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

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内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2、建立人工通气和循环(持续心脏按压)。

3、恢复自主循环后分析病因和下列检查。(1)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3)心肌损伤标志物。

(4)动脉血气。

(5)心电图。

(6)胸部X线(床旁)。

(二)备选检查

1、超声心动图。

2、血药浓度。

3、毒理学分析。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鉴别诊断

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

(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阻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

(一)基本处理

1、基础生命支持(BLS)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

(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ABC),和体外自动除颤器(D)使用。基础生命支持的处理流程见图1-1。

图1-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处理流程

(注:“成人”指>8岁,*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心脏按压和随后的2次人工呼吸;ALS:高级生命支持,CPR:心肺复苏)

(2)A:保持气道通畅:①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Hemilich手法排除;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④气道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B:人工呼吸:①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尤其在院外;②在抢救室气管插管前简易呼吸器(球囊—面罩)人工呼吸;③无论何种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的提高;④迅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4)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①胸前区拳击: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拳击仅限1~2次。3组病例研究表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胸前区拳击可转复心律,但如室速转为室颤、完全性传房室导阻滞、心室停搏等情况下不能胸前区拳击。鉴于较少益处和潜在危险,目前不推荐在BLS时应用,在ALS时不推荐也不反对。②胸外按压方法:按压部位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之间,即把手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重叠压在其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③要求按压快速而有力,使胸骨下陷4~5cm左右,胸骨下压时间及松开时间基本相等,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④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原则(每分钟按压频率100次)。⑤要耐心持续按压,直到脉搏和血压均恢复正常。⑥因抢救需要停止按压时,不要超过15~60秒。⑦建议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新生儿除外,新生儿CPR中所指出生后第一小时还没有离开医院的新生

儿)CPR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2,目的在于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⑧如果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喉罩等)已经建立,而且为两人CPR,则每分钟通气8~10次,且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如为两人CPR,每2分钟交换操作,以免按压者疲劳;如多人参与急救,应每2分钟更换胸外心脏按压者。⑨心跳和脉搏检查应在5组(或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5)D: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①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室颤),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方法为电除颤;电除颤的另外一个指征是无脉室速。②现在观点认为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室颤,则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有限;2005复苏指南推荐在1次电击除颤后立即恢复CPR,而不是以前所指3次电击。③不应在电击除颤后立即检查患者脉搏和心跳,而应是重新恢复CPR,5组CPR(2分钟)后在再检查脉搏和心律,必要时再进行另一次电击除颤。④关于电击板位置:右侧电极板放在病人右锁骨下方,左侧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平齐的左胸下外侧部。⑤关于除颤能量:一开始即应用高能量(360J)除颤的观点已得到一致认可,如病人仍为室颤,下一次及以后的除颤能量均为360J,简化了营救人员的操作流程;现代生产的AED和除颤器几乎都是双向波除颤器,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首次除颤能量为120J,使用双向方形波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后续除颤能量相同和选择更高能量;如不清楚厂家提供的除颤能量范围,则可选择200J。⑥临床上有人主张“盲目电击”(指心脏骤停后尚不知心脏骤停属哪种类型而进行电击除颤),以争取时间,尤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2、建立静脉通路。

3、心电监护。

(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处理参见图1-2,见插页)

1、心室颤动或无脉室速

(1)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

(2)心电图表现:①QRS波群和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型的心室颤动波;②室动也是死亡心电图表现,但往往很快转为室颤。

(3)成功救治室颤型心脏骤停,须迅速地联合运用CPR+AED。

2、无脉有电活动(PEA)

(1)包括电机械分离、室性逸搏心律、特发性室性心律、除颤后特发性室性心律、严重心动过缓等。

(2)心脏保留心电的节律性,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

(3)心电图表现:宽而畸形、频率缓慢(多小于30/min)QRS波群。

3、心室停搏

(1)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而处于静止状态。

(2)心电图表现:①出现直线(三个以上导联);②或仅有心房波,窦性、房性和结性冲动不能到达心室;③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3)心室停搏和PEA的处理基本相同,以CPR和病因(包括并发症)治疗为主,除颤无效,病人存活率低。

(三)药物

1、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

(1)肾上腺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标准剂量1mg/次,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如未建立IV/IO通路,气管内给药2~2.5mg,每3~5min重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素提高存活率和改善神经系统恢复。②心室停搏和PEA:无较好的疗效,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肾上腺素用于PEA,有待进一步研究。

