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āo)太湖,北(yī)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4分)

①(lián)▲②(jiē)▲③(bāo)▲④(yī)▲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

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

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2分)

①切合短文内容;②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③恰当使用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个字。

千年古城▲

——苏州解放纪实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②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⑥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⑧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5.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2分)

A.水开啦,怎么办?

B.妈妈,快,水开啦!

C.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

D.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6.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2分)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4分)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①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

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9.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云球①,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

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幼禀.夙慧(具有)

B.不爽.毫发(差错)

C.万象毕.见(完成)

D.无微不瞩.(看见)

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哉,技至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1分)

14.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5.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16.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

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

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维,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婚,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

【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锌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

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2012年第2期,有删改)18.下面是关于文中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5个字。

(3分)

①→②村民刨稻谷→③→④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芸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侧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B.“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C.文章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外,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D.作者详细叙写“我”家的救灾情况,又简笔勾勒“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一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表达。

20.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个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

“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

……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āo)太湖,北(yī)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

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4分)

①(lián)▲②(jiē)▲③(bāo)▲④(yī)▲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

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

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2分)

①切合短文内容;②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③恰当使用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个字。

千年古城▲

——苏州解放纪实

【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根据平时积累作答。“lián”写作“连”;“jiē”写作“接”;“bào”写作“抱”;“yī”写作“依”。

(2)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根据成语意思、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含辛茹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结合具体语境可知,【甲】处用“艰苦卓绝”,据此排除BC两项。一触即发:原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到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根据语境分析,【乙】处用“一触即发”恰当。据此排除D选项。

故选:A。

(3)本题考查补充标题。短文写的是苏州解放的事情,副标题“苏州解放纪实”已经体现了这一点,由“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可知,解放的苏州获得了新

生,千年古城重新焕发生机。据此分析来写即可。

注意切合短文内容,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5个字。

【解答】答案:

(1)①连②接③抱④依

(2)A

(3)示例:获新生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②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⑥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⑧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白露为霜

②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注意“郎”的书写)

⑥梦回吹角连营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在乎山水之间也

【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5.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2分)

A.水开啦,怎么办?

B.妈妈,快,水开啦!

C.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

D.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图片观察和理解。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图片,结合题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仔细观察漫画可知,水壶中冒着热气,旁边的女孩双手握在一起,扭头朝一边喊着什么。A表示在想办法,C表示准备倒热水,D表示能干好家务的信心,很显然与图片中女孩的神态动作不符。B“妈妈,快,水开啦!”更符合劳动教育的主题。

故选:B。

【点评】如何读懂漫画的信息:1.读懂漫画的标题;2.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3.读懂漫画的构图;4.读懂漫画中的要素。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6.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2分)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总统,汉文教员不知道华盛顿,可见他缺乏新知识。矿路学堂的教员是这样的水平,可见这里也不是鲁迅理想中的学校。

答案:

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人物及故事,还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及时做笔记,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4分)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①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诗歌介绍了董超、薛霸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水浒传》的内容分析即可。“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的意思是“他们用开水烫林冲的脚,野猪林里差点杀了林冲,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旅店、树林到处都是”。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佶京依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童贯的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恶吏在《水浒传》中特别有象征意义,他们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分析,“佶京俅贯”是统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帮凶。

答案:

(1)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相同的方法加害林冲、卢俊义:先在旅店用开水烫伤两人的脚,后在山林动手想结果两人性命。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2)统治者;奴才、帮凶。

译文:

押解完林冲又押解卢俊义,天下的英雄都受他们管。谁家旅店没有开水,哪里的山林不是野猪林?鲁达慈悲二人都有幸被赦免,燕青出于义愤于是诛杀了二人。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童贯的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

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9.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5分)

【分析】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

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

(1)B

(2)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云球①,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

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幼禀.夙慧(具有)

B.不爽.毫发(差错)

C.万象毕.见(完成)

D.无微不瞩.(看见)

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哉,技至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1分)

14.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译文:

孙云球,宇文玉,居住在虎丘。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亲。

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又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大喜地说:“神奇啊,技艺

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

他著有《镜史》一卷,现在坊市的人依照其中的方法制造,于是在当时广泛盛行。他的母亲为他写序说:“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所以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现在我的儿子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难道这是我儿子的初心吗。”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BD.正确;

