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报告

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报告

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报告
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报告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

沈锐1,黄薇2

(1.红河学院教育技术系2.红河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XX蒙自661100)

【摘要】本文探讨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主要思路以及具体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加工方法以及语料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并阐明了该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料库;中介语;汉语教学

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收集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断而建立的电子资料库。本文所述汉语中介语料库是基于语言学中中介语理论设计与实施的。中介语是心理语言学中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研究模式,其将语言学习者置于观察中心,去研究他们如何有意识地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迁移的各种动态表现。中介语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并发展至今,虽然时间并不长,但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中介语研究还是使用中介语理论进行第二语言教学都需要收集分析大量的语料,因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和整理语料变得十分迫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建设和使用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语料数据库,可以收集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阶段外国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书面语和用文字转写的口语语料,并对语料属性、词汇、语法等单位进行计算机处理,以实现对各种条件和要求下的语料数据进行便捷的机器检索和提取,可以为研究母语非汉语学生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提供大量的各种单项的或综合的资料和信息。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课题,由于语料库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限于人力物力条件,本文讨论的是中

小规模的语料库。

一、需求分析和框架设计

语料库建设不能盲目进行,首先要进行调研,对语料库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半自动化的语料库构建是目前语料库建设的主流技术,目的是在确保语料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人工参与的比例,增加自动化程度,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质量可靠、可扩充、成本低,能够全面、细致地记录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征和研究他们汉语习得过程的语料库。依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建立数据库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主要是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以及辅助母语非汉语学生自学,因此主要注重以上二类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确保建成的语料库能够对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以及教材的编写提供持续支持。基于以上要求,在对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思路及框架做了总体考虑,基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中介语语料库为专门用途语料库,主要目的为研究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而设计制作的。

2、中介语现象存在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书面语料及口语语料中,由于口语语料的收集、分析和标注都较为困难,因此在建库的第一阶段只考虑收录书面语料,这有利于语料库的快速建设与使用。

3、语料标注的加工标准使用中科院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V3.0。

二、语料收集与加工

收集和加工语料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在语料库使用过程中不断收集、加工并添加到语料库内,而且需要在整个语料库生存周期中都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此项工作。本语料库中的语料基本上来源于XX几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作业、写作、试卷等,目前收集的都是书面文字,待日后语料库进行二期建设时也可以考虑扩充收集语音录制的口语语料。

最初获得的未经进一步加工处理的语料一般称为生语料,要将生语料转变为语料库内能够使用的熟语料还需要经过录入、断句、分词、词性标注等工作。语料加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如果完全人工完成的话,虽然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但效率太低,很难保证长期对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另外,由于中介语本身是留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向正确的语言系统迁移的中间状态,所以中介语语料存在大量偏误,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加工获得的语料质量也较差。为得到较高质量的熟语料,同时又需要尽量减少人力成本,因此在语料加工环节我们采用了人工与计算机自动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上是先使用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汉语词法分析软件ICTCLAS进行初步加工,再由人工方式对该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校对和修正,最后输入语料库存储,这后两个步骤是通过我们自己编写的软件来实现的。

三、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首先转换为不依赖任何具体机器的信息结构,即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一般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词,由词构成句,再由句构成篇章,但汉语的

最小构成元素却是汉字,因此设计语料库结构组成时需要将字、词、句和篇章都考虑到。另外,语料库数据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也就是说需要原样保存语料信息,包括语料中的大量偏误,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依据汉语构成特点及中介语语料库的需求,使用E-R概念模型设计方法,得到语料库概念模型如下:

图1 语料数据库概念模型E-R图

要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建立语料库,还需要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由于国内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因此接下来就谈谈如何将语料库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按照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概念模型中的每一个实体都要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即“汉字”、“标准词”、“偏误词”、“语料句”、“语料篇章”和“作者”,此类关系模式的属性则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定义。例如需要通过语料提供者的性别、年龄、国籍、学习汉语年限等条件对语料进行分析,则“作者”关系模式的属性应该包含“性别”、“出生日期”、“国籍”、“开始学习汉语时间”。实体间的联系也要转换为对应的关系模式或关系模式中的属性,“作者”和“语

