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疆域与人口

1.1疆域与行政区划:

1、海路位置: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2、辽阔的国土: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四至”点: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相交处。最南—南海的曾母暗沙。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图1)

四大近海:以北向南:渤海(我国的内海),黄海,东海(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我国内海)

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主要岛屿是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3、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1997年7月1日香港(英国)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葡萄牙)回归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辽川青藏陕甘宁,蒙新琼渝北上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祖国统一盼团圆。

1.2人口与民族

1、我国总人口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

源丰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但还是增长很快,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造成的。

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主要以“黑河——腾冲”

线为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9,我

3、我国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少数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我国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章地形与地势

1、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山脉的走向。

2、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

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

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

其他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为世界第一高峰。

4、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土质最好,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葛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唯一一个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

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2.2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1、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三个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图上找出)

2、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3、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发展河海联运,有利于利用地势差,兴建水电站。

第三章气温与降水

3.1气温分布

1、地区差异显着:东部地区受纬度的影响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接受太阳辐射的量增加。西部地区受海拔的影响气温因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2、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3、五个温度带(耕作制度)

3.2降水分布

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东南多,西北少,夏季多,冬季少,而且年际变化大

2、四类干湿地区

3.3气候特点

1、我国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

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显着的国家之一,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变化。有冬、夏季风交替的季风区十分广阔。习惯上,人们把能够明显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不受或很少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

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4、灾害性天气:

冬季寒潮(大风,严寒,霜冻等恶劣天气)夏秋台风(狂风和特大暴雨)

第四章河流与湖泊

4.1众多的湖泊

1,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我国流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

3,河水的补给方式

外流河以雨水补给的方式

内流河以冰山融水补给为主

4、南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5、我国主要的湖泊

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

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

4.2 黄河

第五章中国区域篇(上)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坎儿井工程: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1.2宝岛台湾

1.3青藏高原地区

2、自主学习2.1海南省

2.2黑龙江省

2.3浙江省

2.4 内蒙古自治区

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2.6江南丘陵地区

2.7京杭运河地区(课题)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疆域与人口 1.1疆域与行政区划: 1、海路位置: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2、辽阔的国土: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四至”点:最东—与乌里江的相交处。最南—南海的曾母暗沙。最西—的帕米尔高原。最北—漠河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图1) 四大近海:以北向南:渤海(我国的海),黄海,东海(我国最大的渔场渔场),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我国海) 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主要岛屿是岛、岛、群岛和南海诸岛。 三大岛屿:岛,岛,崇明岛。 3、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1997年7月1日(英国)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葡萄牙)回归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辽川青藏陕甘宁,蒙新琼渝北上天,

澳门和,祖国统一盼团圆。 1.2人口与民族

1、我国总人口为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但还是增长很快,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造成的。 2、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主要以“——腾冲”线为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 9,我3、我国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少数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章地形与地势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新疆)(约73E) 3、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均采用北京时间。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9

10、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1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围越小,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围越大,容越简单。 1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6、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7、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9、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3、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空气质量高低与污染指数有关 3、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4、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7、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doc

2016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2016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 知识分类复习打破传统按章节或会考条目复习的方法,是将11章44节必修内容中的229个会考知识条目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等四部分,并将能力融于其中进行复习,具体作法如下: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按会考考试要求,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 1、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记忆的概念是指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的记忆或再认。借谐音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死记硬背为巧记乐记,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2、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1)重要比例数据用归类法。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物: ①可见光区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比例 ②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 ③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例 ④我国平地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的比例 ⑥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⑦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例

