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说明: 本案例是苏科版九年级(下)数学第6章二次函数如何运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其他版本的教材也可参考使用。

运用“几何画板”教学二次函数的案例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马京城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研究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性质、平移、翻折变换等问题时,我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猜想、探索---抽象和概括”,和学生们共同探究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感觉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要好得多。现按照教学顺序,将我在教学中的案例片段一一展示,供老师们参考。

一、 探究)0(2≠=a ax y 图象、性质与系数a 的关系

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后,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下教学。

首先,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1)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为x 轴上的动点,)0(2≠=a ax y 中系数a 的值等于点A 的横坐标。

探究序列:

(1)用鼠标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右运动)时,改变了)0

y

ax

=a

(2≠中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2)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左运动)时,改变了)0

ax

y中

(2≠

=a

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3)归纳发现:系数a的作用是

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

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2)分发给学生,图中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

探究序列:

(1) a>0时,拖动点P,当点P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2)a<0时,拖动点P ,当点P 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 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3)归纳:当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如何变化以及函数的最大(或小)值情况。

(4)验证图象的对称性:如图2,标记y 轴为镜面,作出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有什么发现拖动点P 时,它的对称点P ’将怎样移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0(2≠=a ax y 的图象后,使

用图1这个课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和体会a 值的变化带来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使用图2这个课件,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函数增减性和验证图象的对称性。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二次函数(a)23x y -=;(b)23

2

x y =(c) 23

4x y =的图象的开口大小顺序应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c )>(a )

D .(b )>(a )>(c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次函数22x y -=中,当x=0时,y 有最大值是0;

B.二次函数

24x y =中,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在三条抛物线22x y =,25.0x y -=,2x y -=中,22x y =的 图象开口最大,2x y -=的

图象开口最小;

D.不论a 是正数还是负数,抛物线)0(2≠=a ax y 的顶点一定是坐标原点

(3) 已知点(-2,1y ),(-1,2y ),(3,3y )都在函数2x y =的图象上,则正确的是( ) A .1y <2y <3y B .1y <3y <2y C .3y <2y <1y D .2y <1y <3y

设计意图:及时训练,可以巩固所学,加深理解。 二、探究)0(2≠+=a c ax y 图象、性质以及上、下平移

在学生会画12+=x y 、22-=x y 的图象后,进行以下活动。 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3、图4)分发给学生,图中点C 为y 轴上的动点,c x y +=2中c 的值等于点C 的纵坐标。

探究序列:

(1)如图3,用鼠标上下移动点C ,体会c 的值变化时函数c x y +=2图象的变化,与函数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你能归纳)

0(2≠+=a c ax y

的图象和性质吗

(2)c的值变化时,图象如何移动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抛物线上、下平移的规律吗

发现:c值在变化,图像在左右平移。c值增大,图像____移(填上或下);

c值减小,图像____移(填上或下)。

设计意图:图3、图4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上下移动点C时函数c

=2

x

y+图象的变化以及与2x

y=的关系,解决上下平移问题。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函数y= x2-4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A.(2,0)

B.(-2,0)

C.(0,4)

D.(0,-4)

(2)抛物线y=-2x2的开口方向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函数的1

22+

y的图象沿y轴向

=x

-

22-

-

=x

y图象可以由函数3

____平移 ____个单位而得到。

三、探究)0

h

=a

a

y图象、性质以及左、右平移

x

(

)

(2≠

-

在学生会画)0

x

a

h

y的图象后,进行以下活动。

)

(

(2≠

-

=a

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5)分发给学生,图中点H 为x 轴上的动点,)0()(2≠-=a h x a y 中h 的值等于点H 的横坐标。

探究序列:

(1)用鼠标左右移动H 点,看函数2)(h x y -=图象的变化,与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你能归纳)0()(2≠-=a h x a y 的图象和性质吗 (2)h 的值变化时,图象如何移动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抛物线左、右平移的规律吗

发现:h 值在变化,图像在左右平移。h 值增大,图像____移;(填左或右)

h 值减小,图像____移(填左或右)。

(3)验证图象的对称性:如图5,在抛物线上任取一点P ,过顶点H 作x 轴的垂线,标记该垂线为镜面,作出点P 关于该垂线的对称点P ’,有什么发现拖动点P 时,它的对称点P ’将怎样移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图5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左右移动点H 时函数2)(h x y -=图象的变化以及与2x y =的关系,解决左右平移问题,及再次验证图象的对称性。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函数2)2(--=x y 的开口方向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2)函数的2)4(2+-=x y 图象可以由函数22x y -=的图象沿x 轴向

