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近几年,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而猪链球菌病又以败血型链球菌病为甚,往往在集约化猪场呈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10月上旬至2010年2月间,笔者诊治了南宁市郊、玉林等地多个猪场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笔者接到多个中小型养猪场的求诊电话,反映陆续出现突然死亡,发病率非常高,30-60公斤段小猪死亡率从30-80%不等。笔者从现场剖检、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验,确定为一起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2、临床症状

在流行初期多见后躯软弱,两后肢交叉或并在一起支撑,难以站立甚至后躯麻痹,站立不稳,跛行,共济失调,后期有的呈犬坐姿势。呼吸急促,可听到喘息声,人为驱赶或触诊尖叫。有的出现抽搐、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体温41--42.0℃以上,呈稽留热,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废绝,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大便秘结或腹泻带血,尿黄或赤褐色,全身暗红色,喜卧有水的地方,部分病猪于耳尖、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呈广泛性充血、潮红或紫斑。3、剖检病变

小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死猪尸僵不全,大猪鼻或口中流出淡红色液体,剖开后见皮下结缔组织出血点,会咽软骨充血,气管黏

膜色红,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液增多、色淡黄,心外膜有时有少量出血点,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有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则在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绒毛,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心内膜可见紫色出血条或出血点,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比正常大2~4倍、质脆、结构模糊,肝门淋巴结肿大,胆囊充盈、胆囊壁呈胶冻样水肿,膀胱积尿、尿液浑浊、黏膜充血。

3、实验室检验

3.1 组织触片:无菌采集死亡病猪的心血、肝、脾、肾、淋巴结、肺,作心血涂片及各脏器的触片,染色镜检。结果:心血涂片中可见较纯的单个、成对或3--4个菌体排列成短链或7~10个长链状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球菌,有的形成长达50~80多个长链状球菌,但以成对排列较多,并且革兰氏染色呈紫色(阳性)。

3.2细菌分离培养:以上采集的病料混合研磨制成悬液,用划线法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24 h恒温培养,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生长良好、细小(O.5~1.0 mm)、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其周围有2.8~3.5 min界线分明的透明溶血圈,溶血圈在24 h后更明显,带有草绿色色素沉着,为α-溶血。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阳性球菌,多数成单球或双球状,少数呈短链状。(1)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2)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汽

(120 30分钟)加热的巧克力琼脂斜面,于37 培养24小时,该菌在仅含X因子的高压巧克力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生化鉴定,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3 动物接种:用前述病料制成1:10匀浆悬液分别接种于健康仔猪、家兔和成年小鼠,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 ml/Ok、2 ml/只和0.5 ml/只,结果,接种的仔猪、兔子和小鼠经46 h、38 h和22 h均死亡。分别将死亡仔猪、兔子和小鼠的肝脏抹片染色镜检,发现大量与原组织中相同的病原菌。

3.4生化特性:能发酵葡萄糖、蔗糖、乳糖、蕈糖、七叶苷、水扬苷、山梨醇。不分解菊糖、阿拉伯糖。0.1%美蓝牛乳、6.5%氯化钠,经60℃ 30 min培养,均不生长。

4、鉴别诊断

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易与急性猪丹毒、猪瘟、猪五号病相混淆,应注意区别。

4.1急性猪丹毒:采取脾、肾、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呈紫色)小杆菌。

4.2急性猪瘟:皮肤和肾有密集的小出血点,有脓性结膜炎,无跛行状,病程较长,各种治疗无效。

4.3猪五号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

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五号病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剖检时,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有烂斑或者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猪五号病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其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5.1 紧急接种疫苗:疫情发生后,a、紧急接种猪链球菌多价浓缩灭活苗。该苗采用多个血清型菌株作为制苗材料,克服了各地现行的弱毒或灭活单价苗抗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各型链球菌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所以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母猪于产前4周和产前2周各免疫一次,仔猪于30日龄和55日龄各免疫一次。采用现场分离的猪链球菌制成灭活苗(自家苗)免疫,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B、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研制),先给母猪接种,通过初乳可使4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保护力,仔猪4周龄时,再接种同样疫苗,使其产生免疫力(方法和剂量按说明)。必须注意HP·S血清型众多,如接种的疫苗所含血清型的种类与所发生的HP·S血清型相乎,则效果优良,否则会致免疫失败。

