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来西亚福建文化

马来西亚福建文化

马来西亚福建文化
马来西亚福建文化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 ARTS AND HUMANITIES DIPLOMA IN MASS CMMUNICATION (ADVERTISING)

YEAR 1, SEMESTER II

2014/2015

AHMC1143 CHINESE WRITING FOR THE MASS MEDIA

GROUP ASSIGMENT

TITTLE: THE MAZE RUNNER

LECTURER/ TUTOR: Mrs. Leong Chew Moi

CLASS: DAV1

1 关于中国福建的文化源由

众说周知,马来西亚福建文化源自于中国,那么中国福建文化的由来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可能就要头疼了。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国福建的文化由来。福建文化起源于泉州,而泉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福建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等。福建文化是源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福建省和中原的控制,秦始皇吧一部分的福建人迁移至中原,而一部分中原人迁移至福建省。这一政策导致了各个民族的融合,间接把福建文化发扬出去。在中国福建人也被称为闽南人,一些地方也会称‘河老’,‘福佬’,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的闽南人,则被称为福建人例如马来西亚与新加坡。

2 关于马来西亚福建文化的由来

1.1前言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其中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占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是大马第二大民族,总人口有696万人。华人大量移民至马来西亚是从1856年开始,由于当时的马来西亚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西亚半岛,所以中英签署了《北京条约》英国向中国大量引进中国人,充当廉价劳工,从事矿工,种植人工等。主要分布在吉隆坡,槟城,巴生,新山等地。大马华人的主要籍贯包括福建,广东,客家,潮州,海南等。约四成的大马华人属于福建籍贯,占了大马华人的最多数。大部分大马福建人都分布在北马,例如北马的槟城中马的巴生与南马的新山。

2.2 马来西亚福建文化的背景

根据上述所提到的,马来西亚在引进大量华人后,早期劳工侨乡意识浓厚,大多数并不打算扶老携幼来马来西亚定居,而是希望能够赚钱回到故乡,由于交通不便,中国的关闭政策等等因数,导致他们渐渐与祖国的关系疏远。他们开始在马来西亚定居并繁衍后代,福建文化也由这些华侨中的福建人漂洋过海带到了马来西亚。这些华侨在马来西亚聚落定居后,也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组成了一个重要的民族,那就是----娘惹峇峇。娘惹峇峇是福建人与当地的马来人结婚后,生下的后裔,娘惹峇峇的母语主要是福建话,后来收收到当地人的文化影响慢慢成边成夹杂方言与马来语的娘惹峇峇,当时他们依然保留了各种华人的风俗仪式。

早期的娘惹峇峇

小结

福建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它经历了漂洋过海到我们这里,对我们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3.3马来西亚福建文化的语言

语言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代表。福建文化的语言也就是俗称的闽南语,在马来

西亚则被称为福建话,是由中国流传过来的一种方言。马来西亚福建话有时会

因为受到当地文化或某些地区的独立发展影响而产生差异。受当地文化影响而

产生语言差异的后果是,导致马来西亚福建话与中国的闽南语语言差异。马来

西亚福建话掺杂了许多本地文化或语言,例如医生这一个词汇,马来西亚福建

话将医生念成(mo kun),掺杂了马来语的医生(dukun)的意识,这也形成了马来

西亚特有特色的方言。马来西亚拥有13个州,而每一个周属或地区的独立发展将对福建话产生影响。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南马与北马的福建话发音,语

调有些出入。每个地区的独立发展将影响福建话,并产生差异,发展得大所接

触的文化变多,这也就间接地影响了各地的福建话。

小结

马来西亚福建话因为各个因数影响而产生差异,虽然与中国的闽南语在词汇上,语调上有些微出入,但是基本词语大致都是相同的。而马来西亚福建话却更有

文化特色,它吸收了各个语言文化的精华形成一种有趣的方言,非常有马来西

亚的特色。

3 探讨福建人的风俗习惯

前言

在正式探讨福建人的风俗习惯之前,我想请问您对风俗习惯有何见解呢?可能

您会认为风俗习惯只是一种可以被先代人遗忘的习惯,您也可以认为它并不重要。但我要告诉您,您的想法是错误的!风俗习惯它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有意

义的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我所能把它给保存下来。好让我们的下一代有机

会去接触这些非常有意义的风俗习惯。接下来,让我们正式探讨风俗习惯。风

俗习惯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个人或群体的传统风气,礼仪和习惯。福建人

有许多风俗习惯,如拜天公,福建传统结婚仪式和福建人葬礼等等。

福建人美食的特征

前言

福建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

福建人饮食以清淡为主,饮食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而不喜辛辣,喜清淡而不喜油腻。主食一般都以大米为主。另外,福建人吃饭一定要有汤食,再炒几样小炒,一般是四菜一汤。福建人尤其喜欢喝汤,注重炖汤更能吸收食

材本身营养的理念,烧汤制羹时还常加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饭前喝汤,身体健康,所以饭桌前必定少不了汤食以下的图片中样福建人的名菜佳肴。

佛跳墙三鲜焖海参

糯米肠肉粽

福建面

福建面可以说是马来西亚福建美食的一大特点,它是见证了早期福建祖先的辛劳证据。据说为早期移民迁来槟城的福建人所研发,当时在日据时期,住在姓氏桥一带福建人鱼产都只能售卖给日本军人,他们把剩下的虾壳、虾头煮成福建面。也有说是从福建一带流传的食物,泉州一带称为夏面,过后随着华裔先辈下南洋而流传.这是福建先贤在槟城刻苦耐劳的证据之一福建面。

福建面

福建既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特别情有独钟。在福建闽南里有一句俗语“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而在闽北则有有一句俗语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许多地方,福建人们都有早晚饮用茶的习惯,可见茶在福建人的心目中是占了多重要的位置,他们对茶迷恋的程度已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福建人饮茶可是非常讲究的,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饮茶的过程都极为讲究。福建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用的壶,壶里的茶垢,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一杯好茶。

