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协作组

目前,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仍然是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具有细胞培

养耗时长、分辨率低以及耗费人力的局限性。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技术在内的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引入虽然具有快速及特异性高的优点,但还不能

做到对染色体组的全局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又被称为“分子核型分析”,

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扫描,可检测染色体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尤其是

对于检测染色体组微小缺失、重复等不平衡性重排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芯片设计与检测原理的不同,CMA 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 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 技术。

前者需要将待测样本DNA 与正常对照样本DNA 分别标记、进行竞争性杂交后获得定量的拷贝数

检测结果,而后者则只需将待测样本DNA 与一整套正常基因组对照资料进行对比即可获得诊断结果。

通过aCGH 技术能够很好地检出CNV,而SNP array 除了能够检出CNV 外,还能够检测出大多

数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 和三倍体,并且可以检测到一定水平的嵌合体。而设计涵

盖CNV+SNP 检测探针的芯片,可同时具有CNV 和SNP 芯片的特点。

2010 年,国际细胞基因组芯片标准协作组(lntem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 Consortium,ISCA Consortium) 在研究了21698 例具有异常临床表征,包括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

种体征畸形以及自闭症的先证者的基础上,发现aCGH 技术对致病性CNV 的检出率为 12.2%,比传统

G 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的检出率提高了10%。

因此,ISCA Consortium 推荐将aCGH 作为对原因不明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种体征畸形以及

自闭症患者的首选临床一线检测方法。近年来,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

究也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传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CMA 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性染色体重排的检出效率与传统核型分析方法相同,并具有更

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且CMA 还能发现额外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组CNV,尤其是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者,CMA 是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学诊断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不少学者认为,CMA 技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核型分析方法,成为产前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规模应用研究结果。

目前,在国内CMA 只有少数具有技术条件和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类临床应用情况:

1.儿童复杂、罕见遗传病,如: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孤独症样临床表现,排除染色体病、代谢病和脆性X 综合征之后的全基因组CNV 检测。

2.对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妊娠产物(product of concept,POC) 的遗传学检测。

3.对产前诊断中核型分析结果异常,但无法确认异常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者进行DNA 水平的更精细分析。

4.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检测。

在产前诊断领域中,CMA 的应用主要在后两种情况中。虽然目前应用研究的范围不广,积累的例数也不多,但却显现出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1.在部分开展应用的医疗机构,对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的产前咨询能力存在不足。

2.对CMA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的判读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临床意义不明确的 CNV (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OUS) 的判读和解释。

3.缺乏规范化的对CNV 检测结果的验证工作。新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应用,必然会对现有的临床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CMA 技术

逐步进入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如何统一各级医务人员的认识,正确定位其适宜的临床应用适

应证和禁忌证,确定该项技术在临床使用中的技术路线、产前咨询、规范应用等,以及指明下一阶段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方向,均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形势下,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和四川大

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承办的“2013年产前分子诊断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于2013 年12 月14 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就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内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一、CMA 技术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

1.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是进行CMA 检查的适应证,建议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如核型分析正常,则建议进一步行CMA 检查。

2.对于胎死宫内或死产、需行遗传学分析者,建议对胎儿组织行CMA 检测,以提高其病因的检出率。

3.对于胎儿核型分析结果不能确定染色体畸变情况时,建议采用CMA 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明确诊断。

4.CMA 应用于评估早、中孕期胎儿丢失原因的研究数据积累不足,暂不推荐使用。

5.CMA 技术(特指具有SNP 探针的平台)对于异常细胞比例≥30% 的嵌合体检测结果比较可靠,反之,对异常细胞比例<30% 的嵌合体结果不可靠。

二、涉及CMA 技术的产前诊断技术路线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有胎儿结构异常的患者,建议先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快速产前

诊断,如结果异常,则可直接发放诊断报告。如结果正常,则应进一步行CMA 技术检测,对

重要的CMA 异常结果,应采用FISH 技术对其进行验证,并在必要时对父母的外周血进行检测。

三、产前遗传咨询相关问题

虽然有关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CMA 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法可靠地检出低水平的嵌合体。

(2) 无法检出平衡性染色体重排和大多数的基因内点突变。

(3)aCGH 检测平台无法检出三倍体。

(4)CMA 的阳性检出率仍然较低(并非所有病例都能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CNV),对于超声检查发