5.1.1自家血清的制备:用自制疫苗按免疫程序免疫育肥猪,一周后在注射10毫升;或用已康复的病猪,屠宰是无菌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灭活细胞,病毒脱毒处理,在做无菌检验和动物试验,合格后置与4℃或-20℃保存备用。

使用方法:一个月龄的仔猪每头肌注自己血清15毫升,一周后再注射25毫升,必要时进行第三次注射,并在血清中加入长效缓释抗生素,可取得较好得疗效。其他较大得仔猪,可适当增加血清得用量。

5.2积极治疗病畜:将症状明显的病猪挑出,隔离治疗,据药敏试验挑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不同猪场分离的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其抗生素敏感性不一样。同一猪场不同时期所分离的链球菌其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有较强敏感性的药物有:林可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等。由于病猪发病急,高热稽留,所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或单用退热药是不行的。而且用药要早,剂量要大,要连续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磺胺间甲氧嘧啶5份与TMPl份用倍量灭菌蒸馏水稀释作静脉注射,同时用倍量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或隆奥金典+头孢噻呋钠,为了提高疗效、促进食欲,辅助VC、复合VB 作肌肉注射。体温42.O℃以上时可配合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镇痛药物。

5.3 药物预防性添加:在饲料中添加副链康(磺胺六甲)+败感(七清败毒颗粒)喂5天,呼诺原+败感喂7天、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

阿莫西林、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等药物,每二周换一次药,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败血康)或VC,到体重50kg左右时停止用药,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5.4 清除传染源:发病后全场立即封锁,隔离猪群,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淘汰带菌母猪。污染的猪舍、1/200百毒杀等消毒药水带猪彻底消毒,保证消毒的地方消毒药水湿度达到5分钟以上,连用一周,空猪舍用烧碱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处理。

5.5 除去感染的因素:在圈舍地面设计上,最好采用压光水泥地面,同时压上防滑沟,防止地面粗糙磨伤蹄底。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一律清除。做好仔猪断脐、剪齿、断尾的消毒工作,防止感染。猪群密度不能过大,同栏猪体重应相近,防止猪之间咬斗损伤皮肤及尾部、耳朵。

5.6 加强饲养管理: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改善不适宜猪生长发育条件,合理使用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以增强猪的抵抗力。同时加强猪舍及其环境卫生工作,特别重视猪体、圈舍、场地的定期消毒工作,以杀灭病原。

6、小结与讨论

6.1本次发病的猪场在饲料中添加副链康+败感+氨基维他特补5天,从喂药后第三天起末发现新增病例但还有死猪出现。5天后在饲料中添加呼诺原(替米考考星预混剂)+败感7天,控制继发呼吸道及提高体抗力,半个月后发病的猪场基本恢复正常。

6.2发病的猪场在治疗中使用药物注射,30斤左右仔猪注射药物后死

亡更高,因此注射治疗时一般只能对症治疗,可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类药物强制退烧,可以使用中药类水针剂加青霉素类药物。

6.3早期出现的是中大猪先出现蹄甲脱落,跛行,颤抖、共济失痛,随后传染领近猪舍。有可能是饲料钙磷比例不足造成VB2和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脚软无力,跛行磨破脚皮感染厌氧菌后蹄甲脱落,最终混感和感猪染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

6.4暴发本病初期或新发病区,可有未表现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的现象,也有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出现。

6.5须重视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性。在一般猪场,特别是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对猪瘟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都十分重视,均按严格的免疫程序操作,而对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有些疫苗受血清型的局限性而保护率不高,即使接种疫苗后也有发病情况,所以忽视了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疫。建议各猪场选用适合本地区血清型的疫苗或做自家苗,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

6.6敏感药物治疗。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类的头孢噻呋钠、磺胺类、喹诺酮类均为高敏感药。但在实验室所做猪链球菌及副猪嗜血杆菌病分离株的药敏试验,不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不一,即使是高敏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也往往疗效不佳,这除有药物在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因素外,还与某些猪链球菌菌株毒力强、被感染猪发病急、进展快、组织脏器在短时内遭受严重不可逆的损害等有关,所以除选用敏感药物外,应掌握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的原则,以及对受威胁猪

