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1、手机摧毁亲子关系背后的逻辑果真成立吗

“他们说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现在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近日,重庆市35岁的何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晒出11岁女儿的一篇暑假日记,日记记录了女儿与父母相伴的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这篇日记让年轻的爸妈们看了纷纷汗颜,感叹不经意间就毁掉了孩子的童年。有研究表明,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7月5日澎湃新闻)由手机引发亲子关系疏远,早就算不得是新鲜话题。每每有生动鲜活的

案例曝光,大家无一不是一副痛心疾首状。但可以想见,这种看似情真

意切的“幡然醒悟”更多只是一种临时性姿态。现实是,那些深陷手机

依赖症之中的年轻父母们,在短暂的“自省”之后多半又会故态复萌。

当智能手机如此之深地嵌入了生活本身,诸如“放下手机,陪陪孩子”

之类的呼吁,到最后很可能是无力的。

之所以说“手机摧毁了亲子关系”,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

人的精力和注意力终归是有限的,当手机占据了这其中的大部分,必然

会导致孩子被忽视、被冷落。而对于幼年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原本却是

尤其需要父母充分关注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以智

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对稀缺注意力资源的强势占据,在不同领域都

已经引发了普遍性焦虑。

父母沉迷手机,孩子争风吃醋,这实在是个太过可笑的故事。可的

确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在“选手机还是选孩子”的荒诞问题上,很

多年轻的父母们还是以实际行动选择了前者。透过此类现象其实不难发现,新生代父母在对待家庭生活以及亲子议题时,更多还是兴趣驱动多

过责任驱动,这与上一代父母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当基于个人立场的行为偏好,凌驾于作为家庭成员和为人父母者的

伦理义务,形成诸如“要手机不要孩子”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在现

代社会,家庭结构对于个体责任约束和行为引导的效力已发生了明显的

衰减。即便在组成家庭、有了子女之后,不少人在内心深处,还是将自

己定义为“独立的个体”。这种高度反传统的自我期待和角色设定,客

观上导致了所谓新生代父母抚育子女能力弱化的事实。

年轻父母的“责任回避”,一方面表现在日常抚育子女时的漫不经心,比如说“玩手机而忽略孩子”等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高度依赖

从市场购买商业服务来取代自己的“先赋性责任”,早早给子女报各种

各样的亲子班、早教班、启蒙班等就是典型举动。现实中,亲子互动的

萎缩、亲子关系的断裂,或许远比“要手机不要孩子”所呈现的更为严重。

说到底,也许并不是智能手机让年轻的父母们忘了孩子,而是某些

年轻的父母们本就无意于、不善于和孩子相处,才转而逃避到了智能手

机所建构的虚拟空间之中。也惟有厘清了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正确的解

决之道。

适用话题:手机、亲情、责任等

点评:泛娱乐时代,手机到底是好是坏,全凭你怎么用。打王者荣耀未

必是坏,因为有的人在锻炼策略。用手机学习也未必是好,因为很多时

候埋头读书才是正道。

2、“脱鞋取钱”无涉自卑只关尊重

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它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腾冲市民杨澜涛看到并拍下传至

网上。事后,意外成了“网红”的赵增做说,那天要给工友们发工资,自己从工地骑摩托车去银行取款,为了不影响环境卫生,他才脱了靴子再进去取钱。(7月8日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使用银行的取款机取钱,基本不需要银行职员来帮忙。也就是说,就算农民工穿着沾满泥巴的雨鞋去自助取款,人家也未必会发现或指责他弄脏了地面。但越是这种“脱鞋取钱”的自觉和自律,却越能凸显出一个人根植内心的朴实品德。腾冲农民赵增做在网上的突然“走红”,尽管他自己有点不明所以,而在公众眼里,则觉得他红得应当。

从农民工在银行取款机前脱鞋取钱,人们很快会联想到,曾报道过的农民工坐地铁时,因为担心衣服把座位弄脏,所以即便车厢里尚有许多空位,也宁愿铺张报纸席地而坐。当时有种声音说,这或多或少,揭示了部分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卑微感。我无法苟同这样的“自卑论”,而是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一些农民工体谅保洁辛苦、尊重他人劳动的纯朴美德。当然,这其中可能也包含了不想让座位上其他乘客感到为难的考虑。

“脱鞋取钱”无涉自卑只关尊重。尽己所能努力做到不给别人增加负担。这种看似普通和寻常的品德自律,如今显得日趋稀缺。也因此,当别的市民将此“偶遇”视频发到网上,迅速就激起了“围观正能量”的纷纷点赞。

不得不说,“脱鞋取钱”的一个小小动作,能够瞬间制造出一位农民工的“网红”,恐怕也得“归功于”现实中屡屡张扬登场的一些“失德助人”者。比如两年前,四川宜宾一个孩子在街边大便,52岁的环卫工曾武旭看见后上前制止,并希望其父母清理排泄物,不料,孩子的父亲竟然吼道:“你就是清洁卫生的,如果我都清洁了,还要你做什么?”还两次捡起大便,朝她脸上扔去。向环卫工施暴者最终虽被拘留处理,但那种自身不讲道德却还自诩“支持”他人工作的歪理儿,要说也并非鲜见罕闻。