(2)血管加压素:①室颤和无脉性室速:40U,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单剂。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同,可以替代第一剂(或之后)肾上腺素;②心室停搏和PEA:一组大样本研究显示血管加压素(较肾上腺素)增加PEA病人存活率,但不能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2、阿托品

(1)能有效解除迷走张力,用于心室停搏和PEA。

(2)推荐剂量:1mg,iv,每3~5min重复,不超过3剂。

(3)目前多数研究显示其疗效有效,期待更大规模的研究。

3、抗心律失常药物

(1)胺碘酮:①用于室颤和无脉性室速病人;②病人对CPR、除颤、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无反应时考虑使用;③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可提高这类病人的存活率;④首剂300mg,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如无效,可追加150mg。

(2)利多卡因:①用于室颤无脉室速病人;②3组随机对照

研究显示,和胺碘酮相比,ROSC(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低,且更易发生心室停搏;③作为胺碘酮的替代品;④用法:1~1.5mg/kg,首剂,间隔5~10min增加0.5~0.75mg/kg,最大3mg/kg,iv。

(3)硫酸镁:①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时;②用法:1~2g,用5%葡萄糖10ml稀释,5~20min内,静脉途径/骨髓腔内给药。

(四)复苏后处理

1、如有条件在高级心脏支持的同时就可着手进行。

2、治疗引起心脏骤停原发病

(1)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重建。

(2)吗啡、二醋吗啡中毒:纳洛酮。

(3)张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4)心脏破裂:外科手术。

3、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1)血气分析,胸片。

(2)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3)抗心律失常治疗。

(4)机械通气,适当过度通气。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营养支持

(1)胃肠外营养支持。

(2)鼻胃管:鼻饲。

6、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比积

7、维持理想体温

(1)防止高热、超高热。

(2)亚低温脑复苏。

8、神经病学评估

(1)组织循环恢复后反复进行神经病学评估。

(2)重点:脑干反射、格拉斯哥评分。

(五)心肺复苏特殊问题

1、不施行心肺复苏

(1)复苏现象危及医护人员生命。

(2)发现患者有下列情况:①尸斑;②尸僵;③有腐败分解证据;④致命性解剖或生理异常(如断头)。

(3)患者事先不同意复苏遗嘱。

2、临床死亡判断标准

(1)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2)多次测量生命体征:①无自主呼吸和循环;②无脉搏;

③血压测不出。

(3)心肺复苏30min心脏自主循环不恢复,心电图为一直线(三个以上导联)。

(4)致命性解剖或生理异常。

【住院指征】

1、自主循环恢复。

2、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或加强医疗科。

【出院指征】

不考虑从急诊室出院

第二节休克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低血压

(1)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

(2)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

(3)脉压减小。

2、生命体征性改变

(1)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

(2)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

(3)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

(4)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

(5)患者感头昏不适。

3、组织灌入不足表现

(1)肢端湿冷。

(2)皮肤苍白或发绀。

(3)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

(4)烦躁不安,易激惹。

(5)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6)尿量减少或无尿。

4、交感神经兴奋

(1)精神紧张,焦虑。

(2)过度换气。

(3)大汗。

(二)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1、心源性休克

(1)心前区疼痛。

(2)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

(3)呼吸困难及急促。

(4)颈静脉怒张。

(5)肺部啰音。

(6)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

(7)恶心、呕吐。

2、感染性休克

(1)发热或低休温。

(2)呼吸浅速。

(3)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4)感染病灶表现。

3、出血性休克

(1)血容量丢失

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2)出血表现

1)呕血,便血。

2)咯血。

3)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

4)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

5)产生出血。

6)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4、过敏性休克

(1)有接触过敏原病史。

(2)突然发病。

(3)皮肤红斑和瘙痒。

(4)胸闷,气短。

(5)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

(6)恶心、呕吐,腹泻。

(7)二便失禁。

(8)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9)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10)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11)烦躁不安。

(三)休克合并症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急性肾功能衰竭。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急性肝功能衰竭。