群或可疑病猪尽早进行预防性投药。

6.7 治疗本病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关键是“早、大、持”,即早发现早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药量要比常规量在二倍以上,疗程要增加,应连续用药,以大剂量维持血液中药物有效抑菌浓度;病情好转并恢复健康后,还要坚持用药1~2 d,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6.8患链球菌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及病死猪,带菌、散菌现象严重,加以本病发病诱因很多,拥挤、通风不良、高温高湿、大幅度温差变化、猪流动混合饲养都是易感猪群发生猪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猪链球菌病的预防,主要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隔离工作,实施全进全出,避免断脐、剪耳号、断尾、去势时经创伤感染链球菌。应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防治,选用血清型相符的菌苗或使用自家疫苗免疫,才能减少和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

6.9 母猪通常是猪群中的带菌者,猪链球菌不但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也可存在于生殖道中,因而有些新生的仔猪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感染,出生后12~24 h内死亡。

6.10 猪链球菌病被认为是猪扁桃体和鼻腔内的正常栖居菌,甚至能从健康猪的肺中分离出来。因此,不能因为从猪的上呼吸道中分离到猪链球菌就做出阳性诊断,只有在病猪的各个器官都分离到大量链球菌或分离到纯培养时,才能认为猪链球菌是该病的病原菌。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 Haemophilus Suis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到综合症。 一、病原 副嗜血杆菌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镜下本菌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及丝状菌体。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美蓝染色呈两极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PH7.6-7.8。初次分离培养时供给5%-10%CO2可促进生长。本菌生长时需要X因子和V因子。血液培养基上该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 本菌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型,天然存在各种血清型,有15种血清型,4、5和13型常见。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可将61个菌株分为29个型。但各型毒力差别很大,某些血清型致病力较强。本菌已在猪群中存在,时而侵入猪群中,可能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分钟被杀灭,4℃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本菌对阿莫西林、泰农、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仔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多易发病。 2、传染源:患病或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传染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 4流行特点:在一个猪群中,副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霉形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关,其中有繁殖呼吸道综合症(PRRS)病毒、猪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副嗜猪血杆菌与霉形体混感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Kobayashi等,1996)。应引起注意。 三、临床症状 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人工接种试验潜伏期2-5天,一般几天内发病,出现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有的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图29-1),一侧性跛行。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糙,起立采食或饮水时频频咳嗽,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吞入胃内,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腹式呼吸,而且呼吸频率加快,心律加快,节律不齐,可视粘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死亡。如出现急性败血病时,不出现典型浆膜炎时而发生急性休克肺死亡,剖检为急性肺水肿。 四、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淋病、股前淋病(图29-2)、胸前淋病(图29-3)、肺门淋病、胃门淋病、肝门淋巴,切面颜色一致为灰白色。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图29-4)、肋胸膜(图29-5)、心包膜(图29-6)、脾(图29-7)、肝与腹膜、肠(图29-8)、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亦有条索状纤维素性膜。一般情况下肺和心包的纤维素性炎同时存在。组织学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为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图29-9、图29-10)。 五、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尸体剖检为基础,以细菌培养做诊断是必要的。但细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近几年,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而猪链球菌病又以败血型链球菌病为甚,往往在集约化猪场呈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10月上旬至2010年2月间,笔者诊治了南宁市郊、玉林等地多个猪场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笔者接到多个中小型养猪场的求诊电话,反映陆续出现突然死亡,发病率非常高,30-60公斤段小猪死亡率从30-80%不等。笔者从现场剖检、采集病料,经实验室检验,确定为一起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2、临床症状 在流行初期多见后躯软弱,两后肢交叉或并在一起支撑,难以站立甚至后躯麻痹,站立不稳,跛行,共济失调,后期有的呈犬坐姿势。呼吸急促,可听到喘息声,人为驱赶或触诊尖叫。有的出现抽搐、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体温41--42.0℃以上,呈稽留热,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废绝,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大便秘结或腹泻带血,尿黄或赤褐色,全身暗红色,喜卧有水的地方,部分病猪于耳尖、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呈广泛性充血、潮红或紫斑。3、剖检病变 小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死猪尸僵不全,大猪鼻或口中流出淡红色液体,剖开后见皮下结缔组织出血点,会咽软骨充血,气管黏

