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 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东部底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大楼由英资德和洋行设计,日方建造下部3层,外观比较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层装饰比较讲究,设计了挑檐和浮雕。

#6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大楼的设计师为英资玛礼逊洋行,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7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9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

#12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别发洋行和外滩10号美丰洋行的房产,二战爆发后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战争结束,汇丰迁回此楼。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副楼在1956年改为上海市档案馆。 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13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 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14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

#15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16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17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18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

1923 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

#19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江泽民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22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北楼

建成于1929年。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直到1952年,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 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和南楼。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大厦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

#23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和中国的陆谦受,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24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

#26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大楼为一幢7层的办公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27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于1922年,并享有使用权,1955年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至今。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思九生洋行,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

#28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第一次后,该地被英资怡泰公司(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1951年 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29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

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

#33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 年,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到1873年新大楼重建完工。1966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关闭,该大院成为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2003 年,置换给新黄浦集团。今年,经过重新设计后,半岛大酒店在此开业。

大楼的设计者为Grossman & Boyce,建筑风格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

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 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上海外滩导游词3篇(最新篇)

上海外滩导游词3篇 上海外滩导游词3篇 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上海外滩导游词范文1: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的一处沿江滩地,旧时称黄浦滩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于是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地为英租界,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江建造起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并开设了110多家金融机构,这里成了远东的华尔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来到了上海,市政府开始对外滩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线谱一样的外滩景区,它是由凝固的音乐万国建筑博览和流淌的乐曲黄浦江所组成。我们各位朋友观赏这些西方古典风情的建筑群,不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们视为雕塑艺术来欣赏。 在这凝固的音乐乐曲上,26栋建筑,楼宇的高低错落犹如钢琴上跳动着的琴键,乐曲上有序曲、三个高潮、尾声等乐章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滩防汛墙前的气象信号台所承担,这座气象信号台,是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第一个我们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顶桅杆上悬挂各形状的标志,这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它根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的气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挂不同颜色的棋子,向来往的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力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的安全。第二个作用我们可

以再观察一下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点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点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时,球又降到原来位置。这个目的我不说咱们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吧?对了!他就是报时台。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钟表数不胜数,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中,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由是将它在原来的位置向东北整体的平移了20米,并且对它进行装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灯光照着,如一个巨大的通体晶莹剔透的玉柱,清丽动人。 在凝固的音乐上的高潮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三幢大楼组成。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着重给各位介绍一下上海总会,他位于中山东一路二号,建成于1910年,耗资45万两白银。原是来是供英国侨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大楼是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在建筑的东立面采用的是横三段处理,又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门窗装饰图案对称,整幢大楼显得和谐匀称而且稳重。 另外我们再看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是用六根爱奥尼克式立柱支撑,这种柱式,柱身修长,高度约为底径9至10倍,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在大楼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强了整幢建筑的高度和豪华气派。从远处望来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艺术品。另外大楼内部的装修也十分曲雅、豪华。这里有一长34米的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铺面的酒巴台,号称远东最长的酒吧。大堂的北侧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这部也是当时上海最早的一部电梯,现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电视剧都是在

上海外滩导游词(完整版)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外滩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 黄浦滩。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划定亩土地为法租界。随后两国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100年后也就是45年,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才改名为中山东一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栋巍峨参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区开设了110多家银行等经融机构,使之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百年沧桑,

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间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马路扩建成十车道的宽阔道路,并在北面建起来造型独特的吴淞路闸桥以此减轻外白渡桥的重负。随后又建起了延安东路高架,使该地区的交通更为通畅,更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活力。沿江则修建起防汛墙和绿色长廊,各类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间更使得外滩诗情画意。站在黄浦江边的观景台上,江风拂面,江面波涛粼粼,百舸争流,江上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的绚丽风光。隔江而立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耸入云宵,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美,金茂大厦,中银大厦等跨世纪的摩天大楼更是欲与天工试比高,以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宏伟的气魄更使外滩借得美景。亲爱的游客们想必大家在此时已经很想一览外滩的壮丽风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浏览外滩风景区。亲爱的游客门,现在我们站在外滩的观景台上,西面就是著名的: 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北面可以看到绿树成阴的绿色长廊,黄浦公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则能看到陆家嘴经融区的摩天大楼建筑群。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讲解世界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大家可以看到从延安东路高架下来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桥,在中山东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开的20多栋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他们构成为了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这些上海的近代经典建筑源于西方的古典建筑,所以要想了解它们则要把它们和西方的传统建筑联系起来,在比较中了馑?遣脑?蚣疤氐愫凸堋?p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经济文化中心。使上海成为当时世

