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作者:佚名来源: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20日字体:大中小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桑花叶病

症状:桑花叶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环斑花叶型,病叶上有大小不等的中间绿色、周围淡黄色的同心圆状环斑。二是褶皱花叶型,病叶除有黄绿相间斑驳处,还产生严重褶皱。三是线叶花叶型,病顺开始是顶瑞变窄,形成矛状,病叶常产生叶脉两侧加绿,叶脉间退色的网状退绿斑,越往上长的病叶越窄小,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病毒,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桑花叶病的病原主要在田间病桑植株里越冬,通过嫁接及昆虫传染。而磨擦传染难以成功,且病桑种籽不传病。温度、桑树品种及收获形式影响桑花叶病的发生。在广西、广东每年3月初病害出现,4-5月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温度再升高,病状消失,具有高温隐症的特点。桑树品种间抗病力差异很大。沙二×伦109较易感病,伦教40号则较抗病。冬根刈桑园发病重,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桑园则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1)发病严重的桑园可采用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方式,避过病害发生的高峰期。(2)进行无性繁殖进,应严格选取无病苗木作砧木和接穗。(3)重病区选栽伦教 40号等抗病的桑品种。

2、桑萎缩病

症状:桑萎缩病有黄化、萎缩、花叶(花叶卷叶病)三种类型。黄化型发病初期少数枝梢嫩叶皱缩、发黄、向背面卷曲。随病势加重,腋芽萌发,侧枝细弱,叶形瘦小,节间特短。尔后逐渐由几根枝条发病扩展到全株。病重的桑树夏伐后发生新枝弱小丛生,密生猫耳状瘦小叶片,逐渐枯死。

萎缩型多在桑树夏伐后发生。发病初期,枝条中部或项部腋芽早发,生成许多侧枝,叶片黄化、质粗,秋顺早落,春芽早发。发病末

期,枝条生长明显不良,叶片更小,重病桑枝如扫帚状。

花叶型主要在春夏季和晚秋发生。发病一般先由少数枝条开始,然后蔓延至全株。发病初期,叶片侧脉上有小瘤状突起,细脉变褐,有的叶片半边无缺刻。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叶片缩小,向上卷缩,叶片叶脉变褐,瘤状突起明显,枝条细短,腋芽早发,生出侧枝,病树极易遭受冻害。

病原及发病规律:黄化型和萎缩型的病原均为类菌原体。花叶型病原为线状病毒。病原主要在桑树体内越冬。通过嫁接和媒介昆虫传播。的发生与桑树品种的抗病力、田间病原数量、媒介昆虫密度、桑树栽培技术(采叶、伐条、施肥)、温度、湿度等有关。

防治方法:(1)袈裟强苗木检疫,禁止将带病苗木、接穗、砧木运入无病区。(2)加强桑园管理,合理采伐,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树势,提高抗病力。(3)选栽抗病品种。(4)搞好媒介昆虫凹缘蕶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防治,方法是药杀和冬季剪梢除卵。3、桑青枯病

症状:此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桑树根部导管,妨碍水分运输,使叶片凋萎。新植桑一般全株叶片同时出现失水凋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状;老桑往往枝条中上部叶片的叶尖、尖缘先失水,变褐干枯,逐渐扩展到全株,死亡速度较慢。初发病时根的皮层外观正常,但根的木质部出现褐色条纹,随病势发展褐色条纹向上延伸至茎枝,严重时整个根的木质部全部变褐、变黑,久后腐烂脱落。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病原菌在病根、病枝残体以及混有病株残体的肥料里越冬,翌年春暖开始生长繁殖,侵染桑树。病菌传播途径主要有带病苗林的种植、嫁接,以及土壤、流水、采桑工具的传播。该病通常在4-11月发生,7-9月为害。幼龄桑发病较老桑重;高温季节不摘顶降枝可减少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地较地势高的桑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工作。严禁带病苗林进入无病区,无病区栽桑应自繁自栽,不到病区购买桑苗。(2)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刨除,集中烧毁,对病穴及周围土壤要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3)发病严重的桑园实行与水稻、甘蔗轮作。病地改种水稻2年可达到灭菌效果,改种甘蔗5年可达无病。

4、桑疫病

症状:此病症状有黑枯型和缩叶型等。

黑枯型: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叶片上呈现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等伤口侵入维管束时,叶片上呈现不规则的多角形褐斑,常连成一片,叶片变黄脱落;病菌从嫩梢侵入时,嫩梢和嫩叶变黑腐烂;病菌侵入枝条表皮,木栓层组织枝条表面出稍隆起、粗细不等的黑褐色纵列点状条斑。

缩叶型:叶片感病初期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周围稍退绿,病斑后期穿孔,叶缘变褐,叶片腐烂;叶脉受害时变褐,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易脱落;新梢受害时出现黑色龟裂状梭形大病斑,顶芽变黑枯萎,下部腋芽秋发成新梢。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病原细菌在枝条、冬芽及土中越冬,翌年春暖后增殖,使芽叶发病成为初次侵染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病斑部溢出菌脓,通过风雨及枝叶接触等不断引起再侵染。多风雨的气象因子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侵入和蔓延。地势低洼的桑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2)冬季剪去病梢,春季发芽及夏伐后为发病季节,应及时剪去病芽、病枝。(3)在发病早期,用300-500单位土霉素,或100单位农用链霉素,或15%链霉素与1.5%土霉素混合液的500倍稀释液,用喷雾法对嫩梢叶进行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可控制病情扩展。(4)加强桑园管理。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桑园不气候,不偏施氮肥,防止桑叶徒长。

5、桑赤锈病

症状:桑叶被侵染后在叶片的正背两面散生圆形有光泽的小点,逐渐肥厚隆起成青泡状,颜色转黄,最后橙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突破表皮而散生于桑叶表面。叶脉、叶柄、新梢被害,其病斑顺着维管束作纵向发展,患处肥肿弯曲,表皮破裂后也布满橙黄色粉末。枝梢遗留下来的病斑呈褐色,稍凹陷,内有菌丝体。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单孢锈菌履属。菌丝在枝条,特别是冬芽组织内越冬,翌年早春随着芽叶开展形成锈子器,散出锈孢子,锈孢子随风雨传播,是当年的初次侵染源,以后在病叶上不形成锈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病原喜欢低温和冷湿天气,多雨多湿的条件能促进该病的蔓延,高温干燥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桑品种间抗病力差异很大。收获方法与发病密切相关,因为病菌只侵

