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QRE型树脂催化剂的性能,QRE-01在MTB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QRE-03在叔丁醇合成中的反应活性及每种催化剂的特点。

关键词:催化剂;醚化反应;

1.醚化反应催化剂选择

1.1QRE型树脂催化剂

醚化反应催化剂主要是酸性催化剂,如分子筛、杂多酸、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

在醚化反应普遍应用的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有:美国的鲁姆哈斯、英国的漂来特;中国的丹东、北京、沧州、齐鲁等。

目前树脂催化剂的研究正向着高活性、高交换容量等方向发展。交换容量大于5毫克当量氢/克催化剂(干)。

1.2QRE-01在MTB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

当操作温度50/℃,空速1.0/h-1,异丁烯转化率97.22%,选择性可达98.85%

当操作温度50/℃,空速3.0/h-1,异丁烯转化率90.70%,选择性可达98.47%

当操作温度50/℃,空速5.0/h-1,异丁烯转化率81.64%,选择性可达99.42%

当操作温度60/℃,空速1.0/h-1,异丁烯转化率96.69%,选择性可达99.76%

当操作温度60/℃,空速3.0/h-1,异丁烯转化率96.38%,选择性可达99.53%

当操作温度60/℃,空速5.0/h-1,异丁烯转化率94.28%,选择性可达99.59%

1.3QRE-02在TAM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

当操作温度55/℃,空速1.0/h-1,叔戊烯转化率68.55%,选择性可达99.47%

当操作温度55/℃,空速3.0/h-1,叔戊烯转化率68.55%,选择性可达99.47%

当操作温度65/℃,空速1.0/h-1,叔戊烯转化率74.49%,选择性可达99.12%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1.概述 (1) 2.加氢脱硫催化剂 (1) 2.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介绍 (1) 2.2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 2.2.1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 (2) 2.2.2 助剂 (3) 2.2.3 载体 (3) 2负载型深度加氢催化剂 (4) 3.1 深度加氢改进 (4) 3.2载体的改进 (4) 结束语 (5)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 介绍了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现状,发展及所应用载体的种类和研究现状,以及在汽油脱硫中的运用。分析了不同载体所具有的各自的优缺点,对目前载体的各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展望了未来载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 1.概述 近几年来,环保法规对车用燃料中的硫含量要求日益苛刻,并且将来有更加严格的趋势。欧洲汽、柴油标准及世界燃油规范对汽、柴油中的硫含量要求达到50×10-6甚至无硫。另一方面,石油工业面临的更大问题是一些石油输出国的重油中的杂质含量较高,而且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等成分较难加氢脱除,这些因素都对加氢脱硫催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必须对加氢脱硫催化剂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开拓新型催化剂,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但新型催化剂的研制比较困难,活性组分性能的提高空间不大,而对催化剂载体进行改性即可大大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因此,众多的目光均集中于对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传统加氢脱硫是基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单一组分载体进行催化加氢,使石油馏份中的硫以H2S的形式除去,单一组分载体主要集中在Al2O3、TiO2、ZrO2、活性炭和BaTiO3。 2.加氢脱硫催化剂 2.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介绍 加氢脱硫精制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一般是过渡金属元素如Mo、Co、Ni、Pt 和Pd 等及其化合物。这些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d电子轨道,且具有体心或面心立方晶格或六方晶格,无论是从电子特性还是几何特性上均具备作为活性组分的条件。由于这些金属元素间存在协同效应,几乎所有的加氢精制催化剂都由二元或多元活性组分组合而成。最常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金属组分的最佳搭配为Co-Mo、Ni-Mo、Ni-W,三组分的有Ni-W-Mo、Co-Ni-Mo等,选用哪种金属组分搭配,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及要去达到的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醚化反应催化剂选型及应用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QRE型树脂催化剂的性能,QRE-01在MTB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QRE-03在叔丁醇合成中的反应活性及每种催化剂的特点。 关键词:催化剂;醚化反应; 1.醚化反应催化剂选择 1.1QRE型树脂催化剂 醚化反应催化剂主要是酸性催化剂,如分子筛、杂多酸、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 在醚化反应普遍应用的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有:美国的鲁姆哈斯、英国的漂来特;中国的丹东、北京、沧州、齐鲁等。 目前树脂催化剂的研究正向着高活性、高交换容量等方向发展。交换容量大于5毫克当量氢/克催化剂(干)。 1.2QRE-01在MTB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 当操作温度50/℃,空速1.0/h-1,异丁烯转化率97.22%,选择性可达98.85% 当操作温度50/℃,空速3.0/h-1,异丁烯转化率90.70%,选择性可达98.47% 当操作温度50/℃,空速5.0/h-1,异丁烯转化率81.64%,选择性可达99.42% 当操作温度60/℃,空速1.0/h-1,异丁烯转化率96.69%,选择性可达99.76% 当操作温度60/℃,空速3.0/h-1,异丁烯转化率96.38%,选择性可达99.53% 当操作温度60/℃,空速5.0/h-1,异丁烯转化率94.28%,选择性可达99.59% 1.3QRE-02在TAME合成反应中的活性 当操作温度55/℃,空速1.0/h-1,叔戊烯转化率68.55%,选择性可达99.47% 当操作温度55/℃,空速3.0/h-1,叔戊烯转化率68.55%,选择性可达99.47% 当操作温度65/℃,空速1.0/h-1,叔戊烯转化率74.49%,选择性可达99.12%

