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N201220065144-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用新型

CN201220065144-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用新型

CN201220065144-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用新型
CN201220065144-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用新型

SooPAT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

系统

申请号:201220065144.1

申请日:2012-02-27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发明(设计)人柳平增王文山臧官胜高钰舒邓振民张云飞程述汉

主分类号G01D21/02(2006.01)I

分类号G01D21/02(2006.01)I

公开(公告)号202547690U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专利代理机构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代理人姚德昌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4769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1.21C N 202547690 U

*CN202547690U*

(21)申请号 201220065144.1

(22)申请日 2012.02.27

G01D 21/02(2006.01)

(73)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72)发明人柳平增 王文山 臧官胜 高钰舒

邓振民 张云飞 程述汉

(74)专利代理机构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代理人

姚德昌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

境信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数

据采集传输终端和数据管理服务器端,所述的数

据采集传输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与微处理器

模块连接有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

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

相比,具有测量精确、操作方便、通用性高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页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和数据管理服务器端,所述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有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信息检测模块包括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连接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并联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的多个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间设有用于汇集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数据并将其发射给数据管理服务器端的采集模块。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547690 U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在果园环境信息监控方面,一般是靠果农的经验来定性地估计各种环境因子,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信息进行精确测量,实现最优化生产。

[0003] 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开发了农业信息智能监控系统,其在农业智能管理起到了一定功效,但系统在操作的方便性及精准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及通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测量精确、操作方便、通用性高的优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

[000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和数据管理服务器端,所述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有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

[0007] 上述的监控系统,所述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无线连接。[0008] 上述的监控系统,所述的环境信息检测模块包括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温湿度传感器。[0009] 上述的监控系统,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连接的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并联设有多个。[0010] 上述的监控系统,所述并联的多个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间设有用于汇集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数据并将其发射给数据管理服务器端的采集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1] 本系统分为由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和数据管理服务端组成,数据采集结点间采用无线组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采集终端与服务端之间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协议进行信息传输。[0012] 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

[0013] 微处理器模块编程控制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测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模块。

[0014] 时钟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是来实现微处理器模块芯片各个引脚之间的电压转换和时钟脉冲的控制。

[0015] 环境信息检测模块主要靠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来实现,各传感器的信号线连接在微处理器模块芯片的引脚上,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检测。

[0016] 无线传输模块主要实现无线组网,负责各采集点采集命令及采集数据的发送和接

受,完成数据向总结点的汇总。

[0017]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紧贴当代农业需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从使用效果看,系统可以及时地提供详细、准确的环境信息,为区域性管理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依据和可靠信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是果园环境信息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0020] 图2是数据采集终端结构图;

[0021] 图3是数据传输系统图;

[0022] 图4是数据采集结点工作流程图;

[0023] 图5是数据转发总结点程序流程图;

[0024] 图6是系统功能流程图;

[0025] 图1中 1是系统安装平台,2是数据采集终端,3是CC1100模块,4是 RS232/TTL 电平转换模块,5是GPRS模块,6是Internet网络,7是数据管理服务器。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 如图1中,系统分为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和数据管理服务端,数据采集结点间采用无线组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采集终端与服务端之间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协议进行信息传输。

[0029] 如图2所示,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时钟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环境信息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

[0030] 微处理器模块以微处理器MSP430为核心,配置了晶振、电压转换及JTAG仿真调试接口等部件。为增加微处理器板的通用性,输出接口均采用统一的10针插座进行连接,插座的第1脚接电源,第10脚接地,其余按顺序连接各输出引脚。

[0031] 时钟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是来实现MSP430芯片各个引脚之间的时钟脉冲和电压转换的控制,其中电压转换由光电耦合器实现,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保障。[0032] 环境信息检测模块由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来实现,系统中所用的传感器具有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传送距离远、测量精度高以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具体性能如下: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精度为±0.5℃,湿度测量精度为±4.5%;土壤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0.2℃;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3%;风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

±0.3 m/s;风向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5%;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10ppm;电导率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0.3 dS/m。所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输出模拟量的传感器需要把信号线接到MSP430有A/D转换功能的I/O引脚上,进行信号的处理;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只需把信号端子接处理器普通I/O口。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送到数据采集终端MCU内部的模数转换器。MCU在接收到采集命令后启动ADC,进行模数转换并取走数据,然后把经过处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输到CC1100模块暂存。

