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整理汉语成语的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大工程。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传播现象,很多成语传达了传播策略和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学术资源。我们试图按照邵培仁《传播学》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分类与顺序对相关汉语成语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下述成语运用传播技巧比较突出:

1.以儆效尤——直接性谋略的恐惧诉求。《左传·庄公二十一》:“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效尤指模仿别人的过错。清代李绿园《歧路灯》:“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明确告诉接受者,你若不按照传播者所说的去做,那么与此相关的不幸和灾难将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相反,就会福星高照。”[1]类似的还有“杀鸡儆猴。”

2.千金买骨——间接性谋略的典型示范。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求贤若渴,贤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不解而大怒。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这是抓住典型,以点带面的典型示范,“敲山震虎”与之相似。

3.曾参杀人——连续性谋略中的疲劳战。出自《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高连球 现代汉语成语有许多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因此,不少成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汉语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理解、掌握、运用成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通假字 不过尔尔(耳)博闻强识(志)再接再厉(励)信口开河(合) 二、古今词义差别 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运斤成风(斤,古义:斧头;今义:量词。) 破涕为笑(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不速之客(速,古义:邀请;今义:快。)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车载斗量(车:用车;斗:用斗。) 鳞次栉比(鳞:像鱼鳞那样;栉:像梳子那样。) 犬牙交错(犬牙:像犬牙那样。) 2、使动用法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受害;殃:使……遭殃。) 大快人心(快:使……感到痛快。) 3、意动用法 草菅人命(草:把……看得像野草一样。) 不耻下问(耻:把……看作羞耻的。) 4、名词用作动词 声色犬马(犬:养狗;马:骑马。) 不衫不履(衫:穿上衣服;履:穿上鞋子。) 箪食壶浆(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5、形容词用作名词 披坚执锐(坚:坚硬的战衣;锐:锐利的兵器。) 驾轻就熟(轻:轻车;熟:熟路。) 四、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恩将仇报(将恩报仇)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2、状语后置 嗤之以鼻(以鼻嗤之) 持之以恒(以恒持之)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1.抱头鼠窜 2.奔走相告 3.兵贵神速 4.不毛之地 5.蚕食鲸吞 6. 打草惊蛇

7.风餐露宿8.蝇营狗苟9.寡廉鲜耻10.马首是瞻11.破涕为笑12.可歌可泣13.骇人听闻14.毫厘不爽15.马革裹尸16.厝火积薪17.鹤立鸡群18.巧言令色 参考答案 1、5、7、8、15、17属于名词用作状语; 2、9、11、14、18属于古今词义差别;3属于意动用法;4属于名词用作动词;6、12、1 3、属于使动用法;10属于宾语前置;16属于通假字,“厝”同“措”。

