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4.香港近代报业的宗教类中文报刊《遐迩贯珍》

(1)1853年8月1日创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1856年5月停刊,出得迟,关得早。

(2)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热点,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时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3)宗教性减弱。因为中国香港可以直接传教,不必依靠报刊。

(4)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

(5)对太平天国运动追述性报道。

5.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经过,宗旨和特点。

经过:英国伦敦布道会派来威廉·米怜充当马礼逊的助手。经过八个月的考察,米怜向马礼逊建议在马六甲建立出版基地,因为马六甲与中国很近,周围居住着大量的华人,和广州来往方便,见中文宣传品从马六甲运到中国并非难事。于是,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威廉·米怜自创刊起一直担任主编,并以“博爱者”为笔名。《察》为非卖品,主要在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发散。1821年2月因米怜病重停刊。

宗旨:阐发教义,介绍《圣经》文章,宣传西方文化

特点(1)附会儒学,借儒学之口宣传基督教教义,认为二者相通相汇。但是并没有深入理解儒学。

(2)文章写作运用章回体

(3)写作方法经常用自家人的口吻讲话,拉近关系。

6.简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报经过,宗旨和特点。

经过: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宗旨:阐发教义;宣传西方文化、

特点:(1)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自大骄傲的排外心理。

(2)用西方文明征服中国人的思想,让国人摆脱视西方为蛮夷的落后思想观念。

(3)擅长取悦读者,以缩小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4)讲求宣传方式,如用书信的方式展示西方文明,编纂一些小故事。

7.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著有《弢园文录》,《弢园文录外编》等。

(2)论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A办报的目的和意义:是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的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同时也开政论性报刊的先河。B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慧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请于内。C新闻自由: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D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E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得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人,自快其忿”

8.报章文体怎样形成,有何特点。

形成: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首先是在王韬的《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是并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在康梁办报之前,我国仍流行的是桐城派的古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酝酿着大变革,这种束缚人们的旧文体,已经无法表达维新派变革的激情。

同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大量涌进,旧文言文已经不能适应介绍新知、新学的需要。于是报章文体出现了。

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常带有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9.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开端:6月1日,《苏报》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革命书》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过程:上述断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进行抓捕。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开始会审“苏报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审讯开始了。

结果: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10.《时报》简要介绍

(1)是戊戌政变以后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年在上海创刊。早期的《时报》曾是康梁在国内的重要言论阵地。

(2)也是第一家在评论,编辑等各项业务上勇于创新的报纸。

(3)将时事短评移植于日报;

(4)设置“北京特约通讯”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为其撰写新闻通讯;(6)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用字号区别新闻重要性,便于阅读。“皆加圈点以为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5)设置报纸周刊专版;

(7)改变书本式的旧的版面模式,为对开全张的版面模式。采用两面印刷,彻底摆脱刊的形式,报刊分家。

11.“横三民”与“竖三民”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该报编辑力量雄厚,其中宋教仁用“渔父”,“桃园渔父”的笔名发表政论,深受读者欢迎)。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

打头,创办时间相互衔接,办报精神相同,史称“竖三民”

横三民:《中华民报》、《民权报》、《民国新闻》

12.简述《癸丑报灾》的前因后果

“二次革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也被沉寂剿灭。一些原本拥袁的报纸也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在上海租借内出版的的《民立报》,《民权报》等,袁世凯政府无权直接查封,但由内务部明令各地“禁止售卖”。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有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因而成“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打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13.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

特点:(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

(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忧国忧民,记载重大事件,针砭时弊,经常入木三分。

(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

思想:(1)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3)记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14.邵飘萍的对新闻活动的贡献。

贡献:(1)他即办报社也办报纸;即精通采写业务也善于经营管理;即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称其为新闻全才。

(2)组织东京通讯社;担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负责撰写“北京特别通讯”;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

(3)1918年10月4日北京大学的新闻研讨会成立,这是中国将新闻学视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邵飘萍为专任导师。他的名著《实际应

用新闻学》也是讲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

15.简要评述《新青年》的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贡献。

创办经过:

三阶段

(1)1915年9月——1917年12月:陈独秀主撰阶段。

(2)1918年1月——1920年5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

(3)1920年9月——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机关刊物

贡献:

三破三立

(1)立民主,破礼教。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中国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2)立科学,破迷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主要倡导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和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愚昧现象。(3)立新文学,破封建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1917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

16.工人报刊

(1)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音》、《劳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2)《劳动界》该报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为榜样,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还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的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信息,促进工人觉醒。

(3)《劳动音》着重反应工人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发表评论,给予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

(4)《劳动者》向工人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最早翻译了《国际歌》歌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倾向和工团倾向。

(5)《劳动界》被工人看作是政府的喉舌,工人解放的明星。这批刊物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17.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

①1918.3.4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②1919.2.7北京《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为发展新闻学做出了贡献。

③1919.6.6上海《国民新报》副刊“觉悟”,这个副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阵营。

④1924.12.5《京报》副刊。

【传播新思想,新知识起到了巨大作用;对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历史前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8.简述中国广播事业情况

早期

外国人办:(1)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但没有经过中国政

府的批准,故被取缔。

(2)同年五月底,美商新孚洋行也在上海办起广播电台,因经费拮据

而停办。

(3)美商开洛公司又在上海法租界办起一座广播电台,并与《申报》

合作,是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座。

国人自办:(1)1926年10月1 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月

北京广播无线电台播音。

(2)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快出现了几座中国自办的民营广播电台,其中

最早的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创办于1927年3月18日。

后期:(1)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并开播。呼号为XNCR。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

(2)1943年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因大型电子管被烧坏而不得不暂停播音,直至1945年9月5日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后其开播日被定为中国人民

广播创建纪念日。

19.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诞生。毛泽东提出要在延安创办无线电台,以打破国民党与日寇对根据地的封锁,让各地人民群众听见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周恩来亲人广播委员会主任。这是党新闻宣传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

20.申报六十周年革新: ①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报道,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分馆,增加各地通讯

②改革副刊“自由谈”(1919),把它办成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这项改革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推动力了杂文的发展,鲁迅用40多个笔名在该刊上发表了140多篇杂文

③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它的副刊和增刊有综合性的(业余周刊)文艺性的(春秋)知识性的(医学专刊)各自特色鲜明

④出版书刊,有《申报月刊》《申报年鉴》《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⑤兴办社会文化事业,有流通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服务部》等

21.范长江的新闻采访

(1)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信员名义离津南下,沿途写“旅行通信”。

(2)后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沿途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之行结束以后成为《大公报》的正式记者。

(3)1936年他将这次旅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4)西安事变后他从绥远前线取道宁夏、甘肃,后到达西安。到达上海后的第二天,上海《大公报》发表他的时事述评专文《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5)随后他又写了《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等多篇通讯。

22.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

(一)经过:《解放日报》解决,

(1)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2)克服国内外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做法对他们的影响。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改版前,《解放日报》过量的刊登国际新闻,严重脱离了延安解放区的实际和群众生活的实际。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

(二)意义:《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三)收获或成就: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

①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

②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

③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基础,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哲学,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

23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1)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观点研究,探讨新闻本质与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

(2)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3)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

(4)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

(5)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6)发扬党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文风。

24.评述“拒检运动”等国统区新闻出版社争取新闻自由斗争的经过与结果。

实质: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起因:(1)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在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

的序幕。

(2)《延安归来》翔实记载了中共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解放区政治经济

军事各方面的成就,揭破了国民党对中共领导下解放区的造谣,为避免遭

国民党书刊检查机构的无礼删节,决定不送检查,自行出版。

过程:《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起草了重庆杂志界拒检声明。8月17日正式声明《东方杂志》等16家杂志社不再送检,得到了重庆文化界的支持

和响应。

发展:在中共支持下,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了笔的解放而斗争》,9月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结果:通过废除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和办法。