[0033] 无线传输模块包括CC1100无线组网和GPRS远程数据传输两部分。数据传输流程如图3所示。CC1100模块主要实现无线组网,负责各采集点采集命令及采集数据的发送和接受,完成数据向总结点的汇总。如图4所示,数据采集结点的工作流程图中,下位机系统初始化完成后,会一直循环检测是否收到数据服务端发出的采集数据命令。当确定收到采集命令时,下位机开始工作,采集数据,并把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C1100射频模块发送到总结点。GPRS远程数据传输模块与总结点的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RS232与MSP430芯片的USART连接,其中RS232模块完成RS232与TTL电平的转换,如图5所示,GPRS模块主要实现采集传输端与上位机数据管理服务端的通信,负责接收上位机发来的采集命令给采集端,以及把汇集到总结点的采集数据传回到服务端数据库中。

[0034] 数据管理服务端即信息监控中心系统采用普通计算机,主要包括PC机软件、服务器应用界面和环境信息数据库等部分。数据管理系统使用了Microsoft公司的Microsoft Visual C++ 6.0,用 C++语言进行开发。其集成开发环境有界面友好,开发效率高的特点。[0035] 数据管理服务端的设计流程如图6所示,PC机软件采用JSP语言进行开发,使用开放源代码的MySQL数据库,具体功能包括: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权限验证后可以来实时查询终端采集的信息,并查看所采集环境因子数据的变化曲线,同样,可对以前的数据进行查询,也可删除;登录后,用户可点击“开始”或“停止”指令来控制数据采集终端,从而实现果园环境信息数据的科学管理。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十分容易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来源:来源:CIO时代网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大数据的发展源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用于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但智慧城市的范畴相比物联网而言更为广泛;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标由大数据来体现,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物联网是大数据产生的催化剂,大数据源于于物联网应用。 中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 有人说大数据来了,但只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专做政府数据管理的同方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对大数据的理解普遍还不那么深入或者与美国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现在中国的很多部委都已经在研究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美国将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还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把大数据上升为与国防一样的高度,多部委还联合发布了鼓励措施。我国政府对大数据的敏感度快速提高,并正在采取措施。所以说,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这种重视是由政府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普及的,可能还未普及到普通百姓层面,但各级政府已经有了高度重视。邬贺铨院士也曾表示:“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项数据,这就造成数据之间的割裂,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关于这一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也有清醒的认识,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受自身的需求驱动的。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原来不愿分享自己的数据,但现在开始寻求数据交换伙伴,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单一的数据是没法发挥最大效能的,部门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很多以前不公开的数据也逐渐公开了,这对大数据的发展

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型的研究

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型的研究 中国宁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Shen Bin 中国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Liu Yuan,Wang Xiaoyi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提到了四种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型,分别是多层数据挖掘模型、分布式数据挖掘模型、基于网格的数据挖掘模型和多层技术集成角度的数据挖掘模型。其中,多层数据挖掘模型包含四层:1)数据收集层,2)数据管理层,3)事件处理层,4)数据挖掘服务层。分布式数据挖掘模型可以解决数据存放在不同地点的问题。基于网格的数据挖掘模型使网格框架实现数据挖掘功能。多层技术集成角度的数据挖掘模型描述了未来网络的相应框架。并且讨论了一些IOT数据挖掘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型,RFID技术 一、介绍 物联网(IOT)是下一代网络,包含上万亿节点来代表各种对象,从无所不在的小型传感器设备,掌上的到大型网络的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集群[23]。它是继电脑和网络革命之后的又一场科技革命。它集成了新的计算和通讯技术(如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移动技术,实时定位,普遍存在计算和IPV6等)和建立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IOT是IBM公司提出的智能星球的核心。物联网的智能对象(如传感器输入、制动器等)可以通过基于新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网络来通信。 S. Haller等人[2]提出了如下的定义:“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物理对象可以无缝集成到信息网络,并且可以成为业务流程的积极参与者。服务可以在网络中影响到这些‘智能对象’,找到他们的国家以及与他们向关联的任何问题,并能考虑到安全和隐私问题。” 刘教授[3]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对于IOT的想法:“从技术的角度上讲,IOT是传感器网络的集成,包括RFID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开放的观念,集成了新的相关科技和应用,产品和服务,生产和市场。” 物联网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将超市引入一个采用RFID技术的供应链。RFID数据的原始形态是这样的形式:EPC,地点,时间。EPC代表了一个RFID读者阅读的唯一标识;地点是读者的位置;时间是阅读发生的时刻。这需要18个字节来储存一个RFID记录。一个超市,大约有700000个RFID记录。所以如果这个超市每秒都有读者在浏览,那么每秒大约产生12.6GBRFID数据流,每天将达到544TB的数据。因此,发展有效的思想去管理、分析、挖掘RFID数据是非常必要的。物联网数据可以分成几种类型:RFID数据流、地址/唯一标识、描述数据、位置数据、环境数据和传感器网络数据等[1]。它将给物联网的管理、分析、挖掘数据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相关研究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 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 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 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 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 ,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的 关系。