5、应激性溃疡。

6、急性心力衰竭。

(四)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可能诱因。

2、现病史。

(1)平时血压。

(2)心脏病症状。

(3)近期感染性疾病史。

(4)昆虫叮咬史。

(5)目前用药情况。

3、既往史

(1)心脏病。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

(4)手术外伤史。

(5)吸毒史。

(6)既往过敏史。

4、女性月经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休克

(1)急性心肌梗死。

(2)急性乳头肌功能障碍。

(3)二尖瓣腱索断裂。

(4)心脏破裂。

(5)心肌炎,心肌病。

(6)瓣膜性心脏病。

(7)严重心律失常。

(8)心包炎,心包填塞。

(9)肺栓塞。

(10)张力性气胸。

2、感染性休克

(1)严重全身性感染(细菌,真菌)。

(2)肺炎。

(3)肠穿孔。

(4)化脓性胆管炎。

(5)胆襄炎。

(6)腹膜炎。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纵隔炎。

(9)脑膜炎。

(10)化脓性关节炎。

(11)血栓性静脉炎。

(12)脏器脓肿。

3、出血性休克

(1)脏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肝脾破裂,血胸,骨盆骨折)。

(2)宫外孕。

(3)上消化道大出血。

(4)大咯血。

(5)腹主动脉瘤破裂。

4、低容量性休克(出血以外)

(1)大面积烧伤。

(2)剧烈呕吐、腹泻。

(3)肠梗阻。

(4)用退热药后大汗,未及时补液。

5、过敏性休克

(1)医源性

1)药物过敏(抗生素,激素及酶类等)。

2)血制品和异种蛋白。

3)造影剂。

(2)食物过敏。

(3)昆虫叮咬和毒蛇咬伤。

6、药物和化学品中毒

(1)β受体阻滞剂。

(2)钙离子拮抗剂。

(3)可乐定。

(4)洋地黄类制剂。

(5)硝酸酯类。

(6)阿片类物质。

(7)拟交感药(可卡因,苯丙胺类)。

(8)镇静催眼药。

(9)抗抑郁药。

(10)胆碱能药物(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乙酰胆碱,毒扁豆碱)。

7、神经源性休克脊髓损伤。

(二)病理生理

1、休克病理生理变化要点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

2、影响组织灌注的因素

(1)微循环和血管的调节;

(2)心脏功能;

(3)血管内皮功能;

(4)血液流变学。

3、休克按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

(1)心源性休克;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分布性休克;

(4)阻塞性休克。

【院前处理】

1、心电、血压及血氧监测。

2、给高浓度氧。

3、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

4、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

5、如患者无急性心衰表现,给晶体液。

6、对出血性休克患者在出血止住前,院外快速、大量补液有争议。

7、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

8、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建议转运至能开展急诊冠脉介入的医院。

【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血、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3、心肌损伤标志物。

4、动脉血气(有条件者查乳酸水平)。

5、凝血功能(PT,APTT)。

6、ABO血型,Rh因子。

7、心电图。

8、胸部X线检查(床旁)。

9、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

(二)血选检查

1、血培养和药敏。

2、尿培养。

3、C-反应蛋白。

4、淀粉酶。

5、毒理学分析。

6、妊娠免疫学试验。

7、床旁超声(查心脏、主动脉、腹腔脏器及子宫附件)。

8、中心静脉导管。

9、Swan-Granz导管。

10、上消化道内窥镜。

11、血管造影。

12、腰椎穿刺。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休克诊断要点

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2、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多数为70~80mmHg甚至更低。

3、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mHg以上。

4、微循环和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二)各型休克的诊断要点(表1-1)

常见基础疾病诊断要点

类型

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心肌梗死、心肌病及心

律失常等

大量出血;严重脱水(

烧伤、腹膜炎或肠梗阻

等)

心包填塞

大面积肺梗塞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原性休克

低血压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临床征象(如脉搏细弱、皮肤

湿冷),器官灌注不足(尿量、意识改变)

血容量大量丢失临床病因,休克表现,中心静脉压下降,

血管内补液后动静脉压很快改善即可诊断

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反常脉、Kussmauls征,查胸部X线

、超声心动图确诊

诊断较困难,可表现为猝死,核素扫描、肺血管造影有重

要诊断价值

休克的同时具有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局部感染灶及相

应体征,分泌物培养确定感染存在

除休克外,有接触过敏原史,全身性荨麻诊,气道梗阻感

,咳嗽,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严重者可意识障碍,甚

至猝死

类似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伴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如四肢瘫痪

或截瘫等

(三)鉴别诊断

1、低血压

(1)慢性低血压。

(2)急性低血压

1)休克;

2)晕厥;

3)急性运动性血管麻痹。

(3)体位性低血压

1)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2)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3)平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4)晕厥,晕针。

(5)昏迷。

(6)虚脱(短暂的循环衰竭)

