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酒论

茶酒论

茶酒论
茶酒论

古人有一篇《茶酒论》。这篇作品的体裁有如俗赋,主要是记叙“茶”、“酒”各自夸耀、论辩不休而最后由“水”出来调停的内容。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且都用韵,也时有对仗,具有赋的特色。

《茶酒论》共有六个写本,分为原卷、甲卷、乙卷、丙卷、丁卷、戊卷。原卷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末题“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乡贡进士”是唐代科举名。“开宝三年”即970年;而“壬申”则为宋开宝五年干支,其中必有一误。由上可知,其文为唐人或五代人撰,其书为宋人抄。

《茶酒论》全文如下: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

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山蒙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襄。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

少?’

“酒为茶曰:‘阿你不闻道,齐酒乾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

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钳(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骑江,来朝金室。将到市塞,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

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牲牲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癲。阿阇世王为酒曇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二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榼项,背上抛橡。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速逭。’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

胃。茶片干吃,只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乾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以后,切须和同。酒店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癱茶疯。

《茶酒论》一卷的结构比较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序”,接下来便是“茶”、“酒”的辩论,最后是“水”的评判。其内容最精彩的当然是中间部分,“茶”与“酒”通过激烈的论辩,均展示了自己最为荣耀的历史和功绩,与此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给对方的弱点以最尖刻的揭露。通过争辩,茶与酒的特性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茶”、“酒”的论辩大致是按五个方面来进行的,即历史地位、影响大小、功能效用、经济价值及社会作用。

在第一个回合中,“茶”首先以“贡五侯宅,奉帝王家”的

优势,为自己奠定了地位,而“酒”则以相似的历史典故不甘

示弱。

第二个回合,“茶”以其广袤的产地、优良的品质和“万国来求”的商品优势继续向“酒”进攻。而“酒”却以多种名贵的佳品与之抗衡。

第三个回合时,“茶”打出一张“茶禅一味”的牌子,着重阐释对“幽隐禅林”的“名僧大德”的“去昏沉”功效,并指责“酒”的“广作邪淫”的弊端。而“酒”则用“经济效益”来作盾牌,以“三文一缸,何年得富? ”加以诘问,并进而以与贵族的交往来寒碜“茶”,对许多“茶病”加以讽剌。

在第四个回合中,“茶”接着以市场的占有率来反击“酒” 的质问,大有以薄利多销之势,来压盖“酒”的“通贵”之利。同时讥讽“酒”的醉后闹事、动辄饱受责杖的窘态。“酒”仍以与“高层次”人物的往来为荣,并声称自己是“消愁药”,还与国礼密切相关,固守“茶贱酒贵”的观点。

“茶”紧接着对“酒”所提出的“茶吃发病、酒吃养贤”的论点一一加以驳斥,列举了传说中的性性鸟为酒丧身,佛典中的阿阇世王为酒而害父母,以及东晋时代的著名酒徒刘伶肆意放浪的种种“丑行”,进而劝人“烧香断酒”,以免命运不预。

有唐一代是佛教大盛之时,许多文艺作品中都体现着这 -一点,也有许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佛教,宣扬“缘”、“因”和“善恶报应”、“四大皆空”等佛学精神。在敦煌莫高窟中,所有的壁画、经卷,包括这些变文,无不与佛教有深深的联系。

就《茶酒论》而言,作者的“佛教意识”也是相当浓厚的。虽说“茶”、“酒”看起来是处于平等的论辩地位,但细细读来,对茶叶的倾向性是随处可见的,这大概与唐时茶叶在僧侣们

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关吧。

《茶酒论》通过争论,表现了茶叶各方面的情形,例如茶的入贡,茶的商品化,而尤以茶与佛教的关系论得最多,其语气势如破竹,直接攫住了读者之心。试想在一大群佛教徒面前,朗朗诵上这段“高论”,岂有不胜之理。酒在佛教中属于被戒之物,饮酒纵欲,视为大忌,所以“酒”在争论时,竟不敢提及佛事,其实已经输了一大截。因而在“茶”“酒”争论中,“茶” 的形象已具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全文争论部分,其发起者是“茶”,最后也是以“茶”的大段斥“酒”之辞而鸣金收兵。