第三章作业和答案教材

第三章 酰化反应 1、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酰化反应?常用的酰化剂有哪些? (2)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有何特点?加速反应和提高收率都有哪些方法? (3)羧酸法酯化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为什么叔醇和酚不宜用羧酸做酰 化剂?要酰化酚类应用哪些方法? (4)何为活性酯、活性酸酐?它们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在O 、N 、C 的酰化中有哪些应用? (5)胺类化合物的酰化活性一般有什么规律? (6)在Friedel-Crafts 酰化反应中,酰化剂的结构、被酰化物的结构、催化剂、溶剂这些 因素对反应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7)为什么用酰氯进行氧酰化和氮酰化时,反应中要加碱?用哪些碱?这些反应过在操作 上有哪些特点? 2、完成下列反应 (1) CH 3 3 + O H 3C O O ? 2? (2) C C O O O + Cl ? (3) CH 3 +O 2N O O O ? PPA

(4)CH2CH2 (5) C Ph2COOEt+ N HO 3 ?3 (6) NHCOCH3 +O O O S NH Ac2O O COOCH3 HOCH2CH3NEt2 CH3ONa CH COCl COOH N S O NH2CH3 CH3 COOH NaOH NO2COOH HOCH2CH2N(CH3)2 CH3 NH2 NH2 ClCH2COCl (7)+ (8)+ (9)+ (10)+ (11)+

3、以下列所给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上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下列产物。 (1)由水杨酸、对硝基苯酚合成解热镇痛药(A ) (2)环氧乙烷、甲胺(CH 3NH 2)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B ) (3)环氧乙烷、四氢呋喃、苯乙腈合成止咳药咳必清(C ) COO OAc NHAc (A)N H 3C C 6H 5 COOC 2H 5 . HCl (B) C 6H 5COOCH 2CH 2OCH 2CH 2N(C 2H 5) (C) 4、用简单的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 (CH 3)2CH-NH-CH(CH 3)2 5、写出下列反应(1)和(2)的反应历程。 (1) AlCl 3有脱去-OCH 3中小分子-CH 3的能力 AlCl 32 AlCl 3 OCH 3 CH 3 + CH 3CH=CHCOCl H 3CH 3 CH HC CH 3OH CH 3 CH 3 O O CH 3 O CH 3 (2) CH 3 3 O O O H 3C AlCl 3CH 3CH 3 O CH 2 CH 2CH 3 COOH Pd-C/H 2/HOAc CH 3CH 3 H 2C CH 2CH 2CH COOH O CH 3 CH 3CH 3

烷基化反应的机理

烷基化反应的机理 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烷基化反应是指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烷烃分子与烯烃分子的化学加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烷烃分子中的活泼氢原子的位置被烯烃所取代。由于异构烷烃中叔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比正构烷烃中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活泼得多,因此参加烷基化反应的烷烃为异构烷烃,一般特指异丁烷。 烷基化原料是以催化裂化液化气中异丁烷和异丁烯、丁烯-1为主。烷基化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有硫酸、氢氟酸、三氯化铝等,本装置使用的催化剂为硫酸。 正碳离子的概念 在研究各种有机化学反应的时候,人们发现各种有机反应中间产物大体可以分为3种类型: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烷基化反应属于其中的阳离子反应,即生成了正碳离子。随着人们对烷基化反应机理的不断探索与认识的日渐成熟,人们普遍接收的是正碳离子——链式反应机理。 所谓正碳离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它只有6个外层电子,是缺电荷的,其通式可以写为: 围绕正碳离子的取代物可以是氢原子,也可以是甲基基团,其四种形式分别为: 其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也就是说叔碳原子的正碳离子是最稳定的。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总体来说,各种正碳离子都是极不稳定的,很容易进一步参与反应。只有当其与另一对电子成键以后,也就是说,当这个碳原子周围有了8个电子以后,它才能说是真正稳定了。 正碳离子与另一对电子成键的最常见的形式是加合一个负离子。这是正碳离子的最后一步反应,但却开始了另一个正离子的进程。 正碳离子的化学行为 以酸为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中,酸所提供的氢质子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产生正碳离子的主要反应。 C H H H CH 3 CH 3 CH 3CH 3 CH 3 CH 3 H H H C C C C

汽油脱硫技术

汽油脱硫技术 摘要: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含硫化合物来自催化裂化汽油,降低成品油中硫含量的关键是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本文主要综述了FCC汽油脱硫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 前言 据统计,我国车用汽油中90%的硫来自催化裂化。而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存在形式以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和噻吩类硫化物为主,其中噻吩类硫的含量占总硫含量的60%以上,而硫醚硫和噻吩硫的含量占总硫的85%以上。因此,催化汽油脱硫过程中如何促进噻吩类和硫醚类化合物的转化是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关键。围绕低硫和超低硫油品的生产,开发出了许多相关的脱硫技术,目前相关的脱硫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加氢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催化裂化进料加氢脱硫技术、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非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催化蒸馏加氢脱硫技术;非加氢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生物脱硫以及添加剂技术等。 1. 加氢脱硫技术 1.1 FCC原料加氢预处理脱硫技术 是通过对FCC原料油加氢处理来降低FCC汽油硫含量,可将FCC原料硫含量降至0.2%以下,从而使FCC汽油硫含量降到200μg/g。 对催化裂化原料油进行加氢处理,可以同时降低催化裂化汽油和馏分油的硫含量,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品的产率和质量。但投资高(FCC原料加氢预处理所需投资为其他方法的4~5倍),要消耗氢气,操作费用高,且难以满足硫含量小于30μg/g的要求。 1.2 FCC过程直接脱硫技术 该技术是在FCC过程中使用具有降低硫含量的催化剂和助剂以及其他工艺新技术,从而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直接达到降硫的目的。 该类技术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不需增加投资和操作费用,缺点是脱硫效果差。 1.3 FCC汽油加氢处理