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4篇

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4篇Introduction to the guide words document of Shanghai Bund 编订:JinTai College

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上海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 3、篇章3: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 4、篇章4:上海外滩旅游导游词范文 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文档

亲爱的游客,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 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 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

描写上海外滩景色作文

描写上海外滩景色作文 上海作为大都市,充满现代建筑的气息,具有别样风情,接下来,一起看看上海外滩的景色吧。 上海外滩景色作文(一) 上海的夜晚很美,上海外滩的夜晚更美! 五一劳动节七天长假,我有幸来到上海外滩观赏美丽的夜景。 傍晚6时许,听说要去上海外滩,我就催着爸爸妈妈早早的吃好了晚饭,来到了外滩。因为住的宾馆离外滩很近,我们决定步行去。上海外滩在南京路,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漫步在南京路上,人是一群接着一群,车是一批接一批,真可以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南京路两侧一边是高楼大厦伴着霓虹灯光,像一个舞动的音符在曲谱上跳动!另一边咖啡厅里头的音乐和着黄浦江的水声,优极了。真想不到,在一条街上可以看到两种不同风格的景色! 天色已经渐渐的暗了下来,我们也走进了外滩。远远的,我们就看到彩色的灯挂在树上,为原本在黑夜中毫无生机的树木,添上了亮丽的色彩。哦,不对,这几棵树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彩虹树”了。在一排排“彩虹树”的旁边是音乐喷泉,喷泉底下是一盏盏五彩缤纷的灯,从下往上看,就好似一串串会变色的珠帘,一会儿是热情红,一会儿又变成了典雅紫……喷泉前面是一个观赏台,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去,我们买好了票以后就进去挑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柔和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呦!那种感觉真舒服呀!平视黄浦江,只见江对面有全中国最大的电视塔——东方明珠塔,塔顶上的一颗球发出璀璨的

光芒。还有亚洲第一高的世贸大楼,每一层都有零星的灯光。正当我看的高兴的时候,一艘“中华号”海轮映入我的眼中,只见那艘“中华号”豪华无比。粉红、粉蓝、卡其、芥末绿,无数种颜色聚集在一起发出了绚丽的光芒。但是,在这黑夜中,这样的灯光又显得特别柔和。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毛毛雨,我最爱这种毛毛雨了,它会使空气清新。这时,黄浦江的水浪也大了起来,“哗哗”的浪涛声,就像为上海谱写的一首赞歌。正当我沉浸这美妙的夜色中时,忽然,我的脚上觉得冰凉冰凉的。随即,这种感觉逐渐消失了。“啊”我大叫一声。原来,我的脚伸的太外面了,被涌上来的黄浦江水弄湿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很开心,继续看风景。我心想:“上海真的要比绍兴大很多,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繁华,逛到那里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我们游着玩着,不知不觉已将近10点了。爸爸叫我和妈妈快回宾馆,因为要下大雨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不过,我真的很期待雨中的上海外滩,雨中的黄浦江。 这次上海之旅,我玩得真的很开心。真期待下次再去上海。下一次,我一定要去浦东仔细看看东方明珠塔和世贸大楼! 上海外滩景色作文(二) 五月中的一个周末,外公外婆带我去游上海,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外滩。在蒙蒙的细雨中我们乘坐的红线环城巴士驶入了外滩,听着导游的解说,我向车窗外望去看到一条无头无尾的长龙横躺着,无数的游客有的撑着雨伞、有的抱着小孩、有的向东走、有的向西不停的走动,我正纳闷这怎么能叫外滩呢。只听到巴士司机说外滩到了。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 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亚西亚大楼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因为当时它确为外滩地区最高的一幢大楼。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主。1913 大楼。 用。亚西亚并分别于年在上海设立 亚西亚之一。 1950此后大 该楼成为 McBainBuilding,AsiaPetroleumCompany 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当您一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 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