“脱鞋取钱”不必少见多怪,“失德助人”才是可忧腔调。在国外,像星巴克、肯德基这类快餐店,客人吃完饭后一般都会自己将餐盘收拾好,将垃圾随手倒入垃圾桶。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那么,国外的顾客岂非太不把自己当“上帝”了:花钱进来消费,自己收拾桌子,那还要服务员干什么?可见,有些人千念叨、万算计,就是从来都不会先去考虑“尊重”二字,更莫说能够自觉想到少给别人添麻烦了。

适用话题:脱鞋取钱、尊重等

3、重庆小伙用一条腿救回老太一条命感人举动引热议

【摘要】日前,重庆一29岁小伙跳下火车救了68岁老太,用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不少人为小伙子见义勇为的壮

举点赞,也有人质疑老太的家人监护不到位,为小伙失去一条腿而惋惜。为什么老人会突然出现在火车站?小伙的伤势如何?一条腿换一条命到

底“值不值”?记者采访后一一梳理。

华龙网7月9日23时35分讯日前,重庆一29岁小伙跳下火车救了68

岁老太,用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不少人为

小伙子见义勇为的壮举点赞,也有人质疑老太的家人监护不到位,为小

伙失去一条腿而惋惜。为什么老人会突然出现在火车站?小伙的伤势如何?一条腿换一条命到底“值不值”?

记者采访后一一梳理。

回放:29岁小伙用一条腿救回68岁老太一条命

7月6日,重庆荣昌段火车站的车站值班员徐前凯,正在车站进行40303次调车作业。突然,原本通畅的铁道上,出现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就在火车前四五米的地方,徐前凯猛地按下紧急停车的按钮,并

赶忙大喊让老人避让。老人仍旧没有任何反应。

徐前凯下意识地跳下仍在移动的火车,来不及站稳,便一个箭步冲

上前,想将老人拽下轨道,但没成功。随后,他又踏进铁轨,将老人抱

摔出去。老人安全了,可他的右腿却没来得及撤回……从看到老人,到

事故发生,整个过程不足10秒钟。

事后他才得知,那名老人姓蔡,今年68岁,有耳背的毛病。送医后,徐前凯的右腿膝盖以下被截除。徐前凯说,因为自己当过兵,自己的很多朋友也都曾是军人,如果换作他们,他相信他们也同样会这么做。

声音:有人为义举点赞有人质疑家人缺失监管

事件一出,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议论。

不少人为徐前凯见义勇为的壮举点赞,网友@颜宴说:“生死关头的一瞬间,凭着军人的天职和善良的天性,救下了老人,所有人都为你点赞!”在他看来,救死扶伤是每个人道德的本性本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也有人为徐前凯“不值”。网友@元泰迪阿认为,老人违背了基本的规则,老人的家人监护不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父母如果这么大年龄了,腿脚不方便还耳背,我会让他到处跑?还跑到正在运行的火车轨上?监护人不负责任,还让别人搭上一条腿,谁不会觉得惋惜?”

还有网友发出质疑,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为什么能“轻易”走进火车站、走上铁轨?这其中,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有缺失?是否也负有责任?

车站:为方便周边居民未封闭小伙医疗费目前车站全部承担

针对网友的质疑,重庆荣昌段火车站相关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华龙网记者,发生事故的铁轨平时都是调车在运行,“因为是老成渝线,周围都没有封闭。”

谈及没有封闭的原因,该负责人表示,因为周边居民太多,如果封闭,会造成他们的出行不便。他也提到,如果像高铁一样封闭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据了解,徐前凯正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单位承担了全部的医疗费,并为其申报“见义勇为”奖。

观点:关于生命没有“值不值”徐前凯就像一柱光

徐前凯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党员。

用一条腿换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与不值?不少网友为此争论不休,重庆客户端“鸣家”专栏的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邱驷看来,用一条腿换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与不值,不由别人来评价,而是由当事人来决定,徐前凯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原本是可以预防的事,希望以后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一是老人外出,特别是要到有危险的地方,家人或他人可陪伴;二是铁路部门可安装栅栏,在火车要到来之前,将栅栏关上,保障行人安全。”

法学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杜江涌认为,腿也好,命也罢,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徐前凯的举动,是职责的本分,更是人性的光辉。失去的是血肉之躯,树立的是不朽丰碑。“致敬,向英雄;感动,为生命;传递,善举燎原。”

“相信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想的只是为了救一条生命,而没有去考虑其他太多。但是小伙子这样的作为,是值得很多女孩子们去爱的。做了,无愧自己的良心。如果不去做,会因为自己的不作为导致老人丧生,而导致自己一辈子在愧疚中吧。”沙坪坝新闻中心新闻主播闵健源也认为,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

考古学者林必忠表示,当今社会已和古代社会渐行渐远,传统意义上的侠没有了生存土壤,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赋予侠以新时代的意义:靠自己的力量济人困厄,轻小利顾全大局,爱岗敬业者。在林必忠看来,徐前凯就是新时代的侠。

网评鸣家陈晓荣直言,重庆小伙子徐前凯的救人行为,是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美德体现。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教授胡伟清表示,伦理不是经济,这不是值与不值的问题,而是该与不该的问题。这个问题,远没有电车难题复杂。

荣昌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朱芸锋直言:“面对一束光,别问值不值。”

躺在医院病床上接受救护,在坦然接受现实的同时,他没有大谈特谈自己品格如何、行为意义怎么样,而是异常平和地认为,这就是他应该

做的一件事;而且毫不犹豫地告诉别人,他做了这件事并不后悔,要是

时光倒流给他另一次选择,他还会这样去做!这才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一面镜子一束光,“徐前凯们”就像一柱柱火热而温暖的光,给我们更

多的人,为传承友好互助、美好善良的民族美德,照亮继续前行的方向!

