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入黔始祖沐润公世系脉派考证---林早强

入黔始祖沐润公世系脉派考证---林早强

入黔始祖沐润公世系脉派考证---林早强
入黔始祖沐润公世系脉派考证---林早强

——闽林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裔孙林早强

前言

入黔始祖沐润公(号念三郎),先任广东雷州指挥,后调任贵州筑

县指挥。因威宁彝族二次叛乱,沐润公奉命大战飞来石而踞黄家营。获得胜利后,驻守贵州黄家营,并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广东到贵州的林氏始祖。与上祖及弟兄联系甚少,到清光绪戊申年(公元1908年),由沐润公十世裔孙德铨号伯公等前辈才编修族谱,

时隔三百年余年,由于年代久远,无谱牒可查,仅靠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上祖情况。加之,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战乱等原因,宗亲之间,弟兄姊妹之间没有往来,只知道一些主要情况。修谱时,靠口口相相传的上祖世系脉络及事迹而操作,以摆”龙门阵”的形式叙述,泛泛而谈.导致与上祖对接不明析,脉络不清,辈分颠倒,兄弟变成父子,传抄误记等错误。但是,整个传承记载的主线条是清楚的。沐润公十二世裔孙林早强,作为好事者或者说孝子贤孙,对入黔始祖沐润公世系进行研究考证。

2016年6月12日

黔滇林氏沐润公世系脉派考证于下

考证沐润公世系脉派,旨在理清血脉,传承祖训文化,字辈排行,

家族迁徙;旨在传承先祖嘉言,懿行纪事,嘉奖褒扬,诰命诏谕。促

进族人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各志其所,各始其后。望各位宗亲见谅并斧证。

一、查找依据

<<光绪贵州林氏西河堂族谱》(盐津林世益提供)、《广东平远县林氏族谱》(平远林桂琳提供)、《广东梅州林氏族谱》(梅州林海提供)、《江西宜春铜鼓县九牧长房林氏老族谱》(宜春林杨庆提供)、《广西桂林九牧世系林氏族谱》(桂林林启明提供)、《四川筠连县濂溪林氏族谱》(筠连林六六提供) 、《黔滇林氏族谱》(贵州林登伦编修)。主要以《光绪贵州林氏西河堂族谱》为依据,以相关族谱、手机QQ和微信为平台,并实地考察联络林氏宗亲。按照九牧苇公世系记载,对《光绪贵州林氏西河堂族谱》记录的不是之处予以按相关谱牒补充考证。考证情况如下:

二、沐润公入黔时间差异

《光绪贵州林氏西河堂族谱》记载, 始祖沐润公入黔时间是: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这是一个差异。根据《黔滇林氏族谱》第52页记载:德诠号伯恭、德泽号润卿于光绪戊申年(公元1908年)编修光绪老谱。而德诠号伯恭公是沐润公的十世裔孙,沐润公到德诠公十世,相距536年,每代相传平均相隔53.6年,这不合乎代与代相传的正常年限。《广东大埔林评事世系》族谱记载,沐润公上系薰公家谱因火灾毁灭,下三代名讳失去。目前没有佐证谱牒证明沐润公的入黔正确时间,有待于找依据考证。

三、沐润公直接上祖彦淳公错误

《光绪贵州林氏西河堂族谱》50页至52页记载:“宗太公生一子:懋公。懋公少时出任潮阳知县,后封直隷,配刘氏,生三子:均政公、均祥公、均成公。均祥公字三十三郎、,配宋氏,移居江西赣洲府慈溪县。均成公,字三十一郎,移居潮阳未转,子孙最盛。均政公,字三十二郎,出任河南布政使司,后封方伯侯,配周氏、列氏、陈氏,封九州安国夫人,生子二:任选、任兴。任选公,字四十七郎,配陈氏,出任福宁知县。任兴公,字四十八郎,出任山东廵按都察阮都御史,住山东立籍,配杨氏生子一:旺序,配钟氏,生三子,彦淳、彦清、彦昌。彦淳配钟氏生五子:念一郎沐江、念二郎沐淮、念三郎沐润、念四郎沐泽、念五郎沐汉。虽然记录零乱,但从懋公到彦淳公的主线条是清晰的。经查实多本与懋公世系相关的族谱证实:从懋公到沐润公的世系是:懋公生均成、均政、均祥;均政生仕兴、仕选;仕选生旺序; 旺序生彦淐、彦清、彦淳、彦渝; 彦淳生端、正、彬、嵩;正生薰;薰生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详情后面介绍。

四、沐润公十二世裔孙林早强世系

林早强,系入黔始祖沐润公十二世裔孙,源系闽林十七世,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四十世裔孙。世系脉派为:披生苇,苇生恕,恕生逢,逢生可征,可征生永,永生康,康生宽,宽生贲,贲生(矩、伯材、国华),矩生兑(兑为国华公三子,出承矩)兑生天保,天保生程,程生环,环生采(寀), 采生遂翁, 遂翁生斗焕,斗焕生坤,坤生果(字显荣) ,果生评事, 评事生祯,祯生懋(字秀

谷), 懋生均政, 均政生仕选,仕选生旺序, 旺序生彦淳,彦淳生正,正生薰,薰生沐润(号念三), 沐润生起龙,起龙生有臣,有臣生忠杰,忠杰生芝元,芝元生芳武,芳武生儒学,儒学生永春,永春发朝,发朝生万良,万良生世忠,世忠生早强。

五、远古纪事(黄帝到比干公)

林氏发源世系传

元祖黄帝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部落首领。长于姬水,故姓姬。原居西北高原,后分路东进,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并肩协力,在涿鹿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蚩尤,被尊为炎黄部落联盟之首领。据传,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均创于黄帝时期。后人赞其功德,崇奉为华夏族之共同祖先。元妃嫘祖,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姬、祀、己、滕、箴、任、苟、僖、姞、女不、依、二酉等。少吴氏(玄嚣)居奄,太吴氏(昌意)居陈。帝崩于荆山之阳,葬于桥山。

二世玄嚣公

玄嚣乃黄帝之长子,嫘祖所生。名挚,己姓。自穷桑(山东曲阜北)登帝位。以金德王天下,称少昊金天氏。在位八十四年,传位于侄颛顼。死后葬云阳。妃干类氏,名娥居,生蛴极(通鉴称玄嚣为黄帝之子。本册从通鉴,不依老谱)。

三世蛴极公

玄嚣之子,虽未得帝位,但生一子为圣君,即高辛氏帝喾。

四世帝喾公

黄帝之曾孙,玄嚣之孙,受颛顼封于辛,故号高辛氏。所领部落由八个氏族组成,活动毫(河南登封)。帝喾聪以知达,明以察徽,继颛顼而登帝位,在位七十年,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与黄帝、颛顼、尧、舜合称“五帝”。帝纳四妃,生四子:元妃姜嫄生弃;次妃简狄生契;三妃庆都生尧;四妃常仪生挚。帝喾崩于顿邱(河南辉县东

北),子挚继位。

五世契公

帝喾之子,简狄所生。契贤。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为司徒,掌管教化,封国于商(今河南商邱),姓子,为商族始祖。契传十四代至汤,得天位,创建商朝。‘《国语》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契有玄王之称)。契生子日昭明。

六世昭明公

契之子,继位后迁都砥石。生子目相土。

七世相土公

昭明之子。发明以马驾车;引重致远,积极向东扩展,东逾泗水,在泰山之下建立东都,活动范围达到东海之滨,渤海地区。《商颂》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句。生子曰昌若。

八世昌若公

相土之子,生曹圉(又名粮圉)。

九世曹圉公

昌若之子,生冥(又名季)。

十世冥公

曹圈之子,为水官,勤于水事而逝。生子振,又名王亥。十一世振公

冥之子。任首领时,畜牧业兴旺,用“服牛”负重,与各部落交易,被有易氏拦路杀死。夺去“服牛”。冥生子曰上甲微(报甲)。

十二世上甲微公

振之子,向河伯借兵,攻杀有易氏之尹绵臣,为父报仇。商部族从此兼营农牧业,重天时变化,进入定居生活。后世定报祭对象,称报甲。历代商王用天干纪名,自报甲始。生子曰报乙。十三世报乙公