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 上海总会,原来是外国人、达官富商寻欢作乐的场所。当时实行对会员开放,只有外国领事馆人员、工部局﹑巡捕房上层人员以及军官、外商洋行等外籍职员才有资格当会员。即使有中国人,也多为买办之流。太平洋战争期间,上海总会关闭,抗战结束后恢复。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 71 裕昌泰营 大楼设计采 外墙装饰 1937年 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现 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原有西文名称:UnionInsuranceCompany,UnionBuilding,TheMercantileBankofIndia,London&China 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上海外滩简介导游词

上海外滩简介导游词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俗称"黄浦滩"。下面是上海外滩简介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上海外滩简介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上海。我是上海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者X导。现在,我们来到了外滩游览区。下面,我先把外滩游览区的概况跟大家介绍一下。 外滩游览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的东方明珠游览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延安东路全长 1300米的中山东一路两侧区域。 外滩游览区的主要景点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中最高的海关大楼,在外滩门面最宽、占地最广、体量最大的汇丰银行大楼,充满中华元素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外白渡桥,以及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黄埔公园,还有世博会前夕竣工的四大广场。(周边的景点有百老汇大厦和正在进行综合改造的外滩源。)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俗称"黄浦滩"。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块地方,就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埔滩路"。上世纪初前后,就有国内外银行入住,并逐步发展成为"东方的华尔街"。直到1945年,才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世博会前夕外滩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世博会前夕的改造,外滩游览区全面提升了外滩滨水区域的环境品质、更加凸显了"万国建筑"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特色、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使外滩成为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

2009年,外滩游览区以"外滩晨钟"之名,被评为"新沪上八景"之一。 总之,我们说:外滩游览区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西方古典风情和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是上海都市旅游中经久不衰的经典旅游景区。是国内外游客到上海游览必到的一个旅游景点。 好,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有关外滩游览区的概况就暂时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就去参观景点吧。 篇二:上海外滩简介导游词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外滩吧!那里可以看得上是我国最繁荣的地方之一,但曾经的被虏也让她有一段凄惨的历史:1845年,英国吧她划为了自己的租界地,1849年,法国也强占了外滩。可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她又是多么美丽多么繁荣呀!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这个被人们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黄土地上。刚到目的地,这黄浦江的水浪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青绿的水藻在水里滑动这它那轻柔又纤细的腰肢。 一下车,我们来到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亚细亚大楼,它的门楣上还运用了断花式的设计,优美生动。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东风饭店,曾经,他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它有一条110多英尺的吧台,号称远东最长的吧台。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一幢红房子前,经导游说明,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轮船招商局。漫步在这黄浦江岸,上海的名楼名塔一览无遗:和平饭店,浦东发展大厦以及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 来到十里南京路的尽头,那儿有一座青铜浇注的塑像,他凝视着这里的一花一草,他是谁呢?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的市长——陈毅将军,看着着座塑像,我仿佛看到了陈毅将军当年在风雨中视查工作。他那种公朴的形象和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风度

上海外滩源—不可不看上海经典历史建筑群

上海外滩源——不可不看的上海经典历史建筑群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10888635.html,/lastphoto.htx&id=2355435 外滩源 “外滩源”不等同于“外滩”,外滩源位于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在时间上,外滩源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在空间上,是外滩的起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其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外滩的源头,成为外滩——这个上海“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本着“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开发原则,该区域作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区之一,开发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旧区改造,而是尽力发掘历史建筑的潜在人文价值,恢复和保留街区的古典风貌。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通过功能重整及设施更新,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力图将“古旧”变成“经典”。 新天安堂 第 1 幅上海外滩源-新天安堂 外国人集聚的地方必有教,原来基督教伦敦会1864年在麦家圈(今山东路)建有天安堂供外国侨民举行礼拜。英国领事馆迁出老城厢后,1866年教会又在南苏州路处建造了一个教