4、人民日报刊文:期待孩子们的作文,再多几分真实和真诚

由于当下作文教学依然存在功利化、程式化、模板化、套路化等倾向,使得在部分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评判好作文的维度,是如何获得高分,而非抒发真情实感。

原本评出得奖文章420余篇,结果只颁出380个奖。剩余四十几个均因被查出有抄袭行为而取消获奖资格。近日,某征文活动出现多篇参赛文章涉嫌抄袭的消息引发了普遍关注。

作文抄袭,已不是新鲜事,去年此时,因在某知名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最终获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认定的考生被曝作品涉嫌抄袭,引发一片哗然。此后,各大作文和征文比赛,为了保证公平,纷纷参照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标准,对每篇征文进行严格查重。

为什么作文抄袭频频出现呢?几个原因至关重要。

其一,诚信之风尚未完全建立,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但考试舞弊、抄袭的现象依然时有出现,也渐从学校内的考试蔓延到社会上的考试和选拔。

其二,在部分学校和家庭,作文已经背离了“我手写我心”的初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不是为别人而作,应反映当下、反映时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遗憾的是,由于当下作文教学依然存在功利化、程式化、模板化、套路化等倾向,使得在部分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评判好作文的维度,是如何获得高分,而非抒发真情实感。“那一刻,我也在默哀中泪流满面!”一个四年级学生如此描述自己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悼念活动时的感受。一翻个人资料,2008年,该学生才刚满一岁。当成人世界的所谓“规范”和“套路”干预了孩子们的个性抒发,势必会让部分孩子逐渐失去写作文的兴趣。

其三,成人的功利化考量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负面影响。此前一份调查令人担忧,某征文比赛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在超过4万名家长中,多达60%的家长曾帮助孩子完成过作文。试想,本应作为结果的奖励被当做了出发时的动力,这样的作文,从一下笔,便已经与写作的本原背道而驰。

让作文回归应有之义,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发力。一方面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真实、尊重原创的土壤,让诚信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种阳光透明的机制,让抄袭者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最重要的是,期待老师和家长们少教授孩子们一些模板,从激发孩子内心真正的创作愿望入手,鼓励孩子们我手写我心。

期待孩子们的作文,再多几分真实,再多几分真诚。

5、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自称上班太累,拒

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网友对

此看法不一:正方认为,小伙子健健康康,理应给抱幼儿的妇女让座;

反方则说,年轻人也有体力透支的时候,不应把“让座”当成一种道德

绑架。(7月5日澎湃新闻网)

乘客都得买票上车,让座绝非理所应当。看起来,现于上海地铁的

这一波“让座争议”,似乎也并没朝着让“仗义执言”的爆料者感到满

意的方向发展:网络之上、跟帖之中,除了少数“挺让派”,大部分网

友都不赞同站在道德高地“慷他人之慨”,摆出一副“让座指导员”的

姿态来诲人不倦。

网友的眼睛,当然是雪亮的。对于文明和谐的让座风气,人们打心

眼里都会支持和践行。所以,现实中的许多地方,主动让座日益成为一

种文明常态,就揭示缺乏素养的“霸座”不让者,确凿已经越来越少。

然而,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

不及的“指教心态”——明明是“我的座位我做主”,有些人却偏要好

为人师地“做人情”。

从媒体报道和网传视频不难看清,前述话题中的年轻男子,尽管做

了一天义工也觉得挺累,但还是想过要给旁边抱小孩的妇女让个座的;

但就在这个内心纠结的时候,旁边的一位阿姨好像比他还心急,马上“爱心爆棚”似地出言相教。而当受教者不胜其烦,干脆偏不“听话”让座时,一些“素质代表”则更是怒不可遏地群起攻之和摄之,甚至事后还

把这段“丑事”传到了网上。如此强加人意的“爱心指导”,又与“道

德胁迫”何异?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我们当然希望全社会的谦让风气越发浓厚,但却也要懂得“欲速则不达”,何况还有“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古训。由是观之,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

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

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

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

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

指教“你该如何来”。以前述话题为例,年轻人没让座,周围人都指责他,那么“道德高人”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他真累了,只要

有个人出来让座就行了,这个人也可以是我自己……但遗憾的是,小小

的一个让座问题,结果却没有一个赢家。

文明重在自律,让座无须“点名”。从某种角度说,利用舆情压力,想为自己“道德贴金”,这种行为比让不让座的性质更为恶劣。

适用话题:让座、道德绑架等

点评: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上,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背负的责任就越少,有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别人都不帮忙,我帮什么忙?或者

