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 作 物 种 子 质 量 标 准 (二)

农 作 物 种 子 质 量 标 准 (二)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715.2~16715.5——1999

GB 4404.3~4404.5——1999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Quality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seed (Ⅱ)

1996-12-28发布

1997-06-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录

GB 16715.2-1999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2

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4

GB 16715.4-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6

GB 16715.5-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

8

GB 4404.3-1999 粮食作物种子赤豆、绿豆

10

GB 4404.4-1999 粮食作物种子荞麦

12

GB 4404.5-1999 粮食作物种子燕麦

14

GB 16715.2--1999

前言

为促使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上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保护农业生产,保障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并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特制修订白菜类种子的质量标准。

本标准在对我国白菜类种子质量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和

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GB8079—1987《蔬菜种子》中

的大白菜(结球)、白菜(不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制定杂交大白菜(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标准项目仍为品种纯度、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

本标准中,种子质量级别减少,常规种不分级,四项指标各定一个标准:纯度、净度、发芽率定最低指标,水分规定最高限度。杂交种以纯度为准分二级,其余三项同常规种。由于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的改变,发芽率改为幼苗鉴定法,故修订后的数值降低;净度采用快速法,故修订后的数值提高。水分的标准值变化不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津市种子公司、山东省种子站、贵州省种子站、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淑敏、阎富英、张承毅、付宗华、陈雅君。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

GB 16715.2—1999

代替GB8079-1987

Seeds of gourd and vegetable-Chinese cabbage group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菜杂交种(结球)、大白菜(结球)、白菜(不结球)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销售的白菜类作物种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原种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2 良种quality seed

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 质量要求

白菜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 项目

名称

级别

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

发芽率

不低于

水分不高于

结球

白菜(大白菜)

亲本

原种99.9 98.0

75

7.0

良种99.0 杂交种一级98.0 98.0 85 7.0

二级96.0

常规种

原种

99.0

98.0

85

7.0

良种

95.0

不结球白菜(白菜)

原种

99.0

98.0

85

7.0

良种

95.0

5 包装、运输、贮藏、标志

按GB/T7414、GB/T7415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扦样

按GB/T 3543.2执行。

6.2 净度分析

按GB/T 3543.3执行。

6.3 发芽试验

按GB/T 3543.4执行。

6.4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按GB/T 3543.5执行。

6.5 水分测定

按GB/T 3543.6执行。

7 检验规则

以品种纯度指标为划分种子质量级别的依据。纯度达不到原种指标降为一级良种,达不到一级良种降为二级良种,达不到二级良种即为不合格种。

净度、发芽率、水分各定一个指标,其中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即为不合格种子。

纯度、净度、发芽率的测定值与标准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时,暂不执行GB/T 3543.1--3543.6-1995中与规定值比较所用的允许误差。

---------------------------------

GB 16715.3--1999

前言

为保护农业生产,保障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

利益,同时,为促进我国的种子质量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特制修订茄果类蔬菜种子质量标准,以规范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保证种子质量。

本标准在对我国当前匣果类作物种子的常规种和杂交

种种子质量进行广泛抽样检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并参考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或有关机构制定的该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对GB8079—1987《蔬菜种子》中的茄子、辣椒和番茄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并制定出相应杂交种种子质量标准。、本标准中,种子质量级别减少,常规种的良种级别由原

来的三级改为不分级,杂交种种子质量以纯度为准分二级,其余三项分别定一个指标。原种纯度指标参照国际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种子局、辽宁省种子站、湖南省种子站、安徽省种子站、河北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家义、常秀兰、盛素文、温楚良、聶练兵、刘华开、张志刚。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GB 16715.3—1999

代替GB8079-1987

Seeds of gourd and vegetable-Solanaceous vegetables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茄子、辣椒和番茄种子及其杂交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销售的茄果类作物种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原种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2 良种quality seed

