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具特色,每一种纹样都蕴涵着一种象征意义,其服装色彩鲜艳夺目,绣工针法精巧绚丽。本文从花腰彝服饰的纹样特征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图1:雨能后村民们穿着花腰彝族服饰在龙潭边弹唱歌曲

1图案纹样特征

1.1纹样构成形式

花腰彝族刺绣纹样构成丰富,多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出现,其外形轮廓变化多样,构图饱满,内容丰富。从纹样的构成形式上看,花腰彝族保持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尤其是将多种构成形式组合运用的方法令人赞叹不已。虽然这些纹样的构成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很早以前花腰彝族人就考虑到如何将各种纹样组合成更加美观的效果。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学,只是喜欢把眼里看到的美与服饰纹样结合起来,找到一种既便捷又漂亮的设计方法,使其传承至今。

1.1.1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即能够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图案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是纹样构成的重要基础。在花腰彝服饰中,独立纹样多运用在女装的帽子、袖口和肩部三个部位。如图2是妇女衣服袖口处的马缨花图案,其常作为独立纹样运用。此外,帽子尾端的凤凰纹和肩部的火焰纹也是单独作装饰纹样。单独纹样的花型比其它构成形式纹样的

2

花型大且复杂,其纹样多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马缨花和火都是花腰彝族图腾崇拜的祖先,所以常被放在服装显眼的位置,以体现出它们的重要意义。

图2:袖口处的单独纹样

1.1.2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即将纹样的组织较完整地安置在一定的外轮廓之中,因此它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这种构成形式在花腰彝族的服饰中运用较多,因为其服饰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状的绣片组合而成,这些绣片就相当于一个个固定的外轮廓,而刺绣的纹样就是对绣片进行填充装饰。花腰彝服饰中主要采用的外轮廓形有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和一些多边形。比如在大腰带的装饰纹样中就用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正三角形的固定轮廓中包含了一个正方形,两个适合纹样叠加组合成了一种新的构成形式,里面的填充纹样都为马缨花,纹样局部变化与内容相结合统一。此外,在花腰彝男装和童装中常以口袋的外形作为适合纹样的外轮廓进行纹样填充设计(图6)。

图3:大腰带上的适合纹样

1.1.3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在构成上主要特点是运用一个或一组基本纹样做单位,使其向相对的二个方向或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反复连续而成[2]。花腰彝刺绣纹样中运用最多的是二方连续纹

3

样,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纹样构成形式,即用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相对方向作反复循环,连续而成的图案。在花腰彝所有服饰中都能找到二方连续纹样,而且有的连续图案比较特别,在连续纹样的中心位置或转角处常会有一个不同于单位纹样的独特纹样,这个独特纹样的花形较为复杂,配色与周围纹样相统一,这种简单的变化使得单一的连续纹样多了几分看点(如图4),而重复的连续纹样虽然外形都相同,但是在刺绣时颜色也会所变化,如花类纹样的花瓣为统一色调,花心则为彩色,还有的花瓣色彩变化多样。

图4:衣摆处二方连续纹样

1.2图案题材

花腰彝族服饰刺绣图案的风格较统一,题材以花卉类居多,如马缨花、山茶花、荷花等。其次还以动物、自然物为题材,花腰彝将它们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之情。花卉的茎脉往往呈现二方连续的波状线的形式,与自然花卉纹交织在一起,构成缠枝图案装饰纹样,在已婚女子服饰的帽子、衣摆、袖口、裤脚边、领褂处,以及未婚女子的腰带上都有运用。石屏花腰彝族刺绣图案的题材主要分为以下9种:

1.2.1马缨花

马缨花属杜鹃花的一种,也称马缨杜鹃,每一朵都是由10-20朵小花组成,朵朵紧紧相依,花冠呈钟形。马缨花是花腰彝刺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但并不是花腰彝服饰独有的纹样,[3]在云南楚雄一带的彝族人对马缨花也极为喜爱。马缨花之所以受彝族人热爱是因为它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云南的彝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山中常年开放马缨花,其花红如鲜血,枝繁叶茂。红色代表着热情,是彝族人最喜爱的颜色。[4]相传有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彝山曾有一位残酷的土司,常在山中抢占民女。当时有一位勇敢而美丽的姑娘叫“咪

4

依鲁”,土司想霸占她为妾。有一天,咪依鲁头戴一朵浸染过毒素的马缨花,被抢进土司家,她偷偷把马缨花泡在酒中。土司要咪依鲁陪他一同喝酒,为了毒死土司,咪依鲁喝了毒酒和土司同归于尽。咪依鲁死后化作了马缨花,常年开在彝族山岭中。

马缨花的花朵构成独特,由10余朵小花集聚而成,这象征着民族的团结,是最具民族代表的花朵。在石屏花腰彝族刺绣纹样中马缨花的花型是最大最饱满的一种,多为适合纹样结构,在妇女的大腰带或男士上衣口袋上都有运用(图5、图6)。还有的以独立纹样用在袖口处,花型成三角形,图案中心由三朵马缨花构成,外围似火焰纹。比较有特点的是图7中小孩的帽顶上的装饰纹样,小女孩的帽子都为圆形,在帽顶的中央有一大朵独立而精美的马缨花,花瓣多至四五层,都为大红色,花心用彩色线绣成。而帽子的外围由一圈连续的小朵马缨花组成,其花心用银泡代替,花瓣同样为大红色,花朵之间由花茎相连接。还有的是朵朵花团连成一片的组合纹样多用于小孩背被上(图8)。马缨花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花瓣层层相接,有大有小,彩色花心红色花瓣,朵朵之间有多根花茎相连,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图5:大腰带上的马缨花图6:男装上的口袋图7:小孩帽顶纹样

图8:背被上的马缨花纹样

1.2.2山茶花

5

山茶花也是花腰彝族山中常开的花,其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花朵多为红色,象征着浪漫的爱情,其纹样的运用表达了花腰彝族人对美满爱情的一种追求和向往。[5]在云南石林一带的彝族人也喜欢把山茶花纹刺绣在服饰上,但是花纹的样式与花腰彝族的完全不同。花腰彝族服饰中的山茶花纹经简化后多以二方连续图案运用,花型较小,花瓣采用双层绣法,而且内外两层的颜色不同。花心的颜色也不同,各种颜色搭配运用,朵朵之间的花型相同而颜色各异。山茶花的纹样有两种形式,分为纵向连续纹样和横向连续纹样。纵向连续纹样多在妇女领褂上运用,如图9,花腰彝族服饰的背部有一块又大又独特的矩形绣片,其上由三组山茶花的连续纹样构成,一朵花有六片花瓣,朵与朵之间还有红白绣线交替绣成的花茎相连接。山茶花在男士衣服的门襟处也常以纵向连续纹样运用。而横向连续纹样多运用在妇女衣服的后摆,花朵同样是六瓣花瓣,但没有串连式的花茎,而是每一朵花都绣有花柄,花心的下方还绣有彩色的亮片(图10)。

