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总论 

知 识

补 充

政治与经济关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

的。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知 识

补 充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

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

会主义

国家

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

的广泛)和真实性(表现:有制度、有法律、物

质保

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

(为什

么?如

何?)

必要

性、

重要

立国之本;国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存

在;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调动积极

性,

保障民主维持治安)

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

服务职能,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构建

家和谐社会民主与

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统一:民主

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内涵的理解——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

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

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

体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

(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

能。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公民的

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资格条件

18周岁;未剥夺政治权利

选(被)举对象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

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

权方式及对象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意义端正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

作效率,清正廉洁自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

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

的,有权必有义,不能只有其一) ③坚持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与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的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选举方式(优缺点)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

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民主决策

主要方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会制度。

意义

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

施;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会责任

感。

民主管理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民主

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性质上都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政府机构);自治形

式、意义

民主监督

方式(渠

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

上评议政府等

积极作用

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

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肋

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基本要求

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

与义务的关系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知 识 点补 充我

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

职能:

管理与

服务

政府的性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

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政府的职

能(政

治、经

济、文

化、公共

服务)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打击、惩治

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

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引导、提高,组

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

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政府的

责任:

对人民

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的要

求(如何做)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

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和政府工作的宗旨与性质、政府职能和政府工作的宗旨与原则体现并反映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的

权利:

依法行

使(是

什么?

为什

么?

怎么

样?

怎么

办?)

依法行政的根本或实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对人民负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

守信、权责统一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

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防止行政权力

用,提高行政水平;带动全社会尊法守

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怎样提高政府

依法行政的水平

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

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

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

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

权力的

行使:

需要监

为什么要

监督(监

督有

什么意

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廉洁;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

责,提高政府公信力。)

如何

监督?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

二靠法制。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

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司

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

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我国政府权威

的来源和树立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知 识

补 充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

我国的

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都受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二院)

是领导和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我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人民是间接行使权力,(通过直接或间接

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权

力。人民代表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

人大

地位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唯一

的立法机关(宪法与法律的修

改是它来完成)。在我国的国

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

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

责,受它监督。

职权

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

权、监督权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权力机

关的组成部分)

人大

代表

产生

直接选举(县、乡、镇)或间

接选举。任期5年

权利

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向人

大提议案)和质询权(对政府

机关工作可质问并要求答复)

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原则)

民主集中制

优点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

运行;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分清: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和

执政地位

的确立

如何确

不是自封,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

的历史性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的。

党的性

和宗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性质),宗旨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必须坚

持党的

领导核

心地位

“三个只有…才能”(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

现代化建设创设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充

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

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基本方

式。(了解内涵)

中国共产

党的指导

思想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主题,核心内容,精髓

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本质(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内

党派关系;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合作方针;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人民政

性质: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题:团结、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优点

(意

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问题仍存在

我国处理

民族关系

的基本原

民族平等:民族无优劣,

各民族对社会发展都有贡

献;平等是多方面的。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

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

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

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的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必要性(重要

标志,前提,保证,基

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

义本质决定,实现繁荣三

方努力

我国的民

族区域自

治制度

内涵:统一领导是前提,三级自治,自治机关(自治地

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自治权是核心内容。

为什么

(必要性、

重要性)

我国的历史特点(历史传统、民族分布

特点)和现实社会政治基础(长期形成

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

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

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蓬勃发展。

“自由”内涵。注意“两个结合”:保护“正常”信仰

自由与依法管理结合,支持宗教平等友好交往与独立自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自办结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四、当代国际社会

知 识 点补 充

走进国际社会国际社

会的主

要成员

地位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一些

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基本构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灵魂。

基本权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了解内涵)。

主要义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主要类

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对现实中主要国际组

主要作

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

分析)

联合国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宗旨。联合国及其

各项原则。积极作用。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国际

关系

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内容、形式多样(竞争、合作

形式)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合作的基础冲突的根源,主权国

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何协调: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

国内政。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世界政

治经济

发展的基本趋

势时代

的主

题:

和平

与发

和平问题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盾;边界、领土争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发展问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

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根源是不公正、不合

秩序。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如何解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际新秩序(保障主权国的四个权利)。

当今

国际

形势

的突

出特

点:

世界

多极

化在

曲折

中发

展。

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深刻的调整;合作又竞争。

国际竞争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态度抓住和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进程,全面建强综合国力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我国

外交

政策

的主

要内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内涵)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种条件决定了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知识点补充 哲学是什么哲学 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 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 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 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 具体科学 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 (依据) 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贯穿哲 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各自观点)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目的、感觉、意志等)夸大成第一性。“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理念、天、神)夸大成第一性。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 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源于时代,又有反作用,真 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转变观念,指导实践)。 产生的历史 条件(基础)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 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辨证唯物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三大 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是最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毛’邓’三’的继承和发展,与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基本内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全图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精神现象 → 非物质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非自然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 非天生具有 ④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 非独立存在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净重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如何影响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表现: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总会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 要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感悟健康文化的熏陶。 深远持久 表现: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要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 方向性,影响深远,因此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着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辨证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什么 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 中国家面临着严峻挑战 ①维护经济安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压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②维护政治安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怎么样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而且在文化上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⑤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社会作用 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竞争力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1