是肯定会有人帮忙的,我就不帮了。结果就这样了,很尴尬。

6、藏伞于民难掩共享雨伞管理漏洞

7月3日,记者走访南昌多个共享雨伞投放点发现,才投放半个来月的共享雨伞不见踪影,整个南昌城共享雨伞已“一伞难觅”。有临街店面的

店主称:“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不见了,全被人拿回家了。”共享雨伞

负责人赵书平针对此情况声称“本意就是‘藏伞于民’”。(7月4日《江南都市报》)

投入在南昌的3万把共享雨伞半个月“一伞难觅”,经营者虽以“藏伞于民”为由给共享雨伞失踪找归宿,但倘若按此逻辑,该经营者即便

再投入13万把,也有可能“一把难觅”,陷入“藏伞于民”的境地。

共享雨伞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本来就是供市民临时使用,发挥

物品使用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商品化服务。但3万把雨伞全军覆没真的“藏身于民”时候,确实方便了“收藏者”,而经营者也只有装面子赔本赚

吆喝。

在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应该引起共享雨伞经营者的关注和反思。近期,已经有数家共享单车经营者倒闭,经营者大吐苦水“共享单车被偷光”。虽然这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过程,市民对共享单车也好,对共享雨伞也罢,都需要有一个共同使用、共同维护的认同归位,但这种过程所产生的成本,需要企业在共享经济布局时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

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雨伞,在使用者下载一个A P P、注册后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即可自由使用共享单车或共享雨伞。作为一种共享的商品化服务,因为使用者在使用时已经获得对应的密码,等同于一定程度上占有使用甚至相当于所有者的身份。一旦在密码设置、物品监管方面失去管控性,倘若再遇到一些贪小便宜的市民时,共享雨伞,或者共享单车,难免就成为唐僧肉,随时会被觊觎。

作为共享雨伞的经营者,面对这种管理上的漏洞,不能仅仅依靠“乌托邦”式的初衷,掩盖管理的漏洞,这于解决共享雨伞失控一事无补。

共享雨伞也好,共享单车也罢,可以尝试在共享商品的使用上,与使用者社会诚信相衔接,来增加“非法占有”共享雨伞的成本,使“藏伞于民”的民众基础得到削弱,届时,共享雨伞就又会重新回到共享物品的位置上。

当然,仅仅依靠共享雨伞经营者技术上的防范,是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共享雨伞“被藏于民”的尴尬,还是需要通过营造合理规范使用共享物品的社会氛围,营造讲诚信、守法治的社会氛围,才能不断积累共享雨伞受益者受益共享商品的使用意识。

一把共享雨伞,为使用者遮挡风雨。一批共享雨伞,见证着一座城市公共文明的呵护。共享雨伞的命运,既事关共享经济的命运,也考验市民社会的文明。有待于共享雨伞经营者和共享雨伞使用者,用规范的管理和文明的使用意识,为共享雨伞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适用话题:共享雨伞等

时事评论的文章

星博教育个性化辅导方案 学生: 教师: 日期: 时段: 课题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 教学目标学会去写时事类文章 重难点透视写文章重在出彩,学会出其不意。 教学内容: 2014年3月1日,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一个令人愤慨的日子。在昆明,无辜的人们遭到歹徒丧心病狂的袭击,父母失去了孩子,刚刚上大学的青年永远离开了同学和亲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我们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3月1日,春城的春天里,我们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我的窗外,正飘着细细地春雨—— 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我要随着春风悄悄地潜入人们荒芜的心田,抚慰它,呵护它,为世界带来光明,再也没有恐怖和暴力。 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我要化成千万滴雨滴,用春的芬芳气息,用春的诗篇,春的乐章,去平息人们心中的暴戾,让我们心灵的世界变得花团锦簇,让我们的心灵永远盛开着善良的花,让孩子的笑脸永远幸福。

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我要捎上一把肥沃的泥土,轻轻地洒在人们的心田,种下一粒种子,用我的春雨滋润它,开出和平的橄榄枝,让残暴的人放下手中的屠刀,抹去人们眼中的仇恨,“天同覆,地同载”我们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中华儿女,没有理由我们要自相残杀!没有理由让亲人们哭泣!没有理由让亲人流血! 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我要用爱国的信念浇灌人们的心灵,江河汇成海洋,小家聚成大家。 假如我是春天的一滴雨,我要化成人们眼中永不干涸的泪,永远记住这一天。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能够从现实的事例,引发想象,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渴望和平的愿望。文章内容新颖别致,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好词: 好句: 好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新闻阅读

考点:新闻阅读 一、(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

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精准训练一 新闻概写与点评

专题一语言表达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新闻概写与点评 练前提示浙江卷在压缩语段中针对新闻主要有概括新闻事实和点评两种小题型。对于前者,主要把新闻事实要素提取出来即可。后者是新考的题型,也是一种开放性题型。解答这类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抓新闻本质,切中要害;第二步,选好点评角度,观点新颖;第三步,评述准确简明,有理有据。 1.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个字。 央视网消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说,我国将于2019年6月前后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技术为基础,专门用来执行载人空间站的发射任务,于近期转入试样阶段。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是空间站工程,今年是第三步任务的关键之年,为空间站任务改进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近期转入试样阶段,空间站核心舱将完成设备齐套及舱体总装,相关大型地面联合试验逐步展开。 据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火箭全箭总长53.7米,芯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起飞重量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明年6月前后首飞,将执行载人空间站发射任务。 2.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要求分别不超过15个字。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 据介绍,1992年,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确定,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今天,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1)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事评论美文

