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6.3景区划分 (25)

6.3.1划分原则 (25)

6.3.2景区划分 (25)

6.4功能分区 (25)

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

6.4.2风景恢复区 (26)

6.4.3建设发展区 (26)

6.4.4建设控制区 (26)

6.5风景区布局 (27)

6.5.1旅游十要素 (27)

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

6.5.3管理设施布局 (28)

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

7.1游人容量分析 (28)

7.1.1游人容量分析 (28)

7.1.2游人容量测算 (28)

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

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

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

7.3游客量预测 (32)

7.4客源市场分析 (32)

7.4.1客源市场现状 (32)

7.4.2客源市场定位 (33)

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

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

8.1规划原则 (33)

8.2规划目标 (34)

8.3生态保护保育 (34)

8.4保护模式 (34)

8.5分类保护规划 (34)

8.5.1史迹保护区 (34)

8.5.4生态保护区 (36)

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

8.5.6统筹控制区 (36)

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

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

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

8.6.2古树名木保护 (38)

8.7核心景区划分 (38)

8.8环境保护规划 (39)

8.8.1环境质量现状 (39)

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

8.8.3环境保护措施 (39)

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

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

9.1综合交通规划 (40)

9.1.1交通现状 (40)

9.1.2交通规划 (40)

9.2风景游赏规划 (41)

9.2.1规划原则 (41)

9.2.2景区规划 (41)

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

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

9.2.5平天湖景区(平岸) (44)

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

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

9.2.8控制统筹区 (46)

9.2.9游线组织 (47)

9.3典型景观规划 (47)

9.3.1设计原则 (47)

9.3.2典型景观 (47)

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

9.4.2规划 (52)

9.5绿化规划 (53)

9.5.1现状 (53)

9.5.2规划原则 (53)

9.5.3绿化规划 (53)

9.5.4主要绿化树种 (55)

9.6建筑风貌规划 (55)

9.6.1现状 (55)

9.6.2规划原则 (55)

9.6.3规划要求 (55)

9.7基础工程规划 (56)

9.7.1给水工程规划 (56)

9.7.2排水工程规划 (57)

9.7.3电力工程规划 (58)

9.7.4信息工程规划 (58)

9.7.5燃气工程规划 (59)

9.7.6管线综合规划 (60)

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

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

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

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

9.9.1规划原则 (64)

9.9.2土地利用规划 (64)

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

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

9.10.2规划原则 (65)

9.10.3经济发展 (65)

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

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

10.2重点建设项目 (66)

10.3项目投资估算 (66)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度假山庄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上海同大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技术负责人: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编制人员: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光澜(电气工程师) 王建周(给排水工程师) 高新太(暖通工程师)