图9:纵向山茶花纹图10:横向山茶花纹

1.2.3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多年生长在水中,其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有单瓣、复瓣、重瓣等花型,芳香美丽。花朵多为粉红色或白色,或有彩纹、镶边。荷花是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花腰彝族服饰中的荷花纹则代表着纯洁的情谊,是友好的象征。荷花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多以单独图案纹样运用,但是在花腰彝族服饰中,荷花纹都为二方连续纹样,常用在妇女衣裳的袖肥处作装饰,其纹样可分为开放型和未开放型两种形式。如图11是未开放型的荷花纹,花瓣是闭合的桃心形,为单层绣法,蓝色底布代表湖水,

6

花朵用红色线绣成,花心为彩色。图12是开放型的荷花,色彩比较丰富,花瓣舒展且为彩色双层绣法,花朵中心还绣有莲蓬纹样,花朵之间还有红白相间的花柄相连,绿色的底布代表荷叶。

图11:未开放的荷花纹图12:开放的荷花纹

1.2.4野生花

野生花纹是由一种野生花简化而来,彝语称“阿滴平”,如图13中的花型比较特别,连续纹样中有一根长长的花茎穿连其中,把朵朵花儿穿连成串,花茎红白相间,花朵色彩各异。花瓣以大红色为主,配有白色、紫色或粉色,花边有圆角的还有尖角的,似蝴蝶翅膀,双层绣法。花朵的一边还有锯齿形的连续小花边,似草丛。

图14也是一种野生花变形纹样,彝语称“沙本莫熟”。此花纹样多用在花腰带上,二方连续纹样构成。花腰带男女皆可佩带,是花腰彝女孩向心意男子表达爱意的信物。在花腰帯的整条腰头部分都是由这种纹样构成的,其单位纹样的中心是一朵八瓣花,外围左右两边各有四层波状花瓣,花瓣都为红色,花心为彩色,花朵之间还有银泡点缀。在妇女帽子的正面此纹样以适合纹样的形式经常被运用。

图13:阿滴平图14:沙本莫熟

1.2.5小葵花

小葵花也就是向日葵,向日葵纹样在少数民族服饰中运用较少,在现代服饰纹样中多以单独图案运用,且花型较大。而在花腰彝纹样中,刚开放的向日葵花型较小还未结果,小小的葵花代表着年幼的孩童,天真美丽。葵花纹寄予了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期望,望他们能开

7

开心心的茁壮成长。如图15,小葵花纹的花型较为简单,多以二方连续纹样运用,每朵有六个圆边花瓣,花心镂空朵朵相连,红花绿底。

图15:葵花纹

1.2.6石榴纹

石榴具有独具特色的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中国石榴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许多刺绣中都有运用,如苗绣、汉绣、苏绣等[6],而且有着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彝族刺绣中的石榴纹是由石榴简化变形而来,石榴花火红艳丽,其籽粒多且晶莹剔透,象征着红红火火、多子多福、金玉满堂,石榴还代表了彝族人对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愿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石榴的果实和花都是红色的,所以花瓣是用红色绣线绣成,底布为绿色,三片朝上的花瓣好似石榴花的花嘴,花心是月牙形,由彩色绣线绣成(图16)。纹样是二方连续式构成,由于花型较小选用单层绣法。

图16:石榴纹

1.2.7火焰纹

火是光明的象征,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也就是“火把节”,在他们心中火能驱除邪魔,保佑老百姓平安、幸福,彝族人对火有着敬畏之情[7]。火焰纹的基本构成形式是以涡旋纹或勾状纹的造型来表达的,花腰彝族的火焰纹有多种组合方式,形式变化多样,灵活自由。独立的火焰纹多以贴补绣技法运用在小孩的上衣的前片领围处,是火焰纹中最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纹样比较大,图案左右对称,先用绿色的绒布剪好花样再用红色丝线锁边,最后再缝合到衣片上(图17)。连续的火焰纹多用在裤脚作装饰,其火焰由双层绣法绣成,红蓝绣线相配,外层红色内层蓝色,底布则为绿色。火焰形态柔美,火苗统一朝上,火心还有红色的卷纹。图18上方锯齿形火焰纹较小,是用红色绣

8

9

线绣成,外围用金线勾边,此纹样在花腰服饰中十分常见,多运用在帽子、衣袖和裤脚的绣片边缘处。

图17:童装上的火焰纹 图18:妇女裤脚边上的火焰纹

1.2.8凤凰纹

从古至今凤凰都被视为神鸟,在中国的多个民族都喜欢把凤凰的图案运用到服饰上进行装饰。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象征着和平,代表着力量和希望,彝族人对凤凰的崇拜是对自然的一种爱护,他们感谢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山中的一草一木,还有各种鸟雀或是小动物都不会去伤害。他们视凤凰为神鸟,能帮助人类保佑所有的生灵。在花腰彝服饰中凤凰纹多用在帽子上,用红色线绣成,成双成对,凤凰的羽毛上还加有几颗银泡(图19)。另外还有两种造型的凤凰纹样多以独立纹样运用,如图20在妇女帽子尾端的中心部分是一条修长的凤凰纹,都是用红色绣线绣成,其羽毛的伪眼则为彩色。在这条凤凰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一对小凤凰纹,外型虽小却栩栩如生。

图19:凤凰纹 图20: 妇女帽子上多种形态的凤凰纹 1.2.9太阳纹

彝族人认为太阳是神灵的象征,相信天上的星辰能掌握人的命运,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也表现在服饰上[8],如图22为妇女的坎肩,领围处装饰有太阳纹,是用红色和蓝色的棉布剪出的锯齿形连续纹样,工艺多采取补绣的方法,红蓝两色反差强烈,效果明显。领口的装饰多至三层,内有两层网格纹构成,太阳纹为最外一层装饰,好似太阳的光圈。在前中领口处还装饰着银泡,代表月亮。太阳纹多用在领褂上,其它地方很少运用。

图21:太阳纹

2.刺绣针法种类

刺绣技艺是花腰彝族女子必备的一种技能,刺绣技艺的高低往往显示着花腰彝族女子的手艺灵巧程度和贤惠持家能力。花腰彝刺绣的工具十分简单,一针一线到哪里都可以刺绣,彝族妇女会随身携带着绣片和针线,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绣一绣,并不需要绷子或绣架。石屏花腰彝族刺绣针法主要分为平绣、挑花绣、锁边绣、贴补绣和织网绣五种,其中织网绣最为独特,在每一片绣片中几乎都有运用。

