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章第三节民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章第三节民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章第三节民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章第三节民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章第三节民族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第三节民族

【目标锁定】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和民族文化。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4.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重点难点】我国民族分布、构成和民族文化

【自主探究】

在我国56个民族中,________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_族。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_________________;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_______________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合作探究】

探究1:联系已经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的民

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

探究2:阅读图1.19,完成下列问题:

说说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指出其中5个民族大致分布的位置。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达标测评】

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壮族c、藏族D、满族

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是

A、汉族

B、回族c、傣族D、朝鲜族

以“摔跤”为传统体育项目的是

A、傣族

B、回族c、蒙古族D、哈尼族

下列民族中人口数量不在400万以上的是

A、满族、维吾尔族、壮族

B、蒙古族、藏族、彝族

c、回族、苗族、土家族D、傣族、瑶族哈尼族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南、华北、东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东北、东南D、东南、西北、华南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汉族只分布在东部地区

B、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山区

c、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大聚居,小杂居

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因为出生率高,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大量人口

c、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回答8~9题。

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8.49%。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

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大陆31个省XX年到XX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较1990到XX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

A、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c、人口死亡率升高D、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0、小明在班上做了一次民族成分的调查,他发现班上有五名同学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这个调查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分区独立居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D、汉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汉族人口遍布___________;各民族和睦相处,交错分布形成了_____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族。

【中考链接】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如果你是一位山东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

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

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本课质疑】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一、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八年级地理培优辅差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培优补差计划 溧河一中苏克岑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共有学生142人,从开学两星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差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差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10.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练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3.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XX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XX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自然状况: 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黄土物质——“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其他:五岳中的华山位于本区,全国十大旅游胜地五台山位于本区,同时它还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产地,其中山西省最多。 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 危害: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位于第二级阶梯。 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所以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本区的人地关系是恶性循环。 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八年级地理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八年级地理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搞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本学期地理培优补差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老师都要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良师益友。主动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用父母般的爱去经验感化他们,使他们能够信赖、信任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找到他们厌学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为自己而学,从而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太多的付出。 二、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辅导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之认识到“我能行”。 2、引导优生树立志向,推荐有关名人的传记读物,使其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3、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和组长带组员共同进步的措施,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既强化了优生优势地位,使他们的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学困生也得到了帮助。 4、开展课堂辩论、野外观察等格调高雅的活动,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5、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优生实行加大难度、力度的措施,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加大基础知识的检查的力度,降低挫折率,提高学好的信心。 6、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的情况,在班上树立典型,用典型来诱导其他学困生。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让优等生来展示思维思维过程、学习方法,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优生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差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 1、学习指导优先一点。差生多数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步,我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了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十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两份第十章备课,一份第九章。 第九章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景观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特点。 2、能列举出青藏高原地区突出的区域特征。 3、能运用地形图、气候图等地理图表及资料,分析、说明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 【讲解】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那么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板书】一、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的位置 2、青藏地区的范围 (我们重点来看看本区被哪些高山所环抱,以及 本区所包含的省区?(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和问 题)学生读图回答。 (本区位于 以西、 以北、 和 以南。包括 自治区、 省和 省西部。)从表格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问题? 25 30 25 20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地区

青藏地区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板书】二、世界屋脊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 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3.本地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 4. 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讲解】本地区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 【承转】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 【板书】三、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不同高度的气温差异 【学生活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寒气候 【承转】海拔高,气候寒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那么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本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设问】青藏高原能否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 【简要总结】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设问】青藏高原适于种植哪些作物?青稞和小麦 【设问】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农作物应该种植在哪些地方?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 【承转】青藏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读图9.12、9.13、9.14.讨论青藏高原独特自然和人文条件。 【课堂小结】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20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XX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复习

XX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复习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3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南到秦岭,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34、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山区,我国除黄土高原外,还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35、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黄土的特征、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经常遭受旱灾,所以只能种一些耐旱的高粱、谷子等。 36、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是造成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而人类活动在其中又起了加剧生态脆弱的反面作用。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主要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畜数量等 37、以长江为轴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它沟通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

个“H”的格局,是我国承东启西的纽带,它还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将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38、沿江地带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有四个特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其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港口,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9、沿江地带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上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频繁。污染日益严重,主要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有酸雨,沿江地带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区是华中酸雨区,其次是西南酸雨区。 40、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41、我国国土整治中涉及地区最广泛的工程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它跨越的地区是东北、西北、华北,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2、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44、长江起源于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促进西藏进一步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西北部荒漠广布,应引种热带、亚热带树种,扩大其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B.因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人口密度小且分布分散,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面发展 C.因雪域高原环境独特,生态脆弱,应严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因青稞等粮食产量低,应大面积播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 2.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 A.小麦、花生 B.水稻、油菜 C.青稞、小麦 D.大豆、甜菜 3.酿造“藏酒”的主要材料是() A.稻米 B.高粱 C.糯米 D.青稞 4.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 B.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C.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D.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地” 5.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河西走廊 B.塔里木盆地边缘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河套平原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8.以下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 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9.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本区气温日较差小而年较差大 C.是亚洲著名大河的发源地 D.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10.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 A.北部 B.南部 C.东南部 D.西部 11.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造成①、①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测试卷第九章

