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现浇箱梁结构受力验算一、计算依据:

(1)《无碴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二、计算参数:

工字钢截面特性

钢管截面特性

方木截面特性

二、计算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2=2.5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3=2.0kN/m2;

模板支架自重荷载:q1=3.0kN/m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荷载:q4=26 kN/m3。

三、支架系统受力验算:

1.腹板处支架验算:

(1)腹板底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2米: q=0.2×(2.5+2.0+3.0+2.7×26)=15.54(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0.107×ql 2= 0.107×15.54×0.62=0.6(kN.m)

W=34-2

2m 1067.16

1.01.06bh ?=?= Q max =0.607×ql=0.607×15.54×0.6=5.7(kN ) σw =W M max =4

-1067.10.56

?=3593(kPa)=3.593(MPa) <[σg ]=11.0Mpa (合格) τ=

2A 3Q max =4

-10

1002 5.7

3???=855kPa=0.855(MPa) <[τg ]=1.7Mpa (合格) I=46-33m 103.812

1.01.012bh ?=?= f=0.632×100EI ql 4=0.632× 6

-6410

8.31091000.615.54?????=1.7×10-4 (m) =0.17(㎜) <

400

600

=1.5(㎜) (合格) (2)腹板底方木(12×15㎝)分配梁受力验算:

采用迈达斯梁单元建模:方木布置的跨度0.3米,间距为0.6米,荷载为自重加1.2上层方木传力。集中力取值P=0.6×15.54=9.3(kN/m)。

弯应力图如下:

最大弯应力887KN/m2

最大弯应力σ

w =0.89MPa<[σ

g

]=11.0Mpa (合格)

剪力图如下:

最大剪应力Q max=0.64Mpa<[τg]=1.7Mpa (合格)

位移图如下:

300=0.75mm(合格)最大位移为中间集中力处:f=7.3×10-5m=0.07mm<

400

(3)腹板底立杆(φ48×3.0㎜)受力验算

12×15cm方木传递力给立杆,如图:

最大受力P=15.3KN<[P]=30KN/根

计算长度:l

=大横杆步距=1.2(m) (两端铰接)

立杆截面面积: A=4.24×10-4m2

回半径转 i=0.01595(m)

长细比λ= l

/ i=1.2÷0.01595=75.2

弯曲细数查表得ψ=0.744

ψA[σg ]= 0.744×4.24×10-4×210×103 =66.2KN P=15.3KN <ψA[σg ]=66.2KN(合格) (4) 立柱地基承载力验算:

垫层混凝土为20cm 厚C30混凝土,其上为底托钢板15×15cm 。 σ=

b A P =2

-102.2515.3?=0.68Mpa <[σ]=17.5Mpa (合格) b A =0.15×0.15=2.25×10-2m

2

2.底板中部支架受力验算:

(1)底板中部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2米: q=0.2×(2.5+2.0+3.0+1.186×26)=7.7(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0.107×ql 2= 0.107×7.7×0.62=0.3(Kn/m 2)

W=34-2

2m 1067.16

1.01.06bh ?=?= Q max =0.607×ql=0.607×7.7×0.6=

2.8kN σw =W M max =4

-10

67.10.3

?=1796(kPa)=1.796(MPa) <[σg ]=11.0Mpa (合格) τ=

2A 3Q max =4

-101002 2.8

3???=420kPa=0.42(MPa) <[τg ]=1.7Mpa (合格) I=46-33m 103.812

1.01.012bh ?=?= f=0.632×100EI ql 4=0.632× 6

-6410

8.31091000.67.7?????=8.5×10-5 (m) =0.085(㎜) <400

600

=1.5(㎜) (合格)

(2)底板中部方木(12×15㎝)分配梁受力验算:

采用迈达斯梁单元建模:方木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6米,荷载为自重加1.2上层方木传力。集中力取值P=7.7×0.6=4.6( kN/m)。建模如下:

弯应力图:

最大弯应力σ

w =1.65MPa<[σ

g

]=11.0Mpa (合格)

剪应力图:

最大剪应力Q max=0.46Mpa<[τg]=1.7Mpa (合格) 位移图:

最大位移f=1.33×10-4m=0.133mm <400

600

=1.5(㎜)(合格)

(3) 底板中部立杆(φ48×3.5㎜)受力验算: 立杆受上层方木传力

最大受力P=11.1×2=22.1KN < [P]=30KN/根 计算长度:l 0=大横杆步距=1.2(m) (两端铰接)