汉语成语英译

汉语成语英译 汉语成语的定义为:言简意赅、生动万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汉语成语结构稳定,绝大部分以四字格形式出现,约占百分之九十七。以四字格为主体的汉语成语不少于一万条,在政治、文艺、科技等文体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汉语翻译中,汉语成语的处理自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前曾有人把“胸有成竹”翻译成“ 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这是事故?还是奇迹?闹了一场不小的笑话。其实,这条成语很难从字面上进行翻译。它出自苏轼原语,意思是说,画家在画竹之前,先必须在脑子里产生竹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里已经有全面的考虑。对这条成语,我们只能译出它的比喻意义:“ 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 doing”,也可用一条意义相等的英语成语来套译:“ 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 哪些汉语成语可根据其字面意义翻译?哪些只能翻译比喻意义呐?这完全取决于汉语成语的字面形式和比喻形象能否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例如,“胸有成竹”译成“ 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不用说外国读者无法理解,就是我们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与文化的人也不能接受。因为译文所产生的形象与原文的比喻并不一致。 下面的英译按原文的字面翻译,其比喻效果同原文一样生动,译文使读者能很快联想起英文中的对等成语。如: 1、打草惊蛇 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 wake a sleeping dog) 2、易如反掌 to be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相当于 as easy as falling off log) 3、对牛弹琴 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 (相当于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4、画蛇添足 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相当于 paint the lily) 不少汉语成语不一定有非常对等的英语成语,但它们的字面翻译也能使译文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如: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同学们都喜欢积累成语,并且有意识地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确实既简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又使自己的语言增加了文采,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同学们将成语或者褒贬用错,或者范围用错,甚至望文生义,结果闹出了一些笑话。究其根源,还是同学们没有掌握成语的正确意义。可是,需要记忆的成语有千条之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为同学们点拨一点学习思路,提供一些知识信息。这就是将常见容易误用成语同文言知识串联起来。其实,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几个知识点勾连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之效。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 当:安步当(当作)车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 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 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二、成语中的文言虚词 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这些虚词绝大多数也能从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弄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而:哀而不伤(连词,表转折,却)不胫而走(连词,表承接,就)侧目而视(连词,表修饰)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具体而微(连词,表并列)引而不发(连词,表转折,却) 何:百身何赎(疑问代词,怎么) 乎:瞠乎其后(介词,相当于“于”,在)不亦乐乎(疑问语气词,吗) 其:独善其身(代词,他的)三缄(jiān)其口(代词,他的) 若:洞若观火(动词,像) 所:无所不为(代词,……的事)无所不用其极(代词,……的事)无所不至(代词,……的地方) 为:不以为然(以为,动词,认为)不足为训(动词,作为)人满为患(动词,

借助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

借助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 成语保留了古汉语词汇的许多特点,因此,在古汉语教学中借助成语讲析古籍中的历史词语、文言词语以及词语古义、古音和古字形,可以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标签:成语古代汉语词汇教学 汉语成语大多出自古代经典书面作品,如神话寓言、史籍经书、诗文词句等。它们源于往古而历久不衰,在构造成分上保留了古汉语词汇的许多特点。因此,利用学生熟知而常用的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可以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成语讲析古汉语中的历史词语 历史词语是只表示历史上曾出现过而当今社会已不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词。它们在现代言语交际中一般不再使用,只在叙述史实或说明古代的有关事物现象时才使用。这类词语在古典文献中是经常出现的,例如: (1)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李白《前有樽酒行》)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荀子·富国》) 以上三例中加点的词都是历史词语,“樽”是古酒器名,“戟”是古兵器名,“锱”“铢”是古重量单位。由于它们指称的事物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已不复存在,学生对此在理解和记忆上有一定的难度。其实,这类词也大量出现于成语之中,如“移樽就教、樽俎折冲”中的“樽”,“亡戟得矛、画戟雕弓”中的“戟”,“锱铢必较、铢积寸累”中的“锱”“铢”等。明确了成语中这些历史词语的所指对象,无疑对学生阅读古籍时理解其中有关的历史词语是大有帮助的。 以下同样是历史词语保留于成语的例子:“庄周梦蝶、毛遂自荐”中的“庄周、毛遂”是古人名;“司空见惯、司马青衫”中的“司空、司马”是古官名;“围魏救赵、假虞灭虢”中的”魏、赵、虞、虢”是古国名;“枕戈待旦、剑拔弩张”中的“戈、剑、弩”是古兵器名;“觥筹交错、举觞称庆”中的“觥、觞”是古酒器名;“箪食壶浆、漏卮难满”中的“箪、卮”是古盛器名;“完璧归赵、弄璋之喜”中的“璧、璋”是古玉器名;“滥竽充数、埙唱篪和”中的“竽、埙、篪”是古乐器名:“千钧一发、以镒称铢”中的“钧、镒、铢”是古重量单位;“咫尺天涯、蹄间三寻”中的“咫、寻”是古长度单位等等。熟知了这些用于成语中的历史词语,学生自然能够触类旁通地去理解出现于古代典籍中类似的历史词语。 二、借助成语讲析古汉语中的文言词语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目录 引言.............................................................................................I 摘要.............................................................................................II ABSTRACT.................................................................................III 第一章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 (1) 1.1成语的定义 (1) 1.2成语的来源 (3) 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 (4) 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 (4) 1.2.3 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 (5) 第二章成语的翻译策略 (5) 2.1成语的直译 (5) 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 (6) 2.1.2直译的方法技巧 (6) 2.1.3直译的实际运用 (7) 2.2 成语的意译 (7) 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 (7) 2.2.2意译的方法技巧 (7) 2.2.3意译的实际运用 (8) 第三章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引言 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这个概念仍有它的欠缺之处。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及文化的信息。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虽然奈达把翻译扩大到语义和文体两个层面,但仍未提及文化信息的再现。本问拟从文化信息(culture information)在翻译中的再现这个角度加以讨论。 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 1.1成语的定义 1.2成语的来源 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 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 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 2成语的翻译策略 2.1成语的直译 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 2.1.2直译的方法技巧 2.1.3直译的实际运用 2.2 成语的意译 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 2.2.2意译的方法技巧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