染绿色的幼嫩组织,所以当桑叶全部采伐后便可控制为害。留枝留芽法因桑树生长期幼嫩组织常在,为病原菌越夏提供了良好场所,致使此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病芽。在桑芽脱苞到开叶期,锈孢子成熟飞散前经常巡视桑园,发现病芽及时摘除、烧毁,每7-8天1次,直至不再出现病芽为止。此法防治效果达80%。(2)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1000倍稀释液喷洒桑芽,春季防治效果为90%,夏季防治效果为80%。

6、桑褐斑病

症状:嫩桑叶较易发本病,病斑初期呈褐色、水渍状、芝麻粒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成多角体。病斑轮廓明显,边缘为暗褐色,内部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经雨水冲落后露出黑褐色的小疹状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叶色稍退绿变黄,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吸水后易腐烂穿孔,病情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粘隔孢属。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暖时越冬病菌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到幼嫩叶片上,引起初次侵染。如条件适宜,会多次循环侵染,短期内流行成灾。低温多湿有利于病菌繁殖,因此雨水多的年份常流行。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四周为河港、池塘等多湿环境的桑园发病较重。叶面光滑,叶肉厚,叶面不易积水,透光性好的品种较少发病。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2)清除病原。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3)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4)药剂防治。发现20%-30%叶片上有2-3个芝麻粒大小的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加0.2-0.5%洗衣粉作粘着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稀释液喷洒,相隔10-15天再喷次,效果较好。

7、桑卷叶枯病

症状:此病菌为害桑叶,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发病时,桑叶边缘呈深褐连片病斑,随着叶片生长,叶身向叶面卷缩。夏秋发病时,枝条顶端叶片的叶尖和附近叶缘变褐,逐渐扩大使叶片的前半部呈黄褐色大病斑,下部叶片的叶缘及叶脉间发生梭形大病斑,病、健组织界限明显。病斑吸水后腐烂,干燥时裂开。病叶易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半知菌亚六,单孢枝霉属。病菌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暖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继续传播,引起再次侵染。此病病菌为高湿菌,在夏秋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最重。病菌在发芽和侵入桑叶时不能缺水,一旦侵染后,即使天气十分干燥,也能形成大病斑。病斑在天气干燥时产生分生孢子极少,阴雨天则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本病的流行。不同桑树品种感病性有显著差异。

防治方法:(1)消灭病原。晚秋落叶后收集病叶烧毁。春季初见病叶及时摘除烧毁。(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稀释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0倍稀释液。夏伐后用波美度4-5度的石硫合剂或25%多菌灵800倍稀释液进行树体消毒。

8、桑里白粉病

症状:此病菌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较老的桑叶。开始时在叶背出现白色分散的浅淡霉斑,逐渐增白扩大,甚至连接成片。霉斑表面呈粉状,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国。后期在白色霉斑上出黄色小粒状物(闭囊壳),当小粒状物由黄转橙红再变褐,最后成黑色时,白色粉霉消失。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针壳属。病原菌以闭囊壳黏附在桑树冬芽附近的枝条上或随病叶遗落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飞落到桑叶上,成为初次侵染源。后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此病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发病的最适温度是22-24度,最适温湿度是70-80%,但在相对湿度30%的极为干燥条件下或在100%的极度潮湿的环境中,中要温度适宜,孢子也能发芽,病害就能流行。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易发病。过于密植、透风透光差或缺钾的桑地发病较重。枝条中下部老叶比枝条上部嫩叶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栽硬化迟的桑树品种。(2)及时采叶,采叶时自下而上,防止桑叶老化。(3)加强培肥管理,注意抗旱,推迟桑叶硬化。(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7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隔10-15天再喷1次;冬季喷波美度2-4度的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9、桑污叶病

症状:此病多发生在较老桑叶的背面,秋季为害较重。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小病斑,随着病势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黑色愈深。在叶表面相应位置也呈现同样大小的黄褐色病斑。病斑继续扩大后,往往互相连接,布满叶背。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半知菌来门,穿孢霉属。病菌主要以菌丝状态在病叶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落在地表上越冬,翌年夏秋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随后新的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越冬的分生孢子翌年发芽率很低,形不成主要的初次侵染源。在一般情况下,当年晚秋雨水偏多时,病叶上的霉层易被雨水冲刷或叶子霉烂,越冬病原少,翌年病害发生亦少,反之则多。桑树品种间抗病力有很大差异。通风透光的桑园发病轻,反之则重。

防治方法:(1)清除越冬病原。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2)选栽抗病品种。(3)合理采叶,采叶时由下往上采,防止叶片老化。(4)加强培肥管理。秋季干旱及时灌溉,延迟桑叶硬化。(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5%的化森锌500倍稀释液。

10、桑炭疽病

症状:此病在秋季为害枝条中下部的叶片,实生苗受害较重。病斑初为小点,褐色或淡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连绵时病斑吸水膨胀,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往往裂开。发生在叶脉、叶柄和实生幼苗根颈部的短线条状病斑呈鲜红色或褐色。许多病斑相连后,叶片易枯焦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半知菌门,毛盘孢属。病原菌以上菌丝体在病叶和土壤内越冬。存在病叶上的病原翌年随着病叶的腐烂也进入土中,土中的病原经雨水冲溅和气流传播到叶面上,是初次侵染的主要侵染源。低洼积水和地下水位高的桑园发病率高,反之则低。多湿条件下发病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发病季节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1000倍稀释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喷洒效果更佳。(2)桑园由下而上合理采叶。(3)加强桑园培肥管理,及时排灌,增施肥料,防止桑叶老化。(4)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5)苗地轮作。发病严重的苗地轮作水稻,对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11、桑轮纹病

症状:此病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出现。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从叶面看有淡黄色和红褐色鲜明的同心轮纹,轮纹数有1-5道;叶背病斑的同心轮纹不太明显,淡褐色,中心紫褐色,密生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病斑扩大后会产生龟裂、穿孔。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病原菌在病叶和土壤中越冬,翌年随风雨冲溅到桑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在广西,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5-6月。荫蔽潮湿的桑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桑园管理,合理安排采叶,增加桑园的透光度。(2)合理施肥,氮、磷、钾结合,避免偏施氮肥。(3)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

