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9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设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加快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物流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对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4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 75倍,年均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 6%。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 58亿亿元,比2009年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9. 9%。互联互通能力提升。依托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和“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围绕产业聚集、消费取向和货物流量,先后开通了面向韩国的货运航线和面向中亚的“长安号”货运班列,西安铁路枢纽形成了2亿吨/年货运能力,全省货运总量从2009年的8.6亿吨提高到2014年的15.7亿吨,年均增长12. 8%。建成各类物流园区32个和一批物流配送中心,营业库房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专用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等技术迅速推广,物流信患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流功能不断完善。西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宝鸡、榆林、咸阳被确定为全国物流园区二级布局城市。西安咸阳机场航空一类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一类口岸及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后获批。西安国际港务区构建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得国际国内港口代码,内陆港模式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快,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57家,其中5A级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布局陕西,招商局物流、中铁物资等央企在陕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我省物流业仍处于生长期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一是物流理念意识还不够强。对物流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产业地

位认识还不到位,物流基础平台等公共服务能力较弱。规划前瞻性、系统性不足,强调土地、资金等硬件多,对环境、机制、模式等软件涉及不够。二是物流市场主体不强。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物流服务功能单一,物流运作的一体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对市场和资源的掌控能力不足,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设立的各类总部机构较少,缺乏具有强劲带动力和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三是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基础设施未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配套发展,存在项目布局散、乱现象。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尚未形成。节点城市之间发展差距明显,西安单极支撑格局突出,缺乏新的物流增长极。四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航空物流发展明显滞后,在航线网络、货运能力、运营成本等方面与周边竞争机场差距较大。铁路物流仍以煤炭等为主,和制造业、商贸、电子商务等结合度低,国际货运班列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公路货运量占比过大。传统运输模式仍是主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发展缓慢。信患技术、物联网推广运用还不广泛,电商物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物流业态发展滞后。五是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物流项目用地、规划保障力度仍需加强,税收减免、水电气价格与工业同价、便利通行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法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无序竞争和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我省物流业货物集疏运能力不强,地理区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社会物流成本洼地优势,制约了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新格局、国内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网络技术革命新趋势既为我省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新需求,同时也带来新挑战。

新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一带一路”的中心区域和重要节点,我省物流枢纽地位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陆海通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将推动我省国际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

新动力。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将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将为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注入新动力。

新需求。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型业态将推动快递物流需求继续高速增长。

新挑战。全球物流市场联系更加密切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省国际物流仍处于培育期。我国物流市场处于生长期的中期阶段,区域物流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区域之间争夺物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省物流市场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清晰,电商、网购等新业态发展对传统商业带来巨大冲击。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主要原则

(一)基本遵循。

深刻理解中央丝绸之路经济带“五通”战略的核心——贸易通的全局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国家要求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的重要指引,认真遵照省委关于切实解决“四个差距”、努力抓好“四个围绕”的重大导向,着力增强物流理念和开放意识,自觉使全省物流业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从整个丝绸之路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的全局出发,打造物流新优势,找准问题补短板,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物流业从点线走向网链、从分散走向集成的供应链一体化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按照互利共赢、开放包容、抱团取暖的基本理念,紧紧围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坚持强化一带、联通一路的现实考量,发挥我省区位、交通、产业优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构筑开放型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为抓手,加强资源整合和设施平台建设,全面坚持创新驱动和实施“互联网+”战略,大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三)发展目标。

科学探寻推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与保障行业合理利润、发挥全球全国网络节点功能与完善省内服务体系的均衡点,到2020年基本建立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形成国际国内物流同步、实体虚拟物流融合、制造物流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将物流业打造成为我省服务业支柱产业,将陕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降本。即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目前,发达国家基本上是10%左右,我国是17%左右。我省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降低到14%左右,比现在再降低约2个百分点。

繁荣。即促进市场繁荣与活跃。到2020年,全省货运总量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25亿吨,铁路货运比重达到25%左右,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以物流业的繁荣保障陕西经济追赶超越发展。

增效。即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占比和企业经济效益。到2020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比GDP增速高2-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提高约1个百分点。国家A 级物流企业达到100家,5A级企业达到10家,物流企业平均利润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

(四)主要原则。

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国际国内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创新驱动。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绿色低碳。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络化水平。

提高效率。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一体化运作,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三、实施路径

(一)加快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本地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物流产业链。积极引进日本运邋、马士基、中远等物流,中货航、国货航等货运航空,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FedEx、DHL等快递国际龙头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机构,以国际龙头企业的网络优势提升我省物流业集散能力和开放水平。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推进快递业与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优先支持以本地为基地的航空运输企业的设立、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邮政、供销社的网络、信息和服务优势,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二)全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省内物流配送网络。根据各市(区)区位、综合交通、产业情况,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原则,以大西安为核心节点,宝鸡、榆林、安康三市为一级节点,铜川、渭南、延安、汉中、商洛、杨凌六市(区)为二级节点,各县(区、市)为三级节点,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统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公共配送末端建设,打造“1-3-6”型节点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城乡贸易繁荣发展。同时,围绕煤化工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货运集散便利原则,以韩城、神府、彬长旬、定靖等县域为重点,强化铁路、公路出省通道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若干省际毗邻地区开放型物流集散地。

