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作者:刘敬曹海英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肺泡内充满气体,超声波遇到气体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长期以来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这一“禁区”已逐渐被打破,而且技术日益成熟,超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和监测手段而被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很多过去主要依赖胸部X线检查诊断的肺部疾病,现在不但可以借助超声很容易作出诊断,而且具有诸多独特的优点,如简便、可在床边开展、可以随时检测、便于动态观察等,尤其重要的是不但可以及时做出诊断,更避免了被检查者、同病室其他患儿及医务人员受到射线影响。由于肺部超声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某些先进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已经替代胸部X线而成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一线诊断手段.现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湿肺(wet lung of newborn)和气胸(pneumothorax)等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予以简介,以促进肺部超声在国内新生儿领域内的应用。

一、探头的选择

新生儿肺部超声可以使用线阵或凸阵探头,但以线阵探头为好。通常需要较高的探头频率,线阵探头为7.5~10.0 MHz,凸阵探头为5.0~7.5MHz.

二、探查位置及分区

通常以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成前、侧、后3个区域,即左右肺脏被分为6个区域。对肺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对肺脏各区域进行纵向(探头与肋骨垂直)或横向(探头沿肋间隙走行)扫查,以纵向扫查最为重要和常用。

三、肺部疾病超声常用术语

1.胸膜线(pleural line):由脏层和壁层胸膜的表面所形成的回声反射,在超声下胸膜呈光滑、规则的线性高回声,称为胸膜线,位于上下两根肋骨之间,正常情况下宽度不超过0.5 mm.在超声下可见胸膜线随呼吸运动而运动。胸膜线粗糙、增厚(>0.5 mm)或不规则为异常.

2.肺滑(lungsliding):在超声下、于胸膜线处可以见到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随肺脏呼吸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水平方向的相对滑动.

3.A-线(A-line):因胸膜-肺界面声阻抗差异产生多重反射而形成的水平伪像,超声下呈一系列与胸膜线平行的线状高回声,位于胸膜线下方,彼此间距相等[12].正常肺组织至少可以见到3 条以上A-线。

4.B-线(B-line):超声波遇到肺泡气-液界面产生的反射所形成的伪像,超声下表现为一系列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呈放射状发散至肺野深部、并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线样高回声[13].正常儿童或成人肺脏在超声下见不到B-线,但由于胎儿肺脏富含液体,因此新生儿的肺脏在超声下常可以看到少量B-线,常于生后24~36h后完全消失.

5.肺实变(lung consolidation):超声影像呈“肝样变(hepatisation)”,伴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s)或支气管充液征(fluid bronchograms).

6. 肺泡-间质综合征(alveolar-interstitial syndrome,AIS):肺野内存在3条以上B-线或每一检查区域均呈“白肺”样改变时称为AIS.

7.肺岛(sparedareas):在纵向切面至少有一个肋间区域大小的、周围被AIS区域包绕着的正常肺组织,称肺岛[15].

8.弥漫性白肺(bilateral white lung):肺野的6个区域均表现为密集的B-线,A-线消失,没有“肺岛”存在[10,13,15].“白肺”是严重AIS的表现,系肺间质和肺泡存在大量液体所致。

9.彗星尾征(comet-tail artifacts):由于肺内存在较多液体,超声波在遇到肺泡气-液界面产生多重反射而形成的一种伪像[13,16].超声下表现为起源于肺-胸壁界面、呈扇形向深部展开、犹如一个彗星尾巴而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高回声反射。密集的彗星尾征即形成B-线。

10.间质综合征(interstitial syndrome):纵向扫查时在两根肋骨之间有多条(3条以上)“彗星尾征”存在时称为间质综合征,自肺-胸壁界面展开[17].

11.肺搏动(lungpulse):肺滑消失,但在胸膜线处可见肺脏随心脏的搏动而搏动[18].

12.振铃伪像(ring-down artifacts):超声伪像的一种,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超声下为起源于胸膜线、呈底部狭窄的带状或密度较高的条纹状向远处放射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一系列密度较高的条带[16].

13.肺点(lung point):正常肺组织与病变肺组织的交界点[19].