第25卷第1期2004年2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Hengy ang N ormal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 No.1Vo l.25 Feb.2004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 李德超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翻译研究中心,中国香港) 摘 要:含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们英译时需考虑数词的实指与虚指情况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否则难以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我们认为,无论在普通文体还是科技文体的语篇翻译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数字成语的外延及内涵意义。 关键词:成语;数词;实指;虚指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3X(2004)01—0129—04 作者简介:李德超(1966-),男,博士候选人,从事近代翻译文学史、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语是习语的一种,它“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 词组”(黄伯荣等,1981:247)。确切地说,它是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形式简洁、意义固定的短语或短句,通常由大家所熟知的典故、寓言、民谚等语言材料组成,具有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如把一种语言看作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宝库,那么,那些经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众多成语堪称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颗颗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熠熠光辉。成语,是“语言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张培基,1958:4),如使用得当,就能收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效果。 汉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成语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汉语成语的总量有万余条(《中华成语大词典》共收成语12,000余条)。其中,又有逾千条成语是由数词组成或是含有数词,如三三两两、乱七八糟等。这表明含数词的成语在汉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趣的是,关于汉语成语英译的书籍或论文可谓连篇累牍,但专门探讨含数字成语的英译的文章却极为少见。是不是因为数字的翻译过于容易而不值一提呢?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举个例子,“三纲五常”中的数词“三”与“三长两短”中的数词“三”是不是都译为“three”呢?显然不是。那么,成语中的数词有什么样的特点?其英译有无原则可寻?当前词典或译本中对含数字的成语的翻译是否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用法特点 在探寻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英译规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数词在成语中的用法特点。在结构上,成语是一种“特殊固定词组”,它在句中起到的是词的作用。词在汉语中又可分为具有词汇意义的实词和具有语法意义的虚词。数词由于表示的是人或物的数目,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因而属于实词类。但成语中数词的用法与普通数词的用法不尽相同,它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它除了可以与量词连用,置于名词前面,如“百年大计”、“万家灯火”等,还可以(1)直接与名词连用,或置于名词前或名词后,如“一草一木”、“朝三暮四”;(2)直接与动词连用。这时,它可置于动词前或动词后,如“一蹴而就”、“百思不解”、“略知一二”,或加一量词,置于动词之后,如“垂涎三尺”、“退避三舍”、“日上三竿”;(3)直接与形容词连用,置于形容词前面,这种用法较少,如“万紫千红”、“四平八稳”等。 可见,数词在成语中的使用比较灵活,位置富于变化,在翻译时如囿于原成语结构往往会导致译文诘屈聱牙,不可卒读。这时我们要跳出原成语结构的束缚,重新按目的语的习惯对译文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读者所理解、所接受。如将“一步登天”译成“use o ne step to reach the sky”则显得过分拘泥于原文结构,而将它译为“reach the sky in one step”,就结构而言,则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收稿日期:2003—03—28 129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 一、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二、词类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用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1.名词用作状语

