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专题】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2013-12-29 编辑:咒语建筑安全

建质[2007]223号

绿色施工导则

目录

1 总则

2 绿色施工原则

3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4 绿色施工要点

5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6 绿色施工应用示工程

1 总则

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本导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并可供其他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参考。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容分解

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工程。

2绿色施工原则

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

验收

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图1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4绿色施工要点

4.1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

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4.1.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

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4.1.2规划管理

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

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4.1.3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

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

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1.4评价管理

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

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

进行综合评估。

4.1.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

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

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

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4.2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4.2.1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

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

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

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

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

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

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4.2.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

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

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2.3 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

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2.4 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

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

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

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

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

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2.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

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

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与

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4.2.6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

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

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

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4.2.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

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

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

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4.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4.3.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容,达到材

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

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

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

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

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3.2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

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

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

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

方案进行优化。

4.3.3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

料,施工确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

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

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

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

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

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4.3.4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

的数量。

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4.3.5周转材料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4.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4.4.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4.4.2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4.4.3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5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4.5.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

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

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

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

再生能源。

4.5.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

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

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

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

设备的单位耗能。

4.5.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

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

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

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5.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

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

20%。

4.6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4.6.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

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4.6.2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围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4.6.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5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5.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5.2 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3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6绿色施工的应用示工程

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试点和示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制订引导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专题】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2013-12-29 编辑:咒语建筑安全 建质[2007]223号 绿色施工导则 目录 1 总则 2 绿色施工原则 3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4 绿色施工要点 5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6 绿色施工应用示工程 1 总则 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本导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并可供其他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参考。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容分解 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工程。 2绿色施工原则

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 验收 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 摘要:绿色建筑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建筑工程,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建筑住宅项目逐年增长,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给现代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基 本保障。但同时,建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建 筑施工能够最大限度的在施工阶段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废弃物排放,提高 资源利用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重点探讨绿色建筑住宅施 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能源利用 引言:绿色建筑的产生能够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是降低建筑污染的一种 重要方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得到重视,绿 色建筑能够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和应用是发展的必然。但我国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发展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所以加大研究力度,解决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应重点研究的 课题。 一、绿色建筑概念及意义 1、绿色建筑概念 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资源得到节约,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避免产生污染,为用户提供创建一个健康、舒适、高 效的工作与生生活空间,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护生态平衡。 2、绿色建筑的意义 (1)节约能源、资源,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目前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1/3;在全社会总耗能中,综 合建材生产和建造过程相关能耗比例超过4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 减排,对降低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意义。 (2)改善民生条件 绿色建筑强调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舒 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使用无害建筑和装修材料,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使居住者感觉身居大自然。绿色建筑既可避免建造过程中对周围 环境的污染,亦可防止个性化装修带来的二次环境损害。最大限度的保证居民周 边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二、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要点 1、注意保护环境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污染的问题,因此在施 工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针对水污染的解决施工技术。安装污水检测系统。因为水是流动的, 因此水的污染不容易用肉眼发现,它可以通过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居民用水区, 对居民造成一定的生活影响,安装污水检测器可以及时发现污水流处,尽快做出 解决方案减轻污染后果。还可以预测它的流向,提前采取措施截断它,避免产生 污染。 (2)针对大气污染采取的施工技术。大气的流动性太强,因此最好不用检

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摘要: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已成为现代居住建筑发展的潮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详细分析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要点,并对具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型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思考。实践证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是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住区规划;居住建筑设计;节能环保 Abstract: Th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lth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points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analyses the thinking of building design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ce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ractice has proved, th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the future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residential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 我国住宅市场发展迅速, 住宅设计从生存型逐步向功 能型、舒适型转变,开始出现体现人文关怀、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理念的住宅。绿色生态住宅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建成人与自然双赢的住宅。笔者通过对某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分析, 从生态住

绿色建筑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论文 班级建环1002 学号100310211 张水生