四、正常新生儿肺部超声影像学特点

正常新生儿肺组织在超声下呈低回声(黑色),胸膜线光滑、清晰、规则,宽度不超过0.5 mm,A-线清晰显示且至少可见3条以上,无(出生3 d以后)或仅有少数几条B-线(出

生3 d以内),无AIS和胸腔积液[6,9,11,15],见图

1.

五、新生儿几种常见肺部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1.RDS:超声诊断RDS的敏感性是100%、特异性为92%,其超声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敏感性83.3%、特异性100%)、AIS(敏感性100%、特异性0%)、胸膜线异常(敏感性100%、特异性45%)、肺滑减少或消失(敏感性100%、特异性100%)、肺岛消失(敏感性100%、特异性100%)、胸腔积液(敏感性66.6%、特异性5%)、肺搏动(敏感性50%、特异性100%)及弥漫性白肺等(图2)[3,10,20].

2.湿肺:双肺点是湿肺的特异性声像图,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14].在健康新生儿及其他肺疾病,如RDS、肺不张、气胸、肺炎、肺出血时均无此发现。其他常见表现有AIS (敏感性100%、特异性0%)、胸腔积液(敏感性95%、特异性3

3.3%)、肺脉冲(敏感性0%、特异性50%)、胸膜线异常(敏感性25%、特异性0%)、彗星尾征及弥漫性

白肺等(图3)[3].

3.肺炎:超声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或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其典型和常见超声影像学表现为不同范围、不同程度、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的低回声区,肺组织回声不均一,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或动态性支气管充气征,以上提示为不同程度的实变。此外,也可见胸膜渗液,彩色或能量多普勒在实变区可见肺血流[2,21-23].

4.气胸:近年来,肺部超声已成功用于气胸的诊断。综合文献报道,气胸的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包括:明确存在的肺点(肺点对诊断气胸的敏感性是66%、特异性是100%)、肺滑消失(肺滑存在对气胸的阴性预测值为99.2%~100.0%)、胸膜线消失、无彗星尾征

或B-线(存在彗星尾征或B-线对气胸的阴性预测值也是99.2%~100.0%)、由气体引起多

重反射而形成的增强影像等[11,18-19,24-25].见图4[19].气胸患者存在A-线,如果肺滑消失但A-线存在,则诊断隐性气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和94%[26].

5.肺不张:肺不张是新生儿多种疾病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如RDS、肺炎、痰液阻塞、异物等均可引起肺不张。肺不张的超声表现主要有病变区肺实变伴肺搏动、肺滑消失及平行排列的支气管充气征等[14,18](图5[14]),而不稳定的支气管充气征则可除外肺不张[27].

总之,超声诊断肺部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在一些先进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肺超声不仅已经替代X 线检查成为肺部疾病的首选诊断手段[9],甚至认为可以替代胸部CT 而常规用于急诊重症肺部疾病的诊断,且已达成国际共识[28-29].由于超声具有简便、无创、无射线损伤、便于床边开展、准确性与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故认为适合在新生

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广泛开展与应用。

(完整版)2019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 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 称。 ILD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异因同效的相似 性。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NSIP/fibrosis) 。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基础上经修正后提出的新分类。Liebow原分类(1970年)中的BIP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LIP与免疫缺陷有关,GIP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IPF分类范畴。Katzenstein在新分类中指出DIP 命名不当而应采用RBILBUIP属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R BILD和NSIP患者年龄较低,对糖 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应,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 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假设ILD的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 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 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一一肺泡炎,这是ILD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决定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 纤维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细胞的活化,不仅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蛋白酶等直接损伤间质、胶原组织和基底膜等。同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已发现的包括单核因子(monokines)、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作者:刘敬曹海英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肺泡内充满气体,超声波遇到气体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长期以来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这一“禁区”已逐渐被打破,而且技术日益成熟,超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和监测手段而被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很多过去主要依赖胸部X线检查诊断的肺部疾病,现在不但可以借助超声很容易作出诊断,而且具有诸多独特的优点,如简便、可在床边开展、可以随时检测、便于动态观察等,尤其重要的是不但可以及时做出诊断,更避免了被检查者、同病室其他患儿及医务人员受到射线影响。由于肺部超声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某些先进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已经替代胸部X线而成为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一线诊断手段.现对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湿肺(wet lung of newborn)和气胸(pneumothorax)等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予以简介,以促进肺部超声在国内新生儿领域内的应用。 一、探头的选择 新生儿肺部超声可以使用线阵或凸阵探头,但以线阵探头为好。通常需要较高的探头频率,线阵探头为7.5~10.0 MHz,凸阵探头为5.0~7.5MHz. 二、探查位置及分区 通常以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为界将肺脏分成前、侧、后3个区域,即左右肺脏被分为6个区域。对肺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对肺脏各区域进行纵向(探头与肋骨垂直)或横向(探头沿肋间隙走行)扫查,以纵向扫查最为重要和常用。