25.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经过:194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为了改革报纸存在的弊病,以适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报上节载《前线》中有关描写“客里空”的章节,呼吁编者、作者严格揭露与检查采访、编写中的“客里空”作风。该报在《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的标题下,连续编发读者的反映和报社的调查材料。同时,公开检查土地改革前期宣传中的失实报道,分析导致报道失实的不良思想作风和原因。 8月底,新华通讯社播发该社编辑部文章和社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人民日报》(晋冀鲁豫)、《晋察冀日报》、山东《大众日报》、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新黑龙江报》等各解放区报纸和新华社各分社迅起响应,在各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当中掀起了一场反对“客里空”的运动。

意义:①由纠查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深入到检查新闻工作者立场与作风。

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③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26.毛泽东、刘少奇讲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毛泽东:198.4.2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展现的斗争作了全面的总结。从马列主义理论高度阐述了几个问题(①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②无产阶级办报路线与方针③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④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

刘少奇:1948.10.2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微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时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马列主义的修养②政治路线的知识③正确的基本态度④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两次谈话共同构成解放区新闻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

27.评述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经过:①1956.7.1《人民日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宣告改版。在改版社论《致读者》中阐述了改版的目的、意见和重点。

②1956年七八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标志,广播工作改革,全面发展。

重点:①扩大报道范围“社会中的重要的新的事物,人民希望在报纸中多看到一些”

②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

③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字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成章”意义:①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③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大公报专题

第一阶段:1902—1916敢言,清王朝内部消息

第二阶段:1916—1920

第三阶段:1926—1949“新记大公报时期”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发行,现如今也在发行。

1949年重庆《大公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12月1日回到人民政府,1952年8月5日停刊。之后创刊《重庆日报》。

天津版:1949年1月15日停刊,2月恢复,更名《进步日报》。

1949年6月上海,保持原有报名继续出版,1953年1月1日迁往天津,两份报纸合并《大公报》。

1956年在北京出版,1966年9月停刊。

1948年至今《香港大公报》。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三驾马车”:

张季鸾(文章):留学日本学习政治经济学,1912年1月-1912年4月任孙中山先生秘书,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1926年后与吴鼎昌、胡政之一起接办天津《大公报》,任主笔,得到蒋介石的特殊待遇。

胡政之(管理):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1918年欧洲战争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当时唯一的中国记者。

吴鼎昌(资金):盐业银行总经理,“生在金融界,但有长远的眼光。”

“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新记大公报约定:

(1)①资金由吴鼎昌宜人筹集,不向任何社会组织借钱

②一切节省,绝不敢浪费

③经营得好继续扩大,不好赔光到底

(2)①要专心办报②不担任国家体制人员

(3)三个人各占1/3的股份,除吴鼎昌之外,二人以劳力入伍

(4)吴鼎昌:社长胡政之(总经理,副总编辑)张季鸾(副总经理,总编辑)(5)三人组成社评委员会

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笔名:记者

论述了办报思想,帮人们了解“纲”和办报的指导思想

①叙述了民国以来,中国报业失败的原因(政、财)中国报业岌岌不可终归

②论述了报纸天职(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为国民贡献知识)(有益于国家)

③(本文重点):四不方针[不党、不私、不盲、不卖]

《新记大公报》

(1)①使文人论政理论化②“四不”是资产阶级报业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又是《大公报》的实际总结③“四不”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办报方针。

(2)编辑部、经理部并重的管理原则,使文人论政实施具体化,商人办报经理部高于编辑部,政党办报编辑部高于经理部。

文人论政: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

党人办报:为党派的利益做宣传(中国报业的主流)中国新闻事业是宣传为主导的事业。

商人办报:旨在盈利,从经济上赚取利润,迎合读者。

文人办报: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盈利,以言论报国代民众讲话。

如何看待《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

含义:在政治上“小处批评,大处帮忙”在目的上,以小骂的手法起到了大帮忙的作用。

《大公报》的新闻特色:

①勇敢泼辣,有见地的言论,颇具时效而有血有肉的新闻通讯;与时俱进而多姿多彩的副刊周刊

②法规的严肃性与执行的灵活性结合,不拘一格,造育人才

③为社会服务,文学与活动并举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 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 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 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 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 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 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 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 “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 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 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 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 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 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 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 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 《告贴》是最早的广告; 《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 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 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 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 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 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 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 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着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 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定本制度 2、《时务报》 3、黄远生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5、《红星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诞生情况 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影响(15分) 2、试分析范长江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时务文体 3、邵飘萍 4、《向导》周报 5、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2、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分) 2、试分析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善写新闻通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团体,1918年10月成立,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专业只发展为宗旨。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后来由陆定一主编。《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答题 1、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绳结、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出现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2、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 1、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2、范长江是著名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两次去西北采访,其《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人生动形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 B.王韬 C.郑观应 D.陈炽 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 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 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 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 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 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 B.康广仁 C.谭嗣同 D.熊希龄 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

A.兴中会 B.广学会 C.新学会 D.马礼逊教育会 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 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 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 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 A.《民哀日报》 B.《帝国日报》 C.《大同报》 D.《亚细亚日报》 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 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 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 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 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 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 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 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 D.新闻的侵略 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 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 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 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 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 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 B.新闻检查所 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 D.新闻登记所 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 A.共产国际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14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1976—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新闻改革和进展情况。 重点和难点: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媒体的发展。 4、中国进入WTO后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受到重视。 第二节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转移。新闻媒体报道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改革举措,推进了经济改革。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新闻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了普遍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住日益频繁。 二、新闻业务的改进和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 新闻界告别了铅与火,改为激光照排,联网编辑,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三章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玕在()里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新闻思想。 A.《资政新篇》 B.《盛世危言》 C.《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 D.《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 2.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开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提出“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等主张,目的是() A.分散权力、推进民主 B.集中权力、改进控制 C.探访夷情、知其虚实 D.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3.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3 A.魏源B.洪仁玕C.林则徐D.王韬 4.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请人翻译外报,后汇编成书,名叫( ) A、《澳门新闻纸》 B、《澳门钞报》 C、《万国公报》 D、《中西日报》 5.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派人到澳门搜集外文报刊并把其中一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 A.《参考消息》 B.《澳门新闻纸》 C.《自西徂东》 D.《夷情备采》 6.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7.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意在倡导( )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莠言乱政 D.变法自强 8.作为一个具有传统家国情怀但又处于帝国权力体系外、并曾游历欧洲的文人,王韬办报 的主要追求是() A.赢利 B.悔过 C.立德 D.立言 9.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弢园文录外编》 D.《国闻汇编》 10.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 A.《中外纪闻》 B.《万国公报》 C.《时务报》 D.《强学报》 11.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A.《强学报》B.《万国公报》C.《时务报》D.《中外纪闻》 12.把《万国公报》作为机关报的是() A.广学会B.英华书院C.马礼逊教育会D.伦敦布道会 13.《昭文新报》的创办人是( ) A.林则徐 B.王韬 C.艾小梅 D.容闳 14.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是( ) A.《汇报》 B.《上海新报》 C.《文汇报》 D.《六合丛报》 15.京师强学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 A.《国闻报》 B.《中外纪闻》 C.《强学报》 D.《时务报》 16.清代一位报人认为,报刊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此人是() A.郑观应B.王韬C.邝其照D.梁启超 17.中国人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于() A.1873—1895年B.1896—1898年C.1899—1901年D.1902—1905年

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全国 09-04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 A.语言产生之前 B.语言产生之后 C.文字产生之后 D.报纸产生之后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人和主编是() A.郭士立 B.麦都思 C.安东尼奥 D.米怜 4.鸦片战争后,英文商业报刊中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的是() A.《中国之友》 B.《香港纪录报》 C.《孖剌报》 D.《德臣报》 5.《昭文新报》创刊的地点是() A.上海 B.南京 C.汉口 D.香港 6.广州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是() A.《述报》 B.《广报》 C.《汇报》 D.《循环日报》 7.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8.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强学报》 1

