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考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凡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断言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自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哲学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主阶段哲学。

考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考点1物质的定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2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3意识的本质来自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1.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5主观能动性欲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来自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

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若不如此,人类认训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想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考点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4)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考点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既然任何事物质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究时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2)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度相适合,掌握适度原则。

(3)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要外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的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考点6否定之否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和由升的事物的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自我发展道路的前进性的统一。

考点7现象于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首先,现象是个别、片面的、表面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其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再次,现象是显于外部的,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隐于内部的,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与本质又是辩证统一的。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本质决定着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显示自己的存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现象从属于本质,总是从不同的侧面变现事物的三质。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8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来自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内容与形容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3)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2)根据形势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重视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3)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性;而形式不适合内容、甚至阻碍内容发展需要时,就要抛弃旧形式,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考点9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变现在:

1.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2.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3.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去的科学认识的前提。

(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人利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3)准确把握因果联系,能够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考点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

(2)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1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3)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相互过度、相互转化的。

实践和认识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要明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和区别。

(1)能动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人的认识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能动的反映论和先验论是根本对立的。

(2)能动的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能动的反映论是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怀疑和否认人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古代中国的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休谟和康德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曾对不可知论作过批判,但都是不彻底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才真正彻底批判了不可知论。因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

(3)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但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否认认识的能动作用,是直观、被动、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反映论。

(二)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考察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

(1)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劳动实践要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提供客体信息和认识工具。

(2)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产生了人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3)劳动实践促使了人的交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并使人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三)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1.认识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①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创造性的预见;②主体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创制出未来世界的蓝图、计划、方案等等;③主体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

(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直观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创造;创造不是无中生有的臆造,而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认识活动的基本结构

其基本结构是由认识主体、客体、中介构成,主体运用一定中介(工具、手段等)作用于客体,按一定方式实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自

1.实践的含义和本质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毛泽东语)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本质:

(1)实践区别于意识(认识、理论)的本质在于实践的直接现实性。(2)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运动形式和动物本能活动的本质在于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创造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总是以客体为对象的现实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目的和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不断实现着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动物的存在方式是其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是通过实践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人和社会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因此,它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主体、客体、工具都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也是客观的;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

支配。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它和认识、理论的原则区别。认识或理论具有主观反映性,没有直接现实性,只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实践超出了主观认识的范围,能够把认识或理论转化为现实,并检验一切认识和理论。

(2)主观能动性。包括自主性、目的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说明,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3)社会历史性。人总是社会的人,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实践的社会制约性:实践的主体、对象、范围、规模、方式均受社会的制约;不存在孤立于社会之外的抽象的个人活动。其历史性是指: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它是人们改造自然界以获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归根到底决定其他实践活动,其他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它具有探索性、尝试性,以脑力劳动为主,提供精神产品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科学作用的增强,它愈来愈成为主导性的实践活动。

4.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实践。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b. 实践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C. 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d. 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感知器官和思维能力。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惟一标准。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据此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和过程,指导实践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两种效果: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遭到失败。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其一,直接性。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其二,生动、具体性。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其三,表面性、片面性。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片面现象的反映,这是其局限性。

(2)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①间接性。它是通过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②抽象性。它是对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不是具体生动的;③深刻性。它以事物的本质为反映内容,比感性认识深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做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这是因为,人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在思维着,并以原有的理论知识为背景,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不同人由于理性认识不同,感受就可能

大不一样;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这是因为,理性认识需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往往是交错进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骗人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它不来源于感性认识。唯理论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唯心主义唯理论除了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还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经验论认为,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认识事物靠感觉、经验就够了,理性认识不过是空洞的抽象,是不可信的。经验论也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唯心主义经验论除了否认感性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还否认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毛泽东语),但从整体上都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因而都是错误的。其实践意义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轻视感性经验,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者轻视科学理论,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来自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

(1)掌握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2)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也就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和改造,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才能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和概括出来。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必要性在于:

(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发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2)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坚定性。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3)检验和发展认识。只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才能检验理性认识的真理性,使之得到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1)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3)再次,要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4)最后,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

1.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1)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2)人的认识受历

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3)认识主体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某一理论、思想、方案等,经过反复实践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是没有完成。这是因为,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是无限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认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克服和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事物和实践相符合;这种统一又应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事物和实践相符合。

这一原理的意义: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左”的错误;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就会思想落后于实际,犯右的错误。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割裂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左”、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三、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认识发展过程是不断发现、发展和检验真理的过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指:(1)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客观结果,不以人的认识、利益、愿望、好恶为标准。(3)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2.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错误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者,如柏拉图把真理看成是心灵对其固有理念的“回忆”,黑格尔把真理看成对“绝对观念”的认识,否认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主观唯心主义者则宣扬主观真理论。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

织起来的经验”。实用主义者主张“有用就是真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它的错误在于把真理的作用与真理之为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把真理看成是因人而异的,混淆真理与错误的区别和界限。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来自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的客观的内容,都和错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真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也包含两方面的意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方面的正确反映,在广度上是有限的。②任何真理对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从其客观性、不可被****性来说,它具有绝对性;从其有限性来说,又具有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客观真理所固有的二重性。