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 质量要求

茄果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 项目

名称

级别

纯度

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发芽率不低于

水分不高于

亲本原种99.9

75 8.0

良种99.0 杂交种一级98.0 98.0 85

二级95.0 常规种原种99.0 98.0 75 8.0

良种

96.0 辣

亲本原种99.9 98.0 75 7.0

良种99.0 杂交种一级95.0 98.0 80 7.0

二级90.0

常规种原种99.0 98.0 75 7.0

良种90.0 番

农 作 物 种 子 质 量 标 准 (二)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6715.2~16715.5——1999 GB 4404.3~4404.5——1999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二) Quality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seed (Ⅱ)

1996-12-28发布 1997-06-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录 GB 16715.2-1999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2 GB 16715.3-1999 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4 GB 16715.4-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6

GB 16715.5-1999 瓜菜作物种子甘蓝类 8 GB 4404.3-1999 粮食作物种子赤豆、绿豆 10 GB 4404.4-1999 粮食作物种子荞麦 12 GB 4404.5-1999 粮食作物种子燕麦 14 GB 16715.2--1999 前言 为促使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上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保护农业生产,保障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并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特制修订白菜类种子的质量标准。 本标准在对我国白菜类种子质量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和 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GB8079—1987《蔬菜种子》中

的大白菜(结球)、白菜(不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制定杂交大白菜(结球)的种子质量标准。标准项目仍为品种纯度、种子净度、发芽率和水分。 本标准中,种子质量级别减少,常规种不分级,四项指标各定一个标准:纯度、净度、发芽率定最低指标,水分规定最高限度。杂交种以纯度为准分二级,其余三项同常规种。由于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的改变,发芽率改为幼苗鉴定法,故修订后的数值降低;净度采用快速法,故修订后的数值提高。水分的标准值变化不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津市种子公司、山东省种子站、贵州省种子站、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淑敏、阎富英、张承毅、付宗华、陈雅君。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瓜菜作物种子白菜类 GB 16715.2—1999 代替GB8079-1987

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种质资源是保护和利用农作物、林木、园艺植物和畜禽等生物财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和问题,其中最基础的是种质资源的鉴定。精 准的种质资源鉴定是种源评价和品种鉴定过程的必要环节,对于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利 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种质资源类型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 鉴定目的和要求来确定鉴定标准和指标。目前,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形态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理生化方法、细胞学方法以及遗传学方法等。 传统形态学方法主要依靠对植物和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通过测量和记录种子、颜色、形状、大小、毛发、叶形、花色、果实形态、体形等特征来进行鉴定。该方法操作 简单、经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鉴定领域。但由于形态特征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单一形态特征的分类效果有限,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鉴定技术之一,主要依据生物分子的差异来进行鉴定。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扩增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 多态性(RFLP)技术、随机序列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和序列标记位(SSR)技术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明确地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消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具有高效、准确、可重复性和自动化等优点,成为现代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手段。 生理生化方法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化学指标来进行鉴定,主要包括同工酶分析、蛋白质电泳分析和酶谱分析等技术,可以从植物和动物的生理特性上进行区分和鉴定。 细胞学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形态等特征来进行鉴定。细胞学方法 包括染色体计数、核型鉴定和细胞亚型鉴定等技术,关键在于观察样本的异位体型和染色 体形态等生物学特征。 遗传学方法是指通过分析基因型和遗传变异等特征来进行鉴定。目前,遗传学方法主 要包括杂交试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距离计算、聚类分析等技术,可以确定物种间 或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亲缘关系等重要信息,有助于精确鉴定种质资源。 在进行种质资源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种质资源类型和鉴定目的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2、确定鉴定标准和指标,不仅需要考虑形态和遗传差异,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生 长状态等因素; 3、重视样本的选取和处理过程,样本的初始状态、保存条件和传递方式都会影响鉴 定结果;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20464-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的标注内容、制作要求,还确立了其使用监督的检查范围、内容以及质量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的农作物商品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务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所有部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GB/T3543(所有部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子标签seed labelIing 标注内容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 注1:文字说明是指对标注内容的具体描述,特定图案是指警示标志、认证标志等。 注2:对于应当包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标签为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对于可以不经包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标签为在经营时所提供印刷品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 3.2 商品种子commercial seed 用于营销目的而进行交易的种子。 3.3 主要农作物种子main crop se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规定农作物的种子。 注:也见《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51号发布)的第二条。3.4