现结构异常但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的病例,目前CMA 增加检出致病性CNV 的比例

<10%。

(5) 最主要的难点是对VOUS 的判读和解释,其中部分情况是罕见的新生突变,部分与突变基因的外显率有关,即胎儿有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易感性,但并不一定发病,如自闭症。对胎儿父母样本进行检测、综合家系分析对VOUS 结果的判读和解释有一定帮助。

但在很多情况下,就目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和数据库的积累,仍然无法对全部结果给出确切的临

床性质判读。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孕妇及其家属的焦虑,甚至是错误的终止妊娠。

(6) 采用不同的CMA 检测平台以及不同分辨率的芯片,对同一胎儿样本,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这是CMA 检测本身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并非医务人员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基于CMA 在产前诊断应用中存在上述问题,在对患者进行产前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进行恰当的遗传咨询十分重要,内容包括:

1.产前遗传咨询: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之前和检测之后必须进行相关的产前遗传咨询。

2.咨询资质:产前遗传咨询应由有产前遗传咨询资质的专业医务人员担任。

3.患者知情:CMA 检测前的咨询应详细解释CMA 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让患者充分地知情同意,

明确指出:

(1)CMA 能够检出所有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检出的染色体不平衡变异,并可能发现其他的特定遗传性疾病,但不能检出所有的遗传性疾病,如低比例嵌合体、平衡性染色体重排、单基因突变等。

(2) 所检出的特定疾病在不同患者间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很大的变异,原因是与所累及基因的表现

度和外显率不同有关。

(3)CMA 检测可能会发现VOUS,可能需要对父母样本进行检测并辅以家系综合分析,协助对胎儿样本检测结果的判读。但在很多情况下,基于目前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和数据库的积

累程度,仍然无法对某些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和解释。

(4)CMA 检测可能会发现一些成人期迟发型疾病,这提示父母之一可能罹患同一疾病但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4.客观看待差异性结果:检测前的咨询应强调,采用不同的CMA 检测平台以及不同分辨率的芯片,即使是针对同一胎儿样本分别进行检测,也可能会出现差异性结果。这是CMA检测本身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并非医务人员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四、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规范化应用

1.产前诊断技术资质:根据2002年颁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强调利用CMA 技术进行产前诊断,需在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内、由具有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

2.产前遗传咨询资质: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产前遗传咨询,根据2002 年颁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产前诊断技术专业培训,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获得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进行产前CMA 检测之前,必须让患者签署有关的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上需详细说明CMA 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

4.发放CMA 检测报告:在实验室发放CMA 检测报告时,应在报告上明确说明所使用的CMA 检测技术平台以及该技术平台的检测内容和优缺点。

5.规范化操作:应遵循产前CMA 检测的技术路线进行规范化操作,由于CMA 技术不足以提供染色体重排类型方面的信息,其结果应得到核型分析和FISH 等技术的验证。通过核型分析和中期核分裂象的FISH 获得染色体异常的表述形式,阐明其发生机制,评估再次妊娠时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给患者提供全面的咨询。

目前,针对CMA 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医务人员层面还缺乏正确客观的知识培训和宣教,导致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层面观点不一、流程混乱,不利于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长期健康发展。在专家层面,取得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普通医务人员的宣教和培训,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五、行政和法律层面的顾虑

产前诊断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其检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CMA 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分子诊断技术,需要在临床应用实践中发展完善。但是在法律法规对其应用管理暂时缺位的情况下,应用CMA 技术会对产前诊断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甚至困扰,这不仅不利于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复杂遗传病患者和罕见胎儿异常的产前诊断服务。

希望国家相关机构和部门能尽快解决该技术面临的一系列行政许可问题。同时,CMA 技术相关产品的厂商也应遵守中国对临床诊断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规定,第一时间申报进口注册或产品许可。这样才有利于国内医疗机构规范CMA 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并得到较高质量的产前诊断服务,规避医疗风险,为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奠定合理合法的基础。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协作组成员:边旭明(北京协和医院)、王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邬玲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廖世秀(河南省人民医院)、刘俊涛(北京协和医院)、廖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方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彩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朱宝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吕时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王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许争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徐两蒲(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周裕林(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尹爱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潘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戚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湘民(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谢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戚庆炜(北京协和医院)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执笔专家:戚庆炜(北京协和医院)、王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通讯作者:边旭明

