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 一步之遥教案 教科版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1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明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分。运用案例说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层次:通过案例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特征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层次:着重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处罚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就不同。理解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第四层次: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少年法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法律程序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名言导入法。“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什么道理。

方式二:flash导入法。播放flash《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方式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

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第二步:让学生看教材8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中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全面、直观地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方式二:数据说明法。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反映青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现状的数据和资料。(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数据,某城市少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的不良行为调查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骇人听闻的数据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告诫学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二步同上。

3.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

方式一:案例分析法(可以运用第一层次中的案例)。提问学生“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为什么?”说明违法就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请同学们列举“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思考“请将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的理由”。让学生明确根据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学生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本质区别说明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

方式二:自学明理法。运用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通过方式一和二,在学生明确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区别之后,犯罪的特征就很明显了。在此强调犯罪的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强调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即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4.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步: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步:通过制裁方式和制裁力度的不同,学生能感受到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讨论“惩治犯罪的重大意义”。感受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威严,更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第四层次:模拟庭审

模拟庭审活动。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不同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辨明道理,同时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列举名言或播放flash《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课件使用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小错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反映青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现状的数据和资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中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

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课件使用目的:由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如果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列举刑事、民事、行政、违宪行为的典型案例。或展现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对比法讲清违法行为的分类,重点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在分析区别的同时即体现了犯罪的基本特征。

5.“举案说法”。搜集与四种法律制裁相对应的案例,总结展示四种法律制裁的比较。归纳惩处犯罪分子的重要意义。

课件使用目的:明确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就不同。说明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越法律的范畴,否则将害人害己。

6.模拟庭审活动。

课件使用目的:既是本课的知识小结,又能回顾第八课的相关知识.既能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热情,又能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临近河岸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了。

2.《百度新闻》2007年,某城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进行了调查统计,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从现有的不良行为看,经常吸烟者占69.7%,经常喝酒的占60.06%,有打架行为的占57.58%,有旷课行为的占49.86%,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08%,上课携带管制刀具的占41.6%,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6%。从犯罪类型看,抢劫罪居于首位,占51.79%;其次是强奸罪,占19.01%;此外还有故意杀人、敲诈勒索、绑架等犯罪行为。

3.《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选编》

曲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小学时,曲哲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先后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曲哲沉浸在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后来,“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要求曲哲帮他出口恶气,将与之有矛盾的方欣杀掉。第二天,他们把方欣骗到一间没人住的小破屋内。曲哲和陈风不顾方欣的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16岁的曲哲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2课时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材料“偷苹果是小事吗”揭示本部分内容的主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犯罪总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一个人一旦走上违法道路,就有可能越陷越深。因此,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二层次:通过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思想,提高法律意识。

第三层次: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从小处着眼,养成敢于正视和改正自己错误或过失的良好习惯。培养“知耻近乎勇”的态度,秉持“过则勿惮改”的思想,防止不良行为向违法犯罪发展,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防微杜渐、有错必改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知道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懂得在成长过程中要过则勿惮改。【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因此,只有当学生树立了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才能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也才能避免由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电视剧《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学生谈感想。问“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吗?怎样才能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方式二:故事《烂苹果效应》。说明不良习气、小错误、小恶也有极强的破坏力,在我们犯小错误时就要立即改正,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第一层次: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方式一:

第一步:阅读教材93页事例《偷苹果是小事吗?》,分组讨论(1)“偷苹果是小事吗,为什么?”(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做?”(3)“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步:设置活动“寻找同学或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分组讨论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发展下去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再让学生列举好习惯,也将其写在黑板上。懂得看似“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往往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预兆,同时也敲响了警钟——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方式二:

第一步:录音《一个死刑犯的忏悔》,当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而今却成了一个身陷囹圄的死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变坏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醒悟、悬崖勒马。让学生谈感受。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勿以恶小而为之。感悟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第二步:设置活动“给自己制作一张改正不良行为监督表”。请同学们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不应该有的?改正和预防措施?实际效果?通过自我监督表,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善于发现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3.第二层次:克服几种错误思想

方式一:列举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如偶尔做一次错事没关系。大错不犯,犯点小错也没什么关系。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课件展示《刑法》的相关条文。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深刻体会错误观点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慢慢堕落甚至犯罪,而且能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方式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结合教材94页漫画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思想和行为的错误性和危险性。介绍某青少年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真实案例和《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纠正错误思想,提高法制观念,改正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轻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法纪观念淡薄,难免犯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 4.第三层次:过则无掸改