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5.双层维护结构 双层维护结构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可呼吸的皮肤”。双层维护结构一般由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组成,在两层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形成空气夹层,并配有可调节的深色百页。在冬季,空气夹层和百页可

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06T11:38:11.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刘明[导读] 网络科技全球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绿色住宅小区逐渐被提上日程。邯郸市商务局基建生活福利处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提出全新的居住要求,这使得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对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和绿色住宅设计等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此次研究从绿色住宅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绿色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详细探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重要性,进而加快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步伐,以此来明确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小区建设;小区管理 前言:网络科技全球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绿色住宅小区逐渐被提上日程。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需要按照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更加满足人们对现代化住宅的设计要求。此次研究的课题对丰富房地产行业对住宅建设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绿色住宅的有效开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绿色住宅的内涵和特征 绿色住宅又叫健康住宅,其定义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并且可以持续性发展的住宅[1]。绿色住宅需要以健康节能为核心,不仅要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而且还要为居住者的居住环境提供保障,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绿色住宅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循环转换系统的高效率化,在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基础下,利用先进技术来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以达到资源和能量之间循环利用的效果;第二,高质量的环境系统,绿色住宅的特色之一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达到环境指标符合人类居住条件;第三,绿化系统的全面性和多功能性,绿色住宅可以形成全面网络覆盖,为住宅区的生态绿化奠定基础;第四,管理水平的高技术化,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绿色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住宅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绿色住宅的生态化,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绿色住宅需要在能源、废弃物品处理、绿色材料等方面满足国家要求,并且以节能、环保等作为核心方向,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例如:在完成建设的金丰小区中,已经实现了太阳能系统的使用,由于太阳能系统的引入,使得节能、节水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其可以将能源进行有效转化利用,从而为能源的多样性提供方向;第二,绿色住宅的智能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人们对住宅提出全新要求,因此绿色住宅需要遵守智能化原则 [3]。 三、绿色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及管理 在金丰小区绿色住宅项目中,在施工管理中采用加强现场管理、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策略,从而使金丰绿色住宅小区更加符合人们居住的要求。 (一)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对现场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了解,使施工现场的秩序可以得到保障,秩序是保证效率的前提,以此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来达到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的目的。以金丰小区为例,其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管理比较重视,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指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从而为施工现场的秩序性提供保障;其次,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符合金丰小区建设的标准要求,从而杜绝材料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以此来达到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的效果。(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项目的获取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承包企业逐渐加强劳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对生产关系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以此来实现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首先,建立必要的施工生产系统,该系统中的主要对象为项目经理,以此来达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有效实施;其次,将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层次化处理,但其核心还是项目管理,以此达到责任细致化的目的;最后,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对市场进行模拟化处理,从而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依据[4]。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由于施工的复杂性,导致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多,因此有效提高其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项目经理需要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进行施工工作的部署,从而保证施工现场更加的合理化,以此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的高标准化;其次,项目经理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性的管理,由于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施工现场会增加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设备等,项目经理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动态性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的合理化调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情况;最后,需要利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工作的有效开展,项目经理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对项目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改革,为施工项目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需要对项目经理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更新,从而为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保障。例如:在金丰小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使其职业素养得到良好的提升,这样可以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操作行为更加的规范化,以此来为金丰小区建设的质量和工期提供保障。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绿色住宅更加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并且绿色住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了在绿色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以及管理的几个措施: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希望此次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以得到相关行业的重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殊属性对其进行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鳌.浅谈住宅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与探析[J].四川水泥,2017,12(09):79-80.