”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 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 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 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 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 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 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 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云计算、物 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 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 Bill Inmon 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 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 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 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张图片,形象的知道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要与大数据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10277893.html, 物联网要与大数据结合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第25期 物联网是IBM下一个期待收获的大市场。今年3月,IBM宣布,将在未来四年投资30亿美元打造一个全新的物联网业务部,并创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平台,帮助客户和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构建物联网解决方案。 很多人熟知的IBM倡导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和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其实就是建立在企业中实际应用的物联网的基础之上,包括水资源管理、零售业优化、客户忠诚度管理、交通拥堵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现在,IBM又将物联网与大数据联系在一起,希望将企业与物联网的数据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近日举行的亚洲消费电子展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以“创造无限可能”为主题,分享了IBM关于物联网的洞察、战略和成果。 IBM统计,当今世界上拥有超过90亿台互联的设备。而在这些设备生成的数据中,90%的数据从未被分析或采取过任何处理措施,多达60%的数据在生成后几毫秒内就失去了价值。在进入物联网3.0阶段后,物联网最大的变化是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钱大群表示,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物联网产生巨大的影响。IBM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为物联网带来新的活力与价值,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变革与转型。 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上,IBM展示了在政府、电子、汽车、能源制造、零售、通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物联网成功实践,尤其是在车联网方面的新进展让人印象深刻。举例来说,IBM 助力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基于车联网模式的营销与售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其研发和生产能力。IBM还与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合作,共同开发车联网服务设备,将车辆与商店、服务体系和城市运输网络完美结合起来。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汽车及工业产品行业总经理王涛表示:“物联网对于中国制造行业的意义重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把所有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变成数字化,并将数字化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转化为商业洞察力,发掘新的商业机会和价值,从而彻底改变现行的商业运行模式。” 在物联网方面,IBM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理念和技术方面,IBM提 出“智慧地球”理念时已经在讲物物相联和智能化,在物联网技术上有长时间的积累;第二,从战略决策层面看,IBM将物联网与自己所擅长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计算、安全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相结合,并成立了专门的物联网业务部门;第三,从产品和服务方面看,IBM可以提供从芯片设计到上层应用的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并结合各行业用户的需求,提供了行业最佳实践。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 的关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的到来。”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移动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Inmon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张图片,形象的知道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加上传统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而大数据又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将这些数据筛选处理分析,提前出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 作为巨头,EMC的大数据理念是,首先从“大”入手,“大”肯定是指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很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

物联网模拟题目

练习题目 1、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中提及到物联网概念,包括()。(A、 B、C、D) A、数字电视 B、购买冰箱 C、不同的电视广告 D、全新的数字音乐 2、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名为《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报告,其中包含()。(A、B、D) A.物联网技术支持 B.市场机遇 C.发达中国的机遇 D、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A、C、D) A.全面感知 B.功能强大 C.智能处理 D.可靠传送 4、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B、C、D) A、应用软件 B、RFID标签 C、实时信息处理软件 D、传感器 5、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包括()。(A、B、C、D) A、RFID从业人员 B、传感网从业人员 C、M2M人群 D、工业信息化人群 8、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B、C、D) A、信息封闭平台 B、环境支撑平台 C、服务支撑平台 D、中间件平台 9、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包括()。(A、B、C、D) A、基于NFC技术的接口和协议标准 B、低速物理层和MAC层增强技术标准 C、基于ZigBee的网络层 D、应用层标准等 10、RFID相关标准有()。(A、B、C) A、空中接口技术标准 B、数据结构技术标准 C、一致性测试标准 D、后台数据库标准 11、无线传感网相关标准()。(A、B) A、传感器到通信模块接口技术标准 B、节点设备技术标准等 C、电路标准 D、感知标准 12、RFID工作模式有()。(B、D) A、低压电模式 B、电磁耦合方式 C、电感耦合方式 D、高压电模式 15、物联网是把下面哪些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