物流节点城市发展定位

大西安。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地位,发挥产业和开放环境优势,提升全

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功能,重点发展高端物流服务业态,强化城市配送功能,构建以

制造业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为特点的现代物流体系,

推动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物流一体化,建成国家中西部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中转

枢纽,支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宝鸡。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能力,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商贸、特

色农产品等物流,加快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建成国家西部商贸物流中

心、交通物流枢纽,支撑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

榆林。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加强能源产品外送通道建设,强化多式联

运衔接配套,重点发展煤炭、油气、煤化工、装备制造物流,依托神府、定靖、榆

阳、绥德等节点,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物流中心、国家重要能源化工物流枢纽,支

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安康。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提升汉江通航能

力,重点发展商贸、农产品物流,强化对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集散中转

功能,打造秦巴区域物流枢纽。

铜川。围绕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黄堡现代建材工业园,加快建设专业物流

园区,重点发展建材、医药、果业物流。

渭南。发挥东大门区位优势,推进西安一渭南物流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能源

化工、有色冶金、果业物流,依托韩城、华阴等节点,提升对豫西、晋中南地区物

流辐射能力,打造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物流中心。

延安。围绕能源化工、红色旅游、苹果三大产业,重点发展煤炭、油气、果业

物流,构建城乡物流服务体系,支撑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建设。

汉中。发挥川陕甘毗邻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布局物流节点设施,积极培育第三

方物流企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物流。

商洛。加快建设物流节点设施,积极培育物流市场,重点发展矿产、农特产

品、中药等物流。

杨凌。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重点发展农产

品冷链、粮食物流,支撑陕西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建设。

国际物流通道网络。着眼于强化一带、联通一路,依托空港、陆港、口岸、信息四大平台,全面提升航邮、铁路、公路和高铁物流通道能效,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枢纽设施有效衔接和配套,优化完善货物集疏运体系,做大做强全国货源在陕过境、聚集、分拨,实现向西打通经新疆到中亚直达欧洲的陆上物流大通道,向东畅通经山东到日韩、远赴欧美的海上物流大通道以及“空中丝绸之路”,形成陆海空、立体化的交通物流通道,为陕西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奠定更好基础。

(三)力争在航空物流和新型业态发展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航空物流率先突破。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统筹谋划西安咸阳机场三期规划及西安航空城实验区建设,适时启动机场北货运区和第五货运跑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抓紧引入战略合作者组建货运航空公司,吸引聚集跨国大型货运代理企业,支持发展航空货物“空空中转”和卡车航班业务,有效提升西安成阳机场集散分拨能力。科学布局建设全省航空货运机场,抓紧构建货运直飞航线网络,重点开通经中亚地区面向欧洲方向的货运航线,经日韩面向东北亚、美洲方向的货运航线,以穗港为中间点面向东南亚、南亚及澳洲的货运航线。争取国家第三、五、八航权试点,改进航线补贴方式。解决好三星、美光、中兴等电子信息及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

新兴业态重点突破。加快培育与互联网、制造业、金融、贸易等融合发展的新型物流业态。实施“互联网+物流业”战略,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大力推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推动建设航空设备、机械设备、高端消费品、文化产品等保税展示交易平台,逐步建立联系国内外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切实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四)全面提升货物处理、园区聚集、信息集成、口岸通关和供应链金融能力。

提升货物集疏运能力。坚持“陆空并举”,大力推动公路、铁路物流转型升级,强化多式联运设施衔接建设,提升集散功能。加快“一带一路”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创新部省合作机制,强化公、铁、航空设施无缝衔接,完善口岸、联运、信患等功能,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效率最优的物流集散中心。推动大型公路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公路货运场站,建设货物配载中心,衔接货物信息,匹配运载工具,降低运输车辆空驶率。依托西安港开展公铁联

运、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创新转关、集货、拼箱、仓单管理等业务模式。引进青岛港、洋山港、秦皇岛港、天津港等港口办事处和国际知名公司入驻,实现沿海港口功能内移。

提升园区聚集能力。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建设,结合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物流需求,发展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以及煤炭、汽车、医药、农产品、冷链、农资、钢铁、出版物、危险货物运输、快递等专业类物流园区。强化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路地双赢”原则,推动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患平台。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增强物流园区聚集效应,引导分散、自率。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西成新区空港新城等平台,充分发挥园区资源要素优势,推动物流企业和金融保险、信患服务等配套企业入园发展。出台物流园区建设和认定标准,实施“一市一园区”示范工程,扶持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提升物流信息集成能力。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交通、自动识别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烟草、危险化学品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控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加快推动交通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整合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患资源,促进物流信患与公共服务信患有效对接。在冷链、医药、钢材、粮食、煤炭等行业,建设完善一批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施物流信患化提升示范工程,选择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试点。

