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习题

《论语》习题

《论语》习题
《论语》习题

《论语》习题

一、作者介绍

孔子:名,字,鲁国人,时伟大的家、家.

家学派创始人。“仁”的学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称为(孟子被称为“”) 《论语》是书(语录体散文)。二十篇,四十九章。

东汉“七经”:《》《》《》《》《》《》《》

朱熹:“四书”《》《》《》《》

二、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意思是:

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同意思是: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有条件默写

1 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2 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

3 大学高年级学生欢迎新生入学,用《论语》中的话写出了欢迎条幅,请你把它写出来?

4 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5 谈个人修养的问题即做人的基本素养的句子?

6 孔子教导我们对待事物应有正确认识,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句子?

7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

8 孔子的自谦,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的句子?

9 有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教导学生?孔子自谦之词?

10 论述学习应有谦虚态度,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1 “乐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谈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句子?

12 唐太宗李世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取长补短)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

话:,。

13 孔子触景生情,感叹时光易逝,以次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光、求学进取的句子?

14 孔子以自己亲身经历,阐述“学”与“思”,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

15、《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曾参认为修身必须事事谨慎,从工作、与人交往和学习等方面天天自省的句子是?

16、《论语》语录中能体现卫国大夫孔圉谥号被称作“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17、孔子将人从人生追求的角度分成三个层次,其实也概括了人生的总体内容,那就是人不仅要有衣食住行作为保障,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即真理与学习。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18、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句子是?

五、研究性学习

“理读”。作为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本课文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还有谈个人修养的。请你列举出来。

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君子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指:

七、古文中多用单音词,演化到现代汉语则都有相应的双音词。下面这些单音词与哪个双音词意思一样?请把双音词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单音词后的括号里。

①学( ) ②习( )③温( ) ④思( )⑤择( )

A.学习B、思考 C.选择 D.温习 E.实习、复习

八、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九、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归类。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

十、《论语》中许多内容,后来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

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在本文中找出沿用至今的几个成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十一、课外阅读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解释为:凭着轼(表示敬意)2、壹似:很像

3、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4、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孔子过泰山侧夫子式而听之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何为不去也?

2、“小子识之”中“识”应读()意思是()

3、“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4、文中的“夫子”指的是谁?

5、妇人在墓前哭的是谁?

6、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

7、“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什么?

8、文中哪句话可作为本文的主题?翻译这句话。

9、本文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揭露了类似的现实?

十二、创新能力训练题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其中孔子的许多言论,由于含义深刻,语言精炼,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格言”。如课文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这些格言是孔子对自己教与学实践中的体会所作的概括和总结。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几条可以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格言。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3、【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36、【夺】改变。 37、【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38、【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定。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40、【仁】仁德。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是我国著名的、、,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乎..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2.学而不思则罔. .. 11.温故.而知新 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19. 曲肱而 ..而富且贵 ...枕之 20.不义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 ..曰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不可夺志也 ..可夺帅也 28.匹夫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四、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古今异义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可以为师矣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检测 第一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自勉。 第二组、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 什么用的句子是:,?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 的句子是:,? 3、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 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7、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 好的解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的原因是:。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 “”。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性,可以提高观察力,还“,”,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论语练习题

10、《论语》十则练习课 授时: 总课时数: 一、基础驿站 1. 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罔() 凋() 恕()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见贤思齐焉 吾与点也 殆( 勿 ( 诲 ( 施 ( (5) 3.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不亦说乎 (2) 诲女知之乎 (3) 不知为不知,是 富而可求也 知也 4. 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 D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 5.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是 ________________ 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_____________ ,字 的 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_______ 家、 《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B 、传不习 乎 (习,复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 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共 _体散文,是记 O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 ____ 时 __________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6、 A 7. A C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 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

六2班朗诵稿: 《论语》学而篇 1.子z ǐ 曰yu ē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有 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 yu ǎn 方 f ān 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 ,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 sh àng 者zh ě ,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 上 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 也y ě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 生 sh ēng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 3.子z ǐ 曰yu ē :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g 色s è ,鲜xi ǎn 矣y ǐ 仁r én 。” 4.曾z ēn 子z ǐ 曰yu ē :“吾w ú 日r ì 三s ān 省x ǐng 吾w ú 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 忠 zh ōng 乎h ū ?与y ú 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ú 信x ìn 乎h ū? 传 chu án 不b ù 习x í 乎h ū ?” 5.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千qi ān 乘 ch éng 之zh ī 国gu ó ,敬j ìng 事sh ì 而ér 言y án ,节ji é 用y òng 而ér 爱ài 人r én ,使sh ǐ 民m ín 以y ǐ 时sh í 。” 6.子z ǐ 曰yu ē :“弟d ì 子z ǐ 入r ù 则z é 孝xi ào ,出ch ū 则z é 弟t ì ,谨j ǐn 而ér

11论语十二章 课后习题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 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传.不习乎(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的书, 与、、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 (3)子夏曰:“, ,仁在其中矣。”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 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6.择其善者.. 而从之()17.子在川.上曰()18.逝.者如斯.夫()()19.不舍.昼夜()20.三军.. 可夺帅也()21.匹夫..不可夺志也()22.博学而笃. 志()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君子:古:今:2.可以.. 为师:古:今:3.匹夫:古:今:4.饭疏食饮水. 今: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 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 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练习题

《论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而: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明白。 ④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6)择善而从 (7)任重道远(8)死而后已(9)岁寒松柏:(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学而不厌:(12) 诲人不倦:(13) 不耻下问: 三、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论语·学而篇》(我的学习资料)

论语 学而篇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class=txt>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 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 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 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 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 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红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 ____________ 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录。孔子,名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______________ 家,是 ________ 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 、子曰:“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 贤哉,回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 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 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

《〈论语〉十二章》习题2(附答案)

《〈论语〉十二章》习题 一、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二、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 2.学科王吾日三省吾身( )学科王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科王 )( ) 5.饭疏食饮水( ) 学学科王科王6.择其学科王善者而从之( ) 7.温故而知新( )( ) 三、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学科王。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学科王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学科王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学科学科王王而富且贵,与我如浮学科王云。 译学科王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学科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学科王 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参考答案 一、一词多义。 1.学科王学科王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学科王,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学科王故而知新(顺承学科王连词,不译) 二、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学科王词作状语,按时) 2.吾学科王日三学科王省吾身(名词作状语,学科王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学科王 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学科王而从之(学科王形容词活用为学科王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三、成语归类。 学科王1.不亦乐乎 2学科王.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学科王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四学科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学科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学科王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学科王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学科王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学科王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学科王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学科王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学学科王科王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学科王匹夫学科王不可学科王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学科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学科王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强化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 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