汉语成语英语翻译

1.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 2.百闻不如一见Seeing is believing. 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worse off than some, better off than many; to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4.笨鸟先飞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5.不眠之夜white night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not pleased by external gains, not saddened by personnal losses 7.不遗余力spare no effort; go all out; do one's best 8.不打不成交No discord, no concord. 9.拆东墙补西墙rob Peter to pay Paul 10.辞旧迎新bid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 in the new; ring out the old year and ring in the new 11.大事化小小事化了try first to make their mistake sound less serious and then to reduce it to nothing at all 12.大开眼界open one's eyes; broaden one's horizon; be an eye-opener 13.国泰民安The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 14.过犹不及going too far is as bad as not going far enough; beyond is as wrong as falling short; 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 15.功夫不负有心人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16.好了伤疤忘了疼once on shore, one prays no more 17.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Good news never goes beyond the gate, while bad news spread far and wide. 18.和气生财Harmony brings wealth. 19.活到老学到老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20.既往不咎let bygones be bygones 2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Gold can't be pure and man can't be perfect. 22.金玉满堂Treasures fill the home. 23.脚踏实地be down-to-earth 24.脚踩两只船sit on the fence 25.君子之交淡如水the friendship between gentlemen is as pure as crystal;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26.老生常谈陈词滥调cut and dried, cliché 27.礼尚往来Courtesy calls for reciprocity. 28.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29.马到成功achieve immediate victory; win instant success 30.名利双收gain in both fame and wealth 31.茅塞顿开be suddenly enlightened 3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33.每逢佳节倍思亲On festive occasions more than ever one thinks of one's dear ones far away.It is on the festival occasions when one misses his dear most. 3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The planning lies with man, the outcome with Heaven.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35.弄巧成拙be too smart by half; Cunning outwits itself 36.拿手好戏masterpiece