立杆截面面积: A=4.24×10-4m 2 回半径转 i=0.01595(m)

长细比 λ= l 0/ i=1.2÷0.01595=75.2 弯曲细数 查表得 ψ=0.744

ψA[σg ]= 0.744×4.24×10-4×210×103 =66.2KN P=22.2KN <ψA[σg ]=66.2KN(合格) (4) 立柱地基承载力验算:

垫层混凝土为20cm 厚C30混凝土,其上为底托钢板15×15cm 。 σ=

b A P =2

-102.2522.2?=1Mpa <[σ]=17.5Mpa (合格) b A =0.15×0.15=2.25×10-2m

2

3.翼板处支架受力验算:

(1)翼板处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3米: q=0.3×(2.5+2.0+3.0+0.45×26)=5.8(kN/m) 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0.1×ql 2= 0.1×5.8×0.62=0.21(kN.m) Q max =0.6×ql=0.6×5.8×0.6=2.1(kN)

W=34-2

2(m 1067.16

1.01.06bh ?=?=) I=46-33m 103.812

1.01.012bh ?=?= σw =W M max =4

-1067.10.21

?=1258(kPa)=1.258(MPa) <[σg ]=11Mpa (合格) τ=

2A 3Q max =4

-10

10021

.23???=315kPa=0.315(MPa) <[τg ]=1.7Mpa (合格) f=0.677×100EI ql 4= 0.677×6

-64108.31091000.65.8?????=6.8×10-5 (m)

=0.068(㎜) <

400

600

=1.5(㎜) (合格) (2)翼板处方木(10×12㎝)分配梁受力验算:

采用迈达斯梁单元建模:方木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6米,荷载为自重加1.2上层方木传力。集中力取值P= P=5.8×0.6=3.5( kN/m)。建模如下:

弯应力:

最大弯应力σ

w =1.06MPa<[σ

g

]=11.0Mpa (合格)

剪应力:

最大剪应力Q max=0.35Mpa<[τg]=1.7Mpa (合格) 位移:

最大位移f=7.5×10-5m=0.075mm <

400

600

=1.5(㎜)(合格) (3) 翼板处立杆(φ48×3.5㎜)受力验算 立杆受上层方木传力:

P=4.24×2=8.48(kN)

最大受力P=4.24×2=8.48(kN)< [P]=30KN/根 计算长度:l 0=大横杆步距=1.2(m) (两端铰接) 立杆截面面积: A=4.24×10-4m 2 回半径转 i=0.01595(m)

长细比 λ= l 0/ i=1.2÷0.01595=75.2

弯曲细数 查表得 ψ=0.744

ψA[σg ]= 0.744×4.24×10-4×210×103 =66.2KN P=8.48KN <ψA[σg ]=66.2KN(合格) (4) 立柱地基承载力验算:

垫层混凝土为20cm 厚C30混凝土,其上为底托钢板15×15cm 。 σ=

b A P =2

-10

2.258.48 =0.38Mpa <[σ]=17.5Mpa (合格) b A =0.15×0.15=2.25×10-2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地基承载力计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是通过地基原位测试后再修正得到的,如果没有原位测试,可参照有关规范使用。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第3章,就有各种岩石、土的基本承载力数据可查(岩石地基承载力、碎石地基承载力、砂土地基承载力、粉土地基承载力、老黏土地基承载力、新近沉积黏土承载力)。通过承载力查表后,再通过测量地下水位情

况,地基的透水情况以及结构物的基底尺寸,进行承载力修正,得到最终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扩展资料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 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摘要】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下面用TXT文本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供参考使用。适于标准受压,只考虑基础宽度、超载影响,不考虑其他诸如倾斜等因素。 1、太沙基(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cotφ Nq=exp(π*tanφ) * tan2(45+φ/2) Nγ= 6 * φ / (40 -φ) 式中c、φ分别表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B表示基础宽度。以下同。 2、汉森(Hansen)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cotφ Nq=exp(π*tanφ) * tan2(π/4+φ/2) Nγ = 1.5 * Nc * tan2φ 3、梅耶霍夫(Meyerhof)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 * cotφ Nq=exp(π*tanφ)*tan2(π/4+φ/2) Nγ = (Nq - 1) * tan(1.4 * φ) 4、魏锡克(Vesic)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 * cotφ Nq=exp(π*tanφ) * tan2(π/4+φ/2) Nγ = 2 * (Nq + 1) * tanφ 5、沈珠江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 (1 + d / B) ^ (1 / 3) * (c / tanφ * (Nq - 1) + 0.5 * γ * b * Nγ)