堂,因而有天安堂,故名为新天安堂。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设计,中间修长的塔楼和陡峭的尖塔,最高处设置十字架,两边是双坡层面不对称立面,系英国乡村教堂建筑风格,由于尖塔在房屋空间中的显眼形象,在苏州河远处都能看到这个建筑标志。教堂可供五、六百人做礼拜,因为邻近领事馆,所以一度很兴旺,堂的左边还有传教士的用房。后来由于长年缺乏维修,新天安堂逐渐废圯仅存了一个空壳子,虽然如此,由于它是外滩唯一没有改建或重建的原汁原味的建筑遗迹。 外滩源壹号 第 2 幅上海外滩源-外滩源壹号

阅读上海外滩建筑

地处黄浦江畔的SOTTO SOTTO位于一片老仓库区,这里是被人们称为老码头的地方。曾几何时,从始于北宋、现于咸丰年间的十六铺,到清末的一品大员李鸿章,再到旧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青帮巨头黄金荣、杜月笙,直至中国船王卢作孚、民生公司等等,这些人们的心中关于上海滩的经典记忆都源自这里。而设计师则认为,正是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成就了老码头独一无二的丰厚历史底蕴。 众所周知,这里曾是上海最繁华的货运港口,而现如今SOTTO SOTTO选址这里意义重大,设计师希望在这里为人们营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及购物体验。这里可谓是一个全能型的休闲场所,人们在这里既可以尽情地选购奢侈品,也可以在咖啡雅座休息交谈,而如果你想要享受红酒、 雪茄,这里也可以满足您的需求。这里还 有一条艺术品长廊,人们可以在这里品鉴 艺术品,也可以欣赏到原创的家居设计品 牌。这条长廊有时还会举办时尚发布会, 热闹非常。这样的一个多功能场所的设计 并未难倒设计师,空间布局合理,流线流畅 自然,用独特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最深刻 的含义,向置身于此处的人们献上了一份 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人们在购物区消费感觉到疲惫时,便 可来到咖啡区,品上一杯咖啡,看江上船来 船往,任江风穿过发丝,畅想此处昔日之繁 华,度过悠闲的午后时光,是多么惬意的事 情。 在这个设计中,设计者以对老建筑的 尊重和保护为前提。将老仓库的可识别性 与历史感和新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努力 实现城市建筑的可阅读性。设计师认为, 城市老建筑应该像文学一样,是可以阅读 的,让人们在这样的“阅读”里一点一滴了 解她的历史和意韵。所以在这里可以随处 看到裸露的原始梁柱、墙面,这些都是为了 表现这一点,无关什么风格。这里是一个 可以让人们安静下来的场所,人们在此处 可以回顾过去,感悟现在,畅想将来。这里 拥有的是记忆,老建筑的记忆,那个时代人 们的记忆,老木板,铜片,老建筑的梁柱的 存在,都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这个诗意的空 间中找到自我,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收稿日期:2012.10.10 046

上海史之外滩变迁史篇

上海史之外滩变迁史篇 提到上海,估计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外滩,而人们在感慨外滩那些恢弘的,被称作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时,又有多少人了解其中的那段屈辱史呢。。。 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宝顺洋行、老沙逊洋行,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而且黄浦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

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4) 黄浦区黄浦区中包含了上海外滩和外滩源的建筑,也因为在《上海的外滩和外滩源》中作了专门的介绍所以这里也不发相关的照片和文字了。1 福州路正广和公司(福州路44号) 正广和公司(福州路44号) 正广和洋行:1864年,英商乔治·史密斯在英租界开设广和洋行,主营洋酒和啤酒。1883年,史密斯从洋行中脱离出来,另成立正广和洋行。取“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之意。到1930年底,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水生产商。正广和公司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44号,是一座十分醒目的英式乡村风格别墅建筑。小楼1936年竣工,砖木结构,红色机制砖墙,南立面对称布局,平面凹形,两翼向后。中部为架空为过街楼式入口,墙面露出红色木构架,两侧各立一座三角形大山墙,木质框架,红色双坡屋顶,上立砖砌高烟囱。美国花旗总会(福州路209号)