有机化学试验题库

有机化学实验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反应中通常加入苯或环己烷的目的是。 答:及时带走反应中生成的水分,使反应平衡右移。 2、若回流太快,会引起现象。 答:液泛。 3、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是和。 答:催化剂和吸(脱)水剂。 4、通常在情况下用水浴加热回流。 答:反应温度较低;物质高温下易于分解时。 5、分水器通常可在情况下使用。 答:将低沸点物质移出反应体系。 6、减压蒸馏通常是用于的物质。 答: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极易分解氧化活聚合(或沸点高、热稳定性差)。 7、减压蒸馏装置由、和三部分组成。 答:蒸馏、抽气(减压)、保护和测压 8、当用油泵进行减压时,为了防止易挥发的有机溶剂、酸性物质和水汽进入油泵,降低油泵效率,必须在馏液接收器与油泵之间依次安装,,等吸收装置。 答:冷却肼、硅胶或CaCl2,NaOH,石蜡片。 9、水泵减压下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力为。 答:当时室温下的水蒸气压。 10、减压毛细管的作用是。 答:使少量空气进入,作为液体沸腾的气化中心,使蒸馏平稳进行。 11、减压蒸馏安全瓶的作用是。 答:调节系统压力及放气。 12、沸点与压力的关系是压力升高,沸点升高;压力降低,沸点降低。 答:压力升高,沸点升高;压力降低,沸点降低。 13、减压蒸馏时,往往需要一毛细管插入烧瓶底部,它能冒出,成为液体的,同时又起搅拌作用,防止液体。 答:气泡、气化中心、暴沸。 14、减压蒸馏操作前,需要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答:沸点、压力。 15、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在常压下首先除去,以防止大量进入吸收塔,甚至进入,降低的效率。 答:低沸点有机物、蒸馏、易挥发有机物、油泵、油泵。 16、减压蒸馏应选用壁厚耐压的或仪器,禁用底仪器,以防在受压力不均而引起爆炸,连接处亦需利用耐压像皮管。 答:圆形、梨形、平。 17、苯甲醛发生Cannizzaro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苯甲醛,可通过洗涤法除去。 答:饱和亚硫酸氢钠。 18、可根据判断苯甲醛的歧化反应是否完全。 答:有无苯甲醛的气味。 19、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 答:吸水和中和。 20、固体物质的萃取,通常是用法或采用,其中效率较高。 答:长期浸出法、脂肪提取器、脂肪提取器。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及工艺流程分析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及工艺流程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30T13:27:29.66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陈飞宇[导读] 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摘要: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机动车数量也在快速攀升,与此同时,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进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对汽油燃烧排放的硫化物种类及其危害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催化加氢脱硫(HDS)反应原理,并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及其工艺流程进行可分析,以期能够为提升汽油脱硫处 理质量提供有效参考。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应用低硫含量是当前世界车用汽油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于我国的车用汽油而言,其四分之三以上是催化裂化汽油,也称为FCC汽油。然而,FCC汽油具备烯烃、硫含量较高,安定性不高的缺陷,对车用汽油指标造成不良影响,此类汽车用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甚至与国内最新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指标相去甚远。虽说汽油中硫化物含量值不是最高,但是其产生的危害却极大。一方面,硫化物燃烧生成物主要是SOx的形式,也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因素,而且SOx排放过大也会刺激NO,、CO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与排放。另一方面,硫化物还会使汽油燃烧时还会导致汽车尾气转化器催化剂失效,NO、S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进一步增加,降低城市空气质量。除此之外,硫化物也会对金属设备产生一定程度腐蚀危害,影响汽油泵等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事故概率。 一、催化加氢脱硫(HDS)反应原理分析 HDS反应原理,主要是利用在石油中加氢使得含硫化合物氢解形成相应的烃合物与H2S,进而脱去石油中的硫原子,其过程中C—S键的断裂与相应断裂物的饱和是最为基本的化学反应。例如噻吩和苯并噻吩的HDS过程通常包含了加氢与裂解两途径。通过加氢使噻吩环双键饱和接着开环脱硫形成烷烃,再通过裂解反应使开环脱硫形成丁二烯,丁二烯在氢环境中饱和。噻吩经过加氢脱硫处理后主要产生丁二烯、丁烯,丁烷、C2、C3产物则少得多。硫化物主要以非杂环与杂环两种类型存在于原油中。非杂环类硫化物以硫醇、硫醚等结构为主,具备较高的反应活性,加氢脱除较为容易。而噻吩、甲基、苯基等杂环类硫化物具备与芳烃相似的稳定结构,所以去除较为困难。 二、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工艺流程分析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处理,要求其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脱硫工作,并将汽油辛烷值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此外,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处理流程还应满足一下要求:①装置要能够实现长周期运转,且单周期要和催化裂化装置检修周期相同;②装置选择应经济、适用,有效降低加氢脱硫成本;③基于确保反应质量的前提制定工艺流程;④使工艺流程和国I、国IV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⑤采取有效技术方法提高工艺流程可行性与可衔接性;⑥确保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稳定与高质量,并具备一定灵活性。将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集中在轻馏分中,汽油中的硫则集中在重馏分中。结合烯烃与硫在催化裂化汽油中分布特点,有选择地展开预加氢反应,混氢原料油经过催化剂作用把二烯烃转化成单烯烃,如此便可避免在后续加氢脱硫反应器发生结焦问题。其中一些轻含硫物与轻疏醇会在硫醚化反应中转化为重含硫化合物,同时还催生了烯烃异构化反应使得辛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催化裂化汽油分馏,应把预加氢催化裂化汽油划分出重汽油与轻汽油。对于重汽油处理环节借助催化剂作用脱硫与烯烃饱和反应,同时实现了将重汽油以分馏比例调和。 三、常见的FCC汽油脱硫技术现阶段,在汽油脱硫处理方面应用较为成熟,较为广泛的脱硫技术无疑是催化加氢脱硫工艺,许多发达国家的FCC汽油处理采用了这一技术。HDS技术主要分为了传统型与选择性型HDS技术。前者应用虽然能够使汽油硫含量有效减少,然而在脱硫过程中国烯烃饱和率也会大幅提升,使得汽油辛烷值出现较大损失。而后者应用的最大优势能够在满足汽油脱硫要求的同时烯烃饱和率不至于过高,辛烷值损失较少,因此具备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现阶段应用较为成熟选择性HDS技术主要下面几种工艺: (一)SCANFining技术这一技术应用始于美国,使用的RT-225催化剂。核心工艺在于把全馏分催化轻汽油分为低硫高烯烃、硫和烯烃含量中等、高硫低烯烃3个组分的催化重汽油,进而针对性的选择合适脱硫技术生成调和油,达到92%~95%的汽油脱硫率,并且将抗爆指数损失控制在可2个单位以下。 (二)ISAL技术这一技术由美国UOP公司与委内瑞拉石油研究及技术中心联合开发,运用了常规固定床工艺,与最新型的沸石催化剂,可解决现阶段炼化企业面临的大部分共性难题,不但有效减少了汽油硫与烯烃含量,而且确保辛烷值不会减小。这一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催化剂大小、表面积、孔容孔径、酸度等对反应烃链长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了辛烷值出现损失。ISAL技术可应用与含硫在30μg/g清洁汽油生产,并且操作周期大于2年。(三)Prime-G和Prime-G+技术该技术由法国石油研究院最先开发,关键点在于对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处理时采用双催化剂工艺,脱硫率较高,甚至实现汽油硫含量小于10μg/g,并且工艺应用条件相对缓和,烯烃饱和率也比较小,不会出现芳烃饱和及裂化反应现象,有着98%以上的脱硫率,耗氢较少且辛烷值损失低。(四)OCTGAIN技术该技术由Mobil公司开发,具备较高的FCC汽油脱硫处理效率,并且产物辛烷值的可控性较高。在脱硫方面采用了固定床催化工艺,脱硫率大于95%,然而会发生5%~10%的汽油损失率。(五)CDTECH技术这一脱硫工艺应用了两个催化蒸馏塔,采用两段式反应。第一阶段是在催化蒸馏加氢脱己烷塔中的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轻汽油馏分中二烯烃与硫醇发生反应,得到高沸点产物进入重馏分,从塔顶形成的C5、C6馏分中硫醇含量控制在1μg/g以下,并对剩余的二烯烃进行选择加氢。第二阶段应用CDHDS技术,将催化汽油中C7以上组分的硫去掉,总脱硫率达高于95%,辛烷值损失可控制在1.0以下。(六)RIDOS技术