非主要农作物种子non-main crop seed 除主要农作物种子外的其他农作物的种子。 3.5 混合种子mixture seed 不同作物种类或者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种子混合物。 3.6 药剂处理种子treated seed 经过杀虫剂、杀菌剂或其他添加剂处理的种子。 3.7 认证种子certified seed 由种子认证机构依据种子认证方案通过对种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并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种子。 3.8 转基因种子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并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 注1:基因工程技术系指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品种的技术。 注2:基因组系指作物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 3.9 育种家种子breeder seed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特征特性一致的品种或亲本组合的最初一批种子。3.10 原种basic 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11 大田用种pualified seed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12 应当包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pack-marketing crop seed 《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50号发布)第二条所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农产品质量是指农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具备适合食用或 加工的安全、卫生、营养、口感、气味等特性。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以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障农产品质量。 一、感官检测法 感官检测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农产品进行观察 和评估,以判断其质量。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测、气味检测和口 感检测。外观检测可以检查农产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气味 检测可以评估农产品的气味是否正常,口感检测可以判断农产品的口 感是否符合要求。尽管感官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结果存在主观性,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物理性状检测法 物理性状检测主要通过对农产品的物理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评估 其质量。常见的物理性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农产品的含水率、含油率、含糖率和硬度等指标。例如,通过测量果蔬的水分含量可以判断其新 鲜程度和保鲜状态,通过测量粮食的硬度可以判断其加工适用性。物 理性状检测方法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质量评估 结果。 三、化学成分检测法

化学成分检测是通过测定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 等成分来评估其质量。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包括测定农产品的蛋 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糖分含量、维生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 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 安全性。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需要使用专业仪器和化学试剂来进行分析,能够提供准确的质量评估结果。 四、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存在的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进 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卫生状况和安全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霉菌检测等。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反映农产 品是否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和是否存在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 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培养基和灭菌仪器来进行分析,能够提供准 确的卫生质量评估结果。 五、残留物检测法 残留物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兽药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常见的残留物检测 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这些检 测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 准和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感官检测法、 物理性状检测法、化学成分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和残留物检测法。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农产品和质量要求。通过科学准确

农作物种植规范

农作物种植规范 作为农业行业的资深专家,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农作物种植的规范。农作物种植规范是指在农田内进行有计划、有序、有标准的作物种植。正确的种植规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 发展。下面将从土地准备、肥料施用、种子选择、农药使用、灌溉管 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准备 农作物种植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进行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盐碱地区和病虫害严重的土地。其次,要 进行地面平整和杂草清除,以减轻后期管理的难度和提高地力。然后,根据作物的特性和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二、肥料施用 肥料的施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 科学、安全的施肥效果,首先要进行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中的养 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科学配制肥料,合理施用。在施肥过程中, 应遵循按时、定量、均匀、适量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和环 境污染。 三、种子选择 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对于选择和使用种子需要慎重考虑。应 该选择高产、质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要确保所选种子的

质量合格,并具备合法的购买途径。种子的存放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要注意保持种子的干燥、通风和避光存放,防止种子变质和病虫害的侵害。 四、农药使用 农药的使用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容易引起问题的一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农药的使用说明,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和误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五、灌溉管理 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灌溉管理时,要注意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灌溉频率和灌溉量。同时,要确保灌溉水源的质量安全,避免使用含有污染物的水源进行灌溉。 六、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于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源,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同时,也可以适当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无公害、环保的方法。 七、收获和储存

肥料中砷、镉、铬、铅、汞含量的测定

肥料中砷、镉、铬、铅、汞含量的测定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然而,肥料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砷、镉、铬、铅和汞等重金属元素,它们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对肥料中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砷是一种常见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它在肥料中的含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肥料中砷的含量,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肥料,避免砷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镉是另一种常见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它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准确测定肥料中镉的含量对于保护土壤和作物健康至关重要。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肥料中镉的含量,为农民提供合适的肥料选择建议。 铬是一种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的重金属元素,其在肥料中的含量也需要进行准确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荧光光谱法等。这些

