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人教版

23愚公移山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认识愚公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

2、阅读课下注释,将重要的字词释义做勾画积累。

3、尝试译课文,在文中标注自己的疑难。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仞.(rèn)迂.(yū)魁.父(kuí)箕畚

..(jī běn)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穷匮.(kuì)厝.(cuò)

2.解释下列词语。

(1)迂()谋()汝()险()指()杂然()

许()献疑()焉()置()穷匮()

(2)通假字:反()惠()亡()厝()陇()

(3)一词多义的词语:

方且曾固亡焉

(4)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

(5)古今异义词:惩、阳、阴、诸、毛、已、何苦

(6)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箕畚、毕、聚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师生备注③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④且焉置土石?

⑤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二)文本理解

1、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2、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3、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有:(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的道理是: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文章安排这个情节,一方面“遗男”“跳往助之”,表示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

3、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5、愚公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在我们当今社会,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五、拓展延伸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

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

六、自主反思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台阶》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2课《台阶》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台阶》是一篇小说,讲述一个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地位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志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然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小说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台阶》这篇小说,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细节认识父亲勤劳、坚忍、要强等特点应该不难。由于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学生对这一时期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自卑的心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对文中父亲在新屋建成后的种种尴尬表现读不明白。教学中把这一点作为难点来处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探究父亲的形象特点。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探究父亲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台阶建成后,父亲为什么会处处感觉“不自在”(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诵读法:由于课文篇幅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3、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学法: 1、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幅油画,说说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他会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愚公移山》学习任务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主要人物,品读“愚”与“智”,把握愚公形象,感受愚公精神。 【课前学习任务】 1.熟读文章。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尝试对重点文言字词进行归类。 3.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疑难字句。 学习任务二: 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任务三: 分析人物言行,品读愚公形象,感受愚公精神。 1.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找出相关语句,简要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比读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话,分析二者态度的不同。 3.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品读愚公与智叟的论战,感受愚公精神。 【学习资源】 《列子·汤问》。 【作业设计】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新闻写作。 题目一:愚公移山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事情,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事,不少于200字。

题目二:课文只用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来描述愚公移山的情景,如果当时你亲历现场,请为这个片段写一篇 200 字以内的新闻特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故事,探究寓言主题,把握寓言的文体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读写结合,体悟愚公精神的时代价值。 【课前学习任务】 1.回顾《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了解寓言的基本特征。 2.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析手法理构思 学习任务二: 多元思考明寓意 学习任务三:颂当代“愚公” 【学习资源】 《列子》(译注本)。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梳理 第六单元 1.曹刿论战2 2.邹忌讽齐王纳谏 3.愚公移山2 4.《诗经》两首 教材精梳理 重点字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 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惩跻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ǐzōuyìzhāoguānuījījiànrènsèyūuíh 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ùèiqījiānji āsùhuíxīéi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 重点词义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 遂逐齐师 一鼓作气 夫大国,难测也望其旗靡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 孰视之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能谤讥于市朝 时时而间进 皆朝于齐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杂然相许 且焉置土石 寒暑易节

其如土石何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左右芼之 宛在水中央 道阻且长 白露未已 提示 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以:凭,靠。 弗:不。专:个人专有。加:虚报。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服:穿戴。

孰:仔细。 私:偏爱。 蔽:受蒙蔽。 谤讥:指“议论”。 间:间或,偶然。 朝:朝见。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许:赞同。 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易:交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苦:愁。 感:被……感动。 逑:配偶。 思服:思念。 芼:挑选。 宛:仿佛、好像。 阻:艰险。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一词多义 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

愚公移山 【课题解说】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学习目标】 1、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3.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4.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4.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 【难点解说】 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1)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翻译_21曹刿论战___22、邹忌讽齐王纳谏__23、愚公移山