催化剂LNEH用于催化裂化轻汽油选择性加氢脱二烯烃的中试研究_孙世林

第28卷 第1期2010年1月 石化技术与应用 Petr oche m ical Technol ogy&App licati on  Vol128 No11 Jan.2010 研究与开发(31~33) 催化剂L NEH用于催化裂化轻汽油选择性 加氢脱二烯烃的中试研究 孙世林,张松显,任海鸥,王洛飞,李金阳,薛英芝,樊英杰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在中试装置上对催化剂LNEH-1进行了醚化原料催化裂化轻汽油选择性加氢脱除二烯烃的应用研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异构化能力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进料空速为2h-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50℃,氢油体积比为15,反应压力为1.5M Pa的操作条件下,产物中单烯和二烯烃含量明显下降,单烯减小量在4个百分点以下,二烯烃质量分数低于0.02%,3-甲基-1-丁烯异构化率大于70%,叔碳烯烃含量增加。经过1500h稳定性试验,产物中的二烯烃质量分数小于0.010%,单烯加氢率小于4个百分点。 关键词:催化剂;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轻汽油;单烯;二烯烃;异构化 中图分类号:TE6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45(2010)01-0031-03 将催化裂化(FCC)轻汽油中的叔碳烯烃与甲醇通过醚化反应生成低蒸汽压和高辛烷值的醚类化合物,不但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而且可以提高辛烷值[1]。但是FCC轻汽油中含有少量的二烯烃,其在酸性条件下极易发生齐聚反应生成胶质被吸附在催化剂上,从而堵塞催化剂孔道,造成催化剂失活,因此在醚化前需将原料中的二烯烃质量分数降至0.02%以下,以延长其寿命[2]。本工作采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制的LN EH-1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4家炼厂的FCC轻汽油为原料,分别在中试装置上进行了选择性加氢脱除二烯烃的研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加氢性能、异构化能力及稳定性。 1 实验部分① 1.1 原料及催化剂主要性质 原料汽油,由4家炼厂提供,分别记为A,B, C,D,其主要性质见表1。催化剂,中国石油大学开发的LNEH-1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其物性见表2。 表1 FCC轻汽油的性质 项目A B C D 20℃密度/(g?cm-3)0.71730.72300.70200.7116 w(烷烃)/%36.2334.7130.0432.62 w(环烷烃)/%8.588.3415.268.18 w(烯烃)/%30.1027.8735.0237.47 w(环烯烃)/% 3.348.928.61 4.75 w(芳烃)/%21.7520.1611.0716.98 表2 L NEH-1催化剂的性质 项目数据项目数据直径/mm2~3压碎强度/(N?mm-1)≥39外观球型磨损率/%≤0.4孔容/(mL?g-1)0.37~0.41载体A l2O3比表面积/(m2?g-1)120~130w(N i)/%12~17堆积密度/(g?mL-1)0.7 1.2 实验装置及主要操作条件 催化轻汽油切割在多功能精馏塔中进行,内装θ环填料,填料层高为4m,塔内径为50mm,进料量为5L/h,操作条件见表3。选择性加氢实 ①收稿日期:2009-07-27;修回日期:2009-07-30 作者简介:孙世林(1977—),男,山东东阿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已发表论文4篇。