____平移 ____个单位而得到。

四、探究)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在学生会画)0(2≠++=a c bx ax y 的图象后,进行以下活动。 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6)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B 、C 分为坐标轴轴上的动点,点A 、B 的横坐标和点C 的纵坐标分别对应)0(2≠++=a c bx ax y 中的系数a 、b 、c 。拖动点A 、B 、C 就可改变a 、b 、c 三个参数,从而引起二次函数的形状改变,这样就可以研究变化某一个参数所引起的二次函数图像变化的特点了。

探究序列:

(1)拖动点A ,观察函数)0(2≠++=a c bx ax y 图象的变化,体会影响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归纳a 的作用; (2)用鼠标拖动点B ,观察图象的变化,发现b 的作用是:

由对称轴的位置和a 的符号决定,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时,a 和b 符号_____;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时,a 和b 符号______。

(3)用鼠标拖动点C ,观察图象沿怎样的路径运动发现c 的作用是:

确定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的位置,交与正半轴则c 为_____(填正或负),交与负半轴,

则c 为_____(填正或负)。

(4)缺项探究:拖动点A 、B 、C 通过改变a 、b 、c 参数,观察a 、b 、c 中有一个或若干个为0的情况下函数图象形状的改变。探究后完成下表:

a=0,b=0,,c=0,

设计意图:图6中改变a 、b 、c 三个参数,从而引起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y 的形状改变。分别体会a 、b 、c 的变化带来图像的

变化,归纳a 、b 、c 的作用。

五、探究)0()(2≠+-=a k h x a y 以及图象平移规律

可在学生会将一般式)0(2≠++=a c bx ax y 转化为顶点式

)0()(2≠+-=a k h x a y 后,进行以下活动。

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7)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H 、K 分为x 轴上的动点,点A 、H 、K 的横坐标分别对应

)0()(2≠+-=a k h x a y 中的a 、h 、k 。拖动点A 、H 、K 就可改变a 、h 、k

三个参数,从而引起二次函数的形状改变,这样就可以研究变化某一个参数所引起的二次函数图像变化的特点了。 探究序列:

(1)拖动点K ,观察k 的变化和图象移动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2)拖动点H ,观察h 的变化和图象移动情况,你又有什么发现 (3)绘制出顶点(h ,k ),追踪顶点,慢慢拖动点K 、H ,观察顶点的运动路径,有什么发现

(4)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图象的上下移动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图象的左右移动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抛物线平移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图7中改变k 、h 两个参数,从而引起二次函数

)0()(2≠+-=a k h x a y 的形状改变。分别体会k 、h 的变化带来图像的变

化,归纳k 、h 的作用。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将抛物线y =2

1

x 2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表达式是____;

(2)将抛物线y =3422+-x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表达式是____;

(3)将抛物线y =3422+-x x 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再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后得抛物线y =5622+-x x 。 六、验证)0(2≠++=a c bx ax y 与x 轴的交点情况

在学生理解了判断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就是判断方程

)0(02≠=++a c bx ax 有无实数根的前提条件即ac b 42-的符号的前提下

进行。

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8)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B 、C 分为坐标轴轴上的动点,点A 、B 的横坐标和点C 的纵坐标分别对应)0(2≠++=a c bx ax y 中的系数a 、b 、c 。通过拖动点C 上下移动图象,观察代数式ac b 42-的值改变,同时观察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验证ac b 42-的符号和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之间关系 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3422+-x x 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七、以抛物线为载体的动点问题

问题:(2011年山东威海改编)如图9,抛物线c

+

=2交x轴

y+

ax

bx

于点A(-3,0),点B(1,0),交y轴于点E(0,-3).点C是点A关于点B的对称点,直线y=-x+m过点C,交y轴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K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K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CD交于点H,与抛物线交于点G,求线段HG长度的最大值;

对问题(2)用“几何画板”探究如下:

(1)如图10,度量出点K的横坐标和线段HG的长;

