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也处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之中。根据近年来美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动态,本文探讨了美国会计准则的三大发展趋势: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以及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等,并提出了作者的若干思考。「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思考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历史最久,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也最多。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自以为,其“公认会计原则”最为详细和完善,准则制定程序也最为充分、公开和独立。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分庭抗礼,试图成为国际会计惯例的样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在运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美国会计准则繁复庞杂的体系,令人难以适从。迄今为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制定了148项会计准则,其前任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和“APB意见书”只要未被FASB公告所取代则继续有效。三个准则制定机构所发布的会计准则洋洋洒洒数千页,虽然各项规定较为详细,可操作性亦较强,但其内容却比较分散,有时对同一事项的处理要用好几项会计准则加以规范,前后甚至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交易和事项(尤其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未能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致使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导致虚假或欺诈性财务报告的产生。其三,美国以前较少支持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惟我独尊,美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强权地位正在消失,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正在扩大。因此,近年来,尤其是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开始对“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制定模式进行反思。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加强会计监管的大环境下,美国会计准则正出现若干新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一、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会计文献就已陆续出现“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字眼。然而,推动美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却是以下两项因素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其前任主席亚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多次提出,为建立发达和健全的资本市场,保证资本市场公平、公开、有效地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降低资本成本,必须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二是美国会计学会(AAA)与FASB从1991年起每年联合召开的“AAA/FASB财务报告研讨会”,邀请来自学术机构、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管理部门、财务报表使用者(或分析人员)、执业会计师以及会计实际工作部门的代表参加,就改善财务报告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在1996年和1997年这两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高质量会计准则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话题。以上两项因素对开展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会计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5月,SEC宣布支持IASC制定用于跨国融资活动的国际会计准则,但同时提出,只接受符合以下三个关键条件的会计准则:(1)准则必须包括一套核心的会计文告,可以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准则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够导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同时,利维特在一些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了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在1997年9月底“美洲开发银行”会议上,利维特作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报告;两年以后,利维特又应邀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组织的一次会议,作了“高质量的信息:我们市场的生命线”的讲演。由于利维特的特殊身份,其历次讲演,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1996年12月召开的“AAA/FASB研讨会”上,会计准则质量问题成为中心话题。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判断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会议组织者围绕以上中心话题,分别在会议前后两次向75位与会者发出了调查问卷,要求他们在列入问卷清单的APB意见书和FASB公告中各选出3项最佳会计准则和3项最差会计准则并说明理由。调查结果是,有5项准则(FASB公告第106、95、5、87、107号)被选为最佳会计准则,另有5项准则(FASB第13、123、2、15号和APB第16号意见书)被选为最差会计准则,还有3项准则由于观点不统一而被列为居于最佳与最差会计准则之间。虽然以上调查不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作出结论性的回答,但对于判断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还是大有帮助的。1997年12月,在当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再一次开展了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此次会议没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而是指定美国一些有影响的团体就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特征提出书面意见,其中一部分意见后来以“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特征的六份评论意见”为题,集中发表在1998年9月出版的《会计瞭望》第12卷第2期中。尽管SEC和其他有关团体,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投资管理研究协会(AIMR)、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财务经理协会(FEI)的代表对高质量会计准则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他们的以下一些看法却是共同的:(1)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如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出财务报告模式中的重大缺陷并能及时地加以改进;(2)高质量会计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前提,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同时必须加以严格地解释和使用,才能产生可靠、相关、可比、透明和一致的会计信息;(3)高质量会计准则应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确保执行准则的效益大于成本;(4)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体现国际环境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的情况;(5)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接受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要有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和高素质的准则制定人员、具有独立和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能够及时对新问题作出回答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美国会计职业界的代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约翰。T.史密斯(John T Smith)在强调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指导作用的同时,首次提出了“以概念为基础的准则”的概念。他认为,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准则(Concept-based Standards)要比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准则(Rule-based Standards)好得多。应用概念产生的会计结果通常比应用规则所产生结果更容易被人理解,更为透明;而规则一般更为武断,应用规则比应用概念通常需要作出更多的解释。因此,应选择恰当的概念,建立概念框架,并将概念与反映经济实质联系起来,以概念为基础制定准则,选择好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可比性和一致性。至于规则,应作为概念的补充,为概念的操作提供指导,但不能太多,并且规则与概念之间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不能发生冲突,它们应该保持内在一致。在《会计瞭望》刊登6篇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论之后不久,FASB发表了题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着眼于未来”