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优势分析及案例

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优势分析及案例 近几年物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和资本争相追逐的风口,进入2018年,物联网热度持续不减,一个全球化的智能互联时代即将到来。那么国内的物联网发展处于什么水平?下面云里物里借此分析下国内五大物联网平台的优势。 1.百度“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2016年7月百度推出了名为“天工”的智能物联网平台,该平台是更侧重于面向工业制造、能源、物流等行业的产业物联网。百度天工是一个端到云的全栈物联网平台,其包含了物接入、物解析、物管理、时序数据库,规则引擎五大产品,以千万级设备接入能力,百万数据点每秒的读写性能,超高的压缩率,端到端的安全防护,和无缝对接天算智能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极速、安全、高性价比的智能物联网服务。 优势: 1.百度天工作为智能化的物联网平台,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 2.天工赋能更多的行业软件SaaS服务,能够降低产业客户的上云成本,真正实现产业物联网。 应用案例: 1.以风力发电为例,百度天工已经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风机的预测性维保领域,将风机的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到90%,故障预测召回率高达99%,实现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极大地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和停机时间,延长了设备的生命周期。 2.太原铁路局使用了百度天工物联网平台高并发、高效率的数据接入,大数据对海量数据的清洗变形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调度优化。最终运行的效果表明,太原铁路局实现了业内实时最优物流调度,比原有调度效率提升达59%。 2.阿里Link物联网平台 2017年6月10日,在IoT合作伙伴计划大会2017(ICA)上,阿里巴巴IoT联合近200多家IoT产业链企业宣布成立IoT合作伙伴联盟,随后10月12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了Link物联网平台,将借助阿里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将物联网打造为智联网。Link物联网平台将建设物联网云端一体化使能平台、物联网市场、ICA全球标准联盟三大基础设施,推动生活、工业、城市三大领域的智联网建设。 优势:该平台融合了云上网关、规则引擎、共享智能平台、智能服务集成等产品和服务,使开发者能够实现全球快速接入、跨厂商设备互联互通、调用第三方智能服务等,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物联网应用。 应用案例:无锡鸿山与阿里云联合打造的首个物联网小镇,借助飞凤平台,无锡鸿山实现交通、环境、水务、能源等多个城市管理项目的在线运营,遍布整个小镇的传感设备将这座城市每个部件都链接起来,从数据采集、流转、计算到可视化展现,鸿山小镇建立起诸如污染监控、排水全链路仿真、市政设施监控等多个项目的城市运营智能化。 3.腾讯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 2014年10月,“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发布,将QQ账号体系及关系链、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给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传统硬件等领域合作伙伴,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发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服务,曾称“传感网”。实现智能化设备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使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网络。 物联网发展概述: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但当时这个新概念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预测物联网的建立将带来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万亿以上的传感器需求,是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为计算机物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网络。 2009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得到美国各界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战略构想绝对有可能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该战略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

起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IBM前执行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的第四次计算模式。 第一次计算模式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机网络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第四次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真正引起中国公众关注从去年8月份开始。温家宝总理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表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温家宝总理在11月3日发表题为《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把物联网列为国家五大信息产业战略之一。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据悉,中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 工信部:物联网发展成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由工信部和国标委领导,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三大电信运营商、国家广电总局等均制定物联网的发展规划。国家广电总局电视网到千家万户,所以到2012年的时候,要利用广电网络,家居智能化搞物联网。据预测,中国物联网产业链: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亿元产值。2010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技术特征 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现状,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子系统分成两大类:常规与专业应用;绝大部分常规类、几乎全部专业应用类子系统均为网络化、IP网络化架构;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一卡通包含很多内容,门禁、消费等等很多内容,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Inmon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张图片,形象的知道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加上传统互联网,每天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而大数据又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将这些数据筛选处理分析,提前出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

