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

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dà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借指达奚部族。《新唐书封常清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金山:指天山主峰。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当时任

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蘅塘退士本作“军师”。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赏析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

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

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艺术风格上,岑诗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夸张合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之中带着悲壮峭拔。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翻译】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及翻译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 及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译文] 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谁不知晓,看今人的功名胜过古人。 [出自]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轮台:地名,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 (2)封大夫:封常清,唐大将,蒲州人。时受命为御史大夫、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封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3)角:军中乐器,即画角。 (4)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古人认为昴星象征胡人,昴星落下,即象征胡人必败。 (5)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 (6)单于:匈奴君主称号,此指播仙首领。 (7)金山:即阿尔泰山,此处乃泛指西北边塞之山。 (8)戍楼:驻防的城楼。 (9)汉军:指唐国。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10)上将:指封常清。 (11)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12)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13)虏塞:敌方要塞。 (14)兵气:战争气氛。 (15)屯:聚集。 (16)剑河、沙口:地名,不详。 (17)亚相: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仅次于相。故后世称亚相。此指封常清。 (18)勤王:为王事而操劳。 (19)静边尘:使边境安定下来。 (20)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意思是说封常清的战功将要超过古人。

边塞征战诗内容

边塞征战诗内容 边塞征战诗内容 边塞战争诗,是诗人描写边疆战地人们环境,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诗。有关古诗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出师西征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从军行 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王昌龄塞下曲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艺术风格上,岑诗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夸张合理,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之中带着悲壮峭拔。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集及翻译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翻译】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翻译】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和《走马川行》一样,岑参此诗也是有关唐代边塞战争的千古绝唱。 和《走马川》不同的是,此诗直写战斗场面,具体手法也不一样。这首边塞诗虽 题为送行,却描写了整个战争的过程。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 态。连续两个“轮台城”让人感到节奏很紧,极力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据 《史记·天官书》“昴为旄头,胡星也”,用“旄头落”来预言胡军的必败,强烈的爱僧跃然纸上。三、四句解释紧张的原因,“单于已在金山西”,而出征的汉军就 在轮台北,两个“在”字,刻画了两军对垒的紧张和肃杀。紧接四句描写大军的 出征和战斗的激烈。“雪海涌”、“阴山动”都是以虚写实,没有“左骖殪兮右刃 伤”惨烈场景,但和岑参飘逸俊秀、夸张好奇的诗风非常合拍。“虏塞兵气连云

屯”极言敌军之多,同时也暗示了战争胜利来之不易。“战场白骨缠草根”很耐 人寻味,刚刚倒下的战士遗体是不可能马上变成白骨的,但这累累白骨又从何 而来呢?原来岑参在这里所见到的和要暗示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战争、 一次出征,他的视线已经放到了边塞无数次的战争岁月里,眼前所见到的是边 塞无数次的征战和杀伐,所以两军交战之地也就是在古代无数无名将士倒下的 战场,细细品味,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最后诗人再次呼应主题,用“青史谁 不见”和“功名胜古人”来赞颂封将军的神勇和无敌,为全诗画了一个圆满的 句号。 本诗在艺术上有张有弛,音韵上抑扬顿挫,结构上严谨完美。有描写,有烘 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极其多样,充满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乐观的浪漫主义 激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_唐诗三百首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注释 (10)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境内。 备注 轮台在阜康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唐轮台应在沙漠附近并且离河谷不远,河中有大如斗的石头。将阜康市六运古城周围环境与诗中描述相对比,结果是惊人的吻合。

在六运古城西侧约五十米就是三工河,河深三至四米,宽五至十米,河中大量鹅卵石,在河西侧并行的冰湖水库的引水渠全部由了“大如斗”的石头砌成。周边农民家的房屋地基大部分也是使用的这些石头,因此现在大如斗的石头有但不多,岑参诗中在河川里的石头大都变为旁边的渠道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这里的沙漠应是指的北沙窝。三工河出山到沙漠只有二十余公里,是天山 韵译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着铠甲,日夜未曾脱下,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鉴赏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古诗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古诗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作品介绍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9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作者: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注释 ①与“轮台歌”同时作。走马川:当在唐轮台附近。柴剑虹《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辨》(《学林漫录》七集)谓即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称此河“冬则尽涸”,故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征:全诗校:“一作行。” ②行;疑涉诗题“行”字而衍。句当作“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句下全诗校云:“一作君不见走马沧海边。” ③莽莽:茫无边际貌。 ④匈奴:借指西域的少数民族。 ⑤烟尘飞:谓胡兵来犯。 ⑥五花:即剪马鬣为五瓣花样。连钱:马名。其毛色斑驳,浅深不一,纹络呈鱼鳞状。旋:立刻。 ⑦车师:指唐北庭节度使治所庭州(治金满,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治北)。其地本后汉车师后王庭,见《旧唐书·地理志》。伫:等待。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

