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

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

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11、鳞状上皮细胞癌:切片中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细胞团,即癌巢,周围绕以间质结缔组织。癌巢中心可见层状角化物,即角化珠或癌珠,相当于正常鳞状上皮的角化层。周边的细胞与棘细胞相似,可见细胞间桥。癌巢周围的癌细胞较小,立方状,深染,与基底层细胞相似。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2、腺癌: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态不整的腺管样。癌细胞呈明显异型性,多数癌细胞柱状或立方状,细胞核大深染。腺管上皮细胞呈多层,且参差不齐,极向紊乱,并可见较多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内有炎细胞浸润。

13、纤维瘤:瘤组织由纵横交错之纤维及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包括纤维细胞样瘤细胞,(细胞呈梭形,核为细梭形),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或胖梭形、核亦稍大,呈椭圆形)。细胞分化较好,细胞核大小较均匀一致。纤维束粗细不等散布于细胞间。

14、纤维肉瘤: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呈鱼骨刺状排列,细胞多为梭形,核椭圆形、圆形或不整形,核大小极不一致,核分裂象增多,尤其病理性核分裂象颇多。间质含少量胶原纤维和较多血管。

15、毛细血管瘤:瘤组织由大小不等,形态不规整的毛细血管构成。毛细血管由单层血管内皮细胞组成。腔小壁薄,有的尚无管腔形成,而由增生肥大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部分血管腔内可见到红细胞,间质疏松。

16、动脉粥样硬化:该斑块位于内膜层,表面为红染的均质状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其深层为淡染的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伴有出血。坏死物内含有针状或近菱形的胆固醇结晶空隙;坏死的边缘和底部有肉芽组织生长,并在粥样物边缘内膜纤维组织间可见多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胞质丰富淡染,散在或成堆分布。病变严重者中膜可呈不同程度萎缩。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粥样坏死物内胆固醇结晶和钙盐(蓝染的粗颗粒)沉着。

17、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疏松。在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可见由成簇细胞构成的梭形或椭圆形病灶,此即风湿小体。风湿小体中央为少量红染无结构絮状物质(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附近有成团的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呈梭形或多边形,胞界清而不整齐,胞质丰富均质,略嗜双色;核大,单核或多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质集中于中央并呈细丝状向核膜扩散,因而横切面呈枭眼状,长形核的纵切面呈毛虫状。

18、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组织结构存在,所有肺泡腔内均见炎性渗出物,无正常肺泡。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红染细网状的纤维素。相邻肺泡中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部分肺泡内纤维素溶解,中性粒细胞变性,有单核细胞渗出。

19、小叶性肺炎:肺组织内,可见弥漫散在的灶性渗出性病变,病灶间的肺组织充血,并可见代偿性肺充气过度。病变中心细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管壁充血,炎细胞浸润,其周围的肺泡腔可见炎性水肿和渗出物。病变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多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部分病灶已超过细支气管所属小叶范围。细支气管所属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或少量浆液、纤维素、红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20、胃溃疡:切片中央凹陷处即为溃疡所在部位。溃疡深达肌层,其两侧见胃壁各层结构;溃疡底部从内至外由四层结构组成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渗出层,溃疡底部表面为少量炎性渗出物(浆液、纤维素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组成);坏死层,渗出层深部为红染颗粒状无结构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层,坏死组织下方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构成的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层,深部为大量纤维瘢痕组织,瘢痕内常见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形成增殖性动脉内膜炎,还可见呈小球状增生的神经纤维,瘢痕可深达肌层或浆膜。溃疡边缘结缔组织增生,将肌层拉向表面,与黏膜肌相邻近。

21、门脉性肝硬化: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

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周边围绕增生的纤维组织(即纤维间隔),纤维间隔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胆管有“集中”或增生现象。假小叶结构特点,干细胞索排列紊乱,多不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可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有时可见到汇管区结构;假小叶可由结构状增生的肝细胞团组成;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而身染,并有双核。假小叶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以及胆汁瘀滞,胆色素沉着。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间隔较窄,其中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

22、坏死后性肝硬化: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及胆色素沉着。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较宽且厚薄不均,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和增生的胆小管及假胆管。肝细胞变性坏死,小胆管及假胆管增生均较门脉性肝硬化明显。