(2)以点K的横坐标和线段HG的长分别作为点M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绘制出点M;

(3)追踪点M,用鼠标拖动点K,当点K在线段AB上运动时,点M的轨迹图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发现线段HG的长与点K的横坐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且线段HG的长度的最大值就是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的纵坐标的值;

(4)由学生讨论完成线段HG长度的最大值的求法(提醒学生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凡动点问题,都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再进行探究,感觉学生学得有兴趣,效果也不错。

八、拓展探究

问题:如图11,点A是抛物线2x

y 上的动点,将线段O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点B,在点A运动的过程中,点B是否在某一个函数的图象上运动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如图12,追踪点B,慢慢拖动A点,观察点B移动的路径是一条以x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这是为什么此抛物线和原抛物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自主探究,发展创新能力。

运用“几何画板”,教师可以在动中教,学生可以在动中学。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学生在动中求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尽量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的联系方式:

姓名: 马京城

通讯地址: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邮编: 225411

联系电话:

E-mail

(2)本案例已经被《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案杂志发表在2011年第9期

(完整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摘要: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几何画板”这种工具,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发现与创新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数学实验室 一、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1.有效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准确、动态地表达几何图形和现象,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观察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在课堂中数学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非常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学生的感观,使学生自然地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思索着,学习着。如用几何画板制作一辆公路上运动的自行车,并请学生思考图中包含了哪些图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动画”按钮,使屏幕上的自行车往返运动。还可利用“轨迹跟踪点”的功能演示出自行车行进时车轮上一点、脚蹬上一点或车把上一点形成的轨迹,来说明“点动成线”的事实。这辆平常的自行车在数学课上出现,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孩子们带来了欢笑和几分神奇。就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迈进了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直线、线段、圆等几何图形已从他们最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了。而这种抽象是他们用眼观察,同时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帮助概念解析 概念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讲授或学习概念常常需要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几何中的概念,如“中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图形的帮助,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无法揭示和表现出来,因而,图形成为说明概念的“形态式”语言。平面几何教学难,难在于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从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学习也就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用几何画板教学“三线八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八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同位角”按钮,几何画板能把图中的四组同位角从图中自动地拉出,单击鼠标,显示在屏幕上的四组同位角又分别返回原图中去;内错角、同旁内角类似,起到了快速、直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拖动其中任何一条直线使图形发生变化,来说明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并未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质的规定性,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什么叫“与坐标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特点,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形象地展示这一特点。如要作y= 图像,需要首先建立坐标系,在x轴上取点a,度量该点的横坐标,然后利用“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功能计算出,“度量”菜单下的“绘制点”绘出点b(x, y),最后依次选中点a、b,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完成双曲线的绘制。然后演示拖动图中的点a向右运动,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问:当x值越来越大,y是如何变化的?学生会看到随着点a向右运动,点a与x轴的距离越来越小。教师趁机再问:图像上的点会与两轴相交吗?再仔细观察双曲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猜想的结果是不会相交,教师再引导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在于x和y不能为0。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教材研读与剖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础上的学习. 本章我们研究的是二次函数,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学生要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感悟新旧知识的关系,深刻的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第一,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会做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第二,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能确定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三,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四,从实际情景和实例中让学生探索分析,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使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方法解决最值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经历探究和表示二次函数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第二,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第三,探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本节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其中“合作性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 (1)温故而知新,回顾有关函数的知识,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做进一步巩固. 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在ppt上给出一次函数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 0)正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反比例函数y=■ (x是不为0的常数)的形式.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ppt上给出实际问题一,例如: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若矩形的长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若矩形的长分别为15米、20米、30米时,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后,学生可独立回答.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的设计,旨在运用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最后,提出问题:由矩形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讨论与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函数解析式y=ax2+bx+c(a,b,c是常数,a≠ 0)的形式. 在ppt上给出概念: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利用图像激发兴趣. 学习性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图像来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填空: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_,在_____侧,即x_____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_____侧,即x_____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并归纳出: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像和性质,顶点坐标与对称轴,位置与开口方向,增减性与最值. (4)小组合作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y=x2+2x,y=