钢管支架的计算书

路基边坡防护施工钢管支架工程专项安全方案 设计计算书 一、计算目的 路基边坡坡面防护施工是在斜坡上进行,特别是对于锚杆锚索施工,需要专门 的操作平台来进行锚孔的钻进,所以需搭设钢管支架作为操作平台。对于钢管支架 结合实际地质情况,管架的受力是否合理,有必要对其进行受力计算,掌握支架的 受力情况,实现合理搭设,既经济又保证安全。 支架布置见附件详图。 为了确保安全,为了确保支架结构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稳定,满足施工荷 载的需要,确保施工安全,特进行支架的设计及受力计算。 二、支架的设计 (1)材料选择 钢管:支架纵、横向水平杆、立杆均选用直径φ=48mm、壁厚t=3.5mm的钢管,长度分 别为2m、3m、6m;钢管截面面积A=489mm 2,截面惯性矩I=1.215×105mm4,抵抗矩 W=5.078×103 mm3,回转半径15.78 mm,每延米理论重量为3.84㎏。 铸铁扣件: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对接扣件。 竹跳板:规格3 m×0.2m;用于铺设出渣通道。 安全网:规格4.5 m×1.2 m。 (2)支架的布置 (a)立杆 立杆垂直于地面,是把脚手架上所有荷载传递给基础的受力杆件。立杆纵向间距 1.2m, 横向间距1m。 (b)纵、横向水平杆 纵、横向水平杆是承受并传递荷载给立杆的受力杆件。纵向水平杆在纵向水平连接 各立杆,横向水平杆在横向水平连接内、外排立杆。间距见附件详图。 (c)剪刀撑 设置剪刀撑或斜撑,可增强脚手架的纵、横向刚度。剪刀撑是设在脚手架内、外侧

面的十 字交叉斜杆,而斜撑是单独的斜杆。 (d)纵、横向水平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连接立杆下端距底座下方10c m~20cm处的纵向水平杆,起约束立杆底端在纵向发生位移的作用;水平扫地杆设置在位于纵向水平扫地杆上方处的横向水平杆,起约束立杆底端在横向发生位移的作用。 (e)扣件 直角扣件用于两根垂直相交钢管的连接,依靠扣件与钢管表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回转扣件用于两根任意角度相交钢管的连接;对接扣件用于两根钢管对接接长的连接。支架各部分具体尺寸、钢管间距以及支架搭设详细要求等详见附图和施工方案。 1. 图1.小横杆受力计算图示 2.荷载 作用在支架小横杆上的荷载主要是施工荷载,主要是工人和钻孔机械的自重;根据

管道支吊架设计及计算

【文 摘】 用来支撑管道的结构叫管道支吊架,管道在敷设时都必须对管子进 行固定或支承,固定或支承管子的构件是支吊架。在机电工程里,管道支架是分布广、数量大、种类繁多的安装工事,同时管道支吊架的设计和安装对管道及其附件施工质量的好坏取决定性作用。如何采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整齐美观的管道支吊架是机电安装工程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 管道布置 管道跨距 管架分析 管架内力计算 一、 管道的布置 对管道进行合理的深化和布置是管道支吊架设计的前提条件。欲设计安全使用、经济合理、整洁美观的管道支吊架,首先需对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其布置不得不考虑以下参数: 1. 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各种工艺管道及系统流程的要求; 2.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 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 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4. 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成排管道之间的净距(保温管为保温之间净距) 不应小于50mm 。 5. 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 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并力求短而直,切勿交叉; 6. 地上的管道宜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 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7. 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 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8. 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并尽量将管道布置在距可靠支 撑点最近处,但管道外表面距建筑物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100mm ,同时应尽量考虑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9. 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不可避免 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二、 管架跨距 管架的跨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管架的数量。跨距太小造成管架过密,管架数量增多,费用增高,故需在保证管道安全和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管道的跨距,降低工程费用。但是管架跨距又受管道材质、截面刚度、管道其它作用何载和允许挠度等的影响,不可能无限的扩大。所以设计管道的支吊架应先确定管架的最大跨距,管架的最大允许跨距计算应按强度和刚度两个条件分别计算,取其小值作为推荐的最大允许跨距。 1. 按强度条件计算的管架最大跨距的计算公式: []t W q L δφ124 .2max = L max ——管架最大允许跨距(m )