12、桑枝枯菌核病

症状:此病病菌主要为害桑树春发枝条的下部,受害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当病斑环绕枝条后,枝叶即凋萎枯死。发病时,病斑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囊菌亚门,核盘属。病原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夏越冬,当是春气温回升到15℃后,菌核即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的子囊孢子是初次侵染源。在广西,发病的高峰期是2月中下旬。当气温上升到25℃后,发病受到抑制。开雄花的桑树品种易感病,。种植密度大及冬季间种绿肥、蔬菜等作物的桑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一般开雌花的品种较抗病。(2)强桑园管理,清除杂草,开沟排湿,冬耕翻晒土壤。(3)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稀释液喷洒。喷洒。

13、桑膏药病

症状:桑膏药病有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大都在桑树主干的上中部和枝干基部表面为害。桑枝干被害后形成菌膜。菌膜是由菌丝密集交错而成,圆形,表面平滑,外观似膏药。灰色膏药病一般在丘陵山区桑园发生较多,菌苔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最外缘有一圈灰白色老菌膜,表面有龟裂现象,整个菌膜有轮纹,但比较平滑。褐色膏色药病多发生在平原桑园,一般寄生在树枝上,菌苔栗褐色,边

缘有一圈细白线,菌膜表面呈天鹅绒状,较厚,老化时不龟裂。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病原以菌膜在枝干上越冬,翌年春暖发育,梅雨季节产生担孢子随风雨冲溅传播。担孢子常随介壳虫体传播,故本病常随介壳虫发生。此病一般发生在两年生以上枝干上。桑园土壤潮湿、通风透光不良时病害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1)防治桑白蚧。(2)用竹片刮除菌膜,后涂20%石灰浆或波美度5度的石硫合剂。(3注意桑园排水,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条件。

14、桑紫纹羽病

症状:此病病菌侵染桑树根部。发病初期,根皮失去光泽,逐渐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桑根的表面缠有紫色的根状菌索,以后在露出地面的树干基部及土面相集成一层紫红色的绒状菌膜,于5-6月生出子实层。在腐朽的根部除菌索外,并生紫红色菌核。桑根受害后,树势衰弱,叶形变小,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病情加重后全株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病菌以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中越冬越夏,长期存活,当环境适宜时便产生营养菌丝侵入桑根。此病主要是病根接触、水流及农具接触等传染。多发生在土壤湿重及排水不良的桑园。有病桑苗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防治方法:(1)苗木消毒。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根30分钟,可彻底杀灭根组织内外寄生菌丝。(2)轮作。发病严重的桑园、苗圃,在彻底挖除病株、拾净病根的基础上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再种桑。轮作1-2年,不但没有防治效果,反而会因耕作助长病菌扩散、蔓延。(3)加强桑园培肥管理。低洼桑园及时排水。酸性较重的土壤每667平方米施石灰125-150千克,可起到降低土壤酸性和消毒作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同石灰氮(每公顷750千克)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

15、桑根结线虫病

症状:此病受害桑的侧根和细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物。根瘤形成初期较坚实,黄白色,逐渐变褐、变黑而腐烂。剖开根瘤,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的梨形雌线虫。发病后桑树须根减少、脱落难以发出新根。严重时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生长不良,芽叶枯萎,枝条干枯,以

致整株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根结线虫以成虫、幼虫、卵在病根残体和病土中越冬。地温11.3℃时卵孵化,2龄后侵入桑根,形成根瘤。南方根结线虫在广东一年发生7代,每代一般40-49天;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一般每年发生3-4代。各种线虫往往世代重叠,桑园一旦感染,难以消灭。

防治方法:(1)用无虫地育苗,新栽桑要严格选用无病苗木。(2)土壤消毒。每公顷用2250千克石灰,均匀散布翻耕,或每公顷施氨水1500-2250千克,开沟施后覆土压实,隔10天后播种。(3)实行与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经3-4年后再种桑树。

16、桑白绢病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地区的桑树嫁接苗、扦插苗和苗圃地的幼苗。被害幼苗一般在接近地表的茎部表皮上出现初为淡褐色后为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点,并在病组织上长出辐射状的白色小粒团,随后小粒团变为淡黄色,最后成为茶褐色的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形成后白色菌丝便逐渐消失,而病部皮层腐烂,易于脱离,最后仅剩下一丝丝纤维。病苗叶片发黄、凋萎,终至全株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真菌,属担子菌亚门,薄膜菌属。桑白娟病以菌核在地表和含有病残物的肥料中越冬,当温度、湿度适宜时,从菌核长出菌丝,侵害桑苗近地面茎部,成为每一次侵染,以后在病部长出菌丝,沿着土隙匍匐蔓延至邻近植株,或病、健株相互接触,引起再次侵染。最适宜本病发生的温度为30-35℃,因此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的沙藏预措插条发病最重。苗圃地连作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1)净沙预措插条。用洁净河边沙预措插条可控制或减少本病发生。(2)药剂消毒或插休处理。先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稀释液或500倍稀释液将沙消毒,用塑料薄膜将沙覆盖一周后再进行沙藏预措插条,或将沙藏后的插条用上述农药浸20-30分钟,就可控制此病的发生。

桑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桑象虫

桑象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船象属。成虫初春为害桑树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

时可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易被风吹

折。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毫米,宽1.8-2毫米,黑色,头小,口喙管状弯曲向下,触角膝形,由管状喙中部两侧伸出,鞘翅上有10条纵沟和刻点。卵椭圆形,乳白色,近孵化前变灰黄色。成长幼虫6毫米左右,圆筒形,稍弯曲呈新月形,头部咖啡色。蛹纺锤形,乳白色,羽化前转黄褐色,腹部末端有2个小突起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可用50%甲胺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喷洒。(2)修剪半枯桩。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和死苗,收集烧毁。

2、桑芽瘿蚊

桑芽瘿蚊有桑芽吸浆瘿蚊和桑橙瘿蚊两种,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桑芽吸浆瘿蚊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桑橙瘿蚊主要分布于山东、浙江等省。成虫在桑芽上产卵,幼虫吸食嫩芽汁液,轻者造成桑芽扭曲变形,重者造成顶芽凋萎、腐烂,枝条封顶,腋芽萌芽,侧枝丛生,成扫帚状,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1)土壤撒药。桑树夏伐后,每1000平方米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6千克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0.5千克,拌土或细沙撒于桑园,中耕翻于土中。(2)顶芽喷药。各代幼虫发生盛期,用敌敌畏或辛硫磷的800-1000倍稀释液喷顶梢。(3)春叶摘芯。在早春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时期,全面摘除桑芯,运出桑园烧毁。