每当有客人来拜访时,福建人都会泡茶邀请客人喝因为对福建人来说,无茶等同失礼。

小结

看来福建人除了讲究吃也非常讲究茶。从他们所研制的菜肴来看,多非常讲究

四大特色。而茶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3.3福建人的宗教信仰

前言

大多数福建人供奉道教与佛教居多。如保生大帝,妈祖,神农大帝,开漳圣王,土地公和佛教的菩萨等等。来到福建人多的地方可看到好几间神庙,而且每年

都会举行庙会,抬銮轿(神明坐的轿子)游行。让许多居民或游客可以前来观看,看看福建人的神出游是有多么的壮观。

菩萨大保生大帝

拜天公

拜天公可以说是福建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农历新年还来的隆重。为

什么拜天公呢?为什么初九如此重要呢?因为福建人视为这一天是天上最高神-

天公的生日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除了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外,更有个传说。

传说在明朝的农历新年时期,吴三桂恰巧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引入大批清兵

进入福建省,面对强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纷纷逃到甘蔗园内躲避。一直到清兵

的杀谬完毕。福建人才走出蔗园。这一天便是大年初九,逃过一劫的居民们都

觉得这是天公救命。从此以后,福建人为了答谢救命之恩便有了拜天公的习惯,更把初九视为比新年更重要。

福建人们都非常注重这一天,首先让我们来探讨福建人的风俗习惯-拜天公。福

建人会在每一年的年初八凌晨,也就是凌晨十二时正,正式踏入初九的第一刻

开始拜天公。初九是福建人新年期间最重要的日子拜天公前夕,福建人会先准

备各种水果,发糕,甘蔗,烧猪,红色龟粿纸折金银财宝和天宫坛等作为贡品。拜天公时贡品的排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祭拜太公时顶桌主要以清素斋品为主,下桌摆的五牲荤食是献给天宫的部属神明。而顶桌除了斋品外,还要鲜花、蜡

烛各一对。并且还要以红龟粿、发粿来敬奉。

每样贡品都有这不同的意义,如甘蔗和黄梨是不忘在甘蔗林和黄梨园的救命之恩,红色龟粿是象征红代表吉祥,而上头的龟甲图案表示长寿,发糕的谐音与

发财、高升相似,象征发财进步,发糕上裂痕为“笑”,外型发得越大,裂痕

越深,即代表新的一年运势越好的象征。水果,面,鸡和鸭等等是祈求新春大

吉大利,而烧猪则是祈求天公带来好运。材料准备齐全后,就开始放鞭炮,拜天公并由家中的长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依长幼顺序分别上香最后烧祭品。拜天公时所烧祭品也是有所讲究的,例如献给天公的银纸钱则是需要用特别制作的‘天公金’,来代表人们对天公崇高的敬意,人们通常会将银纸钱折成元宝的形状代表发财。以下是拜天公时的图片。

各种各样的祭品槟城拜天公盛况

纸折天公坛天公金

福建传统结婚仪式

过去,福建人嫁娶忌在农历五、七、九月,因福建话五、误同音;七月视为鬼月,“七月娶鬼某”;九又与狗同音,“九月狗头重,死某又死夫。”福建人

将农历七月称为鬼月,流传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三十为“关鬼门”,在初一、十五及三十,祭拜无主孤魂。在这个月中闽南人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

办各种喜庆之事,惟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

福建传统结婚礼仪有八大步骤-提亲,过大礼,回礼,安床,嫁妆,“上头”仪式,大喜之日和三朝回门。

1提亲

男方和女方的生辰八字(出生日期,时间),交给算命师择定过大礼,安全,“上头”,迎亲等良辰吉日(日期,时间)

2过大礼

准新郎在选定的良辰吉日把礼金和礼品送往准新娘的家。当准新娘收到后,便

开始膜拜神明。

3回礼

女方会准备一些礼饼,十八个发糕,两瓶橙汁,瓜子象征早生贵子,莲子百合

象征百年好合,蜜枣象征甜甜蜜蜜,龙眼,茶叶,八粒柑,八粒苹果,一起送

返男方的家。

4安床

由“好命人”把新床稍微移动,在新床的四个角各置一包红包,象征无限祝福。然后让小男孩在新床上跳跃玩乐,希望一对新人可以早生贵子。在床上放一些

红枣,两粒橙,瓜子,莲子百合和糖果。在镜子,衣柜的门,和房门各贴上一

个喜字。安好床后,床头的龙凤登打开至少七天。

5嫁妆

嫁妆是有新娘的母亲准备的,如床单,新衣服,茶具和床头灯等等。

6“上头”仪式

仪式将会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由“好命人”来执行。在“上头”仪式前,一对

新人必须用家人准备好的柚子叶水沐浴,人后再换上全白的衣裤。更换衣服后,新人不可再换衣服。下一次换衣服时是换上礼服和婚纱。过后,新娘必须等新

郎完成仪式后的一个小时开始“上头”仪式。

7大喜之日

大喜之日就是结婚当天。首先新郎会在出发前点香,膜拜神明,以祈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然后,母亲会为新郎穿上大衣。新郎手拿一束花(送给新娘),接着会像父亲三鞠躬,再坐进装饰好的花车与兄弟团出发迎娶新娘。

出门时为了避免踩到门槛,父亲会用红色雨伞遮挡新人。而回到新郎家,过程

是一样的。

到了晚上,新人及父母会在晚宴招待宾客。

8三朝回门

新婚夫妇第一次回三娘家,一对夫妇必须把“上头”仪式所用的所有道具,衣服带回夫家。

小结

福建人的风俗习惯对于福建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习惯早已和他们融为一体,分离不得。所以我希望福建人的风俗习惯可以一代传一代,不让这些将有意义的风俗习惯被遗忘掉。如果被遗忘了,是多么可惜的事呀。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风俗习惯,不管我们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4福建的存在价值

前言

福建文化是祖先飘洋过海,在马来西亚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例如福建面,它是祖先刻苦耐劳的证据,而祭拜天公这是因为祖先们相信是天公保护了他们,它是祖先们的信仰,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福建文化的存在价值。除此之外,福建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它代表了人们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承继,以及代表每个人对自己一生转凶为吉,年年都抱着希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福建文化可能变得可有可无,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福建人如何还未自己的文化和福建人对福建人对福建文化的看法。