1)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2)崩漏。

3)晕堂。

4)身体虚弱患者受某些因素强烈刺激。

(7)用药过量(如快速输入氯化钾)。

【急诊治疗】

(一)基本治疗

1、仰卧位,腿部抬高,安静,保暖。

2、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3、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

4、考虑深静脉插管,中心静脉压监测。

5、保持气道通畅,吸高浓度氧。

6、气管插管指征。

(1)意识障碍。

(2)呼吸停止。

(3)呼吸道不通畅。

(4)高流量法不能充分氧合。

(5)通气衰竭(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6)装有机械夹板的连枷型胸壁。

7、对非心力衰竭患者快速静脉补液。

8、出血性休克应紧急止血(压迫、手术)。

9、置入尿管,计每小时尿量。

10、根据休克基础病因各专科会诊。

(二)各类休克急诊处理

1、心源性休克

(1)急性心肌梗死

1)有效镇痛;

2)急诊血运重建(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冠脉搭桥术);

3)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

5)心脏外科手术。

(2)急性心力衰竭

1)吗啡;

2)速尿;

3)如血压还可以,给予扩血管药物(硝普钠、硝酸甘油);

4)显著低血压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5)正性肌力药物不作为一线用药。

2、感染性休克

(1)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

(2)抗感染治疗。

(3)脓肿切开引流。

(4)必要时手术治疗。

1)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脓胸;

4)坏死性肠炎。

(5)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胺。

(6)明确并控制感染源。

3、出血性休克

(1)建立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

(2)交叉配血,尽早输血。

(3)生命垂危患者输入O型血。

(4)凝血功能障碍者,输入凝血因子或新鲜血浆。

(5)血小板低或功能障碍者输血小板。

(6)在不影响其他治疗措施前提下,中心静脉压监测。

(7)临床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神志及红细胞比积。

(8)出血病因处理:对补液反应差者,尽早手术治疗或血管造影。

4、过敏性休克

(1)停用和清除过敏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

(3)静脉补充等渗液。

(4)肾上腺素(1:1000)0.3~0.5mg,肌肉/皮下注射。

(5)抗过敏药物: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

(6)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

(7)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8)顽固性低血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5、药物或化学品中毒

(1)如有指征给予洗胃、活性炭。

(2)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

(3)阿片类物质:纳洛酮拮抗。

(4)钙离子拮抗剂:补钙。

【留观察指征】

所有患者均直接送入急诊抢救室。

【住院指征】

1、过敏性休克患者

(1)多次注射肾上腺素病情不见好转。

(2)高龄身体虚弱患者。

(3)心脏病患者。

2、其他各型休克患者。

3、有条件者收入加强医疗科或CCU。

【出院指征】

1、一般休克患者不应离院。

2、过敏性休克者满足下列条件者可出院。

(1)年轻无心脏病患者。

(2)观察24h以上。

(3)初步治疗很快见效。

(4)生命体征平稳。

3、出院后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就诊。

4、有条件者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

第三节胸痛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患者胸部(从颌部到上腹部)的一种疼痛或不适感。

2、胸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诱因,因疾病不同和患者个体差异而临床表现不同,如:

(1)疼痛部位以胸部为主,但部分患者表现为(左)肩、胳膊、手、下颌及牙齿疼痛。

(2)性质和严重程度,从胸闷、隐痛到剧烈绞窄样疼痛不等。

(二)可能伴随症状

1、心慌、心悸。

2、呼吸困难和紫绀。

3、晕厥。

4、大汗。

5、恶心、呕吐。

(三)急诊医师应当识别的危及生命的胸痛及其特点(表1-2)