3、象甲类

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或象鼻虫科。为害桑树的象甲有桑大象甲、桑小灰象甲、大粉绿象甲、小粉绿象甲和蒙古土象等。其成虫食害桑

芽和桑叶,致使桑叶缺刻或穿孔。

防治方法:(1)人工捕捉成虫。可利用其成虫的假死习性,援树技,在地下捡虫集中处理。(2)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或50%甲胺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

4、桑尺蠖

桑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各地普遍发生,桑园中幼虫终年可见。越冬幼虫在早春桑芽萌发时,常将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严重时可将整桑芽吃尽,使桑树不能发芽,桑树开叶后为害叶片,将叶片吃成大缺刻。

防治方法:(1)早春捕捉幼虫。(2)药剂防治。早春冬芽现青,尚未脱苞前以及伐条后喷洒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夏

伐前或秋蚕结束后可喷施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压低幼虫虫口基数。

5、桑毛虫

桑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各蚕区均有分布,在部分省区常猖獗成灾。幼虫食性杂,除为害桑外,还为害桃、苹果等多种果树。桑毛虫幼虫身上的毒毛能使家蚕中毒患黑斑病,致使结薄皮茧。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疼痛,大量吸入可致中毒。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窝头毛虫”叶片,在幼虫集中一片叶为害期连摘2-3次。(2)药剂防治。在秋蚕结束和4月上中旬害虫出蛰后,可喷洒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防治。

6、桑螟

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蚕区都有分布。低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将两张叶片重叠,在内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黄褐色透明薄膜。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末,即尚未卷叶前喷洒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60%双效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2)打好关门虫。秋蚕后用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对桑螟易潜树干裂隙、蛀孔等处要喷湿透。(3)人工捕杀幼虫。(4)提倡桑树统一时间成片夏伐,消除桑螟幼虫的过度桥梁。

7、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全国各蚕区。幼龄幼虫啃食桑叶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4龄以后咬食叶成缺刻或留主脉。食性杂。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60%双效磷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2)采桑时随时摘取卵块。

8、桑蟥

桑蟥属鳞翅目,农蚕蛾科。是国内苗木检疫对象。在山东,桑蟥是临朐县一带乔木桑的大敌。太湖流域则发生在湖桑上。幼虫在叶背食叶肉,留下叶脉,受害严重时叶片成网状,影响秋蚕饲养。

防治方法:(1)加强防疫。发现带蟥卵的桑苗或穗条,用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浸渍1-2分钟。(2)药剂防治。幼虫盛孵高峰后2-5天,以村为单位,用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3)人工刮卵。冬季或春季刮除树干上的越冬卵块,效果很好。许多蟥卵内有桑蟥黑卵蜂等寄生蜂,可将卵块置于寄生蜂保护器,待翌年春寄生蜂羽化时放回桑园。

9、金龟子类

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种类很多,为害桑树的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子(暗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对苗木嫩芽为害尤重。北方黑绒金龟子发生普遍,江苏、浙江一带以褐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为主。

防治方法:(1)捕捉成虫。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2)诱

杀成虫。将浸泡过药液的榆树及菊科杂草嫩叶晾干后撒于桑园中可诱杀成虫,基其活动高峰期用黑光灯诱杀,效果也很好。(3)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10、叶虫类

叶虫类又称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为害桑树的有黄叶虫、桑叶虫、蓝叶虫、夏叶虫等。黄叶虫、夏叶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均有分布,桑叶虫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叶甲的成虫均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排出粪便污染下层梢叶。成虫食性杂。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摇动桑条,使叶虫落于盛肥皀水的脸盆或盛石灰的簸箕中。(2)晨露未干时用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喷洒。(3)夏伐时留少量条叶不采不剪,进行诱杀。

11、灰蜗牛

灰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颁较广。幼体、成体春季食害桑芽、桑叶及嫁接苗叶。所经之处留下的白色粘质物与粪便污染桑叶。食性杂,为害植物种类很多,如棉、麻、油菜、大豆、小麦、玉米等。

防治方法:(1)改变潮湿环境。(2)清除桑园地头、沟边杂草,撒上石灰粉。秋冬深翻桑园,暴露越冬成体、幼体,使其被蚕敌啄食或冻死。(3)用蜗牛敌配制成含2.5%-6%有效成分的豆饼毒饵诱杀或用8%来蜗灵药杀,每平方米1.5克。(4)保护天敌步行虫、蛙、蜥蜴等。12、桑蓟马

桑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全国各蚕区均有分布。成虫、若虫都以锉吸口器刺破叶背或法柄表皮吸取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显白色透明小凹点,不久变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大,能使整个桑园枝条中上部叶片呈犭褐色,叶质下降,养蚕效果极差。

防治方法:根据虫口密度与气象休条件,确定防治适期,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稀释液,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1500倍稀释液,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60%双效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和80%敌敌畏乳油1000倍稀释液。

13、叶蝉类

为害桑树的叶蝉有桑斑叶蝉、青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等,同属同翅目,叶蝉科。叶蝉的成虫和若虫均吸食桑树新梢及叶片的汁液,造成白色小点,使桑叶产量降低,叶质变劣。叶蝉食性较杂,除为害桑树处,还为害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1)加强桑园管理。冬季清除落叶、杂草,剪除有虫卵枝条,消灭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发生期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

14、叶螨

桑叶螨种类多,颁广,且常混合发生,常见的有朱砂叶螨和桑红蜘蛛等,同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成螨、若螨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组织萎缩,叶面出现变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并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1)铲除杂草,深耕土地,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用73%克螨特乳油1200倍稀释液或1.8%农克螨乳油2000倍稀释液喷洒。克螨特残效期10天。

15、桑粉虱

桑粉虱属同翅目,粉虱料。分布较广。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黑色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密汁滴于下部叶片,常诱发煤病,致使被害桑苗及桑树枝梢无健叶。夏秋季常猖獗成灾,密植桑园和苗圃尤为严重,影响桑树生长及夏秋蚕饲养。该虫食性杂,还为害梅、柿、茶、柳等十几种树木。

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落叶,杀灭越冬蛹。(2)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5叶可杀死大量卵及幼虫。(3)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喷洒20%灭多威或24%万灵2500倍稀释液可兼杀成虫和卵。