曹嘉飞: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主讲:中国有氧式高端经管课程创始人、新经济研究领域专家曹嘉飞老师 ●课程背景: 全球性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于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部门来说,大数据都将成为重要的管理运营因素。 本课程精炼了培训老师亲自创业打拼的体会、长期管理咨询的积累,集中了20余年的经营管理最佳实践和教育训练独到经验,为浙江大学总裁班必选课程。授课老师在潜心研究了无数国内外经典案例和理论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企业现状,独辟蹊径,自创一体,为企业提供最新最有效的大数据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实战解决方案! 授课老师是王者高尔夫总裁商学院创始人兼院长,其课程体系国内首创、全新体验、有氧互动、知行合一,以“趣味、格调、成效”为三大衡量标准,授课强调“三个拒绝”:拒绝人云亦云、拒绝有术无道、拒绝无法落地。 曹老师特别注重互动教学和案例分析,开创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有氧式”培训模式,场控能力非凡,效果令人信服,受到所有培训单位和受训学员的高度评价和欢迎。 ●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营销精英。 ●培训目标:了解新技术,建立新思维,发现新优势,获取新绩效。 ●培训时间:1天。

●培训方式:经典讲授、案例分享、小组研讨、个案咨询等 ●培训特点:丰富深厚的人生阅历,震撼人心的思想启迪,旁征博引的案例研 讨,饱含激情的互动体验,独辟蹊径的授课方式,卓尔不凡的训练实效。 ●课程大纲: 1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 1.1 互联网+的划时代意义 1.1.1 产业互联网 1.1.2 数字化经济 1.1.3 智慧化生活 1.2 互联网+的三大核心信息技术 1.2.1 云计算 1.2.2 大数据 1.2.3 物联网 1.3 互联网+与精准营销 1.3.1 营销的本质:价值让渡 1.3.2 精准的本质:对的人+对的时+对的空+对的事 1.4 养殖业中的物联网大数据运用 1.4.1过程可控 1.4.2信息可溯 1.4.3营销可达 1.5 新媒体和自媒体营销

物联网平台-介绍

ATOS物联网教学实验开发系统 一、引言:“物联网”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 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 ?2009 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至2012年,完成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 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 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至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 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 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 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 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适应于这样背景下的全新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完成对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的实时监控、感知和采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织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的连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关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首先提出。其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以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作为支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的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物联网的定义: 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并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物联网可视为互联网的扩展,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由三层组成,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物体的传感器如射频识别装置(EFID)、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及其他的控制、执行设备联网组成。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通信网,包含了TCP/IP 协议、互联网应用协议等各种通信协议和互联网协议栈。应用层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应用,如智能电网、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具体某一领域的引用方案。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层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电子设备产生射频信号或空间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单个或多个对象

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环境监控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应用.doc

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环境监控与数据挖 掘技术的研究应用 传统农业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而农业物联网系统工程在农业服务业中开展应用后,通过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环境监控系统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改变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提升农业生产效能[1-3]。通过建立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日光温室种植过程中关键的要素(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的采集,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EB、GPRS、3G等,将数据及时传送到本地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控制室以及远端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使设施农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提高生产质量、提升劳动效率的目的。通过农业专家预警系统,调节适宜作物的设施内小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人力消耗。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有效预测和预防风灾、雪等自然灾害,防止设施损害、农产品减产。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种养殖户实时定量监控各环境因子,如光、温、水、气等,科学管理设施内作物的水、肥、气等环境因子,降低人力消耗,实现了真正的精耕细作[4-5]。 1 总体思路 依靠无线网络,对区域内分散的农业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时监控光、温、水、气、湿及病虫等对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掌握其变化情况。此模式可以应用于畜禽养殖、大棚果蔬

生产等。农民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在该系统平台上查询自己的种、养情况,例如大棚和鸡猪舍超过或达不到正常状况随时有短信提示。在了解种养过程中各项关键要素的实时变化情况后,可以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关键因素的定时、定量分析,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预警,以便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6]。 2 技术方案 2.1 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目标 一是信息采集采用智能测控系统,依托物联网监测农作物生产;二是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应用智能产品检测、控制作物;三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通过智能产品中的专家知识和技术支持,保障农业生产,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2.2 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功能 2.2.1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各项环境数据的采集,如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湿度等,监测范围包括大棚及作物生产区域。通过单传感节点独立采集和多传感节点汇集采集的数据先传输到主机,再转至服务器(GPRS网络),以此实现可视化展现、实时监测、历史数据查询,并对实时数据和日数据形成直观曲线。 2.2.2 数据挖掘。进行知识库服务器本地化,冀东半地下标准温室揭帘时间为M1=TEXT[(21 300+56.33X)/24/3600,hh:mm:ss ],盖帘时间为M2=TEXT[(28 800-89X)/24/3600,hh:mm:ss ],其中X为当日到6月22日之间的天数,TEXT为Excel 函数,实现种养小环境内远程精准可控化生产。 2.2.3 智能预警、报警。一是报警。对任意监测指标或者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的二级指标设置警戒阈值,满足一个或者多个

