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唱脸谱

唱脸谱

《唱脸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一首创新性体裁的歌曲,被人们称之为“戏歌”。歌曲揉合了京剧唱腔的曲调,戏如歌、歌如戏,戏中有歌的风格,歌中有戏的韵味。配以电声乐器的伴奏,以及现代流行风格的节奏,又为歌曲增添了几分时尚和新鲜感。其结构为两段体,4/4。

第一乐段的主体部分由女声模仿京剧“旦行”的唱腔特点,用甜美委婉的声音唱出。中间还加人了模仿京剧花脸人物“哇呀……”叫板的声音。以风趣幽默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外国人对从未见过的东方艺术的衷心赞美。

第二乐段转为吃大调,随之出现了京剧〔西皮流水板〕的音调。所不同的是,曲作者将〔流水板〕的爱拍,发展改变为44拍,尽管如此歌曲所确定的快板速度,加之演唱者对“字”的“劲儿”“气儿”、“味儿”的把握,依然使歌曲中留有〔流水板〕“有板无眼”的典型特点。在这一乐段中,主要采用了“净行”的唱腔,以洪亮、宽厚的声音,以唱脸谱的形式,把京剧中的人物简明而鲜活地展现给了听者。唱词概括地描述了京剧的几部经典剧目中的主要人物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京剧艺术的精华。

课时目标

一、能积极主动地学唱《唱脸谱》,了解京剧唱腔与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并能对民族戏曲艺术有所兴趣。

二、能用铿锵有力、开阔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体验净行唱腔的韵味,初步了解〔慢长锤〕和〔四击头〕两种京剧锣鼓经,以及简单的脸谱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与导人—赏脸谱

(一)欣赏以各种脸谱图片为背景的京剧锣鼓经。

(二)导人新课:同学们,京剧的舞台上有很多不同的行当,老师给大家出个灯谜“五色油彩脸上画,说起话来叫喳喳,锣鼓一敲上了场,这个行当它叫啥?”

(三)师生交流:“花脸”行当或“净行”。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感受与体验—唱脸谱

(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大型剧种,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歌,这首歌既有京剧的韵味,又有流行歌曲的风格。这是一种新的歌曲体裁,叫戏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具有京剧韵味的戏歌

—《唱脸谱》。

(二)聆听歌曲范唱录音。

(三)学唱歌曲。

设问:歌曲A, B乐段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教师范唱。

2.师生交流:前半部分柔美婉转、风趣幽默,歌曲的后半部分风格是铿锵有力、开阔豪放。

3.学唱B段。

第一遍:整体跟录音演唱。

第二遍:练习不易掌握的节奏

第一处:

解决方法:拍手打节奏一拍手打节奏唱乐谱一拍手打节奏唱歌词。

第二处:

解决方法:拍手读节奏一然后再唱。

第三处:结束句。

解决方法:分节学习。

第一分节:

要求:拖拍唱够时值,声音要饱满

第三遍:填词演唱。

第四遍:随范唱音响演唱。

教师提示演唱发声要求:发声时把鼻腔和咽腔打开的状态比一般歌唱时夸张一点(大一点),将声音调整为浑厚有力、粗犷洪亮,多一些鼻腔共鸣;咬字时后牙给劲,字头用力唱。总体上声音要铿锵有力、开阔豪放、粗犷洪亮,唱出京剧花脸的声音特色和风格韵味。表现出花脸行当刚强、豪迈和直爽的性格特征。

第五遍:教师逐句纠正唱腔中的咬字、发声等。

第六遍:跟钢琴或伴奏音响完整演唱。

第七遍:模仿“净行”的音色完整演唱歌曲。

(四)简介脸谱知识。

脸谱是戏剧人物在面部用图案化的化妆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图谱。通常,净和丑两种角色要勾画脸谱,而生和旦两种行当则很少采用。净、丑的脸谱总是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的。这就与生、旦的略施彩墨形成对比。脸谱不仅是为了化妆,更是为了艺术形象的完美。

三、实践与创造—学奏锣鼓经

(一)学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

1.聆听〔慢长锤〕演奏录音。

2.教师介绍〔慢长锤〕。

一种常用的京剧锣鼓经,多用于唱腔原板、慢板或二六的人头以及配合人物缓慢的上场或更衣动作等。

3.〔慢长锤〕念法:在京剧锣鼓经中“仓”表示大锣击奏的声音,“七”表示

饶拔击奏的声音,“台”表示小锣击奏的声音。

京剧的伴奏都是在舞台上和演员默契配合的,在这里运用无定次反复记号表示在演奏的时候要根据演员的表演动作来适当反复。

5.随范奏录音读锣鼓经。

(二)学奏京剧锣鼓经—〔四击头〕。

1.聆听〔四击头〕演奏录音。

2.教师介绍〔四击头〕。

京剧锣鼓经中的一个点子(或牌子)。以大锣在锣鼓中演奏的四击为基础,节奏稳定,铿锵有力。多用于配合演员舞台表演中的亮相动作。

3.〔四击头〕念法:“大”表示重击单皮鼓的声音。

4.随范奏录音读锣鼓经。

(三)演奏锣鼓经—〔慢长锤〕、〔四击头〕。

1.认识京剧武场乐器。

教师出示武场图片:单皮鼓、板、小锣、大锣、饶钱。

2.分组练习,每组代表锣鼓经中的一种乐器。

(1)分三组练习〔慢长锤〕锣鼓经,具体操作方法:

一组读“仓”、一组读“台”、一组读“七”,每组由一至两人执乐器,其他人模仿该乐器声音音色读锣鼓经。分好小组后,全班学生按照〔慢长锤〕锣鼓经节奏进行相互配合完成练习。

(2)分四组练习〔四击头〕锣鼓经,具体操作方法:

一组读“大”、一组读“仓”、一组读“台”、一组读“七”,每组由一至两人执乐器,其他人模仿该乐器声音音色读朗锣鼓经。分好小组后,全班学生按照〔四击头〕锣鼓经节奏进行相互配合完成练习。

3.各组交换乐器再进行合奏。

设计意图

学习简单的锣鼓经,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武场伴奏。

(四)反馈与小结—表演《唱脸谱》。

1.复习演唱《唱脸谱》(跟音响伴奏或钢琴伴奏演唱)。

第一遍:教师演唱歌曲A段,学生集体演唱B段。

第二遍:按照歌曲中不同人物角色数量,找一组学生,一人扮演一个角色演唱B段。

第三遍:根据第二遍演唱方式,换另一组演唱B段。

2.师生交流学习感受。

《唱脸谱》这首歌是运用了京剧花脸行当的唱腔元素而创作的,要求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有铿锵有力的音色和粗犷洪亮的共鸣,才能唱出韵味来;另外京剧的锣鼓经也是这门艺术的一大特色,要求乐器之间的紧密配合,每一种锣鼓经都有固定的打法和用法。

京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它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下节课我们将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京剧,同学们会进一步感受国粹的魅力。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创新演唱形式,拓展学生能力。

课后思考

《唱脸谱》这首歌对于部分学生们来说耳熟能详,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力求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所以用锣鼓经伴奏,展示脸谱图案,一方面结合这节课的主题,另一方面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唱过程充分发挥传统教唱和口传心授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师在用京剧中不同行当的演唱方法(前半段是旦角的演唱方法,后半段是净行的演唱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整节课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当中,自主地认知、体验,效果自然好得多。锣鼓经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戏曲的内涵,在学习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发挥。

结合歌曲内容,再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会使学生

有深刻的课堂感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