规划说明目录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第三章用地布局 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设计 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和管网综合 第七章竖向规划 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章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 规划图纸目录 规划地段区位图 规划地段位置图 规划地段现状图 规划总平面图 规划分析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景观规划图 竖向规划图 强弱电规划图 给水规划图 排水规划图 一号楼效果图 二号楼效果图 三号楼效果图 五号楼效果图 各单体平立剖面图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概况 滴水山庄度假村是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首期工程,位于该项目的入口段(即项目总规中的桃花山庄部分)。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风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杭宁。报福镇位于安吉县西南部,距县城递铺27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桐杭岗,海拔1300米。境内有统溪、景溪、深溪等5条主要的山溪,森林覆盖率达82.7%,林木蓄积量5.1万立方米,年产毛竹300万支,山核桃、高山有机茶、石岭笋干、报福本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报福镇是全省首批命名的生态乡镇,自然景色优美,高山怪石、清溪飞瀑等山水景观星罗密布;人文景观渊源丰厚,有中张畲族少数民族村、南天目古寺庙群和众多名人传说,境内还有统里红石崖、深溪冰川石浪,石岭大汉七十二峰景区和南坞山景区等诸多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风情,报福镇农家乐也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八方来客。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主体区域大场坪、小湾里河九涤弯等处需等新辟公路建成后才能进行开工建设,滴水山庄部分目前已有道路通达,将先期投入建设,预计于2010年末建成,2011年4月投入试运营,2011年7月投入正式运营。 二、项目用地 滴水山庄项目用地在滴水坎,位于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东北侧山脚下,即景溪与滴水坑交汇处开始直上700米至三叠瀑止(391.04米—465.64米)。项目用地为13424.06平方米,其中已征项目用地11892.81平方米,待征项目用地1531.23平方米。度假村规划范围尚包括流转土地约36亩,合计规划面积56亩。 滴水坑区域为低山沟谷,沟谷中分布坡洪积碎(块)石,沟谷两侧分布侏罗系上统黄尖组熔结凝灰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整个用地为狭窄的峡谷,有一条小溪贯穿全境,溪边有一条毛路,宽度为2.8-3.5米,区域内原有农户7栋,均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都较小,已于2010年5月全部拆迁完毕。区域内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除原有的宅基地外,还有入口处第一栋农宅前临溪的菜地部位和峡谷地形变陡前最后一栋农宅前的一块原来农户堆放毛竹的场地,为更有效地利用,所以在2008年征地的基础上,又补征了这二块用地,以使建筑规模更为适合规模化经营管理。 滴水山庄度假村入口处原有农用变压器一台,采用220/380V低压架空线向山下及梅树坑区域农户供电。电话、广播、有限电视、移动均为架空线,杆线林立,杂乱无章。原住民生活用水均为自接山水,水量甚小,生活污水不做任何处理,挖坑自然渗透解决。原有市政设施十分薄弱。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烟台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书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范围 (4) 1.3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5) 1.4 规划期限 (5) 1.6规划指导思想 (5) 1.7上层次规划要求 (5) 1.8技术路线 (5) 1.9 工作过程 (6) 第二章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7) 2.1 区位条件 (7) 2.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7) 2.3 现状建设情况 (7) 2.4 现状土地权属 (8) 2.5 现状道路交通 (8) 2.6 现状公共设施 (10) 2.7 现状景观资源 (11) 第三章上版总规检讨与回顾 (12) 3.1 03版《总规》主要内容回顾 (12) 3.2 实施绩效及评价 (13) 3.3 修编重点和建议 (14) 第四章目标定位与发展规模 (15) 4.1 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 (15) 4.2 问题聚焦与政策破解 (16) 4.3 发展目标与定位 (17) 4.4 城市规模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1) 5.1 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5.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2) 5.3 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2) 5.4 产业发展门槛 (23) 5.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24) 5.6 可能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5.7 产业经济网络 (24) 5.8 产业空间布局 (26) 5.9 消费结构和服务业发展 (26) 第六章总体空间布局 (27) 6.1 四区划定 (27) 6.2 空间发展模式 (28) 6.3 空间发展策略 (28) 6.4 空间布局结构 (28) 6.5 分区发展指引 (29)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0) 7.1 用地布局原则 (30) 7.2 用地布局与规模 (30) 7.3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31) 7.4 用地兼容性规定 (33)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3) 8.1 规划原则 (33) 8.2 规划目标 (33) 8.3 交通发展模式 (33) 8.4 交通发展策略 (34) 8.5对外交通规划 (35) 8.6道路系统规划 (35) 8.7 公共交通规划 (38) 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40) 9.1 规划原则 (40) 9.2规划目标 (40) 9.3布局理念 (40) 9.4布局结构 (40) 9.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41) 9.6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44) 10.1规划目标 (44) 10.2规划原则 (44) 10.