三、肺部疾病超声常用术语 1.胸膜线(pleural line):由脏层和壁层胸膜的表面所形成的回声反射,在超声下胸膜呈光滑、规则的线性高回声,称为胸膜线,位于上下两根肋骨之间,正常情况下宽度不超过0.5 mm.在超声下可见胸膜线随呼吸运动而运动。胸膜线粗糙、增厚(>0.5 mm)或不规则为异常. 2.肺滑(lungsliding):在超声下、于胸膜线处可以见到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随肺脏呼吸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水平方向的相对滑动. 3.A-线(A-line):因胸膜-肺界面声阻抗差异产生多重反射而形成的水平伪像,超声下呈一系列与胸膜线平行的线状高回声,位于胸膜线下方,彼此间距相等[12].正常肺组织至少可以见到3 条以上A-线。 4.B-线(B-line):超声波遇到肺泡气-液界面产生的反射所形成的伪像,超声下表现为一系列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呈放射状发散至肺野深部、并直达扫描屏幕边缘的线样高回声[13].正常儿童或成人肺脏在超声下见不到B-线,但由于胎儿肺脏富含液体,因此新生儿的肺脏在超声下常可以看到少量B-线,常于生后24~36h后完全消失. 5.肺实变(lung consolidation):超声影像呈“肝样变(hepatisation)”,伴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s)或支气管充液征(fluid bronchograms). 6. 肺泡-间质综合征(alveolar-interstitial syndrome,AIS):肺野内存在3条以上B-线或每一检查区域均呈“白肺”样改变时称为AIS.

猪常见的肺部大体病变

猪常见的肺部大体病变 正常肺脏解剖之后的颜色会因为不同的处死方法略有不同,呈不同深浅的均匀的粉红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正常的肺脏在解剖出来之后放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很难说,大概十来二十分钟)后会发生塌陷。肺的正常塌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识别,如果不塌陷,那么就可能是有病变了。肺脏是有一个个小叶组成的,这些小叶在大体剖检能够看到,小叶之间有间隔,这些间隔我们可以称为小叶间间质,与肺泡间质是不一样的(肺泡间质只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正常的肺塌陷(右肺膈叶)和小叶间间质请看下图。同时请大家注意以后如果有肺脏的病变要拍照,也请按照下图的方式平放肺脏然后先拍总体的图片,有需要才再拍局部的图片。 如下面的示意图,猪的肺脏分为若干个叶。左边有尖叶,心叶和膈叶;右边有尖叶,心叶和膈叶以及多出来的一个附叶。记住这些位置,对于了解肺部病变是很有帮助的。 正常离体肺脏图 支气管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的发病部位是前面的肺叶(尖叶心叶和附叶)。病变发生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小叶性肺炎的病原是从呼吸道吸入的,病原会最先积聚在前面的肺叶并引起病变。当病变非常严重的时候,肺炎会漫延到膈叶。小叶性肺炎一般呈肉色到暗红色,跟周围没有发生病变的肺组织有清晰的界限。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吸入性的细菌,例如肺炎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等。不同病原造成的小叶性肺炎大体上基本无法辨别,所以光看到边缘界限清晰的肺炎就咬定是霉形体是不可取的。小叶性肺炎的示意图以及大体图片请看下面:

大叶性肺炎 以往的病理课本里面描述的大叶性肺炎一般是严重的小叶性肺炎,而且是从人医的术语借鉴过来的。在猪里面,大叶性肺炎所指的是有非常特异性病变位置的肺炎,病变的部位在膈叶的中间部分。猪能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据我所知有两个(注意它们是不同的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和猪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is)。猪的大叶性肺炎的大体病变特征是深红色的坏死并在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的渗出,到后期会变成黄白色而且质地硬。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病比较严重以及急性,通常都以死亡告终;而猪可以耐过猪放线杆菌,其病变只在屠宰或者是解剖别的疾病引起的死猪的时候偶尔发现。大叶性肺炎的部位示意图以及大体图片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标准状态:废止)