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要求

项目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申报书工程名称 ) 作用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 (二)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一般应由项目施工单位组织或建设单位与项目施工单位联合组织。项目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参加。

(三)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应合法、合规。 (四)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应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拟建或在建(主体尚未完工)项目,工程规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共建筑一般应在2万m2以上。 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建科【2002】222号)的有关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的有关单位或申报绿施工程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 二、申报程序

(一)“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由申报单位报请到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组织初步审查。 (二)通过初审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 选。 ,应 申报单位根据中期检查现场考评意见和专家现场指导意见,改进相关工作,修改完善有关资料,为项目验收做好准备。 (七)“示范工程”应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

电安装工程分阶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从技术创新与应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七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1)项目中期检查评审报告; (2)能够验证绿色施工指标完成情况的所有记录文件; (3)绿色施工各阶段自我评价记录; (4)绿色施工综合总结报告(综合叙述项目的考核指标、所采取的

住宅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XX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一项目简述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三编制依据 四场地环境现状 五建筑专业绿色设计 六结构专业绿色设计 七给排水专业绿色设计 八暖通专业绿色设计 九电气专业绿色设计

一项目简述 XXXX。 二编制依据 1、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3、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沪建管〔2015〕83号 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与技术组合方案 本次绿色设计策划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进行设计,通过本次绿色设计,1、使本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达到或者超过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规定的二星级★★。 本项目拟定的技术措施如下表。本策划后续篇章对于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简要措述。具体的技术措施将在本项目深化设计阶段进行落实。 标“■”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均拟采用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备选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不参评项或不适用本项目的技术措施。

绿色住宅小区设计

关于绿色住宅小区设计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宅建筑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节能成了人们的主要追求目标,也成为了建筑商设计整个建筑物的重要关注焦点。文章针对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绿色规划 建设城市绿色住宅小区的构建设计,首先,需要对城市小区周边进行整体规划和利用,尊重原有的自然地貌,需要实地进行考察,分析现有的建设工程对小区周边的环境是否带来不利的影响;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以及为保护非可再生资源,是否可以采用现有的可再生资源进行替代;小区构建完成之后总体的绿色面积是否达标;建筑设计和装修采用的材料是否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比较大,是否存在不良的后果;住宅小区的建设和开发是否最大化的保持当地的原有风貌等。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参考建筑工程项目的当地环境,决不能一味盲目地照搬其它设计,而忽略了环境自身特点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例如,气候的差异会使得各地的绿色设计策略重心有所不同。建筑设计需要充分结合建筑项目所处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其它地域条件特点,最大程度利用自然条件达到采光、通风、制热、制冷等目的,从而减少这些建筑功能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在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功能的基础之上,在建筑工程设计、规划各个环节引入节能环保的概念,因而,设计到多门学科,较为复杂。在进行对建筑项目的规

划设计工作时,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力求做到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提高居住舒适度,减少经济损耗和能源消耗,最大可能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二、住宅小区周边环境的绿化 从目前大中型城市的小区整体构建分析,绿化建设面积小,功能单一,种植的绿色植物和草坪等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盲目,造成了城市小区传统文化情绪的遗失。 1.城市小区地面绿化建设。在城市住宅小区中,进行地面绿化,可以大范围地降低地面带给城市居住小区的整体热辐射,可以起到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减少室内热辐射等功效。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城市大范围的有害气体和尘埃,能够大范围地降低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城市绿地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的开发和建设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植物和形态,将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2.城市小区空中绿化建设。大中型城市的空中绿化建设,是建筑立体绿化的根基。城市小区的居民可以根据需要,在房屋外边的墙壁或者阳台,种植垂直攀缘性植物,比如可以适当地种植常春藤、爬山虎等植物,不但降低了城市住宅小区建筑用地与绿色用地之间的矛盾,美化了城市小区周边的环境,而且,可以对室内起到降温调节的作用和功效。 3.城市小区室内绿化建设。大部分城市居民除了工作,就是长时间呆在自己的住所,室内空气必须保持流通,环境质量要好。为此,