提升口岸一体化通关能力。围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申报与建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三大口岸,加强口岸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联检单位查验设施。进一步完善陕西电子口岸功能,建成“单一窗口”模式通关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其他省市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加强关检协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西安海关关区内通关一体化,实现“多点报关、多点放行”。深化与青岛、天津、鸟鲁木齐、呼和浩特等海关业务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海关合作,建立健全通关协调机制。

提升供应链金融能力。依托我省企业信用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动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展仓单质押、保兑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以及票据融资等业务,提供便捷的融资、结算、保险等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物流企业、咨询机构、信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主体搭建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依托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配套企业等主体,大力发展互联网十供应链金融,推广应用阿里、京东等模式,支持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

(五)确保消费品、工业品、大宗商品、电商物流和对外贸易畅通。

居民消费品畅通。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粮油仓储设施体系,继续实施《陕西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 2010-2020年)》,建成35亿斤粮食仓容、20万吨油罐罐容。推进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加强鲜

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果业主产区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提升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水平,重点建设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完善城市商业区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社区物流设施和公共配送末端网点网络。建设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发展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研究建立“军地物流一体化”应急物流模式,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工业品畅通。把握制造业向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智能发展模式变革趋势,大力推广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准时生产(JIT)等管理模式。围绕电子信患、汽车、输变电等20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球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患追溯等集成服务。加快在各类制造业聚集区内规划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区中园”,鼓励建设公共外仓。加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推进力度,鼓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示范项目。

大宗商品畅通。依托煤炭、煤化工、石油、有色金属、钢铁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价格中心。畅通大宗商品外运通道,推动现有通道升级扩能,建设联接主要矿区、能源化工基地、大型发电厂等的铁路专支线。重点在陕北、关中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宗商品物流设施,强化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物流配套服务。不断壮大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等重大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及分拨、配送业务。引导骨干能化企业整合物流设施,成立专业化物流公司。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

电商物流畅通。围绕西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深化与知名电商、网商的战略合作,引进境内外电子商务巨头,加快培育本土电商明星企业,将陕西打造为全国电子商务物流枢纽。争取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资质,推进西安跨境电商规模化运营,完善保税仓储物流设施。设立免税商店和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建设保税商品延展平台,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引进国际知名支付企业入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离岸结算业务。出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标准,引导推动各地名优特产品电商发展壮大。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设施,吸引制造商、电商、快递和第三方服务企业入驻。推动快递服务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规划建设全省快递物流园区中心区和市级快递集散中心。引导快递企业提升现有在陕分支机构管理等级,争取设立更多快递独立法人机构,全力打造全国快递企业总部基地。推动EMS、顺丰在西安成阳机场投放更多运力,推动FedEx、DHL等国际快递公司在西安咸阳机场设立转运中心,增开跨境及国内快递业务货运航线。依托陕西高铁枢纽地位,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变化,积极开展高铁快递业务,推动开行西安与主要城市间的直达电商专列,建设高铁快件集散处理中心。推进快递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电子商务、金融业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为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定制服务流程,提供产品销售寄递配送服

务、售后物流服务和反向物流服务。争取到2020年,全省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0亿件,快递业年收入达到100亿元。

对外贸易畅通。优化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拓展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功能,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机场、铁路、公路等各类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联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推进“长安号”货运班列市场化运行,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强化进出境货物安全监管,解决好回程货源问题。稳步推进沣东新城中俄产业园建设、空港新城中吉合作航空公司组建、国际港务区中哈高端农产品进口合作,积极搭建面向中亚国家的合作交流新平台。完善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动西安综合保税区、陕西航空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各市创造条件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用足用好保税仓库优惠政策,引导物流企业依托保税仓库开展物流业务。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拓展保税物流业务,扩大红酒、贵重金属、食品、奢侈品、棉花等产品保税物流规模,建立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积极研究设立保税货物延展平台。

四、保障措施及组织实施

(一)着力打造物流业发展“双引擎”。

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对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的公共服务类项目,明确由政府主导,运用适度的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招标或PPP 项目的方式运作,不断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对物流业升级发展类项目,明确由企业主导,鼓励企业综合运用各项政策.加强资本运营,创新商业经营模式,拓展合作交流渠道,助力做强;对关系民生保障、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等项目,支持和鼓励符合规划方向的企业尽快做大。

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依托物流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外物流通道等平台载体和营销渠道,积极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创新供应链发展模式,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强化货源集聚能力,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持续强化政策、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支撑。

创新政策措施。加强物流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力度,梳理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己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列出清单、逐项落实。完善落实物流业发展用地政策,及时将物流园区及物流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用地享受工业仓储用地政策。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各地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物流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物流业,规范物流地产发展。依法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力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对于法律未规定或国家未批准必须由法人机关申请的资质,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获得。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适用品种范围。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进口配额政策支持。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我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措施。

