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试题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试题

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

卷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史学对夏王朝或者夏文化的探索,在近10年来似乎成为考古学界的一个新生问题,甚至已经由夏代真实样态讨论,引申至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构建等深层问题。实际上,这种看似考古学界内部的反思讨论,是与整个历史学界研究取向的转变相契合,甚至是略有些“迟缓”的反应。

自19世纪末以来,史学研究提倡“民史”和“群史”,这其中既有学术的考量,亦有当时政治的影响。实际上,所谓新史学兴起,对于传统政治史或经济史关注度的下降,并非真正对政治史关注度的下降,而是史学议题在不断拓展。同时,将以法国年鉴学派几代学者或新史学叙事转向的成就引入中国历史问题的尝试,较长时间内处在初步阶段,西方分析方法与中国传统史料之间的调适尚未完成,很难成功生发出基于中国史料的问题意识。具体到中国上古史,一方面,虽然100余年来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这样的大发现和系统性的整理研究,但从整体上看,仍未能达到替代以东周至秦汉的历史著述编年与框架的地步。另一方面,三代考古学界孜孜以求、成果斐然,但也仍没有达到可以摆脱“以文献为基本立论前提”的研究样态。由于史料的缺乏,学术界目前无法将先秦史研究转向为“民史”和“小历史”研究。事实上,近十年来,传统的先秦史对于先秦社会的讨论逐渐减少,有学者甚至将其概括为“先秦史研究已逐渐让渡为新见文字材料的考据与释读”。这种总结,虽很偏颇,但的确指出了当前的先秦史研究重具体问题,而轻视整体格局的现状。同时,近年来部分青年学者,将新史学关注的性别、家庭等话题引入先秦史的整体研究,实际效果仍然是综述为多而框架式构建甚少。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与其归因于学者的视野或者材料局限,毋宁说是在先秦史整体格局和阶段性的变化方面,分析工具与史料之间没有匹配出能够支撑上古时段历史样态宏观的构架所致。

在此背景下,中国先秦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具体到夏时期的研究,虽然夏王朝未被考古学发掘的同时期文字材料所证实,但也并非仅是“单线进化论”的阐释预设。既有的历史文本在兹,夏文化的探索,无论证实还是弥补,无论证伪还是重构,都必然是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对早于殷墟阶段社会性质、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族群综合研究的总体性探索,是先秦史学科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甚至也是全球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东方世界王权兴起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中不可缺失的研究内容。

(摘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10年来考古学界对夏王朝或夏文化的探索,已经由夏真实样态讨论深入至考古理论和方法论构建等深层问题。

B.新史学关注性别、家庭等话题,对于传统政治史关注度下降,这只是表象,实质问题是史学议题在不断扩大。

C.虽然100余年来有大量的考古发现,但史料的缺乏依然是史学界目前无法将先秦史研究转向为“民史”的重要原因。

D.近年来对先秦史的研究话题拓展了,但受研究者的视野或材料所限,实际效果仍然是综述较多而框架式构建较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对夏文化的探索问题放在历史学界研究取向转变的大背景下论述。B.文章通过分析先秦史研究现状,论证了夏文化探索要面对的问题。

C.文章综合运用了事实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逻辑严密,说理深入浅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整个历史学界研究取向的转变,考古学界对夏文化探索已经迟缓,要奋起直追。

B.西方分析法与中国传统史料之间的调适很难完成,中国史学应要有独立的分析方法。

C.让渡于新见文字材料的考据与释读的先秦史研究存在重具体问题轻整体格局的问题。

D.夏朝有文字记载但未被发掘的考古文字材料所证实,对其探索是史学界必须面对的。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

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当地传统通信设施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这一功能也成为其应用在航空上的一大优势,通过双向通信,飞机能实时地传回位置信息,这样便于空管部门监控飞机位置以及状态,也能在发生事故时,使定位和救援的速度加快,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亡。

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据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领域的卫星导航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7.04亿美元。到2020年,一旦北斗导航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并拥有价格优势的话,届时将大量取代GPS,应用于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领域。目前,GPS约占全球市场的95%,我们应清醒地看到,GPS技术在全球市场上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替换GPS 的成本将非常巨大,用户对北斗新技术的接受过程会相对漫长。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