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复习(必修一)

高一复习(必修一)

高一复习(必修一)
高一复习(必修一)

第一讲

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 和 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

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 .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

.通常以

为参考系.

3.位移

(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

位置指向 位置的 线段.

(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

,路程是 .只有在

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B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 C .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 .用GPS 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答案 D

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B .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

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AC

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考点二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

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v =Δx

Δt

.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 (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

的方向. 2.平均速度

(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

,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 相对应.

3.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

(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

,是标量.

(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 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

应.

(3)平均速率是 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思维深化]

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

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

6v

答案 D

解析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

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图2

A .0.10 m /s

B .100 m/s

C .4.0 m /s

D .0.40 m/s

答案 A

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1.速度变化量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定义式:Δv =v -v 0.

(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 (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 2.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

Δt

.

(3)决定因素: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答案 B

8.[加速度的求解]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45 m/s2B.-2.45 m/s2

C.4.90 m/s2D.-4.90 m/s2

答案 D

9.[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答案 A

10.[运动特点的分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答案 B

练出高分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

B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

C .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D .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 s 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C .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 =Δx

Δt ,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

D .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 921千米,设计时速 350千米.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1

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 .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度,921千米是指位移

C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

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

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 .12 m 、2 m B .12 m 、-2 m C .-2 m 、-2 m

D .2 m 、2 m

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

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

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

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

A .25 km /h

B .34 km/h

C .35 km /h

D .38 km/h

6.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 ,测速精度0.2 m/s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 .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 .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7.(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8.(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 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是9 km B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 C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D .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9.(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综合应用

10.某质点以20 m /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 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 ,又经过2 s 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 ,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 B .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 C .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 .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

1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9月16日12时休渔结束,我国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2,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2

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

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

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

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12.(多选)“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

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

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

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

13.(多选)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第二讲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1.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位移速度关系式:

2.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3.v0=0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 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 n=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 n=

1.[基本规律的应用]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a=1 m/s2,v9=9 m/s,x9=40.5 m

B.a=1 m/s2,v9=9 m/s,x9=45 m

C.a=1 m/s2,v9=9.5 m/s,x9=45 m

D.a=0.8 m/s2,v9=7.7 m/s,x9=36.9 m

答案 C

2.[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 s内的位移为()

A.30 m,40 m B.30 m,37.5 m

C.12.5 m,40 m D.12.5 m,37.5 m

3.[两个重要推论的应用]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4.[v0=0重要推论的应用]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2 s,则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 4 s

5.[比例法的应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的位移是() A.3.5 m B.2 m C.1 m D.0

答案 B

6.[中间位置速度公式的应用]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A.2v

B.3v C.2v D.5v

答案 A

7.[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间总长度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

A.s(a1+a2)

a1a2 B.

2s(a1+a2)

a1a2

C.2s (a 1+a 2)a 1a 2

D.

a 1a 2

2s (a 1+a 2)

答案 B

8.[物理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图1

答案 t

考点二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特点和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①从 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 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公式:

9.[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一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 点时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 .1∶3 B .1∶5 C .1∶8 D .1∶9 答案 D

10.[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应用]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 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 =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10 m/s 2. 答案

练出高分

基础巩固

1.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 m /s 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 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

A .3.75 s

B .15 s

C .30 s

D .45 s

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 =(10-0.1v 2) m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 C .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

3.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

3 s ,g 取10 m/s 2,则小球开始下落

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图1

4.(多选)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v 0t -1

2at 2

B .v 0t C.v 0t 2

D.12

at 2 5.(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

时间可能是( ) A.v 02g B.v 0g C.3v 0g D.3v 0

2g

6.(多选)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 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等于2∶1

B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等于1∶1

C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 1∶x 2等于2∶

1

D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不等于1∶2

7.(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

A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

2T

B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

2T

C .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

T 2

D .运动的加速度为x 1+x 2

T

2

综合应用

8.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

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

4

gt 2

9.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

b ) B.14g (T 2

a -T 2

b ) C.12

g (T 2a -T 2b ) D.1

2

g (T a -T b ) 10.(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 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 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

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11.如图2所示是在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求:(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 m/s 2)

图2

(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 0.