的研究报告,对高质量会计准则提出了较全面的看法,也可以说是对其他有关团体的看法作了总结。虽然该报告中的一些观点主要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但它同样适用于美国会计准则。该报告认为,定义会计准则的“高质量”确实是困难的,然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一些属性还是有可能得到识别。一套恰当、公正的会计准则应当提供相关的、可靠的、对外部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类似决策者有用的信息,这就必须制定一系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每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做到:(1)与基本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相一致;(2)只允许保留最低限度的备选会计程序;(3)必须清晰和全面,使准则容易被编报者、审计师、监管机构和使用者所理解。美国各界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会计准则质量的改善。近年来FASB谈起会计准则改革,言必称“高质量”。FASB除了对以往发布的一些准则不断作出修订或废止外,还颁布了一些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新准则(例如:1995年10月发布了第123号公告“以股票作为报酬的会计处理”;1997年6月发布了第130号公告“报告全面收益”和第131号公告“企业分部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1998年6月发布了第133号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等)。此外,2001年6月发布的第141号公告“企业合并”,取消了APB第16号意见书中对企业合并允许采用的“权益合并法”,仅允许采用“购买法”;与第141号公告同时发布的第142号公告“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取代了APB第17号意见书“无形资产”,并提出对商誉采用“减值测试的方法”,取代以往采用的“摊销方法”。二、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作出反思自2001年底美国相继发生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以来,人们对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进行了质疑,并展开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应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Principles-Based Approach),还是采用“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Rules-Based Approach)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而美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美国会计准则数量庞多,各项规定太为具体,即使是专业会计人员也很难全部掌握,而且由于以规则为基础,容易挂一漏万。在对一些经济事项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同时又缺乏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下,会计监管就暴露出了漏洞。还有人认为,正是由于美国会计准则缺乏对新兴衍生金融工具和表外融资等事项作出会计披露的原则性要求,才使安然公司有机可乘,利用“特殊目的主体”(SPE)制造财务丑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职业道德委员会主席Pendergast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最大危险是,人们不能满足所有的规则。而当有事件发生时,他们会加以辩解:“我的情况没有被准则包括,所以不应有问题”。另一方面,普华会计师事务所首席财务官DiPiazza认为,在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全面描述一个公司的经济景象。“用准则你不可能回答所有的情况,因为会有成千上万的情况发生。因此,必须制定一个能够让公司和审计师共同遵守的原则框架,再加以良好的披露。两者结合,就能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2002年7月,美国布什政府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针对美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除了重申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外,还要求SEC就美国是否应改为“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在法案出台后不久,FASB即对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否应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发布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公开讨论“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能否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以及对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对于以上问题的讨论,美国会计界出现了明显的意见分歧。有学者认为,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会计准则也应越来越详细。但也有学者担心,详细的会计准则很难使用,执行成本太高,并且为不同业务制定的详细规则仅仅满足了规则的文字性要求,而忽略了准则的意图和精神。FASB新任主席罗伯特。赫兹(Robert Herz)则作出承诺,将大力改善美国会计准则的质量。他指出,现在许多人主张采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所采用的以更广泛和更多的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但是也有人担心“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会降低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并且会留给公司和审计师太大的判断空间。由于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关系到美国财务会计和报告的程序及其所有参与者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FASB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决定应在多大程度上采用这种方法。2003年1月,美国会计学会(AAA)现任会长彼德。威尔逊(G.Peter Wilson)教授在浙江财经学院就会计监管等问题作了一场精彩的讲演。其间,有人向威尔逊教授问道,您是否赞成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对于以上问题,威尔逊教授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使人深受启发。其一,将美国会计准则完全看成以“规则为基础”是不公平的,事实上FASB已先后发布了7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而FASB 又是在概念公告的指导下制定会计准则的,不能说美国会计准则没有以会计原则为基础;其二,原则和规则都需要,关键问题是需要确定原则与规则应各占多少比重,以及应如何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仅作出“不许开快车”的原则是不够的,但是如果要具体规定晴天、雨天、下雪天和有雾天的行车速度,并且对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不同的速度,规则可能就不胜其烦,谁也记不住这么多的规则,监管反而失去了效果。因此,目前的对策是,既要积极制定有建设意义的原则,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数量的规则。其三,国际会计准则之所以更多地体现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为照顾各个国家的情况,需要体现较多的共性内容,事实上它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都能处理好原则与规则的关系,威尔逊教授预计,5年以后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将会有更多的结合,到那时可能就不再会有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分了,而只有一种全球广泛使用的会计准则(Global GAAP)。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一项原则,那就是:“告诉人们所发生的真实故事”(Tell the Right Story),或者说“不做假账”。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美国虽然开始对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进行反思,但是对是否将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完全归类为“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持有保留意见,而对是否转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则持谨慎态度。因此,无论是SEC还是FSAB,对制定会计准则的上述两种模式仍处于积极研究阶段,断言美国会计准则已从“以规则为基础”向“以原则为基础”转化,可能还为时太早。

三、迈向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之路美国凭借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以及最大资本市场所在国的优势,对IASC及其准则一直加以抗拒,同时却努力扩展“公认会计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然而,近10年来,随着跨国融资活动的增加,外国公司寻求到美国上市的情况也日益普遍。这些外

国公司在美国上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它们的财务报表必须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加以编制或作出调整,这无疑增加了这些公司的负担。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有些外国公司迫不得已只好放弃在美国上市的机会,而另谋他就,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寻求上市。因此在当前国际市场上,实际上存在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这两套权威准则的激烈竞争问题。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只能接受一套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所以,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国家都在积极争夺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权利。面对以上形势,同时迫于美国国会的压力,SEC和FASB等机构改变了以往总是以“老大”自居和我行我素的态度,开始与IASC建立联系,并在世纪之交主动出击,积极参与IASC的改组。在2001年新改组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中,美国实际上已取得了“主发言人”的地位,从而使FASB与IASC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竞争对抗关系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或“融合”(Convergence)(1)。美国会计准则走向与国际惯例接轨之路,发生了以下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1)1988年,FASB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了当时的IASC理事会。(2)1991年,FASB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展国际活动的战略计划”,首次正式提出在美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取得更大可比性的目标,并明确表示支持国际性会计准则的制定。(3)1994年至1997年,FASB先后与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ASC合作制定了“分部报告”和“每股收益”等准则。(4)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FASB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建立了一个相对松散的四国联盟小组,并邀请IASC作为观察员参加,就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建立共同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解决财务报告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定期磋商,该小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G4+1小组”,其中“G4”代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四个国家(以后增加了新西兰),“1”代表IASC.“G4+1小组”为探索各国共同关心的会计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直至2001年IASB成立后才解散。(5)1998年底,FASB发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着眼于未来”的报告,再一次强调建立高质量国际性准则的重要性,并指出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应具有5项特征:是一个独立的决策机构、具有恰当的充分程序、具有合适的人员、能够独立地筹集资金、具有独立的监督机制等,以上5项特征以后成为IASC改组的基础。(6)从1999年开始,FASB与其他一些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一起被邀请参与IASC的改组工作。在IASC改组过程中,美国坚持新的准则制定机构成员必须由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会计专家担任,而不代表国家。2001年1月25日,新的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全部14位理事宣告产生,来自美国的专家就占了5位,其中2位还来自于FASB.在此情况下,FASB表态将检讨其经营政策和程序,以便与IASB开展最好的合作。(7)2002