膜色红,并充满大量淡红色泡沫,颌下、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液增多、色淡黄,心外膜有时有少量出血点,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有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则在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绒毛,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心内膜可见紫色出血条或出血点,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比正常大2~4倍、质脆、结构模糊,肝门淋巴结肿大,胆囊充盈、胆囊壁呈胶冻样水肿,膀胱积尿、尿液浑浊、黏膜充血。 3、实验室检验 3.1 组织触片:无菌采集死亡病猪的心血、肝、脾、肾、淋巴结、肺,作心血涂片及各脏器的触片,染色镜检。结果:心血涂片中可见较纯的单个、成对或3--4个菌体排列成短链或7~10个长链状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球菌,有的形成长达50~80多个长链状球菌,但以成对排列较多,并且革兰氏染色呈紫色(阳性)。 3.2细菌分离培养:以上采集的病料混合研磨制成悬液,用划线法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24 h恒温培养,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生长良好、细小(O.5~1.0 mm)、灰白色半透明、圆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其周围有2.8~3.5 min界线分明的透明溶血圈,溶血圈在24 h后更明显,带有草绿色色素沉着,为α-溶血。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阳性球菌,多数成单球或双球状,少数呈短链状。(1)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2)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汽

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治疗

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治疗 一、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一种多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 二、病原 链球菌(stroptococcus)属于G+球菌,种类很多,现已分离出35个菌株,分为32个荚膜型,视频大全尽在农帮网其中9—14亚型可引起仔猪发病。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幼龄培养物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圆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 (三)、生化反应 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去氧胆酸钠所溶解。这两种特性用来鉴定甲型溶血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四)抗原结构 主要有三种: 1.核蛋白抗原: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同,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2.群特异性抗原:多糖抗原或称C抗原系统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菌壁的组成成份。对人致病的90%属于A族,其次为B族,其它族少见。3.型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M、R、T、S等四种不同性制质的抗原组份,具有型特异性。是链球菌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同族链球菌可根 据表面抗原不同进行分型,如A族链状菌可据此分为60多型。 (五)分类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流行病学:集约化养猪场易流行链球菌病,尤其通风不良、闷热、低矮的猪舍更易发生。所有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0-60千克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成年猪发病较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伤口、呼吸道感染,还可经消化道感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该病为地方流行性,在新疫区呈暴发性发生,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病死率甚高。慢性型呈散发性。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5-11月多发。 临床症状: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不见明显症状就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猪体温升高40-42℃,全身症状明显。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或腹泻,在耳、腹部、四肢末端、后臀部及睾丸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病理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血液凝固不良,耳、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斑,黏膜、浆膜、皮下出血,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出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大,有的切面坏死或化脓。黏膜、浆膜及皮下均有出血斑。心包及胸腹腔积液,浑浊,含有絮状纤维素,附着于脏器,与脏器相连。脾肿大。 预防治疗:防治原则是加强管理,注意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发现病猪立即隔离,严格消毒。治疗可用大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5天。氨苄青霉素,先锋Ⅳ、先锋Ⅴ、先锋Ⅵ,小诺霉素和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磺胺五甲氧早期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免疫预防可用灭活疫苗或弱毒冻干苗注射,免疫期6个月。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分布范围极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且血型众多,抗原结构复杂,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病学:集约化养猪场易流行链球菌病,尤其通风不良、闷热、低矮的猪舍更易发生。所有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0-60千克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成年猪发病较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伤口、呼吸道感染,还可经消化道感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该病为地方流行性,在新疫区呈暴发性发生,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病死率甚高。慢性型呈散发性。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5-11月多发。 临床症状: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不见明显症状就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猪体温升高40-42℃,全身症状明显。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或腹泻,在耳、腹部、四肢末端、后臀部及睾丸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病理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血液凝固不良,耳、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斑,黏膜、浆膜、皮下出血,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出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大,有的切面坏死或化脓。黏膜、浆膜及皮下均有出血斑。心包及胸腹腔积液,浑浊,含有絮状纤维素,附着于脏器,与脏器相连。脾肿大。 预防治疗:防治原则是加强管理,注意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发现病猪立即隔离,严格消毒。治疗可用大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5天。氨苄青霉素,先锋Ⅳ、先锋Ⅴ、先锋Ⅵ,小诺霉素和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磺胺五甲氧早期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免疫预防可用灭活疫苗或弱毒冻干苗注射,免疫期6个月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临诊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共济失调和被毛粗乱等。剖检病理变化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可以引起败血症,并且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该病于1910年由Glasser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格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从部分规模化养猪场中分离到该菌。 一、病原学 起初该病病原菌被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suis)或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ilus influenza swine),后来证明了其生长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因而被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ilusparasuis)。目前,在巴斯德菌属中,副嗜血杆菌的分类学位置仍未确定。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致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通常可见荚膜,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X因子)。尿酶试验阴性,氧化酶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可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核糖和麦芽糖等。在血液培养基和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在葡萄球菌菌台周围生长良好,将副猪嗜血杆菌水平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再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于水平划线,37℃培养24~48h,呈现出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并且不出现溶血。 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生长贫瘠,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缓慢。副猪嗜血杆菌生长严格依赖V因子。在含有V因子的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良好,24~48小时培养形成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整齐、光滑,圆形,微隆起的露珠样菌落。直径0.5~1mm。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V因子需要试验,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V因子,生长呈“卫星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培养,生长呈“卫星现象”。 该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按Kieletein-Rapp_Gabriedson(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至