完善资金投入。多渠道增加物流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以及财政贴息等风险补偿

优惠政策,统筹加大对物流企业发行债券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通过政府投资对物流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物流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调整省级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和支持方向,归并各个领域有关物流业发展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支持应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物流通道、园区基础设施、产业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以及重大物流课题研究等。研究制定资金补贴标准及办法,规范项目申报范围和支持方式,提高资金支持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国外政府贷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发展基金等资金支持。支持物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研究设立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

强化人才培训。完善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加强高级物流人才培养。支持高校、技师学院和中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加强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和在职培训。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与高校、技师学院和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培训、学习,邀请国内顶尖物流领军人物来陕授课,建设物流人才洼地。规范物流领域职业资格认证。推进行业社会组织、物流产业联盟等市场化运行。

(三)切实抓好规划落实。

强化规划约束。鉴于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消费性地位,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调整、修改、完善“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加强与物流发展规划的对接与衔接,合理安排(预留)物流业发展用地、科学布局物流企业,切实改变物流企业散、乱、小以及不断“被搬迁”的被动局面,加强物流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强化物流目标责任考核。

专项行动推进。本规划同步制定了“陕西省物流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近期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完成时限要求等,各地狠抓项目落地。按照以小博大、以大带小、突出特色的思路,围绕物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在物流通道建设、自贸区配套设施、综合物流园区、新兴业态发展等领域,创造性地谋划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着力抓好在全省网络化布局、具有全局性影响力、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引领作用、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的重点项目,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性项目等三类建设项目。

体制机制保障。继续完善和落实各层级的物流政策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由综合经济部门牵头的省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区)设立物流管理专业部门,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加快推进物流业立法,研究制定物流业发展条例。全面开展物流统计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物流统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保障工作经费,健全数据网络,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并探索建立物流运行景气指数。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监管措施。

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保障是基础。各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问题导向意识,把握好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抓紧制定落实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做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政府。

附件: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附件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为落实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能落实的原则,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快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一)积极培育规模化物流企业。

1.研究提出进一步推动我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开展物流企业竞争力培育示范创建工程,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示范物流企业。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省邮政管理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排名第一的为第一牵头单位,下同)

目标及完成时限:努力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2017年底,培育5-10家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能力的龙头物流企业。

2.支持和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新增25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3家5A级物流企业。

3.建立完善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商局、西安海关、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安铁路局、省邮政管理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建立完善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择机召开联席会议。

(二)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

4.开展中小物流企业网络联盟试点。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认定培育5家中小物流企业网络联盟试点。

5.允许物流企业经营网点设立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

牵头单位:各市(区)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全面解决物流企业设立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问题。

6.快递等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的资质,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通过备案获得。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基本落实该政策。

(三)积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

7.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航空、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机构、地区总部机构或职能型总部机构。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进一步提升我省物流企业总部聚集效应。

8.依托整合陕西、江苏、河南、甘肃、新疆等省份中欧、中亚国际班列,研究共同发起成立股份公司。

牵头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铁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动,2015年底,研究提出股份公司组建方案。

9.研究完善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提升企业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开拓力。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2家具有国际物流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企业。

二、全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一)省内物流配送网络。

10.研究确定各市(区)物流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重点工程等,以韩城、神府、彬长旬、定靖等县域为重点,打造若干省际毗邻地区辐射型物流集散地。

牵头单位:各有关市(区)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各市(区)制定实施物流业中长期或“十三五”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二)国际物流通道网络。

11.全面提升航邮、铁路、公路和高铁物流通道能效,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枢纽设施有效衔接和配套。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力争在航空物流和新型业态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一)航空物流率先突破。

12.研究制定航空物流专项规划。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咸新区管委会、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6年上半年出台规划。

13.争取国家将我省列为第三、五、八航权试点区域。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省口岸办、省外事办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构建通达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世界主要经济体及国际枢纽机场的客货直飞航线网络,重点开通经中亚地区面向欧洲方向的货运航线,经日韩面向东北亚、美洲方向的货运航线,以穗港为中间点面向东南亚、南亚及澳洲的货运航线。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客货运航线配置。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部机场集团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开通西安至乌鲁木齐货运航线;2017年底,新增3条货运航线。

15.统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规划与空港新城发展规划,适时启动建设机场北货运区和第五货运跑道。加快机场地面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扩建西安咸阳机场国际货物处理中心,建设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

牵头单位:西成新区管委会、西部机场集团、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不断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

16.抓紧引入战略合作者,组建货运航空公司,吸引聚集跨国大型货运代理企业,支持发展货物“空空中转”和卡车航班业务,有效提升西安咸阳机场集散分拨能力。

牵头单位:西部机场集团、西咸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不断提升西安咸阳机场枢纽功能。

(二)新兴业态重点突破。

17.重点推动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高端物流贸易、保税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金融办、西安海关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实现我省物流业创新发展。

