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1如果企业不考虑环境污染而生产更多的物品与劳务,尽管gdp 增加了,但福利很可能要下降.

问题与应用 1 .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 的哪一部分( 如果有影响的话) ?解释之.

a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 .jane 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jane 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 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 福特汽车公司从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

gdp 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d .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

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e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 中的政府

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 136 为.

f .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 中的净出口(nx),因

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g .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 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

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 .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

买之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

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 是要

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

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3 .正如本章所说明的,gdp 不包括再销售的二手货的价值。为什

么包括这类交易会使cdp 变为一个参考价值小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答:因为gdp 计算的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

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再销售的二手货的价值已经计算在以前年度的gdp 中,如果再计人再销售的当年就会虚增再销售年度的gdp,使gdp 变成一个参考价值小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4 .考虑一个只生产一种物品的经济。在第一年,产量是q 1 ,物

价是p 1 。在

2第二年,产量是q 2 ,物价是p 2 .

在第三年,产量是q 3 ,物价是p 3 。第一年为基年。要据这些变

量回答下面的问题,并保证使你的回答尽可能简化.

答:把2008 年作为基年时,2008 年的名义gdp 是200 美元,2008 年的真实gdp是2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06 年的名义gdp 是400 美元,2006 年的实际gdp 是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07 年的名义gdp 是800 美元,2007 年的实际gdp 是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200.

b .计算2009年和2010 年从上一年以来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答:从2008 年到2009 年,名义gdp 增加了100%,真实gdp 增

加了100%,gdp 平减指数未变.

从2009 年到2010 年,名义gdp 增加了100%,真实gdp 未变,

因而gdp 平减指数增加了100.

3 c .在2009 年或2010 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吗?解释之.

答:在2009 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因为真实gdp 增加了100%.

在2010 年,经济福利没有增加,因为真实gdp 未变,是物价上升

了100%使名义gdp 增加了100%.

c .按1996 年的价格衡量,1999 年的真实gdp 是多少? 答:按1996 年的价格衡量,1999 年的真实gdp 是

9269/(113/100)=8203(10 亿美元).

d .按1996 年的价格衡量,2000 年的真实gdp 是多少? 答:按1996 年的价格衡量,2000 年的真实gdp 是

9873/(118/100)=8367(10 亿美元).

f .名义gdp 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真实gdp 增长率?解释之.

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真实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

是现期价格,真实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

于真实收入增长率。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使得名义gdp 变化

更大 7 .经过修改的美国gdp 估算通常在接近每个月月底时由政府

公布。查找报道最新公布数字的报纸文章。或者在美国经济分析局

的网站

答:略.

8 .一个农民种小麦,他以100 美元把小麦卖给磨坊主。磨坊主又

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并将其以150 美元卖给面包师,面包师把面粉

做成面包,再以180 美元的价格卖出,消费者吃了这些面包.

a .在这个经济中,gdp 是多少?解释之.

答:gdp 衡量的是最终物品的市场价值,因此,在这个经济中gdp 是180 美元.

b .增值的定义是生产者的产品的价值减生产者购买的中间物品的价值。假设在以上所描述的之外再没有中间物品,计算这三个生产者每个的增值.

答:农民增值100 美元,磨房主增值150-100=50 美元,面包师增值180-150=30 美元.

c .在这个经济中,三个生产者的总增值是多少?如何与经济的gdp 相比?这个例子提出了计算gdp 的另一种方法吗?答:总增值为100+50+30=180 美元,与gdp 相等。这个例子提出了计算gdp 的增加值法。gdp 计算的增加值法是指可以通过计算各行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9 .不在市场上销售的物品与劳务,例如家庭生产并消费的食物,一般不包括在gdp 中。你认为在比较美国和印度的经济福利时,( 教材) 表23 —3 中第二栏的数字会引起误导吗?解释之.

答:我认为在比较美国和印度的经济福利时会引起误导,因为印度的市场经济没有美国发达,不在市场上销售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远远大于美国的情况,因此如果把这部分不在市场上销售的物品与劳务计人印度的gdp,印度gdp 与美国的gdp 的差距就会少一些.

10 .自从1970 年以来,美国的劳动力中妇女参工率急剧上升.