2.1织网绣

织网绣是花腰彝刺绣中最常见且最独特的一种绣法。在花腰服饰的每一样组成部件中都有运用,绣纹呈长条形多用在绣片的最外一层,如领边、帽檐、衣摆边等等。如图22,织网绣是用红白两色的绣线进行经纬方向交织而成,绣线呈45°斜向,以此方向并排交织形成连续的网格纹样。绣法:先用白色棉线在固定的宽度范围内用平针进行平铺,白色绣线要均匀而平整的呈45度方向并排绣在底布上,不留一点空隙也不重叠。然后再用红丝线与白线成垂直方向与白线交织后绣于底布上,红色绣线同样要均匀的排列。如图24红白两线交织后便形成了红白相间网格的纹样,通过针线穿插格式的设计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多块方格纹样。

10

11

图22:连续织网绣

图23:织网绣针法

2.2平针绣

平针绣又称为“齐针”,是刺绣最基本、最常见的针法之一。[8]平绣又可分为直纹绣和斜纹绣,根据花样的形状来选择,比如叶子部分就选择斜纹平绣,而大花朵部分多用直纹平绣(图24)。平针要求针迹整齐平滑,不重叠不露底,起针落针方向一致,填色饱满。花腰彝中的平针多用在花瓣的绣制上,层与层之间留有间隙,俗称“水路”。剪花是平针绣的基础工艺,作为刺绣底样的剪花决定着绣片的整体效果,疏密、线条花型以及连续性、节奏感都要整体考虑。刺绣时起针落针都在剪花纹样两边轮廓的边缘处,绣线纹路全部是平行排列,边缘整齐光洁。最后绣出的花样与剪花的花样一模一样,剪花则被绣线完全遮盖住,被包裹在绣线里。花腰彝中的平针绣还有一种双层绣法,就是将一片花瓣分作上下两层来绣,之间不留水路,两层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图25)。

图24:平针绣 图25:双层平针绣法

2.3挑花绣

挑花绣又称数纱绣,其技法一般采用经纬纹路明显的平布作为挑花布,如图26挑花时依据布料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的网眼,上下两针斜角相交,用绣花线挑出“X”字形,并以此作为完整构图的基本单位,曲直转折形成格局,延伸组合成各种造型的图案花纹。石屏花腰彝人的刺绣图案以二方连续纹样为显著特征,因此刺绣时,先要确定绣片总长度,然后由一端开始,绣到另一端结尾,如果有多种颜色的纹样交错出现时,则先绣完该部分连接成体的某一颜色图案,再换另一种颜色的绣花线。

挑绣纹样在石屏彝族服饰中运用较少,服饰中偶尔穿插几针,多用在火茶花腰带上(图27)。十字挑花绣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类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方格纹、三角花、菱形花等纹样。十字挑花绣具有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显著特征,就具体纹样来看,腰带上的纹样都为几何图案,底布为白色棉布,绣线多为红色配少许绿色丝线。

图26:挑花绣针法图27:火茶花腰带上的挑花纹样

2.4锁绣

锁绣是中国古代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在花腰彝族服饰刺绣中经常使用,多用于绣片边缘锁边装饰(图28)。锁边之前先将绣片的边缘向反面翻折2cm宽度后成双层边缘,[9]锁绣时针尖始终从绣片反面刺入绣针一半长度后,用尾线向针尖上顺时针方向套一圈后从绣片正面抽出余针,并向边缘外侧方向拉紧绣线,形成锁结(如图29)。锁绣时每一针的下针位置距离绣片边缘相同,针针之间的间隔较近,形成后的绣纹紧紧相依,结实且均匀。锁边后的绣纹效果好似一条锁链,环圈形成的绣纹又像辫子一样立体。每一片绣片都是先将花纹绣满之后才锁边,最后再将绣好的绣片拼接固定在服装面料上。

12

图28:肩部火焰纹用锁绣收边图29:锁绣针法

2.5贴补绣

贴补绣也称贴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其绣法是将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布料按图案要求剪好,然后用米糊粘贴在绣面上,也可直接贴在服装的面料上,使图案有立体效果(图30)。贴好后待米糊风干以后再用各种针法沿着贴布外边缘缝合在底布上再次固定,绣线的颜色与贴布颜色不同(图31)。贴布层层相叠或拼接成美丽的花朵,贴补绣制作的花纹面积较大,绣法较为简单,多用在小孩的背被上,服装上也有运用。

图30:孩子背被上的贴补绣图31:贴补绣法

3.结语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已经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通过对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的实地考察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花腰彝服饰是彝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承载符号,是中国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哨冲镇每一个村寨之间,其花腰服饰的特征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不管是图案纹样的运用还是配色构成都有各自不同的审

13

美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雨能后村花腰服饰的纹样和刺绣针法的种类,与其它村子相比,针法大致相同,而纹样的组合和色彩搭配则独具特色。花腰彝通过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的综合运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美化了生活,展示出其服饰及服饰图案的自然与多样的美感。可以说,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民族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表现密切结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服饰图纹中蕴涵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外显部分。

参考文献

[1]柏绍荣.花腰彝服饰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生态变迁及保护传承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

文,2012

[2]周李钧.现代绣花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9-15.

[3]申琳.关于彝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38-40.

[4]郝云华. 彝族刺绣图案探析—马樱花图案郝云华[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5):75-78.

[5]肖青.石林阿着底村彝族刺绣工艺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5(3):66-73.

[6]李友友.民间刺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11.

[7]管丽华,森文.石屏花腰彝服饰的文化功能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62-64.

[8]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2-84.

[9]田鲁.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1-47.