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

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 近期很多吧友咨询副猪这个病,所以今天小编再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个很老的疾病,从几十年前名不见经转的猪多浆膜炎综合症变为现在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副猪,是为什么? 大量的书籍资料里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病进行了专业的阐述,但是因为缺乏临床上的研究和临床上专业的认识使这个病被误读和被夸大和被忽视,我以一个临床兽医从临床的认识方面对这个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几个关键点是: (一)、此病病源广泛存在自然环境中,多数健康猪体内有这种菌群存在,只有猪受到外因至使抵抗力下降(断奶换料,运输,疾病等各种应激因素)从细菌才会侵入机体内迅速曾殖,大量分泌毒素致使猪发病,此病急性重型多发生于40—70日龄的保育猪,以病菌侵入猪肺,心引起肺严重水肿迅速多数在发病后三至六小时死亡有的会突然死亡,死亡率超过90%此型发病后几乎没有药物可以缓解,其他型的此病和慢性的多数可以治愈。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多见于断奶,防疫,运输,发生其它病后并发,用高浓度消毒药带猪消毒等后发生,尤其是用高浓度消毒药带猪消毒后可以促进此病的发生。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是此病菌在侵入部位形成浆液纤维病灶,按病灶形成部位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表现,有的猪可以发生多个病灶而同时表现多个症状。 1、仔猪发生单个耳朵水性肿胀,是此菌侵入耳部引起,多发生于15—50天的猪,可以不用治疗,自己痊愈。 2、小猪逐渐消瘦,腹水胀大,是病灶发生在猪腹腔引起,可以先放水后,腹腔注入磺胺六甲治疗,部分可以治愈。 3、猪表现肺水肿,心包炎的,肺表面有一层纤维膜,心脏上也有一层纤维膜,严重的整个肝脏都被很厚的纤维膜包裹,发病急,死亡快。治疗时注射大剂量的青霉素或磺胺甲氧达秦,加速尿可以有一部分得以缓解恢复。 4: 有的在腿关节下出现病灶肿块引起跛行,出现在腰部发生瘫痪的,出现在脑部出现脑炎的可以在初期用三天大剂量青霉素后会慢慢恢复或用磺胺类药五天也会慢慢恢复(四)、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发生在10天以上任何年龄的猪。在40—70天的小猪中多发,并且可能会成地方性流行,其它猪多是零散发病,在大猪中除非继发于其它病不然不会流行。 (五)、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和支原体,蓝耳病,流感,链球菌等多种病同时发生成混合感染,其症状随原发病的症状有很大差别。 二、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 此病属于典型的管理不当引发的疾病,饲养经验不足,过于管理,过于追求饲料的高蛋白,过于追求猪的生长速度,过于要求卫生的干净度,过于频繁的注射疫苗,过高的消毒药浓度的带猪消毒,长途运输后没有进行未病的防治都是引起这个疾病的原因,这个病血清型种多,疫苗的防治效果有限,并且成本高,我不建议使用,而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最基本有效的,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个体治疗是猪场防止此病的基本原则。此病对一般抗菌药物都比较敏感,用药预防效果显着,建议不要带猪消毒,在断奶转群和运输后立即投服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病,治疗时不用退热药可以增加治愈率,最好不同时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附图片和文字说明) 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体会 李国友 (金源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157032) 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A'z+@*m;G;r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高达到5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发热、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肉眼可见的损伤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这些浆膜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这些损伤也可能涉及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 今年6月下旬天气开始热起来,而且一直到8月中旬,就下了两次雨,34℃~35℃的温度,人热的难受,所养的猪也出现反应,吃食减少,育肥猪咳嗽的数量增加。7月3日剖检产室仔猪,发现仔猪能剖出肺部尖叶、膈叶、心叶的少量“肉样变”,这不是一个好的苗头,因为已经一年多没在产室剖检出肺部的“肉样变”了,所以管理人员及时坐下来沟通这个异常情况,讨论后做出一个决定,把原先产室哺乳仔猪撤下来的气喘苗重新做上(7日龄),而常规的仔猪45日龄气喘苗不变,育肥和保育猪加强药物的保健措施,兽医对以后产室死亡的仔猪剖检时注意观察肺脏“肉样变”的情况,以便针对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方案调整。通过以后的剖检统计,没有再发展,出现的比例很小。但是死亡的保育猪,肺脏严重的感染,而且在8月初见到胸膜肺炎和腹膜炎的剖检变化,保育猪出现一部分喘的,而且这部分猪用了一些药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执业兽医师张良勇和大家共同学习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是夏季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二种疾病的病原均是条件致病菌,亦是典型的继发感染性疾病,且二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相似性,对很多养殖朋友来讲,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而条件又有限难以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区分。 1、发病症状的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迅速,感染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副猪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眼睛灰色或褐色,个别有眼球突出,而后渐行性消瘦,最后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长。 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病猪眼睛潮红,脑膜炎型链球菌时猪眼球会斜向一方。 2、关节部位症状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用手一捏,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关节腔润滑液增多,积液为清亮或微黄;副猪的关节肿大一般是对称性的,而链球菌则不一定。