21、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

九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第六单元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培养语感。【重点】 2、结合语境理解和积累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重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难点】 回顾梳理 21、《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是一部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而作。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齐师伐.我() 2、曹刿请见.() 3、又何间.焉() 4、肉食者鄙.() 5、何以.战() 6、衣食所安.() 7、必以.分人() 8、小惠未徧.() 9、弗敢加.也() 10、必以信.() 11、小信未孚.() 12、小大之狱.() 13、公将驰.之() 14、下视其辙.() 15、遂逐.齐师() 16、既.克,公问其故() 17、彼竭我盈.() 18、望其旗靡.()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课文赏析 1、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是:。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战前准备? 3、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它是一部体史书,后经(朝代)整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而形貌昳丽 ..() 3、朝服.衣冠()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旦日 ..()6、孰.视之() 7、臣之妻私.臣() 8、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9、皆以美.于徐公() 10、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11、谤讥 ..于市朝 ..()() 12、时时而间.进() 13、期年 ..之后() 14、皆朝.于齐() 1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3、《愚公移山》 本文选自。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河阳.之北() 2、年且.九十() 3、惩.山北之塞() 4、出入之迂.也() 5、聚.室而谋曰() 6、杂然相许.() 7、其妻献.疑曰() 8、且焉置.土石() 9、荷.担者三夫() 10、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11、寒暑易.节() 12、始一反.焉() 13、汝之不惠.() 14、固.不可彻.()() 15、何苦.而不平()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17、冀之南,汉之阴.() 18、无陇断 ..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2愚公移山》赛课导学案_0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本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对比衬托等写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愚公形象,思想内容上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愚公精神及其意义,学习愚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愚公形象; 学习对比、衬托手法。 难点:理解愚公精神与意义,学习愚公精神。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襄阳深圳工业园),学生欣赏并说说对这里的印象。 十多年前,这里还坐落着许多小山丘、小土堆,政府为了家乡的经济建设,这里瞬间被夷为平地,可以说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移山的故事。那么,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他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则感动许多人,激励许多人的故事——《愚公移山》。 二、复习检查 文言知识大比拼,分成A 、B两组进行对抗赛,当A组同学答完后,B组同学给出评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方.七百里惩.山北之塞 荷.担者三夫汝心之固. 始一反.焉亡.以应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B、以.君之力以.残年之力 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D、河阳之.北跳往助之.

三、理清故事情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愚公移山行动计划表。 2、同桌互相交流,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①“方七百里,高万仞”——山高大无比; ②“年且九十”——年事已高;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3、故事为什么用神话做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在古代,劳动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与自然的茅盾无法解决时,人们就会通过想象、联想,借助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 四、分析愚公形象 1、请用下列句式概括愚公形象。 愚公是一位()的老人。 2、文章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对比衬托 (1)智叟——愚公(语言)(1)用山的高大衬托愚公的气魄 (2)智叟——愚公妻子(态度)(2)用操蛇之神的惧、天地的感 衬托愚公移山的毅力与恒心(3)智叟——邻居之子(行动)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加强对比,讽刺愚公,突出愚公高大形象。 五、向愚公致敬 1、给《愚公移山》动画片段配音。 小组内自由分工合作,进行剧本台词练习。 2、当代愚公 (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期间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依然没有放弃,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杨善洲:一位地委书记,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大亮山”,在这里义务植树二十多年,克服万千困难,绿染大亮山,实现了当初那句“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的诺言。 (3)马云:当代商业巨子,用自己的一份执着、一份实干,创造了国际电子商务的神话——阿里巴巴,为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六、课堂小结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学习愚公精神,小到学习,大到国家建设,都要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尊敬的读者: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以下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内容包括导学案和单元检测题目及参考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寓言与寓言故事 尊敬的读者: 欢迎您来到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寓言与寓言故事。本单元主要涉及寓言与寓言故事的定义、特点、起源以及相关的故事篇章。通过学习本单元,你将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理解什么是寓言与寓言故事,了解其特点; 2. 了解寓言故事的起源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3.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4. 学习并欣赏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第一部分:寓言与寓言故事的定义及特点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动物形象等来表达教育、讽刺、劝诫、启示等深层寓意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有:

1. 故事具有普遍性:寓言通常能够超越时空和文化的限制,具有普 遍的适用性; 2. 以动物形象为主要形象:通过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赋予动物 形象,达到讽刺、教育或劝诫的目的; 3.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寓言故事通常具有简洁明了的情节,以便读 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部分:寓言故事的起源及发展 寓言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文化中都有相应的寓言作品。其中,最早的著名寓言作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阿伊索寓言集。在中国,寓言故事的发展也非常丰富,著名的作品有《老子》中的道家寓 言和《庄子》中的庄子寓言。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各种文化的交流 碰撞,寓言故事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于各个领域。 第三部分: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所传递的道理往往需要读者通过仔 细推敲才能领悟。下面,我们通过对《狐假虎威》的分析,来探讨如 何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一只狐狸因为假装是一头凶猛 的老虎,成功吓跑了许多动物,最终却因无法克制自己的嘴巴而被识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张声势的威胁往往只是表面的,真正有能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六年级全年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和注释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 和注释 第一单元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单元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注释: 1.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 离,也不屈不挠。 2.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 年纪大。 3.不要浪费光阴,等到时间过去之后,悲切是 无济于事的。 4.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 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5.求学求真的路又长又远好象没有尽头,我还要 不断努力以求获得答案。 6.没有一步步的走,不能够达到千里的路程; 不积累小的河水,不能成为江海般广阔。 第三单元 1.地满红花花满地,天连碧水水连天(回文联)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注释: 1.地上铺满了红色花,花很多,一眼望去满地都是花;天连着碧波荡漾的水,向远处望去这水似乎又连着天。 2. 一个晚上分成5更天,那么半个晚上就是2.5更(2更半),七月到九月这三个月是秋天,八月是中秋。 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更点: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3.描绘的是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景致。(这对叠字联,) 4.楼外有青山山外又有白云云越飘越高,池边有绿树树边有落下的枫叶枫叶落到了溪边 第四单元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第五单元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精品文档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 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3、感受愚公的形象及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2、关于《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预习案 一、什么是寓言(ABC层)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好的寓言()。二、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通假字(ABC层)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___ ,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通__ _,意思: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___ ,意思: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__ _,意思: 无陇断焉通__ _,意思: (2)、古今异义(ABC层)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何苦 ..而不平曾:何苦: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语文《伯牙善鼓琴》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伯牙善鼓琴》教案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河南第1次印刷)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第二学期 课时:100课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背景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爱好语文学习,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但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尊心和荣辱感,主动性不强。 二、教材及其他资源的分析: 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散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全册六个单元,共 24课。第一单 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爱国思乡。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人物 画廊,都是名家名篇,风格各异,写法不同,在人物刻画方面都各有特色。第三单元是散文单元,这个单元描写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第六单元是历代传诵的古代诗文名篇,须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 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简爱》 附录:《谈谈散文》《谈谈戏剧文学》 新课目标 九年级下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包括新诗、小说、散文和戏剧)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识字: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新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阅读: (1)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2)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古诗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诗、文基本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文语言,背诵优秀诗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第1篇】 教学设计 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疑问引入 1 .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小黑板):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 (二) 引读课文, 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 (1) 弈秋是谁 (2) 让弈秋干什么 (3)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 相机板书: 一人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 (4)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 (5)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 体会文章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三、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具准备 示范朗读磁带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战国策》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2、熟读课文,给生字注音,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查: 1、学生介绍《战国策》及背景。(可结合《导学案》128页“资料整合”。)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合集)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合集) 第一篇: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课前探究】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八上)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 1.积累作者生平、相关文学常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 4.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的主题内容,揣摩语言,运用各种手段,有效的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从中可以看出孟子对“仁礼义”的坚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同时说明我们

对待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肯踏实苦干,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直不恶的真将军形象。 《诗词五首》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又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感慨;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都展现了诗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知识链接】(12分钟) 《孟子二章》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古汉语知识: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21.《孟子》二章 主备人:刘 【古诗阅读】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①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②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 B.词的上片一、二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径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 C.词的下片一、二句,词人欣赏的视线转向天空,侧重描写白云的动态。 D.词的最后两句写词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抒发了词人恬淡喜悦之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片一、二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新意顿出。 B. “花动一山春色”中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C. 上片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D. 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知识链接】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第一课时 《富贵不能淫》 【预学】 (一)目标导引 1.积累重点字词,翻译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文章行为思路; 2.背诵课文,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积累名言警句。 (二)预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衍.(yǎn )丈夫之冠.也(guàn )往之女.家(rǔ)富贵不能淫.(yín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父命.之(教导,训诲)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住进)(住宅,广居指“仁”)与民由.之(遵循) 富贵不能淫.(使…惑乱,迷惑)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3.翻译下列句子。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