烷基化催化剂

烷基化催化剂 烷基化反应所用催化剂有很强的酸性,可以是硫酸、氢氟酸、盐酸以及各种广义酸,如A1Cl3、FeCl3等。液体强酸对反应器腐蚀严重,反应废液会造成公害,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各国致力于开发固体超强酸,超强酸是比100%硫酸还强的酸。 1.液体酸催化剂 1)硫酸催化剂 硫酸烷基化反应是在液相中进行,但是烷烃在硫酸中的溶解度很低,正构烷烃几乎不溶于硫酸,异构烷烃的溶解度也不大,例如异丁烷在浓度99.5%的硫酸中的溶解度(质量分数)为0.1%,而当浓度降至95.5%时则只有0.04%。因此,为了保证硫酸中的烷烃浓度需要使用高浓度的硫酸。但是高浓度的硫酸,例如99.3%以上,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烯烃氧化,而且烯烃的溶解度比烷烃的大得多,提高硫酸浓度时烯烃在硫酸中的浓度增加得更快。因此为了抑制烯烃的叠合反应、氧化反应等副反应,工业上采用的硫酸浓度为86%~99%。当循环硫酸浓度(质量分数)低于85%时,需要更换新酸。 为了增加硫酸与原料的接触面,在反应器内需使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良好的乳化状态,并适当提高酸与烃的比例以利于提高烷基化产物的收率和质量。反应系统中催化剂量为40~60%(体)。 1938年,世界上第一套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的烷基化反应装置在亨伯石油炼制公司的贝敦炼油厂建成投产。以美国Stratco公司专利技术为代表的致冷式硫酸法烷基化生产工艺,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8~12℃)下进行,此外,采用硫酸法烷基化生产工艺还可降低对原料纯度的要求,同时具有安全可靠、控制稳定等特点。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的突出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可溶于硫酸的产物“红油”的生成会最终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大量失活的废酸具有恶臭,排放困难,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会严重污染环境。 2)氢氟酸催化剂 氢氟酸沸点低(19.4℃),对异丁烷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均比硫酸大,副反应少,因而目的产品的收率较高。 氢氟酸在烷基化过程中生成的氟化物易于分解使氢氟酸回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量明显较硫酸法低。氢氟酸法制烷基化油所得产品中三甲基戊烷/二甲基己烷比略高,即辛烷值提高幅度明显。 但是氢氟酸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这种气体本身有一种特有的臭味,通常2~3ppm就能感觉出来,操作中需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简介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工艺以及工业进展情况,并针对国内催化汽油的特点,对我国的加氢脱硫技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工艺特点 Technology progress of FCC gasoline hydrodesulphurizatio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features of FCC gasoline hydrodesulphurization technolog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FCC gasoline; hydro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ical features 汽油低硫化是一种发展趋势,限制硫含量是生产清洁燃料和控制汽油排放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成品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有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异构化汽油等,其中的催化裂化汽油占我国成品汽油的80%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催化汽油的硫含量是控制成品汽油硫含量的关键。与国外汽油相比,我国的催化裂化汽油基本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高硫高烯烃,低芳烃低辛烷值),由于烯烃是辛烷值比较高的组分,因此如何在脱硫的同时尽量保持烯烃不被饱和,就成了催化汽油加氢脱硫的研究重点。以下便是对国内外的几家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简要介绍。 1.Prime G+技术: AXENS的Prime-G+是在Prime-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固定床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保证脱硫的同时尽量减少烯烃的饱和。其工艺流程包括:全馏分选择性加氢(SHU)及分馏,重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HDS)。在全馏分加氢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 ● 二烯烃的加氢 ●反式烯烃异构为顺式烯烃 ●轻硫醇及轻硫化物与烯烃发生硫醚化反应转化成较重的硫化物 在SHU过程中,硫醇、轻硫化物和二烯烃含量降低,但总硫量并不降低,仅把轻硫化物转化成重硫化物,无H2S生成,烯烃不被饱和,所以产品辛烷值不损失,SHU后经分馏可以生产低硫和无硫醇的轻石脑油,硫醚化生成的重质硫化物在分馏的时候留在重质汽油中[1]。 重质汽油去后续的选择性加氢(HDS)单元,该单元是在保证高的脱硫水平下控制烯烃饱和率尽量低。该工艺采用了两种催化剂,通过第一种催化剂完成了大部分的脱硫反应,由于催化剂的脱硫率高、选择性好,烯烃饱和量少;第二种催化剂只是降低硫醇含量而没有烯烃饱和,通过两种催化剂的作用,在脱硫的同时保证了辛烷值损失在可允许范围内。其示意流程图如下: Prime G+的特点是: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脱硫率可以达到98%,能够满足硫含量低于10ppm 的超低硫规格。烯烃饱和少,汽油辛烷值损失小,液收率高,同步脱臭,不需要另外进行脱臭操作。该工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石油大港石化分公司和锦西石化分公司就分别采用了一套Prime G+技术。大港石化分公司加氢脱硫后的汽油硫含量小于