第9章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 1.拉萨与上海大致在同一纬度.读“拉萨与上海气温曲线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地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 A. 河谷农业 B. 绿洲农业 C. 灌溉农业 D. 出口创汇农业 2. 下面四幅生活活动景观图,最能体现青藏地区的生产特色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不是()。 A. 改善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B. 保护珍稀濒危动物 C. 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 提高当地牧场的承载力 4.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A. 昆明 B. 日喀则 C. 乌鲁木齐 D. 拉萨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A. 大量开发当地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 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 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6.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的是() 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拉萨成为“日光城” ③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④在海拔低的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均发源于()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8.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A. 长江、黄河、珠江 B. 长江、黄河、澜沧江 C. 长江、珠江、闽江 D. 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 9.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A. 湿润 B. 炎热 C. 干旱 D. 高、寒 10.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地区“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和林业”,造成其农业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A. 处于高纬度地区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高,气候高寒 D. 少数民族聚居地 11.青藏高原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 河谷地区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B.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 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风小 D.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12.为了改善我国西部交通运输条件,实施的重点工程是() A. 西电东送 B. 西气东输 C. 青藏铁路 D. 南水北调 13.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A. 骆驼 B. 三河马 C. 滩羊 D. 牦牛 14.青藏高原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 A. 海拔较低的河谷谷地 B. 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区 C. 绿洲分布区 D. 高原土壤条件好的草原区 15.到西藏旅游,不是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是() A. 氧气袋 B. 照相机 C. 棉衣 D. 墨镜 16.西藏的农作物一般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如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萝卜、黄瓜一个重达10~15千克,马铃薯一个重0.5~1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日进程无“午睡”现象,有机物累积多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③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地势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 A. 棉花、玉米 B. 青稞、小麦 C. 大豆、甜菜 D. 水稻、甘蔗 18.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山坡却绿草稀疏,山峰白雪皑皑,据此回答下题. (1)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 当地降水 B. 远程调水 C. 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2)该河谷可能位于()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的“喀斯特高原地貌”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内河航与便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区域全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

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略) 师生小结: 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E-123°E,32°N-50°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3)邻国: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范围: (1)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提问:结合教材图,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2.地形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找到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从东往西,主要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北地区山脉纵横,从东向西逐渐深入内陆,水汽很难到达,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 补充知识: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

初一地理学困生辅导记录.doc

辅导时间 参加辅导学生姓名 辅导过程 学困生辅导记录2012.3.22辅导地点办公室 内容: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过程: 一、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掌握。 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哪一个吗? 2、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 3、中国在亚洲的哪一个部分? 4、东亚包括哪五个国家? 5、亚洲与其他各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6、从南北半球划分来讲,亚洲属于什么半球? 7、从东西半球划分来讲,亚洲属于什么半球? 8、世界第一大洲的原因? 二、师生交流。 三、巩固提问。 辅导形式辅导效果个别辅导,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积极多了也开朗了,特别是学习成绩进步了,家长也反映在家听话多了。在学校课堂上纪律也能自己约束自己,跟老师也亲近了,听课认真了,敢举手发言了。效果较好。 学困生辅导记录

辅导时间2012.3. 29辅导地点办公室 参加辅导 学生姓名 辅导过程 辅导形式辅导效果内容: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过程: 一、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掌握。 1、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九种,说 明了什么? 2、其中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 且集中在夏季。 4、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 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 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二、师生交流。 三、巩固提问。 个别辅导,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在辅导的过程中经常给她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她们讲清学习的必要性外,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做的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学的话,也能学会。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 效果较好。 学困生辅导记录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人教版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欣赏视频和图片,多媒体播放韩红的《天路》,青藏地区的图片,并出示思考问题: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2. 老师利用暑假期间外出旅游,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一下如果乘坐青藏铁路,老师能经过牧区最多的铁路线。3、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参考课本P85——P86图文资料)。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1)藏族的“高原红”。(2)太阳能资源丰富。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小结所学内容。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教师出示思考问题:问题5: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问题6: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问题7:“蓝猫”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这与西北地区有何不同?问题8: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问题9:案例分析: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

地理学困生转差计划

学困生转差计划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威,影响地理课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业的进步。为了能让这些学生改变现状,搞好学习成绩,特制定此转化计划。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1、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2、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1、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2、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

新人教版 初二地理下册 第九章 西藏地区 优秀教学设计 章节合集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知识点填空 (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和。“”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广布。青藏高原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由于海拔高,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4、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特点而设计。 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6、青藏高原上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 7、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在独特是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等特殊环境的牲畜——、、。 8、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东部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 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2、和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分布区,其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和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与。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