在《茶酒论》最后一段,以“水”的裁判调解了“茶”“酒”的争论,也颇具禅意。水,既无茶的鲜美,也无酒的浓醇,既不能提神,也不能消愁。无色无味无嗅之物竟胜于茶酒名饮,空空如也,却富莫大焉,“水”的一道判辞,亦无异于佛家之机锋语也。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中国的文人历来性情比较温和,正是有了酒,他们终于发现在埋头故纸堆之外还有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中本来就需要淋漓尽 致的宣泄,更何况文人们又都是性情中人。有了文人的撑腰,酒就 变雅了,“琴棋书画诗酒花”,酒不能静心更不能养性,可它却是 雅的催化剂。鼓琴时先沾点酒,琴声会更为激越;挥毫时畅饮几杯, 酩酊之间笔走龙蛇。无酒哪来诗兴,醉里看花更怡人。酒更多的时 候当然还是成为了贩夫走卒的怀中之物,俗人喝酒更来得痛快,似 醉非醉时分,三分流气三分豪气和四分牛气会交织一起,前朝野史、今日世事和女人便成为三大永恒话题。酒就这样以它的率真和张扬 在雅与俗之间来回行走,并热情地告诉世人:大俗即是大雅! 茶呢?此时它静静地躲在文化的角落,将它的性情存乎于高山流水,虽然,人们在酒余饭后也会想起它的含蓄、恬静,也会发出诸 如“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红焙浅瓯新火活,龙 团小碾斗晴窗”的赞美,但那毕竟只是桌前案后的一丝点缀了。或许,茶生来就只是聊以解渴,或者让人在酒醉神迷之际找回几分清 醒罢了。茶知道自己永远无法与酒一道并肩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坚

琴 棋 书 画 诗 酒 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 发表时间:2018-08-03T09:49:38.45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作者:金建公 [导读] 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产生了对东方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华茶文化。 ---论西湖龙井茶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中国茶叶博物馆金建公 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著名的绿茶,素有“绿色皇后”著称,是杭州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积淀的共同影响下发展形成的产物。它别具一格的优良品质,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诠释以及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在同类物产中出类拔萃。 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产生了对东方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华茶文化。 历史价值 西湖产茶至迟在唐代。陆羽《茶经·八之书》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西湖产茶肇始于天竺、灵隐二寺寺僧傍寺垦植的茶园。 宋代,灵隐、天竺仍然是西湖主要产茶区,南宋《淳祐临安志》载:“上天竺山后,最高处谓之白云峰,于是寺僧建堂其下,谓之白云堂。山中出茶,因谓之白云茶。”又记:“下天竺岩下,石洞深窈,可通往来,名曰香林洞。慈云法师有诗‘天竺出草茶,因号香林茶’,其洞与香桂林相近。”此外,西湖北山宝云山也产茶,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说:“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由此显见,宋代西湖产茶比唐代已有诸多发展: 一.是茶区扩大了,从西湖之西山之伸展到了北山; 二.是所产之茶各有其名,或曰白云、香林,或称宝云、垂云; 三.是品质提高了,宋《图经》云:“杭州之茶,惟此宝云茶与香林、白云所产入贡,余不与焉。”西湖之茶宋代已成为朝廷贡品;四.是西湖茶以“草茶”蜚声全国,这有慈云法师的诗为凭,在宋代上下崇尚经蒸碾紧压而成的团饼茶之时,不入时尚潮流的西湖“草茶”竟然入贡,开风气之先。 龙井茶的出名是在明代。龙井其地从开始栽培茶树到名声在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都认同宋代名僧辩才为龙井茶祖。辩才晚年从上天竺住持退居到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十年。爱茶嗜茶的辩才大师把白云茶移栽到狮子峰,是极为顺理成章的。而且他在寿圣院期间,留下了诸多与赵抃、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的佳话。他们所品尝的茶中,极可能有龙井当地所产的茶,只是当时还没有“龙井茶”的称呼。 直到元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与好友邓文原等游龙井,品尝了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雨前龙井新茶,留下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这是明确记述品饮龙井茶的最早文字。 龙井茶在明时崛起不是偶然的,首先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叶茶上供”这一茶叶采制变革的历史机遇。明代贡茶一改宋元时上贡团饼茶的旧制,从而改变了明代朝野饮茶习惯。早在宋代就已经是叶茶采制法,只不过当时不入流,被称为“草茶”,但因其优异的品质而早已被推荐为贡品。从最初产地仅局限于龙井一地,茶园不过十数亩,由于求索者众,供不应求,龙井四周山民与寺僧都种起了茶树。到明万历年间,“北山西溪,俱充龙井” 龙井之名始于龙井泉,相传这口泉井大旱不枯,到此求雨,屡验不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通,其中必有龙,于是称它为“龙井”(也叫“龙泓”、“龙湫”)。龙井寺,初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苏轼曾多次到龙井游览,留下了“人言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其后才有了龙井村、龙井茶。 清代是龙井茶的辉煌期。由于清高宗(乾隆)的厚爱,龙井茶不仅入贡,还成为朝廷对大臣的恩赐品。 “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采者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 乾隆六次南巡到杭州,每次都幸临西湖茶区,除在龙井亲自采茶十八棵之外,还幸天竺,览乡民采茶制焙之法,留下了“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的诗章。又幸云栖,御制《观采茶作歌》,有句:“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人文价值 在西湖山水物质空间中滋养长成的龙井茶,受到一代代湖畔茶人的倾心培育而愈加显得鲜活、生动、饱满。湖光山色间蕴藏着龙井茶的人文历史,又极大地 丰富了西湖文化的内涵,即所谓茶景相蕴共生辉。陆羽是用文字记载西湖产茶的第一人,他所撰的《茶经》早为人们耳熟能详,他还撰写过《道标传》、《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关于西湖的著作,是最早记述和研究西湖景观者之一。陆羽是最早对西湖山水与西湖茶作等量齐观的。 陆羽之后,既钟情西湖山水又嗜好茶的是白居易,他在唐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与蜀僧韬光禅师结下了一段茶缘,现韬光寺中仍留有烹茗井,相传是当年两人烹茶取泉处。 姚合接踵白居易来到杭州,这位以“姚武功”著称的刺史,却善诗爱茶,他那首《乞新茶》诗:“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宋代的杭州太守几乎都是爱茶人。仁宗朝的胡则、范仲淹,英宗朝的蔡襄,神宗朝的赵抃,哲宗朝的苏轼等,都在杭州留下许多茶事诗文和佳话。 赵抃两度守杭,与退居龙井的辩才结交甚笃,赵抃两次进山,与辩才在龙泓亭品茶咏怀。 蔡襄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造茶进贡,习知茶事,著有《茶录》二篇,是宋代斗茶的经典之作。他晚年知守杭州,因病忌茶,但仍“烹而玩之”,茶不离手。有诗云:“衰疾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老病中的蔡襄万事皆可忘,惟有茶不能忘怀。 苏轼是宋代杭州爱茶太守第一人,他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千年吟唱,不绝于耳;他的“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道尽了