福建人捍卫自己的文化

福建人大多都护短,对于自己的籍贯大多都有着炽热的心,他们通常会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有关的文化。福建会馆每年会颁发奖学金给给各个福建子弟。除此之外福建人对拜天公地有着无比尊重的心,这也会间接影响他们的下一代。福建文化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与习俗也被他们所看重,例如在天公诞须祭拜前全家必须要斋戒沐浴,由家中的长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依长幼顺序分别上香,并带着庄重与虔诚的心去祭拜,这些是他们不曾忘怀的。再例如福建的另一个节日---九王爷诞,在九王爷诞前一个星期,福建人就必须吃素,并讲究身口意三净,由此可见福建人都非常捍卫自己的文化。

福建人对福建文化的了解和看法

福建人一般对自己的文化习俗都会有很深的了解,无论是对福建的由来节日

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多数福建家庭里,都会使用方言也就是福建话来沟通,这也间接增加了下一代对福建文化有关的知识。年轻一代的福建人大多都热衷

于参与福建的节日游行,进而对福建文化的了解加深。

福建人对于福建文化的看法大多比较看重,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文化被传承下去,他们相信如果他们的祖先是受到福建的神如妈祖,保生大帝等保护,才能

繁衍下一代,这才有了现在的福建人,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福建文化是祖先千

辛万苦飘洋过海讲它带到,并流传下来,而身为福建人的我们更加不可以忘本。保留福建文化

如上述所说,福建人对自己的文化非常重视,为了确保福建文化的传承福建人

在下一代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福建的文化习俗,他们会让下一代参与各种各

样的节日庆典,让他们亲身体验并了解福建文化。福建会馆的存在也时刻提醒

各位福建人。。另外,在拜天公与九王爷诞的节日里,福建会馆会举行游行,

在这样的节日里所有福建子弟齐聚一堂观看游行进而了解福建文化,福建会馆

也会给予年轻一代的福建人机会亲身参与游行,以防止福建文化的失传。

拜天公游行九王爷诞

5总结

经过这次的访问与探讨,让我们对福建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福建人的祖先飘帆过海,讲福建文化带到马来西亚并把它传承下去的精神是我所敬佩的。福建文化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塔的文化,意义,与习俗。福建话在马来西亚虽然掺杂了当地的文化,却更有特色,福建面见证了福建祖先们的辛劳,拜天公时的庄重,天公诞的游行这些都深深吸引我。福建人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的注重,福建人如何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何保留福建文化,这些都让我钦佩不已。这一种由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所孕育出的文化,正是这么一种特殊的文化,让福建人至今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且有着众多成功读书人与商人,令福建人成功的扎根在所居地的政经文教各个领域总的来说,文化是一个族群的生活指南、面对困难的心里依靠、凝聚族人的精神力量,过去福建人由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如此的文化,而今这么一个特殊的文化则团结着、指引着其族人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深受其浸染。因此,在其生长与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要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发展,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规模化,以及双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有着华人文化印记的中医药文化飘洋过海,逐渐在马来西亚扎根发展。这一方面与马来西亚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社会中相对独立发展的华人文化为其提供了近似中国国内中医药发展的文化背景,推动着马来西亚中医药文化从无到有,从区域性向全国性、从基础性向理论性、从个别性向有组织性发展。1 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文化背景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华人向来都有一种依恋故土的情怀,这表现在其移居他国时往往仍较多地保存着祖国的文化传统。早期移居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是农民,他们大多在国内生活窘迫,到国外时力量单薄,倍受艰辛,因此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的小圈子。这样一来,整个华人社会就呈现出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圈子构成的特点。“他们盲目地忠于传统,固执地保持着由他们的祖先传 下来的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风俗习惯。” [1]15 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执着的固守,主要体现在其组建的会馆、宗祠和庙宇中。 会馆是华人在马来西亚最早建立的地域性组织,自清嘉庆六年( 1801)在槟榔屿成立最早的仁和公司和广东暨汀州会馆起,华人会馆即伴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至19世纪末,顺应东南亚“海外华人会馆文化”的勃兴,马来西亚华人会馆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福建、广东、潮州、客家 和海南5个大帮,各帮所属会馆多达百家[2] 。这些 会馆是移居马来西亚的华人依靠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即包括方言、风俗、习惯在内的地域文化而建立的互济互助的组织,它们发挥着“联乡邑之盛情,谋桑梓之幸福,推而进于社会之提携、国民之结合”的作用。在这些会馆内,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特别是方言的同一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具有相对的排他性。而这也为中医药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1878年,居住在吉隆坡的大埔人成立了一个团体,名叫“茶阳公司”,座落在吉隆坡的洛士街附近,作为同乡联络感情和急难互助的机构,茶阳公司附设一间留医所,供患病的同乡治病和殓葬不幸去世的同乡,内有一名中医师在留医所驻诊,这就是“回春馆中医留医所”创立的开始。 宗祠或氏族宗亲组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源于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一方面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使后嗣勿忘其之所出”的独特气质;一方面也反映了“互惠互助,敦睦亲族”的文化精神。因此,宗祠在保存宗族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华人文化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较为著名的宗祠有福建人邱华东、邱心美在槟榔屿建立的龙山堂、邱公司(1835);广东华侨建立的伍氏馆(1848);福建人林清甲在槟榔屿建立的林开勉述堂、林公司、敦关堂;陈金钟、陈明水的 收稿日期:2007-01-18 作者简介:郑志锋(1975—),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化研究。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承 郑志锋 (福建中医学院公共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考察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文化背景,梳理马来西亚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三大途径,认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后者则进一步丰富了前者的内涵。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关系中图分类号:R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07)03-0056-04 ?医史研究? JournalofFujianCollegeofTCMJune2007,17(3)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17卷第3期 56