18.实施“互联网+物流业”战略。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2015年底,研究提出我省“互联网+物流业”行动方案。

19.建设绿色城市货运配送体系,扶持一批城市配送企业,推广应用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引导和鼓励配送组织模式创新。

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2017年底,扶持一批城市配送企业,以及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

20.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标准化托盘共用体系和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质监局、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一批商贸物流标准化托盘共用、配送中心和信患服务平台示范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托盘运输服务主体,提高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水平。

21.加强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化管理。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技术标准和通行管理,统一车辆标识,允许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电动三轮车等小型运输工具合法合规实施终端配送作业。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在实施《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标准的基础上,在全省城市实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2017年底,在各市(区)实现配送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四、全面提升货物处理、园区聚集、信息集成、口岸通关和供应链金融能力

(一)提升货物集疏运能力。

22.加快“一带一路”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创新部省合作机制,强化公、铁、航空设施无缝衔接,完善口岸、联运、信息等功能,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效率最优的物流集散中心。依托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科学制定实施西安港规划。

牵头单位:西安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口岸办、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抓紧完善项目设计方案,做好项目核心区及周边功能区控制性规划,抓紧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合资物流公司,2015年底开工建设,并同步制定完成西安港概念规划。

23.加密“长安号”开行班次.并延伸至欧洲腹地及港口城市。做好新开通经凭祥、瑞丽等至东南亚,满洲里至俄罗斯,二连浩特至蒙古的铁路货运出境线路前期工作。开通和加密西安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铁联运货运班列。

牵头单位:西安铁路局、省口岸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2015年底,研究提出开通西安到主要港口“五定班列”实施方案。

24.引进青岛港、洋山港、秦皇岛港、天津港等沿海港口办事处和马士基、中远等国际知名公司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

牵头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进一步实现沿海港口内移。

25.重点依托铁路大型货场或集装箱中心站、航空枢纽、大型公路货运枢纽等,推进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具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推进物流关键节点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的规划建设。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建设一批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能力。

26.引导企业加强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模式创新。全力推进集装箱运输上量,提高铁路零散快运市场份

额。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前,研究提出我省甩挂运输发展实施方案。2017

年底前,再培育10家左右甩挂运输、集装箱联运示范企业。

(二)提升园区聚集能力。

27.制定实施《陕西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6年上半年出台规划。

28.明确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加强协同分工,推动整合升级,引导物流设施、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聚,形成物流资源的空间集聚发展模式,大幅提高设施、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进一步推动物流园区科学发展。

29.培育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开展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试点。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创建5个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30.实施《西安铁路局货运设施中长期规划》,新建或升级改造97个铁路货场。

牵头单位:西安铁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新建和改造一批铁路物流中心。

31.推动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结合铁路货运站场做好物流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牵头单位:西安铁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提升公铁联运能力。

32.完善和推广“公路港”物流经验,支持和引导传统公路货运场站转型升级。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促进传统公路货运场站转型升级。

(三)提升物流信息集成能力。

33.加快推动全省交通物流信患平台运营,整合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快递、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行。

34.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患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信息平台。

35.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烟草、危险化学品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控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患化厅、省交通运输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36.实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交通、自动识别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形成一批物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工程。

(四)提升口岸一体化通关能力。

37.完善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西安铁路一机场集团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进一步提升我省口岸功能。

38.加快建设陕西电子口岸,建成“单一窗口”模式通关信患服务平台,实现与其他省市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

牵头单位:省口岸办、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国税局、西部机场集团、省公安边防总队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完成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升级改造。2017年底,建成“单一窗口”模式通关信患服务平台。

39.深化与青岛、天津、乌木齐、呼和浩特等海关业务合作,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推动建立健全中欧班列便捷通关合作机制,积极参与AEO 互认、中美海关联合验证和安智贸、绿色通道、联合执法等重点合作项目取得进展。

牵头单位: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口岸办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全面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2017年底,进一步便捷通关环境。

40.推进西安海关关区内通关一体化和省内检疫检验一体化,实现海关“多点报关、多点放行”和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加强关检协作,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牵头单位: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完成西安关区通关一体化和省内检验检疫一体化。

(五)提升供应链金融能力。

41.运输、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鼓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加强信用记录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整合各部门物流信用信患,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形成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省邮政管理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动,逐步完善我省物流业信用体系。

42.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适合物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推广工作,支持物流企业、咨询机构、信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主体搭建各类物流金融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动,不断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提升物流金融服务能力。

43.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牵头单位: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陕西证监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研究提出拓宽我省物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工作方案。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挂牌上市。充分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股份转让功能。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及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

五、确保消费品、工业品、大宗商品、电商物流和对外贸易畅通

(一)居民消费品畅通。

44.继续实施《陕西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2010-2020年)》,构建省市县三级粮油仓储设施体系。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初步构建省市县三级粮油仓储设施体系。

45.加大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力度。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粮食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8年底,基本消除“危仓老库”。

46.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支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流通节