16、桑绵粉蚧

桑绵粉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于台湾、广西地区。成虫和若虫在桑树嫩芽部刺吸为害,受害部位膨大变畸形。芽叶向里卷缩成花絮状,使桑树生长受阻而减产。食性杂,尚为害木槿、黄麻、路边青、鸟不沾等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1)将已受害的桑芽剪除烧毁。(2)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3)保护天敌。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均捕食该虫。

17、桑白蚧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于全国各蚕区。成虫、幼虫寄生于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刺入枝干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枝覆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妨碍桑芽萌发,影响树势,以致逐渐枯死。也有的寄生在叶柄或叶脉两侧,造成桑叶提前硬化,影响产量和质量。该虫食性杂,尚为害苹果、葡萄、李等多种果树、林木。

防治方法:(1)抹杀枝干虫。(2)稀泥涂干。(3)药剂防治。盛孵期可喷洒50%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稀释液或灭蚧灵40-80倍稀释液,涂抹20%洗衣粉也有效。成虫期可用灭蚧灵15-30倍稀释液药杀。

(4)保护蚕敌,如胡麻斑黄台蛾、闪蓝红点唇瓢虫、桑白蚧黄金蚜小蜂等。

18、桑天牛

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全国各蚕区。成虫啃食一年生枝条皮层,一旦皮层被啃成环状,枝条即枯死。产卵时在新枝基部咬一个产卵穴,使枝条易被风吹折或枯死。幼虫蛀蚀枝干,使桑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枯死。食性杂,尚为害柑橘、苹果、核桃、梨、枣、白杨、柞等树木。虎天牛、黄星天牛也为害桑树。

防治方法:(1)7-8月,捕捉成虫,刺杀虫卵。(2)用铁丝或针,插入最下蛀刺杀幼虫。(3)冬春锯去虫枝。(4)药剂防治。用蚕牛毒签或熏杀棒插入最下端的有新鲜天牛屎的蛀孔,或用棉花球醮80%敌敌畏乳油30-50倍稀释液塞入最下排泄孔,并用泥封口。也可用注射器向孔注药。(5)保护蚕敌桑天牛啮小蜂。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桑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危害。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 一、桑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 (一)桑萎缩病 病原:由病毒引起。病毒比细菌小的多,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症状: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型。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叶肉部分斑块状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 表3 三种萎缩类型症状的区别 病型叶片侧枝病情 黄化型 显著缩小,变 黄,叶缘向叶背卷 缩 丛生,节间缩 短,枝条短化严重 发病后2-3天死 亡 花叶型 叶略小,略向 叶面卷缩 枝条细而长, 较弱 逐渐死亡 萎缩型 叶皱缩边小但 不卷曲 枝叶丛生,矮 化,侧枝细小 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桑白粉病 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 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 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 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 (四)桑赤锈病 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 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性寒;味苦、甘;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桑叶用途较广,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药物,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除了药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叶还能作为不错的食品食用,用以泡茶效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桑叶的功效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二)桑叶的作用 据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等,还有铜、锌、硼、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抗凝血作用 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和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时间,凝血酶原(PT)时间和凝血酶(TT)时间。由于凝血过程启动环节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环节,APTI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两者共同途径即凝血酶活性。说明桑叶对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 降血压作用 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缩,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压下降。 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桑叶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黄酮类等。

炭疽病

一、炭疽病是园艺植物常见而重要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也可危害枝梢。 二、病原属真菌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单孢,无色,长椭圆形或新月形)、刚毛(褐色、具分隔)。有性阶段为小丛壳属。自然条件下少见。 病状: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带。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病斑扩大后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病斑呈深褐色至灰白色,有轮状斑纹,边缘黑褐色,稍隆起,病部中央散生或轮生褐黑色小点,潮湿的天气出现粉红色胶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黄病化脱落. 病状简述:引起叶斑、落叶,果实腐烂(病斑多凹陷),枝梢枯死等。 病征简述:病部易长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典型的排成同心轮纹状,有的散生,潮湿条件下溢出粉红色黏孢子团。 瓜类炭疽病 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也可危害其他瓜类,南瓜、丝瓜比较抗病。 症状以黄瓜为例,在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危害。 幼苗子叶产生圆形或半圆形稍凹陷、褐色病斑;茎基缢缩、猝到。 成株期叶片黄褐色至红褐色近圆形病斑,边缘有黄晕,有不明显的小黑点,粉红色黏质团,叶枯焦。茎蔓、叶柄病斑梭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至黄褐色,凹陷或纵裂,有时生粉红色小点,造成叶萎垂,茎蔓枯死。瓜条病班凹陷、小黑点、粉红色黏质团、变形。 瓜类炭疽病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 气候在10-30℃可发病,当温度22~24℃,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87%-98%时易发病,潜育期3天。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重。南方5-6月,北方7-9月易发病。 栽培管理连作地,氮肥过多,大水漫灌,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光照不足等。 生育期植株生长中后期危害较重,瓜果随着成熟度抗性降低。 瓜类炭疽病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苗床和棚室消毒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与50%多菌灵1:1混合,按8克/平方米拌细土作垫土和盖种。棚室消毒用硫黄粉熏蒸一夜。 3.种子处理(温汤浸种、药液浸泡)从无病株采种;55℃温水浸种15min,降温后催芽;或50%多菌灵浸种30分钟。 4.加强栽培管理与非瓜类实行3年以上轮作,防止地面渍水,深沟高畦,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 5.药剂防治①喷雾法用喷克、百菌清、炭疽福美、安克锰锌、施保功、武夷霉素等。②熏烟法保护地用百菌清烟剂熏蒸。 园林植物发病规律 1.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或落叶上越冬。 2.每年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漂移传播,从伤口侵入。 3.病菌大多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缺肥、缺水、叶片失绿时,最易感病。 园林植物炭疽病防治方法 1. 适时施肥、淋水,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2. 随时清除地上、地下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3. 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可喷洒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物的1000倍液。 上述药剂最好交替喷洒,连续多次,效果最好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完整版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 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波尔多液喷打。 (四)桑赤锈病 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喷药2-3次,喷药后20天左右再喷,或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喷布叶片,可控制发病。 (五)桑疫病 又称细菌病、黑枯病、青枯病、烂头病,、 病原:由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寄生所引起。 症状:一般在7、8月份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来势猛,发病快,也属桑树毁灭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新梢和新枝。嫩叶发病后,出现油渍状黄褐色病斑,由小变大,形成散生性多角形病斑,叶片皱缩。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纵裂成黑色条状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株矮化,梢端萎凋枯死。 防治方法:(1)春季喷洒石硫合剂灭菌。(2)增施有机肥,特别要注意多施磷钾肥,并使用土链抗菌素防治。(3)剪去病枝病叶烧毁,并用的波尔多液喷打。病情严重时要挖除桑树,土壤也可用1:5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 (六)桑干枯病 桑干枯病是桑树中较普遍的一种枝干病害。 病原:种类较多,大多为弱寄生菌。常见的有桑平疹干枯病、桑腐皮病和桑枝枯病,病菌分别属于黑团壳属、黑腐皮壳属和壳梭孢属。 症状:因种类不同症状不同,桑平疹干枯病的病原菌在枝条上形成椭圆形大病斑,病斑呈黄褐色和赤褐色,湿润时呈水肿状,干燥时皱缩凹陷。被害树皮易剥离,表皮破裂后为黑色,在皮下密生黑色小疹,即病菌的子囊壳,表面比较平滑无突起,春季发芽后最易识别。桑腐皮病的病原菌在初期枝干上产生不规则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生长干枯,表面密生小黑点;桑枝枯病多发生于桑苗和幼树,一般靠近地面枝条基部2-3厘米处,病斑黑褐色,皮层坏死脱落,显着凹陷,周围发生许多暗黑色小疹。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 霜桑叶又称冬霜叶,在冬季落霜后采集加工。初霜后,桑叶老化干硬、呈黄绿色时,即可采集。采回的桑叶用水洗干净后,放在晒席上晾晒干;再取干净的霜桑叶搓碎,筛去粗叶脉和叶柄,按1公斤干叶加0.2公斤优质蜂蜜的比例,再加适量开水拌匀,放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宜,取出冷却后即可。 一般的要到中药店购买。 桑叶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可能不被人熟悉,那就是止汗。《神农本草经》说: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本草备要》不但有相类的记载,而且还记录有生动的病案: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不但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历代医家也有不少经验之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常用桑叶治盗汗。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很擅长用桑叶止汗,还创制了不少以桑叶为主药的方剂,如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秦伯未先生亦喜