年份名义gdp 10 亿美元) gdp 平减指数(1996 年是基年)2000 9873 118 1999

49269 113 138 a .你认为这种上升会如何影响gdp? 答:美国妇女的劳动力参工率急剧增加会增加美国的gdp.

b .现在设想一种包括用于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福利衡量指标。应该如何比较这种福利衡量指标的变动和gdp 的变动? 答:如果经济中的人每天都工作,减少在家里的家务劳动时间和在周末的闲暇时间,这将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与劳务,而且gdp 肯定会增加。尽管gdp 增加了,但我们不应该得出每个人状况更好的结论,因为减少闲暇和家务劳动引起的福利损失抵消了gdp 增加带来的好处。如果gdp 增加的同时,人们的闲暇时间也增加,则整个社会的福利才改善了.

c .你会认为福利的其他方面与妇女劳动力参工率提高相关吗?构建一个包括这些方面的福利衡量指标现实吗? 答:妇女劳动力参工率的提高与福利的其他内容相关,当妇女抚养孩子的时间减少时,

她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但是构建一个包括这些内容的福利衡量指标不现实,因为有些内容的价值难以用货币进行衡量.

11 .一天barry 理发公司得到400美元理发收入。在这一天,其设备折旧价值为50 美元。在其余的350 美元中,barry 向政府交纳了30 美元销售税,作为工资拿回家220 美元,留100 美元在公司以在未来增加设备.

在他拿回家的220 美元中,他交纳了70 美元的所得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barry对以下收入衡量指标的贡献: a .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本题中国内生产总值是400 美元.

b .国民生产净值答: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折旧。本题中国民生产净值是350 美元.

c .国民收入答: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收入不包括间接的企业税(如销售税)。本题中国民收入是370 美元.

d .个人收入答:个人收入是居民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个人收入不包括保留收入。本题中个人收入是220 美元.

e .个人可支配收入答: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完成他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本题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是150 美元.

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篇二: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1~2章)】

class=txt>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 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

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

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 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

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 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

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

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

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

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

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 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

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 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 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

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 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

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

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11.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价格机制在某

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①外部性;②公共物品;③交易成本非零;

④市场特权;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

12. 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有影响时的情况,亦可理

解为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正的

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13. 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4. 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15.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

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

上涨速度不同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奔腾式通货膨胀和

恶性通货膨胀(极度);按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

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6.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

出现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

个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划

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现在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

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二、复习题

1. (略)

2. 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使用看电影的时间或金钱做其他事情所能

获得的最大收益。

3. 边际利益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

的满足程度(常用效用量来衡量)的增量。边际利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

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

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增量是递减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多大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如果是缺水的时候,一

杯水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极大;如果是喝饱水的情况下,一杯水对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很小。所以,虽然有些东西对人的生命是很重

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边际利益就总是很大的。

4. 激励能激发人的行为,使个体能更好的实现行为目标。一般情况

下人们会对激励政策作出反应,有利于调动人们潜在的工作积极性

和主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劳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但同时激励政策有时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干扰政策的最终效果。如强制开车佩戴安全带能降低司机的伤亡概率,但同时也减少

了人们开车的谨慎性,对行人造成的安全事故却反而增加了。

因此,分析任何政策时,决策者不仅应考虑直接影响,也应该考虑

因激励而发生的间接影响,使制定的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经济学原理表明: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各国之

间的贸易并

非比赛一样必然有赢家和输家。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贸易双方都是自愿交易获益,因为它允许各方

从事其最有效的生产然后交换另一方更有效生产的物品,通过国际

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的效率,再通过贸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

样的物品与劳务,使各方的福利都能获得增加,从而在公平贸易中

得到双赢或多赢的结果。

7.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

主要原因有:

(1) 外部性。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如一个人在公共

场合吸烟,污染环境损害他人健康。

(2)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造成价格机制不能有效的发生作用。如垄断企业向消费者收取过高

的物品价格。

8. 经济学原理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而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指标便是该国的生产率。

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都

能享受到较高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率低下的国家,大多数人则必须

忍受物资供应不足的贫困生活。所以说生产率很重要,它决定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以及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9.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持续上涨。因此,引起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因素是货币量的增长。

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在短期中,低通货膨胀通常是以高失业率为代价的,这是由短期内价格粘性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的货币量减少,