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之抓主体: 国家、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民族、宗教 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我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 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二单元(3——4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政府问题1.我国政府的主干知识 (1)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6)政府还要自觉接受监督,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政府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人民); 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政府) (2)行政监督的措施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第三单元(5——7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的性质地位权力: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权力: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人民代表的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7、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 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五、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中共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我领导核心。 5、中共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中共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总论  知 识 点 补 充 政治与经济关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 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 的。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知 识 点 补 充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 国 家 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 会主义 国家 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 的广泛)和真实性(表现:有制度、有法律、物 质保 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 (为什 么?如 何?) 必要 性、 重要 性 立国之本;国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存 在;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调动积极 性, 保障民主维持治安) 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 服务职能,发展繁荣文化,改善民生构建

的 国 家和谐社会民主与 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统一:民主 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内涵的理解——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 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 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 体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 (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 能。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公民的 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资格条件 18周岁;未剥夺政治权利 选(被)举对象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 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 权方式及对象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意义端正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 作效率,清正廉洁自律 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 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统一,不可分,是相对应存在 的,有权必有义,不能只有其一) ③坚持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与间接选举 (县级以上的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2017《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政治义务:(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根本保证)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政治参与: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唯心主义 (物质)的关系问题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主观唯心主义 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 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联系 辩 证发展 唯唯物辩证法 物 矛盾 主 义 创新 马 克实践 思 认识论 主认识和真理 义 哲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学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 史 唯 价值观 物价值与价值观 主 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人的价值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 含义 普遍性 特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改造正确意识会 客观世界具 人能够 有指导作用错误意识会 能动地 改造世 意识对于人高昂的精神 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萎靡的精神 控制作用 要重视意 识的作用、 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 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客观性 辩 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证方法论 唯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物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 尊重客观规律和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的辩证关系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哲学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要意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做到:①②③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届高三《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重要方式,但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我们这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关于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的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关于政府: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是….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是…..原则是……. 4)政府要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树立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 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4)坚持这样做的意义,结合材料。(p63-64,三个只有才…) 2、怎么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性质,坚持宗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6)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高考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2019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的参与。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各级人大代

2020年高三《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2020届高三《政治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重要方式,但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我们这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的特点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重要方式,但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从选民角度从候选人角度 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含义由选民直接投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正式候选人名额正式候选人名额多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完整word版)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推荐文档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重点掌握】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 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自身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实验)

政治生活知识框架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 一、前言 1、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同学们注意按教材体系(目录、单元)、按主体、按某些核心词语、时政等不同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并注 意各单元、各主体、各种制度、时政与教材等知识间的联系,做题中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从试题的设问看主要是考查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主体。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政府和第三单元人大和政党。 3、[临考嘱托] (1)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各个系列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如下: ①抓住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条主线,串联前三个单元的知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后面的我 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都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甚至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起决定作用。 ②围绕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大代表等行为主体,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各行为主 体之间的联系。 ③串联前三单元的知识,构建有关我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知识体系,将各个行为主体、各个政治制度融合其中。 ④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梳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 容;从国际社会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外交的具体理论两个角度,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 (2)注意审题训练,明确各种不同类型主观题的特点,包括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的解读、具体知识的调动和答案要点的呈现等。 关注时政并注意与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结合起来理解;对政府的相关知识不仅记住是什么,更要注意这些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尤其是对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知识更要注意如何运用,而政府职能中要特别注意经济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 4、政治生活主观题方法指导: 1、解答政治生活的题,一定要注意: (1)先看主体是谁或有哪些?看材料中主体的行为是什么?根据问题,结合材料,对应相关知识,联系时政,全面组织答案。 (2)注意看是否涉及各种制度(联系各种制度的内容、作用)。 (3)注意把材料或已经想到的答案整合起来能否推出具有综合性的答案,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注意“同生共死”,即只要有一个知识内容被体现,则还有其他知识内容同时被体现。(把握知识的关联性)例如: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同时出现。 2、解答政治生活的题,答到最后还要“翘尾”,即上升到一定高度。 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等等。 (政治生活的很多试题都是以小见大,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样才会扣题。) 二、按教材体系构建: 三、主体构建: 大主体: 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关、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优势)、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小主体: 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政协委员、信教群众、其他政治生活的参与者 (一)公民 1.公民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允许公民做某事,如:“为什么要允许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金版教材第二课考点二) (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地位、民主的特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和义务。 (2)重要性(对公民、社会、国家、国家机关、民主政治、时代任务等多角度分析)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③结合材料考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对公民、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意义。 (请大家注意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并结合1、2、3、4课全面把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义;民主决策一般指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但是也可以延伸到人大科学民主立法;党民主执政,发扬协商民主。) 2.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政治? (1)内容: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各项政治义务。 (2)途径: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3)要求: 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 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途径(渠道)和要求。 其他: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参与感、责任感,不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二)政府 1、政府为什么做某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或某些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④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角度看 ⑤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角度,具体要结合依法行政的意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意义、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意义等。 ⑥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来看 ⑦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⑧从切实履行职能,发挥好管理与服务的作用,增强政府权威(威信)的角度。 (9)从公民角度看:有利于保证公民自觉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公民的;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10)从其他意义上讲,上升高度、联系时政,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有机统一”、现代化等等。 2.政府怎样做好某事/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①履行职能:履行好各项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切实履行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发挥好管理与服务、便民利民的作用。 ④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注意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⑤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⑥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⑦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 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水平。 ⑨其他: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人大等监督下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坚持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三个有机统一”; 政府要讲信誉,要做到清正廉洁、高效便民,增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出政府该如何做某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