方式一:阅读教材96页事例,思考“你赞同事例中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反思“自己犯错的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想。”老师介绍孔子名言“过则勿惮改”的涵义。通过讨论,明白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因为一时糊涂而犯错误,但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应该是通过撒谎等错上加错的方法来隐瞒,而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知耻近乎勇,是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方式二:课件展示一位学生犯错后想承认错误,但怕受到他人歧视所以不敢承认错误的矛盾心理。讨论“主人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并说明理由。”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决心,更要有耐心和行动,而且要正确对待舆论。也说明我们应该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主动伸出友好之手,以便帮助他人彻底改掉不良行为。

老师和学生讲述名人知错能改的故事。通过正面事例证明人正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5.课堂活动或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的谚语或名言。更理性的思考本课内容,并转化为行动。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电视剧《少年犯》主题歌《心声》,或故事《烂苹果效应》。

课件使用目的:形象直观地导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事例《偷苹果是小事吗?》

3.列举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列举中学生的好习惯。

4.录音《一个死刑犯的忏悔》

5.自我改正不良行为监督表:

课件使用目的:一个人并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我们必须要有防范意识,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保持高度的自省与自警,改正那些易被忽略又不易改掉的坏习惯。坏习惯和好习惯的鲜明对比更能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

6.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或教材94页的漫画。《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

课件使用目的: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心灵深处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行为上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7.教材96页的事例。孔子名言“过,则勿惮改。”的涵义。

8.事例:一位学生犯错后想承认错误,但怕受到他人歧视所以不敢承认错误的矛盾心理。再展示名人知错能改的故事。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鼓励学生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明白同学之间要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

9.有关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的谚语或名言。

课件使用目的:既是本课主题的小结,又是知识的升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树立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打架斗殴,逞强好胜;随意破坏纪律;考试作弊;向同学借钱并拖欠不还;威胁同学;不想学习,只想着轻松享乐;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交往;爱占小便宜;夜不归宿;传播淫秽读物;携带管制刀具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等等。2.《一个死刑犯的忏悔》

我曾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而今却成了一个身陷囹圄的死囚。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也许一声枪响早已结束了我短暂而罪恶的一生……

想起我的少年时代,我曾是多么自豪啊!那时,因为我成绩优异,热心助人,所以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班里的活动比赛,老师总是会第一个通知我,同我商量活动方案。在家里,作为独生子的我,从不耍小性子,每逢节假日,我就陪父母去郊外散步,每次比赛得到的奖金我都会把奖金的一半交给父母,另一半则悄悄地存起来,有时捐给孤儿院,有时捐给灾区……我相信,美好的未来、光明的前途已经向我招手!望着窗外,那里的天空多么广阔,空气那么清新,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可它们却永远不再属于我了……

我的堕落是从交了一些狐朋狗友之后开始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渐渐地,我变得很自私,成绩一落千丈;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还三天两头找父母要血汗钱,得到钱就和“哥们儿”一起吸烟、喝酒、赌博。

父母苦口婆心的劝阻,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全都置之不理。终于有一天,为弄到钱买毒品,我向一个路人举起了罪恶的刀……

看着脚上沉重的锁链,我想起了那些所谓的“好朋友”。后悔当初没听老师、父母、同学的阻拦,硬要跟他们一起混,才造成今天的这种局面。看着自己的双手,曾经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写作……这双手不仅记录了童年的乐趣,还记录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啊,如果老天允许,我真希望时间倒流。在狱中的管教帮助下,我才明白: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心地和头脑都很正直的朋友。可惜我明白这一点已经太晚了!

我愿用我惨痛的经历告诫少年朋友们:交朋友要谨慎,选择朋友要谨慎!