时评美文摆脱手机依赖回归人际沟通 据报道,在湖南岳阳,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被一辆驶来的轿车碾压致死,而当时就在不远处,小女孩的妈妈却在低头看手机。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产生忧虑。近年来,因为在马路上看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杭州有人一边看手机一边开车,掉进西湖;义乌一男子看手机过马路被疾驶的车辆撞飞……“低头族”在车流中穿梭,险象环生。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似乎更能佐证这一观点。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的功能早就溢出了单纯的通信意义,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吃饭、打车、网上购物、银行汇款、朋友间的金钱往来等都可以通过手机简单的操作轻松完成,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更是无以复加。 此前,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虽说“爷爷摔盘离席”只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偶发事件,但由手机引发的各种心理疾患,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上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 技术是柄双刃剑。尽管手机的便利压缩了时空,虚拟空间里的狂欢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回归现实却是人的精神和情感变得更加空虚和苍白。在地铁里,沉默成为一种默契,人们低着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一旦有人大声讲话,被惊动的人们往往投以反感的目光;在聚会的饭局上,一桌人各玩各的手机,没人说话,间或有人发出笑声,大家会抬起头,疑惑地问“怎么了”。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人们为何会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需要从心理上去寻找病灶。现实的高压往往让人产生逃避的心理,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诉求。久而久之,这种逃避成为一种懒惰,更多的人愿意在虚拟的世界里表达诉求,以避免现实交际带来的纷扰。而手机依赖症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使人渐渐失去社会交际的能力,从而变得保守和封闭。“社会人”变成失控的“工具人”,人被物化、工具化,从而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陌生感。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习惯品质被抛弃,郊游、健身、看书、听音乐等让位于手机、网络,让人的身心逐渐浮躁、虚空,对工具的依赖感日趋加重,最终人与工具形成不可分割的捆绑。 摆脱手机依赖,回归现实的人际沟通,需要重建自信和信任,并形成宽泛自由的交流环境。人们因交际压力而选择逃避,也必将因信任和轻松而释放。一方面,要破除手机依赖症,需要对手机这一现代通信工具有全面的定位评估,需要重拾一些渐渐被抛弃的生活习惯,比如郊游、社交等,这个过程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另一方面,身处信息社会,手机功能将越来越强大,从手机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我们在和亲人相处,与别人交往时,不妨将手机调成静音甚至关机,以面对面交流增强沟通效果,增进彼此情谊。然而,要彻底克服对手机的依赖,还得让社会用一种平和的节奏运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整个社会有深刻的改造、变革,而这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遏制校园暴力还要回到教育本质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除了阳光和欢声笑语外,也难免有阴霾和暴力。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恶性暴力欺凌事件多次被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提出要对全国中小学校学生之间因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以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更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坚决遏制校园暴力这种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按照此次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时间安排,4到7月为各学校开展治理的阶段,9到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2017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23救95值不值,总得有一些价值免于功利计算 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条新闻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意识到:奥特曼都是骗人的,消防员才是真英雄。5月2日凌晨,福建宁德一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搜救过程中,墙体突然倒塌,消防战士姚为君被埋压,救出后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年轻生命的牺牲让人无比痛惜,我比较反感媒体的这个标题: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个议题预设着“23岁换95岁”的生命冲突,诱导出一个坏逻辑,让人们用年龄去衡量生命的价值,以功利主义的思维去评判这样做到底值不值。评论中一片争议,有人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有人说,23岁大好的年华,也许他活着以后可以救更多人,对,我狭隘!有人说,也许是我太浅薄,不值,你的父母该是怎样地撕心裂肺。 想起30多前“大学生张华救掏粪老农而牺牲”引发的那场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今天人们仍在讨论这样做值不值。这个时代的一大进步就表现在对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虽然仍有人觉得不值,甚至痛骂支持救人者为“圣母婊”,但这种声音已经很边缘,主流观点是在批评这种“值不值”的坏议题,痛斥这个“用年龄衡量生命价值”的坏思维。 一个网友的留言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如果非要从客观上分析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生命不分老幼贵贱,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命的拯救,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 这就是现代文明,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而给予弱者更多的倾斜关怀。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贵贱、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甚至会在面临决择时向弱者倾斜,保护老弱病残者。比如,身处困境,面临灾难时,会让老人孩子或妇女儿童先走,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们。――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这好像毫无理性,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进化论要求的,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本能、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化上,不仅不会因为“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创造更多价值”而抛弃老人,在生命的价值次序上把他们排到最末端,而且会因为他们是弱者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格外的关怀。 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文明自觉,更不用说一个以救人为职业天命的消防员。当一个消防员面对这样的场景,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他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里面是什么人”,而是“里面有没有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人,没有什么财物比生命更宝贵。当他听说“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时,我想,他是不会犹豫“救人值不值”的,不会把两个生命放在价值的天平上去衡量一下。他们的职业使命就是救人,这种职业本能早超过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知道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他不仅不会考虑“万一牺牲了值不值”,而会考虑到这样的老人更缺乏自救能力,更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援。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一个消防员面前,这个生命的不等式不是一个问题,似乎无坚不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一败涂地。我理解当人们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时的痛心和惋惜,这可能也正是英雄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原因――我们会用“亏不亏”来计算,但他们不会;我们也许会纠结和冲突,但他们永远不会给自己陷入这种纠结的机会,他们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1、手机摧毁亲子关系背后的逻辑果真成立吗 “他们说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现在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近日,重庆市35岁的何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晒出11岁女儿的一篇暑假日记,日记记录了女儿与父母相伴的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这篇日记让年轻的爸妈们看了纷纷汗颜,感叹不经意间就毁掉了孩子的童年。有研究表明,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7月5日澎湃新闻)由手机引发亲子关系疏远,早就算不得是新鲜话题。每每有生动鲜活的 案例曝光,大家无一不是一副痛心疾首状。但可以想见,这种看似情真 意切的“幡然醒悟”更多只是一种临时性姿态。现实是,那些深陷手机 依赖症之中的年轻父母们,在短暂的“自省”之后多半又会故态复萌。 当智能手机如此之深地嵌入了生活本身,诸如“放下手机,陪陪孩子” 之类的呼吁,到最后很可能是无力的。 之所以说“手机摧毁了亲子关系”,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 人的精力和注意力终归是有限的,当手机占据了这其中的大部分,必然 会导致孩子被忽视、被冷落。而对于幼年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原本却是 尤其需要父母充分关注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以智 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对稀缺注意力资源的强势占据,在不同领域都 已经引发了普遍性焦虑。 父母沉迷手机,孩子争风吃醋,这实在是个太过可笑的故事。可的 确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在“选手机还是选孩子”的荒诞问题上,很 多年轻的父母们还是以实际行动选择了前者。透过此类现象其实不难发现,新生代父母在对待家庭生活以及亲子议题时,更多还是兴趣驱动多 过责任驱动,这与上一代父母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当基于个人立场的行为偏好,凌驾于作为家庭成员和为人父母者的 伦理义务,形成诸如“要手机不要孩子”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在现 代社会,家庭结构对于个体责任约束和行为引导的效力已发生了明显的 衰减。即便在组成家庭、有了子女之后,不少人在内心深处,还是将自 己定义为“独立的个体”。这种高度反传统的自我期待和角色设定,客 观上导致了所谓新生代父母抚育子女能力弱化的事实。 年轻父母的“责任回避”,一方面表现在日常抚育子女时的漫不经心,比如说“玩手机而忽略孩子”等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高度依赖 从市场购买商业服务来取代自己的“先赋性责任”,早早给子女报各种 各样的亲子班、早教班、启蒙班等就是典型举动。现实中,亲子互动的 萎缩、亲子关系的断裂,或许远比“要手机不要孩子”所呈现的更为严重。 说到底,也许并不是智能手机让年轻的父母们忘了孩子,而是某些 年轻的父母们本就无意于、不善于和孩子相处,才转而逃避到了智能手 机所建构的虚拟空间之中。也惟有厘清了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正确的解 决之道。 适用话题:手机、亲情、责任等 点评:泛娱乐时代,手机到底是好是坏,全凭你怎么用。打王者荣耀未 必是坏,因为有的人在锻炼策略。用手机学习也未必是好,因为很多时 候埋头读书才是正道。 2、“脱鞋取钱”无涉自卑只关尊重 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它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腾冲市民杨澜涛看到并拍下传至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高三语文新闻点评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三语文新闻点评专题练习 一、新闻点评评分标准: 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件(1分);评论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3分)超过字数扣1分。 二、写新闻点评的注意事项: 1.不要对新闻本身有何写作特点进行评析,如针对新闻的语言、结构、手法等发一通议论。 2.切忌抛开新闻事件,漫无边际地说一些与此无关的话。 三、专题练习 1、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2、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请用问句的形式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 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 《弟子规》:“丧三年,长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 有的学生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不吃肉,缺营养,太迂了。 3、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 简要评论。(4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 概述:▲(2分)评论:▲(2分)