上甲微之子,生报丙。

十四世报丙公

报乙之子,生报丁。

十五世报丁公

报丙之子,生主壬,又名示壬(报壬)。(据《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殷事系:上甲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报丁,报丁生主壬。本册据《年表》,不依旧谱)。

十六世主壬公

报丁之子,生主癸。

十七世主癸公

主壬之子,生天乙。

十八世天乙公

天乙即成汤,主癸子,姓子,名履,卜辞称高祖乙。商部落首领,任用伊尹为相,乃兴盛。时夏桀行摇纵乐,政事怠废。汤发兵吊民伐罪,先攻灭葛、韦、顾诸国,剪除桀之羽翼,再击桀于鸣条(河南陈留北)。桀败逃依昆吾(河南濮阳)。汤发兵灭昆吾,放桀于南巢(安徽巢县),回师亳邑,诸侯来朝,以示臣服。汤遂得天下,建都亳,国号商。执政后,减轻征佥欠,鼓励生产,安抚人心,僻处西境之氐羌部落均来归附。在位十三年而崩,葬于汾阴(山西荣河县),庙号烈祖。汤生三子:太丁、外丙、仲壬。十九世太丁公

汤之长子,生太甲。早殁,未及继王位。

二十世太甲

太丁之子,成汤之嫡长孙,继叔父仲壬而接位。因不遵汤法,被伊尹放逐于桐(河南虞城东北)。太甲居桐三年,以烈祖之成德以训,处仁迁义,伊尹以冕服奉太甲归亳。复位后修德补阙,励精图治,诸侯成服,百姓以宁。在位三十三年,振兴汤业,庙号太宗。生二子:沃丁、太庚。

太甲次子,沃丁弟。居毫。太甲崩,长子沃丁嗣位,执政二十九年,传位太庚。商嗣位兄终弟及,自太庚始。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

二十二世太戊公

太庚之三子,小甲、雍己之弟。继雍己嗣位。商自沃丁之后,国势渐衰。太戊即位后,重用伊陟、巫咸,治国有绩,商道中兴,诸侯归附,远方慕义而朝者七十六国。在位七十五年,葬于黄(河南内黄县)。生三子:仲丁、外壬、河亶甲。

二十三世仲丁公

太戊之长子。继位后由毫迁嚣(又名阝敖,今河南荥阳东北)。曾用兵征蓝夷。在位十三年,传位于弟外壬。生子曰祖乙。

二十四世祖乙公

仲丁之子,继叔父河亶甲嗣位。时商势衰落,诸侯莫朝。祖乙继位后迁都庇(山东梁山、郓城一带),起用巫贤为相,天下大治,诸侯咸服。在位七十五年,商势复兴,卜辞称中宗,与天乙、太甲并祭,合称“三示”,祭牲达三百头。子二:祖辛、沃甲。

二十五世祖辛公

祖乙之长子。居庇,在位十六年,传位于弟沃甲。生一子,名祖丁。

祖辛之子。继叔父沃甲嗣位,居庇。在位三十二年,传位于沃甲之子南庚。祖丁生四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

二十七世小乙公

祖丁之四子。继兄阳甲、盘庚、小辛嗣位。商于盘庚时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改国号为殷,行汤之政,国势复兴。小乙继位后,居殷,在位二十八年,传位于子武丁。

二十八世武丁公

小乙之子。少时长于民间,生活艰辛,知稼穑之艰难。继位后重用博说、甘盘,治国安邦,“修政行德,天下咸服,殷道复兴”。武丁扩大军力,先后对土方、鬼方、羌、夷、虎方(荆楚)用兵,殷商进入极盛时期。在位五十九年,葬西华(河南西华县),庙号高宗。子二:祖庚、祖甲。

二十九世祖甲公

武丁之次子。继兄祖庚嗣位。初,武丁欲废祖庚而立祖甲。祖甲以不义而离去。及祖庚崩,国人拥立之。祖甲在民问久,知民之依,能施惠于庶民。在位三十三年。子二:廪辛、康丁(庾丁)。

三十世康丁公

祖甲之次子,继兄廪辛嗣位。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于子武乙。

三十一世武乙公

康丁之子。在位三十五年,犬戎寇边,囤势渐衰。子二:太(文)丁、太乙。

三十二世太乙公

武乙之次子,太丁之弟。太丁崩,传位于子帝乙,故太乙未登帝位。仅受封爵。子比干。

三十三世比干公

太乙之子,帝乙之庶弟,纣之诸父。封于比,故曰比干。有贤德,官少师。是时纣淫虐无道,国势危殆。公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恃?公答曰:“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比干自以为圣人。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剖其心,焚其面。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下令曰:“宗少师妖言惑众,故诛之。”时比干正妃陈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遂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取名泉。迨武王伐纣后,褒封比干墓,征其嗣,赐姓林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博陵为林氏郡望,比干系林氏之太始祖。

公墓葬河南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城西北十五里。武王褒封其墓,有铜盈铭。铭日:“右林左泉,后岗前道,万世之宁,兹焉是宝“共十六字。孔予书“殷比干墓”四字,并赞曰:“殷有三仁,公居其一”。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四九四年)孝文帝南巡,亲诣吊祭,立祠塑像,以示尊崇。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六四

五年),诏旌比干节操,追封太师,谥忠烈公。唐翰林学士李白曾题词:“补衮逆鳞,犹翼天王明圣,扶危救弊,忍宁宗社土丘土虚”。

赞曰

靡躬非仁,蹈难非智。

死于其死,然后为义。

忠无二心,烈为馀气。

正直聪明,至今猛视。

咨尔来代,为臣不易。

长林下邳派直系祖传略

(自博陵坚公至下邳颖公,历四十六世)

林氏始祖坚公

名泉,字长恩,殷少师比干之子。周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得泉。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改名为坚。念及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避纣之乱而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拜坚为大夫,食采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命为三监;后移封博陵公(博陵郡治在今河北蠡县),食采二千户。夫人姜氏,生二子:长曰铭(袭封爵),次

曰钟,仕西周,为司马。钟公后裔徙籍齐鲁,移居下邳,南迁入闽,故闽林源出长林,派出下邳(即长林派出下邳先。)

坚公为受姓始祖,诞于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今安阳)。故林氏郡望为西河,祠堂称“西河堂”。

赞曰

繁惟太师.负节抱奇。遭时之难,知殷之衰。

剖心不痛,甘死如饴。仁必有后,笃生佳儿。

有石若簇,有水如澌。林木苍郁,山岳葳蕤。

实钟名哲,藩屏周基。食采赐姓,百禄是宜。

亿万昌炽,天赐繁藩。

宋吏部尚书裔孙大鼐撰

二世钟公

坚公之次子,为西周司马,掌管国家军政、军赋大权。生二子:长曰波,次曰淮。

三世波公

钟公长子。夫人倪氏,生三子:模、标、枞。

四世标公

波公次子。生三子:长曰烨、次曰燮、三曰焜。

五世燮公

标公之次子。居于莒(山东莒县)。生子四:垲、坦、地、均。

六世坦公

燮公之次子。生五子:钥、镒、宙、锦、钅广。

七世宙公

坦公之三子。徙居鲁(今山东曲阜)。生五子:绒、绢、经、缨、绵。

八世经公

宙公之三子。生三子:腾、月誊、胜。

九世月誊公

经公之次子。为西周司空。生二子:添、泳。

十世添公

月誊公之长子。生四子:瓈、珊、瑚、璧。

十一世珊公

添公之次子。生三子:雯、云、霓。

十二世云公

珊公之次子,东周大夫。生五子:旃、族、放、旌、旋。居楚,为令尹。

十三世放公

字子丘,云公之三子。孔门弟子,好学,问礼之本,孔子称之,列为七十二贤人。周敬王时为大夫。后世尊为名贤,唐玄宗赐号“西河伯”,宋高宗加封为“长山侯,”从祀孔子

庙。夫人芋氏,生四子:汝、满、鸿、沧。.