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肥料中铬的含量,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肥料,保护土壤和作物的健康。 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其在肥料中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肥料中铅的含量,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汞是一种极具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在肥料中的含量必须被严格控制。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肥料中汞的含量,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 准确测定肥料中砷、镉、铬、铅和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于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肥料中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农田环境和作物品质。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种植,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本文将从土壤准备、作物选择、施肥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 一、土壤准备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准备是种植过程中的第一步。首先,要对土壤进行酸碱性测试,确保土壤酸碱度适宜;其次,要进行深翻,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然后,根据土壤质地,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最后,平整土壤表面,以利后续的种植操作。 二、作物选择 在选择作物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选择。首先,要考虑作物的耐寒性、耐旱性以及病虫害抗性等因素;其次,要根据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等特点,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种植;最后,要结合市场需求,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作物,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施肥技术 施肥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合理施肥可以增加作物 产量和品质。首先,要进行肥料测试,了解土壤缺素情况;其次,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然后,选择有机 肥料和矿质肥料进行配比施用,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最后,要 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及时施肥,同时注意施肥方式和施 肥量的控制。 四、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保障作物 的健康生长。首先,要定期巡视,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进行 及时防治;其次,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比如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然后,要合理选择农药使用方式,按照使 用说明进行施药;最后,要留意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防止病虫害的反复发生。 五、灌溉管理 灌溉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首先,要根据作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含水 量决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喷

农作物种植技术规程

农作物种植技术规程 引言: 农作物种植技术规程是为了保障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品质、生产效 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指南。本文将分为四个小节,分别论述 农作物土壤准备、种子选种、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相关规 范和标准。 第一小节:农作物土壤准备 农作物土壤准备是整个种植过程的基础,合理的土壤准备可以提高 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具体规程如下: 1.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特点,合理选择土壤调理措施,包括翻耕、深翻、松土、石灰调节等。 2. 土壤养分平衡: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维 持土壤养分的平衡和稳定性。 3. 土壤调节: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壤pH值的要求,进行土壤调节, 保持土壤酸碱度适宜。 4. 土壤水分管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 时机,保持土壤水分的适宜程度。 第二小节:种子选种 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优质种子的选用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 关重要。具体规程如下:

1. 优质种子购买: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具有合格证明的优质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可靠。 2. 种子储存:储存种子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霉变、发芽率下降等问题。 3. 种子处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增适化等预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4. 病虫害检测:对购买的种子进行病虫害检测,确保种子不受病虫害污染。 第三小节:施肥管理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具体规程如下: 1. 施肥方案制定: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础施肥和追肥计划。 2. 施肥方法选择: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底肥、局部施肥、叶面喷施等。 3. 施肥量控制: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的问题。 4. 施肥时间确定: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确定合适的施肥时间,保证养分的供应与作物需求相匹配。 第四小节:病虫害防治

标准化种植技术

标准化种植技术 简介 标准化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进行作业的一种种植技术。它通过对土壤、气候、水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 1.提高农作物产量:标准化种植技术通过科学的施肥、 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 2.提高农作物质量: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确保农作物 生长环境的良好,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从而提高农作物的 质量。 3.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 需求量精确施肥、浇水,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从而减少 生产成本。