料篇章”,“语料篇章”和“语料句”间的联系都是一对多联系,此类联系不单独转换为关系模式,而是通过其中“多”的一方的属性表示。例如“语料篇章”关系模式中就应该包括“作者编号”这一属性,而“作者编号”又是“作者”关系模式中的主码属性。“汉字”、“标准词”、“偏误词”和“语料句”间的联系都属于多对多的联系,此类联系需要转换为单独的关系模式,即“字-标准词联系”、“字-偏误词联系”、“标准词-偏误词联系”、“标准词-语料句联系”和“偏误词-语料句联系”,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为两端实体关系模式的主码加上自身的属性。

当然,数据库逻辑设计完成后就应该是数据库的实现了,具体地讲就是选用合适的DBMS,并通过该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功能将逻辑设计的结果即数据库结构建立起来。根据预计的数据库规模、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笔者选择使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0建立语料数据库,已经过测试投入运行。

四、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应用价值

语料库是经过计算机处理学习者的语言而产出的文本数据库,它注重语用而非能力,注重描述而非普遍语法,注重量化分析而非定性分析。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作为一种专用语料库,具有容量大、材料真实和代表性强的特点,可以对大量学习者的语言样本进行量化分析,能深化人们对语言学习机制的理解,乃至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提供依据(李文中,1999:53)。它为汉语中介语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及偏误分析提供了宝贵资源,科学

便捷的集成环境和先进技术手段。

总的说来,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学习者错误的分析,而且能够对学习者的语言特征和语言发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描述和对比分析(杨惠中、濮建忠,2002:60);第二、学习者语料库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了解到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区分中介语中母语特征和其发展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在外语教学和研究中语言使用与语言知识并重的理念(文秋芳,2006);第三,建立在频率基础上的典型性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它为确定教学重点、语言项目的教学次序提供了参考标准;第四,将语料库引入外语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五,能够对各种标准化外语测试和作文评分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提高题项的结构效度和评分信度;第六,学生和教师通过语料库得到丰富的语料资源和在线帮助,增加了语言学习的“真实材料”和真实交际,使外语学习更富于交互性。

【参考文献】

[1]靳光瑾,肖航,富丽,章云帆.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及深加工[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2]李菲.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XX师X学院学报,2006(3)

[3]秦旭.学习者语料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XX工程学院学报,2006(11)

[4]李文中.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 .外语界,1999(1)51-63

[5]杨惠中, 濮建忠.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XX外语教育,2002

[6]文秋芳.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R].高校外语教师骨干教师研修班报告,2006

【作者简介】

沈锐,男,毕业于华东师X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红河学院讲师。

黄薇,女,毕业于XX师X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硕士,现为红河学院讲师。

关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报告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研究 沈锐1,黄薇2 (1.红河学院教育技术系2.红河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XX蒙自661100) 【摘要】本文探讨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主要思路以及具体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加工方法以及语料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并阐明了该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料库;中介语;汉语教学 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收集的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断而建立的电子资料库。本文所述汉语中介语料库是基于语言学中中介语理论设计与实施的。中介语是心理语言学中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研究模式,其将语言学习者置于观察中心,去研究他们如何有意识地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迁移的各种动态表现。中介语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并发展至今,虽然时间并不长,但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中介语研究还是使用中介语理论进行第二语言教学都需要收集分析大量的语料,因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和整理语料变得十分迫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建设和使用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语料数据库,可以收集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阶段外国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书面语和用文字转写的口语语料,并对语料属性、词汇、语法等单位进行计算机处理,以实现对各种条件和要求下的语料数据进行便捷的机器检索和提取,可以为研究母语非汉语学生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提供大量的各种单项的或综合的资料和信息。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课题,由于语料库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限于人力物力条件,本文讨论的是中