宋高宗幸太学,曾御制七十二贤赞:

礼之有本,子能启问。大哉斯言,光昭明训。

德辉泰山,诬祭莫奋。崇兹祀典,千秋令闻。

十四世鸿公

放公之三子。生一子,名皋。

十五世皋公

鸿公之子,字伯闻。先仕东周,后任赵相。夫人胡氏生九子:仁、年、升、昶、文、曜、岳、佐、卫,皆称贤。国人号为九德之父,十德之门,赵王闻而妒之,出令曰,欲幸诸国,择其木皋繁者伐之。公曰:“此王欲杀我父子也!”遂相携入白三山。赵王闻而叹曰:“贤哉!林皋父子也。”

十六世昶公

皋公之四子。生五子:培、炜、火鼎、焕、辉。

十七世炜公

昶公之次子,东周时为司徒。生四子:奎、垫、坑、垅。

十八世奎公

炜公之长子,授招远将军。生三子:铨、钅皇、锵。

十九世铨公

奎公之长子,任奉政大夫。生三子:池、湖、江。

二十世江公

铨公之三子。生四子:桐、桃、楠、植。

二十一世植公

江公之四子,官至太子太保。夫人詹氏,生四子:珂、琰、瑗、瓒。

植公之四子。生三子:岗、岩、岱。

二十三世岗公

瓒公之长子。生三子:仪、仙、修。

二十四世修公

岗公之三子,为东周大夫。生二子:毓俊、毓雅。

二十五世毓俊公

修公之长子。生三子:廷麟、廷凤、廷祥。

二十六世廷麟公

毓俊公之长子。生二子:潮、贤。贤居黄(今安徽南部)。二十七世潮公

廷麟公之长子。生二子:谥、谧。

二十八世谧公

潮公之次子。生二子:遐、迩。

二十九世遐公

谧公之长子。生二子:藻、厘。

三十世漦公

遐公之长子。生五子:梧、梓、攀、枇、松。

三十一世梧公

漦公子长子。生四子:密、钦、室、定。

三十二世钦公

梧公之次子。生三子:俭、奢、法。

钦公之次子。生二子:全、美。

三十四世美公

奢公之次子。生二子:铺、镇。

三十五世铺公

美公之长子。生一子名湍。

三十六世湍公

铺公之子。生二子:森、杰。

三十七世森公

湍公之长子。生二子:丙、丁。

三十八世丙公

森公之长子。生二子:墟、坵

三十九世墟公

丙公之长子。生二子:钰、钅甸。

四十世钅甸公

墟公之次子。生二子:泮、游。

四十一世泮公

钅甸公之长子。生二子:本、相。

四十二世本公

泮公之长子。生三子:炼、煖、煨。煨居晋阳(今太原市西南)

四十三世煖公

本公之次子。生三子:逋、述、绕。

四十四世逋公

煖公之长子。生二子:祼、礼。

四十五世礼公

逋公之次子,字元副。祖辈居济南,公徙籍下邳。西晋时任主簿,后授太子太傅。夫人陈氏,生一子名颖。

四十六世颖公

礼公之子,字元从。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三一五年)除徐州别驾,迁黄门侍郎。建兴四年,愍帝降刘曜,西晋亡。公从司马睿(东晋元帝)南渡寓居江左。夫人邸氏,生二子:长曰懋,授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迁下邳太守,子六人,皆贵,时号六龙;次曰禄,即闽林始祖。清举人拣选知县罗德元赞颖公曰:梓桐望族,随晋南渡。江左肇基,荷天百禄。闽林之祖,兰桂芬馥、簪笏绵绵,如绳斯续。

以远古追本溯源,诸多已无从考证,相关谱牒,显示自黄帝到比干公共历三十三世。我认为自黄帝生年起至始祖比干生年,历时约1600年左右,每世平均相隔五十年之久,显然不合常理,因而不足为信。

六、长林下邳世系(博陵坚公到下邳颖公)

据《闽林开族千年谱》:从坚公至禄公(历时约1321年),共历四十七世,每世平均相隔约二十九年,倒是比较符合常规,但在其排列中,林放公位列十三世,鲁国人,乃孔子(公元前552——479年)七十二贤徒之一,周敬王时为大夫,《论语》有林放问礼之本,此时距坚公出生年约公元前1047年历时约有五百多年,历十三世,以此推算,每世相距约40多年之久,而距禄

公出生年公元274年约800多年,历三十四世,每世约23年多,两者对比悬殊,显然不符常理。

据《康美林氏族谱》、《雾峰林氏族谱》、《九牧六房谱》、《西河族志》、《揭阳林氏宗谱》等载,从坚公到颖公共历六十三世,每世平均相隔约二十一年,在其排列中,林放公位列二十三世,不狃为林放公之孙,位二十五世,据孔子行年表,公元前502己亥年(周敬王18年,鲁定公8年)孔子欲应公山不狃之召,此时据坚公出生年约545年,以此推断,每世相距约23年,较符合常理。

另有一说,称禄公为坚公的82世孙,历八十一世,每世平均相隔仅十六、七年,显然不符合常理。然无论如何,我等乃比干、林坚和林禄的后辈子孙无疑。

七、闽林世系至莆田世系(由禄公至披公)

由禄公至披公,历十六世,史料翔实,可信度较高。只是普遍认为禄公生在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与二世景公出生年仅差4年,显然有误。我认为应为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较为符合。此说可从夫人孔氏生于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得以验证。

泉州泉港肖厝(萧氏考原)

衍派源流 蕭氏考原 蕭,古之小國其地即今江蘇蕭縣。自左莊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七)叔大心得國,至左宣十二年為楚所滅,享國凡八十一年。 叔大心者,為宋蕭邑大夫,微子十一世孫,春秋初葉,以曹師平南宮長萬之亂有功,宋桓公以蕭邑封之列為附庸。 蕭氏,殷之遺民也。左傳稱殷民六氏:即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蕭為六氏之一。周滅殷後,防其再叛,徙殷民於曹,使六族之長,各自率其族緃,以法則周公而就魯之命。子孫乃以國為姓。然今蕭氏之主幹,則皆叔大心之苗裔。唯世系分明,則自漢相蕭何始,今蕭氏尊何為一世,為最謹慎之論證也。 漢蕭何傳至七世,蕭望之為宣帝時名臣。晉初,何二十世孫蕭整為淮陰令,渡江居於武進東城。開齊梁房‘齊有國二十三年,梁有國五十五年,後梁侷促於江陵,亦延祚三十三年,約一世紀為南朝之皇族。入唐,宰相輩出,子孫蕃衍,齊梁房乃蔚為蕭氏之第一大流派。 東晉之世,何二十二世孫蕭卓為洮陽令,女為宋高祖劉裕之繼母,子孫為皇舅房,宋、齊、梁及唐亦多顯宦,為蕭氏之第二大流派。 終遼之世,帝族曰耶律氏慕漢高祖而儼稱劉氏,后族唯乙拔里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此外族歸化者,為蕭氏之第三大流派。 简体字 萧氏考原 萧,古代的小国的土地就是现在江苏萧县。从左庄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七)叔大心得到国家,到左宣十二年被楚国消灭,在位共八十一年。 叔大心的人,为宋国萧城邑大夫,微子十一世孙,春秋初年叶,以曹老师平南宫长万的叛乱有功,宋桓公把萧封邑的列为附庸。 萧氏,殷的遗民啊。《左传》中说殷民六家:就是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萧为六家的一。周灭商后,防止它再次发生,迁殷的百姓在曹,使六族的首领,各自率领他的族人众,以效法周公而到鲁国的命令。子孙就以国为姓。但是现在萧氏的主干,就全叔大心的后裔。只有世系分明,那么从汉朝丞相萧何开始,如今萧氏尊重为什么一世,最为谨慎的论证的方法。 汉朝萧何传达到第七代,萧望之为宣帝时名臣。晋初,为什么二十世孙为淮阴令萧整,渡过长江在武进县东城。开齐梁房‘齐国二十三年,梁有国家五十五年,后来梁局促在江陵,也延续三十三年,约一个世纪为南朝的皇族。进入唐,宰相们出来,子孙繁衍,齐梁房是蔚为萧氏的第一大流股。 东晋的时代,为什么二十代孙萧董卓为洮阳令,女为宋高祖刘裕的继母,子孙为皇舅房,宋、齐、梁、唐也多显宦,为萧氏的第二大演变。