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4) 10.4绿地规划 (44) 第十一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47) 11.1 规划原则 (47) 11.2 总体风貌控制 (47) 11.3 景观要素 (47) 第十二章城市密度分区 (50) 12.1 规划目标 (50) 12.2 规划原则 (50) 12.3 城市密度分区 (50) 12.4 建筑高度控制 (50) 第十三章村庄改造规划 (51) 13.1 现状村庄人口状况 (51) 13.2 村庄改造拆迁赔付测算 (51) 13.3 村庄改造安置区规划 (52) 13.4 村庄改造运作模式 (52)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53) 14.1现状概况及评价 (53) 14.2规划目标及原则 (53) 14.3用水量预测 (53) 14.4水源规划 (54) 14.5水厂布局规划 (55) 14.6给水管网规划 (55) 第十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56) 15.1现状概况及评价 (56) 15.2规划目标及原则 (56) 15.3污水量预测 (56) 15.4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56) 15.5污水管网 (57) 第十六章中水工程规划 (58) 16.1现状概况及评价 (58) 16.2规划目标及原则 (58) 16.3中水水源及利用方式 (58) 16.4中水量预测 (58) 16.5再生水厂布局 (58) 16.6水质标准及水压 (58) 16.7中水管网布置 (58) 第十七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9) 17.1现状及评价 (59) 17.2规划目标及原则 (59) 17.3防洪规划 (59) 17.4雨水量计算标准 (60) 17.5雨水排放 (60) 17.6雨洪利用 (61)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61) 18.1 现状概况及评价 (61) 18.2规划目标及原则 (62) 18.3 负荷预测 (63)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一、规划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城市竞争演变为全球科技枢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的竞争。国内城市纷纷整合自身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东滩、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一批新城应蕴而生。 青岛处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面临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南北夹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已形成明显差距,与大连等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面对当前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趋势,为尽快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胶州湾北部盐田改造建设高新区,促进城市空间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开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序幕。 二、规划范围、依据及原则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以盐田改造为基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将周边部分用地一并纳入,进行控制与引导。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 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胶州湾及临近海岸带功能区划》(2004 年) 5、《青岛市滨海城市组团—红岛组团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年) 6、《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3 年) 7、《青岛市胶州湾北部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008 年) 8、青岛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文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 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使青岛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科技开发力量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接轨区,成为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密集区。 2、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规划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关系到青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国家级重点园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新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造坚实基础。 3、功能合理、产业衔接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高度重视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合理布局和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避免各园区间功能重复和产业趋同,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4、梯次开发、分片管理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分片管理;要以项目引进为龙头,梯次开发,务求实效;避免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5、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附件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一、基本情况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包括设立时间、范围面积、机构设置、资源特征等情况。 (二)总体规划情况 包括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内容要点等。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实施的一致性 重点聚焦现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是否协调衔接,包括规划编制内容是否科学完善,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现状空间布局与规划一致性、分级保护要求落实、设施建设等)、规划实施监管情况(如管理机构的权责一致性、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性、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执法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违规建设查处等情况)。 (二)景观资源保护状况 重点评估当前重要景观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保存状况、新的景观资源挖掘情况,以及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威胁因素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三)规划的指导性 紧扣现行规划是否能够引领风景名胜区发展,有效指导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统筹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发挥风景名胜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四)规划履行《条例》等情况 重点评估现行规划是否符合《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建城[2015]93号)等规定的相关内容,满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和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评估内容。 三、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二)重新编制规划的建议 基于评估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风景名胜区内外部发展条件,提出重新编制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及针对性的规划对策。