关节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是化脓型,比较浓稠,色泽深。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有时伤口破溃后浓汁会自动流出;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3、心脏变化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形成“绒毛心”,链球菌病形成“铠甲心”,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以渗出为主,是心包炎,心肌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 链球菌病是心肌炎,心肌渗出为主,所以心包与心肌粘连。 4、渗出液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腹腔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常出现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严重的剖开腹腔后看不见腹腔脏器,整个腹腔脏器被黄白色纤维素性伪膜包裹,并且腹水严重,伴发怪臭味。 链球菌病也出现腹膜炎,但纤维素性渗出较少,主要以出血性炎症为主,并且没有太多的腹水。 5、用抗生素治疗辨别 链球菌感染用一般抗生素就能看到效果,副猪不行。 6、死亡后表现 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猪病死后体表不变色。链球菌病为病猪死后体表紫红色,尤其腹下颜色更深。

副猪嗜血杆菌病剖析

副猪嗜血杆菌病剖析 猪副嗜血杆菌病(Hps)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全世界均有发生。从06年至今,全国各省受到高热病(变异的蓝耳病)感染之后免疫力大为下降,许多疾病接踵而至,其中猪副嗜血杆菌病就是并发症之一。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 二、诱因: 1、猪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包括温和型)、猪流感、喘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副嗜血杆菌就会趁虚而入或由亚临床转变为临床状态。 2、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诱因。 3、本病在没有免疫力的猪场容易受到侵袭,老猪场有一定的抵抗力。 三、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病猪一般发热(40.5-42℃),仅发生关节炎的体温基本正常,病猪厌食,咳嗽,呼吸困难,严重的可见血性泡沫;关节肿胀,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摸之有痛感(猪躲避或尖叫),无明显脓液积存,四肢僵直跛行,颤抖,共济失调;中后期大部分病猪耳朵、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