马来西亚文化背景

马来西亚文化背景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于 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 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西亚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燕窝的主要产地,有悠 久的燕窝采摘和加工历史。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 8.7%,华人占23.2%,印度人占6.9%。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由于民族众多,又是景色秀美的旅游国家,因此也是众民族美食聚集的国度。 ◆ ◆马来西亚(Malaysia)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由十

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长宽比例为2:1。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 ◆马来族(马来语:Melayu)又称巫族,习惯上也称为马 来人,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马来人是东南亚的土著之一。于全世界的民族相比,马来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民族。 ◆马来人信奉回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 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等。另外非洲的南非也有马来人。

1、马来西亚著名建筑 ◆双峰塔(全称吉隆坡石油双塔) ◆【别称】:佩重纳斯大厦、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 家石油双塔、双子塔 ◆吉隆坡石油双塔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市(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于1997年建成使用,共88层,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大楼双峰塔是吉隆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之一,是马来西亚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 ◆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 桥。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及凯瑟琳·泽塔琼斯(CATHERINE ZETA-JONES)主演的《偷天陷阱》里,男女主角就是从这里逃脱。站在这里,可以俯瞰马来西亚最繁华的景象。双子塔内有全马来西亚最高档的商店,销售的都是品牌商品,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塔内有东南亚最大的古典交响音乐厅——Dewan 古典交响音乐厅。 ◆塔楼的主要用户是马来西亚政府拥有的国家石油公 司。KLCC计划之办公室、购物中心等。

马来西亚旅游文化浅谈

马来西亚旅游文化浅谈 摘要:对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浅析了这些文化的形成以及这些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马来西亚饮食文化辛辣咖喱粉咖喱鸡辣椒伊斯兰教清真寺庙海滩 文章结构如下:一马来西亚旅游的特点及特色 1 饮食文化: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 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从摩亨约·达罗文化时期起,咖喱就成为印度人贵重的调料。他们把咖喱珍藏于箱内,用梵文绘成一张表,按表上比例加以配制。后来,东印度公司为英国把咖喱带回英国。十八世纪,伦敦“克罗士·布勒威公司”制成便于携带的 咖喱粉出售,大受欢迎。 咖喱是用黑胡椒、辣椒、生姜、肉桂、豆蔻、芫茜、茴香、芥子、八角、香椒、大蒜等 原料制作而成。 作为东南亚国家对咖喱食品有代表性的就有十个,可以说十国咖喱,风味也不尽相同。新加坡咖喱,以酸辣为主;马来西亚咖喱重椰汁;苏门答腊岛的“黑牛”,色黑汁浓;印度的咖喱分为微辣的古老马、马打士、东印度的中辣和北印度的辛辣;巴基斯坦辣度适中;锡兰咖喱完全不辣;马六甲的味道辛辣之中带点“押”味,不大适合中国人口味,但一些吃惯了的外国人,则会指点这道菜;餐牌上写甜酸的则是缅甸咖喱。十国咖喱,各国味道不同,但都令人觉得有趣、新鲜。在东南亚菜中,特别注意汇集东西方作法,配制成适合当地饮食习惯的菜式,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如柬埔寨的“皇后鸡片”,既可当菜,又可做西餐食用;泰国的“五味鱼”、印尼的“椰汁牛扒”、泰国的“湄南蟹”、新加坡的“少爷明虾烙”等菜肴,既有西式做法和中式做法的特点,但又不失其东南亚的独特风味。马来西亚的饮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饮食相比,口味更加浓重一些,喜欢放咖喱和辣椒。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体排汗会感到爽快些。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所以马来人不吸烟,不吃猪肉、自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东南亚历史梗概 ?第一节古代东南亚 一、史前东南亚 ? 1891年,荷兰科学家尤金·杜波依斯在印度尼西亚中部的特里尼尔(Trinil)发现了距今约70万~5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盖骨,这是东南亚最早的原始人群,被称为爪哇猿人,也称“直立猿人”。 ?继直立猿人之后出现了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年到1万年,以梭罗人和瓦贾克人为代表。 ?东南亚的早期居民为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大约4万年前,他们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后裔称为尼格利陀人,他们的肤色呈浅黑色,身材矮小而壮实,被有些学者称为“小黑人”或“矮黑人”。 ?距今约10000—8000年前,东南亚大陆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东南亚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并出现了原始农业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东南亚各地相继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以后,铁器在东南亚地区开始大量使用。 ?大约从纪元前后起,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政治势力的扩展,中国和印度对东南亚各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渐增强,加快了东南亚地区的历史进程。 二、国家政权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中南半岛上的古代国家政权及其发 ? 1.柬埔寨的古代国家政 ? 1世纪,高棉人建立柬埔寨最早的国家——扶南王国 ? 3世纪时,扶南成为统治中南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受婆罗门教的影响较深。 ? 7世纪后期,扶南王国被其北部的真腊国兼并。802年,真腊迁都吴哥,故又称吴哥王朝。12~13世纪,吴哥王朝达到极盛。 ? 2.越南的古代国家政权 ? 968年,丁部领统一了越南的北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大瞿越国”,这是越南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 丁朝之后,越南又先后经历了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西山朝、阮朝等封建王朝。