文章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70-572.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协作组 目前,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仍然是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具有细胞培 养耗时长、分辨率低以及耗费人力的局限性。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技术在内的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引入虽然具有快速及特异性高的优点,但还不能 做到对染色体组的全局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又被称为“分子核型分析”, 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扫描,可检测染色体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尤其是 对于检测染色体组微小缺失、重复等不平衡性重排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芯片设计与检测原理的不同,CMA 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 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 技术。 前者需要将待测样本DNA 与正常对照样本DNA 分别标记、进行竞争性杂交后获得定量的拷贝数 检测结果,而后者则只需将待测样本DNA 与一整套正常基因组对照资料进行对比即可获得诊断结果。 通过aCGH 技术能够很好地检出CNV,而SNP array 除了能够检出CNV 外,还能够检测出大多 数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 和三倍体,并且可以检测到一定水平的嵌合体。而设计涵 盖CNV+SNP 检测探针的芯片,可同时具有CNV 和SNP 芯片的特点。 2010 年,国际细胞基因组芯片标准协作组(lntem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 Consortium,ISCA Consortium) 在研究了21698 例具有异常临床表征,包括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 种体征畸形以及自闭症的先证者的基础上,发现aCGH 技术对致病性CNV 的检出率为 12.2%,比传统 G 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的检出率提高了10%。 因此,ISCA Consortium 推荐将aCGH 作为对原因不明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种体征畸形以及 自闭症患者的首选临床一线检测方法。近年来,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 究也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传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CMA 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性染色体重排的检出效率与传统核型分析方法相同,并具有更 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且CMA 还能发现额外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组CNV,尤其是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者,CMA 是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学诊断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不少学者认为,CMA 技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核型分析方法,成为产前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规模应用研究结果。 目前,在国内CMA 只有少数具有技术条件和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类临床应用情况: 1.儿童复杂、罕见遗传病,如: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孤独症样临床表现,排除染色体病、代谢病和脆性X 综合征之后的全基因组CNV 检测。 2.对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妊娠产物(product of concept,POC) 的遗传学检测。 3.对产前诊断中核型分析结果异常,但无法确认异常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者进行DNA 水平的更精细分析。 4.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检测。 在产前诊断领域中,CMA 的应用主要在后两种情况中。虽然目前应用研究的范围不广,积累的例数也不多,但却显现出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1.在部分开展应用的医疗机构,对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的产前咨询能力存在不足。

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省湖州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软指标异常但未合并明确结构畸形的125例患者,包括多项软指标异常孕妇35例,单项软指标异常孕妇90例。入选病例已排除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对上述病例羊水行CMA 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CMA共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pCNV)6例,检出率为4.80%。其中35例多项软指标异常胎儿中检出pCNVs 3例,检出率为8.57%;90例单项软指标异常胎儿中检出pCNVs 3例,检出率为3.33%;结论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CMA可以提高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产前诊断;超声软指标异常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of Abnormal Fetal Ultrasonographic Soft Marker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abnormal ultrasonographic soft markers. Methods: Choose in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prenatal diagnosis center visits and abnormal ultrasonographic soft markers of 125 cases of fetus. There were 35 cases with multiterm soft markers, 90 cases with single soft 基金项目: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异常胎儿遗传学病因中的应用研究(2017GYB45)