小规模的语料库。 一、需求分析和框架设计 语料库建设不能盲目进行,首先要进行调研,对语料库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半自动化的语料库构建是目前语料库建设的主流技术,目的是在确保语料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人工参与的比例,增加自动化程度,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质量可靠、可扩充、成本低,能够全面、细致地记录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征和研究他们汉语习得过程的语料库。依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建立数据库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主要是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以及辅助母语非汉语学生自学,因此主要注重以上二类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确保建成的语料库能够对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以及教材的编写提供持续支持。基于以上要求,在对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思路及框架做了总体考虑,基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中介语语料库为专门用途语料库,主要目的为研究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而设计制作的。 2、中介语现象存在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书面语料及口语语料中,由于口语语料的收集、分析和标注都较为困难,因此在建库的第一阶段只考虑收录书面语料,这有利于语料库的快速建设与使用。 3、语料标注的加工标准使用中科院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V3.0。 二、语料收集与加工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

上篇构件语法 第一章概讲 第一节“构件语法”的含义 语素: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在汉语里,差不多上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构件语法:以分析句子构件—词组—为重点,以研究构件组合规则为目的的语法。(是一个教学语法系统,同时兼有理论语法的性质。)第二节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指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法。(不同民族语言的语法,既有共同性的特点,又有区不性的特点;同一民族语言的语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具有历时性的特征,又具有共时性的特征。) 一、形态变化不发达。 二、语序是最重要的组合手段。 语序:词语在组合中排列的次序。 三、辅助词在造句中有专门的重要作用。 辅助词:即虚词,在语言组合中起结构辅助作用的词,在构件语法中叫辅助词。

辅助词的作用:一是粘合作用;二是定性作用;三是语气作用。 四、语义搭配是语言组合的实质。 五、各级语法单位组合类型一致。 六、句子结构经济灵活。 结构经济:指语言简练,只要做到“辞达而已矣”,绝不多费一词。 结构灵活:词语的次序、结构的分合,能够依照表达的需要而

灵活地变换。 七、轻重音和停顿 轻重音和停顿在汉语里,不只是表情达意的手段,同时也是表达某些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句子和句子成分 第一节句子 句子: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片段。 特点:1.句子的两头都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使它同不的句子分隔开来;2.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语调,以表达讲话人对句子所叙述的思想内容的情感和态度。(语调:表达情感、态度的语音形式。)3.书面语中,句子后面用句号或问号、叹号等表示停顿和语调。 句子同词、词组的区不: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都有一定的语调。词、词组是语言的备用单位,只能作为句子的构件材料或构件单位,没有语调。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负担着完成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物。(依照句子的交际功能,)通常被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一、陈述句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 摘要中介语理论的提出虽然已有20多年,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至今还没有看到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我国汉语中介语研究起步较晚,如果把鲁健骥发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1984)作为汉语中介语研究的开端,至今还不到10年,而且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笔者认为,中介语研究对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值得大力提倡,也值得花大工夫去做。本文关于中介语研究的一些想法是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和我国汉语中介语研究的目前状况提出来的,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希望能为汉语中介语研究起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母语干扰;中介语理论;学英语;目的语;学习汉语;外国人;语音偏误;语调;语言系统;教师;

目录 引言 (3) 一中介语研究的意义 (4) 二汉语中介语研究的目标研究任何问题 (4) (一)发现汉语中介语系统并进行系统描写 (4) (二)揭示汉语中介语约发展规律 (4) 1、汉语习得的阶段性 (5) 2、汉语习得的条件 (5) 3、汉语中介语发展的群体特征 (5) (三)提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中需要优化的因素及优化的办法 (6) 三汉语中介语研究的方法和旅略 (6) (一)研究方法 (6) 1、观察 (6) 2、实脸 (6) 3、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4、分析 (6)