4、近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在演出京剧《江姐》最后一幕“红梅赞”一段中,突然咳嗽了几声,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张火丁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了!请求大家原谅!”随后,她招呼准备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红梅赞”再唱一遍。当张火丁“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多钟的《红梅赞》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鼓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张火丁再次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含泪退场。请你点评(不超过50字)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120字左右。 《武汉晚报》20XX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6、杭州湾跨海大桥5月1日下午全线贯通,目前已进入桥面铺装和交通工程施工阶段。这座桥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管理,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大桥118亿元的巨额建设资金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全部自行筹措。另外,有关单位还攻破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了6项世界或国内第一。 7、“作文错1个字,扣1分,而且上不封顶,但是重复的不计”,这一点已明确写入2008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昨今两天举行的全省“推进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上,雅礼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邓志刚提醒:“现在已经使用新课标学习,将于20XX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们,从现在开始,请留意你的笔,每写错 1个字,在高考中的代价就是1分,而这1分的价值,很可能关乎你的一生。” (湖南新闻网)你对此有何看法?(100字左右)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 高考政治试题都会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那么学生写时事的相关评论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一) 时事评论背景: 岁末档期几部国产院线大片陷入了“数星星”的口水战。对于一部影片是好是坏,观众莫衷一是很正常,但是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只顾着“数星星”,恐怕很难推出叫好叫座的精品佳作。 时事评论观点: 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体系中,大片好不好,观众心里最清楚,但观众对于电影的评分不是影片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人们对好电影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立场不同,评价也会不尽相同。更何况,评分平台上雇佣水军等“非正常打分”也确实存在。 对于影片多元化的评价并非坏事。各方观点都能摆在一起正面交锋,这种“活力”恰是一个产业由初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 事实上,各方都清楚的是,“恶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没有能力搞垮中国电影,真正危害电影市场的是那些“烂片”。需要看到的是,一些片方急功近利、“故意迎 合”“突击消费”只会透支观众信任、扰乱电影市场。