苏东坡与茶文化

苏东坡与茶文化 苏东坡,是苏轼(1037-1101)东坡居士的自号,四川省眉州人,北宋嘉祐二年进士,著名文学家,诗词文章造诣很高,他“以诗为词”,对诗词革新的巨大成就,震撼当时诗坛。世人以东坡词为豪放派代表。在苏东坡的诗词中部份是咏茶的诗词,而且是宋代咏茶诗词最多的作家之一,对当时茶文化的传承创新起了促进作用,对后代茶文化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一、咏茶诗词佳作二首 《汲江煎茶》诗和《西江月》(茶词),是咏茶诗词少见的佳作。苏东坡元符三年(1100)被贬儋州(属今海南省),当时作的《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①,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中描述了取水、烹茶、饮茶及其功效的全过程。笔法细腻、刻画周到,充分反映了他63岁高龄远徙异乡,处世乐观、闲散自在的生活情趣。该诗颇受后人推崇。他元丰五年(1082)作的《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乳花浮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牌下有序:“送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胜之,(黄州太守)徐君猷后房,甚丽,自叙本贵种也。”词意充分概括了名茶、名泉、茶质、茶形、茶味以及茶美、人妍等文化内涵。气势豪迈,意境清远,是一首以茶喻人的佳作。 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因此“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 诗中“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是说煎茶即使取用江水,也须以清澈的江水并用炭火的火焰烹煮。 二、诗词中提到的名茶 宋代名茶品种较多。在苏东坡诗词中提到的名茶主要有:双井茶、日铸(注)茶、月兔茶、垂云茶、雪芽茶、龙焙茶等等。茶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如若用名茶赠送友人,标志着友情的深厚。双井茶是当时的主要贡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苏东坡对双井茶的描述,除在《西江月》(茶词)序中提到外,还见于《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的诗,双井,是修水县的一个地名,位于县西30里,今以“宁红”茶著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月兔茶》:“中有迷离玉兔儿。”“此月一缺圆何年”之句。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龙焙茶,《西江月》(茶词)的首句就是:“龙焙今年绝品。”说明它是当年新产的超级茶。龙焙是一个泉名,以龙焙泉水濯制的茶称为龙焙。是宋代建溪进奉皇帝的御茶。 在苏东坡咏茶诗词中,有时名茶与名泉并提。如他居住江苏宜兴时作的《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雪芽、阳羡都是当地名茶,意谓雪芽与阳羡,还要配送无锡的惠山泉。如《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的后句,就是“谷帘自古珍泉”。谷帘泉位于江西省星子县35里庐山康王谷中。其水味甘,如同帘布挂岩而下。古人认为谷帘泉水是天

茶文化和酒文化

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休闲文化,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一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挺有意思。请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宋代张抡有《诉衷情》词,分别咏读书、赏花、操琴、泛舟、高眠。其中饮酒、品茶俱在其中。其咏酒词云: 闲中一盏瓮头春,养气又颐神。莫教大段沉醉,只好微带醺。 心自适,体还淳,乐吾真。此怀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其咏茶词云: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云:“泛花邀客坐,代饮引清言。”宋代张耒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都说的是以茶代酒的事。郑清之诗也写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种变化大概因为陆羽对茶的深刻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茶的妙用,所以开始改变以往的传统,以茶代酒,敬奉客人。