5、描写 (6) (二)研究策略 (7) 1、个案研究和规模研究相结合 (7) 2、阶段性研究和全过程研究相结合 (7) 9参考文献 9致谢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 引言 有人说过,语言教学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指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怎么教要由教什么来决定,即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但是同样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这说明怎么教不但要由教什么来决定,而且要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在其他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怎么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近年来才开始重视。研究怎么学就是揭示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属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范围。但是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不限于研究语言学习规律,它们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为了集中研究语言学习规律,就需要专门开展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 研究语言学习理论必须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现入手语言学习和习得既是 一种生理过程又是一种心理过程—主要是心理过程,研究语言学习规律最重要的是揭示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心理过程。但是现阶段还没有一种测量这种心理过程的有效手段所以只能 通过研究学生的语言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来进行推测。 针对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不足,国外于60年代末提出的中介语理给

汉语中介语中的_把_放_短语分析

汉语中介语中的“把…放…”短语分析 ① 崔永华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关键词]中介语;“把”字短语;放 [摘 要]本文对“外国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出现的以“放”为主要动词的249个“把”字短语进 行穷尽性分析。分析表明,这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把”字句的认识,也有助于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把”字句。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1-0050-06 An Analysis of “ba 2f a ng 2construction ”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 age CU I Y ong 2hua (Beijing Language Universty ,Beijing 100083) K ey w ords :interlanguage ;ba 2construction ;verb f a 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249“ba 2construction ”with “f a ng ”as the main verb in “The Database of Chinese as a Interlanguage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study can helps us to discover the features of “ba 2construction ”and find the way to make the non 2native speakers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using “ba 2construction ”. §0引言 本文主要从结构上描写汉语中介语(也可称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中的以“放”为主要动词的“把”字短语(以下简称“把…放…”短语),试 图从中找出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的一些线索,为“把”字句教学提供参考,也希望对认识“把”字句,特别是它的副特征,有所启发。 §1语料 1.1本文分析的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研制 的“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250万 字语料,其中含有约120万词次、25万个短句。在25万个短句中共出现了3733个“把”字短语,包含了889个处于主要动词位置的动词,其中 “放” 出现频率最高,共249例②。本文将穷尽性分析这249例 “把…放…”短语。1.2这里没用通常使用的术语“把字句”,是因为本文只打算描写到短语层次。这样做的理由如下。 1.2.1中介语中有些完整的“把”字句,若用本族语的规则来衡量,可以说是“遍体鳞伤”,甚至难以对“偏误”的类型和成因加以描述。如: ①3十郎兵卫夫妇女儿生的时在故乡把女儿放来 了,所以女儿没看过父母。 ③②3用春节的气氛她们开发一个娱乐,把约三米木 板子的中间下边她们放着稻草撬棍,在板子的两端各一个人站着。 ①②③“3”表示笔者认为以汉语为母语者不这么说,下同。 其他出现频率较高的动词依降次为:看(109)、送(107)、拿(107)、带(81)、叫(80)、给(67)、扔(65)。本文写作过程中,曾通过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就有关问题求助于同行,感谢金立鑫、周上之、周铁、隋 岩、陆庆和、杨宁诸先生惠予帮助。