(2)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2014·新课标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加速度为晴天时的2

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13.珠海航展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飞机表演剪刀对冲的精彩空中秀.质量为m 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的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飞机以速度v 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 1,运动时间为t 1;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 .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第三讲

考点一 重力、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重力的理解 (1)产生: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

分力.

(2)大小:G =mg ,可用 测量.注意: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②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 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

;物体的

分布.

②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

并发生 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

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 ,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 .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 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3.弹力方向的判断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4.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①内容:弹簧发生 时,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 .

②表达式:F =kx .k 是弹簧的 ,单位为N/m ;k 的大小由弹簧 决定.x 是弹簧长度的 ,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1.[弹力有无的判断]如图所示,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 、B 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答案 B

2.[弹力方向的判断](多选)如图2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2

A.小车静止时,F=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竖直向上

D.小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一定有F>mg,方向可能沿杆向上

答案CD

3.[含弹簧类弹力的分析与计算]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3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图3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答案 C

考点二轻绳模型与轻杆模型

1.轻绳模型

(1)活结模型: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为同一根细绳,其两端张力大小.

(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子的张力.2.轻杆模型

(1)“死杆”:即轻质固定杆,它的弹力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2)“活杆”:即一端有铰链相连的杆属于活动杆,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

4.[轻绳活结与轻杆死杆模型]如图4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

图4

(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及方向.

答案(1)100 N(2)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5.[轻绳死结与轻杆活杆模型]若上题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5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5

(1)轻绳AC段的张力F AC的大小;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答案(1)200 N

(2)173 N,方向水平向右

考点三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1.两种摩擦力的对比

6.[关于摩擦力的理解](多选)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B

.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D

7.[静摩擦力的分析](多选)如图8所示,用一水平力F把A、B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

A.B物体对A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F增大时,A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

C.若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则B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墙对A的摩擦力

D.不论A、B的重力哪个大,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墙对A的摩擦力

答案AD

8.[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如图9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取g=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

A .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 .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C .3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20 N

D .物块3受6个力作用 答案 B

练出高分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 .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

D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2.如图1所示,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图1

3.如图2所示,杆BC 的B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 为一滑轮.重物G 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 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 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 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

2

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

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不变

4.如图3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图3

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

5.如图4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B和C上,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A、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1,B、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2,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3,则()

图4

A.F f1=0,F f2=0,F f3=0 B.F f1=0,F f2=F,F f3=0

C.F f1=F,F f2=0,F f3=0 D.F f1=0,F f2=F,F f3=F

6.如图5所示,沿直线运动的小车内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放置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5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

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

D.因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故物块B受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

7.(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减速,不可能使物体加速

B.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只能使物体加速,不可能使物体减速

C.作用在物体上的滑动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D.作用在物体上的静摩擦力既可能使物体加速,也可能使物体减速

8.(多选)如图6所示,A 、B 、C 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

B .三个物体只有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C .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B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综合应用

9.如图7所示,用平行于斜面体A 的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 拴接在挡板B 上,在物块P 上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 .物块P 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 .弹簧的弹力一定沿斜面向下

C .地面对斜面体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 .若增大推力,则弹簧弹力一定减小

10.(多选)如图8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已知容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 .水平面对容器有向右的摩擦力

B .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2mg

C .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D .弹簧原长为R +mg

k

11.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如图9所示的两种装置.

(1)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A是否都要做匀速运动?

(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 a的大小?

(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0 N,拉力F 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图9

12.如图10所示,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 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00 N/m,原长为10 cm,现在的长度为6 cm.

图10

(1)试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若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 cm,弹簧仍与物体相连,下端仍固定,物体在斜面上仍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又如何呢?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解析

基本初等函数 一.【要点精讲】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②性质:1)a a n n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 N * ;2))0(10≠=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1,0(≠>a a 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b 称以a 为底N 的 对数,记作,log b N a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 2)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01log =a ;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精心)

必修一第一章预习教案(第1次)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泉州市第九中学; 五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 b 、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五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 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 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Q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必考题】高中必修一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1)