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

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数学之美 严东泰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表现。美的事物通过构成它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表现出来并引起人们愉悦的情感体验。美是客观与主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美学研究表明,美是有规律的。而数学之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都体验到数学美,并从不同侧面论述过数学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虑无飘渺、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 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几年来,几何画板软件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几何画板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使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是想说明如何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示数学中的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1.毕达哥拉斯树(Pythagorean Tree) 效果:点击运动按钮,树枝将左右摇摆,各个正方形的颜色将变化,改变迭代次数可改变正方形的个数。 A B 主要制作步骤: (1)作线段AB,以线段AB为一边作一个正方形ABDC,并构造正方形内部,再设置带参数的颜色; (2)以线段CD为直径向正方形外作一条半圆弧; (3)在该半圆弧上取一点M,并创建点M在半圆弧上的动画按钮; (4)作带参数迭代,使点A、B分别映射到点C、M与点M、D。

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

《二次函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归纳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水滴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A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2.用16m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生物园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 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要给边长为x m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它费用为1000元,那么总费用y= 。 二、问题归结: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特征?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什么不同? 一般地,形如y=ax +bx+c(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概念巩固:判断下列函数哪些表示y是x的二次函数 (1)y=ax +bx+c (a、b、c是常数)(2)y= (3)y=x +5x-7 (4)y=-x 点评:对二次函数的判断必须注意:(1)二次项系数不可为0;(2)自变量x不可做分母;(3)自变量x的指数的最大值是2。 四、自变量的取值 函数自变量取的值通常有一定范围,你能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点评:要注意结合问题实际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如上述问题(1)中的r>0,问题(2)中0<x<8,问题(3)中x>0。一般的,二次函数y=ax +bx+c的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 五、例题教学 例: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与棱长a cm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为x cm,求菱形的面积S cm与对角线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圆的面积y cm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⑷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x,存入10000元,两年后本息和y元与年利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 六.知识反馈 1课本练习第7页2.3.4题

新编整理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实例 [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小学数学实例[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也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几何画板的应用,使小学的数学课堂更添色彩。本文从长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分类等举例介绍了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 二十一世纪,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学校课堂,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特别是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更为课堂增加了一抹色彩。 几何画板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软件。它学习容易,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快速地制作出各种数学课件,使静态的图形或对象变为动态,特别适用于为中小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实时度量并显示长度、面积和角度,还具备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的几何变换功能。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数学课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向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领会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可

以说,几何画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和解决问题的好工具。 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独特功能,使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它除了可在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大展身手外,在“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两领域中,同样可折射出其独特的光芒。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需要从直观形象入手,把操作、实验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使用课件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机会。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图形动画课件就能较好地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在课件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中周长概念的认识是从长方形开始的,因此建立起清晰的周长概念在起始阶段尤为重要。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的几何关系动态不变的特点,建构一个逼真的教学情景。 如图1所示,单击“展开各边”按钮,即可演示长方形各边依次展开,并形成一条线段的过程,单击“显示线段”按钮,可显示四边的颜色变化。直观形象的展示了长方形的周长,避免了教师在课堂用学具演示时的不足。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三角形的分类

几何画板二次函数案例

说明: 本案例是苏科版九年级(下)数学第6章二次函数如何运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其他版本的教材也可参考使用。 运用“几何画板”教学二次函数的案例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马京城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研究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性质、平移、翻折变换等问题时,我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猜想、探索---抽象和概括”,和学生们共同探究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感觉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要好得多。现按照教学顺序,将我在教学中的案例片段一一展示,供老师们参考。 一、 探究)0(2≠=a ax y 图象、性质与系数a 的关系 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后,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下教学。 首先,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1)分发给学生,图中点A 为x 轴上的动点,)0(2≠=a ax y 中系数a 的值等于点A 的横坐标。

探究序列: (1)用鼠标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右运动)时,改变了)0 y ax =a (2≠中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2)拖动点A(在x轴上原点向左运动)时,改变了)0 ax y中 (2≠ =a a的值,体会图象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变化; (3)归纳发现:系数a的作用是 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a<0时,抛物线开口向(填上或下);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填大或小)。 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几何画板”文件(如图2)分发给学生,图中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 探究序列: (1) a>0时,拖动点P,当点P在抛物线上从左到右运动(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观察点P的纵坐标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案例分析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案例分析 一、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用多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及探索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在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三、探究与讨论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是直线x=2,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1: 两点代入二次函数一般式再想到对称轴,从而以三元一次方 程组解得a,b,c, 2: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请大家再思考一下. 3:再想想看,是否还有其他解题途径. 4: 函数本身与图形是不可分割的,能数形结合,试用双根式解此题. 5: 最后,请同学们想一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 四、回顾与反思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我对他们的能力经常低估,在以往的上课过程中,总喋喋不休,深怕讲漏了什么,但一堂课下来,