4.优化资源利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壤、水源等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5.减少环境污染: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步骤 1.土壤准备:首先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调理,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种子选择:选择高品质的种子,并对种子进行病虫害检测,确保种子的质量。 3.施肥浇水: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科学施肥和浇水,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结合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 5.定期检测:定期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6.收获和储存: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 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并采取正确的储存方式,确保农作物的质量。 成功案例 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以下是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的一些要点: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水稻种植土地,进行土壤调理,增加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施肥浇水: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施肥量和浇水量。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 1、纯度 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2000年在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酸碱度 酸碱度既是原药的质量指标也是制剂的质量指标。酸碱度是指农药原药及其制剂中含游离酸或游离碱的数量,或其氢离子浓度。限制酸碱度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贮存过程中农药原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防止制剂物理性能改变及其使用时产生药害。此外还可以用作评估农药对包装材料腐蚀性的参考。FAO对原药及制剂及制剂酸碱度的质量标准均以酸度(H2SO4的含量百分数)或碱度(NaOH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对原粉一般要求为<0.1%~0.2%,原粉及制剂的酸碱度有时以PH值表示。我国对农药原药规定以酸度或碱度表示,对制剂大多规定以PH值表示。 3、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既是原药又是制剂的质量指标。限制农药原粉中水份含量的目的是降低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保持化学稳定性。对粉剂、可湿性粉剂来讲限制水分含量可使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喷洒时能很好的分散到叶面上。FAO在1971年后颁布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对农药原药及乳油、部分可溶性粉剂等剂型均有水分含量指标,而对粉剂、可湿性粉剂即无水分含量指标。我国对粉剂的水分含量要求不大于1.5%。但是因加工粉剂所用填料种类不同,

作物栽培学 2

一、绪论名词解释: 1、作物:广义是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 2、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3、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或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 种、串种。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6.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7. 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规律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名词解释: 1、生育期:作物从种子萌动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2、生育时期:各个生育时期视为作物全田出现形态显著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时期(各个生育时期看成形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并以该时期始期到下一生育时期的天数计。 3、经济系数:也称收获指数,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5、蒸腾系数:指制造每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克数。(无单位) 6、有效分蘖:发生较早的分蘖,能生长发育至抽穗、结实。 7、无效分蘖:发生较迟的分蘖,可能生长逐渐停滞直至死亡。 8、同伸关系:指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1、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2.发芽率:是指发芽试验的终期,在规定的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3、返青期: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的过程。 16、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17、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18、拔节期: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 19、孕穗期: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 20、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21、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技术规范

农作物水稻品种区域实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实验的有关概念、实验设置、品种、实验田选择、田间设计、栽培管理、记载、抗性鉴定、米质检测和汇总总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水稻品种实验,其他品种比较实验、引种实验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按照本标准达到协议的各方研究是不是可利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17891 优质稻谷 3 术语和概念 下列术语和概念适用于本标准。 3.1 实验品种testing varie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通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适当名称的水稻群体。本标准中的实验品种包

括常规稻和杂交稻。 3.2 对照品种contral variety 符合实验品种概念,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与实验品种比较的品种。 3.3 品种实验variety test 品种实验包括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区域实验是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域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耘制度、生产水平的地址,依照统一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实验品种的丰收性、稳产性、适应性、米质、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托普云农测产考种箱)从而肯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实验。生产实验是在区域实验的基础上,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收性、适应性、抗性等进一步验证的实验。 4 实验设置 4.1 实验组 4.1.1 季别: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一季稻(包括中稻和一季晚稻)。 4.1.2 类型:按品种类型分籼、粳,按用途分食用、专用等。 4.1.3 生育期:分早熟、中熟、迟熟等。 品种实验应按照季别、品种类型、生育期分组进行。 4.2 实验点 4.2.1 实验点的选择:实验点除应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技术力量,一般设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原(良)种场、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实验点应维持相对稳定。 4.2.2 实验点的数量:一个实验组区域实验以6个~15个为宜,生产实验

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1)

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1) 佚名 【摘要】(上接第1期第54页)1.18荃玉9号1.18.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8。1.18.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18.3品种来源:Y3052×18-599。1.18.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比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1 cm,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12(030)002 【总页数】5页(P50-54)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品种介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棉花;选育单位;品种来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29 (上接第1期第54页) 1.18 荃玉9号 1.18.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8。 1.18.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8.3 品种来源:Y3052×18-599。 1.18.4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比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1 cm,穗位高109 cm,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形,穗长19.1 cm,穗 行数16或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5 g。平均倒伏(折)率4.9%。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06 g/L,粗蛋白含量12.10%,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69.04%,赖氨酸含量0.42%。 1.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6.2 kg,比对照增产7.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1 kg,比对照增 产6.8%。 1.18.6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3月中 旬至4月下旬。(3)每亩适宜密度2800~3500株。(4)注意防治纹枯病、丝 黑穗病和小斑病。 1.18.7 审定意见:适宜在重庆、湖南、四川(雅安除外)、贵州(铜仁除外)、 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 1.19 天玉3000 1.19.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9。 1.19.2 选育单位:云南隆瑞种业有限公司。 1.19.3 品种来源:YL051×910-1。 1.19.4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21天,与渝单8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缘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76 cm,穗位高110 cm,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形,穗长20.3 cm,穗行数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准则