催化裂化汽油的选择性催化加氢脱硫技术

催化裂化汽油的选择性催化加氢脱硫技术 孙爱国 汪道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安徽省安庆市246001) 摘要:论述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影响选择性的若干因素,以及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技术的进展。对选择性加氢技术与临氢改质技术的差异、选择性加氢工艺与其它工艺的组合应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主题词:催化裂化 汽油料 加氢脱硫 述评 我国催化裂化(FCC)加工能力占二次加工能力比例较大,大部分炼油厂其它二次加工手段欠缺,使得我国汽油总合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一般FCC汽油组分占汽油总合的70%~80%,部分炼油厂甚至超过85%。而国外汽油一般来自FCC 34%、催化重整33%、以及烷基化、异构化、醚化和叠合共约33%。我国汽油中的硫和烯烃主要来自FCC汽油组分,因此与国外相比我国车用汽油具有高硫、高烯烃的特点。 通过调整FCC操作,应用降烯烃催化剂如G race公司的RFG催化剂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的G OR催化剂、降烯烃助剂,降烯烃的FCC工艺如RIPP的MIP工艺等手段可以降低FC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通过降低重整操作的苛刻度、提高重整原料的切割点,切除苯的前身物———甲基环戊烷和环己烷,可以有效降低汽油的芳烃和苯含量。但是目前尚没有办法仅通过应用新型催化剂或仅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即可使FCC 汽油的硫含量大幅降低。FCC汽油脱硫成为生产清洁汽油的关键问题。 1 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1~2] 目前正在研究或已得到工业应用的FCC汽油脱硫技术有多种。如FCC原料加氢预处理;改进FCC催化剂;生物脱硫和吸附脱硫等。 2 FCC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比较 临氢改质技术是在对FCC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后,通过选择性裂化或异构化等手段使汽油辛烷值恢复。如Exx onM obil公司有多篇专利通过应用ZS M25分子筛选择性裂化低辛烷值的直链烷 烃,使FCC汽油因深度加氢、烯烃大量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得到恢复。该公司开发的OCT2 G AI N T M工艺宣称不仅能够有效脱除FCC汽油中的硫,还能够控制产品的辛烷值。而UOP公司的IS A L工艺和RIPP的RI DOS则是通过对经过加氢脱硫处理的FCC汽油进行异构化处理使受到损失的辛烷值得到恢复。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汽油进行深度加氢脱硫,后者则是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 临氢改质技术可以直接生产硫含量低于30μg/g的清洁汽油组分,而且汽油的烯烃含量很低,辛烷值损失可以控制,但一般氢气消耗很大;操作温度高达350℃;操作空速较低,加氢和改质两段催化剂总空速一般为0.5~1.5h-1,使得催化剂用量增大;在高温下,即便是异构化处理,也会发生比较剧烈的裂化反应,汽油收率会显著降低,依据辛烷值恢复程度不同,收率损失在5%~15%,这些问题使得临氢改质技术的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大为增加。 选择性加氢脱硫从提高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出发,在大量脱除汽油含硫化合物的同时,尽量减少高辛烷值烯烃组分的饱和。一般反应温度较低(多低于300℃);空速较高(液时空速为2~4 h-1);加氢氢耗较低,催化剂用量较小,操作费用相对较少。由于烯烃饱和较少,对国内炼油厂而言,使用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辛烷值损失可接受的操作条件下难以使汽油烯烃体积含量符合低 收稿日期:2002-03-26。 作者简介:孙爱国,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加工专业,从事加氢工艺及清洁燃料生产工艺研究工作。 炼 油 设 计 2002年10月 PETRO LE UM REFI NERY E NGI NEERI NG 第32卷第10期

酯化反应催化剂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2] 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是最早使用的碳二亚胺之一,大多用在多肽合成中的接肽一步。DCC作失水剂的反应产率很高,并且试剂的价格也不昂贵。 但DCC也有很多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 副产物N,N'-二环己基脲不溶于水,一般用过滤除去,但仍有少量残留于溶液中,难以除净;DCC不如其他固相接肽试剂方便,产物二环己基脲难以从多肽树脂上分离出来;DCC会造成过敏。 DIC N,N'[3] 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用作DCC的替代品,与DCC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DIC为液态,更容易使用; 产物N,N'-二异丙基脲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很容易通过溶剂萃取除去,DIC 也因此常用在固态合成中; DIC导致过敏的可能性较低。 EDC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

