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钛白酸解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钛白酸解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钛白酸解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钛白酸解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钛白酸解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钛白粉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

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化妆品等工业。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是将钛铁矿粉用浓硫酸

进行酸解生成硫酸氧钛,经沉降,过滤,除铁,浓缩,水解,水洗,煅烧,磨粉,得到钛白

粉产品。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钛白粉厂,是一个年产4000吨锐钛型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

厂。根据酸解工艺要求,设计的酸解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浓硫酸、钛矿粉和废酸串级双比值

控制系统、压缩空气压力控制系统、蒸汽压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废酸PH 值自动控制系统、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钛液液位控制系统。

关键词 酸解,串级双比值控制,KMM 可编程调节器

1 引言

钛白粉作为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

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

橡胶、化妆品等工业。钛白粉有两种主要结晶形态:锐钛型(Anatase ),简称A 型和金红

石型 (Rutile ) ,简称R 型。

硫酸法是用钛精矿或酸溶性钛渣与硫酸反应进行酸解反应,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经水解

得到偏钛酸沉淀;再进入转窑煅烧产出TiO 2。硫酸法既可生产锐钛型产品,又可生产金红

石型产品。

2 硫酸法钛白粉的生产工艺过程

硫酸法的主要原料是钛矿和硫酸。从钛铁矿用硫酸制取二氧化钛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如

下:

3FeTiO +224H SO =4 TiOSO +4FeSO +22H O 式(2.1)

4 TiOSO +22H O =2 TiO(OH)+24H SO 式(2.2)

2TiO(OH)=2TiO +2H O 式(2.3)

目前颜料级钛白粉的生产工艺过程,通常可分为五大步骤和十大环节。其中五大步骤

是指:原矿准备;钛的硫酸盐溶液的制备;水合二氧化钛的制备;水合二氧化钛的煅烧;二

氧化钛的后处理。十大环节包括:干燥、磁选与磨矿;酸解;净化;浓缩;晶种与水解;水

洗、漂白与漂后水洗;盐处理;煅烧;后处理;废副产品的回收、处理和利用[2]。

硫酸法制二氧化钛生产工艺全过程见图2.1。

3 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图3.1钛白酸解带点控制工艺流程图

4 浓硫酸、钛矿粉和废酸串级双比值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浓硫酸与钛矿粉的反应比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酸矿比不仅可以节约硫酸用量,提高酸解率使反应更完全。酸矿比过低反应所生成的T i OSO4溶液不稳定易早期水解,而酸矿比过高不仅浪费硫酸、抵制水解反应,反应生成的Ti(SO4)2在浸取时难溶于水,还会造成水解产物颗粒细难洗涤。为此改变以往传统的间歇性自动控制系统生产钛白粉,用比值控制系统来自动控制酸矿比,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另外,废酸与浓硫酸的比值控制系统又可以节约浓硫酸,并且废酸中的水分又与浓硫酸的稀释作用而产生稀释热,促使反应的进行,可以减少蒸汽的使用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图4.1浓硫酸、钛矿粉和废酸串级双比值控制系统方框图

4.2 测量仪表的选择

4.2.1 浓硫酸流量测量仪表FT-1003的选择

由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可知,硫酸是导电的,本过程控制系统选用电磁流量计。

4.2.2 废酸流量测量仪表FT-1003A的选择

由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可知,硫酸是导电的,本过程控制系统选用电磁流量计。

4.2.3 钛矿粉流量测量仪表WT-1002的选择

由于矿粉是固态的,并且要称的是质量,所以在测量的时候直接由电子称监测的质量

信号传出,该系统选择JF-100mv称重信号变送器。

4.3 调节阀的设计

4.3.1 调节阀FV-1003的设计

因为浓硫酸的供应要求不允许其有泄露,而且为了达到最适温度,在温度检测的信号过来要求加热的时候才打开阀门,温度达到要求后就关掉阀门。所以选气开式的调节阀。选直通单座、气开式的调节阀。

4.3.2 调节阀FV-1003A的设计

该调节阀的选择同4.3.1的选择类似。根据工艺特点,调节阀的作用方式为气开式。

4.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4.4.1调节器调节规律选择

由于工艺要求酸矿比比较严格,故应选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而废酸与浓硫酸的串级比值控制系统,因为pH值对象滞后较大,主控制器选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比值控制器选用纯比例(P)控制规律。