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茶与酒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茶与酒 ——以蒙古族奶茶和马奶酒为例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其中茶于酒的存在又给饮食文化中增添了几分诗情和豪迈。茶与酒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不可不谈不可不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各个少数民族也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茶酒文化,其中蒙古族的奶茶,马奶酒和蒙古族独特的茶酒文化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关键词:茶文化酒文化蒙古族 一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与酒文化 茶文化 茶,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是全世界人民都喜爱和经常饮用的饮料,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因此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为饮茶在华夏民族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饮料,更多的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故事。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两汉,萌芽于魏晋,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少数民族地区是茶的发源地,杨万娟在《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一文中提到“茶树源于南方, 中国的茶文化也孕育和发展于南方, 早在西周初期, 中原广大地区还不知茶为何物时, 我国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就以茶为贡品, 以茶为饮料了。”冯敏,李佛也在《中国茶文化要论要论》一文中提到“茶叶虽非起源于中原华夏族, 而是起源于南方的少数民族,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由于民族群体不断分化、融合, 不少古代民族融合于华夏族中, 形成以华夏为主, 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少数民族的茶俗也被带入汉族之中; 同时, 西南地区的茶俗早在秦灭蜀之际便传入中原”。由此可见茶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源在中原地区发张博大。最后又影响到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大致过程。酒文化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少数民族的酒与酒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杨柳在《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一文中提到“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由于历史传承、生活习俗、生存环境的不同,所酿造的酒也各有特色,并且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酒文化。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以酒为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

饮食文化概论 - 酒文化茶文化

论酒文化与茶文化 摘要 酒文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Abstract Wine culture has its ow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s the spirit of wine tasting, it is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alcohol and alcohol drinking. Win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many literati writing of tasting and appreciating vintage books, leaving the Dou wine, poetry, painting, health preserving, banquet, the farewell, story of Dionysus. Wine, as a special cultural carrier, has a unique position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ea culture tea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ea, tea, Germany, the spirit of tea, tea, tea, tea sets, tea art, tea, tea story, tea and so on. Tea culture origin for china. Chinese is the hometown of tea, tea began in the Han people, it is said that Shennong, at least 4700 years. Until now, the Chinese Han people and people to the tea ceremony of the customs.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关系有什么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关系有什么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酒与茶的不同之处:酒奔放,茶内敛;酒令人血活性起,茶使 人心平气和;酒就好比燕赵之士,慷慨激昂,茶却有如江南女子,优 柔婉约。酒与茶就如两泉涓涓细流,泾渭分明地顺着历史汨汨而下。 酒文化 不敢设想,如果没有了酒,中华文化走过五千年的历程会演变成什么模样,是归于白开水一般的平淡,还是有如舶来的咖啡般的苦涩?中华有幸,酒亦甚幸,正是有了曹孟德的对酒当歌、李太白的月 下独酌、李清照的黄昏东篱把酒、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中华文 化才如酒一般越是沉淀越显醇厚,愈陈愈香。酒自身当然也在醉眼 唱和之中美名千古传扬。 高兴时饮杯酒罢,“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嘛;忧愁时亦当 有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离别时要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到哪再饮故乡酒?相聚更不能没酒,“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 长”!得意时,“白日放歌须纵酒”,失意时呢?“潦倒新停浊酒杯”……酒真是个好东西,不论你精神状态如何,也不管你在何时 何地,它都伴随着你,它能与你交流,能听你倾诉。你站着、坐着、走着、躺着都没关系,就这么一仰头,你就物我两忘了,剩下的是 十分豪气,哈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的文人历来性情比较温和,正是有了酒,他们终于发现在埋头故纸堆之外还有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中本来就需要淋漓尽 致的宣泄,更何况文人们又都是性情中人。有了文人的撑腰,酒就 变雅了,“琴棋书画诗酒花”,酒不能静心更不能养性,可它却是 雅的催化剂。鼓琴时先沾点酒,琴声会更为激越;挥毫时畅饮几杯, 酩酊之间笔走龙蛇。无酒哪来诗兴,醉里看花更怡人。酒更多的时 候当然还是成为了贩夫走卒的怀中之物,俗人喝酒更来得痛快,似

古代酒和茶文化的功能和内涵

古代酒和茶文化的功能和内涵 2008年08月31日星期日下午 04:23 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都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并且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一) 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在其兴起之日起,就各具其特色,人们所食用的物产也因其所处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酒却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般而言,酒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因为酒是用农作物尤其是粮食制作的。“凡酒,稻为上,黍次之,粟次之。” “五齐三酒,俱用秫、稻、麴蘖、鬯酒用黑黍。” 传说中国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文字有《太平御览》:“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