点加大冷链设施投入,完善冷链物流网络。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在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改造一批冷链物流设施,新建一批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47.研究出台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政策,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上半年,出台支持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发展政策。

48.指导各市(区)合理布局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三级网络,加强社区末端配送设施建设,推广共

同配送、“网订店取(送)”等创新模式。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基础设施。

49.指导各市(区)在城市商业聚集区、居住区、生产区、高等院校和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重点地区,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

一批配送停车和装卸场地。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在各市(区)商业中心区和公共服务区建设一批城市配送停车和装卸场地。出台新建商用设施交通评价管理办法。

50.推动西安市开展共同配送试点工作,设立统一监管的城市集中配送示范区,率先开展超市卖场、便民连锁、百货零售等商业业态集中配送,逐步推进电子商务、批发市场、专业卖场、餐饮等其他业态共同配送。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西安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完成试点工作,并向全省推广经验。

51.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供销系统的网络、信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物流服务和农村电商,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牵头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进一步完善邮政、供销物流服务网络。

52.鼓励建设集满足多种应急需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研究建立“军地物流一体化”应急物流模式。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西安铁路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能力的应急物流中心和骨干物流企业。

53.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供销合作总社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进一步完善全省回收物流体系。

(二)工业品畅通。

54.大力推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患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

55.加快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鼓励生产企业实施流程再造,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等一体化运作。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开展一批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并推广试点经验。

56.继续深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好物流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

57.加快在各类制造业聚集区内规划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区中园”,鼓励建设公共外仓。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等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基础设施。

58.加强危险品运输、仓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商务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动,结合危运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提升危险品物流安全水平。

(三)大宗商品畅通。

59.畅通资源型产品外运通道,推动现有通道升级扩能,重点推动蒙华、神木至瓦塘、准格尔至神木、黄韩侯等铁路新通道,建设联接主要矿区、能源化工基地、

大型发电厂等的铁路专支线,在榆林、延安、成阳、宝鸡等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建设煤炭物流园区(中心)。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西安铁路局、省交通运输厅、榆林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打通资源型产品物流通道,建设一批资源型产品物流基地。

60.打造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宝鸡钛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重点交易平台,完善金融、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西安市政府、宝鸡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进一步提升省内交易平台功能。

(四)电商物流畅通。

61.编制《陕西省快递物流发展规划>。

牵头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6年上半年,出台规划。

62.加快培育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继续认定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患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打造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63.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5-10个农村电子商务

示范县。

64.推进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完善保税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件分拨中心,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知名平台。

牵头单位:西安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实现西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规模化运营。

65.抓紧摸清快递企业需求,引导快递企业提升现有在陕分支机构管理等级,争取设立更多快递独立法人机构,加快引进国内外快递企业来陕设立总部机构,全力打造全国快递企业总部基地。推动EMS、顺丰等重点快递企业在西安咸阳机场投放更多运力,推动FedEx、DHL等国际快递公司在西安咸阳机场设立转运中心。

牵头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咸新区管委会、西部机场集团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前,制订打造全国快递企业总部基地工作方案,全力提升我省快递集散能力。

66.积极推进高铁快递业务,发展高铁行包和快运班列运输。推广集装化用具,积极推行快件自动装卸设备,建设快件处理、信息、安检等综合性设施平台。提高铁路快运班列准时性,加强快运物流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牵头单位:西安铁路局、省邮政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研究提出推进高铁快递发展方案,扩大高铁行包办理范围,开通快运班列。

67.开展快递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电子商务、金融业融合发展。

牵头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金融办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培育一批快递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试点项目。

(五)对外贸易畅通。

68.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市政府、西成新区管委会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69.加快推动西安综合保税区、陕西航空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宝鸡市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设施。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安市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宝鸡市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完成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验收工作,争取设立陕西航空综合保税区。

70.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拓展保税物流业务,扩大红酒、贵重金属、食品、奢侈品、棉花等产品保税物流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保税仓库。

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进一步扩大保税物流规模。

六、持续强化政策、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支撑

(一)创新政策措施。

71.加强对物流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72.及时将物流园区及物流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好各区域、各层级之间规划的布局和衔接。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各地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落实《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2015)》有关政策。

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区)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各市(区)政府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统筹考虑物流设施用地需求。

73.探索建立物流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弱化对物流用地投资强度、税收强度等附加要求。

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发展改革委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提高物流业土地利用效率,

74.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基本保障物流企业搬迁改造用地供应。

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继续落实国办发[2014]9号文件,保障物流企业搬迁改造用地供应。

75.依法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牵头单位: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严格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76.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结合实际完善适用品种范围。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进一步优化鲜活农产品通行环境。

77.完善物流市场监管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物流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消除地方保护,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商局、省编办、各市(区)政府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6年底前,清理和废除各地妨碍物流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逐步消除地方保护、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78.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物流领域实施“先照后证”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牵头单位:省工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编办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底,除国家保留的前置行政许可事项外,全面实现物流企业的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制度,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