I C S11.020 C05 备案号:28832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 S318 20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D i a g n o s i s c r i t e r i a f o r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2010-04-29发布2010-1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三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二北京协和医院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辰二林英翔二蔡柏蔷二姚婉贞二王广发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依据二诊断二鉴别诊断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三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C O P D 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二呈进行性进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三C O P 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三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三 C O P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A E C O P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 c u t ee x a c e r b a t i o n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e a s e) F E 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 o r c e d e x p i r a t o r y v o l u m e i no n e s e c o n d) F V C:用力肺活量(f o r c e dv i t a l c a p a c i t y) V A:肺泡通气量(a l v e o l a r v e n t i l a t i o n) 4诊断 4.1危险因素 a)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 b)职业史二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 c)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 d)家族史:C O P D有家族聚集倾向三 4.2临床表现 4.2.1症状 a)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三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 嗽并不明显;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婴幼儿,是目前引起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病因:婴幼儿肺炎多由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与一般肺炎不同,婴幼儿肺炎值得我们警惕的有三大特点:①病情不典型(易与感冒混淆)②合并症多(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③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①发烧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多有发烧,体温可从38℃左右的低烧到39℃甚至40℃的高烧。 ②咳嗽较为频繁,早期常为刺激性干咳,以后程度可略为减轻;进入恢复期后常伴 有痰液。 ③气促多出现在发烧、咳嗽之后。病儿常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 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④呼吸困难病儿常出现口周、鼻唇沟发紫症状,而且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 次,可有憋气,鼻翼扇动。 健康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2个月内的婴儿呼吸次数应少于60次,2-12个月的婴儿应少于50次,1-4岁应少于40次。 如何与感冒区别 1、体温小儿肺炎大多会发烧,而且一般都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即 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一会儿。若是一般感冒,虽也发烧,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较短暂,使用退烧药效果明显。 2.咳嗽及呼吸。 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憋,且程度较重,常有呼吸困难。而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3.精神状态。 感冒病儿一般精神状态无改变,照常玩耍;肺炎患儿大多精神状态不佳,常有烦躁、哭闹不安或者昏睡、抽风。 4.饮食。 感冒病儿饮食较正常,或仅为进食(奶)量稍减。但一旦罹患肺炎,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或者一喂奶就因憋气而哭闹。 5.睡眠。 感冒一般不影响睡眠;肺炎往往睡不熟、易醒、爱哭闹,尤其在夜间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护理 勤开窗户,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新生儿可提高到20-24℃),并保持适当湿度(约60%),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而不易咳出。 保证孩子充分休息。房间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最好将测体温、换尿布、喂药等操作一次完成,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因为孩子的哭闹、活动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增加心脏及肺部的负担, 要勤换衣服,经常让孩子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轻拍打孩子的背部,便于痰液排出。补足水分。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烧病儿多给流质饮食,如牛奶、

常见的肺部疾病及症状

常见的肺部疾病都有哪些,各自的症状? 肺部常见的疾病有:气胸、肺大泡、肺气肿、肺部阴影(严格讲不算单独疾病,但临床上常作为多种肺部占位病变的统称)和肺癌等。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及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物质的异常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或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阻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气流受限为可逆性,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心病的概念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狭窄。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呼吸衰竭概念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相应临床表现综合症,在海平面下,于静息条件呼吸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新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压低于60mmhg或伴有或伴有二氧化碳高于50mmHg,为呼吸衰竭。 肺炎是肺实质和间质,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他如放射、化学、免疫、过敏及药物等因素亦能引起肺炎。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炎症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脓臭痰。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组织渗出、干络样坏死及其他增值性反应的传染病

(完整版)2019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异因同效的相似性。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 (NSIP/fibrosis)。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等(1998年)在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 (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基础上经修正后提出的新分类。Liebow原分类(1970年)中的BIP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LIP与免疫缺陷有关,GIP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IPF分类范畴。Katzenstein在新分类中指出DIP命名不当而应采用RBILD。UIP属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RBILD和NSIP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应,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 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假设ILD的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 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 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肺泡炎,这是ILD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决定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纤维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细胞的活化,不仅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蛋白酶等直接损伤间质、胶原组织和基底膜等。同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已发现的包括单核因子(monokines)、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报告 分析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王秋元