学生收获甚微.本堂课,我赋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试着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自己充当了一回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没 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此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此题,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 2.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想了很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现 代的教学观、学生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所以教师应当走下“教坛”,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学”上进行改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才能把学生从被动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色,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题是无穷尽而活的,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真正地理解,巩固知识点,从而运用知识点,即真正知其所以然.今后,我将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自身,使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更有意义.

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

《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 栾兰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2009-7 一、研究背景: 在不断推进二期课改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对情境的创设和数学探究发现过程的展示有所关注。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展现数学发现过程并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 我区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过程,将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区有很多教育信息化的课题与项目,为普陀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一些学校已经形成较为典型的特色,我校和基地校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整合研究的瓶颈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进行深度契合,在教学的技术应用中体现学科的特性。 几何画板教学在我区推广进展与全国相比比较缓慢,在教师中自发学习和应用为主,没有形成学科应用氛围,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与资源聚集。几何画板教学目前在我区还在探索阶段,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区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系统、电子白板系统为几何画板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几何画板教学在全国的长期研究与实践也进入新的阶段,并提供了众多的案例与资源。但如何实施新教育理念下几何画板教学,是所有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师重新面对的课题。所以开展《初中数学几何画板教学的案例研究》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标: 1. 在学科本原性上,通过工作室的项目研究,掌握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运用几何画板教学规律,生动、形象的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

用电脑作二次函数的图像

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二次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是以变化与对应为基础的重要数学概念。要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y=ax2、y=ax2 +k、y=(x-h)2、y=a(x-h)2+k、y=ax2+bx+c之间的平移、对称关系,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象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与对比。当然最好还是让他们直观地观看当函数中的几个参数a、b、c或参数h、k发生变化时,图形是如何变化的,看到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靠老师口头讲解、黑板上画图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可以让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动态地演示作图过程,动态地演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如何把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这些新的教学工具完美地融合到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我想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快速地作出我们想要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动态演示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平移与对称关系;3、动态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

一、利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图象。这种形式的图象比较容易在几何画板窗口上画出,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即兴作图。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进入几何画板窗口后,单击编辑窗口上的“图面”选择“显示坐标轴”,此时你可以看到窗口上出现了一个坐标轴,你拉动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滑动点,可以改变单位长度的大小。 2、画点。点击编辑窗口左侧的工具栏中的画点工具,在x轴上任意处单击,可以在x轴上做出一个点,如点A。如果你想把这个点改为别的名字,你可以用手形工具,双击字母A,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要的字母。 3、测算坐标。单击点A,单击上编辑窗口的“测算”,选择“坐标”,可以看到编辑窗口左上角出现点A的坐标,如A(-2.18,0.00) 4、分离坐标。把坐标A中的横坐标分离出来,当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自变量x。双击编辑窗口中的点A的坐标(-2.18,0.00)会出现一个计算器,然后单击计算器上的“值”,接着选择点A下拉菜单中的x,再按确定,就可以将A的横坐标X A=-2.18分离出来。如下图所示: 5、更改横坐标名字。单击编辑窗口左侧的“手”形工具,对着坐标X A=-2.18双击,则会出现一个对话框,上面有“数学格式”与“文本格式”两种选择,选择“文本格式”,把坐标X A改成X,此时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就算做成了。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案

第 14周第 1课时总第 43课时 课题:二次函数的定义 【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1.思考: (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 2,圆的半径是Rcm ,写出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 ,一边长是Lm ,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 (m 2)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 (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2.归纳: (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3.定义: 一般地,如果y=ax 2+bx+c (a ≠0),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注意】这里b ,c 没有限制,而a ≠0。 练习一: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 ,b ,c ? (1)y=2-3x 2; (2)y=x (x-4); (3)y= 2 1x 2-3x-1; (4)y= 4 1x 2+3x-8; (5)y=7x (1-x )+4x 2; (6)y=(x-6)(6+x )。 (7 ) y= 2 2561 x x - (8)y=(x-2)2 - x 2 ; 练习二:若函数( ) m m x m y --=2 12 是二次函数,则m 为 二、精讲点拨