年9月18日,FASB与IASB签署了一份重要协议,双方同意在2005年前将它们的准则基本上达成相互协调,并赞成倚重IASB的“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而不是FASB的“以规则为基础的方法”。早在几年前,FASB就已经开展了一项关于“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The IASC-US Comparison Project)的研究项目,并出具了一份“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IASC准则的异同的报告”。9月18日的协议签署后,IASB 与FASB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将财务报告中最经常需要调节的项目进行列示和比较,以便决定发生冲突的会计方法之间哪一项最优。IASB主席大卫。特迪(David Tweedie)爵士指出:“两个准则制定机构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如果已经证明一种方法优于另一种方法但还是同时保留这两种方法,那是不可思议的,显然我们只能选取一种方法。为此,在2005年前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然在存在重大差异的领域,我们还将继续进行争论。” FASB与IASC共存的局面维持了将近30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虽然FASB开始积极支持改组后的IASB制定“全球会计准则”,但是FASB同时认为,即使IASB制定“全球会计准则”取得成功,美国国内的会计准则还是应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理由首先是,美国市场正从事着高度专业化、复杂化或独特的交易,它们只能通过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加以最有效的处理;其次,现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庞大体系需要不时地加以修订,新改组的IASB不可能将此项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而作为国家准则制定机构的FASB的继续存在,能够确保美国方面的观点在IASB制定准则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能使IASB建立一个与关键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的渠道。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FASB对国际准则制定的承诺将维持在FASB同时制定国内准则的限度内。FASB将恰当和现实地处理好对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制定方面作出的承诺之间的平衡。四、若干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历来领导世界会计潮流,其任何变革行动均会对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产生重大影响。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上述三大发展趋势,在许多方面对正在积极开展会计准则建设的我国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制定会计准则并坚持不懈地改善会计准则的质量。首先,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正在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靠拢(2),会计准则已成为最适合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种会计规范形式,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以至将建设全球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我国应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其次,应认识到改善和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是一项长久和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有的会计准则可能会变得过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业务的创新又会使会计准则时刻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会计准则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事实上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制定会计准则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改进。会计假设问题的提出、会计目标的设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与完善、制定会计准则“充分程序”的形成等等,都是为改善会计准则质量所采取的一个又一个的措施。然而,美国经济社会中依然不断出现财务丑闻事件。虽然这些并不全是会计准则惹的祸,但会计准则往往难咎其责。因此美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三,虽然社会各界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判标准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如何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有一些看法却是相同的,包括:(1)必须有一个独立的、代表性广泛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2)必须有一批具有才干和专业知识并且高度负责的会计准则制定人员;(3)必须建立良好和充分的准则制定程序;(4)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受会计原则或概念框架的指导;(5)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开展会计新问题的研究等。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制

定程序已日渐完善,并已制定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但在以下两个方面我国的发展步伐似乎比较缓慢:一是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今仍未全面制定,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美国FASB即使是在概念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会计准则,人们仍认为是“以规则为基础”,那么我

国会计准则在缺乏概念框架的情况下制定,又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呢?二是我国缺乏类似于美国“紧急问题工作小组”(EITF)这样的机构,不能及时开展对会计新问题的研究并发表指导性意见。我们认为,要建设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必须对这两方面的工作加以改进。第二,应注意研究并

不断改进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为制定会计准则而对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制定方法以及制定依据等方面作出的一种固定安排。以上任何一项要素的变化,均将导致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知道,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曾经历了CAP、APB、FASB 的变迁,而每一次机构的变迁都带来了准则制定模式的进步。在CAP阶段,当时的主席乔治。梅(George May)从不区分会计原则与会计规则的差别,认为“原则就是所采用的一般法律或规则”,因此CAP所制定的“会计研究公报”根本没有接受会计原则或理论的任何指导,它们充其量只是当时所流行的一些会计惯例的“编集”(Codification),名为研究却毫无研究可言。如果说美国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基础”的,那也是CAP阶段不区分原则和规则所种下的苦果。在APB阶段,设立了“会计研究部”(ARD),从而有了对会计准则制定依据——会计假设或会计原则的探索,这一阶段

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史称“假设/原则的方法”(The Postulatesand Principles Approach)。但由于ARD研究成果的本身缺陷,加之这些研究成果也未被APB很好地应用,因此APB意见书也没有得到会计理论的充分支持。FASB取代APB以后,开始对以会计目标为主导的概念框架进行探索,从

而使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改变成为“目标/准则的方法”(The Objectives and Standards Approach)。虽然FASB的准则公告比其两个前任所制定的

