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作者:智淼

最近得到一本《观音菩萨全传》的书,书里的观音菩萨完全是女性形象,但是据我所知观音菩萨在传入中国前应该是男性的身份。由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和大家一同研究。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它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又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根据刘宋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位太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观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音。苦海无边,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界上有情众生,遇到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传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如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在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盛唐时期,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

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一样的。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

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南怀瑾先生认为: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中国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此后,梅岑山便被观音住处“普陀洛伽”所代替,原名倒渐渐湮没了。

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每逢观音香会时,来普陀求福求子的摩肩接踵,纷至沓来,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

女孩写《求夫疏》求到满意伴侣

女孩写《求夫疏》求到满意伴侣(2015-09-09 13:51:48)转载▼ 标签:情感分类:实用、杂谈 特别提示:本文是作者投稿,作者不具名。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夫疏 伏以观音慈尊,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皓月之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 三宝弟子ⅹⅹⅹ,曾用名及亲友唤ⅹⅹ,业障深重,父母年事已高,因忧弟子婚事与单位工作之事愁眉不展,弟子系信佛弟子,但命注婚姻不顺,亦使弟子心中受极大痛苦,常常信愿弱化,行善不力,多有退转,为尽孝道,虔诚仰翼大士赐我福德智慧之男为吾终生伴侣,以期能宽慰父母之心,弟子亦能安心努力行善,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姐妹。 希望他能满足: 一、身体健康,能与我白头到老。 二、外型上我们互相能够喜欢,他能主动接近我。 三、愿他经济条件好,能有一个适合我的家庭氛围,最好经商,他的家人能够喜欢我,理解我的性格,宽容对待我,我的父母家人认可他,两家相处融洽。 四、愿他性格温和、阳光,夫妇交心,互相爱护。 五、愿我八字命数中关于婚姻方面的不良信息远离或消失。 六、愿他最好能在政府机关单位有正式工作。 为此,弟子发愿,为自己积累福德资粮。 一、发愿持不邪淫戒,随力劝解别人不要邪淫。 二、发愿不偷盗别人财物,不妄语诽谤他人。忏悔一切身、口、意所犯不净之业。 三、发愿愿将每月薪水的五分之一用于放生。至愿望达成之时,尽力大放生一次,今后随力奉行。 四、发愿尽力控制脾气,不顶撞父母,团结兄弟姐妹,孝敬父母长辈,常读《弟子规》并努力去做。 五、发愿在时间充裕时,每天在家包括今后在婆家洗刷饭后锅碗。 六、发愿终身积德行善,随缘各种布施,修身养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力所能及之事尽力去做,努力学习母亲、妹妹性格上的优点。 同时,力戒一切伤害我皮肤的习性、饮食与性格问题,少食辛辣、油腻、凉、甜食、少熬夜、少食动物尸体及内脏等,愿菩萨慈悲加持我皮肤恢复好,少忧虑,保持心情愉快。 勉行以上所述,以期无负大士之洪慈,又祈四海内外,一切同人,咸息恶心,咸发善念,咸尊夫妻之道,安家立业。少忧虑,和睦求善归菩提,咸体普覆并载之仁,视邻邦如手足,以天下为一家,互相维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与天地并称三才之人名。转大乱为大治,普天同庆,畅佛化于两间,万国咸宁。唯愿菩萨,普施无畏,愍我愚诚,

写文章要注意“观世音菩萨”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写文章要注意“观世音菩萨” 联大八年,成就了一番气象,有国外西南联大研究者问沈从文先生,何以使然?沈先生想了一下,说了两个字“自由”。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联大人的共识。只有在自由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人的兴趣、爱好、个性也才会得到充分的尊重,难怪联大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教授,他们鲜活的人生所演绎的种种风雅之事,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这之中传闻、轶事最多的非刘文典莫属了。和老蒋干仗、替庄子跑警报、只吃鲜桃一口、月光下讲《月赋》、磨黑风波这些就不说了,现只说说老先生和文学、写作有关的故事。 刘文典恃才傲物,联大只陈寅恪、唐兰、冯友兰等几位国学功底深厚的教授能入他的法眼,搞新文学的“才子”出身的教授们,他是很看不上眼的。刘文典看不起文学创作,认为“文学创作能力不能代替真正学问”。一次有人问他是否知道当时正在走红的巴金,他喃喃自语:“我没听说过他,我没听说过他。”在西南联大,教中文系大一《各体文习作》的是沈从文,学校要给沈提级,刘愤愤不平:“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元,我该拿四十块,朱自清该拿四块,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角钱的。” 刘文典喜发惊人之语,一次,学生向他请教如何写好文章,他信口说:“只需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不明白。

他解:“观,就是要多观察;世,是要懂得世故;音,是要讲究音韵;菩萨,即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菩萨心肠。”刘文典虽看不起文学创作,但整天在与文章打交道之中,竟也参透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和写文章的诀窍。 写作只需注意“观世音菩萨”,真的是老僧只说家常话。现容我狗尾续貂,穿凿附会一下。 观:就是要多观察,多观察,写清楚,这相当于先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组装机器。多观察,才能有细节,有细节,形象才活得起,文章才有质感。多观察,才能见别人所未见,发别人所未能发之言。 世:《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文章便是阅世,古人早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言,文章往往都是“话到沧桑语便工”,难怪“庾信文章老更成”了。 音:古诗是讲音韵,而在文章的写作上,这就是一个语言问题,文学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很多时候不在说了什么,而在于怎样说。好的文学语言是饱满的、有色彩、有温度的,它超越时空地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体温和心跳,看看司马迁、曹雪芹、张岱、汪曾祺等人的文字就知道了。 菩萨:搞文学创作,就得有一颗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之心,就得有一颗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落一叶而悲秋,以一颗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