、信息。 1日本的旅游资源 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等机构将日本的旅游资源分成以下四个级别类型:①特A级 能够代表日本、具有地方(如关东地方、东北地方等)特色的旅游资源;④C 级 主要为县内及周边居民利用的旅游资源。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共有9300处C级以上的旅游资源[3]。 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38万km[2],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小岛组成,但日本群岛轮廓狭长,呈东北 西南向延伸,长达3000km,因此使其具有了从亚热带至亚寒带的多样气候类型,并且降水丰沛,森林覆盖率超过70%以上。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3/4,地形富于起伏,火山、地震频繁。正是由于上述自然地理特征原因,日本也就有了岛国、森林国、渔业国、火山国、地震国、断裂国、温泉国、梅雨国、台风国、洪水国和冬雪国等诸多的别称[4,5]。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山岳、高原、原野、湿地、湖沼、峡谷、瀑布、海岬、岛屿、岩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类型[6]。 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现代化的工商业社会,同时又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和传统节庆活动等[5]。 总之,从旅游利用的视角来看,日本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很有特色,是一个自然环境质量优良,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自然的国度。 2战后日本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及现状[7] 战后重又出现了学生的修学旅行,这是日本旅游业复兴的起点,1945-1954年间,旅游开发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是:滑雪学校、观光列车、海水浴和登山。 1955-1965年出现了旅游的大众化趋势,新的旅游地不断出现,国民宿舍和国民休假村是旅游者主要的投宿地,国民参加宿泊型旅行的比率已从1953年的29%上升到了1964年的42%,并于1964年实现了海外旅行的自由化。

旅游资源概况重点

1.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2.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 异地性 2. 暂时性 (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 消费攀高 2. 道德感弱化 3. 文化

干涉 4. 物质摄取 3.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 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 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 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 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5.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类型种类、特色、数量、品位、组合关系、保护措施等) 长寿山风景区是延寿县于2010年举全县之力,倾心打造的一处集“登山观光、养生度假、体验长寿”为一体的风景胜地。景区位于县城东南十六公里处,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秀美,山水神韵引人入胜。 长寿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类别多元、品位高而精,主要分为长寿湖和石林石海两大游览区。长寿湖(前名新城水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群山环抱一潭碧水,灵动致极。鹤寿峰依湖而立,高三十八米、宽十八米清乾隆御笔天下第一“寿”字摩刻峰体崖面,与湖水相映成趣,独具匠心的设计,堪称华夏之最。福寿长廊形态各异的百寿字、百福图与巨幅彩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欣赏之余更令人感受到了厚重的“寿”文化底蕴。长寿湖分为水、陆两条游览路线,游客可乘船乘车从不同的角度游览长寿湖婀娜风光、亲近大自然。湖畔村庄长寿村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是游客休息小憩、采摘果蔬、品味绿色食品、体验长寿理念的绝美之地。 “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长寿山石林石海景区是一处以森林及地质奇观为中心的综合游览区,现开发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石林地貌属中生代地质结构,大约生成于两亿年前印支期,后经燕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地震的断裂

活动作用下,岩石沿着垂直节理面产生断裂、崩塌,残留的一些石柱、石峰形成了单面山体石林地貌景观,长寿山石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花岗岩形成的石林地貌,极具地质科考和旅游开发价值。石海位于长寿山脚下,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石海底处山泉溪水,涓涓细流,长年不息。石海内的奇异怪石,密密麻麻,相拥相迭,犹如大海波涛,起伏涌动,将大自然的奇妙体现得淋漓尽致。周围各种树木或弯弯曲曲,或横卧石间,或相互缠绕,十分有趣。主要景点有骆驼峰、长寿灵芝、功德碑、寿星石、一线天、姜公垂钓、养生床、金蟾望月和巨蟒窥宫等。依山势而形成的长寿山天然滑雪场不仅早期培养了国家级专业滑雪冠军,也为现代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挑战寒冬、亲近冰雪的活动大舞台。 为保护旅游资源,景区自开放伊始,成立了由二十人组成的环保及安全专职人员队伍,全天保洁,做到了日产日清;景区内所有的交通娱乐设施全部采用电瓶为动力,达到了节能环保标准。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岳阳旅游资源简介