准则已大为改善,但由于FASB公告多达140多项,繁复冗长,汇集了太多的会计规则,不易运用,因此社会各界对“准则超载”(Standards Overload)的抱怨也就一直不绝于耳。可见,当前要求美国FASB改变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主要是准则制定依据或基础)的呼声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并没有许多

人所想象的那么多的新意。事实上,在提出“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之前,约翰。T.史密斯早已提出了“以概念为基础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3)为了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不断改进准则制定模式是必要的,但在决定是否将准则制定依据从“以规则为基础”完全改为“以

原则为基础”,FASB的态度是慎重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原则或减少规则同样有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那就是:由于增加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空间,减少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就有可能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利润操纵的机会。因此,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改革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时,应防止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我们同意威尔逊教授的观点,既要有原则,又要有一定数量的规则,关键问题是在原则和规则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尤其是当规则缺乏时,我们就迫切需要有原则的总体指导。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更已是迫在眉睫。第三,正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趋势,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交流事务。IASC改组成IASB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步伐正在加快,通过美国“公认会计原则”、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全球会计准则在未来的几年内很可能成为现实,并率先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各大证券交易所中获得应用。根据全球六大会计师事务所最近联名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会计准则接轨——2002年全球调查”(GAAPConvergence2002)的报告显示,在59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超过九成有意与IFRS接轨。(4)FASB近年来与IASB的关系较为融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FASB已充分意识到与IASB协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IASB的影响日愈扩大,大多数国家和地

区均认同IASB是建立全球通用会计语言的适当机构;三是IASB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意愿以及FASB的模式改组而成的,在IASB的理事成员中美国占据了较多的席位不说,就连FASB的新任主席罗伯特。赫兹也是刚从IASB回来的。在FASB与以前的IASC的竞争中,FASB的策略是高明的,既然不

能挤垮IASC,倒不如借IASC改组之机在改组后的IASB中取得“主发言人”的地位。理解了FASB这种策略,就不难理解近年来FASB为什么一反常

态积极主动地与IASB合作的理由了。在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形势下,我国应以当年加入WTO的胆识和魄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会计事务,争取能在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为我国及发展中国家争回一些利益。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会计管理部门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作积极的努力。主要参考文献汪祥耀。2001.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Accountable”, CFO Asia, November 2002 Carrie Bloomer,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 An Emerging Partnership

Cheri L. Reither. 1998. What are the Best and the Worst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12, No. 3, Septem-ber Eldon S. Hendriksen Michael F. Van Breda. 1992. Accounting Theory (Fifth Edition)。 Boston: Richard D. Irwin, Inc.

FASB Issues Proposal for a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 to U. S.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

Six Commentari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1998.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12, No. 2, September (1)Convergence一词目前在国际会计文献中被日益广泛地使用,它具有“融合”、“接轨”、“趋同”等含义。(2)近年来,德国、法国

等一些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制定会计准则。(3)我们认为,概念框架是会计原则的发展和延续,它本身已包含了对经济事项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各项基本原则。同样是一份概念框架,在美国称为“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而在英国就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因此,“以概念为基础的方法”与“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4)参见“会计全球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证券报》。2003年2月18日。

美国的会计准则的缩写

美国的会计准则的缩写 【篇一:美国的会计准则的缩写】 us gaap是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缩写,指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篇二:美国的会计准则的缩写】 1.理念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核算理念是财务人员应根据实际业务模式选 择自身的会计核算模式。同时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更多强调企业外部 环境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实际操作目前中国很多 企业会计核算仍旧是以税务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并且审计师实际 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尺度相对于美国审计师要明显宽松多。 (1)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基于税务发票进行核算。而正常会计核算应当 考虑很多其他证明文件如合同、收货单、验收单、客户确认单、结 算单。 (2)资产减值.尽管中国会计准则也提到资产减值的概念,但在实际操 作过程种,很少有企业会认真对待资产减值,而由于企业核算人员 习惯以,也就不会考虑太多公允价值问题。 (3)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美国对关联方的定义比中国可能更广些,特 别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准则方面(1)收入确认方面: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仅规定了收入确认的四个基本原则。里面比较 复杂的象,多种形式收入确认,软件收入确认,建筑方面等。并且 在评价收入确认时,还会根据合同及业务的情况最终判定收入的确 认方法。 (2)应收账款方面: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会计分应收**与应收未**。应收**是与发票结算相关的,而未**应收是同收入确认相关。 (3)预收账款方面(美国会计分预收与):预收账款是同预收保证金对应,而递延收入是同应收**一样与发票相关科目 (4)企业合并:包括合并实体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强化控制及影响的 概念,并且提出可变权益实体(vie概念)。并合并会计处理及合并披 露与中国会计准则都存在差异。如合并披露中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要 求披露合并模拟报表,中国一般不需要。 (3)限定性现金:中国会计准则没有限定性资金概念。 (4)固定资产的定义及范围 象租入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就是要计入固定资产。 (5)折旧摊销的政策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转来的。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 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 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 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 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 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 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 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性质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企业的记账方式及我国的会计的发展历程也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下面我就来谈谈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首先说一下我国会计要素,从会计要素来看,美国的会计体系最为完善,包括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综合收益。而中国的会计要素只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可见中国的会计要素更为简单。从会计对象看,两者的会计对象都是价值运动,只是由于各国经济业务的内容和传统不完全一致,使得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有差异。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而二者的财务报表要素大体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从会计目标看,尽管各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完全一样,所需的会计信息也有差异,但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等这些通用信息都是任何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这就决定了各国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结构大体一致。由于财务报表要素是构成财务报表的组件,因而它们大致相同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但企业会计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 (1)仍然称为基本准则,所有企业所有企业均须执行,未按照国际惯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2)明确了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 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理论上讲,我国的 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是,我国会计 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 性,与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3)删除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而代之以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 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 方面。 (4)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5)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与费用的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 (6)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种利得和损失实质上尚未 实现,后一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 在会计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美国会计准则-中文版