绿色建筑、住宅工程质量治理要求

绿色建筑、住宅工程质量治理要求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给自己带来快乐和自豪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建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为建筑能重新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与自然共生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我公司作为滨州市建筑装饰市场上的领军企业,与时俱进,推崇科技创新,一直坚持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生产经营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水平。 1.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1.1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领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公司打造“幸福总承包”这一品牌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增长时期,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30亿平方米,城镇建设投资规模巨大。但是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耗用了大量土地,消耗了大量能源。面对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形势,怎样在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做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和环境保护,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强化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水平也是建筑企业从能源材料消耗粗放型向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型转变的关键。 发展绿色建筑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改变建筑业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传统建筑业、建材业,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1.2发展绿色建筑能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2.绿色建筑质量治理

我国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36519.html, 我国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王艾明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5年第22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选择住宅时,不再单单满足于遮风避雨,而是追求健康和舒适,注重生活质量。绿色住宅便是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代表产品之一,但绿色住宅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并出现了虚假绿色住宅。另外,绿色住宅价格居高不下也难以开拓市场。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绿色住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房地产开发商顺应绿色建筑趋势、探究战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住宅;发展现状;问题 1绿色住宅概述 绿色住宅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高效地利用资源建造出的无污染的新型居住住宅模式,与环境的亲和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活动中做到管理自然,爱护自然,把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低。在绿色住宅建设中,使用创新高端技术,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和污染为主题,把住宅建造和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提供满意、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1绿色住宅的内涵 主要包括以下6点: 建筑节能。围护结构传热和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能是住宅建筑最主要的能耗。外墙传递的热量最大,其次是外窗和屋顶、地面。外墙保温体系一般有自保温体系、内保温体系和外保温体系等。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为最薄弱的环节,能耗居首位,可采用中空玻璃;窗框可选用普通铝合金框、PVC塑料框,并加上外遮阳、内遮阳(窗帘)等措施。屋顶采用坡面结构,而绿化屋顶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减少建筑物屋顶辐射热,是最环保的节能手段。每个房间均设计有效的照明点,还可以设计太阳能。 小区环境。住宅公共场地应注重居住品质,根据周边环境与城市的整体和谐,各社区形成灵活的体系结构,既做到一致性,又考虑到了每栋建筑所处的小环境。同时,位置也要满足室内采光、通风要求,符合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室内环境。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建筑与装饰装修材料日新月异,室内环境污染日益增多,室内环境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在设计中,应严格选取建筑材料,以实用性为主,杜绝超标。选用不含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室内通风面积大于总面积85%,日照时间也应当达到相关标准。

[整理版]《绿色施工导则》

[整理版]《绿色施工导则》 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7]22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现将《绿色施工导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二??七年九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附件:绿色施工导则 绿色施工导则 目录 1 总则 (1) 2 绿色施工原则 (1) 3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2) 4 绿色施工要点 (4) 5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15) 6 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16) 1 总则 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本导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并可供其他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参考。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 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 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2绿色施工原则 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 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绿色施工导则(水电)

施工节水措施 1)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有水管理 ①施工、生活、消防分路供水,并设置分路水表进行计量,按季度和各阶段实际现场施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 办公、生活区、厕所、厨房应采用节水水龙头、手拉式冲水水箱。 广泛使用节水型产品,使用高压循环喷洗设备对车辆进行冲洗。

②建立用水记录和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定期进行合理用水分析; ③施工现场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可将回收的雨水用于屋面喷 淋降温、绿化灌溉、路面喷淋降尘及车辆冲洗等。回收雨水量3000m3。 ⑤施工现场混凝土采用覆膜覆盖养护,喷淋洒水装置进行洒水养护,实现湿水范围、高度、水量大小的可控调节,减少水资源浪费, 可减少洒水量50%以上

⑥屋面喷淋降温 利用现场雨水收集作为循环水,设置屋面喷淋系统,用于屋面降温,同时设置屋面水的回收利用,经沉淀后循环进行喷洒降温。 ⑦生活区消防喷淋系统 利用现场消防系统,在生活区板房内设置消防喷淋头。