归根结底,中国电影要获得好口碑,更需完善市场、加大支持、修炼内功。用心拍好电影才是正确的“刷分”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会三次审议获表决通过。从创作主题到资金投入,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电影放映具体时段,法律都作出明确规定,被业界视为政策的“保驾护航”。 电影制作方唯有执着追求有品质、有风格、有内涵的作品,真正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获得好口碑。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二) 时事评论背景: 12月28日,成都商报刊登了《建在秦都遗址上的新城被曝多处项目涉嫌违法》一文,引发部分媒体及关注。同天,封面新闻也推出了《秦咸阳宫遗址或缩水一半建楼冯仑被指拿地37宗》的报道。随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官方微博回应称,在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在建项目立即全部停工。 时事评论观点: 此前,因未履行文物审批手续,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单位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于20XX年1月,向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27个建设项目发出“停止侵害通知书”。然而,通知书形如螳臂当车,根本阻挡不住各大项目的推进。甚至,由于27个项目“南北挤压”,迫使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不得不让步:保护范围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3篇!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3篇 扶老人,也要扶人心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选择,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个社会人心变化的影子。 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在历次事件中一旦个别案例酿成了舆论事件,那些铺天盖地先入为主的支持或指责,会给政府依法行政、法院独立审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行走在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平衡木上,结果更容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越来越倒向声音更大的那一方。但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给每个人是否已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社会心理上的准备打下了一个问号。有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老年

人口已超2亿,2025年将达3亿,诸如“倒地老人要不要扶”之类在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之间发生的争论,未来必将更多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届时,这将不再仅仅是一道是非题,更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你我都相关。因此,以什么样的社会心理面对这个未来,将影响这个国家在老龄化社会里的公共政策走向。 “老人倒地没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讹”的确都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但应该清醒,我们之所以常常说“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为“狗咬人”才是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真相。在2亿多老

人的中国社会里,碰瓷讹诈才几个?可是,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舆论场中,活跃的几乎都是年轻群体,老年人大多因为对技术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语。如此环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广场舞等热门话题上,竟然出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哗众取宠的偏颇声音。 都说是“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中国能创造出今天的繁荣,与正在逐渐老去的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个社会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在未来越来越多“4—2—1”的家庭结构下,面对不同年龄层群体间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3份打包)

又到5.4,在逐梦前行中书写无悔青春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五四先驱曾有言,“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确,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千百万, 但却少有什么能像青春一样,孕育着如此强大的向上力量。能够说,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青春,就蕴含着激情和梦想。 不过,反观现实,确有另外一幅景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戴起了复古眼镜,唱着“老男孩”,喟叹着时光的消逝,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 女孩”,感慨着自己得了“初老症”。风华正茂,却难有激情去放飞 梦想;青春年少,却鲜有闲情逸致去仰望星空。复古也好,文艺也罢,青春,似乎早早就染上了暮气。 毋庸讳言,如今的年轻人虽然享受到着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红利,但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房价的高企、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生活中,压力的叠加,让精神的树苗,重负累累。正如有人所言,“青春染暮,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被现实压弯了腰”。 问题是,谁的青春是容易的?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压力和烦恼?哪一代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更别说,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身处在这样一 个时代,已经充足幸运了。无论是“中国梦”、“互联网+”,还是“共享经济”,抑或是“双创”,时代不是已经准备了一个充足大的 舞台,供我们挥洒汗水、追逐繁星吗?与其抱怨、委屈、毋宁改变、 前行。