成语中的古文知识: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古汉语语法在成语中的遗存现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古汉语语法在成语中的遗存现象 作者:陈显顺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刊名: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9,(3)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王力汉语史稿 2004 2.陈秀兰"成语"探源[期刊论文]-古汉语研究 2003(1) 3.毛学河成语是古汉语特点的缩影 1994(1) 4.金惠明汉语成语及其特性[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6)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王辉制约古汉语语序重要因素的研究——用可别度、语义靠近、距离标记对应律来解释古汉语语序现象2007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汉语语法承接古汉语语法而来,并有很大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也可以解释古汉语的语法现象。所以我们以此普遍的原理为基础,以陆丙甫先生近几年研究得比较深入和透彻的几个语法理论为代表,试图探讨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表现。这些语法理论主要为以下几个:一、可别度领前原理二、语义靠近原理三、内小外大原理四、距离标记对应律。这些原理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也会有相互冲突和矛盾之处,我们在文章中也会进行阐述。 2.学位论文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2007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中古汉语较之上古汉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此期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的词汇量激增,口语词汇非常活跃 ,复音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多种新兴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在此期文献中都有所体现,语言表达的精密性加强,活用与兼类现象减少。《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作为中古汉语时期有代表性的语料之一,在汉语史上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在以往的研究中,前辈时贤在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世》词类的研究领域,人们一般把重点放在副词、连词、介词等虚词和实词中的数词、量词、代词三类上,纳入“词法”研究范畴。相对来说,对《世》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实词的考察较为薄弱。《世》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实词约占全部词量的94﹪,“词类研究是专书语法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这三类词进行研究考察,《世》的词类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本文在专书词类研究的框架中,在前辈时贤研究基础上,以《世》的6596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类,主要采用定量描写的方法,并将定量描写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词类研究与句法分析相结合,力图对词类及其各个次类的语法功能及语义方面的差异有所揭示。 在中古汉语研究领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研究多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词汇学的角度,主要是从词义训诂、复音词及新词新义的抉发三个方面入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蔚为大观。二是从词类角度,词类研究包含在语法研究的大框架中。在专书语法研究中人们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虚词、新兴语法成分及句法的历时演变方面,对于实词的研究,尤其是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词的研究,历来是相对薄弱的。 本文的研究是在借鉴前辈时贤成功方法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采用“定量描写"和“比较互证”两种方法。文中的各项结论都尽可能地用量化的语言材料作为根据,为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提供依据。“比较互证”指专书研究不应是孤立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与共时截面上的其他语料结合起来;二是与汉语史纵轴上各阶段的其他有代表性的文献相结合,为语法现象的共时表现及历时变化提供清晰的演进脉络。 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总论”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的展开作理论上的准备。本章首先讨论了字与词、复音词与短语的区分,提出了在区分以上两组概念时所遵循的原则和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理解,把每个词都单独析出,这是论文展开的第一步。然后讨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的分类标准,并据此将析出的词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语法意义”为标准归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各自有其区别性的语法功能,其中名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动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中心语和带宾语,形容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和谓语。由于表达精密化内在要求的驱动,各种复杂的新兴的语言表达式的不断出现,兼类和活用现象在中古汉语时期逐渐减少。《世》名词、动词、形容词中涉及兼类与活用的词在该类词中都只是少数。我们从词的语法功能、见次频率和意义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世》兼类与活用的情况。 本文以“自指和转指”理论为指导来分析《世》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的情况。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是汉语自身特点之一,但与名词作主语、宾语不同,由于所处“语法位”的影响,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在语法上发生名词化,在语义范畴上发生指称化,指称化有自指和转指两种。 第二章“《世说新语》名词”部分,我们根据语义及语法特征,把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类。 普通名词是名词的主体部分,数量最多,也最为复杂,分为有生名词和无生名词两大类。有生名词包括人物名词、动物名词、国家名词;无生名词包括事物名词、处所名词和抽象名词。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语法特点,有生名词多作施事主语,无生名词常常充任受事宾语。名词在句中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其次是充当定语、状语、谓语,很少充任补语。《世》中专有名词主要指人名、地名、书名等。人名一般不受形容词、数量词修饰。地名一般作处所宾语或处所补语,也可修饰人名。《世》中大多数时间名词在句中可以单独作状语。方位名词也可以表示时间。 我们在何乐士先生《<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一文的基础上对《世》的名词作状语作了进一步考察,补充了何文没有列为考察范围的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单独作状语的内容,并对何文列举的名词作状语例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了一定的增删。 本章还考察了《世》名词的活用与兼类。名词活用以活用为动词为主,方位名词活用能力要强于其他类名词。兼类中以名词、动词兼类最为常见,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兼类。名词兼类能力受单音与复音、专指与非专指的影响,单音词占绝大多数,专有名词因其意义明确,不易引申出其他常用义,所以没有出现兼类现象。《世》名词词头、词尾较之前代又有新的发展,一些后世常见的词头、词尾在此期或者处于萌芽状态,或者已经成熟,如“阿”、“子”、“家”等。《世》中只有极个别单音名词有重叠现象。 第三章“《世说新语》动词”部分,先把动词分为助动词和普通动词两类,然后根据是否能带宾语及带何种宾语,把普通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由于单凭一部专书有时难以确定动词性质,我们在必要时把考察的范围扩大到同期文献。文中列举了《世》中部分动宾关系类型,并对使动宾语和处所宾语作了专门讨论。对于普通动词,在及物与不及物的分类法外,又采用了“带宾动词”与“不带宾动词”的分类方法,考察的结果是,《世》中带宾动词与不带宾动词基本持平。对于专书研究,这种分类法更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由于句式对动词语法功能及语义的选择和需要,一个动词是否为及物动词可以利用某些特定句式加以判别,如各种被动句中的动词、偏指副词“相”、“见”后的动词、受事主语句、施事宾语句中的动词、“所”后的动词等,或全部或大多数是及物动词。我们考察了《世》中的6个动词小类,如助动词、双宾动词、兼语动词、判断动词、完结动词、粘宾动词,结合句法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世》动词可以在句中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作谓语中心语和带宾语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世》中没有动词词头,动词词尾有“当”、“于”2个,都是此期新产生的动词后缀。 《世》中“动宾+宾”(VN+O)格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世》中VN+O式并不再是“罕见的语法现象”,共有53例。’VN可以是一个动宾式复合词,也可以是动宾结构。从语义上看,O的类型多样,以表处所和表对象最为常见。O是VN所关涉的对象,文中把VN+O与“动·宾·补”和双宾式作了区分。 第四章“《世说新语》形容词”部分,按语法意义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其中性质形容词为主体部分。性质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汤——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身体——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形容——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大家——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爱——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11.奔走相告: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行走。 12.不假思索:假——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3.不速之客:速——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5.赴汤蹈火:汤——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6.吊民伐罪:吊———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 1.被.发文身(披) 2.厉.兵秣马(砺) 3.一暴.十寒(曝) 4.拨乱反.正 (返) 5.厝.火积薪 (措) 6.一唱.百和 (倡) 7.春华.秋实 (花) 8.信口开河. (合) 9.图穷匕见. (现) 10.销.声匿迹(消) 11.排沙简金 (拣) 12.一暴十寒 (曝) 13.受益匪浅(非) 14.再接再厉(砺) 15.景从云集(影) 16.流言蜚语(飞) 17.博闻强识(志) 18.疾恶如仇(嫉) 19.无动于中(衷) 20.胆战心惊(颤) 21.秀外惠中(慧) 三、成语一词多义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个语 法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塞翁失马: 比喻事物的祸与福都是具有转换性的,即: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休戚相关,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古典作品名句: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物换星移:比喻时间的变化。 群众的口语和谚语:颠三倒四:形容次序错乱,没有条理。 趁热打铁: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从整体上可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语言中的遗留现象,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现象,不仅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而且对于加深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并借此熟悉掌握一部分成语。 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词义现象、语法现象。 1.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当成语中出现通假字时,毫无疑义应该按本字的意义去理解,而绝不能按通假字字面的意义去理解。如:博闻强识. 拨乱反. 厉. 再接再厉.:“接”指交战;厉同砺,磨快。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日薄.西山:薄,通“迫”,接近、迫近的意思。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矢,通“誓”,发誓的意思。 矢.口否认:矢同誓,立誓,指完全不承认。