表1-2危及生命的胸痛临床特点

病因胸痛特点诱发因素或缓解因

危险因素伴随症状

心绞痛胸骨后压迫感、烧

灼样疼痛,向颈、

颌、肩、手臂放射

,持续3~15min

运动、寒冷、情绪

变化、餐后诱发,

休息、使用硝酸甘

油后缓解

男性>35岁,女性>45岁

,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

血症、高血压、糖尿病、

吸烟及家族史

焦虑、气短、

心动过缓或过

速、恶心、呕

吐、大汗

心肌梗死胸骨后压榨样、窒

息感,向颈、颌、

肩、手臂放射,疼

痛时间>15min

休息、硝酸甘油不

能缓解疼痛

同上同上

主动脉夹层突发胸骨后、肩胛

间剧烈疼痛,撕裂

样,持续性

—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

妊娠、主动脉缩窄、高龄

、瓣膜疾病及家族史

恶心、呼吸困

难、大汗,相

关神经病学改

肺栓塞胸骨下、病变局部

胸膜炎性疼痛,持

续性

呼吸时加剧癌症、妊娠/产后、创伤

、手术后、长期卧床、高

焦虑、喘息、

气短、咳嗽、

咯血、心动过

速、晕厥

气胸患侧胸膜炎性疼痛

,向颈、背放射,

持续性

呼吸时疼痛慢性肺病史、吸烟、月经

期、既往发作史

气短、唇发绀

食管破裂胸骨后或上腹部烧

灼样痛,向后胸放

射,持续性

颈部弯曲时疼痛加

剧烈呕吐、食管的机械操

作后

恶心、剧烈呕

吐、大汗、呼

吸和吞咽困难危及生命胸痛的病因学诊断是急诊的重点:

(1)不稳定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

(3)主动脉夹层。

(4)肺栓塞。

(5)张力性气胸。

(四)体格检查要点

1、生命体征比较左或、上下肢血压和脉搏是否对称,呼吸

是否窘迫。

2、一般情况确定患者一般情况是否良好、痛苦或危重,多数患者有焦虑。

3、皮肤黏膜是否有发绀。胸壁皮肤有无束带状皮疹。

4、颈部气管是否居中,评价颈静脉压和Kussmaul征。

5、胸部有无触痛及皮下气体。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干湿啰音。

6、心脏听诊心率、心脏节律、杂音或病理性心音。

急诊科各急救流程图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卧床休息,头低位。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建立大静脉通道、紧急配血备血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 ),记每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镇静:地西泮5~10mg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如果有明显的体表出血尽早止血,以直接压迫为主 保持气道通畅 静脉输入林格液,维持平均动 脉压>70mmHg ,否则加用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严重心动过缓:阿托品0.5~ 1mg 静脉推注,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总量3mg ,无效则考虑安装起搏器 激素:脊髓损伤8小时内甲基 泼尼松龙30mg/kg 注射15分钟以上,继以5.4mg/(kg ·h ),持续静脉滴注23小时 请相关专科会诊 评估休克情况: 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脉压↓ 心率:多增快 皮肤表现:苍白、灰暗、出汗、瘀斑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 呼吸:早期增快,晚期呼吸衰竭肺部啰音、粉红色泡沫样痰 肾脏:少尿 代谢改变:早期呼吸性碱中毒、后期代谢性酸中毒 神志:不同程度改变 头部、脊柱外伤史 可能过敏原接触史 血常规、电解质异常 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 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若合并低血容量:予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200ml 〈10min ,观察休克征象有无改善 如血压允许,予硝酸甘油5mg/h ,如血压低,予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吗啡:2.5mg 静脉注射 重度心衰:考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见“急性左心衰抢救流程”) 积极复苏,加强气道管理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每5~10分钟 快速输入林格液500ml (儿童20ml/kg ),共4~6L (儿童60ml/kg ),如血红蛋白<7~10g/dl 考虑输血 正性肌力药:多巴胺5~20μg/ (kg ·min ),血压仍低则去甲肾上腺素8~12μg 静脉推注,继以2~4μg/min 静脉滴注维持平均动脉压60mmHg 以上 清除感染源:如感染导管、脓肿清除 引流等 尽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纠正酸中毒 可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氢化可的 松琥珀酸钠100mg 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静脉滴注 初步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双通路输液: 快速输液20~40ml/kg 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及胶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贺斯)100~200ml/5~10min 经适当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则给予血管加压药: 收缩压70~100mmHg 多巴胺2.5~20μg/(kg ·min ) 收缩压<70mmHg 去甲肾上腺素0.5~30μg/min 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无效的严重酸中毒则考虑碳酸氢钠125ml 静脉滴注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常规

第十二章老年病科 第一节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 (2)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 2.西医诊断:(1)汗出,可诉不稳、易消长的全身乏力感,头晕、头痛、头重、心悸、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性躯体症状。 (2)可见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异常:眼心反射,Schelloug起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心电图,(体表)微小震动图,指尖容积脉波等。 (二)证候诊断 1.肺卫不固证:自汗,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黄白光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2.营卫不和证:自汗,汗出恶风寒,肢体酸楚,或有微热,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3.湿热熏蒸证:自汗为主,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阴虚火旺证:盗汗,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红赤,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5.阴阳两虚证:自汗、盗汗、腰背酸软疼痛,头晕眼花,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卫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甘草等。