马来西亚--中外文化比较

1.开斋节(马来人) 时间:回历9月末,10月初 庆祝形式: 开斋节当天早上,马来人一家起床后就将屋里屋外打扫一番。打扫干净后,他们再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穿上自己喜欢的传统服装。吃过早饭后先到清真寺去祈祷。 祈祷完毕后,他们就到马来墓冢去祭拜祖先。祭拜先人后,他们才会回家欢庆开斋节。 穆斯林在开斋节时,都会举行“门户开放日”。马来语叫做“Rumah Terbuka”,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的家聚会,场面非常热闹。这天,连我国总理的府邸也会举行“门户开放”,让官员、百姓能到总理府去,与总理一同欢庆开斋节。 在开斋节这天,孩子或晚辈也会向长辈行礼,他们用双手握着长辈的手,然后亲吻长辈的手,说一句:Maaf Zahir dan Batin,来请求父母或长辈原谅和宽恕自己这年来的过失和不是。因此,开斋节也是个让穆斯林自我反省的节日。 服饰:男士:松阁(songkok),峇汝(baju balu),沙龙(sarong);女士:头巾(tudung)、baju kurung(宽、长的连身裙) 食物:椰浆咖喱鸡、咖喱羊肉、椰浆饭、沙爹(沙茶酱烤肉串)、马来粽、红玫瑰糖水(sirap) 压岁钱:俗称“青包”(和华人的红包一样)马来人的吉祥颜色是青色 2.屠妖节(印度人) 时间:印度历第个7月,或说印历8月14日(大约在公历10月或11月) 庆祝形式: 这一天,印度教徒们起得特别早,洗浴之后,全家老少拜着鲜花祭神。印度教庙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妇女们供上槟榔叶、槟榔、香蕉和鲜花,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幸福。 节日里,人们纷纷点上灯火以庆祝当年降魔伏妖的胜利,屋子里用各种灯光装饰,因此又叫"光明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邪不胜正。 来源: 屠妖节也被称为排灯节或万灯节,也可以说成是印度新年。传说印度有个凶残的魔王Narakasura,在他的统治下,使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后来天神Lord Khrisna把这个恶魔杀掉。人民非常高兴,便点灯庆祝。 特色: a.米绘地画,叫做“珂兰”(Kolam),是用染上色彩的米粒拼成的。除了米粒,珂兰 还能用椰丝和粉末等材料拼制。他们相信,若在家门前拼制这种色彩绚烂的美丽地 画,能吸引神明的注意,使神明赐予他们家一年的平安和祝福。印度同胞强调说, 米粒染色时绝对不能将之染成黑色,否则会带来厄运。米绘地画中的米粒若被鸟儿 啄食是件好事,寓意着平安快乐。 b.海娜纹身 服装:男士,多地;女士,莎里、浪咖 食物:印度糕(Tosih)、印度烧饼(capati)香辣红鸡(ayam merah)、酥油饭(nasi briyani)、扁豆饼、拉茶(the tarik) 压岁钱:俗称“紫包”或“蓝包”(印度人的吉祥颜色是紫色和蓝色)

马来西亚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1957年8月31日独立。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普特拉贾亚。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相对;东马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1]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 概况 国旗 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 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国旗。盾面下

马来西亚旅游 领略多元文化特点

马来西亚旅游领略多元文化特点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马来西亚文化的多元化不但互相并存,还互不歧视,互相交融。槟城一向有东方之珠的称号,是东方城市中最如诗如画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犹如朝圣者心目中的麦加一样,沙巴的诗巴丹就象是潜水者心目中的天堂。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有许多令人称赞的地方和美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马来西亚这个多元化国家吧。 便捷的航班 乘坐亚航,很快便会抵达马来西亚。“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满天星星围绕在身边,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和憧憬,去槟城州高渊便是不二选择。你可以在乔治敦享用早餐,在吉隆坡吃午餐,晚上再回到婆罗洲。一切都显得非常方便。 坑爹的出租车 除了计价器上的金额外,有些其他的额外费用需要特别注意。在大街上打车时,先说明目的地,讲好价钱才上车。关于收费标准可先在旅游局或饭店里问好。以防被敲诈。建议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 盛产可可粉 从1950年至今,马来西亚是可可粉和麦芽饮料的最大消费国,该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米洛工厂。在肯德基都有出售由可可粉冲的咖啡。 民俗禁忌

马来西亚的人们不吃猪肉、死物或动物血液。只有在华人经营的餐馆才会看到猪肉。 Guinness(吉尼斯) Guinness(吉尼斯)作为帝亚吉欧旗下的著名啤酒品牌,是世界第一大黑啤酒品牌。在马来西亚也能品尝到这么美味的啤酒哦,还在等什么呢! 免税岛

瓜镇(Kuah)是兰卡威的主要城镇,也是岛上的主要购物区,在海湾的沿岸有很多商店都出售各种免税商品,特别是啤酒和巧克力十分便宜。另外,纳敏岛和刁曼岛都是指定的免税岛。在这些地方,可以买到优质的烟酒。 以生物多样性著称 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雨林国家,盛产许多热带水果,以生物多样性著称。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野生的大象、老虎和红毛猩猩。西巴丹岛是一个菌菇形状的海洋小岛,由于珊瑚礁在原来的海底睡火山上生长,经过多年后而露出水面600公尺而形成的。海底有超过三千种鱼类、数以百计的珊瑚、许多因迷途而溺毙的海龟遗骸以及由海底石灰岩礁形成的龟冢。另外,在婆罗洲丛林中发现了神秘寄生植物——尸花。经过1亿年的进化历史,这种花从宿主体分离出来,但共享着大量宿主体的基因,它们“吮吸”基因的过程类似于一些动植物遗传获得基因。 槟城炒果条 它与一般我们吃到的华人炒果条,简直完全不同。华人炒出来的比较干,带点油腻,而“马来炒果条”是带汁的。小小的一碟,它里头集合了酸甜苦辣四种味道,

解读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

“我特别能吃辣,即使是重庆火锅的麻辣程度也能接受,”很难想象这话出自外形温文尔雅的刘国华之口。在多元美食文化相融合的马来西亚,想吃中国菜简直易如反掌,这或许就是刘国华能迅速适应中国美食并爱上它的原因。除了普通话、英语和马来语,刘国华还精通粤语和客家话,但他却不觉得自己是语言天才,“在马来西亚,人人都会说两、三种语言,这得益于马来西亚多元的民族文化。作为华人,会说一些方言更是不足为奇。”谈话间,刘国华总是笑脸相迎,言谈举止间透着礼貌与儒雅,不难看出,刘国华从小就受到马来西亚热情、包容、谦逊的文化洗礼。 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人,对与自己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天生的包容,刘国华和诺朗都是如此。这和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接受教育的模式密不可分。“在入学之前,家庭教育就会给我们灌输‘人们信仰不同的宗教是件很正常的事儿’,因此上学之后,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都会成为非常好的伙伴,不可能因为信仰上的不同而在学校互相敌对。”在诺朗眼中,这就是为何马来西亚会是一个和谐的多元文化大家庭的原因。诺朗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有一次受到同班同学的“陷害”,被老师惩罚,但他并没有生气,下课后仍然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和不同信仰的同学们愉快相处,回忆起来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诺朗的这份包容,正是马来西亚人最突出的个性。 从民族飞向世界