姓氏略考 赵姓 家谱文献 2

姓氏略考赵姓家谱文献2 仙居赵王合谱,(清)赵文官等纂修,清朝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八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十九、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 存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 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邑城上市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合肥北乡赵氏创修支谱四卷,(民国)赵文彬纂修,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勤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常熟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清)赵毅含等纂修,清朝光绪九年 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石桥赵氏宗谱,(清)赵汝明、赵汝洪纂修,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诚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七~二十卷、卷首。现被收 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周氏溯源世系表

周氏溯源世系表 (上古世系(轩辕黄帝-----威显公) 一世 黄帝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其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门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帝子轩辕之邱,因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日角龙颜,有景之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习用于戈,以徵不享诸侯感来宾从,于是即位为天立,始立制度,万世赖之在位百年,寿百二十有一岁,崩于荆山之阳,葬在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即位,甲子)妣曰嫘祖,生子:昌意玄嚣。 二世 少昊讳玄嚣,名挚,其母曰嫘祖,见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以金德玉,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寿一百岁,葬在衮州阜县云阳山(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即位甲辰)妣无怀氏生子:侨极颛顼。 三世 颛顼祖黄帝,生身父昌意,初其父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业,是为女枢,感瑶光贯日之祥,而生帝于若水,年十岁佐少昊,年二十即帝位,以水德绍金天氏,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七岁,葬在东昌府业阳(公元前二五一三年即位戊辰)妣邹屠氏,又妣胜溃氏生子:卷章、穷蝉、嗣子:帝喾。 四世 帝喾讳俊,祖少吴,生身父侨极,帝生而神灵,年十五佐颛顼,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主以其肇基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毫,在位七十年,寿一百五岁,葬在直棣省大名府清丰县顿丘山(公元前二四三五年即位丙戌)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子:弃;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子:契;三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子:尧;四妃取訾氏女曰常仪生子:

挚; 五世 后稷讳弃,其母曰姜嫄,出杞郊,某见大人迹心忻然悦之,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於是震动有娠,诞弥厥月,居然生子,以为不祥,乃弃之隘巷马牛羊过者皆避不践,县城腓字之徒,置之不林,适会伐山林者,多迁而归之,又置之渠中,水上飞鸟以翼覆之其母以为奇遂收养焉,因初欲弃之,故名曰弃,其为儿时游戲好种树麻菽,长大遂好耕农,虞命为农师,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天下得其利,启世赖之有功,封于邰以主,母祀号曰后稷,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实,以其受天命而生也(约公元前二二五五年)娶有娀氏女,生子:不窟。 六世 不窟先袭父爵,以服侍虞帝,后弃其官,守自徒于西北方,以化夷狄,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鞠陶。 七世 鞠陶善继父志,忠厚可风,娶葛天氏之女,生子:公刘。 八世 公刘公居在戎狄之间能修先祖之业,百姓怀之,多徒而保焉,乃相土地之宜回於豳,各修旧业服其先畴,虽豳地苦寒,能成活壤,使民殷富周道之兴,实自州始矣,娶姒氏之女,生子:婺玺。 九世

明蜀王世系表(包括郡王)

明蜀王世系表 1.蜀献王朱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1378~1423) 2.蜀庄王朱悦熑,献嫡一子,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薨,谥悼庄。追封 3.蜀靖王朱友堉,悼庄嫡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宣德六年薨。无子。(1424~1431) 4.蜀僖王朱友[土党],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菼立。1432~1434 5.蜀和王朱悦菼,献庶五子,初封保宁王。以僖王无嗣,宣德十年进封。天顺五年薨。1435~1461 6.蜀定王朱友垓,和嫡一子,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1462 7.蜀怀王朱申鈘,定嫡一子,天顺八年袭封。成化七年薨。无子。1464~1471 8.蜀惠王朱申凿,定庶三子,初封通江王。成化八年进封。弘治六年薨。1472~1493 9.蜀昭王朱宾瀚,惠嫡一子,弘治七年袭封。正德三年薨。1494~1508 10.蜀成王朱让栩,昭嫡一子,正德五年袭封。在任期间,尊好儒雅,不近声妓女乐,又创设义学,兴修水利,振济灾荒。嘉靖二十六年薨。1510~1547 11.蜀康王朱承爚,成庶三子,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1549~1558 12.蜀端王朱宣圻,康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1561~1612 13.蜀恭王朱奉铨,端嫡一子,万历六年封世子。四十三年袭封,本年薨。1615 14.蜀王朱至澍,恭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张献忠攻陷成都,至澍率妃妾投井自杀,全宗皆被害。1616~1643 华阳 悼隐王悦耀,献庶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别城武冈州,寻迁澧州。宣德八年薨。 康简王友●,悼隐庶一子,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 悼康王申鍷,康简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 恭顺王宾●,悼康庶一子,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 康僖王让核,恭顺嫡一子,正德五年封长子,卒。以子承爝袭封。追封王,谥康僖。 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温懿王宣墡,庄靖嫡一子,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安惠王奉鈗,温懿庶一子,万历十五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 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15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节 大心公至何公世系201

第二节始姓祖叔大心至何公世系 叔大心(公元前722—前634),讳叔,字大心。一说讳大心,字叔。宋戴公白之玄孙,子衎之曾孙。为萧邑大夫。鲁庄公十二年,亦即周庄王十五年(公元前682),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后世以为萧氏受姓之祖。 《左传·庄公十二年》: 冬十月,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晋杜预注:“叔,萧大夫名。”孙颖达疏:“卿大夫采邑之长,则谓之宰;公邑这长,则曰大夫。此则是宋萧邑大夫也。以此年有功,宋人以萧邑别封其人为附庸。二十三年经书‘萧叔朝公’,附庸例称名,故杜以叔为名。”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萧叔朝公。 晋杜预注:“无传。萧,附庸国。叔,名。就谷朝公,故不信来。凡在外朝,则礼不得具。嘉礼不野合。”孔颖达疏:“无爵而称朝,知是附庸国也。邾仪父贵之,乃书字,此无所贵,知叔为名也。《公羊传》曰:“其言朝公,何?公在外也。”文连遇于谷,就是谷朝公。谷是齐地,故不言来也。定十四年:‘搜于比蒲,邾子来会公。’比蒲,鲁地,故言来也。《谷梁传》曰:“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是言在外行朝,则礼不得具,定十年传称‘嘉乐不野合’,知嘉礼亦不合。嘉礼,谓善礼,非五礼之嘉也。朝于五礼,属宾。” 据《春秋·宣公十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杜预《集解》注:“萧,宋附庸国。十二月无戊寅,戊寅,十一月九日。”知公元前597年,萧灭于楚。 有将萧叔大心与乐大心混为一人者。今查《春秋经传集解》,鲁昭公七年有“乐大心”,杜预注:“宋大夫。”经十一年又有:“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鲁昭公七年、十一年分别为公元前435、531年,比叔大心后了250年左右,是知乐大心是另一人。 有人考证,叔大心生于公元前722年。鲁庄公十二年平南宫长万,叔大心则为41岁;二十三年朝庄公,则52岁。故以为此说可信。 又,《新唐书》卷71〈宰相世系〉: 萧氏出自姬姓,帝喾乙庶子微子,周封为宋公,弟仲衍八世孙戴公生子衎,字乐父,裔孙太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今徐州萧县是也,子孙因以为氏。其后楚灭萧,裔孙不疑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汉有丞相酂文终侯何。 大心公至何公世系图 201