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斝、盉等陶制酒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尊、白陶豆、黑陶杯等酒器;以及甲骨文、金文中便有“酒”字等等。可见,酒在中国的出现肯定相当久远。 就象古代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一样,第一个造酒或发现酒的人已经湮不可考。东晋时江统在《酒诰》中论述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认为酒是吃剩的饭久放之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不需要什么神妙奇方。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酒的源起,因为酒总要在粮食略有节余的情况下才有出现的可能,而且在初衲抢锞埔蚴S嗔甘撤⒔投既怀鱿值目赡苄裕痹对洞笥谟腥丝桃馊ピ炀频目 赡苄浴?br> 心理人类学家维特·巴诺通过对美洲印地安人社群的调查研究,认为酒是一些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这一结论几乎可以说适用于所有的饮酒民族。因为自从人类出现,人就生活在一种他无法控制的紧张与矛盾状态中,其中既有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为克服协调这些矛盾而带来的紧张,也有整个人类为协调自身所共存的文明倾向和动物本性而带来的某种紧张,这些紧张、焦虑持续到一定程度时,人就必定需要一种释放,以求得一种平衡。现代人发泄的渠道相对说来要多一些,但在文明初始和许多原始民族那里,酒则是一种比较普遍也比较容易让人采用的一条释放渠道。因而酒可以说成了许多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

婚姻礼俗中的茶与酒方案

婚姻礼俗中的茶与酒

婚姻礼俗中的“茶”和“酒” (壹)茶篇 茶和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于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壹部分。然而,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和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男娶女嫁时,男方要用壹定的彩礼把女子交换或买过来。 由于婚姻事关男女的壹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数男女的父母来说,彩礼虽具有壹定的经济价值,但更重视和更多的仍是那些消灾祐福的吉祥之物。茶于我国各族的彩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七修类稿》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壹部作品,从中能够见到当时彩礼中的茶叶,已非像米、酒壹样,只是作为壹种日常生活用品列选,而是赋予了封建婚姻中的“从壹”意义,从而作为整个婚礼或彩礼的象征而存于了。也如《茶经》所说,我国古人只是认为茶树“植而罕茂”,且不认为茶树不可移植。道学者们为了把“从壹”思想也贯穿于婚礼之中,就把当时种茶采取直播的习惯说为“不可移植”,且于众多的婚礼用品中,把茶叶列为必不可少的首要礼物,以致使茶获得象征或代表整个婚礼的含义了。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等,即是我国旧时婚礼的遗迹。下面,列举壹些我国各族婚礼中应用茶叶的习俗。 订婚,也叫订亲、定亲、送定、小聘、送酒和过茶等等,民间称法很多,差不多壹地壹个说法。于旧时,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壹个重要仪式,只有经过这壹阶段,婚约才算成立。我国各地订婚的仪式相差很大,但有壹点却是共同的,即男方均要向女家送壹定的礼品,以把亲事定下来。如京津和河北壹带农村,订婚也称“送小礼”;送的小礼中,除首饰、衣料和酒和食品之外,茶是不可少的,所以,旧时问姑娘是否订婚?也称是否“受茶”。送过小

茶酒论

古人有一篇《茶酒论》。这篇作品的体裁有如俗赋,主要是记叙“茶”、“酒”各自夸耀、论辩不休而最后由“水”出来调停的内容。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且都用韵,也时有对仗,具有赋的特色。 《茶酒论》共有六个写本,分为原卷、甲卷、乙卷、丙卷、丁卷、戊卷。原卷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末题“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乡贡进士”是唐代科举名。“开宝三年”即970年;而“壬申”则为宋开宝五年干支,其中必有一误。由上可知,其文为唐人或五代人撰,其书为宋人抄。 《茶酒论》全文如下: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 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山蒙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襄。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 少?’ “酒为茶曰:‘阿你不闻道,齐酒乾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

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钳(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骑江,来朝金室。将到市塞,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 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牲牲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癲。阿阇世王为酒曇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二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榼项,背上抛橡。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速逭。’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