附件1: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准则 为保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独立、公正、科学、客观地开展种子检验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根据《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2008年农业部令第12号)规定,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共分7章,1-3章为概述,4-7章规定了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主要依据《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2005年农业部令第49号)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等对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及《种子检验室认可标准》(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对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吸收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中有关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等内容。 考核要求采取文件审查、现场评审和能力验证相结合的能力考评方式进行符合性确认。《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能力考评工作规范》对能力考评的内容、步骤、标准和要求作了具体规定,可以为理解和实施本准则提供帮助。 本准则对部分条款增加了注,注是对正文的说明、举例和指

导,不包含要求。 本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1 范围 1.1本准则规定了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获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考核机关)颁发合格证书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要求。 1.2 本准则适用于从事对外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服务,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机构资格考核的能力考评。 注:根据《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对外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服务主要包括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行政执法、质量纠纷处理以 及贸易流通等方面的检验活动。 1.3本准则也适用于检验机构建立、保持和改进质量、行政和技术运作的管理体系。 1.4 检验机构不从事本准则所包括的一种或者多种活动,可以不采用本准则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注:不从事本准则的活动可以包括扦样、方法选择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准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准则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准则。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

2022年农机作业质量标准

翻地作业质量标准 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清理,确保翻地作业质量。 2、抓住宜耕期、不误农时、适期耕翻,不起大块,不出明条,严禁湿翻。 3、翻地要打堑旗,打起止线,枕地线宽度为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 4、根据农艺要求,保证达到规定耕深,各铧耕深一致,耕深误差不超过规定耕深±1cm。 5、翻后的地头整齐,百米误差不超 20cm。 6、扣垡严密整齐,不浮现回垡现象,翻后地面平整细碎,地表 10 米内高低差不超 10cm。 7、不重不漏,翻到头,翻到边,无三角区,无斜扭。 8、耕堑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 20cm。 9、耕幅一致,无跑犁漏翻现象,每犁铧(以 35cm 为准) 正负误差不超过 2cm。 10、开闭垄之间距离应在 50 米以上,开垄宽度不大于30cm ,闭垄高度不超过 10cm ,起落整齐。 11、电线杆及标桩等建造物周围翻不到位的地方必须人工挖开并整平整细。 前哨农场农机科 2022 年 4 月 12 日

耢地作业质量标准 1、不误农时,适期耢平地,春季耢地在化冻 3cm 即可作业,严禁湿平地。 2、耢平到地头、地边、不拥土、不拖堆,往复结合线无明显凸台。 3、不漏耢,往复结合线重复不少于 15cm。。 4、平后地表平整,垂直于播种方向,在 4 米宽内高低差小于 5cm。 5、平后土壤细碎,每平方米范围内,直径5cm 土块不超 3 块。 前哨农场农机科 2022 年 4 月 12 日

深松浅翻作业质量标准 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茎杆粉碎处理,确保深松质量。 2、适时深松浅翻不误农时,严禁水分过大时深松浅翻作业。 3、根据农艺要求,深松达 35cm ,浅翻达到 15cm。 4、深浅一致,松到地头、地边、地角不漏格,往复耕线要准确,百米误差不超 15cm ,耕幅一致。 5、地头整齐,百米内误差不超 20cm。 6、复式作业后的土壤要平整,细碎无大块,不出堑沟,地表 10m 内高低差不超 10cm。 7、对深松浅翻不能到位的电线杆标桩等处要人工挖,达到深度一致,平整、细碎。 8、深松浅翻作业要插堑旗,打起止线,枕地线宽度为 15m。 前哨农场农机科 2022 年 4 月 12 日