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王秋元 超声医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近年来超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性能和检查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超声发展:从六、七十年代的A型、M型一维超声—八十年代的B型二维超声演进到现在的静态、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由黑白灰阶图像发展到彩色血流和组织多谱勒显像,超声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已发展到左心室、心肌灌注造影及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剧增和数字成像的加快,使超声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观察到器官的血流供应、代谢和功能。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患的检查,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谐波成像技术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完善超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了心肌内膜、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 超声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根据振动频率可将机械波分为: 1. 次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Hz/次以下。(1 Hz=振动1次) 2. 可听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20000Hz次(2万)之间, 人

耳可听到。 3. 超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000Hz(2万)以上。(用于超声诊断) 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为1540米/秒,但在含气 组织(肺、胃、肠)的传播速度仅为331米/秒,可见超声波基本 不能穿透含气组织。所以超声一般不用于肺组织及消化道疾病诊 断。常用超声波诊断频率为 3.5-7.5MHz(兆赫),即每秒钟振动 频率在三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Hz之间。 超声诊断是临床各科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安 全、无创、快捷、准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深受病人及临床医 务工作者欢迎。 我院引近的ALOKASSD-5000SV及迈瑞CD—6型全数字化 彩超配有以下探头: 1. 心脏探头:适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检查。 2. 腹部探头:它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 妇、产科疾病及胸、腹水诊断。 3. 浅表探头:适用于眼、腮腺、颌下腺、甲状腺、乳腺、阴囊、 肌肉、四肢血管等浅表疾病的检查。 4. 阴道探头:用于对产科、妇科盆腔疾病的诊断,其特点是: 分辨率高,可获得高清晰图像,无须膀胱充盈,扫查时探头直接 靠近子宫、附件、盆腔等被扫查脏器,避免了肠腔气体的干扰和 腹壁脂肪对声速的衰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双侧附 件及盆腔结构,能大大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及急腹症的救治率,

肺部疾病诊断标准

肺部疾病诊断标准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依据:①、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开始不重,呈刺激性,痰少,有时可伴哮鸣及气急;②、体查大部分无异常,偶可问及湿性啰音,支气管痉挛可闻及喘鸣音;③、胸部X线多数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无异常;血象可正常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依据: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外周血象WBC >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不张、肺水肿、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疾病,可建立临床诊断。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肺部出现新发或进展性肺泡浸润影合并以下3种临床表现中至少2项(体温>38.0℃,WBC >10*109/L或<4*109/L,咳脓痰),同时排除其他基础疾病如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肺出血、药物性肺损害、肺栓塞和ARDS后,可作出诊断。 4、支气管扩张症 依据:①、幼年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史,如麻疹、百日咳

