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 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 1、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情况。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组织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

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名单、住址、去向、联系电话等)。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三、总结: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 四、责任追究: 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为确保配送各个环节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食品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客户所属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对部队、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分清责任、征戒结合的原则,实现既教育惩处事故责任人、又维护本公司的良好声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适应范围 在副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学生病亡或者可能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营养食品安全事故时适用本方案。 三、工作原则 1.充分调查,尊重事实。在副食品配送应急事故处置结束后,立即开展调查取工作,尊重事实,充分考虑当时客观因素,并以此作为事故责任处理的基础。 2.依法依规,照章办事。在充分调查、事实清楚、分析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是本公司的责任决不推诿扯皮,一力承担,然后在向供货方提出交涉,妥善处理。 3.教育为主,惩戒结合。对公司内部员工因工作方式不当,精心大意等导致应急事故发生,则以教育为主,惩处适当,达到既教育其本人,又能引起公司上下的关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各自工作的效果。 四、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㈠织体系 成立副食品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组,由公司法定代表人任组长,该项目项目经理任副组长,有关配送人员为小组成员。工作小组下设事故调查组、事故处理组。如有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 ㈡工作职责 1.事故调查组 ⑴组成: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公司营养餐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组指定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 ⑵职责:深入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实事求是地作出调查结论;同时要组织协调有关人员实施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⑶调查重点:一是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和流向;二是食品生产加工、配送操作过程的情况;三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四是采集可疑食品及其原辅料等有关样品;五是进食者在大批患者发病前48小时内就食场所、就食位置和进食数量等;六是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2.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公司营养餐配送应急事故责任处理工作小结;指定原则性、工作经验丰富、处事老练的人员组成事故处理组。 ⑵职责:依法依规实施行政监督,监督及时召回破损、霉变等有缺陷的食品等,严格控制食品的流通渠道;监督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组织实施,督促采用

关于调整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调整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调整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结合xx年医院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及部分人员调整情况,经院务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要求落实。 附件: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年月日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落实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由于部分人员变动,现调整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病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食源性疾病病例: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及毒蘑菇等所有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二)重点监测科室:消化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内科、急诊科和儿科的就诊者。 (四)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方案

义马市人民医院 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病例定义。 1、食源性疾病病例: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食源性疾病暴发: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三、监测对象。 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3、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四、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及标本采集信息等。 2、食源性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结果、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疑食品及上报原因等。 3、食源性疾病暴发。 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后,报告我院疾控科。疾控科通知我市疾控中心,配合疾控中心进行调查。 五、信息报送。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医院应在病例就诊后2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监测信息。 2、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医院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将《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及病历复印件上报至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ⅩⅩ县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落实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病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食源性疾病病例: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及毒蘑菇等所有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二)重点监测科室: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14 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内科、急诊科和儿科的就诊者。 (四)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临床医生负责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监测信息。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预防保健科的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上报Ⅹ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信息报送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医院应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直接报送监测信息。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 (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医院应组织专家会诊,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登记表》。 (2)预防保健科的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有关报表,及时上报Ⅹ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监测流程 (一)符合监测的对象在本院就诊,首诊医师发现符合本方案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食源性疾病病例。 (二)临床医生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保健科,报告卡填写时字迹应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 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天愿医院文件 天医发[2017]1号 关于印发《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要求落实。

2017年1月6日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建立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平台,落实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天愿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汉云 副组长:杨帆高汉武 成员:刘东王莉高茂强高成鲛冷火军 邓艳红李洁马悦 信息网报员:高汉武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高汉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 信息网报员职责: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及上报 综合门诊、急诊门诊、住院内科、肠道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36552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 1、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情况。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组织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 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名单、住址、去向、

联系电话等)。

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三、总结: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 四、责任追究: 对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昆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信息网报员: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预防保健科职责:负责全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知识培训;由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xx区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区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标本。 2、成立食源性疾病会诊专家组 组长:xx 组员: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 6、实验室监测 (1)生物样本采集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验室进行病原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临床检验室必做项目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式菌、诺如病毒。检验方法依据《2016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进行检验并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附表2)。如检验为阳性再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 (2)菌株上送 如检验为阳性,检验室将分离的菌株及填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尽快报送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xx区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后的标本送至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xx每月月底将医生完成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xx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食源性疾

食源性疾病方案

食源性疾病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义马市人民医院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病例定义。 1、食源性疾病病例: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食源性疾病暴发: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三、监测对象。 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3、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四、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及标本采集信息等。 2、食源性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结果、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疑食品及上报原因等。 3、食源性疾病暴发。 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后,报告我院疾控科。疾控科通知我市疾控中心,配合疾控中心进行调查。 五、信息报送。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欧阳家百(2021.03.07)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xxx人民医院文件 xx[2014〕21号 关于调整《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全院各科室: 根据卫监督发[2012]70号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的通知》和x卫发[2012]11号xx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国办发[2012]2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请科室组织学习并认真执行。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

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新的报告机制所针对的应该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命名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监测对象为试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 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印江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 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

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新的报告机制所针对的应该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命名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天津市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置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秀玲 副组长:夏菁 成员:袁雁平、李娟(妇门)、李文华(产门)、郭淼(检验) 信息网报员:袁雁平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改进监测措施及流程。 门诊医生职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6、生物样本采集上送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区CDC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每月5号之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表》、《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河西区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 河西区妇产科医院 2016年5月

食物中毒处置方案

食物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工地食堂,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2)发生事故的区域主要是施工现场食堂; (3)事故能造成人员伤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职责: (1)总指挥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事故的紧急事态处理和救援工作,以及紧急事态平息后迅速恢复施工生产的工作;有权调动一切相关人员和相关设施设备;有权作出放弃相关设施设备的救援;有权作出停止施工作业进行疏散的决定。 (2)副总指挥职责:负责事故的管理调度,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总指挥提供事故的各种信息。 (3)成员职责职责:在现场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随时奔赴紧急事态现场,有序地进行项目自救和相关人员的疏散工作。3、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警,单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 (2)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以最快速度通知现场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履行各小组的职责,疏散无关人员。 (3)现场指挥人员及时通知医务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4、现场急救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部,并向120急救中心呼救,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2)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弓及咽喉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对可疑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 (5)用硫酸镁15~30g加水200ml来给中毒者导泻。 (6)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指令相关人员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疫情,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封存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获取中毒食物化验样品,供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7)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公司及有关上级机关。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 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针对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针对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三、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1.感染性病例:有可

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米酵菌酸中毒、珂鲀毒素中毒等。3.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儿肾结石病例。 四、报告流程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至院感科。 3. 院感科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领导小组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 院感科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6.医院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协助区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认,会诊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 1、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高远毅 副组长:刘树明杨怀兴 成员:廖艳军 职责:1、协调监测工作 2、负责院内会诊 3、组织医生培训 4、全面落实方案 5、后勤安全保障 办公室设在院感科 分管院长:刘树明杨怀兴 成员:廖艳军 职责:负责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日常工作。 2、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专家小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