C.有误,句子意思是: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毕“在此处意思是“全、都”。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说法错误,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是因为“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只是说明孙云球研制眼镜的技艺高超。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句中重点词:凡,凡是。所制造,所制造的东西。服,佩服。句意为: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神奇。至,到了。此,这种地步。句意为: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

结合“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可知,孙云球母亲认为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这种不敢让人知晓的苦心应该是他现在没有从事的事业,也就不是制作的手艺。母亲认为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孙云球身上有读书人的毅力和品质。结合“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可知,她认为现在的儿子是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这并不是儿子的初心,由此推测孙云球的初心是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题目要求是能体现“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的观点,事例应该是

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才可以。然后具体分析两则事例,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

远的核雕,是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技艺精湛,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所以事例不恰当。

答案:

(1)C

(2)C

(3)①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

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

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

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

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

(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材料二:

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

最后,他喝到了水。

(摘编自《伊索寓言》)材料三:

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

工整理而成的。

(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

15.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直挂云帆济沧海

C.谁持彩练当空舞

D.稚子敲针作钓钩

16.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以“工具”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拓展性阅读与表达。

【解答】(1)结合材料一中对“元工具使用”的定义“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理解分析。

A.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B.意思是: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C.意思是:又是谁手持着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属于“元工具使用”。

D.意思是: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借助工具“针”获取工具“鱼钩”,属于“元工具使用”。故选:D。

(2)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艺术的气息,而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融入科学的要素。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追求准确性;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是理性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是形象的理性感性结合的带有审美特征的。材料一的作者写“新喀鸦”,“鸦科鸟类”“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这些专业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学性;“世界上最聪明的鸟”“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翩翩飞来”“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等语句写鸟的外貌、动作、行为,体现出艺术性。

(3)结合材料一《鸟类的天赋》“元工具使用”,材料三“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和自己的理解列出理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Word版+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第一部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āo)太湖,北(yī)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 ①(lián)________ ②(jiē)________ ③(bāo)________ ④(yī)________ (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 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 (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 ①切合短文内容;②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③恰当使用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个字。 千年古城________ ——苏州解放纪实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蒹葭苍苍,________。(《诗经·蒹葭》)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4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 粮饷,为胡人。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 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 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 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赍(j ī):携带。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④经:上吊。⑤虞:意料,预料。⑥若属:你们这些人。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请秃发,衣. 胡服(_______) ②走诣. 府州告急(_______) ③因将. 所部先登(_______) ④手杀数人,然后反. (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 ②官何患不死? 24.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 25.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 褒: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生而péng()勃。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一路欢歌。③折柳赠君,是临别的________(意境/境遇)。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燕子斜斜地低飞过稻田,远处的山luán ()抹上一层黛色,溪水慢慢弯过一个峡口。⑥柳丝浮起浅绿.,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掠起新的希望,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pénɡ()勃山luán() (2)结合语境,从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分) ________ 2.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A.吴用,绰号“智多星”,跟他有关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取大名府”“醉打蒋门神”等。 B.太上老君将齐天大圣置入八卦炉烧炼,大圣出来后,大闹天宫,玉帝请二郎神降服。大圣一路筋斗云,却没有跳出二郎神的手掌心。 C.《琐记》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南京求学的经历,文中还记述了作者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D.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接着又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祥子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就没出去拉车。 4.小语同学从读过的名著中摘抄了以下两段文字,对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深有启示,请你对此做简要阐释。(4分)