或流感后肺炎病史,或肺结核病史等;②、出现长期慢性咳嗽、咳脓痰或反复咳血症状;③、肺部听诊有固定性、持久不变的湿啰音,见杵状指(趾);④、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其中可见到卷发状阴影,并发感染出现小液平,CT典型表现为“轨道征”或“印戒征”或“葡萄征”,确诊有赖于HRCT。 5、临床诊断肺结核(涂阴肺结核)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临床诊断病例:①、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②、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③、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抗结核抗体检查阳性;④、3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肺外组织病例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⑤、3次痰涂片阴性的疑似肺结核病例经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者。 (临床诊疗指南) 菌阴肺结核的诊断(3次痰涂片及1次痰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诊断标准:1、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2、抗结核治疗有效;3、临床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4、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5、痰结核菌PCR+探针检测阳性;6、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核病变;7、BALF检出抗酸杆菌; 8、支气管或肺部组织检查证实结核性改变。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常见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先天性肺不发育和肺发育不全 肺不发育先天性病变,两肺一侧肺叶异,一侧异常分三类,不全不良不发育,发育不全伴先心。 肺段隔离症 肺段隔离供血异,肺叶内外有区别,内型圆椭边光滑,块密囊臂壁液气平,外型脏层独立性,左下后叶致密影,常位膈下脊旁隐,膈疝麻痹膨升并发。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先天瘘,肿块血管肺门走,瓦苗试验肺内阴影大小变,肺A造影看自窦。 大叶性肺炎 大叶肺炎双球菌袭,常侵肺段一侧肺大叶,发病急骤胸痛急,寒热咳痰如锈铁,充血纹粗亮度低,实变均密支气管充气征,消散不无外围吸收,渐缩范围结核别。 支气管肺炎 小叶肺炎萄链菌,常见老年弱幼婴,肺纹增粗肺泡炎,斑片结节模糊边,阻塞气肿炎渗出,肺野透亮扩胸廓,金萄感染坏死变,薄壁空洞灶内显。 备注:肺炎液化坏死时,病灶阴影内可见薄壁空洞征。 病毒性肺炎 病毒肺炎病毒属,巨麻流胞腺病毒,支管周肺泡炎渗出,多灶重叠片影结节分布,网纹夹杂粟粒影,气肿肋膜肺膨出,严重占据肺段叶,胸腔积液常伴随。 过敏性肺炎 过敏肺炎症状轻,瓦霜淡薄游走性,斑片线网弥粟粒,病灶多见中下野。 间质肺炎 间质肺炎细菌病毒,热咳发绀气急促,网纹结节重叠影糊,气肿肋膜肺膨出。 支原体肺炎 肺炎致病支原体,轻症微热咳闷疲,淡江片影粗纹理,重症高热占大叶。 放射性肺炎 射线肺炎射线伤,急性斑片慢性萎缩纤,纵移膈开胸塌陷,综合部位放疗量。 吸入性肺炎 吸入肺炎气急发绀,胸痛呛咳血性痰,不同物质如肺炎,阻塞不张气肿像,片状浓密模糊缘,类脂吸入易纤变,不张三角致密影,急性水肿蝶翼样。医界资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3755663.html,) 慢性肺炎 慢性肺炎继发多,变质增生伴渗出,叶段团块纹索粗,斑片结节气肿阻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试卷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试题 科室:___________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5分;14题;共21分) 肝脏主要位于(),是上腹部最大的器官,分为()和(),()两叶。肝由肝组织和管道系统组成,管道系统分为()和()。门脉系统指(),()和(),三者被格利森鞘包裹,在肝外走行一致。门静脉和肝静脉走行呈()。门静脉主干是由()和()汇合而成。 左肝、中肝、右肝静脉汇入()。最有利于肝脏扫查的呼吸阶段是()。 二、选择题: (每空1.5分;40题;共60分) 1. 肝血管纹理减少最常见于: A.肝硬化 B.门静脉梗阻性疾病 C.布加氏综合症 D.急性重症肝炎 2. 哪些器官的检查应首选超声检查(USG): A、肝脏弥散性病变 B、骨折后愈合情况 C、胃炎 D、肺炎性假瘤 3、门静脉系统扩可能由于:Ⅰ—右心衰竭Ⅱ—肝硬变Ⅲ—二尖瓣狭窄A Ⅰ,ⅡⅡ,ⅢⅠ,ⅢⅠ,Ⅱ,Ⅲ 4. 肝门三结构是: A肝动脉、肝静脉和肝门 B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 C脾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 D胆总管、胆囊管和左右肝管 5、肝静脉血汇入下列何结构: A门静脉 B肝 C下腔静脉 D胃静脉 6、肝细胞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是:Ⅰ—肝炎Ⅱ—胰头肿瘤Ⅲ—胆总管阻塞Ⅳ—肝硬化 AⅠ,Ⅱ,Ⅲ BⅠ,Ⅳ CⅡ,Ⅲ DⅠ,Ⅱ,Ⅲ,Ⅳ 7、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后及门静脉主干下的结构是: A左肾静脉 B胰头 C肝尾状叶 D胰尾