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

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技术之间互有联系又各有特点,其中的物联网、大数据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代表技术,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三个技术名词: 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把所有的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交通、医疗、公共安全、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等。 区块链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火起来的概念,区 块链最著名的应用就是比特币。伴随着比特币的 火爆行情,大家对区块链颇为看好,尤其是著名 投资人徐小平的一番言论,把区块链直接推向了 投资的风口。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呢?区块链技术 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要想解释清楚区块链的概念,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简单说就是区块链能让你的数据在网络上安全的与别人进行交互,网络虚拟货币是典型的应用。 大数据的概念可以简单用4个特点来总结:数据量 大、数据结构多样、价值密度低、速度快。这几个 特点是公认的,当然也有人为大数据增加很多特点, 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大数据的魅力在于让数据说 话,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式让数据呈现出 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能通过不相关的数据进行行为 预测,这些是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它们三者之间联系紧密, 物联网为大数据提供了数据,云计算为物联网提 供了搭建平台,云计算也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强 大的运算能力,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正常运行,都 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而在他们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也同样会产生海量数据,从一定意义上讲大数据是物联网和区块链的基础,物联网和区块链是大数据的延伸。

给物联网标准化之路的启示

给物联网标准化之路的启示 任何一项技术的出现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发展与技术发展背景。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联网牵扯到很多新兴技术,这些新技术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要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必然要求标准的统一。 当前中国正处于物联网爆发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从物联网的研究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投资,均如过江之鲫,纷纷浮出水面。而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却仍然严重滞后,阻碍了国内物联网产品化、市场化的进程。因此,各项技术标准的制定成为上下一致的当务之急。 根据MIT学者DavidClark的理论“大象的启示”,标准制定过早,研究不够充分,则概念理解不足,无法制定好的标准,如果在大规模产业投资之后才制定标准,那么大量不同标准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标准则名存实亡。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处于混战状态,许多组织、研究所、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哪个标准是未来的标准,企业又该采用哪个标准? 2010年10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在国内首次推出并出版《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0)》,该书包括环境篇、概述篇、产业篇、应用篇、技术篇、战略篇、展望篇、附录篇等内容,共二十章,二十多万字,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其中,《技术篇》对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进行了分类和系统化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物联网技术的标准饥渴症,为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选择提供了参考,为企业选择产品标准提供了依据。 大象如果懂得了规则,有了方圆,也能跳起舞蹈。 据该蓝皮书介绍,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网的主要流行国际标准有ISA100.11a、IEEE1451、ZigBee(IEEE802.15.4)、EnOcean等4种。各种标准特点不一:ISA100.11a是第一个开放的、面向多种工业应用的标准;EnOcean是为了给建筑自动化领域提供灵活安装,免维护传感器解决方案;IEEE1451是一组智能换能器(包括传感器和传动器)的接口标准;ZigBee(802.15.4)则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 由此可见,传感网的各种国际标准是各不同组织机构为不同的应用而制定,尚没有经过系统化和组织化,仍然处在技术标准制定的初期阶段。 国内方面,我国的传感网技术标准化工作规划较早。从2006年开始,全国信标委成立“传感网标准研究工作组”,次年正式获得国标委的筹建批准,并于2009年11日正式成立。目前,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正在组织编写相关的物联网关键技术标准。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由我国提交给ISO/IECJTC1(ISO/IEC信息技术委员会)的一项关于“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的国际标准提案,已获得新工作项目(NP)投票通过。该提案由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提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专家共同完成。从此,我国在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第一个国际标准。 从物联网关键技术(传感网)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物联网技术标准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均处于初创阶段,没有系统化,形成一整套技术体系。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也缺乏协作和跨国合作。 在物联网国际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和科研院所能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并抢占全球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 为此,政府应当及早作出统一规划,规划传感网乃至物联网的顶层设计与技术标准。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大家自行其事,制定出各种不同而互不兼容的产业标准,那么物联网要真正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只会成为空谈。 值得欣喜的是,在物联网关键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已经成立了传感网标准工作组。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制定产业标准必须表现出充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否则将形同虚设。