但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不足又会引起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失业。失业率高,通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高。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

三、应用题

1. (略)

2. 这种心理上的利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人们一定有一个为了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那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度假满足了既定目标,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利益不低于其成本。可采取的方式有比较度假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所获得的满足,比较度假花费的成本需要做付出多久的劳动。

3. 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实际付出的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总和。即直接的金钱支出和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预期收益。

如果本计划去做兼职,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滑雪的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兼职期间所能赚取的工资;如果计划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滑雪的成本就是直接的金钱支出及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知识。

4.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

5. 应该继续。已投资的500万美元属于沉没成本,与现在的决策不相关,现在决策的关键是边际利润。如果投入100万美元,可得到300万,边际利润是200万美元,所以应该继续进行开发。

因为只要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所以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最高花费应为300万美元。

6. a.提供社会保障降低了人们在工作时期储蓄的激励。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退休后的生活费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的政策降低了65岁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使得到的津贴减少,因此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工作或者少工作。

7. a.这些变动使得人们参加工作的激励增强。会激励那些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福利领取者努力寻找工作,以免自己在两年后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

b.这些变动反映了法案改革者提高效率和适当降低公平性的意图。因为只能领取两年津贴,会使找不到工作的人没有收入,公平性降低;同时因为变动激励

【篇三: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9章货币制度)】

class=txt>第10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货币制度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money)

答:货币指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有三种主要职能:价值储藏、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货币有两种形式: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商品货币是以某种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法定货币是由政府强制力确定为货币的,它是没有内在价值的。

货币按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层次,我国的货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

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

托类存款+其他

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3为根据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而设置的货币供应量。

2.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答:交换媒介指货币作为对商品和劳务交易进行支付的中介,它是

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货币作为交换手段,把物物直接交换分割成

买卖两个环节,降低了物物直接交换的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交

换的效率。货币克服了商品交换中在时间、空间上需要严格的需求

双重巧合的条件这一局限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大促进了商品交

易的发展。

3.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

答:计价单位指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货币具有表

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作用。计价单位是货币的首要

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它是通过将商品的

价值表现为价格而实现的。

4.价值储藏(store of value)

答:价值贮藏指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

的东西。它是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

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存起来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原

本是真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但在金属货币已退出流通的阶段,

信用

货币和纸币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此种职能,不过,它们的贮藏已无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5.流动性(liquidity)

答:流动性指一项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流

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资产的流动

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

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

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变现,则

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而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负债的途径,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通过负债的途径,主要是以增

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商业银

行主要通过主动性负债和潜力养成法来提高负债的流动性。

6.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

答:商品货币指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或者说是从商

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些商品即使

不作为货币,仍具有其作为商品的价值。商品货币通常由具有其他

用途的日常商品组成。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部分时间,货币主要是

以金银商品为基础,为了使该商品有效发挥货币的职能,社会必须

限制它的非货币用途,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其供应量。

7.法定货币(fiat money)

答:法定货币指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作为通货使

用的货币。法定货币本身并没有内在价值,它如果不作为货币就一

文不值。它之所以被作为货币是因为政府法律规定它有作为支付手

段和偿还一切债务的职能。

法定货币的价值,仅来自政府宣布它为法定货币,无需贵金属的储

备作为支持。法定货币有别于信用货币,因为它的价值并不来自于

某种兑换支付(例如黄金)的承诺。历史上,信用纸币曾经成为法

定货币,例如1862~1879年的美国,信用纸币可自由兑换并提取黄金。现在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法定货币,黄金在政府储备中的地位越

来越不重要。

8.通货(currency)

答:通货也称“现金”,指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纸币是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由法律规定了其地位的法偿货币,其价值取决

于它的购买力;铸币是小额币值的辅币,一般用金属铸造。以上两

种货币称为通货或现金。现金是一国的法偿货币,是中央银行提供

基础货币的主要形式。

9.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

答:活期存款是“定期存款”的对称,指一种不需要事先通知,凭支

票便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活期存款主要是为满足客户支取方便、灵活运用的需要,同时也是客户取得银行放款和服务的重要条件。由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较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风险较大,并需要提供许多相应的服务,如存取服务、转账服务、提现服务及