上海租界形成后大批外国侨民、商人涌进上海,为在中国的土地上也能过上西方的休闲娱乐生活,就在租界里办起了英国上海、美国花旗、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家夜总会。 “美国花旗总会”虽是大名鼎鼎的主要的外国夜总会,但美国人在上海建总会较迟。先是于宣统三年,即1911年在南京东路33号设立花旗总会,后来又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建房,改叫“斜桥总会”。1923年5月才在福州路建本文所讲的“花旗总会”,1925年8月建成。旗昌洋行(福州路17,19号)天蟾舞台(福州路701号) 天蟾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京剧演出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天蟾舞台最早是在今九江路湖北路口(即华侨商店的旧址),得名于1916年。在这之前还叫过新新舞台、醒舞台、竞舞台、迎仙新新舞台等名字。“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的意思。1930年,“天蟾”之名号移至地处今福州路云南路的大新舞台,当时人称以前在九江路的为“老天蟾”,后来在福州路的为“新天蟾”。观众席分设3层,共3917座,为上海剧场之最。易名“天蟾”后,其演出之兴旺,很

上海外滩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

上海外滩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 姚家怡 (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上海外滩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分析了外滩建筑文化三个时 空段的不同特点。外滩建设文化就是在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下形成的海派建筑文化,包 容性、实用性和多元性是其显著特点,对当前北外滩建筑风格提出了积极的设想。 关键词:外滩建筑海派文化实用性多元性 The Architect ural Culture of Shanghai Bund i n D ifferent Period Yao Ji a yi (Shanghai China Co mm unicationW ater Transport ation Design&R esearch Co.,Lt d.,Shanghai200092) A bstract:The Shanghais'architect u res,wh ich have m ostl y the cult u re and art va l u e,has been concentrated i n t h e Bund of Shangha.i The arch itecture cu lture of Shangha iBund,wh ich is the results o f co llision bet w een eastern cu lture and w estern cult u re,has for m ed the Shangha i Sty le A rchitect u re Cu lture.M agnani m ity,practica lity and mu lti-ele m ent are the notab l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ana l y s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 n three peri o ds,and puts for w ard a fe w active suggestions for t h e arch itecture sty le of the Nort h Bund. K ey words:bund architecture Shanghai culture practicality m u lti-ele m ent 上海外滩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构成了上海乃至世界上最生动而又丰富的城市景观和滨水空间。外滩的大多数建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晚期和30年代早期,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外滩建筑的审美和历史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其使用价值,而且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是世界建筑史一朵奇葩。 1外滩建筑文化的特征 上海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黄浦江是上海境内最宽、最深的一条河流,曾是上海最主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并承担着城市供水、排洪、灌溉的重任,是城市发展的主脉。 外滩建筑文化就是海派文化,是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中逐渐形成的,西化和商业化这两种氛围形成了海派文化无比的包容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外滩建筑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她的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银行财团大量进驻,各式西洋建筑纷纷抢摊登陆。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各种欧式风格的大楼密集于黄浦江西岸的1.5千米长地带。外滩建筑运用的是欧洲建筑的基本元素,它的特立独行造就了区别一般城市的城市文化,而上海海派文化的优势和价值也就是以实用和功利为准则,拿来就用,不怕/西化0。因而只有在上海才可以看到中西、新旧、上下、雅俗之间混杂与兼容。 2上海外滩建筑文化的演变 上海人对于外滩的称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人们习惯上把1949年以前的,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的地带叫老外滩,以后的叫外滩,浦东的叫新外滩,而现在正在开发的虹口区地段叫北外滩,见图1。 # 19 # 港口科技#港口建设

外滩——上海历史的缩影

外滩,上海历史的缩影 在近现代历史上,上海,一直是打 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而黄浦江畔的 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城市名片。 作为滨水城市的上海,外滩是 这座城市的门户,相当长的时间 里,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进入上海, 开始他们全新的人生道路。正如当 时自由女神像意味着新大陆的到 来,外滩以及背后的上海,对于他们,意味着一种梦想的开始。到上海去,从外滩进入上海。了解上海,从外滩开始。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一般是指从北京东路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黄浦江西岸道路,全长1300米。近年向北延伸至黄浦路,称为北外滩;向南延伸至南浦大桥,称为南外滩,全长4000米。外滩东面即黄浦江,西面为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风格迥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无论是白天夜晚,其不凡的景致永远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游人前往。由于外滩面对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