【必考题】高中必修一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已知()f x 在R 上是奇函数,且2(4)(),(0,2)()2,(7)f x f x x f x x f +=∈==当时,则 A .-2 B .2 C .-98 D .98 2.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22log a a =,12 1log 2b b ??= ???,21log 2c c ??=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a c << 3.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的1x ,212[0,)()x x x ∈+∞≠,有 2121 ()() 0f x f x x x -<-,则( ). A .(3)(2)(1)f f f <-< B .(1)(2)(3)f f f <-< C .(2)(1)(3)f f f -<< D .(3)(1)(2)f f f <<- 4.已知函数ln ()x f x x =,若(2)a f =,(3)b f =,(5)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a << B .b a c << C .a c b << D .c a b << 5.对于函数()f x ,在使()f x m ≤恒成立的式子中,常数m 的最小值称为函数()f x 的 “上界值”,则函数33 ()33 x x f x -=+的“上界值”为( ) A .2 B .-2 C .1 D .-1 6.函数 ()()2 12 log 2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A .(),1-∞ B .()2,+∞ C .(),0-∞ D .()1,+∞ 7.把函数()()2log 1f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图象与函数()g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已知偶函数()h x 满足()()11h x h x -=--,当[]0,1x ∈时, ()()1h x g x =-;若函数()()y k f x h x =?-有五个零点,则正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log 2,1 B .[ )3log 2,1 C .61log 2, 2? ? ??? D .61log 2,2 ?? ?? ? 8.已知函数()2log 14x f x x ?+=?+? 0x x >≤,则()()3y f f x =-的零点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9.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1)(3)0f x f x ++-=,且(1)0f ≠,若函数 6()(1)cos 43g x x f x =-+?-有且只有唯一的零点,则(2019)f =( ) A .1 B .-1 C .-3 D .3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90302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1)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 1、设集合A={x ∈Q|x>-1},则( ) A 、A ?? B 、2A ? C 、 2A ∈ D 、 {}2 ?A 2、设A={a ,b},集合B={a+1,5},若A∩B={2},则A∪B=( ) A 、{1,2} B 、{1,5} C 、{2,5} D 、{1,2,5} 3、函数2 1 )(--=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A 、[1,2)∪(2,+∞) B 、(1,+∞) C 、[1,2) D 、[1,+∞) 4、设集合M={x|-2≤x ≤2},N={y|0≤y ≤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集合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5、三个数70。 3,0。37, ,㏑,的大小顺序是( ) A 、 70。 3,, ,㏑, B 、70。 3,,㏑, C 、 , , 70。 3,,㏑, D 、㏑, 70。 3, , 6、若函数f(x)=x 3 +x 2 -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 f(1)=-2 f= f= f= f= f= 那么方程x 3 +x 2 -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为( ) A 、 B 、 C 、 D 、 7、函数2,0 2,0 x x x y x -?????≥=< 的图像为( ) 8、设 ()log a f x x =(a>0,a ≠1),对于任意的正实数x ,y ,都有( ) A 、f(xy)=f(x)f(y) B 、f(xy)=f(x)+f(y) C 、f(x+y)=f(x)f(y) D 、f(x+y)=f(x)+f(y) 9、函数y=ax 2 +bx+3在(-∞,-1]上是增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则( ) A 、b>0且a<0 B 、b=2a<0 C 、b=2a>0 D 、a ,b 的符号不定 10、某企业近几年的年产值如图,则年增长率最高的是 ( )(年增长率=年增长值/年产值) A 、97年 B 、98年 C 、99年 D 、00年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 11、f(x)的图像如下图,则f(x)的值域为 ; 0099 98 97 96 (年) 2004006008001000(万元)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和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已知全集I ={0,1,2,3,4},集合{1,2,3}M =,{0,3,4}N =,则()I M N I e等于 ( ) A.{0,4} B.{3,4} C.{1,2} D. ? 2、设集合2{650}M x x x =-+=,2{50}N x x x =-=,则M N U 等于 ( ) A.{0} B.{0,5} C.{0,1,5} D.{0,-1,-5} 3、计算:9823log log ?= ( ) A 12 B 10 C 8 D 6 4、函数2(01)x y a a a =+>≠且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 (0,3) C (1,0) D (3,0)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是 ( ) 6、函数12 log y x =的定义域是( ) A {x |x >0} B {x |x ≥1} C {x |x ≤1} D {x |0<x ≤1} 7、把函数x 1y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 应为 ( ) A 1x 3x 2y --= B 1x 1x 2y ---= C 1x 1x 2y ++= D 1 x 3x 2y ++-=