目录 2 4 2 存货(试行版) (11) 2.存货(试行版) (18) 3 所得税会计 (26) 4A资本化资产和折旧 (43) 4B 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51) 4C 已减值资产的处置 (68) 5 应收帐款(坏帐准备) (82) 6 养老金核算 (88) 7 租赁会计核算 (100) 8 海外经营和货币折算 (105) 9 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 (111) 10.缺勤补偿 (119) 11 或有损失和产品担保 (123) 12 合并和权益法会计核算 (131) 13 中期财务报表(包括季度财务报表) (138) 14 政府补助 (143) 15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144) 16 内部使用软件的开发费用 (147) 17 股东权益 (150) 18 研究开发费用 (154) 19 重组(退出或处置活动) (157) 20 企业的发展阶段 (163)

1 收入确认 1-1. 会计定义概述 只有当收入实现时或者收入可以实现并能取得相关利益时才能予以确认。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以下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可确认收入:(SAB No. 101 & 104): 1.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销售约定存在; 2.货物已经交付或者劳务已经提供; 3.卖方向买方提供的商品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可以确定的; 4.可以合理确信能够收到货款。 有些收入约定包含有多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并根据可能收不回来的金额按适当比例计提坏帐准备。但若买方拥有退回货物的权利时,卖方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销售收入。供应商可能会偶尔地或持续地给予其顾客各种各样的优惠(促销),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等(紧急问题工作组01-9《卖方给予买方回报的会计处理》)。顾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供应商销售货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将该货物销售给零售商。紧急问题工作组01-9还涵盖了制造商给零售商或分销商的顾客促销奖励,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各项其他安排如展位费、协作广告等。当销售退回权利存在时的收入确认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2348384.html,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赵一彬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2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加 快,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高标准高、全球化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就是说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本文通过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是国际协调与趋同。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在以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策 一、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现状 会计制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广义是指在会计工作中要遵循的所有的规则、方法和程序。而狭义的方面就是指仅仅适用于一种企业的或是一种组织的会计核算原则、政策和规定等,此外,还包括会计科目和报表等使用说明。 1.现行会计制度 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1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制和行业的所有界限都打破,重新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制度。与之前划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划分行业,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 2.现行会计准则 (1)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就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在这项准则中一公分共10章66条,基本内容由总则部分、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准则组成。 (2)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在基本会计准则颁布之后才开始制定的,分别在1995年4月、7月、9月批颁布了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稿要求。 我国财政部对于如何区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当前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采取同时存在制度和准则的原则,以会计准则为准,对于在会计准则中有相关规定的,都是以准则为主,对于那些没有会计准则规定的,按照会计制度来办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之后,慢慢的向会计准则开始过度。 3.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_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_朱廷辉