绀,指压不褪色,有的可能死亡。病程较长猪只的体温大都正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乱,其行为主要表现为跛行、关节肿胀。总之,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被毛粗乱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2、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吃,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有的猪只突然瘫痪,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猪只死亡前后嘴角会有血性泡沫流出。 3、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公猪慢性跛行。 4、在产房常可以发现临产前后的母猪突然无法站立,这时应该考虑此病。 四、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有的还可见脑膜炎。在这些损伤部位可见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致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有的呈灰绿胶胨状。即呈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五、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六、鉴别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 形态染色 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呈短杆状,也有细长、丝状的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有菌毛,特殊培养条件下可产生。 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副猪嗜血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生长贫瘠,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缓慢。副猪嗜血杆菌生长严格依赖V因子。在含有V因子的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良好,24~48小时培养形成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整齐、光滑,圆形,微隆起的露珠样菌落。直径0.5~1mm。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V因子需要试验,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V因子,生长呈“卫星现象”。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培养,生长呈“卫星现象”。 致病力与毒力 构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素一般认为是荚膜、外膜蛋白和脂多糖(LPS)。机体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针对荚膜多糖和外膜蛋白,且外膜蛋白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根据热稳定抗原的差异,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至少15个血清型,有些分离株(约25%)无法定型。目前的优势菌株为4型和5型。不同血清型毒力存在差异,1,5,10,12,13及14型为高毒力;2,4,15型为中等毒力;其他血清型视为无毒力。 神经氨酸苷酶(唾液酸酶)是巴氏杆菌科其他细菌的一种潜在的毒力因子。绝大多数(90%以上)新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产生神经氨酸苷酶,被认为是HPS 的毒力因子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构成正常菌群,被视为条件性致病菌。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格氏病(Glaesser’s disease),特点是发热,关节肿胀,呼吸系统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变化可见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本病多发生在断乳后和保育期间,应激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与某些病毒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并发或继发,也常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 免疫防治 疫苗的使用是预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外较广泛应用灭活疫苗。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产生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加之有些菌株不能分型的影响,提倡应用地域性灭活疫苗或多价(型)特异性疫苗免疫。 1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一) 作者:黄凤清邱英钟远宣林桂宇 摘要猪败血型链球菌病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介绍了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1病原 链球菌的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为非致病菌,致病性链球菌由于其种类不同而引起人畜不同的疾病1]。链球菌单个呈圆形球状细菌,单个、成对或数个呈短链或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呈串珠状的长链。本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有的菌株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一般呈阳性。按Lancefield血清学分群方法,链球菌分为20个菌群,与其有关的血清群是A、B、C、D、E(P、U、V)、Q、G、L、N、M、P、R(D)、S(D)13个菌群,目前A、B、C、D、E、L等6个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菌群。其中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有关的是C群链球菌。链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致病性链球菌对营养要求高,在加有葡萄糖、血清或血液营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形成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细小菌落。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当强,可耐干旱数周,冰冻条件下保持6个月活力,而毒力不变,70℃保持50min,煮沸1~3min灭活。对一般消毒药较敏感,如20%石灰乳、0.1%新洁尔灭、5%来苏儿、2%碘酊等3~5min灭活。 2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猪易感,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有易感性,其中以架子猪、仔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病猪和病愈后带菌猪为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脓肿的脓汁等,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是经呼吸道或伤口及经口、咽喉等途径感染发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新病区多呈急性暴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季节性不明显,但以夏秋季节多发,有的延至初冬2]。 3临床症状 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的病例,往往当晚未见任何症状,翌晨已死亡或突然减食或不食,体温41.5~42.0℃,精神萎顿,腹下有紫红斑,死亡率高,易与败血型猪丹毒混淆。急性的病程2~4d,体温40.5~41.5℃,有时达到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低头、喜卧。个别病例一肢或四肢疼痛,站立时悬蹄,跛行或后肢不全麻痹,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尤以15kg左右小猪多见,颈部强直,偏头或呈一个方向打转划是跳跃。病猪减食或不食,眼结膜充血,流泪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有浆液性鼻汁,呼吸浅快,一般大小便正常。个别有血尿或腹泻、便秘现象。病猪迅速消瘦、贫血,表现极度衰竭。濒死期出现角弓反张,嘶叫,全身颤抖或四肢作划泳挣扎。