⑧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⑨地壳中硅的含量 (10)我国宜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11)西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12 )我国浅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比例等,填入图下方相应方框内进行归类 (2)重要的地理名词用举例法。如自然资源的名词,例举A 粮食、苹果,B生铁、水泥,C闪电、鸣雷,D煤炭、阳光,先要求学生辨别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概括说明凡是农产品、工业品均缺乏自然属性,而雷电则缺乏经济属性,它们都不是自然资源。再如天体、能源、轻重工业、生态系统、地理环境等均可用此法。 (3)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下经纬网图中:E 点位于高纬度、C点位于低纬度,这是绝对概念,而A点比C 点的纬度高是相对概念,这是指AC两地纬度相比较而言,所以高纬度与纬度高是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的关系。从A点到B点是沿纬线方向或是沿经度方向,指的是东西相对方向,从C到E 是沿经线方向或是沿纬度方向,指的是南北绝对方向。再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用图解法,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4)相似地理名词用比较法。如下表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异同: 不同点相同点天气影响因素是气团、锋面 大气物理状况短期变化。都表示大气物气候形成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大气物理状况长期变化理状况的变化 再如恒星与星云,寒流与寒潮,矿物与矿产,水能与水资源,土地与国土,国土与国土资源,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等都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我们生活的人类之家地球,下列关于其形状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圆地方 B 不规则的球体 C 到扣的盘子 D 正球体 2、 下列哪个国家被誉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A 美国 B 印度 C 俄罗斯 D 日本 3、 亚洲河流成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 B 三面临海 C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 气候复杂多样 4、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A 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B 山脊C 山谷D 陡崖 5、 下列气候图中,表示哈尔滨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6、 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其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 太平洋和大西洋B 大西洋和印度洋C 太平洋和印度洋D 红海和地中海 7、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是陆地 B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 地球表面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 南极地区是海洋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尼罗河 9、 在图幅相同的四张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上海世博会导游图 B 上海市地图 C 中国地图 D 世界地图 10、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地区成功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是( A 长城站B 中山站C 昆仑站D 黄河站 11、 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傣族人民生活的是( ) 12、 2011年4月12日至13日,哈尔滨市遭遇罕见特大降雪,给我市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 响。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这种天气 的是() 15、 有一批蔬菜要从郊区运到市区销售,较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16、 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日落,这是由于( ) B. A. 13、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B 博彩业为主的经济 C 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口”型的经济 14、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 珠江三角洲 B 沪宁杭地区 C 京津唐地区 D 辽中南地区 C. D. D “进口 一一加工一一出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全浏览】 来源:姚凱的日志 ★以下内容均由本人亲自整理。 ★由于word文档与校内日志编辑器格式不完全相容,部分标识无法显示,word文档可能更便于复习,需要的留言。 ★把一年前的东西翻了出来我只是为了积累RP= =。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各种天体 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它们都有巨大的质量。 ①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 ②星云:云雾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氦; ③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④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其所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⑤彗星:围绕恒星运动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分为彗头和彗尾两部分,彗头由彗核、彗发、彗尾构成。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⑥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降落到地面的未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陨星(非天体)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三种。 2、天体系统说明 ①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不代表宇宙; ②与银河系并列的是河外星系,当然河外星系的大小远大于银河系。 3、月/日地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约为1.5亿千米。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王星已被排除)。 2、其轨道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宇宙年:2.5亿年。 4、哈雷彗星:自东向西公转,而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公转。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三、太阳 1、由炽热的气体构成;核聚变产生能量。 2、天文学上将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成:光球、色球、日冕,越向外层,厚度约大,亮度越小,温度越高。 ①光球——太阳黑子; ②色球——耀斑、日珥; ③日冕——太阳风。 其中,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黑子一般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这个周期与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也为11年。 3、太阳活动的影响:极光、磁暴、短波无线电信号。 四、只有一个地球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417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1.1、世界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1.2农业的分布 1、农作物的分布 水稻第一大粮食作物。喜温喜湿,种植在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的地区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小麦第二大粮食作物。喜温凉、耐寒、耐旱南北方都可以种植。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2、三大林区 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 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西藏牧区(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 青海牧区河曲马 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 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 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到三熟 农作物小麦、杂粮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花生、甜菜、苹果油菜、甘蔗、菜叶、柑橘气候特征降水少,热量较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 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突然消失 出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 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要点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要点 在高二地理会考来临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复习呢?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

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会考)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地月 太阳系 1、天体及主要类型银河其他行星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总星系系其他恒星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河外星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 耀斑(色球)③ 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北逆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除极点都是 15从赤道向两 南顺)秒每小时极递减 公转自西向东(北逆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 9约 1度每天近日点最快 南顺)分10秒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昼夜长短分布: 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南半球 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传播介质通过莫霍界面通过古登堡界面岩石圈厚度大于 纵波 P固液气明显加快突然下降地壳厚度 横波 S固体明显加快突然消失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 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晨昏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昏线。 (3)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4)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 全球篇 第一章地球对运动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5)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 水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由生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2地球的自传 为了统一时间,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 1、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划分为各12

个时区,在中时区移动,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2、我国规定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180 度经线作为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4、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特点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四季的形成: 每年3 月21 日前后(北半球春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6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每年9 月23 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光又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大致相等; 每年12 月22 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多;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 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

2020年上海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上海市中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上海的 A. 南面 B. 东面 C. 北面 D. 四面 2. 下列河流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海河 D. 塔里木河 3. 下列城市中,位于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 广西南宁 B. 山西太原 C. 湖北武汉 D. 辽宁沈阳 4. 美国旧金山南面,有一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狭长谷地,被称为“硅谷”。其主要工业部门是 A. 钢铁制造 B. 汽车装配 C. 电子信息 D. 纺织加工 5. 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山脉对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读图回答:(16分)

1.图中代号________代表的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图中太行山脉是我国华北平原与________高原的分界线。 2. 图中代号⑥代表的山脉是世界第一大河________河的发源地。 3. 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________洋气流的向东前行;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在图中代号是________,其东西两侧植被迥然不同 4. 阿尔卑斯山脉是不同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在图上用线段标注该山脉的位置。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平宁半岛以北,是歌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的分界线。 5.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碰撞处。甲乙丙所表示的山峰中,有赤道雪峰之称的是图中________山峰。 三、共享单车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相当普及,某机构选取图中所示城市做市场分析。读图回答:(14分)

最新地理会考主要知识点

气候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气候: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亚洲及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非洲 1、地理位置: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著名的盆地;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的裂谷带;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 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气候 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 ⑴、矿产资源:非洲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⑵、名贵树种: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⑶、农作物:咖啡、枣椰、油棕的主产地。 ⑷、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如狮子、大象、斑马、长劲鹿等。 7、经济:⑴、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低的一个大洲。 ⑵、农业是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小麦和稻米大量进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美洲 1、比较北美洲和南美洲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会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考试,做好地理知识的复习,轻松迎接会考吧!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高中地理会考 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一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

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二 1、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