用桑叶治头面出汗。可见桑叶止汗,确有渊源。 桑叶也是很好的保健品。据现代药理研究:桑叶中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用于预防保健,有时单用即可获效,真可谓简、便、验、廉。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桑叶的功效 1.降血糖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桑叶中 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生物碱和多糖)有关,其中主要功能物质是桑叶中的DNA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抑制及延缓淀粉,食物分解为葡萄糖、果糖,明显抑制食后血糖上升。 2.抗菌体外试验表明,鲜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3.降血压降血压的主要功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 4.降血脂主要的功效成分是植物甾醇。 5.抗氧化、抗衰老这两种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是异黄酮化合物。据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使用,四季皆宜。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作者:佚名来源: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20日字体:大中小 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桑花叶病 症状:桑花叶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环斑花叶型,病叶上有大小不等的中间绿色、周围淡黄色的同心圆状环斑。二是褶皱花叶型,病叶除有黄绿相间斑驳处,还产生严重褶皱。三是线叶花叶型,病顺开始是顶瑞变窄,形成矛状,病叶常产生叶脉两侧加绿,叶脉间退色的网状退绿斑,越往上长的病叶越窄小,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 病原及发病规律:此病病原为病毒,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桑花叶病的病原主要在田间病桑植株里越冬,通过嫁接及昆虫传染。而磨擦传染难以成功,且病桑种籽不传病。温度、桑树品种及收获形式影响桑花叶病的发生。在广西、广东每年3月初病害出现,4-5月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温度再升高,病状消失,具有高温隐症的特点。桑树品种间抗病力差异很大。沙二×伦109较易感病,伦教40号则较抗病。冬根刈桑园发病重,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桑园则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1)发病严重的桑园可采用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方式,避过病害发生的高峰期。(2)进行无性繁殖进,应严格选取无病苗木作砧木和接穗。(3)重病区选栽伦教 40号等抗病的桑品种。 2、桑萎缩病 症状:桑萎缩病有黄化、萎缩、花叶(花叶卷叶病)三种类型。黄化型发病初期少数枝梢嫩叶皱缩、发黄、向背面卷曲。随病势加重,腋芽萌发,侧枝细弱,叶形瘦小,节间特短。尔后逐渐由几根枝条发病扩展到全株。病重的桑树夏伐后发生新枝弱小丛生,密生猫耳状瘦小叶片,逐渐枯死。 萎缩型多在桑树夏伐后发生。发病初期,枝条中部或项部腋芽早发,生成许多侧枝,叶片黄化、质粗,秋顺早落,春芽早发。发病末

桑树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桑树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桑瘿蚊很小,幼虫(蛆)体长仅1.5~2毫米,体色淡绿,很不显眼,躲在顶芽的芽苞内吸食浆汁,造成桑芽变形、凋萎、发黑、盲顶、腐烂脱落,桑树侧枝丛生,桑叶减产。一般蚕区5月中旬将出现桑瘿蚊为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防治适期选择卵期至幼虫的幼龄期,被害芽还没有完全被损坏前,用40%乐果乳油800倍加80%敌敌畏乳油800倍的混合液(即乐果、敌敌畏各10毫升加水8千克)喷全部桑芽至湿透滴水,杀灭芽中虫体及虫卵,喷药后5天可用叶喂蚕。正在养蚕期也要用药,但应选择对养蚕绝对安全的药剂,可用25%灭蚕蝇500倍(即按养蚕防治蚕蝇蛆病的使用浓度)喷桑芽至滴水,可杀死虫、卵。5月8日至15日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抓紧喷药防治,避免大暴发,

受到大损失。 2、桑螟、桑叶甲和桑象虫。综合各地虫情,均显示有桑螟、桑叶甲和桑象虫的为害。桑螟每百株虫量达10~130头;桑叶甲百株虫量一般为10~30头,局部一些桑园虫口密度较高。 防治方法:常规农药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对蚕安全间隔期5~7天,对养蚕比较安全。桑螟防治应在幼虫即将卷叶前进行细致适量喷药,重点喷幼虫集中的新梢顶部;桑叶甲、桑象虫有群集性和假死掉地现象,可在清晨用捕虾网兜人工捕捉;喷药时除要喷桑叶外,有虫掉地及虫口叶多的桑行还要注意喷地面,达到全面杀虫目的。 3、桑蓟马与桑粉虱。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加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的混合液,在早上或傍晚全面喷洒桑叶及周围杂草。因桑粉虱、桑蓟马世代重叠,为害较重的桑园可隔5天再喷药1次,提高治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桑白粉病 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 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 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