朱氏近代世系源流

朱氏近代世系源流 朱氏近代世系源流(2009-02-26 22:41:59) 标签: 百家姓 曹氏 曹氏家谱 曹姓 家谱 新泰曹氏 新泰曹姓 休闲 杂谈 分类:曹姓曹氏与其他姓氏渊源 朱氏近代世系源流<2> 第八世 聪公之子钹字声远,生于宋嘉佑七年壬寅,殁于建炎四年庚戌,任仪封主簿。娶高氏,生子二:臬、乐。 绚公之子虬行十五。 绚公次子蟾行十六。 绚公三子耆行念一。

绚公四子森行廿二,字良林,号退翁,生于元丰甲子,殁于宣和庚子。公迁闽建阳,赠承事郎。葬政和县感化村四都桂林坊寺傍,地名索谷岭。娶程氏,葬政和县将溪铁炉岭。生子三:松、柽、槔。 仁秀长子文金一名玉,葬上墓林壬山丙向。娶戴氏,葬西岸口亥山丙向,生子一:芳。 仁秀次子文銮娶陈氏。 仁秀三子文俊 仁秀四子文实娶戴氏。 第九世 钹公之子臬字汝时,号彦臬,生于政和元年辛卯,殁于隆兴六年戊子,葬赤松下。娶李氏,生于政和元年辛卯,殁于淳熙元年甲午,葬金竹桥侧。生子三:成、孟、恒。孟恒俱迁黄梅县。 钹公次子乐字彦圣,生于政和四年甲午。娶李氏。生子一:斌。迁陵都。 森公长子松行百二,字乔年,号韦斋。生于宋绍圣四年丁丑又二月,享年四十七岁,殁于绍兴十三年癸亥三月廿四日,葬建宁府安县白塔山五夫里后,改葬梅里寂历山中峰之源。娶祝氏五娘歙处士之女,殁葬建阳崇太裹寒泉岭,仰天湖癸山丁向。生子:熹,生女淑贞适右迪功郎,长汀县主簿刘子明。实录公性至孝,有高志大节,落笔语辄惊人。宋徽宗政

和七年,以同上舍出身,授迪功郎,建州政和县尉承事,始从龟山杨氏门人,为大学中庸之学,复调南建州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循,授从政郎。绍兴年间,历司勋吏部两曹,兼史馆校勘,丞相赵忠、简公张忠献公,皆知其贤,秦桧以是忌之,而公又率同列晏敦复等,上疏极言和戎不便,桧益怒,出知饶州,后病,且亟嘱其子熹公曰:籍溪胡原仲屏山刘彦冲曰和刘致中三人皆吾与也,学有渊源,吾所畏敬,吾即死,汝往师之。寻卒。公所著有《韦斋文集》十二卷,《韦斋诗集》彖刻,以行于世,追赠通议大夫。赞曰:人豪特起,功裨后先,道伤褊急,佩韦省愆,棱棱忠胆,披沥奏篇,权奸排济,相对怡估,通伊洛之,蕴广文献,三传微言,将诲而复,朗大义几,绝而旋绵,天之生公,有意用浚,理学渊源。实录:孺人祝妣,性仁厚端淑,年十八归于松,公事舅姑,孝谨淳笃,有人所难者夫卒。生子一:熹;生女一:淑贞。孺人辛勤抚教,虽贫病因蹙,而处之怡然,后熹集诸儒之大成,淑贞有才节,署女孝经时称:孺人为孟母,封孺人,后赠淑人。 森公次子柽行百三,字大年,授承信郎。 森公三子槔行百四,字逢年。实录:公膺建州乡贡,秉性超轶,不肯俯仰,于时有诗数十篇,词旨高远,号《玉涧集》传世。 文金之子芳行一,字兰玉,生于宋政和壬辰,殁于宋淳熙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

关于世祖和世孙的计算方法 在世界各国都有记载家族渊源的家谱,或类似家谱的谱牒。家谱编排血脉延续顺序常用“世祖”和“世孙”等词汇。世,指宗系。 一、世祖和世孙的概念 1、世祖。指祖先,一般有两种含义。 (1)是相对“始祖”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认定概念。如果认定甲某人是某一族的始祖,那么他就这一族的始祖,称为第一世祖,简称“一世”;一世祖之子为二世祖,一世祖之孙为三世祖,以此类推。如华夏民族认定炎帝黄帝为始祖,所以炎帝、黄帝皆为一世祖,他们的后代为二世祖、三世祖……这种方法只要认定始祖,就可向下顺序编号,不存在计算的问题。 (2)是相对“父亲”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推定概念。如果乙某人要寻找自己的先祖,那么他的祖先根据相隔的代数被称为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但是这里世祖的计算有从谁开始算,算到那一代的问题,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世孙。指宗系之孙,也有两种含义。 (1)世袭祖爵之孙(孙子)辈。如)《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充薨,世子黎民早卒,无嗣,妻郭槐欲以充外孙韩謐为世孙。”胡三省注:“世孙,谓嫡孙承祖父之世者。”这里的“世孙”是一种称谓,不存在计算问题。 (2)辨别辈分的用词。指后代的意思,并非孙子的意思。既然是后代,就存在着计算的问题。 二、世祖的计算方法 关于世祖的计算都是从甲某人往下数,数到哪一代却有不同观点。 1、数到本身上一代。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的上一代,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如唐代开国功臣长孙无忌(594~659)的世系:长孙道生(370~451)——长孙抗——长孙观——长孙稚(?~535)——长孙子裕——长孙兕——长孙晟(551~609)——长孙无忌。从长孙道生数到长孙无忌的上一代长孙晟,共7代。《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正作:“(长孙无忌)七世祖道生,后魏司空,上党靖王”。 2、数到本身这一代。从甲某人往下数到乙某人本人,数出多少代,甲某人便是乙某人的几世祖。同样是唐代史书,《新唐书》就没有用《旧唐书》的计算方法,其《新唐书·赵宗儒传》载:“(赵宗儒)八代祖彤,后魏征南将军”。赵宗儒(746~832)是中唐宰相,他的世系为:赵彤——赵鉴——赵荣——赵德言——赵景——赵敬先——赵骅(?~783)——赵宗儒,从赵彤数到赵宗儒本人,共8代。