【2017年整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野外鉴别法 岩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石,其承载力取大于4000kpa时,应由试验确定; 2.对于强风化的岩石,当与残积土难于区分时按土考虑。 碎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骨架颗粒空隙全部由中砂、粗砂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土或稍湿的粉土所充填的情况; 2.当粗颗粒为中等风化或强风化时,可按其风化程度适当降低承载力,当颗粒间呈半胶结状时,可适当提高承载力; 3.对于砾石、砾石土均按角砾查承载力。 2.物理力学指标法 粉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 粘性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1。

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对于内陆淤涨和淤泥质土,可参照使用。 红粘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本表仅适用于定义范围内的红粘土; 2.折算系数§=0.4。 素填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本表只适用于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土,以及超过5年的粉土;所查承载需经修正计算。3.标准贯入试验法 砂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砾砂不给承载力; 2.粉细砂按粉砂项给承载力;3.中粗砂按中砂项给承载力; 4.细中砂按细砂项给承载力; 5.粗砾砂按粗砂项给承载力; 6.N63.5需修正后查承载力. 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N63.5需经修正后查承载力。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定名: 2mm含量≥20%为砾质粘性土; 2mm含量<20%为砂质粘性; 2mm含量=0为粘性土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部分计算题

一、计算题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5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 ]=240kPa[。试检算地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砂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K≥1.5(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0 [本题15分] 参考答案: 解: )(1

代入后,解得: ,满足要求 ),2满足要求( ), 满足要求(3 3kN,对应的偏心距e=0.3m×10。持力层的=5.0二、图示浅埋基础,已知主要荷载的合力为N容许承载力为420kPa,现已确定其中一边的长度为4.0m (1)试计算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另一边所需的最小尺寸。 (2)确定相应的基底最大、最小压应力。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由题,应有 )2(N=6×1m×3m,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三、32M。试计算:kNm。此外,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0kN,弯矩×=1.510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e的要求?(2)其偏心距是否满足ρ≤N不变,在保持基底不与土层脱离的前提下,基础可承受的最大弯矩是多少?此时3)若(基底的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1 )(2 )3( ba,四周襟边尺寸相同,埋=某旱地桥墩的矩形基础,基底平面尺寸为7.4m=7.5m,四、hN=6105kN2m=,在主力加附加力的组合下,简化到基底中心,竖向荷载置深度,水平荷载HM=3770.67kN.m。试根据图示荷载及地质资料进行下列项目的检算:,弯矩=273.9kN(1)检算持力层及下卧层的承载力; (2)检算基础本身强度; )检算基底偏心距,基础滑动和倾覆稳定性。3 (.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现浇箱梁结构受力验算一、计算依据: (1)《无碴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二、计算参数: 工字钢截面特性 钢管截面特性 方木截面特性 二、计算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2=2.5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3=2.0kN/m2; 模板支架自重荷载:q1=3.0kN/m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荷载:q4=26 kN/m3。 三、支架系统受力验算: 1.腹板处支架验算: (1)腹板底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2米: q=0.2×(2.5+2.0+3.0+2.7×26)=15.54(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0.107×ql 2= 0.107×15.54×0.62=0.6(kN.m) W=34-2 2m 1067.16 1.01.06bh ?=?= Q max =0.607×ql=0.607×15.54×0.6=5.7(kN ) σw =W M max =4 -1067.10.56 ?=3593(kPa)=3.593(MPa) <[σg ]=11.0Mpa (合格) τ= 2A 3Q max =4 -10 1002 5.7 3???=855kPa=0.855(MPa) <[τg ]=1.7Mpa (合格) I=46-33m 103.812 1.01.012bh ?=?= f=0.632×100EI ql 4=0.632× 6 -6410 8.31091000.615.54?????=1.7×10-4 (m) =0.17(㎜) < 400 600 =1.5(㎜) (合格) (2)腹板底方木(12×15㎝)分配梁受力验算: 采用迈达斯梁单元建模:方木布置的跨度0.3米,间距为0.6米,荷载为自重加1.2上层方木传力。集中力取值P=0.6×15.54=9.3(kN/m)。 弯应力图如下: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的承载力是随负载增加而地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估基础稳定性的综合术语。应该指出的是,基础承载力是基础设计的一个实用术语,它有助于评估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不是土壤的基础特性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

