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bēi dúróng shìzhímàn diāo è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a.爱情可以带来狂喜;b.爱情可以摆脱孤独;c.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答案: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a.了解人类心灵;b.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c.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6.赏析下列句子。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①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拓展延伸

7.请你积累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事例、名言都可。

答案示例:(1)名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2)名人事例: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兴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活着。

司马迁隐忍苟活,穷尽毕生心血,终于写出了煌煌巨著《史记》。他的“苟活”,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完美实现。

当堂测试

8.阅读冰心的《谈生命》(节选),完成文后的问题。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

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答案:(1)破壳出土——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转眼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2)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3)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重乐观

(2)画线句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到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揭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话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望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永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答案:C

(3)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答案:(1)“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假如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2)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生命本身不会永远是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着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侮。

(4)结合全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答案: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诚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5)在全文中,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还可以把生命和人生比作什么?写出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来。

答案示例:生命像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生命像灿烂的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

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望岳》杜甫(八上课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杜甫(八上课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杜甫(八上课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八上课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之塞上》王维(八上课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课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八上课内)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长歌行》(八上课外)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望》王绩(八上课外)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八上课外)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山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上课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申骞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能说出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不同特点,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七律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感同身受,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总结回顾 展望新学期 共同走进八年级语文课本

第2课时《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推敲关键字词的含义领悟其中饱含的感情 3.总结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学习写作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雪》,自我朗读《七律长征》课堂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1、找同: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作者相同: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 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 运是在等着他的”。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第一层:导语我军主动 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第二层:背景 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2、《芦花荡》孙犁 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年近六十的老头子用船护送两个女孩子(大菱、二菱)通过敌人封锁的苇塘,由于他“过于自信和自尊”而被敌人发现,大菱负了伤,就此引发了老人在水中用钩子钩敌人的腿、用竹篙砸敌人脑袋的复仇过程,从而让老人泄了民族之愤、找回了自尊。老头子与侵略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与侵略者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是疯狂的侵略与勇敢的反侵略的一个缩影。反映当时特定历史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勇气与威力、信心与信念,揭示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无情的杀戮。 紧紧把握住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来分析,分析他爱与憎的价值取向、智与勇的执着表现,以此来揭示人物情感的附着点,找寻他能够不负抗日军民之厚望独自一个人担当交通员的深层原因,从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写作意图,揭示小说主题。 3、《蜡烛》西蒙诺夫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教参 / 八年纪上册语文教参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主要内容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参考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 课文题目 作者 我认为一下句子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主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难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芦花荡

孙犁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蜡烛 西蒙诺夫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就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共同的专题:记述正义战争,谴责非正义战争;歌颂正义一方的真善美,揭露非正义一方的假恶丑;表达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习重点:1、复习记叙六要素,把握记叙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片段,完成1—5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表(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表 A 鳌头败笔奔丧残损伧俗次第擦拭蟾蜍潮汐疮疤得体地窖颠沛典质吊唁斗拱额枋噩耗藩篱繁衍烦躁拂晓赋闲尴尬孤孀古朴归咎寒噤呵斥缓冲幻觉荒谬荒僻惶急惶恐脊椎伎俩监控尖利健忘交卸焦灼接济劫难诘问鞠躬渴慕克扣克隆骷髅愧怍狼藉两栖鳞片嶙峋鎏金琉璃镂空美感萌发明艳纳凉能耐蟠龙蹒跚胚胎霹雳翩然屏风绮丽蔷薇取缔失衡史诗疏懒衰减绥靖肃穆簌簌琐屑塌败推崇颓唐瓦砾帷幕稀罕箱箧雄跨雄姿轩榭央告殷红吟咏悠闲匀称孕育赃物藻井造型仄歪褶皱震惊滞笨制裁致密驻足阻遏追溯颤巍巍金銮殿文绉绉中轴线 B 艰苦监督煎熬剪裁简陋捡拾健壮讲究娇贵娇嫩焦虑侥幸皎洁较量教诲接触揭露捷报竭力解剖介意尽量经营惊诧惊愕惊奇精通颈椎警醒径自竞赛竟然敬重境况境遇居然举措拒绝聚集聚拢捐款绝境均匀开创开端开辟慨叹凯旋刊载考查考察坎坷咳嗽可惜渴望恳切恐怖恐吓跨越宽敞宽广宽阔宽慰亏空魁梧扩散阔别蜡烛褴褛懒散狼狈浪漫唠叨黎明理念礼拜理智厉害联袂脸颊良心亮点晾晒料理裂痕伶俐领悟流露留恋笼罩落成麻木脉络蔓延忙碌茂盛魅力萌芽蒙蔽秘诀秘密勉强缅怀敏捷模糊模拟没收陌生谋略谋生目睹牧童难免恼怒脑髓嫩绿鸟雀宁静偶然偶像攀登攀谈攀援盼望泡影陪伴赔偿佩服蓬勃碰撞 C 变化多端长途跋涉草长莺飞重峦叠嶂触目伤怀大庭广众荡然无存低眉顺眼 风尘苦旅风雪载途豁然开朗鸡犬相闻落英缤纷气息奄奄巧妙绝伦情郁于中 穷愁潦倒日薄西山锐不可当世外桃源衰草连天束手无策天下为公天衣无缝 微不足道惟妙惟肖无动于衷无人问津五彩斑斓物竞天择相安无事销声匿迹 啸聚山林因地制宜雅俗之别月明风清在劫难逃张皇失措自出心裁周而复始 转弯抹角胸中有丘壑出淤泥而不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毛遂自荐门庭若市名列前茅名正言顺莫名其妙漠不关心默默无闻难以置信 迫不得已破釜沉舟其乐无穷其貌不扬气象万千恰如其分千姿百态牵强附会 前车之鉴情不自禁情真意切全神贯注三顾茅庐赏心悦目舍生取义身临其境 声色俱厉失魂落魄诗情画意势不两立守株待兔首屈一指首当其冲水落石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初中语文 背诵课文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 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过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人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人琴俱亡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即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时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石潭记柳宗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8.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

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集_初中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集_初中语文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五、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