79.简化道路运输物流企业年审制度。简化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手续,优化审验程序,允许异地年审。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7年底,全面简化企业年审制度,基本实现网上年审和异地年审。

80.规范涉路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涉路“乱收费”、“乱罚款”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涉路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一事不再罚制度和罚款收缴分离制度。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6年底,基本消除公路“三乱”问题。

81.深入推进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地方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切实加强货运车辆生产改装、登记检验和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审核把关、重点货运源头监管、企业信用奖惩等重要环节监管,研究治本长效措施。加强部门协调,统一治超标准,开展联合执法,严查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不卸载不放行。

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目标及完成时限:2015年、2016年,国省干线公路非法超限率控制在3%以下。

82.规范西安等城市配送运力投放和通行便利措施,定期开展城市配送运力投放需求调查,完善运力投放标准、规模和计划,合理规划配送车辆通行区域和时段,合理确定配送车辆停靠卸货区域,推广港湾式路边停车卸货作业模式和快速卸货技术,完善配送车辆通行、停靠有关的交通标志、标线。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客车载货,非法运营的违法现象。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引言 面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式,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地理节点、中两部地区的物流节点、渝东鄂两的商贸节点,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更足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宜昌市经济社会的全而发展,宜昌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使全市的现代物流业、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宜昌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据《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同前外地在宜昌中转的物资运输量占全市运输总量的70%;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总量的80%;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有7l%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 2宜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2.1地理交通现状 宜岛位于西部.与长江中下游的交结点,是同家重要的二类交通枢纽城市。《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出:宜昌在区域位置上地处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和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Ⅸ域的交接处,长江物流通道、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和煤炭物流通道的交汇点,承担着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的物资中转和接运重任,在全国的物流区域分布与通道规划中的地位已十分突出。 新中国成市60年以来,宜昌交通事业飞速发展。从宜昌市交通局网站上的相关宜昌交通概况及远景规划了解到,几年来,宜丹公路、水运、铁路和民用航空等四大运输方式高速、协调发展,为加快宜昌高标准、高层次、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下r坚实的基础。在公路方面,宜昌位于沪蓉、沪渝龌大高速公路的主通道上,还存荆宜高速,在建的宜万高速,以及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的襄宜、宜湘等高速公路。宜昌已初步建成与周边地区快速通达的公路网络。在铁路方面,焦柳铁路、沪蓉铁路穿城而过,宜昌至万州铁路谁在加紧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将于2009年开T.,汉宜城际铁路将提前于2011年完工。宜昌作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正在逐步成为鄂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宜昌作为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重要物流结点城市, 必须抢抓机遇, 积极推进本地区物流业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主要从宜昌市的地理交通、物流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本地区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 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宜昌; 物流; 现状; 措施 Abstract:As a key hub in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Three Gorges Logistics network, Yichang must grasp every opportunity and proactively promote the pace of its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geography and transportation data in this reg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ints out problem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is city. Practical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are recommended as well. Keywords: Yichang; logistics; current status; measures 面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式, 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地理节点、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节点、渝东鄂西的商贸节点, 抢抓机遇,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更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随着宜昌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宜昌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 全市的现代物流业、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据《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 目前外地在宜昌中转的物资运输量占全市运输总量的70%; 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总量的80%; 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有71%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 1 宜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1.1地理交通现状 宜昌位于西部与长江中下游的交结点, 是国家重要的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表明:宜昌在区域位置上地处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和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交接处, 长江物流通道、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和煤炭物流通道的交汇点, 承担着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的物资中转和接运重任, 在全国的物流区域分布与通道规划中的地位已十分突出.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 宜昌市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从宜昌市交通局网站上的相关宜昌交通概况及远景规划了解到, 近年来, 宜昌公路、水运、铁路和民用航空等四大运输方式高速、协调发展, 为加快宜昌高标准、高层次、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路方面, 宜昌位于沪蓉、沪渝两大高速公路的主通道上, 还有荆宜高速, 在建的宜万高速, 以及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的襄宜、宜湘等高速公路. 宜昌已初步建成与周边地区快速通达的公路网络. 在铁路方面, 焦柳铁路、沪蓉铁路穿城而过, 宜昌至万州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十堰至宜昌铁路将于2009年开工, 汉宜城际铁路将提前于2011年完工. 宜昌作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物流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从国家区域定位来看,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从国家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成都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3个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是“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中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的4个支点城市之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成都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从四川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根据《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4-2020)》和《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成都是四川省唯一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全省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和物流空间布局中的“一核”,是全省物流主枢纽和核心增长极。这为成都更好发挥物流枢纽节点作用、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物流区域合作、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区域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成都物流业市场直接辐射西南6省市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互联互通战略,加强与沿海沿边城市开展物流区域合作:通过与上海、宁波合作联通日本、韩国市场,通过与厦门合作联通台湾市场,通过与深圳合作联通香港、澳门市场,通过与昆明、南宁合作联通东南亚市场,通过打造蓉欧快铁等五定班列联通中亚和欧洲市场,成都枢纽中转集散功能不断提升、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物流需求来看,成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群集聚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这就要求成都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型物流业态、提升现代物流国际化水平。 三、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物流业增加值达768.93亿元,比2009年增长2.51倍,年均增长25.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9 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7.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369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33倍,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23.5%。物流集中发展区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贡献率较大,物流领域投资效益边际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2009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设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加快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物流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对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4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 75倍,年均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 6%。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 58亿亿元,比2009年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9. 9%。互联互通能力提升。依托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骨架网和“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围绕产业聚集、消费取向和货物流量,先后开通了面向韩国的货运航线和面向中亚的“长安号”货运班列,西安铁路枢纽形成了2亿吨/年货运能力,全省货运总量从2009年的8.6亿吨提高到2014年的15.7亿吨,年均增长12. 8%。建成各类物流园区32个和一批物流配送中心,营业库房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左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专用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等技术迅速推广,物流信患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流功能不断完善。西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宝鸡、榆林、咸阳被确定为全国物流园区二级布局城市。西安咸阳机场航空一类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一类口岸及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先后获批。西安国际港务区构建了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得国际国内港口代码,内陆港模式探索已走在全国前列。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快,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57家,其中5A级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布局陕西,招商局物流、中铁物资等央企在陕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我省物流业仍处于生长期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一是物流理念意识还不够强。对物流业的服务业属性和产业地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 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笔者分析,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多篇范文)