[10]唐瑞.花腰彝服饰文化内涵及其流变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11]李珊珊.花腰彝服饰艺术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14

15

花腰新娘观后感完整版

花腰新娘观后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花腰新娘》这部影片以“舞龙”为明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向观众展现了民族气息浓郁的动人情节,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归家”这一世代风俗瓦解的过 电影以云南秀美的山水开场,山谷里回响的原生态民歌以及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彝族马帮带我们走进云南花腰彝的别样世界。女主角凤美爬树摘果的镜头刻画了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时代的她胆大淘气,长大后的她依旧俏皮活泼。影片画面有三次色调的转换。开头的灰色调,给人古老悠远之感,更真实的表现出故事的发展。随着凤美浮出湖面的灿烂一笑,画面质感瞬间富于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待到展现彝寨在“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又一次转换为灰色调。结尾处再一次转换为彩色色调,一幅山、水、人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让我们对彝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凤美与阿龙的彝族传统婚礼与如今的西洋婚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民族风俗与服饰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觉盛宴。原生态的彝族婚誓歌曲道出彝家的世代婚俗: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时,出入成双对,直到白头佬……“归家”的传统和彝乡年轻人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新婚之夜,阿龙不甚酒力,乡亲们的嘲笑伤了凤美的自尊,她举起酒杯,豪饮一番,这再一次加深了观众对凤美豪迈果敢的印象。因为醉酒,凤美爬进了新房。后一天早晨,当家里人看到新婚夫妇甜美酣睡时,都气急败坏,觉得非常丢脸。这是“归家”传统第一次遭到破坏。

峨山彝族文化-彝绣

峨山彝族文化-彝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朱,我们马上就要到达峨山了,在此之前呢,小朱导游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咱们的峨山。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滇中革命老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境内彝族有纳苏、聂苏、山苏3个支系。 峨山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擅长歌舞和刺绣,其中彝族刺绣是峨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表达和文化载体。在每个彝家村寨,女孩子从7.8岁开始在母亲和姐妹的指导下学习刺绣。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一直到节日盛装,婚假礼服;一针一线中渗透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闲暇时间,彝家女子就会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绣出她们心中最美的图案。 彝族刺绣发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一千多年里,彝家女代代相传,各个支系自成体系:堆绣、挑绣、平绣、贴绣。除以上基本技法外。彝族女子还创造发明了疙瘩绣、长短针、鸡眼针等几十种针法,形成了独具峨山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峨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女子刺绣,是峨山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规和技艺。峨山彝绣品种丰富,多是以实用为主的衣服、鞋子、背裳等服饰鞋帽类,还有枕头、挎包、背包、桌布等,绣品图案精美、工艺精湛,

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体现了彝族原创古朴的自然之美,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峨山有百年历史的金鱼帽、三寸金莲的小鞋、刺绣的小腰包、背裳等都是很漂亮的彝绣代表哦,待会儿大家到峨山可以仔细观看实物。目前,峨山彝族服饰于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然啦,说到彝族,大家都会想到彝族是一个好以酒待客的民族,在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彝族的酒文化 彝族以酒为贵,酒是迎宾待客、过节、婚礼、丧葬、探亲访友、毕摩祭祀等活动等必备礼物,同时配于丰盛的肉食,以此热情待客。彝族俗语:“腊肉无味,加盐给客人吃;荞酒不香,加蜜给客人喝”。到过彝乡的人都能体会到,彝族是极其好客的。当客人一进门,主人就让客人坐在火塘旁上位,端出香喷喷的酒来,请你先喝几口后,主人家才与客人共饮。 彝族为了表示真挚之情,在没做好饭菜时就献上美酒,然后才大做酒菜。彝族的酒菜是十分讲究的,往往根据贵宾的情况准备不同的佳肴,一般客人杀鸡招待,并请长者看鸡舌,看看客人前程如何。比较重要的客人要打羊杀猪。最尊敬的客人来了,必须杀牛招待。无论杀何种牲畜、家禽,在宰杀之前,都把要宰杀的对象送到客人面前过目,表明“请客人们慢慢喝酒吧,好酒好菜还在后头呢!”至此,主人和客人互相倾诉客套之言,互相敬酒问候,自由散打起来。这里充满着主、客双方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彝族服饰的色彩

彝族服饰的色彩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定会积淀下来一些极具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也必定会保留下来一些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表象。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民族感情认同最直观的表现。一个民族审美心理表达形式可以表现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在《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中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这样以青、红、皂、白来分天地。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尼、能部族即以青、红为族称,尼部即青夷,能部即红夷;慕、饵部族以白、黑为族称,“慕吐洱那”即天白地黑,慕部即白夷,饵部即黑夷;有尚黄部族“署舍乌够左”即“鸡冠黄人”部夷人。《物始纪略》中专门有《羊头青人根》、《鸡冠黄人根》、《猪毛黑人根》、《九掐脸白人》、《尼能清红九只脚》等篇章。 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gggg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在众多彝族聚居地中,以云南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

彝族刺绣文化研究

立项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300字以内) 彝族刺绣工艺,是彝族四大民间传统手工艺(漆器、金银器制作、服饰刺绣、擀钻)之一,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有了“刺绣”的装饰,古朴的彝族成为了世界民族服饰文化中最耀眼、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彝族刺绣工艺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彝族群众继承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0Ⅶ-13)”,实现彝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主要的研究开发内容及研究路线(300字以内) 1、深入彝族刺绣文化与彝族群众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之间的关系,深刻立即彝族刺绣文化内涵。 2、做好彝族刺绣能手的发掘和培养,克服彝族刺绣工艺后继无人的困难。 3、探索彝族刺绣品牌化路线的开发战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主要关键技术及经济指标(200以内) 关键技术:1、“黑、红、黄”三原色的运用;2、纹案象征:日月、山河、牛角、彩虹等等;3、工艺手法:垫绣、引绣、缠针、乱针、长短针等与挑、压、镶等工艺结合。主要手法有挑花、贴花、锁花、盘花等。 经济指标: 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200字以内) 1、依托彝家新寨建设和乡镇成人技术培训学习,打造彝族刺绣文化基地; 2、彝族妇女富余劳动力; 3、市场对传统彝族刺绣的需求。 项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300字以内) 彝族刺绣项目建设对于当地的人文经济将带来极大影响,不但能培养起一批彝族妇女绣手,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让彝族妇女实现不走出家门就能发展家庭经济;还能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高我区民族文化传播力。

刺绣教材(1)

第一课刺绣的基本认识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针法有:直针(垂直的线形体,边口整齐,配色单一,没有和色,后来演变成为铺针加刻的针法)、盘针(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套针(平套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单套、双套))。④长短针(仿真绣)⑤抢针(二三针、纱针、锦纹针)。 加工方式有:机绣、手工绣。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如下图: 第二课我国的四大名绣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

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注:苏(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蜀(以成都为代表)、粤(广东地区)、湘(以湖南长沙为中心)

第三课 刺绣的基本针法 一、柳针绣

、回针绣

三、平针绣

第四课链针绣 如果跳过上面的最后一步,重复步骤1、2、3,这种刺绣针法就叫做链针绣这种针法常被用于花瓣或叶片的刺绣。如下图:

《花腰新娘》观后感

《花腰新娘》观后感 篇一:观有感 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优秀影片,他通过彝族青年阿龙和凤美的带有浪漫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再现了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域景观,热情的歌颂了那象征着我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兴旺和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战胜一切的龙的精神,而龙,有时也用来喻意英雄或成功人仕另类女子凤美单纯、聪明、倔犟、豪气和略带“野”的性格,突显了她的可爱、纯朴和坚强,从她的敢爱敢恨、敢做敢为,不难看出她对爱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断地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传统的封建习俗发出挑战,她期望她能成功,也期望她的姐妹象她一样去追求自由与幸福,这就是她为什要参加舞龙队的真正原因。他其实很爱她的丈夫阿龙,而且爱的很纯情、很执着、很火热,然而原本很激情、很火热的爱,却被“归家”的这一封建婚俗扼杀在摇蓝里,她恨透了这种封建恶俗,她要抗争,要悍卫自己爱的权力,因此她打破俗规要与阿龙进洞房,她也希望他的丈夫能真正成为一条龙,而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明喻的一番苦心(我管它叫爱情故意),往往会让人产生爱的错觉。她敢挑战男权,与男人摔跤,说明在她心里确实存在着龙的精神。 阿龙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他朴实、善良、忠诚和谦让,从凤美不愿嫁给阿聪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只不过他出身舞龙世

家,肩负着龙的传人这个历史使命,不敢有半点懈怠和私心,更不能有丝毫的损毁,可见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其实他也反对“归家”这种封建陋习,在入洞房时他不是说:“三年呀,你可不要跟阿聪跑了”是啊,三年只不定发生什么,他也被这一恶俗打得泄了气,当他感到那象征性的花腰带也保不了他的婚姻时,他把它还给了凤美,给了她自由,也免得日后更被动、更难堪,他舞醉龙就是发泄内心的不甘示弱,他要舞出自信,舞出龙的精神,他要用龙精神和号召力去赢得他的爱,去改变人们的思想,他成功了。 张静初把凤美的野性美彰显得很到位,而印小天把阿龙的品质美也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至,两位演员的优秀表演非常到位,他们一张一弛,配合的十分默契,堪称完美搭挡,这是他们的自身魅力所创造的。 凤美和阿龙最终以?志同道合,幸福美满?来演绎了这段?龙凤呈祥?的爱情麻辣烫,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龙的精神,是一部唯美的集创造表演、音乐歌舞为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的优秀大片。 篇二:观后感 09561033 戴晓易 [ 观后感 09561033 戴晓易] 第三次的课上,我们观看了>,初听到这名字时,以为是部很俗气的古装,观后感 09561033 戴晓易。看到时候讲的是云南花腰族的一个浪漫的爱情轻喜剧。我觉得张静初在里面演的角色李凤美真是天真烂漫得紧。那一颦一笑,都透着天真,率性。里面她演一个花腰族的姑娘。跟印小天演的花腰族的青年阿龙,两人青梅竹马。儿时,跳

彝族(撒尼)刺绣

以“山水田园风光”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普者黑,山美水美,而且有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当你步入景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穿着“阿诗玛”服装的“小阿乃”(撒尼语小姑娘之意),她们或为你撑船掌舵,或背着大三弦为你跳起豪迈的撒尼舞,或为你导游……她们服饰上的每一块点缀物更是精美的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说起彝族撒尼人的服饰,人们常会想起美丽的阿诗玛。据彝族民间长诗《阿诗玛》记载:“美丽阿诗玛,包头红光闪,耳环垂两颊,面秀如皎月,身修似金竹,左手戴金戒右手戴银镯,身披絮羊皮,漂亮围腰带,美似老胡须,一缕又一缕,垂须颤悠悠。脚像黄萝卜,穿着绣花鞋,灰衣配黑裤,全身多协调”。今天撒尼姑娘的服饰也大致如此。她们挑绣出来的花包头、花围腰、花边衣服图案,工艺精湛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撒尼服饰既有美化生活的装饰性,又有长幼及已婚、未婚的身份标志性,还有信仰崇拜的象征性及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这也许就是撒尼服饰让人着迷之处。 撒尼妇女自幼就必须学习刺绣、挑花。绣技的优劣,常与她们未来的恋爱、婚姻成败有关。谈情说爱择偶配婚,男性首先索取的信物,就是姑娘的绣品——花腰带。撒尼姑娘戴的花布包头是全身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它把一张张楚楚动人的笑脸映衬得更加秀美。花布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白七种颜色的丝绸配制,外沿镶上银制泡泡(撒尼语称“卡士玛”),长辫裹于包头中,包头两端各缀着一只“彩蝶”(三角形包绣花图案布),右侧还垂吊着一串串珠和一绺乌黑的黑发。串珠垂至胸前,走路时,串珠左摇右摆,妩媚多姿,煞是好看。 传说,撒尼包头的图案是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为忠贞的爱情投火殉情的恋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了长虹。姑娘们于是纷纷绣起了彩虹,并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头上,象征着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姑娘们衣服上通常也绣上自己心爱的花饰,上身多穿绣有花纹图案的白色、浅蓝色上衣,宽松的袖子上用彩色丝绸布镶了两道宽花边。斜襟长略过膝,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上牛鼻子形纹宽边。背部披上一块以黑绒布作外壳的洁白羔羊皮,腰间系花腰带,下着黑色或青色等深色花边宽裆裤,足穿绣花鞋。未婚少女于头部花包头上,左右两边各插一块蝴蝶块,已婚者,摘下蝴蝶块,一块收藏,一块放于头顶,包头上的银泡泡和串珠也不再戴。小伙子一见“彩蝶”已飞,就不会贸然试探了。已婚妇女上衣的颜色也逐渐从浅色转为深色,以示成熟与庄重。男子多穿青色、黑色对襟衣,大裆裤,外套白色绣花短褂,系花腰带。 撒尼妇女最擅长挑花,有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多以几何纹或日月星辰、彩云、青山、绿水、花朵和动植物变形纹,组成各种风格质朴、精美的图案。凡是在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被撒尼妇女用灵巧的双手绣在服饰上。服饰是撒尼文化的重要标志,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刺绣服饰,再现了撒尼妇女对大自然深邃的观察、独特的理解和深厚情感,充分反映出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天赋。如今,普者黑仙人洞村,已被确定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成为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一朵奇葩。撒尼人挑绣的服饰更是一朵脱颖而出的绚丽之花,越来越焕发出特有的风采。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石林彝族 撒尼服饰(一) 民族服饰发表日期: 2008-12-30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人勤劳、善良、乐观及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阿诗玛》第一次让世人领略到绚丽多彩的彝族撒尼文化,影片中的撒尼服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石林这片乐土上的彝族人和撒尼服饰。如今,时代在变迁,石林地区彝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撒尼人更是将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当你走在每个撒尼村寨,你会在随处漂来的歌声中看到一个个漂亮的撒尼姑娘的身影,那精美的绣花包头、花围腰、精面料制作的花边衣,远远看去,象一朵鲜花绽放舞动,走近了,更让人为这亭亭玉立的着装惊叹和着迷。 彝族撒尼人爱美,千百年绣制出了如此精美的花衣,撒尼人勤劳,从来没有停下过绣制美的双手。如今在石林的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用料精致的各式撒尼服饰,其工艺之精湛,构图之精美,色泽之艳丽,可算天下一绝,这样的服饰,即使在风靡流行的年代,也不会显