中成药:玉屏风散、玉屏风颗粒等。 2.营卫不和证 治法: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3.湿热熏蒸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①十味温胆汤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甘草等。②三仁汤加减。杏仁、薏苡仁、豆蔻、厚朴、法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苍术、防己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①关腠散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黄连、莲子、肉桂、浮小麦、五味子等。②当归六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当归、黄芩、黄连、黄柏、黄芪、肉桂、五味子、乌梅等。 中成药:当归六黄丸等。 5.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温阳 推荐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知母、焦黄柏、当归、巴戟天、女贞子、旱莲草、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针刺疗法 ①取穴:主穴,阴郄、后溪、合谷;配穴,复溜、肺俞等。 针刺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具取无菌30号1.5寸毫针,主穴穴位直刺进针1~ 1.5寸,如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②“华佗夹脊刺”治疗:取华佗夹脊穴,采用自上而下依次左右交替针刺,直刺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 2.温针灸 取大椎穴,以毫针得气后在针柄上放上艾炷,每次3~5壮,每日1次;另取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合谷、复溜中的2~3穴/次,治疗自汗。用艾条灸左阴郄,约40分钟,每日1次,治疗盗汗。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上消化道大出血诊疗常规

上消化道大出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和便血。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常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血容量减少20%以上,可危及生命。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包括来自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出血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病因】 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可以是上消化道本身器官的病变,也可是邻近脏器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所致。 【临床表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和出血引起的全身表现。

(1)呕血和黑粪:呕血和柏油样黑粪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粪出血,但不一定有呕血。一 般情况下,幽门以上的出血,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 起呕血。但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幽门以下的出血可因血液反 流入胃而刺激胃粘膜造成呕血。 (2)失血性休克:一般认为成人出血量在500ml以下者,可无贫血或血容量减少的表现。如出血量在800-1000ml,主要表现为皮 肤、甲床和结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突然站 立时眼前发黑。当出血量超过1000-1500ml,失血速度快时, 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开始时皮肤苍白而湿冷、四肢发凉、口 渴、黑曚、表情淡漠等,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甚至昏迷,同时出现少尿、无尿或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肾衰竭。 (3)发热:在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4)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使血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失血使肾血流量 暂时减少,导致氮质潴留(肾前性氮质血症)。一般在纠正低血 压、休克后,血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 【诊断】 (1)出血的病因及部位诊断:根据详细的病史、体征,有半数患者可以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进一步依靠实验室、X线钡 剂、内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查清大部分患者出血

急诊科流程图

十六、急诊科室工作流程图 1、急诊科院前诊疗工作流程图 2、急诊科院内诊疗工作流程图 3、急诊室留观流程图

4、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图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请相关二线班病情较重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或收入病房会诊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抢救成功(医师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留观室 5、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流程图

6、农药中毒抢救流程图 初步怀疑有机磷农药中毒: 服农药史+口腔或呼吸有大蒜臭味、流涎、多汗、肺部啰音、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意识障碍紧急评估畅气道阻塞①清楚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 有无气道阻塞大管径管吸痰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呼吸异常②气管切开或插管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 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卧床,头偏向一侧,口于最低位避免误吸 ●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 ●A 检查生命●B 评价解剖●C 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D 基础情况(年龄、心脏疾●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伤情判断按照(CRASHPLAN 方附:CRASHPLAN 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c 为心脏(cardic),R 为呼吸● 术前准备,血常规和血型,凝 ● 送手术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及呼吸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镇静: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静脉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超过2~5mg/min) 如有条件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检测血电解质 脱去衣物,清水洗受染皮肤、毛发 洗胃或催吐:冷淡盐水,反复洗胃至无异味或总量2~5升为止 导泻:33%硫酸镁200ml或25%甘露醇250ml灌胃 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2000~4000ml/d,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 利尿:呋塞米20~4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倍重复1~2次使用 阿托品: 按轻、中、重不同程度,每2~30分钟静脉注射1~10mg,根据情况调整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 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 瞳孔散大 口干、皮肤干燥 颜面潮红 心率加快 真正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避免阿托品中毒 复能剂: 是否使用或者何时使用目前尚有争议。解磷定成人每次0.4~0.8g,稀释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4小时重复1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也可以选择氯磷定(0.5~1g肌肉注射) 上述治疗无效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