成语英译

汉语成语英译四法 I. 直译法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能够保留原文的巧喻及形式,是翻译成语的最好方法。但直译法必须在不违背译文的语法习惯,又不致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例如: 川流不息→flowing past in an endless stream 犬马之劳→ to serve like a dog or a horse 易如反掌→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触景生情→ the scene brings back memories 无可救药→ beyond cure II. 意译法 有的成语用直译法无法表达其意,我们只好忍痛割舍原文的巧喻,改以意义(free translation)来翻译。例如: 木已成舟→What's done is done. 杞人忧天→ unnecessary anxiety 东施效颦→ blindly copying others and making oneself look foolish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Willingly fall into the snare. III.同义成语借用法 有的汉语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够与英语成语相通,这时我们可以用同文的英语习语或成语来翻译汉语成语。例如:

隔墙有耳→ Walls have ears. 绞尽脑汁→ to rack one's brains 一文不名→ without a penny to one's name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说曹操,曹操到→ Talk of the evil and he is sure to come. 对牛弹琴→ to 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 IV. 注释法 翻译汉语成语时,我们还可采用注释法(explanation),运用该种方法的好处是能介绍本国成语的特色,并能兼顾比喻、形式、清晰各方面。例如:我们前面意译法中的几个成语还可这样译: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like the fish rising to Jiang Taigong's hookless and baitless line 东施效颦→ Dong 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eye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 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木已成舟→ the wood is already make into a boat 杞人忧天→ like the man of Qi who was haunted by the fear that the sky might fall 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 百闻不如一见Seeing is believing.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worse off than some, better off than many; to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笨鸟先飞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不眠之夜white nigh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