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_彭玉兰

#语言学研究# 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 彭玉兰,张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中介语理论还只是一种假设,中介语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开阔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偏误分析的视野。对汉语中介语研究做全面的总结,可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习得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可以对教、学双方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汉语中介语;偏误 中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6)02-0049-05 中介语(i nter l anguage)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国内学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来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范围涉及语法、语音、词汇、汉字和语篇语用,研究的风格上,既有专题性的,又有综合性的。 一、综合性研究方面 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不是很多,涉及范围也不是很广,主要有汉语中介语研究的作用、方法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一部专著出现,吴丽君等著的5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6一书不但对语法偏误、词汇偏误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研究,而且用了一般的篇幅对篇章偏误和文化偏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1] 吕必松指出了中介语研究和分析有助于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全面带动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明确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目标:发现汉语中介语系统并进行系统描写,揭示汉语中介语的发展规律,提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中需要优化的因素及优化的办法。此外,还提出了汉语中介语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描写等)和研究策略(个案研究和规模研究相结合、阶段性研究和全过程研究相结合)等。[2]王建勤通过对量词误用用例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提出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主要探讨中介语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关系,强调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的重要性,讨论了与中介语研究的理论方法相关的具体方法,如中介语语料的收集以及分析的方法等问题。最后指出,中介语作为一种特定的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地套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中介语研究必须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3] 徐子亮提出为了让中介语的理论研究向着纵深发展,成为教师能操纵、控制的一把钥匙,去导引、开启外国学生学习和应用汉语的/锁0,缩短他们的中介语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即认知心理理论来对中介语重新加以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两个信号系统及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导致中介语的产生;(二)神经活动的泛化,导致语法规则类推而产生中介语语篇、现象;(三)心理词汇的查找、筛选不当,导致不精确或歪曲使用词语而产生中介语现象;(四)命题之间关联不协调,导致失粘误连而产生中介语现象;(五)思维法则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造出莫名其妙、含混不清的中介语句子;(六)语言网络中积贮的汉语词语和句式贫乏,汉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差距,,导致外国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迂回、间接地进行传递;(七)不熟悉、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体风格,导致措辞不当、表达不得体等语用失误的中介语情况。此外,文化因素也能造成情景错用的情况。[4] 吴丽君等本着三个基本原则(即学生发生偏误率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最感兴趣并有能力研究的)对日本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的语法偏误、词汇偏误、篇章偏误、文化偏误等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有教大的创新和突破,包括:将认知理论运用到了偏误分析研究中;首次对本科四年制日本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偏误分析;除了语法、词汇层面的分析研究外,首次对篇章和文化语用层面的偏误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尝试在研究中将偏误分析和汉语本体研究结合起来。这项研究可以为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凌德祥指出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对认识语言的习得中介现象以及偏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语言交际、偏误形成方式等角度分析中介语和偏误的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偏误或中介语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 2006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l.2 第二期Journa l ofGannan Teachers Colleg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5-10-24 作者简介:彭玉兰(1983)),女,江西吉安人,2004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4级硕士研究生;张玲(1982)),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4级硕士研究生。

中介语演讲稿

3.1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70年代初开始衰落,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这种理论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因此,语言学家们为语言教师勾画了这样一幅图景:首先,语言学家们通过两种语言系统(L1和L2)的对比,为语言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菜单。这个菜单包括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语言教师便依据这些不同点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据此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后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语言学家的许诺仅仅是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已。70年代初,对比分析遭到激烈的批评。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预测。由此推论,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问题是,语言差异是语言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学习的难点无法直接从两种语言差异的程度来推测。教学实践也证明,依据对比分析确认的难点事实上并不完全导致错误的产生。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的致命弱点,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忽略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由于对比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危机,人们呼吁一种新的理论的诞生,并要求这种新的理论把目光投向学习的主体和客体。早期的中介语理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2中介语的概念 于根元、鲁健骥等是在中国应用语言学领域,最早进行了介绍、评述和研究中介语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界定中介语的。于根元认为,所谓中介语就是介于习得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他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创造的语言系统。鲁健骥认为,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3.3中介语出现的根源 我们着重重复一下鲁健骥对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

interlanguage-theory-中介语理论

Interlanguage theory Interlanguage theory 1.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The dominant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he 1950s and 1960a was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language learning is like any other kind of learning in that it involves habit formation. Habits are formed when learners respond to stimuli in the environment and subsequently have their responses reinforced so that they are remembered. Thus, a habit is a stimulus—response connection. Learning took place when learner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making the correct respond to a given stimulus. It should be clear that behaviorist account of L2 acquisition emphasize only what can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ignore what goes on in the‘black box’ of the learner’s mind. Learners frequently do not produce output that simply reproduces the input. In short, learning is not just a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2. A mentalist(精神第一性论者)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中介语