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起病即出现眩晕、视一为二、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等临床表现者,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脏腑而出现神志昏蒙。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在中风病主症的基础上备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如下: 风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 火热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120接诊或自行来院→急诊护士测T、P、R、,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查体→完善检查: ①轻中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 ②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住院、手术、。 急诊服务时限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血、尿、大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免疫、血凝等检验项目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与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 一、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出会诊医师前去会诊,时间小于10分钟。 二、急诊有危急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协助的,立即电话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师前往共同抢救。 三、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住院者,提前联系临床科室,

准备病房和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有担架员及急诊医务人员共同护送患者到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四、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检查者,各医技科室做到随叫随到,先检查后收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师,并做好记录,快速做出检查报告。 五、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抢救者,药房要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收费,并做好记录。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一、分级依据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 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 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 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 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 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病机: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扼子9g,黄芩9g,川牛膝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12g,夜交藤15g,茯苓9g。 加减:兼便秘者可加大黄后下6g,芒硝冲服6g,以通腑泄热;若阳亢化风者,宜加羚羊角粉冲服0.6g。牡砺先煎10g,.代赭石15g以镇肝息风;若兼阴虚者,加龟甲先煎10g,鳌甲先煎10g,制何首乌10g,生地黄10g以滋阴潜阳。 2.2 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目眩晕,劳则加剧,神疲健忘,声低气短,面白少华或萎黄,或心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 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内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急诊科各急救流程图

急救通则(Fist Aid)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紧急评估 第一步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抢救措施 A:有无气道阻塞 评估和判断 B: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 B: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一般性处理 C: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S:神志是否清楚 注释说明 第二步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气道阻塞 ●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 呼吸异常●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 重要大出血 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第三步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 ●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必要和主要的 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 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见休克抢救流程图)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主要的一般性处理●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 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 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 ●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 ,心率50-100 次/ 分,呼吸12-25 次/ 分●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 ●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 ●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选择适当的进一 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留院短暂 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时间:2011年7月19日来源:作者:点击:次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一、中医中风病诊疗常规 【定义】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症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重症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2、病机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诊断分析步骤】 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脑栓塞、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溶栓治疗对血压的要求是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近年西班牙对250例半球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情况、ESS、CT容积及死亡率进行的一项研究,与三个月后的结果做对照表明。发现发病当日收缩压最低组及最高组和舒张压最低组及最高组患者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失最重,CT所示梗死体积最大。研究提出,住院后24小时内迅速降压者,倘若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同样早期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失且梗死体积大。因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在一段时间内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既往有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血压在 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参考:2007年美国卒中指南的共识是除非收缩压>220 mmHg 或平均血压>120 mmHg,不需要使用降压药(I 类,证据水平C)。 【临床分型】 一、西医分型

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常规

有机磷农药中毒 【概述】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我国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占急诊中毒的 49.1%,占中毒死亡的83.6%0有机磷农药对人畜的毒性作用主要在 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乙酰胆碱累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有机磷农药剂型有乳剂、油剂和粉剂。根据动物的半数致死量 (LC50),将国产有机磷农药分为四类: 【病因】 1.生产性中毒: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手套破损,衣服和口罩污染,或 生产设备密闭不严,化学物质泄漏,农药经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 人体引起中毒。

2.使用性中毒:喷洒杀虫药时,防护措施不当致药液污染皮肤或吸 入空气中农药而引起中毒 3.生活性中毒:主要由于误服或自服有机磷农药,饮用被农药污染 的水源或食入污染的食品所致。 发病机制】 因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接触或有意服毒或误服,误用有机磷农药而导致中毒。有机磷农药进人中毒者的血液中与胆碱酯酶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活性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减低,蓄积过多的乙酰胆碱导致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以及内脏功能受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致死。 临床表现】胆碱能危象发生的时间与毒物种类、剂量、侵入途径密切相关。口服中毒多在10 分钟至2 小时内发病;吸入中毒者30 分钟内发病;皮肤吸收中毒者常在接触后2-6 小时发病。 1.毒蕈碱样症状:又称M 样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多汗、流涎、心率减慢、瞳孔缩小( 严重时针尖样缩小) 、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加并有蒜臭味、气急、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肌颤:又称N 样症状,主要表现为颜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强直性痉挛,伴全身紧缩和压迫感;后期出现肌力减退和瘫痪,严重时发生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无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 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 4.内脏功能受损:中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循环衰竭、 脑、肺水肿,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5.反跳: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特别是乐果和马拉硫磷口服中 毒者,经积极抢救临床症状好转,达稳定期数天至一周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再次出现胆碱能危象,甚至发生昏迷、肺水肿或突然死亡;这种现象可能与皮肤、毛发、和胃肠道内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被重新吸收以及解毒药减量过快或停药过早等因素有关。