马来西亚航空的LOGO是月亮风筝。说起风筝,诺朗很有发言权,“我非常喜爱马来西亚的风筝,它代表着马来西亚的传统文化,也牵挂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于是,诺朗便扮演起历史讲师的角色,为我们介绍起马来西亚的民俗传统。“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是最痴迷风筝的民族。最开始,马来西亚人喜欢风筝,是为了向稻神致意。每年4月稻田收割之后,都要举行放风筝活动,庆祝丰收。我们把风筝作为装饰品挂在自家墙上;还会收集以风筝为主题的邮票;参加民间举行的斗风筝比赛;哪怕在正式的官方场合,马来姑娘也常常手执图形优美的风筝欢迎贵宾。” 马来西亚风筝的形状有鱼、鹰、猫、鹦鹉等,人们最喜欢的还是月亮风筝(WauBulan),月亮风筝因形似月牙而得名。而马来西亚航空正是看中了这一民俗特色,“月亮风筝不论从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来讲都更胜一筹,因此选用它作为LOGO也别具喻意。马来西亚人乐意接纳和包容各民族的文化,也更希望将这些文化传递给全世界。”刘国华说起这番话时倍感骄傲。 刘国华和诺朗都是非常尊重民族传统的人,这一点从他们对Batik的热爱就看得出来。Batik是马来西亚传统服装,人们在节庆和重要场合才会穿,国家领导在接见外国元首时也会穿。“Batik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刘国华一本正经地给我们介绍起来,“就拿我身上这件丝

马来西亚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1957年8月31日独立。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普特拉贾亚。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相对;东马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1]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

概况 国旗 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 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国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国花 朱槿 国鸟 爱情鸟(犀鸟)

马来西亚的历史

马来西亚的历史 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拉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劳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迫使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伊斯兰文明的兴盛。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紧接着是荷兰。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1824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的劳动者,以满足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产生的殖民地经济需求,间接对马来民族的经济和职业上的支配势力造成威胁。1942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这个地区,给英国在东亚的势力与以致命打击。虽然日本占领的时期相当短,但是它激起了马来亚和其它地区的反殖民民族主义。马来人民族主义又激起了华人的反对。华人惧怕马来人和伊斯兰教的支配地位,许多华人因此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在英国军方的强烈镇压,以及马来人和华人政治领袖的协商退让下,共产党暴动被扑灭,1957年多民族的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 1963年8月31日,英属的新加坡和北婆罗洲(沙巴)宣告独立,1963年7月22日,砂拉越宣告独立,并与马来亚联邦以同等伙伴身份(即国家身份)于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这段时期华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当时华族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42%,和马来族人口的比率不相上下。后来“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或马来亚的主人或特权者,华裔和印度裔被认为是承蒙马来族的恩惠。马来族精英也开始惧怕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会削弱他们占多数的人口比例,并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为这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将会落后,而华族和马来族之间的问题就会永远获得解决。于是在1965年8月8日,联盟利用其国会优势通过

东南亚文化概况尔雅

东南亚文化概况(上) 1 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的交界处。 A、中国 B、印度 C、老挝 D、菲律宾 正确答案:C 2 在泰国,皇室的旗是()的。 A、蓝色 B、黄色 C、红色 D、绿色 正确答案:A 3 在泰国,宗教的旗是()的。 A、蓝色 B、黄色 C、红色 D、绿色 正确答案:B 4 缅甸现在的政府是()。 A、君主专制政府 B、内阁政府 C、军政府 D、民选政府 正确答案:D 5 2005年以前,缅甸首都为()。 A、内比都 B、仰光 C、曼德勒 D、密支那 正确答案:B 6 缅甸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佛教是其国教,但是在其全国有80%--85%的人信奉佛 教。() 正确答案:√ 7 缅甸是东南亚的第一大国。()

正确答案:× 8 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国家。() 正确答案:√ 9 缅甸地区的佛教和中国一样不可以吃肉。()正确答案:× 东南亚文化概况(下) 1 阿瑜陀耶是()的古城。 A、缅甸 B、老挝 C、菲律宾 D、泰国 正确答案:D 2 文莱是一个信奉()的国家。 A、天主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正确答案:B 3 文莱杰米清真寺是由()修建的。 A、国王 B、僧侣 C、石油大佬 D、国民捐助 正确答案:A 4 除东帝汶之外,()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 A、马来西亚 B、新加坡 C、印尼 D、菲律宾 正确答案:D 5 ()被称为是东盟的盟主。 A、新加坡

B、泰国 C、印度尼西亚 D、菲律宾 正确答案:C 6 从历史上来讲,越南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末年的时候才独立出来。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唐朝 正确答案:D 7 文莱的人均GDP非常高。() 正确答案:√ 8 文莱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正确答案:× 9 在文莱,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 正确答案:√ 10 新加坡被称为“万岛之国”。() 正确答案:× 东南亚研究概述(一) 1 西班牙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 A、马来西亚 B、缅甸 C、越南 D、菲律宾 正确答案:D 2 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 A、越南、老挝 B、马来半岛、缅甸 C、柬埔寨 D、文莱 正确答案:B 3 ()是越南第一部正史。

马来西亚历史简介

马来西亚历史简介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马六甲海峡所具有的海上重要通道地位,带来了贸易和外国影响,从根本上影响着她的历史。接踵而至的外来影响力,包括来自西方,信仰佛教,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以及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以及北方的中国和日本。紧接着是二十世纪中叶建立独立于外国殖民势力的国家。在文化上和语言上,今天的马来西亚与马来群岛之间并没有多少的区别。然而,出自于外部的影响,今天的马来群岛地区被分划成六个不同的主权国家,即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 马来西亚成立前的历史,可按照外界影响的主要因素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伊斯兰文明的兴盛。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 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 紧接着是荷兰。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1824 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 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 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的劳动者,以满足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产生的殖民地经济需求,[1] 间接对马来民族的经济和 职业上的支配势力造成威胁。