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波尔多液喷打。 (四)桑赤锈病 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喷药2-3次,喷药后20天左右再喷,或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喷布叶片,可控制发病。 (五)桑疫病 又称细菌病、黑枯病、青枯病、烂头病,、 病原:由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寄生所引起。

果树炭疽病如何防治

果树炭疽病如何防治 炭疽病是由长孢刺盘孢真菌侵染所引起。荔枝、龙眼、柑桔、香蕉、芒果、菠萝、枇杷、番石榴、番木瓜、黄皮、杨桃、木菠萝、台湾青枣、桃、李、柿等,几乎所有南方果树和蔬菜都受害。病菌主要以其菌丝体在病树枝、叶的病组织上长期存活和越冬,也可在其遗落地面上的病残枝叶上越冬。翌年早春气回暖并在雨水的条件配合下,越冬的病菌就产生孢子,由风雨和昆虫传播,成为当年的首次侵染病源。该病菌在温度为13--38℃并有一定量雨水时,便可发病。在每年4--11月,气温回升(22--29℃)并出现持续阴雨和高温天气,是该病害盛发和流行的最有利气候条件。炭疽病可侵害地上部的各个部位,但以叶片、枝梢、果实为主,大枝、主干、花及苗木亦受侵害。最受炭疽病侵害的部位是嫩梢、嫩叶、花穗和幼果。由于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因而对于果实的为害,是先在幼果期侵入,然后在熟果期或贮运期潜伏,当高温高湿条件满足时才加重为害和出现明显症状。 叶片炭疽病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气后高温季节,病叶很快脱落,常造成全株性严重落叶。多数从幼嫩叶片叶尖和叶缘开始,初时表现为淡青色带暗褐色,象热水烫伤的小斑,病部与健部界限不明显,小斑迅速扩大成水渍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似云纹状,病叶腐烂,很快脱落。慢性型多发生在短暂潮湿而很快转晴天气,多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病斑至灰白色,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边缘色深褐,稍隆起,斑面常现轮纹。

枝梢上症状有两种。一种表现为嫩梢自上而下呈沸水汤状急性凋萎,在高温高湿时多见;另一种表现为和椭圆形至棱形褐色病斑,稍下陷,多发生于枝梢叶腋附近,病斑绕茎扩展后,病梢枯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上有针头大小黑点病斑。 果实染病症状有三种。一是“干疤型”。多于较干燥条件下果皮发生,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界限明晰,中部稍下陷,黄褐色,呈干疤状。二是“泪痕型”,多发生于高湿天气,果面现短条状或块状红褐色斑,呈流泪状。三是“腐烂型”,多发生于果实采后储运期间,病斑不定形,边缘常较明显,茶褐色,稍下陷,可致果皮和果肉腐烂。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排灌,防冻灭虫,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2)搞好田间卫生,减少病源。剪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冬季清园。(3)适时喷药控病。在每次新梢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药护梢护果。可选用的药剂有:0.5:0.5: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氧氯化铜600--800倍。

冬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冬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冬桑叶的功效和作用 1.桑叶有解痉作用。 2. 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 3. 桑叶有抗炎作用。 4. 桑叶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蜕皮甾酮对多种方法诱导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 5. 桑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桑叶提取液给狗麻醉后股静脉注射,出现暂时血压降低,但不影响呼吸。 6. 桑叶对平滑肌有影响,其对动物动情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 7. 桑叶还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冬桑叶的临床应用 (1)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3)《本草新编》: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脚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桑叶采叶如茶,种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与其小,无宁大也。过大,则止可煎汤以入药,有堪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叶,自落者无用矣。 冬桑叶的鉴别方法 (1)本品粉末黄绿色或黄棕色。上表皮有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钟乳体直径47~77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草酸钙簇晶直径5~16μm;偶见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精)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精)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 霜桑叶又称冬霜叶,在冬季落霜后采集加工。初霜后,桑叶老化干硬、呈黄绿色时,即可采集。采回的桑叶用水洗干净后,放在晒席上晾晒干;再取干净的霜桑叶搓碎,筛去粗叶脉和叶柄,按1公斤干叶加0.2公斤优质蜂蜜的比例,再加适量开水拌匀,放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宜,取出冷却后即可。 一般的要到中药店购买。 桑叶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可能不被人熟悉,那就是止汗。《神农本草经》说: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本草备要》不但有相类的记载,而且还记录有生动的病案: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不但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历代医家也有不少经验之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常用桑叶治盗汗。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很擅长用桑叶止汗,还创制了不少以桑叶为主药的方剂,如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秦伯未先生亦喜

用桑叶治头面出汗。可见桑叶止汗,确有渊源。 桑叶也是很好的保健品。据现代药理研究:桑叶中有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用于预防保健,有时单用即可获效,真可谓简、便、验、廉。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桑叶的功效 1.降血糖桑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桑叶中 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生物碱和多糖)有关,其中主要功能物质是桑叶中的DNA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抑制及延缓淀粉,食物分解为葡萄糖、果糖,明显抑制食后血糖上升。 2.抗菌体外试验表明,鲜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3.降血压降血压的主要功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 4.降血脂主要的功效成分是植物甾醇。 5.抗氧化、抗衰老这两种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是异黄酮化合物。据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使用,四季皆宜。

病虫害题库

病虫害题库 一、单选题 1.草履蚧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刺吸式 C 咀嚼式 D锉吸式 参考答案:B 2.菟丝子的为害通常使植物表现为()。 A矮化和黄化 B丛枝 C 腐烂 D畸形 参考答案:A 3.蚜虫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咀嚼式 C锉吸式 D刺吸式 参考答案:D 4.红蜘蛛属于()害虫。 A刺吸式 B虹吸式 C咀嚼式 D锉吸式 参考答案:A 5.红蜘蛛聚集于()吸取汁液。 A叶片 B叶背 C枝条 D花蕾 参考答案:B 6.尺蠖,人们常说的吊死鬼,属于()害虫。 A食根 B食茎 C食叶 D食花 参考答案:C 7.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 A刺吸式 B锉吸式 C虹吸式 D咀嚼式 参考答案:A 8.悬铃木方翅网蝽一般一年发生()代。 A 1 B 2 C 3 D 5 参考答案:D 9.国槐尺蠖一年一般发生()代。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C 10.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树木花卉达()余种。 A 100 B 120 C 130 D 150 11.黄刺蛾每年发生()代。 A 1 B 2 C 1~2 D 3