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bai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 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 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 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 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 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 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 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 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 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 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验算书 楼上钢结构重量统计如下: 1). 柱子(22aI工字钢) 3*22*33.07=2.2t 2). 梁(22aI工字钢) (10.8*10+9.8*2)*33.07=4.2 t 3). 钢柱(方管60*120) 2.9*48*14.13+11*36*14.13+94*14.13=8.9 t 4). 连梁(方管60*60) (90*3+32*6)*14.3=6.6 t 5). 圆管(圆76) 32*4*5.76=0.7 t 5). 水槽(3mm) 94*0.64*23.55=1.4 t 5). 混凝土柱子500*600 0.5*0.6*0.7*2400*0.5=5.5 t 合计:2.2+4.2*8.9+6.6+0.7+1.4+5.5=29.5 t 二:取中间跨一米宽基础核算, 1)荷载统计 钢屋架荷载设计按300 kN计算(包括活荷载0.7kN/m): 300x5.55/(36x11.1) =4.2Kn 一二层墙体总重(包括装修0.5kN/m):20x7x0.25=35kN 一二层板荷载计算(包括活荷载2.5kN/m):板厚为150mm 板自重0.15x25=3.75kN/m2 板底装修0.50kN/m2 楼面做法,考虑到原来二层板为屋面做法,故取1.50kN/m2 每层楼面横荷载合计为4.25kN/m2 2*4.25x2.7+2.5*2.7+1.5=31.25kN 一米宽基础荷载总计为N=4.2+35+31.25=70.45kN

2)确定基础宽度 b>=N/(fa-yd)=70.45/(100-20x1.2)=0.93<1m (式中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y为土和基础的容重20kN/m2 ,d为基础埋深1.2米) 根据现在结果看,满足。 3)地基净反力 p=N/b=70.45/1=70.45KP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a=(1-0.24)/2=0.38m M=0.5Pa^2=0.5x70.45x0.38x0.38=5.1kN*m 基础底板配筋A=M/0.9hof=5.1x1000000/(0.9x200x210)=134.8mm2<565(12@200),满足.。 三:加固方案论述 1.先在楼房四角及中间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楼房的基础沉降,如果楼房沉降大于3mm用以下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方案一: 1.1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基础底面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2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3 对加宽部分,地基上应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夯实垫层。 4 当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时,基础每边加宽的宽度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中有关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规定。沿基础高度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锚固钢筋。 5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 6 对条形基础加宽时,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单独区段,分批、分段、间隔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

支架稳定性验算计算书

xx高速公路xx连接线工程 xx标段 盖 梁 支 架 施 工 设 计 计 算

一、工程概况 xx高速公路xx连接线工程主线桥墩柱结构设计为圆柱式、花瓶式。其中花瓶墩盖梁68个,门式墩盖梁1个,采用门式满堂支架和少钢管支架两种支架形式;圆柱墩盖梁51个,采用双抱箍沉重支架现浇。 197号花瓶墩为过渡墩,墩身高8.192米;其盖梁结构尺寸:长24.5m×宽2m×高1.4~2.8m,盖梁上的背墙高70cm,宽82cm。 257号花瓶墩墩身高 11.47米,是全线花瓶墩盖梁最高的墩位,盖梁结构尺寸:长24.5m ×宽2m×高1.15~2.8m。 200号圆柱墩盖梁墩身高9.974米,墩柱直径1.5米,其盖梁尺寸为:长25.15m×宽2.2m×高1.8m。 二、计算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6)各种材料的设计控制值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取值: A3钢材的允许拉、压应力[σ拉、压]=215MPa; A3钢材的允许剪切应力[τ]=125MPa; Mn16钢材的允许拉、压应力[σ拉、压]=310MPa; Mn16钢材的允许剪切应力[τ]=180MPa; 变形控制按L/400进行控制。 三、盖梁支架计算 3.1满堂支架计算 (1)支架设计 197号花瓶墩盖梁采用1019门式支架,门架立杆钢管为φ57×2.5mm,门架加强杆为φ26.8×2.2mm钢管,门架钢材均采用Q235,横向间距4×60+5×45+8×30+9×30+19+17×30+19+9×30+8×30+5×45+4×60cm,详见图3.1-1,纵向间距0.12cm,采用顶托与调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作者:————————————————————————————————日期: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吊车履带长度为9.5m,履带宽度为1.3m,两履带中心距离为6.4m,吊车自重为260t,地基承载力计算按最大起重量100t时计算,若起吊100t重物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则其余均满足。 现假设履带吊重心位于两履带中央,不考虑履带吊配重对吊装物的平衡作用,其受力分析如图: 图5.4-1 履带吊受力简化图 考虑起吊物在吊装过程中的动载力,取动载系数为1.1则由力矩平衡原理可以得出靠近盾构井处履带压力为: RMAX=(260×6.4/2+1.1×100×(9.74+6.4/2))/6.4=357.4t 履带长度为9.5m,单个履带宽度为1.3m,履带承压面积S为: S=9.5×1.3=12.35m2 P=R MAX/S=374.6/12.35×10=303.3Kpa 地表为杂填土,顶面浇筑0.3m厚的C30混凝土。把所压的地面面积理想为方形基础,方形基础宽2m,长度2m,埋置深度0.30m,通过本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得知,地基自上而下为