对于我国会计的发展,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阶段划分予以回顾与总结。郭道扬(1996)根据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进程,将其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仿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建立新中国基本会计制度阶段(1949~195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转轨变型的全面改革阶段(1978年至今);余秉峰、高一斌(1999)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认为我国会计经历了起步、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确立与运行、中国会计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等五个阶段;王光远、吴联生(1999)以我国五十年间经济制度与模式的变革为划分标准,把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时期(1949~1980年)、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化时期(1980~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时期(1993至今);许家林、朱廷辉等(2009)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将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两大阶段,在两大阶段下再分为1949~1956年、1957~1978年、1979~1991年、1992~2002年和2003年至今五个小阶段。 本文拟以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为基础,将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以前的会计制度单行阶段、1992~2005年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共存的并行阶段、2006年至今以会计准则为主的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演进历程的梳理,以认识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有助于对我国会计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把握,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 一、会计制度单行阶段:1949~1991年 (一)1949~1991年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即“两则”、“两制”),是我国会计制度单行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会计制度演变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即1949~1957年统一会计制度建立时期、1958~1977年会计制度停滞与倒退时期及1978~1992年会计制度恢复、整顿时期。 1.初步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并借鉴引进前苏联会计模式:1949~1957年。1949~195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是新中国会计模式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学习前苏联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1)统一会计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52年。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在政务院下设财政部,12月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随后又经政务院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核定将会计制度处调升为会计制度司,具体管理全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工作。随后,重工业部颁布了统一会计科目,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的统一会计制度。1950年3月9日,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草拟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必须统一会计制度,并要求中央各企业主管部门分别就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草拟各单位统一会计制度草案。从1950年到1951年上半年,经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审议,由中财委审定发布实施的有13个部门所属企业和经济机构的统一会计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统一会计制度。1951年上半年,财政经济委员会在财政部内设置的会计规章审议委员会又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的重要文件。1951年7月,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全国资产核资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及估价暂行办法》、《国营企业核定资金暂行办法》和《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及估计会计处理暂行办法》。1951年11月,财政部召开了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讨论制定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及会计科目》、《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和《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及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随后,各工业部局又召开 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 朱廷辉马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600)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会计在波折中前进、在摸索中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国际会计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企业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准则演进的发展历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企业会计制度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发展,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趋于统一并向会计准则过渡,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也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发展会计改革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也处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之中。根据近年来美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动态,本文探讨了美国会计准则的三大发展趋势: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以及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等,并提出了作者的若干思考。「关键词」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思考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历史最久,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也最多。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自以为,其“公认会计原则”最为详细和完善,准则制定程序也最为充分、公开和独立。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分庭抗礼,试图成为国际会计惯例的样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准则在运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美国会计准则繁复庞杂的体系,令人难以适从。迄今为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制定了148项会计准则,其前任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会计研究公报”和“APB意见书”只要未被FASB公告所取代则继续有效。三个准则制定机构所发布的会计准则洋洋洒洒数千页,虽然各项规定较为详细,可操作性亦较强,但其内容却比较分散,有时对同一事项的处理要用好几项会计准则加以规范,前后甚至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交易和事项(尤其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美国未能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致使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导致虚假或欺诈性财务报告的产生。其三,美国以前较少支持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惟我独尊,美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强权地位正在消失,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正在扩大。因此,近年来,尤其是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丑闻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开始对“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制定模式进行反思。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加强会计监管的大环境下,美国会计准则正出现若干新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一、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会计文献就已陆续出现“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字眼。然而,推动美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却是以下两项因素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其前任主席亚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多次提出,为建立发达和健全的资本市场,保证资本市场公平、公开、有效地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降低资本成本,必须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二是美国会计学会(AAA)与FASB从1991年起每年联合召开的“AAA/FASB财务报告研讨会”,邀请来自学术机构、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管理部门、财务报表使用者(或分析人员)、执业会计师以及会计实际工作部门的代表参加,就改善财务报告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在1996年和1997年这两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高质量会计准则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话题。以上两项因素对开展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会计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5月,SEC宣布支持IASC制定用于跨国融资活动的国际会计准则,但同时提出,只接受符合以下三个关键条件的会计准则:(1)准则必须包括一套核心的会计文告,可以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准则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够导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同时,利维特在一些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了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在1997年9月底“美洲开发银行”会议上,利维特作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报告;两年以后,利维特又应邀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组织的一次会议,作了“高质量的信息:我们市场的生命线”的讲演。由于利维特的特殊身份,其历次讲演,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1996年12月召开的“AAA/FASB研讨会”上,会计准则质量问题成为中心话题。讨论的目的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判断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会议组织者围绕以上中心话题,分别在会议前后两次向75位与会者发出了调查问卷,要求他们在列入问卷清单的APB意见书和FASB公告中各选出3项最佳会计准则和3项最差会计准则并说明理由。调查结果是,有5项准则(FASB公告第106、95、5、87、107号)被选为最佳会计准则,另有5项准则(FASB第13、123、2、15号和APB第16号意见书)被选为最差会计准则,还有3项准则由于观点不统一而被列为居于最佳与最差会计准则之间。虽然以上调查不能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作出结论性的回答,但对于判断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还是大有帮助的。1997年12月,在当年的“AAA/FASB研讨会”上,再一次开展了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此次会议没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而是指定美国一些有影响的团体就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特征提出书面意见,其中一部分意见后来以“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特征的六份评论意见”为题,集中发表在1998年9月出版的《会计瞭望》第12卷第2期中。尽管SEC和其他有关团体,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投资管理研究协会(AIMR)、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美国财务经理协会(FEI)的代表对高质量会计准则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他们的以下一些看法却是共同的:(1)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如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指出财务报告模式中的重大缺陷并能及时地加以改进;(2)高质量会计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前提,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同时必须加以严格地解释和使用,才能产生可靠、相关、可比、透明和一致的会计信息;(3)高质量会计准则应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确保执行准则的效益大于成本;(4)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能体现国际环境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的情况;(5)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接受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要有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和高素质的准则制定人员、具有独立和公开的准则制定程序、能够及时对新问题作出回答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美国会计职业界的代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约翰。T.史密斯(John T Smith)在强调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指导作用的同时,首次提出了“以概念为基础的准则”的概念。他认为,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准则(Concept-based Standards)要比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准则(Rule-based Standards)好得多。应用概念产生的会计结果通常比应用规则所产生结果更容易被人理解,更为透明;而规则一般更为武断,应用规则比应用概念通常需要作出更多的解释。因此,应选择恰当的概念,建立概念框架,并将概念与反映经济实质联系起来,以概念为基础制定准则,选择好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可比性和一致性。至于规则,应作为概念的补充,为概念的操作提供指导,但不能太多,并且规则与概念之间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不能发生冲突,它们应该保持内在一致。在《会计瞭望》刊登6篇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论之后不久,FASB发表了题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着眼于未来”

美国会计准则FIN46

?2004 Ernst & Young LLP.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is proprietary, confidential, and for internal use only.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or reproduction of this program or its contents violates firm policy and copyright laws. FIN 46 Implementation “I’ve got VIEs –What do I do now?” “I’ve got VIEs -What do I do now?” 2 Agenda ?FIN 46 Overview ?Planning the Project ?Constructing a FIN 46 Concept 7 Cash Flow Model ?Exhibit –Example FIN 46 Concept 7 Model

?2004 Ernst & Young LLP.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is proprietary, confidential, and for internal use only. Unauthorized distribution or reproduction of this program or its contents violates firm policy and copyright laws. Planning the Project “I’ve got VIEs -What do I do now?” 4 Overview ?Two step process ?First-determine whether entity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consolidation using control criteria or not –Based on whether there is sufficient equity at risk and whether the equity has voting control –If so, the old voting control consolidation rules apply ?Second-if the tests for consolidation based on control are not met –The entity is a VIE –SOP 78-9 is not applicable