与茶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与茶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求经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茶能消俗,很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学仙了。人说饮酒不可认真,认真则大醉,醉后则身心俱疲,失了礼仪,谈吐可笑。真要严格控制自己喝酒的“度”,怎么能够得到酒中真味?酒的乐趣,或许便在于明知不可仍然拼却的一醉。礼仪是不顾了,客套敷衍之类更是丢到爪哇国了,正因如此,才个个都成了性情中人。方才的那些喜悦,便像浸在酒中可以膨胀得更大。虽说酒不能浇愁,但大醉一场后醒来,酒味多于泪,觉得悲欢纠结,也不过恍然一梦,随着头痛胃痛一起慢慢褪去。欣赏这一句: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更爱这一句: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雅人们又极力贬斥“牛饮”之人,痛心疾首于这些下里巴人糟蹋了茶。不知人生诸般消遣事体,皆贵在随意,他爱大口喝,你让他静静品茗,他便绝对品不出乐趣。茶虽宜静饮,却也不是非静饮不可。静饮时,品的只是茶的心情。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样讨得的茶,也是一种喝法。品种并不如何高贵,质量并不如何上乘,可是在听着蝉鸣的大樟树下,大口大口地喝下,吹一阵风,身汗顿收,也是茶的好处。 其实茶和酒本身都无辜。兴至时,渚茶野酿,足以消忧,不然,则好茶美酒,只倍添愁。喝酒宜于雪天。可惜江南多年未见大雪,不然便可到孤山踏雪寻梅,赏花酣酒,酒浮园梅片三盏。在断桥,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乘舟到亭上,铺毡对坐,一个小小的烧酒炉正沸。遇同道中人,拉与同饮。如此雅事,让张岱做尽,后人欲仿而不可得。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雪,这孤光自照的湖,这遗世独立一般的湖心亭……还不足以佐酒么?自斟自饮,肝胆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在这里,喝得微醺即可,因为寒冬不比十里荷花的季节,可以酣醉后悠游湖上,任小舟自己飘着,拘香气入梦。不如取半酣,与风月为侣。为免寒气刺骨,还是趁早回来,聚齐三五知己,围炉夜话罢。松枝在炉中发出哔哔剥剥的声响,沁着这样天然的油脂芳香。小炉上搁一壶,正煮着酒呢。谈话无拘无碍,饮酒也无度,再无推搪犹疑。屋外雪大片大片地落在树上,直到枝桠承受不住了,“豁裂”一声降下来,或细脆的枝便断裂开来,这断裂声,竟也十分清爽好听。醉后,自顾投床酣睡。以上所说的,是较烈的酒,所以不适合与情人一起喝。太醉了,会欣赏不到她那时候盈盈的醉态,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在眼波中流动的,比酒更醉人。却也可以假装醉了,惹她心疼,教她怜惜,令她以微凉的手覆住你的额,呵气如兰的唇,轻轻地吐出关怀的语句,纤手为你破新橙,再递过来一杯浓茶,说是给你解酒。解酒?解什么酒,何物可解?这样醉着一生一世,不好么?…… 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喝茶宜于雨天。最怀念小时候住过的老屋,有檐,可是听着雨扑咚扑咚地敲在瓦上,像清凉地落在你额头上一般。然后雨水在瓦槽里汇流而下,成为透明的水柱,击在院里的石板上,声声入耳。更好听的是雨打在芭蕉树上的声音。多少人怨着“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芭蕉倍添愁绪,其实只是移情而已。以愁眼看世界,则天地日月无一不愁,怨不得芭蕉。若是捧一盅茶,恬淡地听,这雨打芭蕉的声音,胜得丝竹,有如空山听雨一般,清入肌骨。因为雨天气温较低,茶易冷却,而冷茶又伤胃,所以旁边还是要有温茶的小炉才好。这和温酒的却不同,酒越温,醺香便越是四溢,但茶较脆弱,长久地煮,会变色变味。所以用烛火来温最好,可以放在窗台上,一烛如豆,在雨声中一颤一颤。若无香可焚,雨气与茶气萦绕在一起,也已经好闻得很了。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那便拿一本书,来看看罢。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独自地做任何事,到得后来只怕总会淡淡地惆怅。只因“茶类隐”,而并非我们是真正的隐士,仍离不了尘世的繁华,与朋友促膝的快乐。那便约位朋友,一同来品新茶罢。看她如何细致地用茶水拭着清洁的白瓷杯,微温的杯壁散发出肉眼几不可辨的白雾。看好如何含着恬静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人一辈子没有出息,往往是因为朋友太少,一个人如果你的命不好,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是?找命好的人和他交朋友?,找一个命好的组织、团队加入进去,你的命不好,别人的命好,团队的命好,跟着他们,你的命就好,忙忙碌碌穷算计,算来算去算计穷。有人说?某人很聪明,有十二个心眼,但他一辈子平庸,没有发大财、当大官,为什么,太精于算计,算计的时候只用两耳心眼,两成智力,等于弱智,比如正常的智商为100,50以下是弱者,你只用两成(20)你还不如个傻子?圣人常无心,百性心为心。一生中选择与谁合作,怎么合作的技巧和方法。见高人不交,见高师不拜,人生遗憾也;要想自己命好,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命好的人,和他交友,加入他从事的事业。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谊,交易才会改变命运。 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看一个人的实力,就看他周围的关系,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朋友中没有有生产力的的人,是永远也发不了财的,相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同流才能合流,合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交心才有信任,没有信任关系不会有交易,因此关系就是生产力,想想你每天都在和什么人混在一起,有几个有生产力的,再看看你的通讯录,有几个有生