例1.当k 为何值时,函数2 (1)1k k y k x +=-+为二次函数?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存年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 ,求菱形的面积S (cm 2)与一对角线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例3.已知二次函数2y ax =,当3x =时,5y =-。当5x =-时,求y 的值. 三、拓展延伸 1.考察下列函数:①2 13y x =+,②2 251y x x =-+,③3(1)y x x =-, ④3y x =-, ⑤234v t t =-(t 是自变量)中,二次函数是: 。 2.若一个边长为x cm 的无盖..正方体形纸盒的表面积为y cm 2 ,则 ___________y =,其中x 的取值范围是 。 3.一矩形的长是宽的1.6倍,则该矩形的面积S 与宽x 之间函数关系式:S = 。 4. 如图在长200米,宽80米的矩形广场内修建等宽的 十字形道路,请写出绿地面积y (㎡)与路宽x (m)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y = 。 5. 如图,用50m 长的护栏全部用于建造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花园,写出长方形花园的面积y (㎡)与它与墙平行的边的长x (m)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y = 。 6.已知函数2 7 (3)m y m x -=-是二次函数,求m 的值. 四、系统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限时作业

如何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函数图像

如何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图 二次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是以变化与对应为基础的重要数学概念。要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y=ax2、y=ax2 +k、y=(x-h)2、y=a(x-h)2+k、y=ax2+bx+c之间的平移、对称关系,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象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与对比。当然最好还是让他们直观地观看当函数中的几个参数a、b、c或参数h、k发生变化时,图形是如何变化的,看到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靠老师口头讲解、黑板上画图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可以让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动态地演示作图过程,动态地演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如何把几何画板与Z+Z教育平台这些新的教学工具完美地融合到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用几何画板制作二次函数课件: 我想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的目标主要有三个:1、快速地作出我们想要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动态演示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平移与对称关系;3、动态演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 一、利用几何画板作二次函数y=3x2-4x+1的图象。这种形式的图象比较容易在几何画板窗口上画出,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即兴作图。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进入几何画板窗口后,单击编辑窗口上的“图面”选择“显示坐标轴”,此时你可以看到窗口上出现了一个坐标轴,你拉动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滑动点,可以改变单位长度的大小。 2、画点。点击编辑窗口左侧的工具栏中的画点工具,在x轴上任意处单击,可以在 x轴上做出一个点,如点A。如果你想把这个点改为别的名字,你可以用手形工具,双击字母A,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要的字母。 3、测算坐标。单击点A,单击上编辑窗口的“测算”,选择“坐标”,可以看到编辑窗口左上角出现点A的坐标,如A,

最全的几何画板实例教程

上篇用几何画板做数理实验 图1-0.1 我们主要认识一下工具箱和状态栏,其它的功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会使用。 案例一四人分饼 有一块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饼,现在要把它平 均分给四个人,应该如何分? 图1-1.1 思路: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就是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方案一:画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分三角形所成的四部 分面积相等,(其实四个三角形全等)。如图1-1.2。 图1-1.2