得落伍。 彝族撒尼服饰不仅精美实用,而且寓意深刻,彝族撒尼人将自己的信仰崇拜和独到的审美观融合到了服饰文化中,所以撒尼服饰的精美也更让人着迷。

女子服饰: 撒尼妇女服饰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工艺精巧,一件服饰可谓一件精美艺术品。撒尼妇女头饰彝语叫"喔姐"呈半圆形,似天上彩虹。包头上的色彩和饰物随年龄,婚否略有区别。

老年人和已婚妇女多用红、黑两色布做包头,头顶上只有一只平放的三角形饰物,表示已婚。

未婚姑娘的包头十分艳丽,做工别致,用红、黑、黄、绿、等五彩丝绸做包头,包头边沿订洁白的银泡,包头两端绣精美的花草图案,包头的双耳部各插一只刺绣精细的"彩蝶",表示未婚。包头右端缀一串玻璃珠或一绺乌亮的黑发,彝语称"抢喔"。抢喔过右肩垂露至前胸,走动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撒尼妇女身穿斜襟长衣,长略过膝,双腿两侧开衩至腰。长衣的领口、袖口用花边镶嵌。袖子用花边和五彩布叠镶成各种纹饰。长衣的边角用丝线滚镶。长衣的右前胸镶世代相传的白云图案。肩斜披披风,两条披风带分别过右肩左腋下,交搭于前胸,带端自然下垂及膝。寒则肩披绵羊皮披风。

手工刺绣教程刺绣学习绣花刺绣图案刺绣绣花针法大全贴布绣

手工刺绣教程刺绣学习绣花刺绣图案刺绣绣花针法大全贴 布绣 关于刺绣 刺绣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古代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构成花纹图案的手工艺,是传统"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刺绣的起源与刺绣的历史 刺绣、绣花的各种表现形式 中国手工艺刺绣分类之五大名绣各地区民间刺绣艺术简介及图样 手工刺绣工具和刺绣材料 绣花的基本针法大全 基本工艺 1、扎骨架 风筝骨架的选材、劈竹、削竹、弯竹、连接等基本工艺 2、糊风筝 给风筝骨架糊穿上衣服,包括选材、剪裁、裱糊、矫正等步骤

3、绘风筝 通过颜色选择、底色、描线、修饰美化等步骤给风筝画上图案 4、放风筝 风筝的放飞步骤和技巧等基本知识玻璃彩绘效果手工刺绣莫奈睡莲图片教程 DIY手工绣花基础教程画压线图及压线教程 刺绣花样图案小雏菊手工刺绣方法图解教程 简单的直针绣缝一片叶子送给他—叶子针绣哦 手工刺绣直针绣刺子绣的绣法图解教程 刺绣基本针法大全图样欣赏 刺绣针法与实例制作入门绕线回针绣绣法图解 如何缝出完美的挨针缝刺绣窍门 手工刺绣工具和刺绣材料介绍

有关刺绣、绣花的表现形式和各种绣花图片欣赏各地区传统民间刺绣艺术简介及图样 手缝绣花基本针法图解之鱼骨缝法 生活小点缀手工刺绣DIY图案素材 绣花基本针法进阶之可爱的心形图案刺绣教程绣花基本针法进阶之心形图案绣花延伸教程 绣花有哪些针法绣花的基本针法图解及介绍 中国手工艺刺绣分类之五大名绣简介及图片 手工DIY刺子绣蜻蜓桌布的做法制作教程 两种玩偶眼睛的刺绣方法详细步骤图片教程 刺绣基本针法花瓣的绣法详细图解教程

刺绣图案胖鸭鸭爱生活刺绣教程 民族风格DIY刺绣发带作品欣赏 刺绣花朵图案改造旧T恤DIY教程精美漂亮的绣花T恤很简单的日文片假名手工刺绣图案DIY 基础刺绣教程之奇幻链绣刺绣针法图解 古代刺绣针法介绍中国手工刺绣针法大全 那年夏天:水鸟手工刺绣布艺书签制作教程 手工DIY殖民结刺绣教程图解 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刺绣艺术简介 现代的普通绘画风格的震撼写实刺绣肖像画作品欣赏《爱心树》手工刺绣成品及详细绣法分解步骤和图纸

楚雄彝族刺绣可研报告doc

楚雄州XX县XXXX制品有限公司刺绣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二0一四年六月十八日

目录 一、目录 (1) 一、项目名称 (2) 二、建设单位概况 (2) 三、项目背景 (3) 四、少数民族刺绣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4) 五、彝族刺绣特点 (4) 六、行业发展现状 (5) 七、项目建设的社会意义 (6) 八、项目发展前景 (7) 九、项目建设土地使用面积规划 (8) 十、项目投资概算 (8) 十一、社会效益分析 (9) 十二、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9) 十三、结论 (10)

XXXX服饰制品有限公司 刺绣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XXXX服饰制品刺绣项目 二、建设单位概况 XXXX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XXXX年X月。注册资本XXX万元。XXXX年X月,成功注册了“XXX”商标,主要经营范围:民族服饰、饰品、居家饰品刺绣工艺品的加工、销售为主,致力发展对周边富余劳动力的集中培训,提高周边群众的收入。 公司主打传统XXX刺绣服装服饰等系列产品。主要生产服装、包类、车饰、办公产品、工艺品(挂件、刺绣壁画、软裱)等。XXX刺绣产品多次参加各个级别的展览、比赛,多次获奖【XXX年参加了XXX、XXXX、XXX、XXX等大型活动】。公司经理XXX是彝绣能手、XXX刺绣传承人。在XXXX年荣获“XXXXX”一等奖、“XXXXX”三等奖、XXXX年荣获XX县200x ——20XX年年度“巾帼建功标兵”,县州两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同时XXX服饰也被xx县委、政府评选为“旅游商品销售名店3A级店”、20xx年被评为“楚雄州20xx年百佳旅游特色商品”、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点。

彝族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戴耳环。领口有银排花。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彝族文化介绍

民族概况: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囊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形成历史: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地彝族流传许多记载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已发现的有上千种之多,现已陆续翻译、整理出版,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等方面。还有一些彝文铸铜、碑刻及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在医药学方面,彝文著作中也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彝族普遍采用夏历。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古代彝族先民使用过十月历。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