中介语简介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 (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中介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干扰作用 一、中介语定义及特点 中介语(Interlanguage, 简称IL)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1969 年首次提出. 现在又被译为过渡语、中间语、中继语、语际语等。它是指学习者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创建的内在语言体系或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构建的相互关联的语言体系。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不断接受和理解新的语音、语法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结构。并不断对其进行系统的预测调整,通过归纳和推论产生中介语。中介语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具有独立性,并兼有两者的特点。综合国内外近来的研究,中介语有如下一些特征: 1.独立性 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同于母语, 又区别于外语, 也不能单纯的把它地看作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而形成的混合体。中介语有其独特的语言规则,这些规则常常被学习者用来解释外语中固有而不规则的语言现象。 2.阶段性 中介语在逐渐进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这个体系在不断被新知识渗透的同时,修正原有知识,逐渐接近目的语。 3.动态性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虽然它充满了错误,但由于新的语言规则有及强的扩展能力,它们处于不断的组合和变化中,因此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由简而繁,由低而高,逐渐离开母语而接近目的语。如果我们设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中介语为一个连续体,那么,在某一特定阶段,学习者的中介语可以用连续体上的某一点。中介语越接近目的语,说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高。 4.系统性 中介语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它也是一个由内部要素构成的系统,就是说它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规则系统,而且自成体系。学习者对中介语的使

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教学研究

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教学研究 什么是汉语中介语 早期的和后期的(早期受行为主义影响,语言学家通过对比发现差异,预测可能有的错误,从而指定大纲) 早期对比分析的理论方法存在致命弱点,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取解决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语言习得涉及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忽略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过程。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首先在理论导向上实现了所谓“教学中心”的观点向“学习中心”的观点的根本转变。 中介语理论把目光转向学习者特有的语言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并列的系统来考察。也就是说,中介语研究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还要考察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考察学习者自身及习得过程,这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向的根本转变。 目前中介语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在研究方法上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进行重复性的研究;(2)在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进行解释时,没有考虑到足够的相关材料;(3)只在单一的情景运用单一的方法收集中介语语料;(4)收集数据的方法不恰当;(5)在假设检验的研究中满足于对逸闻趣事的材料进行分析,缺乏定量分析;(6)在实验研究中或获得基线数据时,收集数据的手段可靠。 有关中介语的研究 王建勤《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王建勤《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汉语学习》2000年第3期。(中介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彭利贞《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中介语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算起,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中介语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20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4年鲁健冀《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中介语研究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由于中介语理论的引进不够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中介语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 近年来中介语研究的进展表现之一是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语篇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在汉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研究

中介语理论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 [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认知理论。分析和研究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和特点有助于了解第二语言习得机制,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大意义。[关键词]中介语;特点;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近40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中介语理论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看作是一个内在的语言行为。因此,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和使用的目的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由于这是一种介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所以称之为“中介语”。 与lnterlanguage (中介语)相近的概念最早由Corder在论文《学习者错误的意义》中提出,他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的目的语语

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美国语言学Selinker于1969年在论文《语言迁移》中首先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1年,W. Nemsers在《外语学习者的相似系统》中提出了“approximative system”的概念。1972年Selinker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 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从而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根据塞格林的定义,中介语既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中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即一种特定、具体的中介语言,也可以指反映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即一种普遍、抽象的中介语语言体系interlanguage continuum塞格林还指出中介语本身是一个阶段到过程的双重系统和庞大体系,即母语→中介语→目标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成分和过程。在这个系统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标语。并指出要到目标语必须经过中介语,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 二、中介语的产生 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对比分析方法(20世纪中期)。它通过对人们的母语以及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法、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吕必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状态,人类的语言也是如此。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以及语言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都有所谓的中间状态。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把语言中的这些中间状态称为中介现象。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物”语音方面,词语方面,语法方面还有御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中介语,在语言规范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中介状态。 中介语的特点 1.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这套规则去生成或理解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话语。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用作交际的工具。 2,,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新知识和新规则不断注入;原有的尚未学好的规则和结构也在不断修正调整。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长,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第一语言向目的语靠拢。 3.反复性。 在对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的,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接近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有反复、有曲折的,这就是中介语的反复性。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 .具有顽固性(“化石化”) 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比如在语音方面,有的学生学了很长时间,到了高年级,还是掌握不了某几个音。我们把这种现象也称作“化石化”。 中介语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的中介语情况及其特点 (二)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运用迁移理论恰当引导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留学生的中介语不断接近目的语