8、设x x e 1e )x (g 1x 1x lg )x (f +=-+=,,则 ( ) A f(x)与g(x)都是奇函数 B 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 C f(x)与g(x)都是偶函数 D 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9、使得函数2x 2 1x ln )x (f -+=有零点的一个区间是 ( ) A (0,1) B (1,2) C (2,3) D (3,4) 10、若0.52a =,πlog 3b =,2log 0.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b c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函数5()2log (3)f x x =++在区间[-2,2]上的值域是______ 12、计算:2391- ??? ??+3 2 64=______ 13、函数212 log (45)y x x =--的递减区间为______ 14、函数1 22x )x (f x -+=的定义域是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5分) 计算 5log 333 3322log 2log log 859 -+-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 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 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 从属关系:对象 ∈、? 集合;包含关系:集合 ?、ü 集合 五.三种运算: 交集:{|}A B x x A x B =∈∈且 并集:{|}A B x x A x B =∈∈或 补集:U A {|U } x x x A =∈?且e 六.运算性质: ⑴ A ?=A ,A ?=?. ⑵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 若B A ? ,则A B =A ,A B =B . ⑷ U A A =()e?,U A A =()eU ,U U A =()痧A . ⑸ U U A B =()()痧U A B ()e, U U A B =()()痧U A B ()e. ⑹ 集合 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 2n C . 第二章 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 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 如果n x a =,则称x 是a 的n 次方根,0的n 次方根为0,若0a ≠,则当n 为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有1 个, 当n 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 次方根,正数a 的n 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 负 的n 次方根记做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两个关系式:n a = ;||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 3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 a =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m n a -=. 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B. B A C. B C A C U U 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一.集合基本概念及运算 1.集合{}1,2,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5 B .6 C .7 D .8 2.已知{}{}1,2,3,2,4A B ==,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A B -= A. {}1,2,3 B. {}2,4 C. {}1,3 D. {}2 3.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 那么集合N M ?为 ( ) A. 3,1x y ==- B. {}(,)|31x y x y ==-或 C. (3,1)- D. {(3,1)}- 4.已知集合2{|2,}M y y x x ==-+∈R ,集合}{|2,02x N y y x ==≤≤,则 ()M N =R e( ) A .[]1,2 B .(]2,4 C .[)1,2 D .[)2,4 5.已知{}{}222,21x A y y x x B y y ==-++==-,则A B = _________。 6、已知R x ∈ ,集合{}{}11231322+--=+-=x ,x ,x B ,x ,x ,A 如果{}3A ?B =-,求x 的值和集合A?B . 7. 已知{}23,(5,)A x a x a B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 8.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9.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 2|(1)0B x x m x m =+++=; 若A B ?,求m 的值。 10.已知集合{}{}{}|28,|16,|A x x B x x C x x a =≤≤=<<=>,U R =. (I)求A B , U C A B ;(II)若A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 整版精心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问题引入: 二、建构数学: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集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set),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如A,B,…… 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或成员element)。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a、b、c、…… 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所有的老人) (2)互异性: (3)无序性:{1,2,3}={2,1,3} 3.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4.常用数集的记法:(1)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1,0 = 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 {} ,3,2,1 *= 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 ,2 1 0± ± = 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 =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 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 = 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 同样的符号还有 + R……。 5.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逗号隔开。如:{1,2,3,4,5},{x2,3x+2,5y3-x,x2+y2},…。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 x p x的形式。 (3)韦恩(Venn)图 6.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高一数学必修一 期末测试卷 含详细答案解析

