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1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1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1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四单元旋转、平移、轴对称

第1课时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3、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与例1、例2情景图相似的蕴含旋转与平移现象的现实情景录像。

学具:每位学生自带一根稍粗些的线和一颗略大些的纽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提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其中你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经历的情况自由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游乐场一起去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点评:简单的谈话,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回忆,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1、情景观察,初步感知

(1)播放与例1、例2情景图相似的游乐场动画录像。(录像中包括开碰碰车、转转椅、玩风车、转滚筒、开水龙头洗手、滑滑梯、推积木、小猴滑滑竿……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在播放游乐场动画录像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观看录像。

(3)学生围绕“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的问题进行汇报(提示学生可以用手势动作模仿物体的运动)。

学生模仿物体运动时可重点重现物体运动的状态并定格在屏幕的旁边。

[点评:通过游乐场的动画情景实例播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合理分类,再次感知

(1)老师引导给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

提问:物体运动的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

(3)分小组汇报分类的理由。

教师(概括小结):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积木、小猴滑滑竿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

板书揭示课题:旋转与平移现象

3、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1)提问: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现象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吗?

(2)学生举例,同学间互相判断举例是否正确(提示学生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所列举的现象)。

(3)学生用手中的物体试着做一个旋转或平移的动作。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操作实践

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做一做。对用一根线和一颗纽扣来作旋转与平移的活动,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操作,想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并及时进行展示评价。

2、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3题,在平移现象后面画□,在旋转现象后面画○。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指名说出判断的理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旋转与平移现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3,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六第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通过平移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平移后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教学准备】

与例题和练习配套的、可以移动的图形卡片;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美丽图案或动画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导入课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对旋转与平移现象有了解了。想象一下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①方向盘的转动

②升国旗

③火车的运动

④钟表的运动

⑤用钥匙开门

⑥敲击电脑键盘

(2)指名学生回答,并简单说明理由。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移的有关问题,看看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板书课题——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

二、自主观察,探究新知

1 操作感知重合的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

操作活动一:每个同学将自己左右手掌面对齐合拢在一起。(教师可示范指导)

操作活动二:同桌两位同学将数学书或一样大小的练习本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像刚才那样每个同学的左右手掌面对齐合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说这时这个同学的两个手掌面重合了;同样刚才同桌两个同学的数学书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说这两本数学书的书面重合在了一起。

2 教学例3

(1)实物投影出示例3(例3中的图形是可以移动的图片)。

(2)教师引导:仔细观察想象例3出示的这些图形,哪些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3)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 出示补充的一组图形(图形见下图所示),深化认识

(1)提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2)学生独立观察后,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介绍,同学间进行自主评价。

4 思考与归纳

思考: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一些图形怎样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三、课堂活动与巩固练习

(1)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组织小组讨论:怎样通过平移,使箱子从入口推到出口?重点组织学生交流争辩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当箱子平移推到最上面后又该怎样进行平移?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集体订正。

四、欣赏

(1)谈话: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旋转与平移的现象,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和动画。

(2)课件播放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图案或动画短片。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间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讲义) 教学内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噪音及其控制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音的控制方法 知识梳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鸣膜的振动,弦乐器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 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 (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习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离不开介质),一切体、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月球上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

3、声波 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用可见的水波进行举例,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如弹簧的疏密波),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 习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与水波、弹簧振动波类似的,音叉发声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生活中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______回来形成的。 (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3)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___1___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___2___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4、声速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速度可达5200m/s。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 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 习题:(1)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旋转和平移的联系和区别

旋转和平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运动现象,都是沿某个方向作运动,运动中都没有改变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 区别: 平移的这种运动现象又称平行移动,是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朝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运动方式的特点是图形或物体中任意一点的运动方向和快慢相同,也就是说物体上任意两点的连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的运动,移动的距离相等。 旋转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图形或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其运动方式的特点是物体上的各点都绕着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旋转是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那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与旋转的点、方向、位置和角度有关,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上所有点或线段的旋转方向相同,旋转角度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旋转的角不一定是一周,也不一定是180度或360度。 判断一种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关键要看两个条件: 第一是图形在运动时是绕一个定点(或轴)运动还是沿直线运动; 第二是图形运动时角度有没有改变。 一点补充: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体运动形式往往不是作单一的运动。例如:汽车在行使时,车轮是作旋转运动的,车身其它部位有的在作平行运动。自行车、摩托车、直升机等交通工具也是这样的。钟摆的运动方式不但是图形围绕某一个中心位置作往复运动.又是图形围绕某一个中心位置作圆周运动,因此它既有振动的本质特点,又有转动的某些特点,我们把它运动方式称为摆动(又称摆动现象),像秋千、跷跷板的运动都属于摆动。 其实,“平移”是物体向一个方向运动,有起点,也有终点。而“旋转”是物体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作圆周运动;或者说,“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轴在作圆周运动;“旋转”可以说物体在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再则,物体“平移”运动时,离开了物体的原来位置;而物体作“旋转”运动时离中心点位置不变。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 音的产生与传播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手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靠()的振动而产生的。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2 .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敲击装水量不同的玻璃瓶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D.北斗卫星依靠超声波与地面接收站通讯 3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4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低言细语”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低 B.“隔墙有耳”说明了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了声音的响度大 5 .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二、多选题 6 .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汽车的刹车距离跟哪些因素有关? B.声音的频率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吗? C.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重力有关吗? D.用“水运仪象台”这种大型天文钟进行计时、报时有什么好处? 7 . 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指音调变高了 三、填空题 8 . 在动画片《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船在太空将来侵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见“天狼号”被炸毁,得意地笑了。