语料库语言学综合

语料库语言学基础知识 2008-09-11 01:45:34| 分类:学术|举报|字号订阅 语料库通常指为语言研究收集的、用电子形式保存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经过科学选材和标注、具有适当规模的语料库能够反映和记录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人们通过语料库观察和把握语言事实,分析和研究语言系统的规律。语料库已经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语言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 语料库有多种类型,确定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它的研究目的和用途,这一点往往能够体现在语料采集的原则和方式上。有人曾经把语料库分成四种类型:(1)异质的(Heterogeneous):没有特定的语料收集原则,广泛收集并原样存储各种语料;(2)同质的(Homogeneous):只收集同一类内容的语料;(3)系统的(Systematic):根据预先确定的原则和比例收集语料,使语料具有平衡性和系统性,能够代表某一范围内的语言事实;(4)专用的(Specialized):只收集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语料。除此之外,按照语料的语种,语料库也可以分成单语的(Monolingual)、双语的(Bilingual)和多语的(Multilingual)。按照语料的采集单位,语料库又可以分为语篇的、语句的、短语的。双语和多语语料库按照语料的组织形式,还可以分为平行(对齐)语料库和比较语料库,前者的语料构成译文关系,多用于机器翻译、双语词典编撰等应用领域,后者将表述同样内容的不同语言文本收集到一起,多用于语言对比研究。 语料库建设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1)设计和规划:主要考虑语料库的用途、类型、规模、实现手段、质量保证、可扩展性等。 (2)语料的采集:主要考虑语料获取、数据格式、字符编码、语料分类、文本描述,以及各类语料的比例以保持平衡性等。 (3)语料的加工:包括标注项目(词语单位、词性、句法、语义、语体、篇章结构等)标记集、标注规范和加工方式。 (4)语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数据维护(语料录入、校对、存储、修改、删除及语料描述信息项目管理)、语料自动加工(分词、标注、文本分割、

语篇与翻译

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 一、只有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翻译才能把握主题 例1:Deserts are very dry regions. they have very little rainfall. Few plants live there. Some specialized animals do. Some deserts have a surface of land. The sand often forms dunes. Those are created by the wind. Others have stone or rocks. 译:沙漠是十分干旱的地区。那里降雨量很少,植物也很稀少,只生存着一些特殊的动物.有些沙漠的表面是沙,沙常常被风刮成沙丘.另一些沙漠的表面则是石头或岩石. 原文的主题是deserts,语篇中的they, there, others都代表着这一主题,译者要注意将主题贯穿译文成为篇章中连接各句的纽带. 例2:∮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笑. ——冰心,:《笑》(《中国翻译》1995年第2期) 译:As I passed along, I somewhat sensed the presence of a child by the roadside carrying something snow white in his arms. After the donkey had gone by , I happened to look back and saw the child , who was barefoot , looking at me smilingly with a bunch of flowers in his arms.(张培基译) 由于中国人常采取整体思维方式,强调篇章整体意义,只要主题明确主语有无关系不大,上例

汉语中介语研究论略

2011年5月 第2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11No.2 [收稿日期]2010-11-17 [作者简介]肖奚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导,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言习得理论。 *本文得到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A740101)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项目的资助。感谢《语言文字应用》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汉语中介语研究论略 *肖奚强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中介语研究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其中汉语 本体研究的理论和成果与语言习得理论在作为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方面具有同样重 要的作用。目前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其中语料库研究法正方兴未艾。中介语研究的趋势是采用语料库方法,进行不同语 言背景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考察和比较,进行不同语体的考察和比较,进行中介语系 统的穷尽性分析,以建立汉语中介语系统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介语研究;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方法论;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5397(2011)02-0109-07Chinese Interlanguage Research : Theory ,Method and Directions XIAO Xiqiang Abstract :Interlanguage study must take as guidelines certain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The linguistic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as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are questionnaires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orpus method.Corpus method is emerging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interlanguage research.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ystem of Chinese Interlanguage theory ,corpus method can be adopted to examine and compare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and learner language in different registers ,and the exhaustive description of interlanguage