数学必修一期末测试模拟卷 含解析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设U Z =,集合{}1,3,5,7,9A =,{}1,2,3,4,5B =,则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的集合是( ) {}.1,3,5A {}.1,2,3,4,5B {}.7,9C {}.2,4D 2. 若函数()33x x f x -=+与 ()33x x g x -=-的定义域均为R ,则( ) .A ()f x 与()g x 均为偶函数 .B ()f x 为偶函数,()g x 为奇函数 .C ()f x 与()g x 均为奇函数 .D ()f x 为奇函数,()g x 为偶函数 3. 已知函数()3log , 02, x x x f x x >?=?≤? 则f ? ? ) .4A 1.4B .4C - 1.4 D - 4. 函数 y = 的定义域是( ) 3.,14A ?? ??? 3.,4B ??+∞ ??? ().1,C +∞ ()3.,11,4D ?? +∞ ??? U 5. 552log 10log 0.25+=( ) .0A .1B .2C .4D 6. 函数()3log 82f x x x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 ().5,6A ().3,4B ().2,3C ().1,2D 7. 函数()()2 312f x x a x a =+++在(),4-∞上为减函数,则实数a 是取值范围为( ) .3A a ≤- .3B a ≤ .5C a ≤ .3D a =- A B U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 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 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 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 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a^a)^b=a^ab(a>0,a、b属于Q) (ab)^a=a^a*b^a(a>0,a、b属于Q)

高中数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姓名: 班别: 座位号: 注意事项: ⒈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三部分,共计150分,时间90分钟。 ⒉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I ={0,1,2,3,4},集合{1,2,3}M =,{0,3,4}N =,则()I M N I e等于 ( ) A.{0,4} B.{3,4} C.{1,2} D. ? 2、设集合2{650}M x x x =-+=,2{50}N x x x =-=,则M N U 等于 ( ) A.{0} B.{0,5} C.{0,1,5} D.{0,-1,-5} 3、计算:9823log log ?= ( ) A 12 B 10 C 8 D 6 4、函数2(01)x y a a a =+>≠且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 (0,3) C (1,0) D (3,0)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是 ( ) 6、函数12 log y x =的定义域是( )

A {x |x >0} B {x |x ≥1} C {x |x ≤1} D {x |0<x ≤1} 7、把函数x 1y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应为 ( ) A 1x 3x 2y --= B 1x 1x 2y ---= C 1x 1x 2y ++= D 1 x 3x 2y ++-= 8、设x x e 1e )x (g 1x 1x lg )x (f +=-+=,,则 ( ) A f(x)与g(x)都是奇函数 B 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 C f(x)与g(x)都是偶函数 D 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9、使得函数2x 2 1x ln )x (f -+=有零点的一个区间是 ( ) A (0,1) B (1,2) C (2,3) D (3,4) 10、若0.52a =,πlog 3b =,2log 0.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b c a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函数5()2log (3)f x x =++在区间[-2,2]上的值域是______ 12、计算:2391- ??? ??+3 2 64=______ 13、函数212 log (45)y x x =--的递减区间为______ 14、函数1 22x )x (f x -+=的定义域是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5分) 计算 5log 333 3322log 2log log 859 -+-

(推荐)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 集合 1.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组成元素不确定的如:我国的小河流) (2)互异性 (3)无序性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1)若集合A 中的元素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B,记 作A=B. (2) B A A B B A =???, 例:已知A={1,1+d ,1+2d},B={1,q ,q 2},若A=B ,求的,d ,q 的值。 解:d=-,q=-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 )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 )A ,记作a ?A 子集与真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 若集合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或Q 不包含P.记作 Q P ? 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B A ?或A B ?. 子集与真子集的性质:传递性:若B A ?,C B ?,则C A ?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 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如(1) 阿Q正传中出现的不同汉字(2)全体英文大写字母集合的分类: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 A∪B={x|x∈A,或x∈B}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 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 B‖(或―B交A‖),即A∩B={x|x∈A,且x∈B} 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 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 注:空集属于任何集合,但它不属于任何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 集合的性质: 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 成集合。 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不能写成{1,1,2},应写成{1,2}。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 集合有以下性质:若A包含于B,则A∩B=A,A∪B=B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级做R 集合的运算: 1.交换律 A∩B=B∩A A∪B=B∪A 2.结合律 (A∩B)∩C=A∩(B∩C) (A∪B)∪C=A∪(B∪C) 3.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1.已知集合A={a2,a+1,-3},B={a-3,2a-1,a2+1},且 A∩B={-3},求实数a的值. ∵A∩B={-3} ∴-3∈B. ①若a-3=-3,则a=0,则A={0,1,-3},B={-3,-1,1} ∴A∩B={-3,1}与∩B={-3}矛盾,所以a-3≠-3. ②若2a-1=-3,则a=-1,则A={1,0,-3},B={-4,-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