8、声像图上,门静脉与肝静脉的区别是: A门静脉左支矢状段与胆囊之间 B门静脉左支横段与下腔静脉之间 C肝右静脉与胆囊之间 D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 9、儿童的肝硬化可能是由于下列何种疾病引起: A肾胚胎瘤 B进行性豆状核变性 C神经母细胞瘤 D克隆病 10、肝脏的含液性病变包括: A肝脏良恶性囊性肿瘤 B先天性多囊肝、各种潴留性囊肿及肝血管病变所致的囊状扩 C感染性(细菌性及阿米巴性)肝脓肿及寄生虫性肝囊肿 D外伤性肝血肿 B、C、D都对 A、B、C、D都对 11、肝脏的含液性病变在声像图上表现为:Ⅰ—边界清晰Ⅱ—部呈无回声或有细弱光点Ⅲ—其后壁和后方回声呈增强效应 AⅠ,Ⅱ BⅡ CⅠ,Ⅲ DⅠ EⅠ,Ⅱ,Ⅲ 12、下列关于多囊肝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囊肝为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中、老年人 B常有遗传性及家族史 C常伴有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改变,如肾脏、脾脏、胰腺 D约50%的病人伴有胰腺的多囊性改变E囊肿的大小可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囊肿边界清晰,彼此互不连通 13、关于低回声型肝癌声像图描述正确的是: A低回声型肝癌多呈圆形,轮廓尚清晰 B无后壁回声,仅后方回声轻度增强C部回声近无回声,有少许光点 D一周后复查常有明显改变 E、A、B、C、D均正确 F、A、B、C均正确 14、肝脏的实性病变包括: A.肝脏良恶性肿瘤、血肿机化、纤维瘢痕及寄生虫病(泡状棘球蚴)) B.肝脓肿炎性反应期 C.炎性假瘤、局限性脂肪肝 D.非特异性肉芽肿、肝结核 E.A、B、C、D均正确 F.A、C、D均正确 15、关于肝良性实质性肿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肝细胞腺瘤、胆管腺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错构瘤、粘液瘤等等 B.除肝细胞腺瘤外,其他良性肝肿瘤少见 C.肝血管瘤包括肝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肝血管瘤 D.肝海绵状血管瘤为混合回声病灶,实质性杂乱无章的不均匀强回

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窒息 一、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本质是组织的缺氧与灌注不良. 二、诊断要点 ⑴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的各种原因; ⑵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或<100 次/分,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 ⑶Apgar 评分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 ⑷器官功能障碍. 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有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的程度. 重要的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心肝肾功能的评价,血常规. 窒息的复要点: 1.正确复; 严格按ABCDE复方案进行复;心电监护; 2.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无自主呼吸; ②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发绀不缓解。(注:气管插管麻醉科医师协助插管)。 3 复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和辅助通气后,心率< 60 次/min: (注意: 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 剂量:1/10,000,0.1-0.3ml/kg/次,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 ②扩容指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低血压/低灌注,对复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或白蛋白1g/kg;或血浆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的通气基础上。 ③碳酸氢钠,怀疑有酸中毒时使用。 ④纳络酮,对于分娩前 4 小时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在有效的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1mg/kg,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复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生理生化指标.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1、宝宝高烧几天不退是怎么回事? 1)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2)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2、宝宝在春季为何特别容易腹泻? 1)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都可引起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记录全过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记录全过程)

入院记录姓名: * 出生地: * 性别: 男民族: 汉族出生日期: 1933.07.12 联系地址: * 职业: 退休病史陈述者: 本人入院时间: 2019.02.07 书写医师: * 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 10 余年,再发伴胸闷、气促 1 天。 现病史: 患者于 10 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受凉后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咳嗽,非刺激性呛咳,痰为白色粘液痰,量多,易咳出,伴乏力、胃纳差(饭量约平时 1/3)。 无畏寒、发热、肌肉酸痛,无盗汗,无头痛、头晕,无鼻塞、流涕,无胸痛、心悸,无恶性、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无四肢麻木及活动不利。 病情慢性迁延,以冬春季节好发。 5 年前患者出现活动后(平路快不走或上楼时)胸闷、气促,休息后稍有缓解,多次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抗炎及平喘治疗,及抗心衰治疗后均能有好转。 期间多次在本院治疗,末次本院住院时间为2010/12/6-2010/12/24,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 3 级。 好转出院,院外使用阿斯美胶囊,舒利迭等药物,病情不稳定,1 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再发,痰为黄粘液痰,量多,不易咳出,伴胸闷气促,活动时明显,休息后不能缓解,今日由家人送来本院,拟慢支急发收入本科进一步治疗。 起病来,神志清、精神软,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外观正常既往史: 患者过去体质一般。 有磺胺类过敏史,表现为皮肤骚痒,有高血压史 10 余年,长期口服缬沙坦胶囊,每天一次、无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肾病史;无肺结核史、病毒性肝炎史、其他传染病史;无手术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无中毒史;无长期用药史;无可能成瘾药物。 疫苗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出生于*,退休,初中学历,并成长和长期居住于此。 无疫区居留史。 无冶游史。 无饮酒习惯。 无吸烟习惯。 无长期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婚姻和睦。 月经史: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但治疗和护理却不可大意,否则可能变得很严重,爸爸妈妈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需要多多储备一些常见疾病的知识,以便在情况发生时,可以最快的做出反应。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皮肤发黄。 巩膜黄染。 体重减轻。 嗜睡、吃奶无力。 病理性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且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并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现象。 新生儿黄疸原因及其分类 50%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常常是因为婴儿肝脏不能快速代谢胆红素所引起。首先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扩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时有产伤的婴儿可能会患上黄疸,因为大量血液在损伤处分解形成更多胆红素。早产儿也是因为肝脏不成熟,容易出现黄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会引起黄疸,但并不常