作物模型区域应用两种参数校准方法的比较

作物模型区域应用两种参数校准方法的比较 熊伟;林而达;杨婕;李迎春 【摘要】区域模拟的目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数据模拟出产量等作物性状的时空变异规律.然而站点作物模型应用到区域范围时涉及到数据归一化、参数简化、模型的校准和验证等问题.利用CERES-Rice模型对作物模型在我国的区域应用进行了尝试并对部分参数进行了校准.首先利用田间观测数据在各实验点上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站点校准,以验证模型在我国的模拟能力;其次,以我国水稻种植区(精确到亚区)为单位,运用平均值和标准差(RMSE)两种方法进行了区域校准和验证,即找出能反映出品种空间差异的代表性品种参数集;然后分别运用两种方法的校准结果,模拟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区域校准能反映出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其中RMSE法较平均值法效果好.目前作物模型区域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误差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5 【总页数】8页(P2140-2147) 【关键词】作物模型;区域应用;校准验证 【作者】熊伟;林而达;杨婕;李迎春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北京市十一学校,北 京,10003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5.27;S181 作物模拟模型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在帮助理解农业系统和天气、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1],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精准农业,以及地区农业规划等多个领域,成为农业生产定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大多数作物模型是基于站点的作物模型,如何将这些站点模型运用到区域上去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部分研究对作物模型区域应用进行了尝试[2],但其中最大问题就是空间数据的归并 (Aggregation)。作物模型需要的输入数据一般有天气数据、土壤数据、田间管理数据和作物品种参数数据。天气和土壤数据目前已经达成比较统一的共识,如果进行比较宏观的模拟和预测,一定空间尺度的归并数据基本上可以满足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的需求。田间管理多种多样且经常变化,目前还很少对其进行精确的收集,所以在区域模拟中一般利用假定的或最优的设置对其进行模拟。作物品种参数是作物与环境关系的一种量化表达,不同环境和作物品种会有不同的品种参数,目前一般有两种方式对其进行确定,一是田间实测,二是利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调整。Iglo[3]认为,品种间的大部分差异体现在病虫害抗性、品质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目前作物模型还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描述,所以一个品种参数组合可以代表一类熟制或生态型的品种。因此可以用地区代表性品种来模拟区域范围内的作物产量。本文以CERES-Rice模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的关键问题——区域校准,将不同区域校准方法的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选出更好的校准方法,并分析了模型区域校准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1 材料和方法

营养标签标准(食物营养成份标示准则)

附件:1.食物营养成份标示准那么 2.中国食物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物营养宣称和营养成份功能宣称准那么 附件1 食物营养成份标示准那么 依据《食物营养标签治理标准》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那么。 本准那么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份的概念、折算系数、营养成份分析和标示方式、数值表达、许诺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概念 1.预包装食物(prepackaged 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物。 2.营养成份(nutritional components)指食物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利成份。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 营养素 (nutrients) 指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衍和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致使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转变。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 能量(energy)指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 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千焦(kJ)。 5. 蛋白质 (protein)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大体单位组成。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物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信。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不同食物的氮折算系数如表2所示,关于原料复杂的加工或配方食物,统一利用折算系数。 表2 不同食物氮折算系数*

JJF1022-2014计量标准命名与分类编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 1022—2014 计量标准命名与分类编码 Desig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de for Measurement Standard 2014-01 -23 发布2014-07-23 实施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计量标准命名与分类编码Desig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de for Measurement Standard JJF 1022—2014 代替JJF 1022—1991 归口单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秘书处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人: 郑春蓉(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石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邓媛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吴建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于秀英(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秘书处)

1 細 .................................................................. (1 2计量标准命名的基本类型............................................... (1 3计量标准命名......................................................... (1 3.1标准装置的命名................................................... (1 3.2检定装置、校准装置的命名........................................... (1 3.3工作基准装置的命名................................................. (1 3.4 计量标准命名的其他约定........................................... ( 2 4计量标准分类及编码原则............................................... (2 4.1分类............................................................. (2 4.2编码原则......................................................... (2 4. 3 范例............................................................. (2 5计量标准名称与分类代码............................................... (3 附录A计量标准名称与分类代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