⑧变频自动供水系统 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用水采用定压罐式变频自动加压供水设备,该设备具有节电、节水、方便使用的特点,切无需专人看守,维护方便,供水可靠,实现了现场用水需求与供水能力的实时联动,同时设备可周转使用。 ⑨办公区、生活区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采用感应式自动冲水设备,根据人数按1:25配置,每次冲水量不大于6升,经测算可减少用水量2000m3。 4.2.4水污染控制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设排水沟,流向大门处冲洗槽沉淀池,沉淀后利用;不能利用的污水,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小区污水管道。

3、厕所、浴室应设置简易有效的化粪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排放要经过化粪池,排向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有专人应定期清理。 4、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4.5.4 施工用电及照明 办公区、生活区节电措施 (1)照明灯具照明灯 1)办公室、会议室使用LED节能灯具,高能效,光源寿命长;

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要点.doc

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要 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 (试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二〇一三年六月 1

【说明】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以下简称“技术指标”)适用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筑工程示范评价。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技术指标”可用于“示范工程”项目的自我评价、企业对“示范工程”项目的评价、“示范工程”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相关资料的整理。 3.项目的自我评价阶段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 4.“示范工程”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依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 5.表 1 中“量化控制目标值”是企业制定计划时,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特点和工程自身特点所设定的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日后检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目标值必须用具体、明确的数值表达。 6.“检查要点”中列出了“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自我评价、企业对“示范工程”项目的评价、“示范工程”过程检查和验收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7.“技术指标”中共有 87 项要求,其中控制项为 56 项。控制项要求必须完全符合要求,其它内容符合率达到 70%即为通过。 2

表 1:量化控制目标值序号类别项目要求目标值 1.土方作业: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1.5m,扬尘控制 2.结构施工: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0.5m; 3.安装装饰: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0.5m。 1 环境保护 1.每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大于400 吨;建筑废弃物控制 2.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率和回收率达到 50%; 3.有毒、有害废弃物分类率达 100%;噪声与震动控制 1.各施工阶段昼间噪声:≤70dB 2.各施工阶段夜间噪声:≤55dB 就地取材,距现场 500 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 70%。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30%。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30%。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 70%。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 100%。节能照明灯具使用率达到 80%。节水设备(设施)配置率 100%。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 30%。临建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 90%。职工宿舍使用面积满足 2m /人。 2 节材措施节材 2 与材料资源利用结构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资源再生利用 3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施工用电与照明提高用水效率非传统水源利用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4 5 3

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

浅析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基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行现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增量成本及设计方法。通过某住区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实践介绍,提出一些实际工程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供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启迪和思考。 1.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素 绿色建筑的核心就在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绿色建筑首先就是要具备节能、环保以及可循环等三个特征,同时在满足各种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以及最小环境污染的要求下,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宜居化和健康化。 1.1可循环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核心就是可循环,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尽可能地避免破坏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要使建筑的使用者或居住者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促进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接触与交流。绿色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同样要遵循上述原则,要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1.2节约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严禁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侵占,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例如,为了节约耕地资源,绿色建筑使用环保砖来替代传统的粘土砖。

1.3节约水资源 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可持续利用同样是绿色建筑设计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在进行绿色建筑整体规划时,就应该制定出建筑节约用水的详细方案,并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来促进水的循环利用。例如,建立起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处理变为中水,用作建筑绿化的灌溉、清洁用水等。 1.4节约能源 对节约能源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绿色建筑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对各种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例如对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来照明和取暖,来减少对电力的消耗;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5加强对垃圾的回收利用 设计绿色建筑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有效处理各种垃圾和固体废弃物。例如,生活垃圾要进行合理分类,便于对其处理和回收利用,最终实现垃圾与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无公害目标。 2.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以某绿色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共占地约18.2万m2,总建筑面积为21.8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8.3万m2,公共建筑面积为3.5万m2,容积率为1.2。该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力求创建一个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居住园区,通过向小区自然环境中适当注入一些山、水、园、林的人文元素,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