——一个后悔莫及的人3.《腾讯新闻》成都五名未成年人疯狂盗窃网吧电脑硬件被判刑

2003年8月12日至2004年2月17日期间,中学生朱某等五人先后多次在学校附近较为集中的不同网吧内,以上网为名,趁网吧管理人员不备之机疯狂作案59次,共盗走这些网吧不同种类的电脑硬件价值达15万元之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杨某有期徒刑各十年,王某、赵某和魏某则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年和五年。电脑商陈刚因犯销售赃物罪,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自我反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明确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健康成长。 重点 难点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改正不良习惯,知法、守法、护法。 教法 选择 案例分析、探究交流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搜集案例、制作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0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情景剧《偷苹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⑴偷苹果是小事吗,为什么? ⑵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怎样做?⑶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导入新课。 二、案例的启示 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天,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 50 元钱。从哪里弄这 50 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 12 人。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 8 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 1.公然违反校规,对自己不约束,自私; 2.随意破坏纪律; 3.考试作弊,欺骗; 4.抄袭作业 5.迟到早退组织指导表演 通过案例, 让学生明白“小 恶”会变成“大 恶”。要从克服 “小恶”开始防 微杜渐,把违法 犯罪消灭在萌芽 状态之中。 学生分角色表演,讨 论交流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 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 成罪犯? 小组交流发言通过让 学生讨论并总结身边 的不良行为,使学生 明确这些看似有些 “司空见惯”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九课 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于都五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上课时间:月日主备人:王爱华蹲科行政签字:使用人班级:组次:姓名教师评价编号 0 1 5 第九课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学习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重点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预习感知】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作出法律所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违法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为和行为和行为,前两种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行为。 3、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4、在恶大错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行为,离犯罪仅有。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 5、惩处犯罪分子,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 二、【探究分享】 1、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诱惑多多,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不会抵制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诱惑?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2)请你为同学们拒绝不良诱惑提三点建议。 三、【当堂检测】 1、与一般违法相比,犯罪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反了宪法 C、要受到行政制裁 D、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 2、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利用手上的权力给亲戚调职 B、闯红灯被罚款 C、殴打他人致重伤 D、损害他人的名誉 3、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①法律知识缺乏②法律意识淡薄③道德沦丧的结果④不能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邓某在县城开办了个体饮食店,一天,他从个体屠宰户手中购买未经检疫的猪肉500 千克,准备加工后出售,被县卫生食品监督部门发现。经检验,这些猪肉属于病猪肉,邓某的行为() ①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②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③应受到卫生监督部门的处罚④应受公安机关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某中学生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案例说明、、、、、、、、、、、、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己④违法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6、“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可以发展成大错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公民乘飞机前,机场工作人员检查公民身份证和所带的包裹 B、王某私拆同学的信件 C、孙某偷藏同学家寄来的汇款单 D、商店保安怀疑消费者王某偷东西,对王某进行搜身 8、在反腐败斗争中,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他们的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一般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刑罚当罚性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9、“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本质是相同的 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四、【课堂小结】 五、【知识链接】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临近河岸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了。

《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违法行为。 二.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

河北唐山十六中八年级政治《第九课 一步之遥》学案(无答案)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政治《第九课一步之遥》学案 第二课时《防微杜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观念,防微杜渐,知错必改,踏实做人。 2、能力目标:掌握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懂得自己应如何对待所犯的错误。 二、学习提纲 1、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也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难忘而羞愧的犯错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归纳总结: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有哪些? 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制定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2、周末,赵明和李辉在大街上踢足球,正当他们踢得起劲时,不慎将足球踢在了路过的一辆卡车上,破碎的玻璃扎破了司机的脸,顿时鲜血直流。面对这种情景,赵明低声对李辉说:“咱们赶快跑吧!”李辉却马上拒绝,坚决要送司机去医院包扎伤口。 (1)你怎样评价他俩的行为? (2)这一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课堂测验: 1.“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个俗语是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 ) A.不良习惯 B.一件小事 C.偶尔看了一本“黄色”书籍 D.偶尔犯了一次错误2.欠债不还,拾到遗物归自己,这种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3.下列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B.犯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犯罪 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D.有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一定会犯罪 4.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欠债不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抢劫 D.贩卖毒品 5.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县公安 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万多元。该县公安局的行为 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工作失误 6.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四、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案主备人:周雪梅 【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 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情景感悟,你说我说大家说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 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谁料过了一 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2.水平目标 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相关案例,准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违法与犯罪的要受到怎样的制裁。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 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导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板书) 活动 1.看第85页列举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反思自己有没有以上行为? 2.读第86页材料,完成第87页“探究”。 1.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违法的概念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违反了宪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①违宪法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 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板书)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仅仅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第九课一步之遥中考题练习

请你按照“指出违法事实——判断违法性质——找出违法依据”的思路,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分析,完成下表。 2013年7月23日,因停车问题与李某发生争执,韩某将李某安睡于婴儿车内2岁多的女儿抱起并举过头顶摔在地上,致女童身亡。据悉,韩某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在家,热衷于结交社会上一些哥们儿,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惯,惹事后父亲就揍他。韩某14岁时因偷窃自行车被行政拘留13天,18岁时又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0天,22岁时因伙同他人盗窃一辆价值不菲的轿车被判无期徒刑。此次,39岁的韩某因摔死女童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按照韩某的行为请划分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 (2)材料给我们哪些警示? 材料:2014年3月1日晚,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止3月2日1时,暴力案件已造成29名群众遇难,昆明12家医疗机构共收治伤员143人,其中重伤73人,轻伤70人。特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击伤1人。 这些暴徒的行为属于那种违法行为?请说明判断依据?