三年级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公开课

三年级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公开课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旋转与平移现象 高洞小学刘治芹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9-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一第1、2、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分旋转与平移现象。 3、经历物体旋转、平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初步认识、欣赏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中,增强对身边与旋转、平移有关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区分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感知旋转、平移现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6张图片,展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两个要求:一是上课发言要把手举得高高的。二是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说得好就鼓掌,有不同的意见就举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迪斯尼游乐园听过吗?你想不想去玩玩呢?看,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呢? 生答旋转木马。老师点评。刚才说的游乐项目怎么运动的老师手势模仿。 再看,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呢,你知道吗? 生再答摩天轮。 谁能借助手势模仿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游乐项目的运动呢? 生比划。老师点评。 再看,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呢? 不知道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叫升降机。我们先看一下视频,请同学借助手势模仿一下升降机是怎么运动的。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板书:1、现象 2、现象)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旋转与平移 1、分一分,按不同现象分类。 ①推拉窗户 ②方向盘的转动 ③拨珠子 ④螺旋桨的转动 ⑤旋转门 ⑥开关抽屉 先思考,请4名同学上来分类。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吴传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说课稿 4.1 旋转与平移现象

4.1 旋转与平移现象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二年级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平行线,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见到像推拉门窗、乘坐观光缆车、电梯以及玩风车、玩具飞机等游戏活动,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有丰富的玩耍经验或亲身体验,所以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也要多从生活经验中去理解和把握平移和旋转。 (3)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并能加以区别和判断。 b能正确判断旋转、平移现象,掌握判断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经历探索平移、旋转基本特征的过程。 b掌握如何判断旋转、平移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掌握如何判断旋转、平移的方法。 (5)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新课标理念,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充分利用书本本身的、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我采用的是:探究性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教师演示、课件演示、动画欣赏、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学法:从学生身边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旋转与平移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资料,营造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同时,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学习方法。

八上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八上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1.写出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 (1)风吹树叶的沙沙声:;(2)小河流水的哗哗声:; (3)悠扬的笛子声:;(4)气球吹爆裂的响声:。 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3.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并通过这种介质以的形式传到人耳的。 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中国宇航员的身影。设想一下未来的情形:两个登月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而是不能传声的。 5.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岸上的人说话会把将要上钩的鱼吓跑,这是因为和把声音传过去了。6.北宋的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深夜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1) 能够传声;(2)马蹄声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7.小明无意识地敲了一下桌子,桌子上圆形鱼缸里的金鱼立即受到惊 吓(如图所示),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D.桌子→鱼缸→水→鱼 8.在医学上可以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 ) A.声音是一种波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其实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在月球上将一只电铃的电路接通,将会发生( ) A.电铃不振动,但能够听到铃声 B.电铃不振动,听不到铃声 C.电铃振动,且听到的铃声比在地球上更响 D.电铃振动,但听不到铃声 1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云南专用)201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声学 第1讲 声现象习题

第1讲声现象 必胜题·测易 基础满分考场零失误 1.(xx·达州)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xx·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3.(xx·怀化)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 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4.(xx·乐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5.(xx·广东)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与二胡的音色相同 6.(xx·张家界)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7.(xx·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8.(xx·贵阳)用手机通话和面对面说话,都是信息交流方式,传递信息时前者主要靠电磁波,