支票服务等,因而成本也比较高,商业银行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有时还向客户收取手续费。美国在《q条例》废除之前,不允许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

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通过吸收活期存款,不但可以取得短期的可用资金以用于短期的放款和投资,而且还可以取得比较稳定的活期存款余额以用于中长期的放款

和投资。另外,吸收活期存款还有利于扩大信用关系和扩张信用规模。为了吸收活期存款,商业银行除提供优质服务外,对于活期存款的存户,有时还允许在存款余额用完后进行透支。

10.联邦储备(federal reserve)

答:联邦储备指美国的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它的基本职能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联邦储备的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根据这一法律,全国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1个联邦储备银行。为了协调12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在首都华盛顿建立了最高联邦储备局(后改名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联邦储备银行的决策机构,同时还设立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至此,美国中央银行体系便产生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任期14年。主席和副主席由总统任命,任期4年。联邦储备银行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股本由其所在区会员银行认购,但后者无控制权。从所有制来说,它不是国家所有,但由于它执行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制定货币政策、管理金融等职能,盈余的80%以上都上缴财政部,所以它是中央银行。12家联邦储备银行是其所在地区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银行可在其区内设立自己的分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内部制定政策的中心部门,该委员会由7名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和5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也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根据联邦法律,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必须参加联邦储备系统,成为会员银行。另外,根据各州法律,在各州注册的州银行可自愿申请加入联邦储备系统。

11.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答:中央银行指为了监督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成立的机构。中央银行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实施国家货币政策,统领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非盈利性。中央银行活动的宗旨是

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不与商业银行以及一切经济部门争利,没有

自身的盈利目标;②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执行金融

政策,依法调节经济,管理金融活动,不受利益集团、政府领导人

等因素的干预;③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垄断性。中央银行作为国家

调节经济的重要机构,独享货币发行权,履行国家赋予的调节经济、稳定货币的任务。这样中央银行就有别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12.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答:货币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影响货

币供给的因素有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和公众行为(包括商业银行行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三

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是:法定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在美国,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政府债券。

对应于货币供给的概念是货币需求,若相对于前一时期来说,货币

差额(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变小,则金融形式表现为货币松动。

13.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

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

成部分。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

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组成。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

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

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

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

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

操作和贷款规模等。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

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

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

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14.准备金(reserves)

答: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得到但并没有贷出的存款,即为了应付客户

提取存款和正常的贷款要求而准备的资金。它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

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的一定比例

交存到中央银行所形成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称

为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超额准备金是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商业银行自身

决定的,它受到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等因素影响。 15.部分准备金银行(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答:部分准备金银行指银行只把它们的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

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银行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存款

用于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若得到贷款的人再将贷款存

入其他银行,从而使其他银行增加了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资金,这

一过程持续下去,使得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出来了。因此,部分准备

金的银行制度是银行能够进行多倍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在百分之

百准备金银行制度下,银行不能进行多倍货币创造。

16.准备金率(reserve ratio)

答:准备金率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指

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准备

金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

区别,如城市银行的准备金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金率、活期存款

的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有最高限和最

低限。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一般都愿意尽可能按最低准备

金率留存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

存款的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金率

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改变法定

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调节货币供给的手段,但这种手段

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用。

17.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北京师范大学2006、2010研;华南理工大学2007研;深圳大学2012研)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

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通货—存款比率越低,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少,银行作为

准备金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银行能够创造的货币越多。因此,通货—存款比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准备金—

存款比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越多,银行从每1单位准备金中创造出来的货币也越多。因此,

准备率—存款比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货币供给起作用:它既可以使货币供给多倍扩大,又能使货币供给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18.银行资本(bank capital)

答:银行资本是银行发行股票得到的资源,也是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银行以各种方式使用这些金融资源以产生利润。银行资本大体可分为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和合格资本。账面资本是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资本;经济资本是银行抵御非预期风险的资本;监管资本是银行监管机构对各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资本要求,通常用于计算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是银行监管机构认定的符合标准的资本。

19.杠杆作用(leverage)

答:经济中许多经营活动依靠杠杆,即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实际上,只要有人用债务为投资项目筹资,他就是在运用杠杆。但杠杆对银行特别重要,因为借与贷是它们所做的事的中心。