2015年5月19日,某校举行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报告会。会上市少管所服刑人员小勇(化名)讲述了他的“经历”:我刚上初中时,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可后来由于父母闹离婚,不断升级的“家庭战争”,使我开始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迷上了网络游戏。自从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后,我就经常上网、旷课、夜不归宿、多次敲诈勒索同学。因为好奇,在“朋友”的引诱下,我吃上了“摇头丸”。我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然而,我无法控制自己,父母的打骂,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指责,使我更加放纵自己,越陷越深。后来竟然为了筹集毒资而去抢劫、杀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小勇有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 (2)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青年张某在中学读书期间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走上社会后呀不好好做人,反而受一些狐朋狗友的引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结果在一次街头聚赌中被抓获,处以行政拘留15天。拘留期满后,他不思悔改,反而在赌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为了筹措赌资,先后潜入民宅盗得他人财物人名币35000元。2015年6月,张某在一次作案中被公安机关抓获,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前后两次违法行为各属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简述理由。 (2)张某前后两次所受处罚各属什么性质的处罚?分别由什么机关进行裁决?(3)联系张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发展过程,说说张某堕落对你有何启示。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教材分析 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学情简要分析 1.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2.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3.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帮扶能够接受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是学困生,需要小组的多多帮扶和老师课堂上多加关注,给予点拨和讲解。 学习优势:学生知道很多的明星,对违法行为有着简浅的认识.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拒绝、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

一步之遥导学案

步之遥导学案 第九课一步之遥(导学案)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1、 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 2、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 3、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4、 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形式以及法律惩处犯罪的意义。 【使用说明】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85-96 页,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认真完成学案,并记录个人疑难,以备课上讨论。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4、 学案中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你问我答: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受不良诱惑?2、对未成年人的不 良诱惑有哪些?3、如何拒绝“黄毒”的诱惑?4、如何拒绝不良诱惑?预习案1、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2、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制定了四种法律制裁,即违宪制裁、、民事制裁、和。 4、 完成表格一般违法犯罪区别社会危害性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违法性触犯刑法应受处罚性承担刑罚以外的法律责任联系二者联系密切,一般违法行为极有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5、防微杜渐,无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6、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的深渊。7、 惩治犯罪分子有何重大意义?8、请你谈谈你对“过则勿椫改”的理解。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探究案一、辨析: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 2、有人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还是理所当然的,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二、分析说明: XX年,某城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进行了调查

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设计

姓名:杨凤英单位:济阳一中学报名序号:21 密封线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掌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概念, 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形式以及法律惩处犯罪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掌握规范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知错能改是为人的 基本品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懂得防微杜渐;培养 学生具有襟怀坦白的勇气,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使自己的人生光明磊落, 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 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使学生明确违法犯罪行为是由不良行为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本部分侧重 法制教育层面。 第二部分:“防微杜渐”进一步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辨析,帮助他 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过则勿惮改”本部分重在强调要正视过错,勇于改正错误,教学以学生自我反思 为主。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防微杜渐和过 则勿惮该,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探究法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和老师的解说,让学生体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引导学生感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第三课时)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养成正视错误知错能改的好习惯。 2、能力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视过错,勇于改正错误。 重点 难点明白正视错误,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勇气。 教法 选择 探究、感悟、合作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搜集案例名言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3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 展示案例: 1、小杨是一名 14 岁的中学生,他很羡慕别的同学家里的手提电脑。一天,一位同学无意中说起,在自己家附近有一间工具屋,好像有一个小偷偷了一台手提电脑放在里面,还没有拿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放学后,小杨从那里把电脑拿了回来,准备自己使用。 后来,小杨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在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帮助下,小杨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将电脑交给了相关部门并报案。 但是,当小杨回到学校上课时,发现以前的好朋友对他都敬而远之了,同学们看他走进教室都低下头不说话了。提出导航问题,个 别指导 引导分析 小杨的行为是 一种偷窃行为,是 违法的。 让学生了解, 有时得到他人的谅 解并不容易,所以, 改正错误也需要决 心,要有耐心。 了解教学目标 学生明白在我们平 时学习中可能因为 一时糊涂而犯作弊 这种错误,但是对待 这种错误的态度不 应该是继续通过撒 谎来隐瞒,而是应该 正视自己的错误,敢 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1.小杨应不应该承 认错误?2.你怎样 看待小杨承认错误 后出现的情况? 3. 如果你是小杨的同 学,会怎么做?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九课一步之遥导学案