马来西亚人文概况

组长:王小君 组员:林慧卿 余美珍 寥玉美 题目:馬來西亞人文概况 领土 £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领土包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西马)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劳越及婆罗洲岛的沙巴(东马) £西马地势南低北高,中部山地,东西两侧沿岸为冲积平原,沙巴地区西部为沿海平原,内地多森林 £马来西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组成 面积 £位于北纬1°-7°之间,是一个热带之国,陆地面积为32.9万平方米,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千米 £北邻泰国,南接新加坡,气候上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气温在摄氏21度-32度之间。 £马来西亚有13个行政州,另加2个联邦特别区:首都吉隆坡,其中西马来的11个州曾经是伊斯兰王国。 语言 £马来语为马来西亚国语和官方语言,英语为通用语言和函电语言,其它还有汉语、泰米尔语和一些部族语言。

地区 £细分马来西亚的旅游地区可以把马来西亚分成中马区、北马区、南马区、东海岸和沙巴及沙劳越五个部分,每个地区都值得人们深入感受 食物 £马来西亚的美食极富多样化,多元种族提供了马来西亚烹调的传承,你可以每天换一种佳肴长达一年之久而不觉得厌烦。 £大体而言,马来菜肴及印度菜肴要比中国菜肴来得辛辣。 £你也会在此发现有少数民族的美食和不同口味的国际美食,更吸引人的是,在马来西亚食物的费用相当的便宜。 £特别推荐:沙爹(Satay),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美食 £切块后沾上香料的羊肉、牛肉、鸡肉,用细竹签串起,最后拿到炭火上烘烤 £沙爹配着米糕(Ketupat)及含有小黄瓜、凤梨及洋葱的生菜沙拉一起吃。 £另外沾上香甜的花生酱及肉汁。椰浆饭(Nasi Lemak),加了椰奶的米饭,配上小鱼干、水煮蛋、烤花生及小黄瓜丝,这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早餐。 £在马来西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农夫市场及夜市,是买到新鲜水果的最佳地点。 £特别推荐:榴莲、木瓜、柚子、杨桃。这里有顶级的榴莲———金手指,这里的木瓜红润圆滑,怡保的柚子品质最佳,霹雳的杨桃香甜多汁。 £夜幕下的吉隆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为迎接千禧年而建的星光大道,彩灯招展,如今已成为一条著名的咖啡街,这里有各种品牌的咖啡,各种风格的咖啡馆,各族青年云集于此,品着咖啡,听着音乐,忘我的陶醉于迷人的夜色中,尽享完全是属于青年人的世界。 气候 £沙劳越地区沿海为冲积平原,内地是丘陵山地。 全年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 £平均气温介于摄氏21度至32度。马来半岛西岸的雨季是在4月—5月及10月—11月,而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马来半岛东岸、沙劳越西部和沙巴东北部则是雨季。

马来西亚-阶段历史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 第二阶段:伊斯兰教文明的兴盛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 第四阶段:新移民的到来 第五阶段:马来西亚联邦成立 第六阶段:经济高速发展 第七阶段:现代马来西亚 第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支配 印度文明的支配。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 早在公元前3 世纪,在半岛上已经有人建立了定 居点,并针对当地的气候、地形、材料和技术以及人 群修建了与之相宜的建筑。最常见的是位于沿海和河 边的定居点,因为河流能够提供食物、运输航线,以 及为舟船提供避风港。陈文辉指出,在1511 年被葡萄 牙殖民者征服之前,“马来人已经为其房屋研究出一套 非常精巧的建筑学,其中体现了当代的标准化、预制 加工、现场组装和表现力原则”[3]。除此之外,由于 太阳的位置以及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从东海岸至西 海岸的建筑在楼梯、开口和墙壁之类的装饰性元素的 处理上都不尽相同。另外,屋主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 房屋的大小以及细节设计的数量和复杂程度。 第二阶段:伊斯兰教文明的兴盛

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在传统上,马来人都聚居在以某个首领为首且缺 少物理屏障的非正式规划的村庄之中。土侯管辖数个 村庄;苏丹拥有对百姓和村庄的完全控制权。苏丹的 宫殿是最大的、设计最复杂的建筑物,同会议厅、举 行朝贡仪式的建筑物(Balai Mengadap)之类的其他 行政管理组织一同建于村庄附近。自13 世纪末伊斯 兰教传入后,许多马来人都信奉了该教,因此,在这 些村庄中随处可以见到作为宗教和学习中心的清真寺。 之后,其他的宗教建筑,如佛教寺庙和印度教寺庙变 成了安顿那些殖民者带来的外国劳工的场所。教堂和 犹太教堂也出现在那些充斥着信众的城市之中。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 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紧接着是荷兰。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1824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 早期马来亚受到的西方建筑影响源自于殖民政府。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构成,他们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47%、 34%、 9%【郭继光: 《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比较分析》 , 《东南亚研究》 , 2000年第5/6期, 第88页。】他们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与一般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经过了多年实践和富有特色的名族政治发展以后,马来西亚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国家,本文试根据其具体实行的多民族政策,以及其民族政治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启示等方面,来浅谈马来西亚实行多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 关键字:马来西亚,民族,民族融合,民族政治 马来西亚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种族分裂社会, 种族分工存在很大差异, 形成了非马来人经济实力远远超过马来人、而马来人在政治上却享有各种特权的现象。由于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种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因此, 马来西亚历届政府都一直致力于纠正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衡, 力求消除种族冲突的根源, 实现种族融合, 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马来西亚。 一、马来西亚民族问题的由来 马来西亚种族分裂状态的形成是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的。随着马来西亚殖民地的开发,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移民迅速涌向马来西亚。面对庞大的外来移民, 英国殖民政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不但没有采取任何合理的管理措施, 使华人、印度人等外来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反而从自己的殖民利益出发, 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移民与马来人之间不断地挑拨离间, 制造磨擦、挑起矛盾, 不给予移民应有的政治权力,只有具有各土邦国民身份的马来人才能在政府部门工作, 以此来讨好本地居民, 显示马来人特殊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 英国殖民政府还制订了《马来人保留地法》 , 将马来人固定在土地上。所以华人和印度人的经济地位较好, 尤其是华人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当地马来人, 而马来人经济状况在各种族中是最差的。由于职业分工不同, 形成了带有种族特征的人口分布状况: 华人主要居住于城市化的西部各州, 马来人主要居住于北部和东部的农村各州。这样, 在英国殖民政府的精心策划下, 马来亚呈现出“一个国家、三种社会” (马来人社会、华人社会、印度人社会)的现象。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经济与种族特征、阶级与种族特征高度同构, 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典型的种族分裂社会, 种族间的联系和交往极少, 人为地阻碍了各民族的自然融合过程, 给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马来西亚民族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马来西亚史