高新区规划

城市概况 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 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1993年4月2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公里。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03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横塘镇和枫桥镇改为横塘街道和枫桥街道。 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行政面积223.36平方公里,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72.51万,其中常住人口33.57万,暂住人口38.16万,外籍人口0.78万。下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驻地在运河路。 自然条件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一、规划背景介绍 白云山是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2002年5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2009年10

月获得国务院审批。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现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向社会公布。 规划文本有四大部分内容共19章,第一部分是规划景区发展目标定位、规划分区和结构布局、生态原则;第二部分是核心区保护和各个专项如培育、景观、游览规划;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市政设施、消防规划;第四部分是分期发展和外围保护地带控制规划。该规划为法定规划。市民可以上“规划在线”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2875249.html,查询规划文本和图则。 二、风景名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范围: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即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为533.7公顷。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包括广州大道以西,白云大道以东,同泰路以南,广深铁路、恒福路以北,用地面积10.1平方公里(不含风景名胜区范围)。 (二)风景区定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广州市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南亚热带植被景观、“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特征,以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具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风景区发展目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健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发展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维育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二是社会作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市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游人容量 规划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提出合理的旅游容量控制目标。(一)风景区瞬时容量为3.6 万人。(二)风景区日容量为5.3万人。(三)风景区年容量为1949万人。 四、规划功能结构 风景名胜区整体功能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北环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市公园区,以北为森林公园区。 南部城市公园以麓湖公园、云台花园、雕塑公园为主体景观,形成麓湖、三台岭、飞鹅岭三个景区。北部森林公园以南亚热带植被、“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主体景观,以南北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2035)

1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规划范围与面积 2.1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南以鸡鸣山至明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外围保护地带以外,为监测和控制泰山生态与地质的威胁要素,划定外围监控地带,面积约为381平方公里。外围监控地带范围北侧以自然山谷线为界,西侧与南侧以公路为界,东侧以现行的采石保护区边界为界。 3风景名胜区性质 泰山为五岳之首,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丰厚、形象崇高,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具有重大科学、美学和历史

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7年12月·福州

目录 1规划概述 (3) 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7) 2.1自然资源及社会环境概况 (7) 2.2生态系统现状 (8) 2.3旅游资源现状 (10) 2.4环境质量现状 (10)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12) 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2) 3.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3.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 3.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 3.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 3.6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 3.7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 4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8) 4.1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18) 4.2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21) 5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21) 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1) 6.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 6.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27) 6.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28) 6.4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28) 6.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9) 6.6声环境保护措施 (30) 6.7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32) 6.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风险防范措施 (32)

7评价结论 (34) 1规划概述 1.规划范围 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福州市连江县境内,毗邻连江县城,距城关约6km。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11.31km2。本次的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西起塘坂水库坝址,东至朱步村,含潘渡乡的贵安、潘渡、朱步、陀市、溪利、东雁、仁山、坡西8个村的全部范围,以及敖江镇长汀村、江南乡连沙村的部分范围。 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1)发展定位 以良好的温泉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成为以温泉休闲养生为基础,集旅游度假、会议展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温泉度假区。 (2)旅游定位 “中国温泉之都”的王牌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创建海峡旅游圈内第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温泉度假区。 3.旅游空间布局 三区:贵安温泉休闲度假区、潘渡创意休闲区、仁山生态拓展区 两带:潘溪山水休闲带、驿道温泉文化体验带 (1)贵安温泉休闲度假区 以温泉为主题,融合驿道、森林、高尔夫、古镇等要素,形成综合性的温泉休闲度假区。

高新区空间规划文本

淄博市高新区空间规划(2015—2030年) 文本 (初稿)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形势 (4)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4) 第二节国土开发利用现状 (5)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6) 第四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8) 第三章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目标 (9)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9) 第二节总体战略目标 (10) 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 (11) 第四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3) 第一节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3) 第二节优化国土利用结构布局 (14) 第三节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6) 第五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保育生态空间 (19) 第一节严格控制生态保护红线 (19) 第二节构筑生态空间保育格局 (21) 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2) 第六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与保护农业空间 (23) 第一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3)

第二节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25) 第三节加强农业空间合理保护 (26) 第七章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与优化建设空间 (27) 第一节精明管理城镇开发边界 (27) 第二节分类管控生产生活空间 (29) 第三节完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2) 第八章构建基础设施体系与健全保障空间 (34) 第一节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34) 第二节统筹水利能源电力设施 (36) 第三节构建生命安全保障体系 (38) 第四节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39) 第五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0) 第九章近期规划安排 (41) 第一节明确近期规划目标 (41) 第二节安排近期实施重点 (41)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一节加强协同联动 (44) 第二节加强基础保障 (45) 第三节加强监测监管 (46) 第十一章附则 (48) 附表 (49) 附表1高新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4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