第九课步之遥导学案 第九课一步之遥(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行为的发展过程; 2、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 3、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4、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形式以及法律惩处犯 罪的意义。 【使用说明】 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85-96 页,独立勾 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认真完成学案,并记录个人疑难,以备课上讨 论。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 质量完成导学案。 4、学案中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你问我答: 1、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受不良诱惑? 2、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3、如何拒绝“黄毒"的诱惑? 4、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预习案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 为。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 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制定了四种法律制裁,即违宪制裁、、民事制裁、和。 4、完成表格

5、防微杜渐,无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 罪的。 6、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 到,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的深渊。 7、惩治犯罪分子有何重大意义? 8、请你谈谈你对“过则勿椫改”的理解。 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探究案

一、辨析: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 2、有人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还是理所当然的, 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二、分析说明:2005 年,某城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进行了调查统计,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材料一:从现有的不良行为看,经常吸烟者占69.7%,经常喝酒的占60.06%,有打架行为的占57.58%,有旷课行为的占49.86%,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08%,上课携带管制刀具的占41.6%,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6%。材料二:从犯罪类型看,抢劫罪居于首位,占51.79%;其次是强奸罪,占19.01%;此外还有故意杀人、敲诈勒索、绑架等罪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第九课 一步之遥》学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第九课一步之遥》学案 第二课时《防微杜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观念,防微杜渐,知错必改,踏实做人。 2、能力目标:掌握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懂得自己应如何对待所犯的错误。 二、学习提纲 1、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也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难忘而羞愧的犯错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归纳总结: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有哪些? 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制定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2、周末,赵明和李辉在大街上踢足球,正当他们踢得起劲时,不慎将足球踢在了路过的一辆卡车上,破碎的玻璃扎破了司机的脸,顿时鲜血直流。面对这种情景,赵明低声对李辉说:“咱们赶快跑吧!”李辉却马上拒绝,坚决要送司机去医院包扎伤口。 (1)你怎样评价他俩的行为? (2)这一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课堂测验: 1.“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个俗语是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 ) A.不良习惯 B.一件小事 C.偶尔看了一本“黄色”书籍 D.偶尔犯了一次错误2.欠债不还,拾到遗物归自己,这种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3.下列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B.犯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犯罪 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D.有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一定会犯罪 4.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欠债不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抢劫 D.贩卖毒品 5.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县公安 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万多元。该县公安局的行为 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工作失误 6.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四、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案主备人:周雪梅 【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 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情景感悟,你说我说大家说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 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谁料过了一 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第九课一步之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 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 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7.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第九课一步之遥测试题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 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7.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触犯了刑法④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8.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关于法律制裁,你认为有道理的说法有() ①我国的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②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③刑事制裁是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 ④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青年陈某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陈某仍不吸取教训。一天,陈某潜入某单位盗窃被抓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陈某殴打他人和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⑵青年陈某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课《一步之遥》教案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1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明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分。运用案例说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层次:通过案例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特征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层次:着重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处罚方法上的不同进行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法律制裁,理解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就不同。理解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第四层次: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少年法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法律程序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名言导入法。“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什么道理。 ! 方式二:flash导入法。播放flash《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方式一:

八年级政治第9课“一步之遥”导学案教科版1

第九课一步之遥 【学习目标】 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区分记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两者的关系;记住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犯罪的含义及犯罪的特征。(重点) 3.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懂得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总结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难点) 4.认识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难点)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85—92,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哪些?(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P85 ※2.什么是违法?P87 ※3、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应怎样分类?(请按违法行为的类别、所违犯的法律、社会危害性、法律制裁列一表格,对违法行为的各类进行比较)P87 ※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P87 5、犯罪的含义?P87 ※6、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P87 ※7、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P85-90 8、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完成课本89页的探究) ※9、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规定了哪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P91 刑罚的种类?P91 10、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重大意义?P91 11、预防违法犯罪为什么要防微杜渐?P91 ※12、青少年如何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P91-96 【合作探究】 (’15玉林16)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成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庄附近多次对路过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 (1)阿成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2分)请你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4分)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两点建议。 【当堂检测】 1、(2016年广西贺州市)“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