会计发展史

题目:会计发展史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110510 姓名邹江敏 学号110510131

会计发展史 一、会计的起源 会计与会计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希腊,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国度里,会计的发展都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两者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原始会计行为,仅仅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开始是用一些原始的不定形体的零散的记录符号和标记,而后发展到采用一些象形数码进行一些比较集中的记录,再后,才是数码与文字记录的相结合。 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经济“书契”计量、记录方法的产生(奴隶社会前夕)——单式簿记阶段(流水式序时记录时期和三账记录时期)。 中式“三账”系指“草流”、“细流”与“总清”这三种相互关联的账簿。 西式“三账”系指“草流”、“分录账”和“总账” 单式簿记阶段:在中国经历了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商代)和“三账”设置时期(西周至清代),在名称上经历了册与简册之称应用阶段(商至西周初年)、籍与籍书之称应用阶段(西周中至春秋时期)、籍(书)与簿(书)在应用中并立阶段(战国至三国两晋)、簿账并用与结合应用的阶段(南北朝至清代) 单式簿记阶段: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备忘录、日记账与总账的设置。在古埃及,官厅的记录官登记的主要账簿是“日记簿”,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序时记录。在古罗马,设置有流水式序时记录的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

美国供应链发展现状

美国供应链发展现状 美国计算机科学(CSC)公司和供应链管理杂志最近共同作了一项调查,对象包括美国来自航空、国防、化工、消费品、政府部门、医疗保健、高科技、制造、媒体娱乐、石油天然气、职业服务、零售、电信、运输、能源和批发等行业的142家企业、集团、部门、战略业务部门及完全控股的下属公司。调查的目的是根据CSC公司提出的供应链发展阶段表来考察美国各行业供应链策略制定、管理和执行的水平。调查对各行业企业供应链发展进度作了总结并指出需要提高的方向,基本体现了美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执行现状。调查表明,从竞争的角度看,除少量极优秀企业外,大多数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执行水平基本在同一个层次上。这对多数企业来说应当算是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领先企业比其它发展缓慢的对手要超前许多,由于他们能够非常有效地同仔细挑选的贸易伙伴合作,这些领先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他们同合作伙伴可以获得供应链的实时性和清晰度、相互的从战略到操作的高效合作、共享领先的技术手段,以最大限度获取供应链发展改进带来的益处。波音、高露洁(Colgate-Palmolive)、沃尔玛、英特尔、克拉夫(Kraft Foods)食品集团和宝洁公司等是典型的这类领先企业。 相比之下,一些企业过多地将提高供应链的精力集中在企业内部,过于依赖企业内部对流程的改进来降低某些功能部门的成本支出。这些手段固然有效,但同其行业领导企业相比,净收益差距很大。在这类企业和领导企业之间,调查发现了其它多数层次相近的企业。他们在整合内部业务流程上进步巨大,同时已非常重视并有步骤地加强同外部合作伙伴的协作。 供应链管理发展五个阶段 通常,企业供应链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依次为企业内部功能部门整合、企业内部全面协作、企业同外部伙伴协作、企业同合作伙伴之间的价值链协作、完全供应链网络。 在第一阶段,企业重点放在内部功能部门和业务流程改进,即寻找最佳方式通过各功能部门执行供应链各步骤。许多企业借助于供应链协会提出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进行计划、采购、制造和交付。在这一层次几乎所有企业的重点都在采购和输入及输出物流两个方面。功能部门整合的好处通常是供应商数目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数目大大减少,同时提供市场的产品更加合理化并使销售有所增长。第一阶段的不足之处是整个企业内部协作不够,企业注意力还是在降低功能部门或业务部门的成本上,企业还未意识到统一管理或分享供应链改进收益的重要性,供应链在企业内部各环节还未做到有效连接和交流。 在第二阶段,供应链持续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得以改进,企业已意识到用全局观点审视供应链管理和执行,和由此带来的总成本降低。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职能使得企业有选择的将部分供应链环节外包给更有能力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操作。由于重点转移到整个企业资源整合并为客户提供从头至尾的产品服