少数在病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呈紫色或出血紫红斑。 4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肉尸外表多正常,气管和支气管充血,腔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肺门淋巴结水肿,其余没有特异变化。急性型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有斑点状出血,有的背臀部成片出血,血液凝固不良,会厌软骨点状出血,胃底黏膜有片状出血,大小肠各部多见充血、出血。胆囊壁水肿,脾肿大。心耳、心冠多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 5实验室检验 镜检采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结、关节液、胸腹腔积液等,均可作涂片、染色,见到革兰氏阳性,单个或成对,短链或行链状,就可以确认为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分离培养取上述少许病料接种于琼脂夹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同37℃培养24~48h,形成大头针帽大小、湿润、粘稠、隆起、半透明的露珠磁菌落,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的B溶血环,少数菌落呈现草绿色溶血环,可进一步涂片镜检。试验动物接种用前述病料制成1∶10匀浆悬液分别接种于健康猪仔、家兔和成年小鼠,腹腔注射,每头(只)剂量分别为10.0、2.0、0.5mL,结果接种的猪仔、兔子和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案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案 副猪嗜血性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主要是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率不定,多发生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断奶期间的子猪,并且本病常继发或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流感等疾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发热达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孔流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厉害,病情较严重,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呈淡黄色,有的肺肿胀,出血,淤血,与胸膜发生粘连,腔囊(包膜)内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下颌、股前、肺门等处,切面呈灰白色。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该猪群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取病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极染色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细状菌体。 细菌分离培养:(1)取病猪的心包液,肺、关节腔内容物,分别接种于血液平皿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48小时,生长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2)将分离纯化的细菌与葡萄球菌共同接种培养可形成卫星现象。(3)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于普通巧克力琼脂斜面和经高压蒸汽(120℃30分钟)加热的巧克力琼脂斜面,于37℃培养24小时,该菌在仅含X因子的高压巧克力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 生化鉴定,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系列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不发酵碳水化合物,M.R.、V-P、醋酸铅试验呈阴性反应,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为格兰氏阴性菌,非溶血性,NAD依赖型细菌。副猪嗜血杆菌属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巴斯德氏菌目巴斯德氏菌科嗜血杆菌属。 副猪嗜血杆菌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致病菌有荚膜。在巧克力培养基和金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会在金色葡萄球菌菌苔附近呈卫星生长,菌落直径达1~2毫米。 此病原菌与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十分相似,但猪嗜血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X因子(血红素及其它卟啉类物质)和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而副猪嗜血杆菌只需要V因子。拉丁名中的“para”表示微生物生长不需要补充X因子。 副猪嗜血杆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副猪嗜血杆菌对结晶紫、杆菌肽、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敏感。本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对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已具抗药性。由于氨苄青霉素价格较低廉,养猪场可能曾经大量使用氨苄青霉素,本菌对氨苄青霉素已具耐药性。 病原学 根据Kielstein, P等的报道,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另有20%左右的分离株不能分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情况如下: 强毒力中等毒力无明显症状 致死多发性浆膜炎,不致死无临床表现和病变 1, 5, 10, 12, 13, 14 2, 4, 8, 15 3, 6, 7, 9, 11 在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4型和5型是主要分离株,而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和13型。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 与治疗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核心提示:副猪怎么治副猪有什么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最近很多网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猪病网特策划此期副猪嗜血杆菌病专题,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做好副猪的防御工作! 近年来众多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则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说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结果均失败告终。根据笔者临床实践,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控制。最近又在韶关地区一些猪场出现类似情况,笔者采取同样的处置办法,结果令人满意。由此,笔者认为这其实都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惹的祸!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它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很快,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饲养环境条件恶劣,疫病日益复杂,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事实上。不少猪场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所掩盖而被忽视或造成误珍误治使之得以流行与蔓延。可以说,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而不为部分养猪朋友所关注所认识。若再不引起足够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极易产生耐药性。往往对发病初期敏感的药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猪场长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霉素.本菌已对其产生了耐药性。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