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区别两者的运动特点。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3、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甚至是相当模糊的,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数学知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升华”。因此,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实验、探索思考,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亲切、真实、有趣。 重点难点 1、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现象,及平移与旋转的特征。 2、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可以同时存在(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现象)。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去游乐场玩过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游乐场。请同学们注意在播放游乐场动画录像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如何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比划比划吗?(课件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生:有弹跳塔、缆车、旋转飞椅、旋转木马、转转杯(边说边用手比划它们的运动方式)。 师:孩子们,这么多的游乐项目都在运动,我的眼睛都看花了,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咱们能不能按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呢?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商量商量,并说说分类的理由。(小组活动,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生:缆车、弹跳塔是一类的,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平平的运动;旋转飞椅、旋转木马、转转杯都是转圈,所以是一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章节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 D.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2.《快乐大本营》的某节目请来了嘉宾张杰.在节目中,他站在门后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唱歌,并让谢娜听声音判断哪一扇门后是张杰.谢娜可以通过声音找出张杰,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4.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自己谱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信息3: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请综合1、2、3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声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B. 声音能传递信息,但只有固体能传声 C. 晚年音乐家贝多芬是靠骨传导听到声音的 D. 超娃确定声源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 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6.下列说法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除掉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B.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 C.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 D. 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5册 《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和平移现象。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体验旋转和平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 认识周围世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感受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从而增强与人交流、合作的 积极性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和平移现象。 教具准备:风车、钮扣、细绳 学具准备:风车等学生熟悉并能旋转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1、同学们喜欢游乐园吗?那我们一起去逛逛吧。游乐园门前的玩 具知道小朋友要来,都欢快地动了起来,它们是怎么动的呢, 请同学们边看边用手比比吧。(课件依次出示:风扇、铁链、齿 轮、火箭、升降机、足球,师说,生比划。) 2、分类: 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那么,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导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引导初步感知转动和移动) 3、引入课题: 刚才,同学们说风扇、齿轮、足球都在(转动),(板书:转动)象这样的转动我们把它叫做旋转。(板书:旋转)铁链、火箭、升降机都在(移动),(板书:移动)我这样的移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板书:平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板书完善课题:和现象)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学生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旋转与移 1、教学例1 (1)引入:同学们,“旋转乐园”到了,想进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例1教学图)在这美丽的旋转乐园中,哪些是旋转现 象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园中的介绍吧。(生齐读)那么,什 么样的现象才是旋转现象呢? (2)操作:图中这两个小朋友在玩(风车),老师手上也有风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A) (2).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 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 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平移和旋转优秀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平移和旋转优秀教案 平移和旋转优秀教案平移和旋转(优秀教案)上洛麻小学刘国菊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P26~28 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移特征的了解。 教学难点: 移动了几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 师: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现在是静止的,如电风扇、幕布等,同学能让它们动起来吗?师: 1 / 13

在动之前,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一一让上面说的物体动起来,而且请同学用手势表示物体如何运动的。 )师: 刚才这些物体,不操作我们就知道它们怎么运动了。 老师手中的教鞭也可以运动的,那粉笔的运动,你能像刚才那样清楚的预测吗?为什么?生: 粉笔它拿在老师的手里,它受老师的指挥,我们不能预测。 师: 像电风扇、幕布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动,而教鞭的运动是不规则的。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有规则的物体运动。 下面请看大屏幕。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师: 这四幅图片分别取之于运动中的火车,螺旋桨、风扇、还有商场里的电梯,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先用手势比划比划。 师: 谁愿意用手势模仿火车的运行(学生模仿,电脑展示)?师: 静止的图片在大家手势的作用下动起来了,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运动的物体,想一想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生:

(含2套中考模拟题)河北省名校中考物理第1讲声现象复习练习

第一讲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2018兰州中考)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3.(2018乌鲁木齐中考)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4.(2018北京中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5.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6.(2018广州中考)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7.(2018天津中考)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C )

第三章平移与旋转知识归纳

第三章:平移与旋转知识归纳 一、两个概念 1、 平移: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这种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2、 旋转: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种图形运动叫做旋转。其中 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二、两种规律 1、 平移的规律 经过平移,对应点的连线平等且相等;对应边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 旋转的规律 经过旋转,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相等;图形上每一个点都转动了相同的角度;旋转角相等。 三、两种作图 1、 平移作图 (先点后线) 基本步骤:(1)先移动对应点 (2)再连接对应线段 2、 旋转作图 (先线后转) 基本步骤:(1)先连接对应点与旋转中心 (2)再转动对应线段 (3)最后连接对应边画完图形 四、几点拓展 1、 旋转中心的确定 (1) 旋转中心在图形上的 旋转前后都没有移动的点即为旋转中心 (2) 旋转中心在图形外的

2、旋转角度的计算 (1)正多边形的旋转角度 正n边形绕中心旋转后与原图重合 因此:正三角形需转动120°,正三角形需转动120°,正方形需转动90°,正五边形需 转动72°,正六边形需转动60°…… (2)一般图形的旋转角度 3、平移距离的计算

五、典型的平移与旋转 1、常见的平移与旋转图形

2、 运用典型的旋转平移解题 (1) 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长AD 上一点,BF 平分∠EBC ,交CD 于F ,求证BE=AE+CF 。 . (2) 已知:在△ABC 中,AB=AC ,延长AB 到D ,使BD=AB ,E 为AB 的中点,求证CD=2CE 。 (3) (4) 中 D F B E

课时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 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 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方案〗(1) 。 (2) 。 (3) 。 (4) 。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 。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后依然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4)能不能列举出一些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呢? 。 〖总结〗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 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细绳的食 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 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说明〗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 。 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气体、液体、固体统一称为 。 〖质疑〗离开介质声音一定无法传播吗?如何论证? 〖方案〗器材: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1)阅读:课本9-10页。 (2)观察: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的水波和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3)观察:水波遇到小障碍物和大障碍物的现象。 (4)观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收录机的喇叭前方时烛焰的变化。 〖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