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析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技术应用 DCW 227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8 物联网利用激光扫描器、GPRS 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器、射频识别等设备,通过互联网和实体连接起来交换信息和通讯,最终实现智能识别、定位、监管、跟踪和管理。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物联网,不同类型的数据可通过传感器节点进行交流和通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些数据里蕴藏着巨大的、有用的价值,挖掘与分析这些有用的价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大意义。 1 物联网数据的特点 物联网存在的意义是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智能化,而数 据背后的价值可被挖掘出来并得以有效分析是智能化应用的基础,也是衡量物联网是否智能化的标准之一。物联网数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异构性和海量性。物联网中的各类传感器和数据均被存储于不同的数据库中,物联网的诞生方式也决定了它的异构性,而且这些数据不仅包含了二维结构化数据,也包含了图像、视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该类数据不能通过二维方式表达出来。物联网中包含了海量数据节点和传感器,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庞大。(2)分布式存储特性。要进行数据挖掘,首先要存储数据,由于物联网的异构性,决定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以往的数据存储方式不同,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的存储于不同的网络节点形成虚拟的存储器。分布式存储使得不同地域、网络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 2 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数字图书馆框架 数字图书馆的框架由感知层、数据层、数据挖掘层和应用层组成。 (1)感知层。感知层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用于数据采集,还有大量的虚拟化资源。 (2)传输层。传输层为了实现图书馆中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全面联系、交流互通,而将移动网络、局域网络、物联网、无线网之间进行融合,构建安全、畅通、可靠的传输通道。(3)数据层和数据挖掘层。数据层利用数据转换模块将非结构数据和异构数据转换并进行分布式存储,既解决了异构数据,又保证数据存储的完整性。物联网数据不仅具有一般数据的特性, 在此基础上在有时间性、复杂性、空间性等性质,可将现实的空间时间反应出来。数据挖掘层是图书馆的核心框架之一,可提供数据挖掘的云计算服务和数据并行化技术等,可进行数据的转换和清洗等工作。数据挖据层还可实现数据的关系、分类、聚集同类数据、发现异常等。 (4)应用层。该功能实现人机交互,如用户注册、识别、展示服务结果等。2.2 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让文献与人、文献与文献之间相互联系。大量用户信息蕴藏在图书馆的系统之中,比如用户的借阅记录、个人信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并分析,可得出该用户的个性信息。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体现在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服务、优化馆藏信息和分类布局等。 (1)优化馆藏信息与分类。通过挖掘用户的借阅记录,将借阅图书的频率、目录、种类总结出来,可得出用户的借阅习惯和偏好。进而为图书馆的下一步采购和图书布局分类提供指导,使得馆藏资源的布局达到最优,更好的服务于人们。 (2)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记录和兴趣可定制个性化服务与推介,通过向用户的手机APP 或者其他交流平台推送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保证用户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最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个性化服务技术的关键:①以用户特征为基础建立模型。既然是个性化,就要以用户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就如同去裁缝店量体裁衣一样,而和量体裁衣不一样的是裁缝店的布料是固定的,只能根据顾客的体型做相应的改动。此处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分析了用户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关系、社交层面等,而且它们是动态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②个性化推介。以往在图书馆输入同一个词语进行检索,得出的结果都一样,由于数据资源太多巨大,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非常困难。而挖掘技术的引进,个性化推介引擎的问世,可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据资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信息过载问题迎刃而解。参考文献 [1] 张永鹏,甘庆华.物联网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挖掘系统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4):191-192. [2] 何清.物联网与数据挖掘云服务[J].智能系统学报,2012(3):189-194. 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析 施 烁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摘要: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据与分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探析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背景、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物联网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服务架构,阐明了数据挖据与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挖掘;云计算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8.178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8-0227-01作者简介:施烁,男,满族,1990年生,河北廊坊人,硕士,助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 (上接第193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红外测温技术运用在变电运维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需要将红外测温技术积极广泛的应用在日常检修、故障检修和缺陷检修中,确保变电设备的可靠、安全运行,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仕辉.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8):491. [2] 梁玉山.试论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190. [3] 蔡芙蓉.试论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科学与信息化,2017,(1):197-19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