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是个可溶于水的碳二亚胺,在酰胺合成中用作羧基的活化试剂,也用于活化磷酸酯基团、蛋白质与核酸的交联和免疫偶连物的制取。使用时的pH范围为4.0-6.0,常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或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连用,以提高偶联效率。 有机化学中用EDC和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使羧酸与醇发生酯化。 DMAP:中文名:4-二甲氨基吡啶,英文名:4-dimethylamiopryidine;DMAPY,是一种超强亲核的酰化作用催化剂。 4-二甲氨基吡啶是近年来广泛用于化学合成的新型高效催化剂,其结构上供电子的二甲氨基与母环(吡啶环)的共振,能强烈激活环上的氮原子进行亲核取代,显著地催化高位阻,低反应性的醇和胺的酰化(磷酰化,磺酰化,碳酰化)反应,其活性约为吡啶的104~6倍。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农药,医药,染料,香料,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中的酰化,烷基化,醚化,酯化及酯交换等多种类型的反应中 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对提高收率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此外还可以用作相转移催化剂用于界面反应。其优点表现在:催化剂用量小,通常只需反应底物摩尔数的0.01-5%即可,反应产生的酸可用有机碱或无机碱中和;反应条件温和,一般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节约能源;溶媒选择范围广,在极性,非极性有机溶剂均可进行;反应时间短,用吡啶长时间反应,而用DMAP则数分钟即完成反应,因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收率高,如用吡啶几乎不反应的空间位阻大的羟基化合物,使用DMAP收率可达80-90%,从而可提高反应收率和产品质量并简化工艺;副反应少,气味小,三废少;由于DMAP优良的催化性能,被称为“超级催化剂”,它已成为有机合成工作者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国内化学制药行业已成功将其应用于乙(丙)酰螺旋霉素,青蒿素琥珀酸酯,他汀类降脂药等原料药的生产中,改善了工艺条件,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还广泛地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半)合成上,如:PRAVASTATIN全合成中的乙酰化,TUBERCIDIN全合成中的三氟乙酰化,MUGINEICACID全合成中的乙酰化和TERPESTACIN全合成中的苯甲酰化,以及西地那非(VIAGAR)全合成中的酰化等,在农药生产上,在胺菊酯的合成上用DMAP提高了收率和产品纯度,在异氰酸酯合成氨基甲酸酯,菊酰氯合成拟除虫菊酯的反应中也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在磷酰化反应的有机磷合成中,作用相当显著。 二氯甲烷就是一个溶剂的作用,至于为什么大多数文献选择二氯甲烷而不是DMF,是因为副反应的问题。在DMF中碳二亚胺与羧酸形成的中间体往往发生严重的重排,造成原料的损失,因此在产物能很好的溶解的前提下,往往更多选择二氯甲烷。至于你的情况,当然可以使用DMF作为溶剂进行酯化反应,酯化的时候用EDC加1.1eq的HOBt和催化量的DMAP。有HOBt存在的情况下重排可以很好的抑制,同时也能尽可能的减少多肽的消旋化。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到你。

催化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

催化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 从事催化的各位虫友,经常会面临催化剂种类的选择,先将我用过的催化剂的优缺点和大家分享,有不足的和错误的,请大家补充和指正。 催化剂定义: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从用途上分,可以分成加氢催化剂、氧化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等。加氢镍催化剂又分为:1.骨架镍催化剂(镍-铝合金粉);2.负载碳酸镍与碳酸铜催化剂;3.负载型镍催化剂。 我们常用到的催化剂有钯碳、雷尼镍、德国6504K、C207(铜类)催化剂、KT-02镍催化剂等。先将各催化剂的优缺点陈列如下,给各位从事催化加氢的虫友做个参考。 (1)从价格上分析:钯碳最贵,价格为450万元/吨左右;雷尼镍价格为20万元/吨左右;6504K催化剂为30万元/吨;C207催化剂价格不详,但因其主要催化成份为铜,估计是这里面最便宜的;KT-02型镍催化剂价格在35万元左右。 (2)从活性上分析:钯碳>KT-02>雷尼镍>6504K>C207。 (3)从催化反应温度分析:钯碳反应温度很低,在常温下也可以催化反应;KT-02镍催化剂在40左右就可以进行催化;雷尼镍催化反应温度稍高,60度左右;6504K催化反应温度在80度左右;C207催化反应温度一般不低于150度。 (4)从使用安全按角度分析:KT-02型镍催化剂150摄氏度下空气中不自燃;6504K 也可以在空气中120摄氏度下保存;钯碳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自燃;雷尼镍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着火。 (5)从催化反应的选择性上分析:钯碳活性太高,在多基团的时候选择性低,生成副产物;KT-02型镍催化剂选择性很好;雷尼镍加氢选择性比钯碳要好,但是比KT-02稍差;C207选择性很好。 (6)从转化率分析:钯碳>KT-02>雷尼镍>6504K>C207。 (7)从使用方便角度分析:KT-02和6504K在使用前都不需要活化,直接投入反应体系即可进行催化;钯碳不需要催化,但是必须密封隔绝空气保存;雷尼镍和C207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活化,用碱处理溶去铝方可投入反应进行催化,而且雷尼镍在保存时也必须隔绝空气。 (8)从与产物进行分离来分析:催化加氢完毕后,必须将产物与催化剂进行分离,从分离难易程度来看:KT-02>雷尼镍>6504K>钯碳,C207一般用于固定床加氢,分离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9)从重复使用次数来看:KT-02>雷尼镍>6504K>钯碳>C207。这里综合考虑反应过程中的失活及后分离过程中的损失。KT-02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100次;雷尼镍重复使用次数在70次左右;6504K重复使用次数为30-35次;C207在固定床上使用;一般用一段时间后重新换新催化剂;具体使用次数不好估计,钯碳一般在使用后需要进行活化。 (10)催化剂形式:钯碳、KT-02、6504K、C207为负载型催化剂,雷尼镍为镍铝合金。 以上主要是对各催化剂的特性进行比较,如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多指点。各位虫友可以根据自己所要加氢的原料及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酯化反应