(2)从真理的发展上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发展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①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

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或颗粒,没有不包含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②绝对真理存在于无数相对真理之中,通过无数相对真理来表现,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③人们对每一个真理的认识和把握,都是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非至上性和至上性的矛盾,正是在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的。

3.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及其发展,把已有的认识和理论变成僵化的教条。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及客观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在实践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对待一切科学理论,都要采取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要反对教条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

(三)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指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的根本途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

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同认识对象相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把认识同认识对象相对照,检验两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在主观意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客观对象一般也不能回答这一问题。

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实践的客观结果才能把认识和客观对象加以对照。一般来说,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就证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一切认识都必然接受实践或最终接受实践检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过程,有其历史局限性。每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在这一点上,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反对唯心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在实践上,实践标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锐利思想武器,要反对否认实践标准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坚持实践标准就是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以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在反复实践中检验真理。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学习历史唯物论,要明确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论,简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论是同历史唯心论根本对立的,对立的焦点在于

2023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归纳

2023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归纳 一、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在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主要涵盖了 经济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经济政策等内容。其中, 经济基本原理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包括了供求关系、边际效用 递减原理、资源配置等相关理论。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也是考试 重点,包括了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失灵等内容。经济政策也是 必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两部分,而这 两部分内容中,又涉及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具体政策。 在准备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一考点时,考生首先需要熟悉基本原理和相 关概念的定义,其次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内容,最后需要做 好举一反三的能力准备,因为考题往往会要求考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是政治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包括了国家权力机构、国 家法律制度和国家政府组织架构等内容。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宪

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准备法律基础考点时,需要考生系统掌握这些相关内容。 在法律基础方面,考生需要理解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运行原理,初 步掌握国家法律制度的体系和构成,熟悉国家政府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分工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特定法律内容,考生需要熟悉法律条文的内 容和适用情形。而在应对考试时,考生需要加强对于考点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的新考点,这一内容相对较新,但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主 要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路线、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等内容。 在备考这一考点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准备。考 生需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把握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正确方向。也需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路线,掌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 本框架。考生还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一些案例和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辩证思维能力。

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引言 专升本成考政治考试是考察考生对政治理论、历史知识、国际关系等方面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考试。本文将对专升本成考政治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知识点总结 1.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 5.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多个方面。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备考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政治理论、历史知识、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要掌握重要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治理论不仅要学习其基本原理和观点,还要注重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参加学术讨论等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身心健康,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升本政治复习提纲

成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哲学一般知识(第一章)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8.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2.“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片面 21.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24.在世界是否的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27.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二、唯物论(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1.①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体实物(如金、木、水、火、土、气(看的见,摸的着));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子③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没有物质在运动:唯心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二元论观点 4.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一、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一、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经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一、政治体系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中,政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政治体系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载体。政 治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 重要条件。在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中,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政治体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比如国家的性质、基本政治制度、政治权 力的组织和运行等内容。理解政治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准确把握国 家政治的运行机制,也有利于深刻认识国家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二、政治经济学 除了政治体系,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中,政治经济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 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在此考点中,学生们需 要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比如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政治经 济学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理解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也有助于学生们掌握解决经济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国际关系

在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中,国际关系也是必备的考点之一。国际关系是研究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的学科,也是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们需要深 入了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组织、国 际政治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在面对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时,理解 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将对学生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 在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的学习中,政治体系、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都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考点的 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深刻和灵活地掌握政治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 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习者,我认为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中的内容非常重要和有价值。政治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公民应该了 解和关注的重要领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必备考点,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国家政治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家责 任感和参与意识。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对待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的学习,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话题,涉及许多政治理论和社会热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理解政治学科的基础,也是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问题。 3.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是专升本成考政治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 4.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5.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了解这些理念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6. 国际关系和全球性问题 国际关系和全球性问题也是专升本成考政治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包括和平问题、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环境保护等。了解这些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知识点,例如民主制度、法治建设、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的知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建议您多读政治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参加相关培训等,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答题能力。 总之,专升本成考政治考试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答题能力,掌握以上知识点将有助于您更好地应对考试。同时,建议您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23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汇总

2023年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整顿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旳对象是:有关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旳一般规律。 2.看待马克思主义旳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旳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旳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旳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旳度。 5.矛盾旳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旳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旳一切社会性旳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旳关系是:真理旳2种不一样属性。 8.人民群众发明历史旳活动最基本旳首要旳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旳决定性原因是:物质资料旳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旳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旳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旳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旳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汇报》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旳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旳: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旳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旳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旳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旳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毕后党旳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旳农业国变为先进旳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旳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旳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旳重要观点是:有关三个世界旳划分旳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旳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旳指导思想,是在:党旳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旳规定 26.坚持党旳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旳: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旳是:社会主义国家旳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旳所有制构造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重要体目前:对国民经济发展旳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重要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旳基本规定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考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凡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断言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凡是主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主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即主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自 mdjrcgk.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哲学家辩证法的“合理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主阶段哲学。 考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考点1物质的定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2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3意识的本质来自 mdjrcgk.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