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中介语的提出使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标志着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本文介绍了中介语假说,中介语的基本特点,中介语形式的5个主要过程,中介语产生石化现象的原因,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中介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对外汉语 一、中介语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出现过多种理论。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是对比分析理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理论来源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中介语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八九十年代。 对比分析,是通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和他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系统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从而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遇到的语言困难和可能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而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或减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外语错误的目的。但他否定了学习者的母语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把学习者抛开,只是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错误分析理论代替了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教师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方法,以便了解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Corder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学习者偶然产生的语言错误,这种错误没有规律性。偏误是学习者的目的语没有掌握好而产生的规律性错误。 这两者都强调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消极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母语对第二语言的积极作用。然而中介语理论打破了两者的束缚,进入新阶段。但是中介语理论并没有对对比分析理论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理论针对对比分析理论的局限,特别强调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作用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不再把母语看成是学习者的障碍。 中介语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八九十年代。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非学习者的母语,又非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语言。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会在无干扰,无偏误的情况下直接从母语(L1)到达目的语(L2)。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母语规则迁移和泛化,从而产生一系列逐渐趋近但是始终不同于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状态。这种语言的中间过渡阶段就是中介语。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中介语的代表是Corder,Nemser,Selinker。他们用不同术语描述这同一现象,如Corder 提出过渡能力系统和系统方言,偏误反映具有系统性,反映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识和学习的过渡情况。他还提出了输入(input)和内化(intake)。输入是学习者接触的学习材料,内化是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吸收。输入由教师控制的“外在大纲”决定,内化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大纲”控制。“内在大纲”反映出学习者的系统是一个自主的系统。Nemser提出“近似系统”。近似系统是相对于目的语来说的,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逐渐接近目的语系统,不断变化的连续体。一方面,学习者不能立刻接触到整个目的语系统,而是逐渐接受的,即la1、la2、la3……lan,其中la代表近似系统。另一方面,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对于目的语来说是一种干扰,使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偏离目的语系统。Nemser强调近似系统是学习者在学习目的

中介语理论及其在二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中介语理论及其在二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中介语概论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赛林格在1969 年提出的。在之后 的几年里,他又详尽地阐述了中介语的概念, 他在研究中发现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自觉地建立一个既相近于目标语, 却又不同于目标语,也不同于母语的一种语言体系从而提出了“中介语”这一概念。中介语既可以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中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 也可以指反映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 二、中介语的特性 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的过渡体系, 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笔者以近年来国内外中介语研究结果为依据, 归纳出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性 中介语作为自然语言之一,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形式,这种变化不是瞬间改变,而是随着学习者对目标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 其

语言逐渐向目的语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语言系统以向目标语言靠近。因此也有人把中介语的这个特点称 为“渗透性”。中介语没有稳定的终极状态, 也没有抵御其他语言, 不受其侵扰的能力。 2. 系统性 中介语虽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但是改变的倾向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则虽在变化,但也形成了一个有系列性的,不同于目标语也不同于母语的独立语言体系。以中介语语法为例,中介语语法体系虽然不如第二语言语法体系完善,但是它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语言、语法和词汇规则的相对独立的过渡语言系统。如“正迁移”,“负迁移”均是由理论指导的。二语习得者正是按照这套规则体系,更加自如地运用中介语,而像目标语言逐渐过渡。如果学习者能早一些发现这个系统的规律,体会到它的系统性,就会以更快,更高效的速率靠近目标语。 3. 反复性 由于中介语在变化时的形式不是直接的,跳跃的,而是在想目标语靠近时呈现逐渐渗透的形式。所以中介语在向第二语言逐步靠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现象。二语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