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2021年苏州市中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25题,总分值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_________(táo)醉②分_______〔qí〕③应______(hè) ④锤_______(liàn)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忍俊不禁耐人寻味销声匿迹稍纵既逝寻根究底同舟共际 杏无消息海枯石烂嘎然而止锐不可当根深底固岿然不动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老骥伏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壮心不已。(曹 操?______________?) ②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俚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醉里挑灯看剑,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_?观书有感?)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口口口口口口口。(陆游?游山西村?) ⑥口口口口口,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⑦莫道不消魂,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清照?醉花阴?) ⑧诚宜口口口口……不宜口口口口,引喻失义,口口口口口也。(诸葛亮?出师表?) 4.为纪念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市将建造“世界遗产纪念墙〞。请你为“世界遗产纪念墙〞写一两句话,把你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想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3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2021年7月31日?中国平安消费报?有一那么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如下: 严明责任进步技能杜绝违章 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零的打破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按照“严明责任、进步技能、杜绝违章〞的平安消费方针,以抓好班前会为打破口,以职业平安安康体系认证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创立“三无〞(管理无破绽、现场无隐患、人员无违章)车间为目的,实现了“重伤以上事敌为零〞的目的。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2022.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 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hán)▲ ,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节。“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hào)▲ 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始终激(lì)__ ▲ 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xiè) ▲ 奋斗。 新时代,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甲】审美熏陶、【乙】道德精髓、【丙】国家情怀、【丁】人生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融入时代、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焕发生命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强大助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内(hán)▲ ②(hào)▲ 然正气 ③激(lì)▲ ④不(xiè)▲ 奋斗 (2)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受丰富领略接受 B. 接受感受丰富领略 C. 感受领略接受丰富 D. 接受领略感受丰富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2)会当凌绝顶,▲ 。(杜甫《▲ 》)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 呻吟(shēng yīn)蜿蜒(yán)掠起(luè)秀颀(qí) B . 晕圈(yùn)纵横决荡(hèng)外壳(ké)奇崛(jué) C . 琢磨(zhuó)盎然(àng)翡翠(fěi)伫立(zhù) D . 酒酿(niàng)迸溅(bìng)犀利(xī)丰腴(yú) 【考点】 2. (2分)(2019·道里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_发表声明。 ②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_。 ③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一下。 A . 受权原型引见 B . 授权原形引荐 C . 授权原型引见 D . 受权原形引荐 【考点】 3. (2分) (2019八下·杭州期末)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 B .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 .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2314个品种。 【考点】 4. (2分) (2016九下·迁安期中)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第一部分(22分)(共4题;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______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cāng)______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______,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______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róng) ________ ②(cāng) ________茫 ③飞(yáng) ________ ④明(jìng)________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杜甫《________》)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 (6)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小石潭记》) 3.名著阅读。 (1)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①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②有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 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 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 9.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 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 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 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 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 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 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 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一脉相(chéng)_____ ②描(huì)_____ ③(màn)_____长④经天(wěi)_____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①_____ 改为 _____ ②_____ 改为 _____ 【答案】 (1). (1)①承(2). ②绘(3). ③漫(4). ④纬 (5). (2)①恣(6). ―姿(7). ②弛(8). ―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 生平时的 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 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2)本小题中需要改正的错别 字是:恣―姿,弛―驰。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 如钩,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 仲淹《渔家傲》)。⑦子曰:“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_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________)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1 古诗文默写(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1 古诗文默写(解析版)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默写。 ①亲贤臣,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答案】 ①远小人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潮平两岸阔⑤了却 君王天下事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匹夫不可夺志也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庇、俱、丹、汗青” 等字词容易写错。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生当作人杰,___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来被浓缩为成语,比喻说话做事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详解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详解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 1、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 A .水开啦,怎么办? B .妈妈,快,水开啦! C .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 D .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 二、作文(共1题) 1、作文。 “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 “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 ……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 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云球① ,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 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 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禀夙慧(具有) B .不爽毫发(差错) C .万象毕见(完成) D .无微不瞩(看见) 4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 .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 .“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 .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 2)神哉,技至此乎。 6 .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7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7 议论类、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子衿 ①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 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 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 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 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 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 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 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 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 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测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区配度 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有农村阅读氛国的掣肘。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及答案 一、书写水平考查(5 分) 1.根据作文的卷面计分。(5分)二、积累与运用考查(28分) 2.下列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栈桥(jiàn)襁褓(qáng)蹑手蹑脚(lia) B.荇藻(xìn) 陨落(yǚn)成吉思汗(hàn) C.馈赠(guì)恣睢(zhì)辙乱旗靡(fēi) D.缟素(gǎo)扶掖(ya)周道如砥(dǐ) 3.下列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鹤立鸡群锲而不舍 B.惟妙惟肖 囊萤映雪 C.鞠躬进瘁因地自宜 D.形影不离嗟来之食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清吟:声音清楚地吟诵。 B.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C.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D.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5.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 大数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又迂回曲折开端 B.只要就慷慨激昂 开始 C.不仅还荡气回肠开启 D.要么要么缠绵悱恻 开拓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此书。 B.《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一首诗。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7.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