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以高密度阵列为特征。其基础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本质上是一种生物技术,主要是在生物遗传学领域发展起来的。 微阵列分为cDNA微阵列和寡聚核苷酸微阵列.微阵列上"印"有大量已知部分序 列的DNA探针,微阵列技术就是利用分子杂交原理,使同时被比较的标本(用同位素或荧光素标记)与微阵列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强度及数据处理,把他们转化成不同标 本中特异基因的丰度,从而全面比较不同标本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微阵列技术是一种探索基因组功能的有力手段. 其发展契机主要来自于现代遗传学的一些重要发现,并直接收益于该领域的某些重要研究成果,即在载体上固定寡核苷酸的基础上以杂交法测序的技术。因此发展早期,微阵列芯片有时被通俗的称为“生物芯片(Biochip)”,目前媒体和科普读物中仍然常用该名称。微阵列芯片经过近十年的主要发展期,国内外学术界渐渐采用名称Microarray(微阵列芯片),而Biochip(生物芯片)由于这名称容易混淆微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渐渐该领域用的越来越少了。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是自1992年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它通过单一的一次杂交可对某一肿瘤整个基因组的染色体拷贝数量的变化进行检查。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的荧光染料通过缺口平移法分别标记肿瘤组织和正常细胞或组织的DNA制成探针,并与正常人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共杂交,以在染色体上显示的肿瘤与正常对照的荧光强度的不同来反映整个肿瘤基因组DNA表达状况的变化,再借助于图像分析技术可对染色体拷贝数量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 CGH技术的优点:1.实验所需DNA样本量较少,做单一的一次杂交即可检查肿瘤整个基因组的染色体拷贝数量的变化。2.此法不仅适用于外周血、培养细胞和新鲜组织样本的研究,还可用于对存档组织的研究,也可用于因DNA量过少而经PCR扩增的样本的研究。CGH技术的局限性:CGH技术所能检测到的最小的DNA扩增或丢失是在3-5Mb,故对于低水平的DNA扩增和小片段的丢失会漏检。此外在相差染色体的拷贝数量无变化时,CGH技术不能检测出平等染色体的易位。

微阵列分析

微阵列分析与基因差异表达 药物基因组学中的基因表达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同时,基因表达谱已经开始为慢性致命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效应提供预测信息,并指导治疗选择,而寡核苷酸微阵列平台具有应用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潜在优势。 微阵列分析的特点: 与DNA顺序分析和基因分型不同,微阵列基因表达分析的分析物是信使RNAs (mRNA)。信使RNAs的不稳定性要比DNA大得多,对操作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以避免由于Rnase酶降解而产生假象。此外,信使RNA在经PCR产生DNA拷贝扩增之前,或在大多数的微阵列分析中,或在产生cRNA拷贝的试管内转录(IVT)线性扩增程序中,都是逆转录形成cDNA的。在IVT反应期间,cRNAs都被标记,而在杂交到寡核苷酸阵列时往往被分裂。 在研究中,基因表达阵列常常采用被标记的cRNAs或长寡核苷酸作为固定探针,以及由类似于半导体工业应用的光刻技术制造的寡核苷酸探针阵列;寡核苷酸探针可直接在微阵列表面合成,还可以应用多空间的完美匹配单碱基-错匹配探针对来查询每一个重要的基因。这种高密度寡核苷酸探针诊断方法可检测出拼接变异种的能力,以及因特殊转录而造成融合基因时产生的特异性嵌合转录(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BCR-ABL)。 目前有很多种途径来对成千上万的探针强度数据点进行数据分析,最近提出的是临床应用表达类型的最佳实用指导方针。各种全自动化的分析方法(如层次聚类算法与运用自组织图)可供用于确定具有相似表达类型的分组基因之间的关系。同样,还有一些需操作人员监管的分析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可应用同质的PCR检测平台进行药物效应的基因显型检测,以筛选和鉴定最可能有效的患者。 促进肿瘤诊治水平提高 基因的表达差异是药物疗效的基础。基因表达的各种分析方法正在开发过程中,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选择提供分子图表类型信息。例如,常见的急性成人或儿童白血病

最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芯片)在儿科遗传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儿科遗传病评估的一线检测手段——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而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时,当孩子出现多发畸形时,当孩子出现自闭症(孤独症)时,或当孩子出现身材矮小、语言发育延迟、癫痫或其他精神神经发育障碍时,不仅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很多父母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头胎患病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可能会让父母犹豫,担心下一个孩子还是同样的情况怎么办?而近两年出现的一项最新诊断技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给解决患儿父母的忧虑带来了希望。 什么是CMA?该技术又称为“基因芯片”是基于核酸互补杂交原理对全基因组进行检测,可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主要针对微缺失或微重复、单亲源二体等。与传统染色体核型相比,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继2010年10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专家委员会CMA指南发布后,2016年我国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织专家,对CMA技术各个环节展开交流讨论,形成了专家共识,对该技术临床应用进行规范指导。 根据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针对智力落后和(或)发育迟缓疾病患儿阳性率约为19.2%,针对多发畸形患儿阳性率约32.6%。此结果与国外研究数据基本一致(13%~20%)。因此共识中指出对以下临床表型的疾病,建议将CMA 作为一线检测手段,将CMA作为一线检测手段,作为一线检测手段(重要的事说三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