随着湖南旅游节将在我市隆重召开,岳阳的旅游产业,将呈现出优美新画卷:眺望洞庭湖,瑞士维京游船载着欧美游客缓缓驶来;走进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游人和珍贵的鸟儿一起嬉戏;登上千古名楼,游人如织;来到君山爱情岛,慕名前来观光、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更让人感受颇深的是,岳阳将借助旅游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做足“湖、楼、岛”的文章,使岳阳旅游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人们看到,崛起的岳阳,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忧乐情怀的岳阳楼 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的岳阳楼,地面海拔54.3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视万里长江。岳阳楼承载了世人瞩目的忧乐文化,也承载了人们向往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岳阳楼文化可以归纳为儒家文化、三国文化和神仙文化三种历史文化。在中国,从宋元以来的历代诗选中几乎都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从宋元以来的历代散文选中,几乎都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诗一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6年起,一直被选为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近人编纂的《岳阳楼诗文集》中收录的名篇佳作达千余篇,还有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文以楼生,楼以文传,楼因文而重,因文而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使岳阳楼成为了华夏子孙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精神象征。 今年6月,原中国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岳阳楼前设坛开讲,纵论千年忧乐。他结合当今时代主旨,紧扣岳阳楼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从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知识分子的忧乐观、使命观及责任观,“政通人和”与和谐社会的一脉相承等方面,对岳阳楼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他说,“《岳阳楼记》里讲了忧,也讲了乐,但它的核心是忧不是乐。”为什么是以“忧”为核心?王蒙认为,道德往往要在考验当中、在逆境当中,才能够得到彰显。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而《岳阳楼记》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正好感应了道德的抗逆性,所以其核心是“忧”。他认为,忧患并不是发愁、愁眉苦脸,而是一种关切、一种思考和一种思想准备,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当我们遇到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时,我们就会有思想准备,有对策和预案,使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主动。所以,忧患是积极的,而不是让人悲观失望。岳阳楼管理处主任邹律姿称,名楼都有丰富文化底蕴,内涵相通,各具特色,联手开发旅游市场,打造名楼旅游专线,既可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也可让游客领略不同历史文化,做大名楼品牌。登上岳阳楼,也有不少外国游客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所折服。美国的乔纳森·拉佩蒂先生说,忧乐文化必将影响他的生活和人生观,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多想怎样帮助别人是以后经常要做的事。湖南理工学院的刘同学激情满怀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弘扬忧乐文化精神,肩负起中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 情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2004782.html,/z/q109855565.htm 来源:问问网日期:2010年09月19日 标签 编者按:中国国土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中认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中国有十大资源中,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四: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二—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三—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四—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研究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研究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凡是为旅游活动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行业都是这个配置产业的组成部分。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休闲文化产业等都是旅游业的关联产业。由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政策措施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以此获得旅游外汇收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旅游业的发展历史看,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发展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泊尔等国),或者经济中等发达的小国家(如泰国、土耳其、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一般以政府规划或者通过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倾向于发展国际旅游带动国内旅游的发展,并大都采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容易受到国家的重视,旅游业也能够尽快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则是以发展国内旅游为基础,由国内旅游的发展带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由于这些国家市场机制比较健全,政府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在其中主要承担指导、协调和监督旅游发展方向的作用,旅游发展目标并不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于满足本国居民(或外国游客)的休闲与享受的消费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总之,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发展目标不具有强制性质,仅仅作为发展方向为旅游企业提供参考。 尽管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发达国家,但是其旅游业发展途径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迥异。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1987年,日本运输省制定实施《海外旅游倍增计划》,计划把出境旅游人数从1987年的500多万人次增加到1992年的1000万人次。在日元升值特别是泡沫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由于股票和房地产的异常升值,日本国民普遍产生“中流意识”和“一夜暴富”的感觉,奢侈消费和出境旅游成为时尚。因此,《海外旅游倍增计划》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1990年日本出境旅游人数就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当年出境游客共计花费200多亿美元,增加了服务贸易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常收支扩大的不均衡局面。1996年,日本运输省制定了《访日观光计划》,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从这个讲座开始,我们将进入中国客源国之旅,那么第一站就是东亚太地区,也是世界 最主要的客源国,我们的近邻日本。 对于每一个国家,我们主要都是从以下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日本的自然环境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2.3 日本旅游业的发展 2.4 日本的旅华市场 2-2-2 1、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是一个群岛国家,从地图上可看出,包 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主要岛屿和7000多个沿海小岛,包括远离本土的西南 角的冲绳。 2、 70%为山地,大面积森林覆盖,多山峰: 3、世界有名的地震区: 4、地热资源丰富,温泉遍及全国:日本常被称为“火山、地震之国”,“温泉之国”。 5、水力资源丰富: 6、地处温带,四季分明: 2-2-3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国名:日本,日本国,“日本”,“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取自圣德太子呈递给 中国隋朝的国书中提到的“日出处天子”。 国旗:日之丸旗 国花:樱花 国歌:“君之代” 国鸟:绿稚 2-2-4 2.2.1 历史与文化 1、“无土器文化——绳文式文化”石器时代: 2、大和国——奴隶社会: 3、“镰仓幕府” ——军事封建社会: 4、“明治维新”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 5、二次世界大战: 2-2-5 2.2.2 经济 1、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近年来经济低迷 2、工业高度发达,由于资源贫乏,对外依存度高 3、森林、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2-2-6 2.2.3 政治 1、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2、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 3、近年来,积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