见。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即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过低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其愈后差,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首先应检查婴儿的胆红素水平,确定并没有达到高危的程度,以免损伤神经系统。可以从婴儿的静脉或者脚后抽血检测,最新的检查方法,可以用光感器。黄疸可以用光纤疗法治疗和酶诱导剂,最新的治疗方法则是胆红素包裹法。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要注意防止如孕期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妈妈妊娠需要注意的: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教学教材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 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二、黄疸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

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 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的复杂性肺部疾病。其中包括了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课题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不断涌现,一些有望改变间质性肺疾病治疗现状的新疗法已开始显现。目前认为,对于某些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其治疗的最好目标,可能仅仅是控制症状;但对另一些患者而言,则有可能实现其病情的稳定、甚至达到缓解。 为了对一些可提示为某种具体间质性肺疾病的特征性病史和体征加以总结,并为相关的非专科医生,提供一些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建议,来自英国 Portsmouth 市 Alexandra 皇后医院的胸部放射科顾问医师Wallis 等,在近期的 BMJ 杂志上发表文章,综述了间质性肺疾病在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 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据估计,其在英国、欧盟、和美国发病率,分别为每 10 万人口 7.44 例、23.4 例和 63 例。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节病、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人们在临床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间质性肺疾病。而其他的间质性肺疾病则较为罕见。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具有不同预后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中,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 3 年;急性间质性肺炎还可能使患者很快死亡。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结节病),可以不治而愈。 将患者早期转诊给专科医生,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准确诊断、患者预后、及其适当管理策略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项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相关患者从呼吸困难出现到转诊至专家中心的中位数时间长达 2.2 年。该研究还发现,转诊延迟与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此外,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也会影响患者进入许多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药物试验的可能性。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相当复杂(表 1),这反映了其潜在病因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多样性。虽然大部分的间质性肺疾病都是以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特征,但也有一些间质性肺疾病,如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等,主要表现为肺泡内的异常物质充盈。

20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17 版GOLD 指南现已推出,本文将简析其关键点: COPD 定义 1. GOLD 2017 将COPD 定义为一种常见、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COPD 主要是因为显著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 2. COPD 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但这些症状常被患者忽视。 3. COPD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是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也与COPD 的起病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生物燃料暴露和空气污染。宿主因素在COPD 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遗传异常、肺部异常发育和加速老化。 4. COPD 患者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性,称为急性加重。 5. 大多数COPD 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这也增加了COPD 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OPD 诊断和初步评估 1. 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合并COPD 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考虑COPD 可能。 2. 只有通过肺功能检测方能对COPD 进行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发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0,则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 3. COPD 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气流受限的程度、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和未来的危险因素(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以此来指导治疗。 4. COPD 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抑郁、焦虑和肺癌。应明确COPD 患者有无合并症并积极加以治疗。因为合并症是影响COPD 患者死亡和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5. GOLD 2017 指出,对于个体COPD 患者,FEV1 在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准确性较差。GOLD 2017 根据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及急性加重病史对ABCD 评估工具做了新的调整,以指导COPD 治疗。 COPD 预防和维持治疗 1. 吸烟是COPD 预防的关键。药物和尼古丁替代治疗可有效增加长期戒烟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