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繁体对照 卷199_11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阅读答案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下面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为前者,属于清新隽永风格的。 B.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C.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2.诗歌中大量描写环境险恶的作用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A(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是后者) 2.示例:“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问题】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2、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解析(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简析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五律·张冠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五律·张冠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五律·张冠道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五律·张冠道中 近现代:毛泽东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译文: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早晨整个天空雾气弥漫,战马在怒号的北风中嘶叫长鸣。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雾气笼罩的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军服因雾沾露湿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眉梢霜染结成银色的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在张冠道中缓慢前行,仿佛像在塞北行走。 注释: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张冠道中: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十四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弥:弥漫,表示充满、遍布。琼宇:即玉宇,指天空。征马:这里指战马。嘶北风:在怒号的北风中长鸣。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露湿尘难染:该句写寒露打湿黄土地,尘土难以沾染衣物。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戎衣犹铁甲:该句写军服因雾沾露湿而结冰,像铁衣一样又重又硬。 踟(chí)蹰(chú)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踟蹰:徘徊不进,此为慢行。塞上:边塞之上,古代多指西北边陲。 赏析: 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写的是凌晨部队出发的场景:雾气弥漫,北风萧萧,偶尔传来马的阵阵嘶鸣,给人以苍凉宏大之感。这两句写部队凌晨出发。马匹在行进中,是顾不上叫的。而在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或突然停下来时,则会发出习惯性的嘶鸣。例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别友人》)、“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李白《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王维《从军行》),便是这种情形。这首诗写马不写人,是因为大雾弥天,一切都笼罩在浓雾中。写马,是因为听得见马嘶,不写人,是因为征人保持着肃静。雾作为一种物候,其特点是弥漫性,诗人用“琼宇”这个词来形容雾晨,可见当天的雾很大。“征马嘶北风”,容易使人联想到《古诗十九首》的“胡马依北风”,原句有禽兽亦恋故土的意思。这也比较符合人们离开一个驻地,哪怕是暂住地的时候的心情。何况每到一地,老乡都会给自己的部队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临去时难免依依不舍。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两句写张冠道中行军的情形。“露湿”、“霜笼”是互文,兼管上下句。《诗·秦风·蒹葭》有“白露为霜”的名句,所以诗中“霜”、“露”往往连带出现,这里偏重于霜。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特别提到“鸦不惊”,是因为作者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习惯了早行中听见鸦叫,在月夜尤其如此。骤然听不见鸦叫,反而使征人感觉异样。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两句写到官兵的感受和形容,突

边塞诗赏析

边塞诗赏析 从军行赏析 这首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从内容和结构谈作用)。“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 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及翻译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及翻译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及翻译赏析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 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谁不知晓,看今人的功名胜过古人。 [出自]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轮台:地名,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 (2)封大夫:封常清,唐大将,蒲州人。时受命为御史大夫、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封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3)角:军中乐器,即画角。 (4)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古人认为昴星象征胡人,昴星落下,即象征胡人必败。 (5)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 (6)单于:匈奴君主称号,此指播仙首领。 (7)金山:即阿尔泰山,此处乃泛指西北边塞之山。 (8)戍楼:驻防的城楼。 (9)汉军:指唐国。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10)上将:指封常清。 (11)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12)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13)虏塞:敌方要塞。 (14)兵气:战争气氛。 (15)屯:聚集。 (16)剑河、沙口:地名,不详。 (17)亚相: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仅次于相。故后世称亚相。此指封常清。 (18)勤王:为王事而操劳。 (19)静边尘:使边境安定下来。 (20)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意思是说封常清的战功将要超过古人。 【韵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 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 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 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 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 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 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 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 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 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岑参的边塞诗歌及意境

岑参的边塞诗歌及意境 岑参的边塞诗歌及意境 引导语: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为丰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玉门关盖将军歌》 【唐】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唐代岑参的经典边塞诗赏析