20.杠杆率(leverage ratio)

答:杠杆率是银行的总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

21.资本需要量(capital requirement)

答:资本需要量是指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这种资本需要量的目的是确保银行能偿还其储户(在没有依靠政府提供的存款保险基金的情况下)。所要求的资本量取决于银行持有的资产的类型。如果银行持有政府债券这类安全资产,管制者要求的资本就少于银行持有对储户贷款这类风险资产时要求的资本,因为储户的信贷是质量不高的。

22.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西北大学2004研)

答: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

买进有价证券,将产生三方面的效果:①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当

货币乘数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将增加。②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③向公众传达放松银根的信息,影响心理预期。比如,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等于向

社会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引起信用的扩张;

相反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票据时,就会减少市场上相应数量

的基础货币,达到信用的收缩。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主

动性强,买卖总能成交;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的

数量和方向;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对商业银行、公众、证券市场都会产生影响。其局限性是:要求中央银行必须有

强大的金融实力;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还必须有其他金

融工具的配合。

23.贴现率(discount rate)

答:(1)贴现率的一般含义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商业银行同客户办理贴现业务时所使用的

利率。在计算资金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Chapter 08a

Chapter 8 Application: The Costs of Taxation Test A 1. A tax levied on the buyers of a product shifts the a. demand curve upward or to the right. b. demand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left. c. supply curve upward or to the left. d. supply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right. ANSWER: b. demand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left. TYPE: M KEY1: D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2. When a tax is levied on a good a. buyers are worse off but sellers are not. b. sellers are worse off but buyers are not. c. neither buyers nor sellers are worse off. d.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are worse off. ANSWER: d.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are worse off. TYPE: M KEY1: D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3. When a tax on a good is enacted, a. sellers always bear the full burden of the tax. b. buyers always bear the full burden of the tax. c. buyers and sellers share the burden of the tax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it is levied on. d. sellers bear the full burden if the tax is levied on them, but buyers bear the full burden if the tax is levied on them. ANSWER: c. buyers and sellers share the burden of the tax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it is levied on.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4. A tax placed on a good a. cau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to fall. b. causes the size of the market for the good to shrink. c. affects buyers of the good, but not sellers. d. is usually borne entirely by the seller of the good. ANSWER: b. causes the size of the market for the good to shrink.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5. When a tax is levied on a good a. the market price falls because demand declines. b. the market price falls because supply falls. c. the market price rises because demand falls. d. a wedge is placed between the price buyers pay and the price sellers receiv e. ANSWER: d. a wedge is placed between the price buyers pay and the price sellers receive.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_百度文库

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答: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 GDP 增长得更为迅速。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集团会受到损害? 答: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答: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资源用于教育即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 答: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相比,青年人的医疗计划更接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吗?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可能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吗?解释之。 答: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机会成本。当学生上学时.他们放弃了他们本可以赚到的收入。即使在人力资本特别稀缺的发展中国家,一国也不会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因为一国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校,并鼓励人们利用这些学校。尽管受过教育的工人与未受过教育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但是很多儿童在小小年纪就退学了,因为他们需要用劳动来养家糊口。 5.假设一家完全由德国公民拥有的汽车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开办了一家新工厂。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 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8章 失 业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劳动力(labor force )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所有人。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 答:失业率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再乘以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失业率可以分别按性别、年龄、种族、产业和职业分组进行计算。西方各国失业者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统计时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的4周以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此外,包括在失业者统计范围的还有:①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召回的人。②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但等待时间达30天以上的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这一指标并不足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还有那些因为寻找工作太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非劳动力人口的“丧失信心的工人”,他们并没有包括在失业者范围之内。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这一统计指标反映了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的比率。劳动力参工率用公式表示为: 100%劳动力劳动力参工率成年人口 =? 劳动力参工率的高低是家庭工作决策的结果,取决于工资率、失业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在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力参工率方面,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已婚女性劳动力参工率的提高。这是性别歧视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实际工资的上升等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各国男性的劳动力参工率略有下降。在有些国家(例如英国)或有些组织(例如国际劳工组织)也用活动率这个概念来替代劳动力参工率概念,但两者除名称外,计算方法及所包含的意义并没有区别。 4.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华南理工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复习题 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 总供给的曲线的图。仔细地标出正确的轴。 答: 图31—1 经济的长期均衡 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 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 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国外对美国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5.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答: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就是说,在一个一两年的时期中,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供给量。什么因素引起物价水平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呢?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在每一种理论中,一种特殊的市场不完全性引起经济中供给一方的短期状况与长期不同。虽然每一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内容: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1)新古典的错觉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了反应,而这种反应引起了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低于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 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 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 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Nomin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price level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 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4.平等(equity) 答:平等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机会成本 2.科斯定理 3.搭便车 4.囚徒困境 5.菲利普斯曲线 6.供应学派 7.凯恩斯革命 8.看不见的手 9.比较优势 10.外部性 二、简述题(第11、12、13题各12分,14题14分,共50分) 1.简述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2.简述失业的根源及其类型。 3.简述节俭的是非。 4.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来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论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论述政府公共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