方案二:四等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由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得出四部分面积相等,如图1-1.3。 图1-1.3 用几何画板验证: 第一步:打开几何画板程序,这时出现一个新绘图文件。 说明:如果几何画板程序已经打开,只要由菜单“文件”→“新绘图”,也可以新建一个绘图文件。 第二步:(1)在工具箱中选取“画线段”工具; (2)在工作区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出一条线段。如图 1-1.4。 注意:在几何画板中,点用一个空心的圈表示。 图1-1.4 第三步:(1)选取“文本”工具;(2)在画好的点上单击左键,可以标出两点的标签,如图1-1.5: 注意:如果再点一次,又可以隐藏标签,如果想改标签为其它字母,可以这样做: 用“文本”工具双击显示的标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修改,(本例中我们不做修改)。如图 1-1.6 图1-1.6 在后面的操作中,请观察图形,根据需要标出点或线的标签,不再一一说明 B 图1-1.5 第四步:(1)再次选取“画线段”工具,移动鼠标与点A 重合,按左键拖动画出线段AC ;(2)画线段BC ,标出标签C ,如图1-1.7。 注意:在熟悉后,可以先画好首尾相接的三条线段后再标上标签更方便。 B 图1-1.7 第五步:(1) 用“选择”工具单击线段AB ,这时线段上出现两个正方形的黑块,表示线段处于被选取状态;(2) 由菜单“作图”→“中点”,画出线段AB 的中点,标上标签。得如图1-1.8。 注意:如果被选取的是点,点的外面会有一个粗黑圆圈。在几何画板中,选取线段是不包括它的两个端点的,以后的问题都是这样,如果不小心多选了某个对象,可以 B C D 图1-1.8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研读与剖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基础上的学习. 本章我们研究的是二次函数,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学生要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感悟新旧知识的关系,深刻的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会做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能确定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从实际情景和实例中让学生探索分析,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使学生能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方法解决最值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经历探究和表示二次函数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第二,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第三,探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本节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其中“合作性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 (1)温故而知新,回顾有关函数的知识,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

堂的开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做进一步巩固. 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在ppt上给出一次函数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 0)正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反比例函数y=■ (x是不为0的常数)的形式.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ppt上给出实际问题一,例如: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若矩形的长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若矩形的长分别为15米、20米、30米时,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后,学生可独立回答.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的设计,旨在运用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最后,提出问题:由矩形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讨论与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函数解析式y=ax2+bx+c(a,b,c是常数,a≠ 0)的形式. 在ppt上给出概念: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_小学数学篇 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实例教程 第一章小学数学 1. 1数与代数 实例1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实例2 5以内数的分成 实例3 分数意义的动态演示 实例4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实例5 直线上的追及问题 1.2 空间与图形 实例6 三角形分类演示 实例7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实例8 三角形内角和的动态演示 实例9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实例10 长方形周长的动态演示 实例11 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实例12 长方体的体积 1.3 统计与概率 实例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实例14 折线统计图 “几何画板”软件以其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为数学教育活动施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经笔者们的尝试,她除了

可在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大展手脚,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这两个学习领域中,同样也能折射出其独特的魅力光芒。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的特点决定其数学学习活动需以直观的形象作为探索数学问题的支撑,以操作、实验作为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本章实例课件的制作以几何画板善于表现数学思想的特色积极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注重以课件所蕴含的思想推行“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同时也努力实现学生个体在自主操作与学习课件中充分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1. 1数与代数 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是“数与代数”学习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而采用几何画板能较轻易地实现“数形结合”。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可帮助小学生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以及其所含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实例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促进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抽象出数与运算的全过程的观念,同时也充分展露了几何画板善于以直观的图形表现抽象的数学思想的特点。 实例1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课件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年级学生要求熟练掌握20以内整数的口算加减法。编制“口算出题器”类课件,以往可能要在可编程类软件的平台上进行,现在却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参数【动画】功能,较轻易地实现。 如图1-1所示,单击按钮,出示随机加法算式,单击按钮,显示当前算式的结果。本实例适用于整数加法意义的教学、20以内的加法口算测试等,显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整数加法口算出题器 4+8= 图1.1 图1-1 课件效果图 【构造分析】 1.技术要点 υ几何画板软件参数【动画】的运用 υ【带参数的迭代】的运用 2.思想分析

数学课题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案例 (1)