杂填土、黏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等,通过查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列表,土的重度18kN/m3,粘聚力c=35kPa,内摩擦角φ =10°。根据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Pu=0.5Nγ×γ×b+Nc×c+Nq×γ×d γ—地基土的重度,kN/m3; b—基础的宽度,m; c—地基土的粘聚力,kN/m3; d—基础的埋深,m。 Nγ、Nc、Nq—地基承载力系数,是内摩擦角的函数,可以通 过查太沙基承载力系数表见表1或图1所示: 表1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系数Nγ、Nc、Nq的数值 内摩擦角地基承载力系数内摩擦角地基承载力系数 φ(度)NγNc Nq φ(度)NγNc Nq00 5.7 1.0022 6.50 20.2 9.17 6.5 1.22 248.6 23.4 11.4 2 0.2 3 4 0.39 7.01.48 2611. 5 27.0 14.2 7.7 1.81 2815.031.6 17.8 6 0.6 3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 5.2.1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f(5.2.1-1)k a 式中: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k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1.2f (5.2.1-2)akmax 式中: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kmax5.2.2 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F?G kk?p(5.2.2-1)k A式中:F——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k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k2)。A——基础底面面积(m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F?GM kkk?p? (5.2.2-2) maxk AWF?GM kkk?p? (5.2.2-3) mink AW 式中: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kN·m);k3);W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 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kmin3 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偏心距e>b/6时(图5.2.2)时,p应按下式计算:kmax2(F?G)kk?p (5.2.2-4) maxk3la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m)。 e a F+G k p kma a b

图5.2.2 偏心荷载(e> b/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 b—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5.2.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γ(b-3)+ηγ(d-0.5) f f=+η(5.2.4) makadb式中: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 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akη、η——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 取值;db3m/kN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m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 m 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表5.2.4 承载力修正系数 ηη别土的类db1.0 0 淤泥和淤泥质土人工填土1.0 e或I 的粘性土0.85大于等于

消防喷淋系统中的管道支吊架怎么计算的

答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5.1.8 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应固定牢固;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1.8的规定。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2 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妨碍喷头的喷水效果;管道支架、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与末端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50mm。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4 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1个,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6m。 检查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5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5 当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且防晃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m;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6 竖直安装的配水干管除中间用管卡固定外,还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1.8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消防管道中,管道支吊架如何计算,单位KG 一根国标3 号角钢每米重量 边厚度3毫米:每米1.737KG 边厚度4毫米:每米 一根国标4 号角钢每米重量 边厚度3毫米:每米 边厚度4毫米:每米

边厚度5毫米:每米 一根国标5 号角钢每米重量边厚度3毫米:每米 边厚度4毫米:每米 边厚度5毫米:每米 边厚度6毫米:每米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基础规范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m;基础底面宽度b =; 基础埋置深度d = 当b <3m 时,取b =3m fa =190+*18*+** =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 基本资料 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 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m 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 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 柱截面高度(宽度)hc =bc =800mm 基础宽高比 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b - hc) / 2H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 =mm,ft =mm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m, 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kN 基础底面控制内力 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 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 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 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 Fk =;Mxk'=Myk'=·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 pk =+/ =<fa =,满足要求!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

地基承载力(轻、重型计算公式)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地基承载力规范及方法

1简介 地基承载力:地基满足变形和强度的条件下,单位面积所受力的最大荷载。 2概述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3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4注意问题 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3)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按标准方法试验,未经数理统计处理的数据。可由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规范得出的承载力。 (4)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5)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6)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的地基承载力。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地基所允许采用抗力的设计值。它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也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各行业使用《规范》不同,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使用含义上相当 合理确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