会计准则全球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关于会计国际协调,学者提出很多定义。这些定义涉及会计惯例、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和会计实务等概念。研究和概括这些定义,可以发现会计国际协调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为行文简便起见,本文将所有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诸如一些国家的公司法、商法、证券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统称为会计准则——作者注)。首先,从会计国际协调的性质来看,存在形式协调和实质协调的差别。形式协调是指会计准则的协调,实质协调是指会计实务的协调,即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可比性的提高。其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的定义。Arpan and Radebaugh(1992)认为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Doupnik and Salter(1993)认为是减少国家间会计实务的差异;Choi,Frost and Meek(1999)认为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Nobes and Parker(2000)认为是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Saudagaran(2001)认为是旨在增强不同国家会计规范下生成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把会计国际协调的特征概括如下:会计国际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的差异,协调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公认的会计惯例或准则,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再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的基准,存在从多重向单一发展的趋势。早期会计国际协调,主要以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 statements)为基准。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欧共体会计指令也曾经在欧共体内产生重要影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国际基础,美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融资能力及其会计准则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而欧共体本身就有协调内部成员国经济活动的功能。然而,应当指出,直到2002年10月,美国都没有启动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的协调乃至趋同的程序,因为美国几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一致认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全世界最好的会计准则。迫使美国朝野考虑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典型的事件是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为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财务报表转换而发生的巨额报告亏损。1993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申请上市。当年,该公司按德国会计规范编制报表产生6.15亿德国马克的利润,而根据美国会计规范进行调整后则为18.39亿德国马克的亏损。这样的转换结果,对外国公司到美国上市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致原本打算到美国上市的一些公司转道去欧洲等其他资本市场上市。这种情况,引起美国国会的震惊,以致一再敦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考虑美国应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2001年以来,美国出现的系列财务丑闻案催生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第108节第4条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该法案发布之后一年之内,就应否采用原则基础会计准则(意指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研究报告。之后,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围绕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原则基础与规则基础)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此间,欧共体的会计模式的影响则随着欧盟近年来倾向于采用国际会计核心准则而逐渐削弱。[!--empirenews.page--] 第四,关于会计全球标准化的提出和含义。随着会计国际协调的逐渐发展,会计全球标准化(global standardization )遂被提出。Choi, Frost and Meek在他们合作的《国际会计》(1999)一书中指出:“标准化通常意味着强制要求执行非常严格和选择范围很小的规则,甚至也许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执行单一的准则或规范而不能容纳国家间的差异”。很显然,会计标准化是向单一的全球性会计准则的目标方向发展的过程。第五,关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及其含义。会计准则全球趋同(glob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是新近出现的概念,是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思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0年实施重大改组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趋同的目标也逐渐清晰。2001年4月开始运作并取代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展现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规划前景。根据IASB2002年7月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IASB

美国会计准则中文版01 收入确认-reviewed by Cathy-ok

1-1. 会计定义概述 只有当收入实现时或者收入可以实现并能取得相关利益时才能予以确认。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以下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可确认收入:(SAB No. 101 & 104): 1.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销售约定存在; 2.货物已经交付或者劳务已经提供; 3.卖方向买方提供的商品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可以确定的; 4.可以合理确信能够收到货款。 有些收入约定包含有多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并根据可能收不回来的金额按适当比例计提坏帐准备。但若买方拥有退回货物的权利时,卖方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销售收入。 供应商可能会偶尔地或持续地给予其顾客各种各样的优惠(促销),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等(紧急问题工作组01-9《卖方给予买方回报的会计处理》)。顾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供应商销售货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将该货物销售给零售商。紧急问题工作组01-9还涵盖了制造商给零售商或分销商的顾客促销奖励,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各项其他安排如展位费、协作广告等。 当销售退回权利存在时的收入确认 当顾客有销售退回权时,卖方应该按估计的退回金额减少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并且要相应预提销售退回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企业可能允许顾客在销售以后的某一段时间内通过退货而取得退款、信贷、调换产品等。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所有权实质上并未转移给买方,因此,销售并没有完成,收入一般也就不能确认。当然,当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即使存在销售退回,企业也可以在销售时便确认收入: 1.卖方给买方的销售价格在销售发生时实质上是固定的或者是可确定的; 2.买方已经支付了货款或者有义务支付货款给卖方,且该义务并不取决于买方是否将所买 商品重新卖出; 3.买方支付价款给卖方的义务不会因货物被盗、损失或者毁损而改变; 4.交易对于买方具有实质性经济意义(而非是卖方出于确认销售收入的目的而发生的形式 上的交易); 5.卖方没有任何义务帮助买方将货物重新卖出; 6.退货的金额可以被可靠的估计。(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48号, par. 6)。 有些情况下,商品的法定所有权须在所有的货款都已支付后方能转移给买方。但有时为了保障卖方对于商品的利益,交易双方会在合同中约定卖方可在买方全部付清货款之前确认销售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保留所有权的时间应该是能够保障其利益的最短期限。

美国会计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 US GAAP是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缩写,指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主要为美国公司或华尔街上市公司所采用。它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师协会(AP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意见书》和《公报》中所规定的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所组成的。US GAAP是一套官方的权威性的标准组合,是企业会计人员记录、汇总会计数据和编制会计报表所必须遵循,也是审计人员审核企业会计报表的依据。 US GAAP等效于IAS[国际会计标准] 会计准则的制订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依靠民间会计团体进行的。第一个介入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民间机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前身,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所属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简称CAP),它从1939年到1959年共发布了51份《会计研究公报》(Accounting Research Bulletins)。1959年,CAP被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简称APB)取代,从1962年到1973年共发布了31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APB Opinions)和4份公告。APB建立后,曾试图克服CAP在准则制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令人失望的是,这种愿望未曾得以实现。1971年,由于各界对会计准则制订工作日益增长的不满,促使美国注册会计师准则制订了两个调研组进行审查。其中,惠特调研组(Wheat Study Group)于1972年提出的《制订财务会计准则》的报告,导致了三个新机构的诞生:(1)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负责制订会计准则;(2)财务会计基金会(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简称FAF),负责任命委员会成员和筹集经费;(3)财务会计准则咨询理事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负责提供咨询及有关服务。 目录 一. 收入确认...................................................................................................................................... 销售商品、零部件、配件等的收入确认 ........................................................................................ 二.存货(试行版).......................................................................................................................... 三.所得税会计.................................................................................................................................. 1. 资本化资产和折旧........................................................................................................................ 2. 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3. 已减值资产的处置........................................................................................................................ 四应收帐款(坏帐准备)............................................................................................................... 五. 养老金核算.................................................................................................................................. 六.租赁会计核算.............................................................................................................................. 七.海外经营和货币折算.................................................................................................................. 八.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 九.缺勤补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