鬼姓王氏的世系、道统及帝业

鬼姓王氏的世系、道统及帝业之研究 1、鬼姓王氏在华夏历史中的独特贡献 历史上和传说中的鬼谷子,并非一个人物,更非一个神仙,而是一个从炎黄交替时代,直到战国末年、前后世代相传了近五千年(4844年)后,才全部完成了从“鬼姓”至“王氏”的嬗变。这个以“鬼”为“魂”而接续相传的家族、部落和国氏,“鬼姓王氏”在伴随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帝王体系和姓氏文化。 (1)鬼姓王氏与帝王体系。《通志.氏族略》云:“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经本文作者考证,史上第一个鬼姓人叫炎帝魁隗氏,又名“轨”通“鬼”,“鬼姓”变成“王”或“王氏”的过程,就是华夏民族帝王体系形成的过程。这些从炎帝魁隗氏分衍而出的帝王,包括蚩尤、黄帝、共工、颛顼、陶唐虞和尧舜禹等一切后世帝王。 王者是万姓之源,没有“王者、帝王和君王”,国家和社稷就不能成立。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中华百姓源自炎帝伏羲,帝王就是万王之王。因为起源于中华百姓的近两点五万个华人姓氏,都载录在周成王以前由虞夏商周等历代帝王“封、赐、授”的五十九个帝裔氏族、和一百九十八个“老百姓”的出处上,而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王”的兄弟姐妹和祖孙叔伯。沒有这五十九个氏、和一百九十八个姓,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其余两万多从“老百姓”中分衍而来的“二道姓”,只占了华族人口的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 (2)鬼姓王氏与姓氏文化。《礼记·典礼篇·正义》说“神农至炎帝己有133姓”,在“鬼姓”变成“王氏”的时候,历代“鬼姓”帝王及后世国君,也不断从自己宗族和分支中分封出“百官”和“百工”既“百姓”,到了周成王之前,由炎帝魁隗氏和上述历代帝王明典分封的有封国公族以上地位的“氏姓”或“世家”,已达到了198姓,这就是华夏民族“老百姓”的由来,并繁衍出至今的近25000姓。 因此,我们对“王”的寻根,就是对华夏文明之源的追忆,就是对中华百姓出处的回溯。如果说“王”者是一根传承有序的系绳,中华百姓就是“王”的主体上的分杈和节点。在华夏早期,不是“王”的亲友的人,一般是不会得到“封、赐、授”的,因而他们与“姓、氏”的缘份也无从谈起。王耿认为:“王”是中华百姓最大的公约数。换一句话说,中华民族的任何姓氏,都是与“王者、帝王和君王”的家族或部族的血缘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将对华夏民族和中华百姓的寻根工作非常轧实、非常细致地做到更好。 (3)鬼姓王氏与王氏家族。从“轩辕之代”(约前3109年-约前2697年,共八世)的末世炎帝王倪(相当于八世轩辕黄帝中的第一代)始,我们也可以得出鬼姓王氏比子姓王氏的王子亥(?―约前1775年)、姬姓王氏的王乔(前565-前549)和妫姓王氏的田齐王建(?-前265)与鬼魏王假(?-前225年)早名史了数千年不等的结论。 (4)鬼姓王氏与秘学遗产。鬼姓王氏既是华夏百姓的缔造者和归附者,也是中华王氏既华人王氏中最早、最强和最大的一支。姬姓王氏的王子乔史中无此人,而王耿谱中则记为吴王之后的王子乔,亦即后世首代鬼谷子王骀既王湫之子,他在被命运的乖蹇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通过“丹道”和“诡道”的华丽转身,不但成就了家族的光荣,也为千古华夏的文明,留下了无法逾越和难以替代的秘学遗产。 (5)鬼族王氏的郡望与里居。鬼族王氏的源头就是音濮字夒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大騩山,《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一引《世本》:陆终氏聚于鬼方氏之妹, 谓之女嬇, 生六子, 孕而不育。三年, 启其左胁, 三人出焉; 启其右胁, 三人出焉。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说,北狄多媿、隗、归、妫、嬇、怀姓,皆由鬼方而来。大騩山的“騩”亦可写作“媿、隗和鬼”。 《春秋左传》认为:“凡狄女称隗氏,宗周之末尚有隗国,隗当作鬼”。《路史后纪·国名纪》

贵州威宁赵氏家谱

威宁赵氏族(祖)谱 地址:贵州省威宁县(云南昭通同祖,地理位置相邻) 堂号:半部堂天水 名人:九子九将军 始祖:造父 家谱前言: 作为一个赵氏家族的后代子孙,由于悠久的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任他迁徒何方定居,能编入宗谱,总算是最大的意愿。尊敬祖先就要立宗祠,立宗祠就必须要聚集族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以亲睦族人为重。而修族谱则把远近的族人都联络起来,崇尚亲亲睦邻的纯正风气。本氏家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本人现在就本家族人,先后记载使百世以后的子孙继承下去,源清流洁,这就是我的目的。 家族来源: 迁徒:南京-应天府-奉阳-威宁-昭通 祖先:造父、佗公55世孙赵匡胤 赵匡胤11世孙赵敏(南京)——继宗(应天府)——成美(奉阳、九子)——德权(德胜)为长子 德胜公9世孙麟公在威宁生四子:①显公②旭公③信公④顺公。 顺公支:10世顺公娶妻陈氏、姚氏、徐氏:陈氏生月公、云公、雾公,姚氏无出,徐氏生同公、来公、明公。 11世月公娶杨氏生景康、景鳌、景贵、景爵、景阳、景魁、景术七公。 12世景康公娶姚氏无子。景鳌公娶姚氏生小闹。景贵公娶姚氏生国荣、国泰。景爵公娶刘氏生国才、景阳公娶卯氏生国壮、景魁公娶顾氏生国曹。景术公娶马氏生国富、国贵。 13世国曹(又名国臻)公娶邓氏生应龙。 14世应龙公娶邹氏生永先、永佐。 15世永先公娶孔氏生万山、永佐公娶李氏生万本、万明、万荣、万富。 16世万明公娶张氏生世麟。 17世世麟公娶毛氏生承相、承侯、承朝。 18世承相公娶毛氏生殿瑶、殿周。承侯公娶毛氏生殿拔、殿琏。承朝公娶潘氏生殿钦、殿珠、殿瑚。

19世殿瑶公娶陈氏生士高。殿周公娶余氏生士乾、士恺、士海、士珍。殿拔公娶李氏生士阳。殿琏公娶李氏生三子无下续。殿钦、殿珠、殿瑚三公无下续。 20世士高公娶毛氏生大华、大富。 21世大华娶张氏生文举;大富娶陈氏生九子,一、二、三、八房无考,四房由殷氏抱养,后还宗,五房文灿、六房文贵、七房文佩、九房文凤。 22世文佩生明贵、明开、明山、明四、明伍。 23世明伍娶朱氏生远茂. 24世远茂娶陈氏生家升、家发、兴发、兴德。 25世家升娶王氏生声良、声勤。家发娶蒋氏生声祥、声杭,兴发娶罗氏生声富、声宝,兴德(当兵后无消息)。 26世声良娶妻王达英生庆先、庆祝、庆锋,声勤娶妻陈必芬生庆昌、庆喜、庆显,庆等,声祥娶张氏生庆和、庆云、庆江,声杭娶陈氏生庆书,声富无后,声宝娶李宗芬生庆果、庆斌。..... 顺公10世孙大华、大富墓葬昭通(赵家老坟山)。 宗规: 百家姓,首赵门,古为贵,今也尊。续家谱,训示人。国有法,当守遵;家有规,应常温。 无规矩,欲方圆,实难成。参天树,有根本,人本祖,叶归根,祖宗像,先哲人,当共尊.孝父母,感深恩,厚赡养,敬孝诚,苟不孝,愧赵人。尊长辈,请教人,舌打滚,不费神,懂礼貌,有人疼。爱后生,多表扬,共激励,得人尊。新生儿,起名字,按排行,分辈份;养子女,育成人,勿惯养,不娇生,勤读书,悟诗文,明事理,有技能。 和乡邻,睦族人,赵分支,宗脉承,聚族居,莫自肆,来欺人。要相扶,共帮助,不滋事,不纷争,小事执,心里闷,有矛盾,互谅解,酌情理,平心论。玉洁美,冰清纯,择佳偶,务谨慎,不图财,守本分,清白家,有缘分。 婆媳情,夫妻恩,处理好,甜日恒。少烟酒,保体身。不义财,令人昏,烦心神,迷入途,蛾扑火,财产荡,受处惩。 人非圣,孰无过,污人言,不出声,善劝戒,教诲诚。勤工作,勿恶劳,创优胜,求信义,讲真诚。 不铺张,有宝盆,不懒惰,财爷生。富勿骄,周穷匮,济利人;贫不卑,当自强,心有衡。毋浮奢,毋致侈,玷家门;戒恶俗,鄙坏习,好名声。有可能,几十年,修修谱,理理根.你我他,赵宗人,共勉之,宜同仁,半部堂,世贤能,手合十,共祝愿,我赵族,我义门! 辈份表:

周氏家谱大全

周氏家谱大全 周氏家谱简介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周氏来源 始祖:后稷 起源主要有四: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周姓始祖--后稷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

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087《唐宗室世系表》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 (李氏) 2007年初制

李暠 李歆 李重耳 李熙宣皇帝 李天锡光皇帝 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李真(谯王) 三子李昞(世祖)-4子 四子李璋(毕王)-2子 长子李韶(东平王) 子李道宗(江夏郡王) 子李景恒(卢国公) 子李道兴(广宁郡王) 子李道立(高平王) 曾孙李涵 子李鰅 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 五子李绘(雍王) 子李贽(河南王) 子李道玄(淮阳壮王) 子李道明

六世孙李汉 子李德裕 六子李祎(郇王)-3子 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 子李孝协 子李孝斌 子李思训 子李思诲 子李林甫 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 孙李晋 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 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 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 长子李琛(襄武郡王) 子李俭 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 子李崇义(谯国公) 子李晦 子李荣 三子李瑊(济北郡王) 四子李瑰(汉阳郡王)

次子李哲(济南郡王) 子李瑗(庐江郡王) 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 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 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 次子李孝詧(高密王) 三子李孝同(淄川王) 孙李广业 子李国贞 子李锜 四子李孝慈(广平王) 五子李孝友(河间王) 六子李孝节(清河王) 曾孙李昇 曾孙李暠 曾孙李晕 子李进 七子李孝义(胶西王) 八子李孝逸 九子李孝锐 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 子李德懋

五世孙李从晦 子李文暕 子李挺 曾孙李程 子李捷 曾孙李石 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儿子:长子李澄(梁王) 次子李湛(蜀王)-2子 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 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 七世孙李戡 三子李洪 四子李渊(高祖)-22子

贵州威宁县支系脉络

贵州威宁支系祖上脉络 冷氏祖先应该是伶伦,居河北。第二站以冷丰为代表,居西安。第三站以冷向为代表,居河南新蔡。第四站以冷光世为代表,居浙江杭州。………太王娶太姒生子十人吾祖第九,名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八弟,生于丰邑(今陕西长安丰水西岸),长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丰水东岸)。开始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部,一说今陕西宗周京畿内),因此世称康叔封,简称“康叔”。在周姬旦平定了武庚的叛乱之后,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墟朝歌建立了卫国(今河南淇县朝歌),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改封给康叔封,其目的是由康叔来监管商王朝的遗族遗民,因此他又称卫康叔。在卫康叔赴任时,周公旦特作《康诰》、《酒诰》、《梓材》三篇著名的诰,告诫他要爱护人民。之后,周以周成王姬诵之命在镐京为康叔举行了授土授民仪式,史称“授土于周室”。卫康叔于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62年),率八师兵(一师为两千五百兵)来到朝歌。卫康叔选殷墟定昌(今河南淇县东街)兴建王宫,修城垣,治国家。卫康叔治国有方,元前1066~年在位。他首先释放了所有的奴隶,按周朝规制分给耕地,鼓励“开辟私田”等。随后在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积极发展,又将城北桑园扩大,扩建城东炼铁、制骨作坊,采取措施调动“百工”积极性。在婚姻方面,他按照“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限制同姓通婚。在丧葬方

面,他废除了商王朝使用活人殉葬、杀人祭祀的残酷作法,改用草人、草马、土车代之。由于“康叔治国有方,能和集其民,民大悦”,因此深受淇人敬仰,卫国很快出现“各业兴旺”局面,迅速强大起来。以至于后来“成王帝用事,举康叔为司寇,赐卫宝祭器,以彰有德”。后来,卫康叔的后代有人被封于泠水一带(今陕西临潼东零河),其后裔子孙就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泠氏,后简笔为冷氏,世代相传至今。康叔受武王封卫(即河南卫辉府)传至嗣君,足称霸君,乃有三十八氏延八百余年,到元王时,有卫成公之子,穆公之弟名庸,该封冷陉,后世以冷为姓,永传下世无变也………. 我祖公讳丰(冷丰),泠丰生活于西汉宣帝年间,(公元73年)为妣黄太君,汗高始祖,汗安帝时,任山东济南溜川太守,生子长琬、次琰,………冷琬妻胡氏生子冷宁、冷宁妻杨氏、生子长芬、次芳……对冷丰有敕旨一道,敕曰淄川太守为朝廷之保障,太守系国家之重臣,盖太守得人则保障 乂安,保障乂安则朝廷永固,膺斯任者非其人莫选焉,尔冷丰经史博洽,廉能夙著,特授尔淄川太守,尔其靖共乃职肃励官箴,凡事有利于民社者辄兴之,有害于民社者辄除之,务其实心敷政,以臻至治尔往,钦哉,敕命,汉元康二年四月十八日下,之宝。……四十五代明初山海关将军冷谦,善于画画并有仙术、武陵人、子起敬、道号龙阳子其妻邓氏生二子长洪、次清,同父冷秀迁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大明洪武时任

周氏家族谱

渠县李渡乡一大队 “周家祠堂”周氏家族的来历 多年来,根据各方面的报刊记载,多处走访问津以及家庭人的一些传说得知:四川大多数人的来历均相同。 明朝中前期,由于和地方称霸,战乱频繁,加之当时的灾荒和病疫等因素,四川人口锐减,到处呈现出十室九空、田地荒芜的凄惨之状。后来到了清明时期,演变成了一片大郁郁葱葱的森林。由于四川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当时朝廷中就有很多人提出建议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至天府之国,以改变四川人烟稀少的局面,后来得到皇帝的批准。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先从湖北省依据当时各家多的兄弟多少并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办法移民至四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随后到了康熙时期,又分别于公元1671年、1678年以及雍正1717年分两批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先后移民来到四川。移民来时有各地方政府所派官兵护送领路,沿途设有驿站,为移民提供食宿。当时政策规定:到达目的地后任凭百姓垦殖,永占为业,并免五年田赋。来川的移民第一年由政府提供全人口粮,第二年供给半口粮,第三年就可自给了,五六年后开始征地税、纳皇粮。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发展、进步、演变到现在。 周氏的祖先就是清朝第一代皇帝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移民而来。我们家族的来川祖先人周尚斗家本应抽派二儿子周朝宰来川,

当时他考虑到儿子还很年轻,来川安家他不放心,于是就亲自携带大儿子周朝开和二儿子周朝宰以及家人约五六人一行举家迁移,由湖北省麻城县高观音(高街沿)来到四川渠县。先在金罗彭家河居住,后才迁移到李渡,并在盐行街购买并修建了许多房屋。从此,周朝开住李渡安居乐业。他的弟弟周朝宰则去了达县安家。 后来到了第四代人即周国佳、周国佐、周国任、周国志四兄弟时,被称为“四大房人”,这时,就在李渡一大队二村五队(即仙女桥湾)修建了一幢木柱青瓦房,名为“周家祠堂”。解放后即1950年作为二村农协会的办公地点和开会场所,也作过生产队的保管室,最后撤掉木料青瓦等全卖给私人。 “周家祠堂”建成后,就招集一些本族人员商议讨论如何编家谱,大家一致同意:前两代人是从湖北到川应该是祖先,从在四川出生的第一代人开始,编写了周家族谱二十代,如下: 齐、国、先、泽、永 世、代、应、昌、明 正、学、思、忠、孟 洪、文、定、显、荣 周尚斗去世后葬在金罗张家奄独坟处,周朝开去世后葬在彭家河