产力的朋友。那就是你的生产力,就是你的钱脉,如果都比你还穷,赶紧开发关系。关系就是实力,拉紧你旁边的同事的手,说,让我们发生关系吧,你的事业、你的财富、你的未来,往往取决于你和多少人发生关系,和什么样的人发生关系,和关系的程度,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见不交好友、不拜名师’,人生质量不高,是因为你的朋友,就不怎嘛高明。通讯录上连几个像样的朋友都没有,出点事都没有人救他,死啦都没有人抬,现有的几个朋友你都惹遍了,臭了,不来往了,你那样的人会有出息吗?比尔盖茨有句话?找人分 享?,分享痛苦、快乐、成功、失败,和每一个人发生关系,现在,怎样,人家和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世界上没有一个亿万富翁不和别人发生关系,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漂亮的的丑陋的,高贵的、底下的、有钱的无钱的,自然就是世界首富,再看看我们,板着手指算一算,你有几个朋友能让你致富、出了事能救你,有了困难能帮你,就是你最不应该放弃的关系,打开你的手机通讯录,把除了浪费你的电话费的人,一个一个的删除,看最后留下的有几个曾经给过你金钱、帮助、支持的人。有几个你出了事能救你、捞你的人,两只脚没有一只脚厚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你说你的本事如何如何,结果连个校长的关系也没有,还想当官,连个管钱的、能签准支的朋友也没有,还能发了财。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酒与茶在历史上的地位变化

酒与茶在历史上的地位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大行其道。不管做什么行业,大家都喜欢打着文化的牌子,好像不涉及文化,就会被人瞧不起、不被关注一样,其实其中很多是忽悠人的,但是若说到酒与茶,却无论如何都与文化撇不开关系。”今天,天下酒坊与读者一起探讨酒与茶的转换以及文化的嬗变。 从夏朝杜康造酒的传说讲起 远人首先讲述了杜康造酒的传说,以此说明酒的历史十分悠久。杜康为大禹手下的一名谋士,大禹治水时为大禹献了不少良策。大禹统治华夏后,便命杜康掌管国家的粮食,黄浪为看管粮仓的仆从。一次,黄浪将粮仓的钥匙弄丢了,被杜康捡到,杜康便命黄浪去开仓察看粮食,不料却发现一仓粮食已霉坏。黄浪便反咬杜康一口,说是杜康拿走了钥匙多日,一直不归还给他,以致仓中的粮食霉坏。结果,听信谗言的大禹一气之下开除了杜康。杜康临走前,朝中德高望重的史官仪狄送给杜康一块刻了字的骨头,劝慰说杜康是鹰,而非鸡,要哀而不伤。杜康打算最后去看一眼粮仓,他发现发霉的粮食中散发出一股香味,为了把这霉粮散发香味的道理探究清楚,于是杜康便带着几包发霉的大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隔壁李大伯来看杜康,一进门就问:“你家里怎么有神水的香味?”杜康感到莫名其妙。原来,李大伯砍柴的时候曾经喝过这种神水,是树洞里果子发霉后变成的,喝后神清气爽。从此,杜康便开始用发霉的大米和山间的清水研制神水,并得到了仪狄和帝女的帮助,其间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终酿出了酒。后来,黄浪被斩,大禹请杜康继续做官,但被杜康拒绝了,他请求回乡继续为民造酒。此后,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喝上了美味的酒,酒文化便一代代流传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酒曾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 在远人看来,在中国,酒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并非一种精神,与人结合后才产生了一种属于酒的精神。这与西方的观点不同,尼采在其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酒神与日神,酒神精神来源于古希腊的悲剧。而在中国,酒与愁一直连在一起,古人见月伤怀、迎风落泪,不过此处的“愁”不是指忧愁而是指忧患。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是胸怀天下、心胸博大之人,他们对酒当歌,借酒抒发自己远大的抱负,追求一种热烈、酣畅的人生。远人非常推崇三国时期的曹操,他认为曹操是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如果没有酒的陶养,曹操也不会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到了西晋,竹林七贤更是与酒为伍,他们饮酒不节,一醉累月、一醉三秋。可以说,酒成全了魏晋风骨。自魏晋开始,酒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济南买酒到天下酒坊。号称“诗仙” 的唐朝诗人李白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受魏晋以来的酒文化的熏陶而来。李白的时代也是酒的时代,酒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以致他的诗让后人读得爱不释手。由于酒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因此一直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所推崇。 晚唐后茶出场酒淡出历史舞台 唐朝把中国古代的历史分成两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铸造了时代的顶峰,安史之乱却让古代历史进入另一段,浪漫主义结束,酒便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现实主义入场,而茶代表的恰恰是现实,是清醒。素有“茶圣”“茶神”之称的陆羽生活于中唐,他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且“茶”字也是他