4.4.2调节器作用方式选择

此系统中,流量调节阀选择气开阀;被控对象符号为“+”,因控制阀与对象的符号一致,调节器应选反作用方式。类似地,废酸调节器也应选反作用方式。在废酸与pH检测串级控制系统中,pH检测控制器应选反作用。[1]

4.5 KMM组态图

KMM组态图如图4.2所示。

图 4.2浓硫酸、钛矿粉和废酸串级双比值控制系统KMM调节器组态图

5 压缩空气压力控制系统

5.1 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在酸解反应的过程中,钛铁矿和浓硫酸在放进酸解管的时候就混合不均匀,会局部进行反应而凝固降低酸解率。所以在加入钛铁矿和浓硫酸的时候需要通入压缩空气搅拌使它们混合均匀。但是空气压力过大会使钛铁矿粉和浓硫酸被吹出酸解罐,压力过小又不能充分搅拌均匀钛铁矿和浓硫酸。所以对空气压力进行检测来控制阀门的开度来达到最好效果。

根据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图3.1。可以得到本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框图5.1如下:

5.2 压缩空气压力测量仪表PT-1001的选择

钛白酸解过程处于腐蚀性、易结晶粘性强、带粉尘等环境下,故而采用耐酸压力表,选择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来测量空气管道内的压力,以达到生产工艺中反应的要求。

5.3 调节阀PV-1001的设计

本系统选用气开式调节阀,因为在此系统中要求调节阀正常工作时是处于开的状态,而当遇到异常情况时就要关掉。因为空气为较干净的气体,所以选择碳钢材质的调节阀。[15]

5.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本压力系统中采用比例(P )调节器。当负荷变化时,抗干扰能力强,过渡过程的时间短,允许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系统。由单回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判别式可知,调节器应选反作用方式。[1]

5.5 KMM 组态图

KMM 组态图如图5.2所示。

图5.2 压缩空气压力单回路控制系统KMM 调节器组态图

6 蒸汽压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6.1 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图5.1压缩空气压力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在钛白酸解过程中,温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变化都会引起钛液质量的变化。在此系统中当热电偶在反应炉内检测到温度还达不到最佳反应温度的时候,电磁阀就自动打开,再通过压力显示的压力值来确定蒸汽管道内的电磁阀的开度。该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图6.1蒸汽压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6.2 测量仪表的选择

6.2.1 反应管温度测量仪表TT-1005的选择

温度测量表选用铜-康铜热电偶。它是一种最佳的测量低温的廉金属热电偶。当冷端温度波动较大时,本设计采用补偿导线法来作冷端补偿。补偿导线的型号为TX,线芯材料为正极TPX(铜),负极TNX(铜镍)[17]。

6.2.1 蒸汽压力测量仪表PT-1005的选择

钛白酸解过程处于腐蚀性、易结晶粘性强、带粉尘等环境下,故而采用耐酸压力表,选择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来测量空气管道内的压力,以达到生产工艺中反应的要求。

6.3 调节阀PV-1005的设计

选直通单座、气开式的调节阀。因为蒸汽的供应要求是间隙的,不允许其有泄露,在温度检测的信号过来要求加热的时候才打开阀门,所以气开式的调节阀。

6.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6.4.1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选择

主环是一个定值调节系统,主调节器规律的选择与简单调节系统类似。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规律。副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PI)调节规律。

6.4.2 调节器作用方式选择

此系统中,压力调节阀采用气开阀,故为正作用方向。副对象的输入信号是蒸汽压力P,输出信号是阀后蒸汽流量Q,P上升,Q上升,故对象为正对象,从而选用反作用的调节器。

由于副环可以简化为一个负作用方向方块,主对象作用方向为负,故主调节器方块的作用应为正,如此,整个环路中所有符号相乘为负,系统是负反馈。选反作用调节器。[1]

6.5 KMM组态图

KMM组态图如图6.3所示。

图6.3 蒸汽压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KMM组态图

7 废酸PH值自动控制系统

7.1 系统组成原理

在酸解反应的后级管道中,钛液的PH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此时如果不能保证一定的酸度,那么成形的钛液将会发生水解,这样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可以在该阶段加入废酸来维持它一定的酸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总体方案图,可以得到下面的系统方框图:

图7.1 PH值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7.2 PH值测量仪表AT-1006的选择

由于玻璃电极在pH=2~10的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线性,故而选用玻璃电极的pH值变送器——FJA-04型在线pH变送器。

7.3 调节阀AV-1006的设计

根据工艺特点,调节阀的作用方式为气开式。从而可选直通单座、气开式的调节阀。

7.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因为pH值对象滞后较大,而工艺要求十分严格,故本控制系统选用PID调节器。调

节器应选反作用方式。

7.5 KMM 组态图

KMM 组态图如图7.2所示。

图7.2废酸PH 值自动控制系统KMM 组态图

8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8.1 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在酸解反应中,温度在钛液的后期反应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温度仍然居高不下的话,那么固相物主要是以无水TiOSO 4为骨架的,较难溶于水,因此酸解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从而使钛液的质量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图3.1。可以得到本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框图如下: 图8.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8.2.1 反应管温度测量仪表TT-1009的选择

温度测量表选用铜热电阻。为了避免或减少导线电阻对测温的影响,标准热电阻在使用时多采用三线制连接方式。

8.3 调节阀TV-1009的设计

本系统选用气开式调节阀,因为在此系统中要求调节阀正常工作时是处于开的状态,而当遇到异常情况时就要关掉。因为冷却水为较干净的液体,所以选择碳钢材质的调节阀。

8.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控制规律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

)调节规律。由工艺要求可以得知该调节器为正作用

方式。

8.5 KMM 组态图

KMM 组态图如图8.3所示。

9 钛液液位控制系统

9.1 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在后级反应管中,钛液的储存量多少关系到其质量的好坏,如果钛液的流出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其充分反应和充分冷却。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特在钛液的流出口处设计该液位控制系统,以保证钛液的均匀流出。根据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图3.1。可以得到本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框图9.1如下:

图9.1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9.2 测量仪表系统选择

9.2.1 反应管液位测量仪表LT-1007的选择

选择差压式变送器作为液位测量变送器。

9.3 调节阀LV-1007的设计

图8.3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KMM 组态图

9.3.1 调节阀LV-1007的设计

根据工艺特点,调节阀的作用方式为气开式。

9.4 调节器调节规律和作用方式的选择

本系统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允许被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本系统采用比例(P)调节规律。由工艺要求可以得知该调节器为正作用方式。

9.5 KMM组态图

图9.3 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KMM组态图

10 结论

本控制系统设计的原理是在改进预混合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设计。改变以往间歇性的生产方式为今天的连续性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产量,因而更具有显著的优点。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的酸解控制,主要有:浓硫酸、废酸的量控制,钛精矿量控制,空气压力控制,反应温度控制。串级双比值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酸解反应中酸矿比的控制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并且还充分利用了资源,基本上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调节器采用KMM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可以很好地完成比值控制运算。钛白酸解自动控制系统,既可提高生产钛液的质量和效率,又可节约生产投入的人力资源,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而且有利于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由于资料和时间的限制,设计尚未达到实际工程设计深度。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潘立登主编,石油化工自动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2] 刘华,胡文启编著,钛白粉的生产与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工协作

社,1992.8

[3] 翁维勤,周庆海主编,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 侯志林主编,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5] 曹润生,黄祯地,周泽魁主编,过程控制仪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5

[6] 欣克尔主编,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 application, design, and tuning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7]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1.1

[8] 马慧娟,钛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1

[9] 孙洪程,翁唯勤,过程控制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

[10] 陆培文主编,调节阀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11] 王俊杰主编,检测技术与仪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

[12] 库奥主编,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13] 尔桂花主编,Motion control system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Titanium Dioxide acid solutio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Automation of Grade 2004 class 1 Zhang Jin Instructor : Wu Pengsong