一.酯化反应概述 酯化反应通常指醇或酚与含氧的酸类(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过程,也就是在醇或酚羟基的氧原子上引入酰基的过程,也称为O-酰化反应。其通式如下: Rˊ可以是脂肪族或芳香族,即醇或酚,R″COZ 是酰化剂,其中的Z可以代表-OH,-X,-OR,-OCOR,-NHR等。生成羧酸酯分子中的R′ 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酯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酸和醇或酚直接酯化法 酸和醇的直接酯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2.酸的衍生物与醇的酯化 酸的衍生物与醇的酯化主要包括醇与酰氯,醇与酸酐,醇与羧酸盐等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3.酯交换反应

酯交换反应主要包括酯与醇,酯与酸,酯与酯之间的交换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4.其它 酯化方法还包括烯酮与醇的酯化,腈的醇解,酰胺的醇解,醚与一氧化碳合成酯的反应。如: 二.几种主要的酯化反应 1.酸和醇或酚直接酯化法 上述反应的平衡点和酸、醇的性质有关。

(1).直接酯化法的影响因素: ①.酸的结构 脂肪族羧酸中烃基对酯基的影响,除了电子效应会影响羰基碳的亲电能力,空间位阻对反应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表7-5-01可以看出,甲酸及其它直链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速度均较大,而具有侧链的羧酸酯化就很困难。当羧酸的脂肪链的取代基中有苯基时,酯化反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苯基如与烯键共轭时,则酯化反应受到抑制。至于芳香族羧酸,一般比脂肪族羧酸酯化要困难得多,空间位阻的影响同样比电子效应大得多,而且更加明显,以苯甲酸为例,当邻位有取代基时,酯化反应速度减慢;如两个邻位都有取代基时;则更难酯化,但形成的酯特别不易皂化。 ②醇或酚结构 醇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也主要受空间位阻的影响,这在表7-5-02可以看到。伯醇的酯化反应速度最快,仲醇较慢,叔醇最慢。伯醇中又以甲醇最快。丙烯醇虽也是伯醇,但因氧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与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间存在着共轭效应,因而氧原子的亲核性有所减弱,所以其酯化速度就较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丙醇为慢。苯甲醇由于存在苯基,酯化速度受到影响。叔醇的酯化,由于空间位阻的缘故就更困难。另一方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选择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选择 李明丰,习远兵,潘光成,聂 红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3)摘要 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各种可能的加工流程。结果表明, 将汽油切割成轻重馏分分别进行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汽油烯烃在加氢脱硫过程中的饱和;轻馏分汽油中硫醇可以通过碱抽提方式脱除,不影响汽油烯烃含量;由于汽油中的二烯烃在较缓和条件下能促进胶质的生成,需要进行选择性脱二烯烃;由于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对加氢脱硫反应有抑制作用、对烯烃饱和反应有促进作用,应增加循环氢脱硫化氢系统;产品中的硫醇可经固定床氧化脱除。根据催化裂化汽油原料特性、反应动力学及工业应用需要确定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工艺流程。关键词:催化裂化 汽油 选择性 加氢脱硫 流程 硫醇 收稿日期:2009-09-2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12-04。 作者简介:李明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馏分油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结构研究与设计工作。申请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2006CB2025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E43B01)。 1 前 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石油消费量的急剧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大量的石油消费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根据我国年度环境报告,机动车排放污染已逐渐成为大、中城市中心地带空气的主要污染源。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是减少汽车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1]。对于多数欧洲国家,从2005年开始,产品汽油硫含量已经小于50 μg/g 。欧盟从2009年开始所售汽油硫含量需要小于10 μg/g 。我国汽油标准GB 17930—2006要求从2009年12月31日开始,汽油硫含量小于150 μg/g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238—2007要求汽油硫含量不大于50 μg/g 。我国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在汽油池中比例偏高,且汽油中硫化物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汽油,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是降低汽油池硫含量的关键所在。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有三种途径:催化裂化原料预处理脱硫、催化裂化过程脱硫、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各种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2-9]。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 )于2001年开发成功了第一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I 技术。该技术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岭分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工业应用,在不同工况下生产出硫含量小于150 μg/g 和 50 μg/g 的清洁汽油[10]。随着国内对清洁低硫汽 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脱硫率从80%~90%提高到95%~98%,并且RON 损失进一步降低。在此背景下,RIPP 成功开发了第二代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II 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II 技术工艺流程的选择。2 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的选择 2.1 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的主要设计原则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流程设计方面首先考虑在脱除汽油硫化物的同时保证汽油辛烷值损失尽可能低。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技术可实施且经济合理,尽可能减少装置的投资;②装置长周期运转,单周期要与催化裂化装置的检修周期保持一致;③产品质量稳定,有一定灵活度;④工艺流程不仅考虑满足国Ⅲ和国Ⅳ标准汽油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要考虑汽油质量进一步升级可行性及在工艺流程方面的可衔接性。2.2 选择性加氢脱硫基本工艺流程(流程一) 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烯烃饱和率与抗爆指数损失之间的关系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烯烃饱和率与抗爆指数损失基本上呈线性关系。要减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