传统社会与文化--茶与酒

茶与酒--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琴棋书画诗”乃古代文人雅士立足之本,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在,而饮酒和品茶竟然也能与之并列,可见其在文人雅士心中地位是何等之高。然而最奇特的是茶与酒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饮品竟然能够如此完美的相互交融。茶静,酒动;茶淡,酒浓;茶甘,酒香;茶,亦禅亦道,酒,亦儒亦侠。 茶和酒的这种矛盾性正是中国文人的真实写照,酒喝高了,可以有难得的放纵,可以有豪迈的想象,可以有奔放的激情,可以有飘逸的思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茶饮深了,可以听萧萧竹雨,可以听飒飒秋风,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享受一种寂寞和孤独,亦可邀三两好友琴箫相协,亦或两人对坐边饮边弈。“从来佳茗似佳人”,欣同知己细谈心,有什么不可以说,有什么不可以想呢?”茶情酒意,儒道互补,茶禅一味,酒入愁肠。 茶与酒是中国文化一体的两面吧,恰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想这也是数千年以来,国人对茶与酒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了。 追溯千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因此诗中经常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酒和文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他们的饮酒佳话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别具特色的一页。”酒壮英雄胆”,在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之下,文人雅士需要这样朦胧的癫狂状态来释放自己的豪情;”孤单困苦会有时”,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酒入愁肠,一醉解千愁;”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是艺术的催化剂。无论是博学多才,还是豪情万丈,亦或是放荡不羁,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从来都不离壶殇,可以说中国文人的身体里流淌的着的是血,而艺术生命里流淌的是酒. 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酒文化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田,飘然而去,赋《归去来兮辞》。当他回到四壁萧然的老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怎么办?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看来为了酒,面子都可以不顾。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一组以“饮酒”命名的诗作,最有名要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翻开中国艺术史,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家也把酒作为情感宣泄的媒介和艺术灵感的催化剂。唐代书法家张旭“每嗜酒大醉,呼叫奔走”,

茶道与酒文化

茶道与酒文化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一)茶文化 1、茶的发现和饮用。“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神农本草经》) 古代,人们最初口嚼生食茶叶,以后以水煮鲜茶叶羹饮;周代,人们把茶叶晒干以随时水煮饮用;唐代,蒸青和炒青法被普遍采用,这一制茶工艺沿用至今。 2、茶的分类和传播 中国茶叶的原产地:巴蜀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战国时传到长江中游地区,西汉至三国传到长江下游地区,茶的饮用和种 植迅速扩展到全国。公元7世纪前后,中国的种茶、饮茶法和饮茶 风尚向周边国家传播。17世纪,中国茶叶已传播到世界各地。 茶的种类:绿茶:钱塘龙井、常州阳羡、福建柏岩等;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广东英红等。 其中,武夷岩茶、莫干黄芽、安化黑茶、闽北白茶、福建茉莉大毫,分别为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花茶中的名品。

3、民间茶俗 茶俗——民间在婚姻、祭丧、敬客等场合,形成以茶为礼的各种习俗。 婚礼中茶为重要饮品,唐以后民间把订婚称为“受茶”;结婚成 为“吃茶”;订婚的礼金成为“茶金”;彩礼称为“茶礼”。 以茶祭祀的习俗起于南朝。 客来敬茶是传承至今的习俗。 4、文人与茶 茶长于高山云雾之中,沐天地之精气,以高洁、清新、玄幽、平和为秉性,颇合文人宁静致远的清高意趣。茶的秉性又与文人士大 夫其心所尚的儒释道精神息息相通,品茗被视为一种生活情趣,一 种精神追求。 (二)酒文化 1、酒的流变 酒的产生与流变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原始人穴居野处,野果含有糖分,经酵母菌分解,产生酒精,这就是最早的天然果酒。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天然果酒。大约5000年前的龙 山文化早期,中国先民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到了商代,饮酒 之风盛行,在商朝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大量酒器。 周朝酿酒业成为庞大的独立手工业部门。而秦汉时酒肆作坊遍布都市和乡镇。到了西晋,人们把药用植物加入酒中,制成药酒。唐 朝时,地方名酒品类繁多。各地名酒已成林郎满目的态势。到了距 今800多年的宋金时期,白酒诞生。河北青龙县就于1975年出土金 代铜制烧酒锅。白酒生产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蒸馏方法。至此,低 度的米酒、果酒和烈性的白酒在中国都已齐备。 2、饮酒习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