《马来西亚史》芭芭拉·沃森·安达娅伦纳德·安达娅 华人的发展 书籍内容概论 第一章过去的遗产 五世纪开始,中国的文献出现了南洋方面的内容。与“扶南”地区、马六甲地区出现了商业贸易,并且开始兴盛,中国文化在一定情况下有传播。 第二章马六甲王国和它的继承者 马六甲王国建立初期,中国皇帝为马六甲题字,马六甲成为第一个收到中国皇帝题字的外国国家。永乐年间郑和下南洋,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中国人大量涌入该地区,并逐渐定居于此,与马来人们通婚繁衍,进而产生新的族群——峇峇娘惹。 第三章马来贸易国家的衰亡 欧洲殖民国家开始介入,马来统治者从对华贸易中获取了大量收益。马来诸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扩大了原先的中国人小社区,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马来半岛,到后期廖内群岛、霹雳州地区的槟榔种植园产业和工业生产几乎全被中国人支配了。华工开始从19世纪贯穿马来国家的政治活动。 第四章“创造一个新世界” 1.中国人主导了商业化农业和采矿业。中国人在当地人员增加很快,1827年中国人是新加 坡最大的居民团体,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在其他城市出现。来到马来世界的中国人主要目的之一是摆脱他们在国内所受贫穷生活,移民开始出现在东海岸,影响马来世界的变化速度。 2.这时期中国人与马来人发生冲突很少,马来行政人员有很多能够将潮州话,写汉字。这 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秘密团体”,以保存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但是各个社团之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由甲必丹(kapitan china)协调纠纷的传统开始不在适用于这一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一个甲必丹去世可能会预示不同中国人团体间的权力斗争开始。秘密团体开始挑战现存政府的权威,中国人群体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日益严重,爆发了很多骚乱。 第五章英属马来亚的形成 1.马来社会中国居民数量依然稳步增加,马来人与华人的文化、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加 速了华人社区发展成一个独立自主单元。华人秘密社团依旧存在,但是作用开始变化,更能为社会所接受。甲必丹制度逐渐消亡,出现“华民护卫司署”监督华人社区,但是改革受到了阻碍。华人减少了与马来人有意义的接触,使两个群体越来越被固有观念束缚,双方文化交流减少,福建方言甚至代替马来语成为商业语言。英国为此建立了一种二元管理体制,负责解决两者间的分歧。 2.华人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开始出现华校,以用来有效缓解华人在殖民地社会单位低下的 感受,华文文学开始繁荣。中国新民族主义强化了马来华人的内部联系,使一直被掩盖的中国人意识形态差别慢慢显现出来。 第六章殖民是的运转 1.华人依旧在采矿业起着重要作用,在西方与中国矿工的新技术下,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产锡国。华人也开始改变自身在农业上的方式,放弃了传统作物种植。 2.18世纪开始就兴建了很多华人学校,传授儒家经典,学校以中国为导向,常受中国政治 和知识潮流的影响,以致19世纪华人开办了大量“新式学校”,国民政府介入也推动

浅析马来西亚“国家文化”-F的“华人文化”

浅析马来西亚“国家文化”-F的“华人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国家,其中,华人作为第二大民族在该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很大,形成了“少数中的多数”。据统计,马来西亚2001年全国人口为2252.9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马来人,为1488.6万人,占66.07%;华人是第二大民族,有572万人,占25.39%;第三大民族是印度人,有167.1万人,占7.42%。华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飘洋过海来到马来半岛谋生,华人付出的艰苦劳作和生命代价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瑞天咸爵士所作的评价:“目前马来西亚各个州之所以会有今天,全靠中国人的精神和事业。” 二战中,马来西亚华人又与各民族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赢得了马来西亚的独立。马来西亚建国以后,当地华人本以为自己所做的巨大努力与牺牲能够得到公正 的回报,享有与马来人同等的权利,但事实并非如此。《马来西亚联邦宪法》明确规定,马来人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权,任何人不得挑战。这严重损害了非马来人的利益,

也为后来“国家文化”政策的提出埋下了伏笔。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建设所谓“国家文化”的三原则。 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形势的不断缓和,马来人在经济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政府把发展经济当作第一要务来抓,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朝着融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府不再处处强调马来人特权,建设所谓“国家文化”的呼声也日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对“多元文化”的建设。但这是否就意味着马来西亚政府对待华人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民族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呢?现在提出这些问题,许多人可能认为不合时宜,但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马来西亚政府所谓的“国家文化”和“多元文化”。马来西亚应该从根本上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取消马来人的特权,对各族文化的发展给于同等的重视与扶持,否则所谓的“多元文化”只是给“国家文化”换了一个更为动听的名字而已。 在“多元文化”的建设上,笔者认为政府政策的转变至关重要。只有政府对各民族实行平等的文化政策,尊重并扶持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此基础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自行整合,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国家文化”;同时,这样的“国家文化”会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政府不转变政策,还是在原来的框架内大谈“多元文化”的建设,其实质还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