参考答案:C 12.黄刺蛾()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D 13.以下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A以虫治虫 B以真菌治虫 C以病毒治虫 D人工诱杀 参考答案:D 14.属于食叶害虫的是()。 A梨小食心虫 B介壳虫 C黄刺蛾 D星天牛 参考答案:C 15.()属于地下害虫。 A天牛 B叶蜂 C蝼蛄 D蚜虫 参考答案:C 16.对于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可用()剂喷洒植物被害部位,或制成毒饵使用。 A触杀 B胃毒 C内吸 D引诱 参考答案:B 17.灌根法主要适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 参考答案:B 18.注射法适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 参考答案:C 19.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的害虫是()。 A弄蝶 B蝗虫 C叶甲 D蛴螬 参考答案:D 20.草履蚧需要经历卵-若虫-蛹-成虫四个成长阶段,在()时期防治最佳. A卵 B若虫 C蛹 D成虫 参考答案:B 21.几乎所有的树种都易受到蚜虫的为害,植物受害后,易诱(),使枝叶变黑,影响观赏价值? A炭疽病 B叶斑病 C煤污病 D锈病 参考答案:C 22.美国白蛾,食叶害虫,食性很广,除了()树种不吃,其余的通吃。

蚕桑的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桑白粉病 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 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四)桑赤锈病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桑树

桑树 桑(拉丁学名:Morus alba L.),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原产中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尤以长江中下游各地为多。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一、主要价值 (一)、桑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桑叶可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2、药理作用 A、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B、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C、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 D、毒性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3、民族用药 A、《药典》 【藏药】塔兴:桑椹治骨热病;桑木、桑枝治骨热;桑枝、桑叶、桑椹熬膏治妇女病,感冒,气管炎,腹泻《藏本草》。达尔相:果穗清

芒果炭疽病及其防治

1、症状 芒果炭疽病发生在叶片、枝条、花序和果实上。可引起叶斑、茎斑、花疫、果实糙皮、污斑、腐烂等症状。在叶上,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晕。病斑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数个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有些枯死病斑破裂或穿孔形成穿孔斑点。同一枝或株常重复侵染,致使整枝或整株叶片萎缩、枯褐、脱落而成光秆或光秆株。在嫩枝上,新抽生枝梢或1年生枝梢受病菌侵染后,在表皮或皮下形成褐黑色斑点,扩大成块,斑块沿枝梢周围和上下扩展,严重时,枝梢一圈变黑,阻碍枝梢生长或自黑圈以上逐步萎缩、干瘪死亡。花序感病后产生黑点褐色小点,扩展形成圆形或条形斑,多在花梗上。严重时整个花序变黑干枯,花蕾脱落,芒果全部或部分不开花。未熟的果实感病后,产生黑褐色小斑点。若天气干旱,病果则挂在果枝上成为僵果。若果柄、果蒂部分感病,则果实很快脱落。成熟的果实感病后,果面变黑,果肉初期变硬,后变软腐。潮湿的天气下,产生淡红色孢子堆。 2、病原及发生规律 芒果炭疽病是由一种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侵染所致,属于半知菌亚门。据观察,被害枝、叶、花穗干枯致死,其上着生的孢子盘或分生孢子遇干燥则干缩结成疤块以度过不良环境,其存活期可达2~3年。芒果炭疽病以菌丝体或孢子堆附着在芒果树枝、梢、叶、花梗或掉落的权、叶、落花、落果等的组织中越冬。翌年,当温度达22~30摄氏度,湿度90%~100%时,特别是晴雨相间时,孢子经3~5天即能发病。所以广东在4~5月的梅雨季节常是病害的流行期。 3、防治方法 在采果后做好清园工作,修剪浓枝叶,清除病虫、干腐枝叶,捡拾落果、烂果,集中烧毁。冬季清园,将病枝、病叶剪除集中烧毁,并喷1次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从花芽萌发开始,每2周喷药一次,可轮换使用以下药剂的任何一种。70%甲基托布津1: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1:500倍稀释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400倍稀释液;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800倍稀释液;7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00倍稀释液等。在结果期,幼果阶段间隔15~20天喷1次,其所用药种类与花期同。采果后,放入0.12%多菌灵液中浸泡1分钟,晾干,可有效抑制芒果后熟期的炭疽病。50摄氏度温水浸果15分钟或55摄氏度温水淋冲5分钟,晾干涂蜡,可防治炭疽病和细菌性腐烂病等。

槡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槡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桑树叶子主要是用来喂蚕的,除了这个以外,很多人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其实桑树也可以吃,而且药用价值还很高,能采到新鲜的桑树叶制作成中药材,这个过程却并不容易,桑树叶可以降低血脂胆固醇,又能抑制脂肪堆积,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还可以调节肠道中的一些细菌。 药用价值 性状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在90年代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新疆某县长寿者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普种桑树,当地群众习惯于用桑叶代茶泡喝外,还常年吃桑椹。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含有叶酸105微克,这是一种医药原料,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并能治疗胃癌、肠胃管道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疮疹性皮炎等,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桑叶一直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在中医学里,很早以前就着眼于桑叶了。2世纪完成的世界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了桑叶的药用价值。在中医治疗中,桑叶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中医将桑树叶称为"桑叶",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止咳、去热, 治疗头晕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浮肿,补肝、美肤等功效。桑叶茶可以减肥,就是与桑叶"消肿、"清血"的作用有关。桑叶茶之所以能够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利水作用与利尿作用不同,不光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所以桑叶茶能够改善所谓的水肿现象。 清血是指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或胆固醇增加过多就是高脂血症。所以胖人多为高脂血症患者。桑叶有改善这种高血脂的作用。 另外,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毛细血管只有我们头发的1/100那么粗,所以容易堵塞。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详解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叶类害虫 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

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如能混入0.3%茶枯或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3、夜蛾类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 (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 (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