耳鼻喉科鼻渊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黄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

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急诊科资料盒统一标准汇总

急诊科“创二甲”资料总目录(参考) 说明: 1、本目录根据外科系统承担的医疗任务编制,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增减,如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应根据专科要求改装或另设资料盒/记录本。 2、资料盒内资料的大体顺序为:P制度/规定-预案/流程-D执行记录- C、A分析记录。 3、资料的具体要求应详细查阅该条款, 4、凡标注有“本院”字样的目录,将由院统一下发,其它目录院、科均需要分别准备。 5、本目录主要是医疗部分,护理及其它管理方面的目录以相关部门的要求为准。 【资料盒1】法规指南规范 *科室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4.5.6.1C3)、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4.5.3.1C4);各科室根据本科员工应掌握的内容收集。内容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一)法律法规 包括卫生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国家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法规文件(6.1.2.2B2) (二)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1、《阳煤三院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汇编)》(6.1.5.1C3) 2、本院发布的新增、修订的制度和规定等文件(4.2.2.1;6.1.5.1A); 如: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4.5.1.1C1) 3、本科室制定的相关制度(4.2.2.1B1)、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4.5.3.1C4)急诊检诊、分诊、病情评估制度、培训资料(2.3.3.1C1.2.3B2)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制度、分析(2.3.6.1A2) (三)临床诊疗指南 1、本专业《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山西省)》(4.2.2.3C1); 2、《常见急危重症诊疗指南(山西省)》(4.2.2.3C1) 如:“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及配套执行制度与流程(4.5.8.1C1) 3、本专业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治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4.5.2.1C1);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规范更新(4.2.2.3A) 4、本科室前五位单病种诊疗常规 (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1、《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山西省)(4.2.2.3C1) 2、本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更新(4.2.2.3A) 【资料盒2】人力资源管理

急诊科各班工作流程图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护士长工作流程 08:00 着装整齐,佩戴服务牌,到岗 08:10 检查病室报告记录本,并签字 08:20 检查各记录本填写情况 08:30 参加科室交接班,床旁交接班,晨间提问,询问责护掌握病人“八知道”等情况 09:00 督促护士保证急救绿色生命通道通畅 09:30 检查救护车、抢救室的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 10:30 巡视病房,了解留观病人的病情,落实各班工作质量标准 11:30 督促护士做好治疗室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13:30 查急救120呼叫系统 14:00 检查病房、清创室、抢救室各物品、器械是否在备用状态 16:00 带领责护进行准确的医嘱查对 17:00 巡视病房,组织晚间护理 备注: 1.督促护士做到急诊服务及时、安全、有效,保证急救绿色生命通 道通畅 2.督促护士认真履行各班职责,检查各班工作质量、各项规章制度, 每月进行质量评价,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合理排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型抢救做好组织指挥

4.每月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对复杂的护理技术指导操作并考 核,提高抢救技能 5.督促护士落实工作计划,指导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值班护士(一线班)工作流程08:00 着装整齐,佩戴服务牌,到岗 08:10 查急救120呼叫系统 08:15 与次日值班护士进行救护车交接班包括:救护车上药品、物品、各类抢救仪器情况,进行救护车紫外线 消毒30min 08:30 参加科室交接班,床旁交接班 09:00 ①做好准备,向指挥中心报告今日出诊车辆,处于待命状态 ②随时做好急危重病人的接待,随时做好出诊准备 ③完成门急诊病人相关治疗费用记账及留观病人收费 问题,做好相应解释 ④随时护送病人做各项检查、入院,并与病房护士做 好交接 合理分诊,合理安排床位,完成治疗,正确转抄新留 观病人医嘱执行单,

中医科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篇中医科疾病 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一节感冒 【概述】 感冒是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邪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全身不适、脉浮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脉浮。 (二)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楚、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三)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四)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五)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六)本病应注意与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风寒证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加减。 (三)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加减。 外治疗法

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 第二节急性发热 【概述】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各种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体温在37.5℃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二)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三)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四)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五)注意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卫表证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解表退热。 例方: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选银翘散。 (二)肺热证 症状: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三)胃热证 症状: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 例方:白虎汤加减。 (四)腑实证 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例方:大承气汤加减。 (五)胆热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例方:大柴胡汤加减。 (六)脾胃湿热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