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语文一条铁路的完成-

高一语文一条铁路的完成-

解读一条铁路的完成

解读《一条铁路的完成》 萧红《一条铁路的完成》描述了1928年冬天17岁的萧红所经历一次学生运动,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作为一名懵懂的中学生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感受。 1928年,哈尔滨爆发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修建吉敦铁路的大规模爱国学生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强烈表现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诚和维护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的责任感。 面对这样的记述对象,传统的文章大多将将文章重心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表现学生运动的过程和意义,突出爱国学生的形象,赞颂他们优秀品质和勇敢的精神,和反动政府的冷漠麻木和凶残。文章的基调多是慷慨激昂和义愤填膺,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便是典型。 然而,《一条铁路的完成》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从宏大的历史角度歌颂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场景,而将笔触放在学生运动中普通学生真实的具体处境、心态和精神特征上。从“我”——一个对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意图并不清楚的懵懂的中学生的视角,审视这场学生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一、主题思想 1、表现了一种懵懂而强烈的爱国情。

散文真切地描述了我“参”加学生运动的过程和心理感受。 对于“我”一个17岁的女中学生来说,这场运动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涌入自己的校园,年少的“我”内心感到害怕(“有那许多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使我想象到军队……总之对这个我有点害怕”。)然后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将我“攫”jue去参加游行。 游行过程中,“我”受到感染而产生兴奋与骄傲,“那时我觉得我是在这几千人之中,我觉得我的脚步很有力,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严肃的东西,无论是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经落了叶子的街树。反正我是站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了。” 以至于第二天自己主动参加游行示威,在学联主席的演讲中情绪高涨,并自告奋勇做宣传员,并觉得自己“有点特别聪明”;嘴上嚷着不怕死,但心里对自己却“毫无把握”;当学生们与荷枪实弹的警察冲突的时候,“我们”慌乱而又亢奋。 整个过程中,“我”起先对这场学生运动毫无思想准备, 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真正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当时的“我”“从来没有晓得日本还与我们有这样大的关系”,甚至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