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调查汇报 一、我市物流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市以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为主的物流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截止目前,市货运企业达到3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18000余辆,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28 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我市涌现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邮物流、宇通物流、铁力货运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时风集团、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随着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现有商业集团的壮大、商贸集中区域的形成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的明显增强,我市作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二、我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是鲁近年来,随着全西乃至进军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周边没有辐射性强的一线城市。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设,力争使我市物流中心成为鲁西区域物流服务功能最强、服务竞争优势最大、服务品牌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枢纽。 2、交通优势显著我市是京九铁路、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黄金十字架的交汇点,青银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条国道以及9 条省道相连接,济聊馆高速公路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

连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3、产业优势较强多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独具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设备、化工、生物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电解铝、铜冶炼、客车等重点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余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240 余家、过亿元的企业20余家。目前,韩国希杰、香港华润、四川希望、中冶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住。同时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需要外运。 三、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结构不合理、层次低、理念落后,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于物流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且要建设一定面积的仓储设施,因此,对物流业的发展要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物流业的起步发展。从我市整体情况来看,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

重庆物流发展概况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重庆市的简介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为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商贸口岸、交通枢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重庆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庆经过第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实施第二轮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形成了大工业、大流通。重庆地势优越,资源丰富。全市幅员面积23113.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万公顷,占51.14%。地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青藏高原与长江下游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境内山脉此起彼伏,江河纵横网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天然气、铁、锶、硅等30余种,煤的保有储量17亿多吨,占全川总储量的20.5%,天然气探明储量474亿立方米;水资源充裕,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52条,长江、嘉陵江、涪江、五布河较为有名,江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78.36万千瓦。 重庆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是重庆经济的主体。现有工业企业7704个,其中国有经济1142个(其中中央企业117个),工业固定资产原值411.77亿元。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在全国工业原划分的150个大门类、43个小门类、166个行业中,重庆拥有15个大门类、40个小门类、150个行业。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子、仪表、医药较有特色。年产钢铁200万吨,重钢、特钢、西铝等钢铁集团公司发展较快。年产机械产品4000余种,汽车、摩托车较有优势。年产汽车20万辆,摩托车200万辆,红岩重型汽车、庆铃轻型汽车、长安微型汽车、建设和嘉陵摩托车销往全国、走向世界。国防工业和电子仪表近年来采用尖端技术,蓄积了发展后劲。目前以光电子器件及应用产品、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光通讯终端设备、数字微波通讯等高技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形成新产业的雏形,为重庆工业步入高新技术打下了基础。重庆工业企业通过“抓大放小”的改革,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逐步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为支柱,冶金、化工、机械、医药、电子仪表、轻纺综合发展的产品产业优势,企业规模效益开始发挥。被誉为我国兵器工业“四大明星”的嘉陵、建设、长安、江陵厂,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企业50强的38%和45%。 重庆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截止200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增长11.9%。重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1.84亿元,增长24.9%。其中,城镇投资2291.46亿元,增长25.3%;农村投资160.38亿元,增长19.6%;工业投资735.42亿元,增长33.4%。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进出口总额54.7亿美元,增长27.4%。合同外资金额11.3亿美元,增长38.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6亿美元,增长34.9%;实际利用内资298.25亿元,增长44.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9.46亿元,增长30.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20.55亿元,增长30.9%,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87.50亿元,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49.05亿元,增长15.8%。本外币贷款余额4443.84亿元,增长17.6%。城镇化率达到46.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增长2.3%。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