Abstract Titanium dioxide is considered the world's best performance of a white pigment widely used in the coatings, plastics, paper, printing ink, chemical fiber, rubber, cosmetics and other industries. Sulfate of titanium dioxide production process is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ilmenite powder used to generate Titanium oxysulfate, the settlement, filtr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iron, concentrated, hydrolysis, washed, calcination, milling, are titanium dioxide products.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titanium dioxide plant,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4,000 tons a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production of the sulfuric acid plant. According to acid solution process requirements, design of the aci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clude: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perovskite powder and double the ratio of waste acid cascade control system, compressed air pressure control systems, steam pressure cascad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utomatic waste acid PH value Control systems,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itanium liquid leve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Acid solution, The ratio of double cascade control, KMM programmable regulator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钟野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或学位): 2011年5 月

目录 1 引言 (2) 2 方案设计 (2) 2.1 总体系统的设计思路 (2) 2.2 部分外围系统的设计思路 (3) 3 硬件电路设计 (3)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3) 3.2 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4) 3.3 显示功能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5) 3.4 温度报警提示功能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5) 3.5 外围电路控制设计 (6) 3.6 扩展部分方案设计 (7) 4 软件设计 (7) 4.1 控制主程序设计 (7) 4.2 温度设置程序设计 (8) 4.3 上下限报警程序设计 (8) 5 结论 (9)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钟野 (XXXX电子信息工程学系指导教师:CXJ) 摘要:本文设计主要是采用A 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温度采集元件, 外加温度设置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加热电路来实现对水温的显示同时自动检测及线性化处理,其误差小于±0.5℃。本文重点介绍硬件设计方案的论证和选择,以及各部分功能控制的软件的设计。本次设计的目标在于:由单片机来实现水温的自动检测及自动控制,实现设备的智能化。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esigned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control cor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for (temperature gathering element, plus the temperature setting circuit, temperature gathering electric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larm circuit and heating circuit to achieve water temperature display while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linearization, its error is less than 0.5 + ℃.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design argumentation and choice, and some functional control software design. This design goal is: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realize the intellectualized equipment.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s; Automatic control

废酸处理方案

废酸处理(不锈钢厂酸洗废水) 硫酸在化工、钢铁等行业广泛应用。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硫酸的利用率很低,大量的硫酸随同含酸废水排放出去。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而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使水体或土壤酸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浪费大量资源。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与此同时,先进的治理技术也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废硫酸和硫酸废水除具有酸性外,还含有大量的杂质。根据废酸、废水组成和治理目标的差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治理方法大致可分为3大类:回收再用、综合利用和中和处理。 1 废硫酸的回收再用 废硫酸中硫酸浓度较高,可经处理后回收再用。处理主要是去除废硫酸中的杂质,同时对硫酸增浓。处理方法有浓缩法、氧化法、萃取法和结晶法等。 1.1 浓缩法 该法是在加热浓缩废稀硫酸的过程中,使其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转变为深色胶状物或悬浮物后过滤除去,从而达到去除杂质、浓缩稀硫酸的双重目的。这类方法应用较广泛,技术较成熟。在普遍应用高温浓缩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较为先进的低温浓缩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1.1 高温浓缩法 淄博化工厂三氯乙醛生产过程中有废硫酸产生,其中H2SO4质量分数为65%~75%、三氯乙醛质量分数为1%~3%、其它有机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该厂将其沉淀过滤后,用煤直接加热蒸馏,回收的浓硫酸无色透明,H2SO4质量分数大于95%,无三氯乙醛检出,而沉淀物经碱解、蒸馏和过滤后可回收氯仿。该厂废硫酸处理量为4000t/a,回收硫酸创利润55万元/a〔1〕。 日本木村-大同化工机械公司的废硫酸浓缩法是用搪玻璃管升膜蒸发和分段真空蒸发相结合,将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从10%~40%浓缩到95%,其工艺可分为3段,前两段采用不透性石墨管加热器蒸发浓缩,后一段采用搪玻璃管升膜蒸发器浓缩,在每一段中H2SO4质量分数渐次升高,分别达到60%、80%和95%。加热过程采用高温热载体,温度为150~220℃,可将有机物转变为不溶性物质,然后过滤除去,该工艺以2t/h的规模进行中试,5a运转良好。该工艺适应能力很强,可用于含多种有机杂质的废硫酸的处理〔2〕。 1.1.2 低温浓缩法 高温浓缩法的缺点在于:硫酸的强腐蚀性和酸雾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危害很大,实际操作非常麻烦。因此,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改进的浓缩法,称为汽液分离型非挥发性溶液浓缩法(简称WCG法)〔3〕。 WCG法的原理和工艺如下:将废稀硫酸由储槽用耐酸泵打入循环浓缩塔浓缩,然后经换热器加热后进入造雾器和扩散器强迫雾化并进一步强迫汽化,分离后的气体经高度除雾后进入气体净化器,净化后排放。分离后的酸液再度回到循环浓缩塔,经反复循环浓缩蒸馏,达到浓度要求后,用泵打入浓硫酸储罐。浓硫酸可作为生产原料再利用。其工艺流程见图1。WCG法浓缩装置主要由换热器、循环浓缩塔和引风机组成。换热器材质为石墨,浓缩塔材质为复合聚丙烯,泵及引风机均为耐酸设备。 该法与高温浓缩法相比,蒸发温度低(50~60℃),蒸汽消耗量少,费用低(浓缩每吨稀硫酸耗电和蒸汽的费用约为30~60元)。上海染化五厂生产分散深蓝H-GL产生的稀硫酸(H2SO4质量分数为20%),上海染化八厂、武汉染料厂、济宁染料厂生产染料中间体产生的稀硫酸,采用WCG法浓缩,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用WCG法浓缩稀硫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浓缩过程中若有固体物析出,会影响传热效果和废酸的分离;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5165378.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硫酸法钛白粉产生的废物处理方法