欧阳修《新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考证 湖北阳新李锦 欧阳修是著名的史学家,其主编的《新唐书》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中《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对李氏历史渊源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全国各地的李氏在编纂族谱时无一例外的都会把这篇文章列入进去。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对李氏历史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他所掌握资料的有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对李崇以前世系的记载上,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之处。本文通过引证历代文献史料,考证其中错误的地方,抛砖引玉,以求对李氏世系,正本清源,效绵薄之力。 1、《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的记载有误。 对于这段历史,《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黄帝部落)之子,日女华,生子大费(伯益)”。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云:“女修,颛顼之裔女,吞乙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这两段记载的意思是:女修是帝颛顼的裔孙女,生子大业(大业父亲不知姓名),大业娶黄帝部落的女华为妻,生子大费(伯益)。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记载明显误解了《史记》的本意,主要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史记》记载颛顼在世系上是大业和伯益的母祖,而不是父祖;《新唐书》记载颛顼是大业的父亲。 (2)、《史记》记载女修是大业的母亲,女华是大业的妻子、伯益的母亲;《新唐书》记载大业是女华的父亲。 (3)、《史记》记载大业是伯益父亲,《新唐书》记载大业是伯益的曾祖,多了两代人。 (4)、《史记》没有记载皋陶,《新唐书》记载皋陶是伯益父亲。 (5)、《史记》记载“颛顼—佚名—女修—大业(女华为大业妻子)—伯益”的世系,《新唐书》记载“颛顼—大业—女华—皋陶—伯益”的世系。 正因为这段历史无法定论,著名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序传中介绍李氏历史时只说“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依据1998年四川宜宾萧卓泉编撰《兰陵萧氏族谱》资料,由萧世德删节录入。 1世: 萧何。沛县人,西汉开国丞相,封瓒侯。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六月十五日申时。卒于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七月初八日,终年65岁,葬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妣周氏,生年未详,卒汉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生子二: 萧禄(无嗣)、萧延。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禄母同为瓒侯。 2世: 萧延。何公次子。汉酂定侯。妣刘氏,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卒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终年52岁。,生卒未详。生四子: 萧遗(无嗣)、萧则(子萧庆)、萧嘉(子萧胜,国绝。汉武帝元狩三年何曾孙萧庆—萧寿成,元封四年国除。汉宣帝地节四年封何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六世萧辅—七世萧获,国除。汉成帝封六世萧喜—七世萧尊—八世萧章—九世萧禹,王莽败绝)、萧彪。妣吕氏,生卒未详。 3世: 萧彪。延公四子。字伯文,号光容。汉谏议大夫。生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59岁。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

乡中都里,世称兰陵萧氏。妣张氏,生卒未详。妣李氏,生一子: 萧章。 4世: 萧章。彪公之子,字德昭,汉京兆尹。生于汉文帝后元六年癸末(公元前15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39岁。妣周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皓。 5世: 萧皓。章公之子,字季华,以田为业。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1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公元前75年),终年67岁。妣秦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仰。 6世: 萧仰。皓公之子,字惠高,以田为业。生于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卒于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终年69岁。妣张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望之。 7 世: 萧望之。仰公之子,字长倩,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生于汉武帝元封四年甲戌(公元前107年),卒于汉元帝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47年),终年61岁。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妣张氏,生卒未详,生八子: 萧伋(关内侯)、萧育(光禄大夫)、萧咸(大司农)、萧由(中散大夫),另四子: 萧因、萧厚、萧实、萧威,官职未载史册。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序>> (宋)朱熹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日翟旋绕,归向犹君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入表,通峰接山献如祖之亲而敢无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道,莫大于不孝。为人臣者,所尝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周氏谱牒,上溯得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有愧于周氏多矣。宋庆元二年(1196年)晦庵撰”。 31 回复:周瑜家族谱 季历<18> 姬昌<19>即周文王 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姬涌<21>周成王(前1042-前1021) 姬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 姬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 姬满<24>周穆王(前976-前 922) <<西周朝> > 姬扈<25>周恭王(前922-前900) 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 姬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 姬燮<28>周夷王(前885-前878) 姬胡<29>周厉王(前877-前841) 共和14年,庚申(前841 姬静<30>周宣王(前827 宫涅<31>周幽王(前781 宜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周朝 <<东周朝>> 姬烈<33>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 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 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 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 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 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姬 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 周邕<51>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秀<52> <<秦朝>> 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生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汉朝>> 周球<54>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 周应<55>汉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道<56>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 周约<57>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 周燕<58>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5子为:周兴,居宋里,栎阳令;周羽,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里,颍阳令;周良,居遂与里。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子兴<59>汉重合令居宋里.栎阳令.生子:璆 周璆<60>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党 周党<61>汉建武年登第.生:纡 周纡<62>汉永平年登第.子1( 荣,其他子记载不详) 周荣<63>汉章帝、和帝两朝任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及周荣之忠节,遂转为山阳太守.子2(兴) 周兴<64>汉永宁年尚书郎.子2( 景、其他记载不详) 周景<65>(-168)汉建宁年太尉.字:仲向.封为安阳乡侯.子4( 嗣,忠、翼,尚) 周翼<66>东汉洛阳令.子2( 道、瑜)

谱牒学源流考

谱牒学源流考 摘要:谱牒学之源流可以溯及先秦时代,先秦典籍《世本》之《帝系》、《世家》即为最早之家谱,然其真正盛行,实始自汉魏之纪,南北朝时发展为一门专学。宋代谱学发展,进入系统化阶段。元代因统治者歧视汉人、南人,禁止官私撰刻汉人姓谱,谱牒学无以发展。明清两代,私家修谱之风大盛,现存家谱几乎皆为此时修撰,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谱牒学家。 关键词:谱牒学;源流;《世本》 族之有谱,犹帝王之有世系,天子之有玉牒,诸侯之有年表,大夫之有世家,乃在记前言往行以示之于后世,鉴古而识今,亦所谓之“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矣!《世本》之《帝系》、《世家》,即最早之家谱也。家之有谱,亦犹人类之有史册,家谱即为一家一姓之史也,乃在于记述先烈,追溯本原也。近代梁任公先生曾言:二十四史,乃二十四姓之家谱也。其言虽指旧史之弊,亦中乎谱牒缘起之的欤? 谱牒之兴,虽可溯及上古,然其真正盛行,实始自汉魏之纪也。当汉魏之世,尤其是季节汉之时,皇权衰竭,地方豪强四起,士族门阀迭兴,各阀掌控地方权柄,专利以胁中央。士族为别其同姓之亲疏,彰本族之声势,亦明本族之尊卑序次,各着家谱以明辨其虚实矣!曹魏代汉,任人不拘一格,此风略衰。晋室一统中原,不久中原震荡,晋室南渡偏安,门阀复兴,时谢安为东晋丞相,权倾朝

野,于是谢、张、王三大门阀鼎足而立。南朝四代,皆门阀士族所建,时之民谚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在政治利益与经济权益的交织影响之下,阿谀奉承、谄媚权贵者比比皆是,乃至有篡改族谱以附士族者。各族为别亲疏、明尊卑,皆修谱以彰之。于是谱牒之学大盛,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贾弼之所着的《十八州士族谱》七百余卷,最为时人推重。刘宋刘湛、南齐王俭、萧梁王僧儒等人皆谱学专家,各有专着传世。谱牒之学成为一门学问。时之士族若不精通谱牒之学,皆不能到吏部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之依凭,亦是南朝矫正伪冒士族门阀的庶族寒士之鉴镜。 李唐之世,统治者欲借谱学打击旧士族势力,唐太宗时修订《氏族志》,将以李氏为首的关陇士族列居首位。唐初之士族门阀主要分四个地域集团,它们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关中士族实际上也包括部分陇右士族,李唐皇室即自称陇西李氏,故关中士族又称“关陇士族”。关陇士族以武功起家,在李唐正确中实力最强,是左右时局力量。江左士族及代北士族此时已全面衰落。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然因其根深蒂固,在唐初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当时,士族门第观念在人的意识中也很有市场,贞观名臣魏征、房玄龄、李绩等都曾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时之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山东士族)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与山东士族相比,关陇士族在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