简述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上的运用

浅析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中的运用 【摘要】植物图案作为图案分类中的一种,在服装中的运用极其普遍,服装的款式变化极其丰富,植物图案的运用能力为服装的款式增添更多的美感。通过面状构成的方式,将植物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协调,与人体的起伏和服装的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饰上构成贴切的装饰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服装的幅度感和张力感,赋予服装以截然不同的特点和感觉。 【关键词】植物图案服装 我国的服装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设计师笔下的服装图案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洒脱、有的严谨;有的古朴、有的华丽;有的细腻、有的简洁;有的夸张、有的内敛,色彩斑斓的装饰之美给人们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特别是植物图案纹样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往往被人们通过象征、寓意、表号、谐意等方法,赋有一定的思想和寓意,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寄托。现代服饰设计更是大量运用山、水、植物等作为主题,以其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优美、挺拔、秀丽的形象,运用夸张、变异、内涵、延伸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时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和饰物;服饰中所使用的面料、印染及刺绣、图案、花边纹样等,绝大部分表现主题是植物或动物或自然界生物之造型或其造型的变异,这亦是近年来又开始流行的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风靡设计界的又一时尚潮流。 一、植物图案被广泛运用于服装中的优势、特点 服饰图案的形象千变万化,包罗万象。服饰图案从取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风景图案、几何抽象图案五类。当这些图案的设计与服装款式相协调,为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设计主题的时候是其价值真正的体现。但这五类图案中无疑植物图案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并被服装设计师们广泛运用。其主要优势如下: 1、植物图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势 植物图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极强,对其删减添加或重新组合,都不会有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年龄,性别分为男装,女童,妇女等不同的类型。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挑花刺绣也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 服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图。彝族的服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仰慕之情,人从自然中得到需要的东西,也就应该感恩于自然。同时,那些鲜艳的色彩也表现出彝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和他们豪迈奔放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6290610.html, 电影《花腰新娘》的民俗文化表现 作者:王双丽 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 摘要:电影《花腰新娘》表现了云南花腰彝族的传统婚俗和民风民俗,電影整体表现了浓厚的彝族风俗和人文底蕴,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影视媒体的冲突。 关键词:《花腰新娘》;传统民俗;影视;冲突 在2005年,由新锐导演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再一次注意到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影片《花腰新娘》以花腰彝独有的“三年不落夫家”的婚俗为背景,取材于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内真实的彝族女子舞龙队的故事,片中12个舞龙的花腰女孩大部分来自云南彝族,讲述了热情美丽的凤美姑娘和朴实善良的阿龙之间缠绵J啡侧、跌宕起伏的美好爱情,表现出彝族人民安乐的生活状态以及纯朴的文化心理,呈现了大量的彝族民俗文化。 在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影片《花腰新娘》突破了传统民俗电影大多只是一些镜头场景上的点缀或是美化画面的方式,紧紧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 1 彝族民俗在影片中的呈现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而在电影《花腰新娘》中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民俗文化,导演章家瑞以细腻敏锐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彝族百姓的生活画卷。 1.1 物质生活民俗 1.1.1 服饰民俗 影片以浓烈的民族风情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镜头画面唯美,青山绿水,尤其是画面色彩对比强烈,这和影片中的民族服饰有很大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以手工方式生产和制造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其中,要数花腰(聂苏支系)妇女的服饰风格独具。花腰彝妇女服饰,多以红、黑两色为主,另杂有绿、蓝、白等色。其服饰分为头帕、长衣、短褂、腰带、围腰、飘带、兜肚、黑裤和绣

绣花打版

绣花打版软件 电脑绣花打版系统是电脑绣花机的必备设备,现已广泛运用于服装、鞋帽、床上用品、皮革等行业。要绣出高质量的绣品,仅有好的电脑绣花机还不行,必须有优质的打版系统才能产生良好的图案针迹数据。随着绣花工艺的飞速发展,与绣花加工相配套的绣花软件技术也同样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绣花软件供应商,他们纷纷推出性能优越、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的绣花软件。就国内绣花软件市场而言,备受用户关注的绣花软件主要有田岛(日本)、百灵达(日本)、波丝田岛(美国)、威尔克姆(澳大利亚)、天木(国产)、山诺(国产)、富怡(国产)等。这些软件凭借数字化的绣花设计,以及矢量美工、自动编针、刺字图案等等完美的打版技术优势,得到了市场上众多用户的广泛好评。A、田岛(T a jim a)来自日本的田岛绣花软件具备先进的造字功能及针迹编辑功能,先进的矢量输入和全功能VBE系统及精彩的针迹效果。比如,输入绘图应用程序,任意选择所需要的针迹种类,可轻易将其转化为刺绣图案,而不需要再描边或编针。此外,写真字体可以被转化为外围线设计,以增加造字及设计的多样化。Ta jim a 7.0最新版功能介绍:具备自动打汉字功能,可以直接调用W INDOWS系统的字体,无须勾画,直接生成汉字;新增多种图片编辑命令,可以自由编辑图片;样版保存时可以连图片一起保存,不必再担心图片会丢失;慢速模拟显示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调整显示速度;模拟显示时选择速度加快,十几万针花版只需1秒钟即可选中;增加了飞梭功能,可转换各种格式;新增俘获花样功能,可将花版直接保存成JPG等格式的图片。 B、百灵达(Ba ru d an) 日本百灵达(Barudan)绣花软件具有强有力的数字化功能。可以创建有旋转针迹和平行针迹的绣花形状;可以适用扫描的或输入的美工图在屏幕上进行数字化花样设计。具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和针迹类型。Ba ru d a n7.0中文版功能介绍:具备专业的文字系统,可以用它来创建和编辑文字。提供许多强有力的自动和半自动数字化功能,智能字体可以把W ind ow s T ru eTyp e字体改变成绣花文字;可以制作交织字母或使用先进的包络选项来使文字变形;可以缩放花样设计和编辑单个针迹。可以修改花样设计,或把不同的花样设计合为一个整体,而且花样其中一部分可以在屏幕上交互地整形和变换花样设计元素。可以在平包针、锯齿形针和榻榻米针之间切换针迹类型,以及改变花样设计或针迹密度;可以为花样设计重排顺序。C、威尔克姆威尔克姆(Wilcom)为绣花人员提供快速、灵活的创建花样设计的方法。除了直接处理矢量美工图外,还可以访问高级的“成形工具”,因此从概念到实际绣花的整个花样设计处理方法都合为一体。WilcomES8功能介绍:可直接下载矢量美工图,例如:在CoreIDRAW或AdobeILLustrator绘图软件中创建EPS文件,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转换为绣花对象;可以快速创建、编辑复杂图形。易于使用的“成形工具”具有使成整体、交叉、排除、使扁平、分开和结合等工具;可以从花样设计的任何位置开始,隐藏任何未刺绣区域;新的停止、开始、暂停以及返回到开始按钮的功能使运行更为方便;支持鼠标轮的滚动,可以环