硫酸法钛白粉产生的废物处理方法 作为矿物加工的无机化工产品钛白粉的生产,应该说从1918年的硫酸法开始,到氯化法的研究直至1958年的工业化生产,始终伴随着大量废副处理之问题。无论硫酸法还是氯化法,分离过程均是无机化工的本质。众所周知,质量、环保、健康,与之对应的国际标准是ISO 9000、ISO 14000, ISO 18000;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在发达国家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质量已经满足应用的发展并与其同步。进人90年代,绿色运动,环保法规迫使生产者进步,废副处理及排放必须达到法规之要求。技术的进步也使此类问题总是迎刃而解。其废气、废渣、废水已经做到达标排放,或加工成其他产品。对废酸的处理和加工,国外成功的方法费用较高,在100-180$/t钛白粉左右;而且前国内多数未处理,惟一的某厂引进的装置处理费用与国外相比,也仅在其下限,但不能连续生产,也不能满足其废酸生产量。 (1)废水酸解尾气吸收废水,偏钛酸洗涤稀酸用石灰中和生产石膏用于建材原料。 (2)废酸经预处理除铁浓缩,返回生产中,或用于其他需要硫酸原料的化工生产上。 (3)废渣七水合硫酸亚铁,加工成净水剂、饲料添加剂、铁红颜料、磁性铁氧体或生产硫酸。 (4)废气酸解尾气用水或碱液吸收,煅烧尾气用水或碱液吸收,再经静电除雾。 1.全球硫酸法钛白粉废酸处理与综合利用概况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自1918年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期的研究与改进使其工艺已趋于完善,除操作工艺、控制手段和设备选用不同外,各公司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硫酸法的特点是原料(钛铁矿、硫酸)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工艺技术成熟,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管理。缺点是工艺流程长,间歇操作,废副(硫酸亚铁、稀废硫酸和酸性污水)排放量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引人不同的改进方法,对废酸、废水、废气进行综合开发治理,使硫酸法与氯化法在环保上不再有更大差别。 在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时,无论采用钛精矿作为原料,还是采用高钛渣为原料生产钛白粉均要产生大量的稀硫酸。因工艺分离技术的不同,所产生的稀硫酸的量和含量也有所不同。每生产It钛白粉平均要副产浓度20%左右的废硫酸6-8t。 2.具有代表性的废酸浓缩工艺 (1)芬兰技术芬兰Ruma-Repola公司是芬兰一家大的国营工程公司。公司下属五个部门,Rosenlew工程部致力于工业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专长为工业废水和废酸的治理。据称,他们提供的蒸发设备占世界蒸发量的50%,为世界第一。 Rauma公司的浓缩装置,已在德国、芬兰等国的钛白粉生产厂中应用。据介绍,1981年在德国(原西德)拜耳公司建立一套中试装置,采用强制循环,废酸终点浓度为65%。1982年按中试工艺,建了一个三段蒸发的浓缩装置,每小时处理量为30t,生产78%酸。 1987年再次为拜耳公司提供一套更大的废酸浓缩装置,蒸发量为58t/h,且设备材料方面做了很大的更新,采用玻璃钢衬聚氯乙烯材料,该装置1989年已投产。 1989年又为芬兰科米拉公司在波里的钛白厂建立一套废酸浓缩装置。 在我国,Rauma公司曾经洽谈向淄博临淄有机化工厂、保定第二化工厂的糠醇车间提供废酸浓缩装置。据称,还为甘肃404厂15 OOOt/a钛白车间提供钛液浓缩、真空结晶等设备。由于其他原因而未实施。 1990年,芬兰劳马公司在南京同南京油脂化工厂等单位就废酸浓缩技术进行交流。他们介绍了20%废酸经一段蒸发浓缩至70%以及20%废酸分三段蒸发至70%的浓缩装置。鉴于一段蒸发的两条线和三段蒸发的一条线报价仅差20多万美元,而一段蒸发每蒸发It水需耗1. 2t蒸汽,三段蒸发仅耗蒸汽0. 7t(见下图)。因此,南京油脂化工厂曾打算引进该技术,并由化三院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l0kt/a钛白粉扩改建工程项目,后未实施。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 真课程设计 学号:1030620227 姓名:李斌 指导老师:胡开明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 三、题目及要求 (1)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 (二)控制方法训练 (19)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四、心得体会 (27) 五、参考文献 (28)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1、 完成给定题目中,要求完成题目的仿真调试,给出仿真程序和图形。 2、 自觉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事要请假。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期间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围坐在一起谈与课程设计无关的空话,若违规,则酌情扣分。 3、 课程设计是考查动手能力的基本平台,要求独立设计操作,指导老师只检查运行结果,原则上不对中途故障进行排查。 4、 加大考查力度,每个时间段均进行考勤,计入考勤分数,按照运行的要求给出操作分数。每个人均要全程参与设计,若有1/3时间不到或没有任何运行结果,视为不合格。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理论分析与设计 2.题目的仿真调试,包括源程序和仿真图形。 3.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三:题目及要求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已知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s s x G s x G +=+= 22132)(,131)(