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一种资源决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于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 2.科斯定理:指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3.搭便车:指不付成本或支付很低的成本而消费公共产品的行为。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私人厂商不愿自动提供这种产品。这是因为在公用产品消费中存在“搭便车”问题,即每个人都想不付任何成本,或只支付很低的代价,来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人们可以在不付费的情况下享受公共物品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公共产品覆盖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搭便车问题就越严重,公共产品由私人厂商提供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小。例如:197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每个售价20美金,如果每个车尾都装上这一装置,可使汽车排放的污染下降30%至50%。然而,污染的降低是一种公共产品,每个人呼吸空气质量是否改善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车上是否装上这个新发明,而是取决于该地区大多数车主的选择,于是大多数人都不想多花20美元而只是试图搭便车,结果,在私人市场上,这种公共产品的产量总难以达到最佳水平。私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就只能由政府出面担当此项职能。事实上,私人经济中的政府,最初就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法律、国防、公安等等)的目的由众多私人共同建立起来的。政府这一职能具体体现为:①尽可能正确地估价社会对公用产品的实际需求;②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确定税收比率,并用税收收入购置公用产品,为公众提供服务。 4.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例证,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一桩罪案的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因而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为入狱2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囚徒就只需入狱1年,而另一个将被判入狱10年。那么囚徒将会怎么选择呢?下表归纳了各种可能的结果。(其中“得益”是负的,表格右下角单元格意思是两个囚徒各2年徒刑)。该表说明,这两个囚徒面临着一种困境。如果他们都不坦白(以一种会遵守的方法),那么两人只需入狱仅仅2年。但他们不能相互讲话,如果囚徒A不坦白,他就冒着被B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怎么选择,囚徒B坦白总是最优方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16—20

第十六章寡头 复习题 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 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 例二,广告博弈。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如果两家都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他们仍平分市场,但利润少了,因为要承担送赠品的成本。但如果一家公司送赠品而另一家不送,送赠品的一家就把另一家公司的顾客吸引走了。表16—2是这两家公司的博弈。 表16—2 化妆品公司的博弈利己行为使这两家公司得到不良后果。

曼昆经济学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20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 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T账户如下:: b. 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北大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全英题库有答案23章

Chapter 23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MULTIPLE CHOICE 1.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th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s and firms. b.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useholds and firms. c. economy-wide phenomena. d. regulations imposed on firms and unions. ANS: C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Definitional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newspaper headlines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what microeconomists study than to what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Unemployment rate rises from 5 percent to 5.5 percent. b. Real GDP grows by 3.1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c. Retail sales at stores show large gains. d. The price of oranges rises after an early frost.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s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icroeconomist than a macroecon- omist? a. Why do prices in general rise by more in some countries than in others? b. Why do wages differ across industries? c. Why do national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in some periods and not in others? d. How rapidly is GDP currently increasing? ANS: B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acroeconomist than by a microe- conomist? a. the effect of taxes on the prices of airline tickets,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firms b. the price of beef, and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c. how consumers maximize utility, and how prices are established in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the percentage of the labor force that is out of work, and differences in average income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5. We would expect a macroeconomist, as opposed to a microeconomist, to b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a. explaining how economic changes affect prices of particular goods. b. devising policies to deal with market failures such as externalities and market power. c. devising policies to promote low inflation. d. identifying those markets that are competitive and those that are not competitiv e. ANS: C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