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泥泞外滩:纤夫行走的小道 外滩是上海人最愿意讲 述故事的地方,来上海不到外 滩,就等于没真正的上海。过 去人们管上海叫上海滩,上海 人认为这个滩,指的就是外滩。外滩有各式各样的建筑,也有数不清的人在外滩发了财。1880年的外滩 而一百多年前,当第一船外国人来到上海时,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很普通的渔村,当时的外滩也只是一条便于纤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这里的黄浦江岸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属于黄浦江泛滥时的淤泥地带。 1842年的夏天,参加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终于开到了上海。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从此,上海跟中国另外四个口岸,被迫开放。因当时住在上海的洋人常去这条纤夫行走的小道上散步,特意铺上了煤渣,取名为黄浦滩路。 法国冒险家描述当年的外滩:“不计其数的污水沟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棚子。”殖民时期的外滩:美丽的"伤疤"

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

编号: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介绍上海外滩的导游词(一) 亲爱的游客,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 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 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

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划定亩土地为法租界。随后两国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栋巍峨参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区开设了110多家银行等经融机构,使之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百年沧桑,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间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马路扩建成十车道的宽阔道路,并在北面建起来造型独特的吴淞路闸桥以此减轻外白渡桥的重负。随后又建起了延安东路高架,使该地区的交通更为通畅,更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活力。沿江则修建起防汛墙和绿色长廊,各类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间更使得外滩诗情画意。站在黄浦江边的观景台上,江风拂面,江面波涛粼粼,百舸争流,江上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的绚丽风光。隔江而立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耸入云宵,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美,金茂大厦,中银大厦等跨世纪的摩天大楼更是欲与天工试比高,以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宏伟的气魄更使外滩借得美景。

上海外滩老建筑群

上海外滩老建筑群 外滩,位于中山东一路(按门牌1号算起)南起延安东路,北抵外白渡桥,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近21幢风格各异的老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我对外滩记忆犹新,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暂没发现很完整,很齐全资料和照片.有资料存有错误,甚

至照片与介绍对不上号,简直牛头不对马嘴.就存心想整理一份,今年在上海期间专门到外滩从头到尾在外滩观光台,中山东一路东,西两侧拍摄了三次.由于我的历史,地理知识肤浅,仅对各大楼的照片保证无误.如有其它错处,恳请诸位更正. 上海总工会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之间,有一幢大楼,因是解放后建造,就不再入册. 先上外滩各部分群景照(没有超广角,也找不到合适位置拍全景照) 5.jpg (277.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论外滩建筑群与浦东建筑群的特色

论外滩建筑群与浦东建筑群的特色 ——赴上海认知实习有感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11月8号至11月12号为期五天的建筑认知实习,地点设在上海,上海是建筑高度密集的大城市,这给我们认识建筑,了解建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以便我们建筑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发挥利用。 在结束实习后,特地研习了,浦东和浦西的这两个风格完全不同,却在黄浦江两岸隔江相望,彼此相得益彰的建筑群。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个建筑师之手,甚至不是建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的建筑风格确有惊人的一致,建筑色调的基本统一,建筑轮廓线的相互协调。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华贵的气势。外滩的建筑给我的感觉他很精细,一种古典欧洲的精细之美。 “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英文名称为the exotic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Band of Shanghai。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上海总会 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10年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吧台,有34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市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做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中英文简介

The Bund (Wai Tan)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Shanghai. Located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the Bund shows off Shanghai’s outstanding foreign buildings, most of which were erected before 1937. To the Europeans, the Bund was Shanghai’s answer to Wall Street. 外滩介绍:大概意思就是指外滩是上海的标志之一。位于黄浦江的外滩展现了很多杰出的欧洲建筑。对于欧洲人来说,外滩就类似于华尔街。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滙丰银行大楼(外滩)(左)及江海关大楼(中)在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上海外滩还是一条芦苇丛中泥泞的纤道。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大多集中与此。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现在的东风饭店。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7英尺。外滩12号,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自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华贵的建筑”。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门式的建筑,1891年改建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洪亮的钟声。 和平饭店一带现在的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中国当局腐败无能,据说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公分,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还有英商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花旗银行等。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外滩天文台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上海租界和外滩建筑群也被视为中国近代耻辱史的象征。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