用《几何画板》探究三角形中“三线”的有关性质 --课题《初中数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案例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教室 1、硬件环境:电子白板 2、软件环境:几何画板,Mathematica 3、人为环境:教师和学生掌握必须的电脑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从生活世界挖掘原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课型:实验探究式 设计思想: 这是一堂常规教学课,它以研究三角形中的“三线”的有关性质作为切入点,借助《几何画板》把学生带进数学实验中,教给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个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它一面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面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是一堂新的教学理念的研讨课。这堂课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同行们的广泛讨论,促进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有关性质,掌握主动实验探究新知的一些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探究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这些方法主动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两条线段,一条水平放置,一条竖直放置, 让学生自由猜测其长短。 归纳:肯定大胆猜测的重要性,指出眼睛观察存在的误差。引导学生明确;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结论。 下面,我们以三角形中线为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二、提供素材,自我探究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案例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求解;能够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二次函数转化为方程进行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经历“问题情境——自主探究——交流与讨论——猜想结论——得出结论”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二次函数转化为方程的数学思想。 2.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练习: 1.已知一次函数23+=x y ,当x = 时,1-=y 。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一次函数,学生体验“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取值”的方法,为下面的练习做铺垫。 2.已知二次函数322--=x x y ,当1=x 时,y = ;当x = 时,5=y 。 【设计意图】在上一题基础上解决二次函数中的问题,由此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得出结论:) (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展示图片,联系实际,学生通过用自己做了解的交通常识来回答一系列问题,从而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情境:甲、乙两车在限速为40km/h 的湿滑弯道上相向而行时相撞。事后勘察测得,甲车刹车距离为12m ,乙车刹车距离超过10m ,但小于12m 。根据有关资料,在这样的湿滑路面上,甲车的刹车距离甲S (m )与车速x (m )之间的关系为201.01.0x x S +=甲,乙车的刹车距离乙 S (m )与车速x 之间的关系为x S 4 1= 乙;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与同学交流意见,讨论“用什么来衡量甲、乙谁违章”,打开解决问题的窗口),即 求:⑴甲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甲车是否超速? ⑵乙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乙车是否超速? 【设计意图】联系实习生活,体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交通事故案例,贴近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展开讨论,做出判断。再独立解题。 c bx ax y ++=2一元二次方程 m c bx ax =++2二次函数 y=m

几何画板 范例赏析

第二篇范例赏析 范例1 眩目的动画彩轮 (69) 范例2 漂亮的勾股树 (70) 范例3 一个梦幻万花筒 (72) 范例4 闪烁效果的制作 (75) 第三篇精选附录 附录一迭代帮助文件 (79) 附录二平面几何著名定理 (87) 附录三圆锥曲线教材培训 (93)

【动画彩轮】 金狐电脑工作室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9740934.html,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1). 【功能运用】本例主要介绍: ①构造轨迹②用三个动态的参数值来控制对象颜色的RGB值的改变. 制作步骤: 1.构造三条线段AB、CD、EF,及线段上的点M、N、O. 2.依次选点M、N、O。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动画,方向设置为双向,速度设为中速.单击【确定】(如图2) 3.构造⊙O及⊙O上一点P,连结OP. 4.分别度量PO、PN、PM的距离得到三个度量值(如图3) 5.依次选择半径OP(不要选上点)和三个度量值,选择【显示】/【颜色】/【参数】(如图4) 打开【参数】对话框,选择显示对象为红绿兰,参数范围从0.0到2.0, 双向循环(如图5)单击【确定】 (图5) 6.选中OP(包括点P),选择【构造】/【轨迹】得到OP以 点P沿圆运动的轨迹.7.右键单击圆内部的轨迹,打开【属性】对话框, 单击【图象】,采样数量改为1000.单击确定.

深度迭代的运用——构造“奇妙的勾股树” 金狐电脑工作室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9740934.html,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5-1),单击动画按钮,“奇妙的勾股树”动态变化,颜色也进行不断改变,在展示数学规律的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功能运用】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重点学习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您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如何用参数来控制对象颜色的变化。 【制作思路】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以斜边为边长构造一个正方形,给正方形填充颜色后,用动态的度量值控制正方形内部填充色的改变,然后用【深度迭代】构造“勾股定理树”。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步一步构造“勾股定理树”。 【操作步骤】 ①新建画板后,用画线工具画出线段AB,双击点A(这样就把点A标记为中心),单击线段AB和点B,选择【变换】/【旋转】,打开【旋转】对话框,单击【旋转】按钮(此时默认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AB';双击点B'标记点B'为中心,旋转线段AB'(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B'A',依次单击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构造线段A'B,此时构造出正方形ABA'B'.如(图5-2) ②单击选中线段A'B',按Ctrl+M组合键,构造出A'B'的中点C(点C为选中状态),再依次选中点A'和B'(注意顺序不要搞错啊),选择【构造】/【圆上的弧】,构造出以A'B'为直径的半圆,用画点工具在半圆上画出点D.如图(5-3) ③依次单击选中点A、B、A'、B',选择【构造】/【四边形内部】,把正方形填充上颜色;在工作区空白处单击后单击选中点A、D,选择【度量】/【距离】得到A、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