C.《时务报》 D.《国闻报》 9.《时务报》创刊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长沙 10.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 A.《湘学新报》 B.《湘学报》 C.《湘报》 D.《知新报》 11.《国闻报》的创办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唐才常 12.1893年孙中山与葡裔印刷商飞南弟合作出版的中葡双语报纸是() A.《镜海丛报》 B.《濠镜报》 C.《濠镜晚报》 D.《澳门时报》 13.《苏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14.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A.《中国日报》 B.《二十世纪之支那》 C.《开智录》 D.《民报》 l5.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文兴日报》 D.《新中国报》 16.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大公报》 B.《京话日报》 C.《时报》 D.《香港商报》 17.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是() A.《广州纪录报》 B.《字林西报》 C.《大陆》 D.《中国日报》 18.辛亥革命时期,正面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是() A.《民报发刊词》 B.《正仇满论》 1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①言论最为大胆;②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主要知识点 一、常识掌握部分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我国唐朝出现古代报纸一是有文献为考,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二是有史料为证,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3、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4、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5、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编先后为马礼逊和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6、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7、1853年8月1日创刊的《遐迩贯珍》,是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用活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它率先宣传广告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刊登广告,并创中文报刊运用新闻图片之始。 8、1822年9月在澳门创办的葡文《蜜蜂华报》,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9、1838-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人编译外报,这些材料后人称之为“澳门新闻纸”。但这只是译报,并不是一份报纸。现在较为认可的第一份国人报纸是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但尚有争议。 10、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玕。洪仁玕(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11、英文《字林西报》是1864年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850年创刊的《北华捷报》,拥有人是字林洋行。1882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中文报纸《字林沪报》,1897年,该报创办附张《消闲报》,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声。 12、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是1857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3、1872年,路透社首先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通讯社。 14、中国第一份政论报纸是创刊于1872年2月4日的《循环日报》,第一个报刊政论家是王韬。 15、《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美查。我国最早的白话报是申报馆于1876年创刊的《民报》。 16、在北京出版的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改良派报纸是《时务报》,报刊宣传家是梁启超,“时务体”(后发展为“新民体”)就是以他的政论文章为代表。戊戍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宣传阵地是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议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一)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一) 2009-07-24 10:33:34| 分类:考研资料 |字号订阅 1、 “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京报”发展到完备形式,即可以用《京报》来指称。 始于乾隆年代,清中叶以后日趋盛行。 名称开始固定,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这时,《京报》的性质已经出现变化, a)它继续邸报的余绪,在中央和地方官吏中发行,含有内部参考资料性质 b)它公开销售于民间,只要付钱便可订阅,具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特征。它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但还不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因为它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没有记者、编辑,只许照章抄录宫门抄、谕旨和奏章,不准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安排版面。 总之,《京报》与以前的同类在体相比,虽有很大不同,但仍没质 2、 《东西洋考》创办的目的和宣传的特点--- (一)办报目的--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政府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二)宣传的特点--虽是宗教性报刊,但已没有解释教义的专文,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

A、言论:不再阐述教义,而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 B、科学文化知识:除介绍西方的情况外,还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C、新闻信息传播: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数录自穗澳的地方新闻,后期也录有些“京报”的材料。该刊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为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它还比较重视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看懂中外进出靠贸易的物价表。 D、编辑业务: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便于阅读,栏目也比较固定。 E、宣传策略:与《察世俗》相同,处处附会儒学,封面印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编署名“爱汉者”。 3、 香港报业的发展与商业报刊的崛起--- a、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商业性报刊崛起并迅速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 香港最早出现的4家商业性报纸为《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子子喇报》。1860年前,香港的商业性报纸由《德臣报》《香港记录报》《中国之友》三足鼎立。1860年后,形成《子子喇报》与《德臣报》两家对峙的格局。 b、香港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最早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育出来。 c、商业性报纸的涌现,推动了新闻时效观念的提高,原来的中文报刊均为月刊、周刊,而中文商业报纸则多为周三刊和日报。通讯手段和采编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印刷条件日趋先进。为争取快速出版,它已报刊已经摆脱了以往的书本形式,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充分体现新闻纸的特性,一些消闲性的志怪传奇之作被日益排除在新闻之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