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韶华难留、时光易逝,谁也没有资格挥霍青春。常听人说起,别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安稳和缓慢下来。确实,青年时代,纵然有困难,有挫折,那又如何?那不正是青春之所以为 青春的原因么?一句话说得好,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 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关键就看你敢不敢于追逐梦想,能不能把奋斗写 满征途。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我们正处在砥砺意志、奋力前行的最好年纪,因为短暂的压力 而浇灭心中的炙热,因为一时的不顺而磨平青春的棱角,这绝非是青 年该有的模样。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挥洒下汗水,在繁华风光中 攀登过高峰,自己的前途才会像掌纹一样,纵然弯弯曲曲,但终究掌 握在自己手上。 让安全意识覆盖每一寸土地 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 火场面积达到1万公顷,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扑救 工作。截至4日晚,扑救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火场态势整体稳定。扑 火队伍将继续向纵深推动。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近10多年来,我国森林年均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伤亡人数三项重要指标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高枕无忧。近期河北、山西、辽宁、 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相继发生多起较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严重,并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如何写新闻点评 研读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的语言表达题,我们会发现,命题者真是与时俱进,题型越来越富有创意了。除了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外,新颖独特的题型不断涌现。如提取关键词语,拟写广告语、串联词,解读漫画,甚至还出现了写新闻点评,拟写建议,写欢迎词,写版面宗旨,写赞赏语、邀请语、读后感……这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非常实用。它们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拓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的是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写新闻点评呢? 新闻点评,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日常读报会发现,在重大新闻报道的最后往往有一个“编者按”,我想,那就应属于新闻点评的一种。既然是“点评”,我们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拿出我们的态度意见。点评一定要是非分明,要画龙点睛,要切中要害。怎样才能具体做到这些呢?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怎样写好新闻点评 ———兼评《检察日报》专栏“新闻快评” 近读《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感到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做到了每周三在第五版最右栏设一长条作为“新闻快评”园地,每期登载快评3至4条。“新闻快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井盖之惑》(11月24日),就北京今年1月至10月,三分之一的井盖失窃了,失窃数为21090个。点评说:“负有保护井盖的部门多达19个,该保护好了吧?事实却正相反——谁都有责任,意味着谁都不负责任,这正应了一句老话——鸡多不下蛋。”三四句话点评出问题的实质,特别值得相关部门的深思——何以鸡多不下蛋? 再如《500元以下:免赔》(11月3日),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11月1日正式推出机动车辆保险附加绝对免赔额等条款,其中规定“500元以下的损失免赔”,点评说:“这种德行的保险公司可不是一家两家。和他们比起来,把话说在前头‘500元以下免赔’倒是进步。”“会不会有人哪天出了事,一看损失在500元以下索赔不了,干脆撞它个狠的?”点评得很有讽刺的意味,这样的保险公司“惟利是图”的“德行”实在让人寒心! 再看12月1日的《封口费》,即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称为“封口费”。这份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点评严厉地抨击:“‘有钱能使鬼推磨’,‘封口费’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有钱也能使鬼不推磨。拿了钱,对坏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钱拿得再多一点,两只眼可以都闭

[2018最新时评类作文范文800字精选]时评作文2019

[2018最新时评类作文范文800字精选]时评作文2019 所谓时事,就是每天不断发生更新的事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事件,但是有些重要的时事发生之后必须要做好相关记录反思,那么这里就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最新800字时评类作文范文。 时评文范文800字 【二时评范文】 《时评江海松事件》 今天中午我在电视中看到临川一中校友-留美中国籍男博士江海松“吻”瘫机场事件。了解此事催人大笑,媒介普及的当代我想大家都有耳闻近来美国发生的炸机未遂事件。再看看‘旅美博士“吻”瘫机场’,美国警方实有草木皆兵之心。请问大家我能否暂时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锦绳”来描述美国警方。非当事人的我们要用更明亮,更单纯的心态来看待此事。作为人民的安全卫士-我对美国警察的警惕感表示崇敬,但美国警方过度的警惕感对那些貌似‘毒蛇’实为‘锦绳’的外籍旅美民众看来则是美方对外籍民众人权的藐视,这样有事没事找外籍旅美人员的茬也会导致美国国民对外籍旅美民众的信任下降,一场社会信任危机会因而发生么?美国媒体借此事件 __人素质的评判也极为偏激甚至恶意攻击中 __思

想道德。美国某些扭曲事实恶意批判中国国民的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想要自己安全就不应该伤害别人,我们都没有因美国连环杀人案,军方增兵阿富汗而说你们全民都是杀人犯土匪强盗呢。江海松无法代表中国,就像那些罪人无法代表美国。况且江海松并未有意破坏机场次序。 一位手无缚鸡之力且无寸铁的书生竟让美国如此紧张-1600人被 困机场长达6个小时。感叹呐!一个人是否为恐怖组织成员能够凭借 警惕感来怀疑吗?美国警方很负责任,但没有清醒的头脑。江海松违 规跨过安检区确实不对,美警方的逮捕也有必要。但为什么当时不逮而是等到事后?当时在机场并未发生任何**,当事人江海松为什么可 以轻易跨过安检区?当时安检人员在哪儿?江海松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在美国机场安检人员眼皮低下隐身而过。机场瘫痪需要追究责任,但不负责任的机场安检人员不配有追究他人责任的权力。 公交乘客拒让座,可被赶下车的规定是否合理? 广西南宁市法制办公室日前发布了《南宁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办 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如果乘客拒绝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驾驶员和乘务员可以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

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满分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满分答题技巧 2020年高考快到了,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应该怎么作答?下面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满分答题技巧,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新闻文体的特点 1基本特点: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 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 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 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 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 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1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 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 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 的段落层次。 4辩叙述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