①在MATLAB中分别用传递函数、零极点、和状态空间法表示; MATLAB代码: num=[1] den=[3 1]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num=[2] den=[3 1 0]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仿真结果: num =2 den =3 1 0 Transfer function: 2 --------- 3 s^2 + 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错位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同组人: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目录 一、错位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原理................................................................... - 4 - 1、可逆调速系统的原理.................................................................................... - 4 - 2、环流的介绍.................................................................................................... - 4 - 1、环流的定义............................................................................................. - 4 - 2、环流的分类........................................................................................... - 5 - 3、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 ................................................................................. - 5 - 1、静态环流的错位消除原理.................................................................. - 5 - 2、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的结构............................................................. - 5 - 3、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的优缺点 ........................................................ - 6 - 二、系统的设计 ................................................................................................................... - 6 - 1、主电路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 - 6 - 1、变压器的选择...................................................................................... - 6 - 2、晶闸管的选择...................................................................................... - 7 - 3、电抗的选择........................................................................................... - 7 - 2、同步变压器及触发器的设计.................................................................... - 7 - 1、触发电路的设计.................................................................................... - 7 - 2、同步变压器的设计............................................................................. - 8 - 3、保护电路的设计........................................................................................... - 9 - 1、过电流保护........................................................................................... - 9 - 2、过电压保护........................................................................................... - 9 - 3、缓冲电路............................................................................................... - 9 - 4、检测环节 ...................................................................................................... - 10 - 1、转速检测............................................................................................. - 10 - 2、电流检测 ............................................................................................... - 10 - 3、电压检测............................................................................................. - 10 - 5、控制电路的设计......................................................................................... - 11 - 1、AVR电压内环的设计 ..................................................................... - 11 - 2、ACR电流环的设计.......................................................................... - 12 - 3、ASR转速环的设计........................................................................... - 13 - 4、AVR、ACR和ASR的限幅设计 .................................................. - 14 - 5、AR反相器的设计............................................................................. - 14 - 三、设计小结...................................................................................................................... - 15 - 四、参考文献...................................................................................................................... - 15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