花腰新娘观后感

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花腰新娘》这部影片以“舞龙”为明线,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向观众展现了民族气息浓郁的动人情节,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归家”这一世代风俗瓦解的过程。这是一部“爱、自由、美”三位一体,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影片。 电影以云南秀美的山水开场,山谷里回响的原生态民歌以及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彝族马帮带我们走进云南花腰彝的别样世界。女主角凤美爬树摘果的镜头刻画了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特点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童年时代的她胆大淘气,长大后的她依旧俏皮活泼。影片画面有三次色调的转换。开头的灰色调,给人古老悠远之感,更真实的表现出故事的发展。随着凤美浮出湖面的灿烂一笑,画面质感瞬间富于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待到展现彝寨在“迎新世纪舞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又一次转换为灰色调。结尾处再一次转换为彩色色调,一幅山、水、人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让我们对彝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凤美与阿龙的彝族传统婚礼与如今的西洋婚礼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数民族风俗与服饰为我们献上了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觉盛宴。原生态的彝族婚誓歌曲道出彝家的世代婚俗: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时,出入成双对,直到白头佬……“归家”的传统和彝乡年轻人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新婚之夜,阿龙不甚酒力,乡亲们的嘲笑伤了凤美的自尊,她举起酒杯,豪饮一番,这再一次加深

了观众对凤美豪迈果敢的印象。因为醉酒,凤美爬进了新房。后一天早晨,当家里人看到新婚夫妇甜美酣睡时,都气急败坏,觉得非常丢脸。这是“归家”传统第一次遭到破坏。 村里的“有钱人”阿聪给新婚夫妻送上了一台二十九寸的大彩电,乡亲们都觉着稀奇。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喜剧片,火塘静静地燃烧着,三世同堂的彝家此刻正享受着彩电带来的欢乐。然而,阿龙的心情却是复杂的。他拔掉了天线,阿爹对他说了一番气话之后,阿龙决定外出打工挣钱。父母望子成龙,阿龙希望自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舞龙是村里的头等大事,而阿龙又出生于舞龙世家,于是村长进城把阿龙请回了村。就这样,阿龙回乡任了女子舞龙队的教练。凤美决定加入舞龙队,这时,“归家”的传统让阿龙无比困扰。最后,阿龙在没有经过家人和村长的同意下选择凤美加入龙队。这时“归家”传统第二次深受重创。 凤美的行为与彝寨风俗格格不入,寨子里闲话疯传,家里人觉得丢尽了颜面;阿玉对父母指定的婚姻非常反感,比起钱与势,她渴望追求自由的爱情;小七妹更是不想“归家”,她用粉笔字道出内心对这一传统的不满;儿媳妇虽恪守家规,心中却满是怨言……彝家有个规矩:男人不向女人低头。然而阿爹和村长放下面子,请凤美回舞龙队。这一举措预示着“归家”传统的进一步瓦解。 《花腰新娘》也是一部体现“真、善、美”的影片。彝乡人勤劳善良的朴实本质打动着每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更是直击我们心灵深处。小七妹与舞龙姐妹们有着的质朴友谊;阿聪和依玛对爱情的舍弃体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 蒋志聪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寒山区,人口约1000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以睿智、勤劳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明。彝族先民为世人留下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文化艺术,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越西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异彩纷呈。 彝族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是人们适应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历史源远流长。彝族文献有“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纺线织线濮嫫尼依来发明,裁衣缝衣觉觉伍支来发明,制金打银阿合来发明,头盔铠甲吉博尔惹来发明”的记载。 越西彝族服饰,系凉山彝族中圣乍语音地域彝族服饰。黑色为服装的基本色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彝族曾有穿麻布和羊毛织成的男裤女裙及衣服褂褂、筒状毡袜和麻鞋、山羊皮褂褂、绵羊皮披毡(也作被盖)等,当时有用棉布做的男女服装,男上衣除了用青布和蓝布制作外,有用白布做的男上衣,在衣肩衣袖上镶一道道黑色细条纹作装饰(这种白布衣服早已消失)。女裙有黑裙、红裙、黄裙和白裙,那时布料质料差,颜色单调,做工简单,饰纹一般只有两细一宽并列直线纹和三条细线并列波浪纹两种,许多衣服不加任何饰纹就这样穿。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时期,有用棉花捻线做擦尔瓦的,有用棉

线织布做衣服的。七十年代,虽有用卡机、充贡、平绒之类棉布制作彝族服装的,但为数不多,当时经济条件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八十年代后,广大彝族民众才陆续广泛使用毛呢、纤维、棉纤混纺等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的各种面料制作彝族服装。 一、服饰源流 在汉文献中,有关彝族服饰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候王。”唐以后记载就越来越多,陈鼎《滇黔游记》载“夷妇纫叶为衣,飘飘欲仙。叶似野栗,甚大而软,故耐缝纫,具可却雨。”《蛮书》(唐)途程第一云:“邛部台登(今凉山西昌、冕宁一带)中间,皆乌蛮也。妇人以黑缯为衣,其长曵地。”《南诏野史》(下)载“黑倮倮,……男挽发于耳,披毡佩刀,妇人贵者衣套头衣,方领如井字,无襟带,自头罩下,长曵地尺许,披黑羊皮,饰以铃索。”宋代彝族服饰保持唐风,依然以“椎髻、跣足、披毡、或衣皮”(《太平寰宇记》),清代《邛嶲野录》记录凉山彝族“男子……发挽大髻,以竹簪独刺挽于额际,戴黑毡笠,大于箕。披黑白毡衣,妇女短衣长裙,肩佩铜镜螺蚌之类”。“倮倮即黑彝也……椎髻、赤足、披毡、带刀弩。女著花衣长裙,披发跣足,带金银耳环如帐钩样”“男子椎髻,裹青布帕,短褐毡衫……妇人以青布作大帽覆髻,垂幅向后,束红帛于额间,长衫短裙,皆跣足”(《皇清贡职图》卷六)小凉山一带“男椎髻、裹青布帕,短衣,披毡衫……妇挽髻,以青布作平顶帽,交缠蓝布长带,饰以珠石,项挂素珠,衣裙俱缘边,跣足不履”(《皇清贡职图》卷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