住宅建筑绿色专篇——建筑专业

住宅建筑绿色专篇——建筑专业 绿色建筑申报细则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建设局 2009年6月

绿色建筑申报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工程项目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评审,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细则》、《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表》,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所辖范围内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第三条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设计文件要完整,文字说明、图纸内容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经过严格校审,避免“错、漏、碰、缺”。 第四条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需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提交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评审申请。 第五条申请绿色建筑奖项是建设单位的自愿行为。申请方需在方案设计阶段向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提交申报绿色建筑等级的申请。 第六条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评审需提交以下设计文件: 建设单位应向管委会报送建筑方案设计(含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文本两份,同时还应报送电子文件。报送由设计单位提供有关数据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所提供的相关检测报告。 第七条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方案设计的评审,提供更明确的技术要求,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制项条款中有关方案设计阶段中的内容,特编制出: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见附件一) 《住宅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见附件二) 《公共建筑方案评审要点》(见附件三)。 第八条建设单位需将绿色建筑的评审结果送达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备案。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中国建筑业协会在行业内组织开展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节水、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工程。 第三条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应遵循分类指导、推进、企业申报、先行试点、总结提高、逐步推广和严格过程监管与评价验收标准的原则。验收评审工作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进行。 第二章申报条件及程序 第四条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条件: 1、申报工程应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及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2、申报工程应是开工手续齐全,已列入当年开工计划且施工组织实施方案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等相关文件的工程。 3、申报工程应是具有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并在开工前经专家审定通过的工程。工程应自始至终做好水、电、煤、油、各种材料等各项资源、能源消耗数据的原始记录。 4、申报工程原则上应是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5、申报工程应在工程建设周期内完成申报文件及其实施规划方案中的全部内容。第五条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程序: 1、各地区各有关行业协会、有关部门、国资委管理的建筑业企业按申报条件择优选择本地区、本系统有代表性的工程,推荐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2、申报单位填写《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连同“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一式两份,按隶属关系由各地区各行业协会及国资委管理的企业汇

住建部最新绿色施工技术指标及评价指南(2019)

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 技术指标及实施与评价指南 2019年1月 第一章总则 1、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绿施科技示范”)技术指标及实施与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标及指南”)适用于建筑工程“绿施科技示范”得申报、立项评审、过程实施评价与验收以及相关资料得整理。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与工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绿施科技示范”量化考核指标应遵循因地制宜得原则,结合工程所在地域得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以及工程自身特点进行制定并应进行细化与分解,原则上应满足“指标及指南”中得量化指标要求(见表1).且量化考核指标必须用具体、明确得数值表达。 3、“指标及指南”得评价内容(表4~表9)中仅为“绿施科技示范”应当满足得要求.凡未在“指标 及指南"中规定得绿色施工内容,必须满足国家现行得绿色施工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按此实施及考核评价. 4。“绿施科技示范”评价包含“绿施科技示范”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人力资源节约与职业健康安全等七大要素。 5.“指标及指南”得评价内容表2就是对“绿施科技示范"管理体系得要求;表3就是对项目得整体技术创新及科技示范内容进行评价;表10就是对“绿施科技示范”得最终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适用于项目验收时评价,项目自评价可参考;表11就是量化技术指标计算方法,统一按此表计算比对.

6.过程中应优先选用住建部《绿色施工推广应用技术公告》(以下简称“技术公告”)中所列技术。所选用得技术未列入“技术公告”中得推广应用技术、“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地方住房与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得推广项目等先进适用技术,且未形成专利(国家发明)、工法(省部级以上)得,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技术评价(鉴定)并提供成果评价(鉴定)报告。 第二章量化考核指标 表1:量化指标值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建设地点 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 5、绿色星级目标 二、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 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

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 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 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 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 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 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