唐代岑参的经典边塞诗赏析 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我在此整理了唐代岑参的经典边塞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唐代岑参的经典边塞诗1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2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原文及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原文及赏析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原文及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挥泪辞家去。 即日东南幸远图,妾心易挥泪难挥。 故人何以言别重?思君朝与暮。 遍送青青江上去,只愿君心似我心。 丝雨帘栊动春色,和人携手长相忆。 繁华落尽成背影,凄凉江上别离时。 海阔山遥收不到,别后难寄相思诗。 古道西风瘦马,青川牧马人归去。 一谢家书虽迟到,却无言别重。 分别虽有离愁苦,思念常存于我胸。 将军青史传千古,诗篇泣血永流传。 赏析: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一首情感真挚、表达深情的送别诗。诗中以具象而细腻的描写,诉说着离别时的心情和思念之情。

首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挥泪辞家去。”直接点明了送别的 发生背景,并通过“奉送出师西征”来突显出主题。作者以简洁明了的 表达方式,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节,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以“即日东南幸远图, 妾心易挥泪难挥”来展示出诗人和被送别的人之间的感情对比。表达了 分别之时妻子满腔的离愁别绪,诗人内心对这段别离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岑参通过描述具体情境,巧妙地充实了诗歌的意境。如“繁华落尽成背影,凄凉江上别离时”,以“背影”来暗示着人的离去,诗人通过描写凄凉的别离时刻,表达出哀愁之情。 最后两节,诗人抒发出个人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将军青史传千古,诗篇泣血永流传”,表达了自己将历史看作珍贵财富的观点,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对将军的敬佩之情。 总体来说,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简练的语言,精练 的形象描写,表达了离别之情与思念之情。通过描绘细致、感人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使这首诗成 为以表达人情为主题的送别诗之佳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1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一作:军师)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 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dà 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匈奴:借指达奚部族。金山:指天山主峰。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

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蘅塘退士本作“军师”。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鉴赏 岑参人的特点是意婉语婉,尤其是边塞之作,婉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婉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人则是婉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人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人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人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人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风,这是和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风,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风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风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烟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风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风句写天,“石乱走风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风中“烟尘飞风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

唐诗三百首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带拼音带译文) 第一卷:七言古诗 zǒu mǎchuān xíng fèng sòng fēng dàfūchūshīxīzhēng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háo dài:táng cháo zuò zhě:cén sān 朝代:唐朝作者:岑参 jūn bújiàn ,zǒu mǎchuān xíng xuěhǎi biān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píng shāmǎng mǎng huáng rùtiān 平沙莽莽黄入天。 lún tái jiǔyuèfēng yèhǒu ,yīchuān suìshídàrúdòu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suífēng mǎn dìshíluàn zǒu 随风满地石乱走。 xiōng núcǎo huáng mǎzhèng féi ,jīn shān xījiàn yān chén fēi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hàn jiādàjiāng xīchūshī 汉家大将西出师。 jiāng jūn jīn jiǎyèbùtuō,bàn yèjūn xíng gēxiāng bō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fēng tóu rúdāo miàn rúgē 风头如刀面如割。

mǎmáo dài xuěhàn qìzhēng ,wǔhuālián qián xuán zuòbīng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mùzhōng cǎo xíyàn shuǐníng 幕中草檄砚水凝。 lǔqíwén zhīyīng dǎn shè,liào zhīduǎn bīng bùgǎn jiē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jūn shīxīmén zhùxiàn jié 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 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的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 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 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 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 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 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3篇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3篇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1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 自古以来青史留名的谁不知晓,看今人的功名胜过古人。 [出自]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1)轮台:地名,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 (2)封大夫:封常清,唐大将,蒲州人。时受命为御史大夫、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封奏调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3)角:军中乐器,即画角。 (4)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古人认为昴星象征胡人,昴星落下,即象征胡人必败。 (5)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 (6)单于:匈奴君主称号,此指播仙首领。 (7)金山:即阿尔泰山,此处乃泛指西北边塞之山。 (8)戍楼:驻防的城楼。 (9)汉军:指唐国。唐诗中多以汉代唐。 (10)上将:指封常清。 (11)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

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或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 (12)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13)虏塞:敌方要塞。 (14)兵气:战争气氛。 (15)屯:聚集。 (16)剑河、沙口:地名,不详。 (17)亚相: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仅次于相。故后世称亚相。此指封常清。 (18)勤王:为王事而操劳。 (19)静边尘:使边境安定下来。 (20)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意思是说封常清的战功将要超过古人。 【韵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 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 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 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 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 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 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 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 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

岑参边塞诗及赏析

岑参边塞诗及赏析 岑参边塞诗及赏析 导语:岑参幼年之时,跟随兄长读书习字,十五岁后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二十岁来到长安求仕不成,于是各地漫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岑参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岑参边塞诗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