23、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弥漫广泛,多数肾小球受累,肾小球体积增大,肾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伴少量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变窄或闭塞,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减少或消失。可发生节段性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肾球囊变窄,肾小囊内可见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及淡红色蛋白性的液体,纤维蛋白,亦可见红细胞等。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或玻璃样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细胞核消失,管腔内可见透明管型、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

24、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根据残留的肾小球和肾小管辨认肾组织。病变弥漫广泛,大部分肾单位受累。肾小球数目减少,由于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牵拉病变肾小球,在一个低倍视野中常见到多个或数十个肾小球,即“肾小球集中”现象,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球及肾小管:部分肾小球体积缩小、纤维化、玻璃样变,不见毛细血管丛结构,最终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其周围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甚至消失,萎缩区域被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因病变肾小球体积缩小,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出现玻璃样变肾小球相对集中、靠拢的现象。病变区之间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其所属的肾小管代偿性扩张,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扩张明显者上皮细胞扁平,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和颗粒管型。肾间质: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肾小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

25、慢性肾盂肾炎:不规则的病变区夹杂于相对正常的肾组织之间。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维化。部分肾小管萎缩坏死消失;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胶样管型。末期,肾单位整体荒废,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活动期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脓肿。

2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间隙扩大,充满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脑实质炎症反应不明显。可见蛛网膜渗出的炎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少量巨噬细胞、纤维素等,软脑膜也有炎细胞浸润。

27、葡萄胎:胎盘绒毛肿大,绒毛间质高度水肿,并形成水泡。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减少或消失。绒毛表面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细胞增生活跃,有的形成团块。合体细胞胞质红染,核大深染不规则,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滋养层细胞质淡染,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呈镶嵌状排列。

28、绒毛膜癌:癌组织由两种细胞组成,不见绒毛,子宫肌层内有成团的

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常排列成团块状或条索状,其间无血管和其他间质存在。肿瘤团块内及周围常伴有出血和坏死。滋养层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与细胞滋养层细胞相似,呈多角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染色质呈粗块状,巨核、怪核、核分裂象多见:另一种与合体滋养层细胞相似,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而红染,嗜双色,含多个核,核呈长椭圆形,深染。

29、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散在大量结核结节病灶,结节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为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干酪样坏死灶周围见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和一些朗格汉斯巨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胞体巨大而不规则,核多,数个到数十个,常沿胞质的周围呈花环状,半环状排列;类上皮细胞或称上皮样细胞,其胞体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红色,境界不清。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疏,甚至呈空泡状,可见1~2个小核仁;其外围是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30、流行性乙型脑炎

(1).脑实质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组织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围绕血管周围袖套状浸润。

(2).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变性,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呈圆形,界清,散在分布。

(3).神经细胞卫星现象:神经细胞被少突胶质细胞围绕。

(4).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细胞胞质内可见小胶质细胞侵入。

冬&洋&麟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 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 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11、鳞状上皮细胞癌:切片中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细胞团,即癌巢,周围绕以间质结缔组织。癌巢中心可见层状角化物,即角化珠或癌珠,相当于正常鳞状上皮的角化层。周边的细胞与棘细胞相似,可见细胞间桥。癌巢周围的癌细胞较小,立方状,深染,与基底层细胞相似。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2、腺癌:癌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态不整的腺管样。癌细胞呈明显异型性,多数癌细胞柱状或立方状,细胞核大深染。腺管上皮细胞呈多层,且参差不齐,极向紊乱,并可见较多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内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切片描述

7?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高 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 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 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有炎性渗出物,血 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各层浸润的炎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面渗出 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20.食管鳞状细胞癌 低倍镜:可见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高分化的癌巢中 可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低分化者不可见高倍镜:高分 化癌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和 细胞间桥,癌巢中间的角化珠内可见角化不全的蓝色细 胞核碎屑。低分化的癌细胞分化差,癌巢内细胞极性, 层次不明,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 像,五角化珠与细胞间桥,间质有炎细胞浸润 21.胃腺癌 低倍镜:分化好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排列不规 则,多层排列。分化差者,癌细胞形成癌巢,与间质分 界清楚,癌细胞突破粘膜层向深层浸润高倍镜:癌细胞 表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排列紊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2.淋巴结转移腺癌 低倍镜:正常淋巴结结构尚存,部分淋巴结破坏,于淋 巴结边缘窦及皮质,髓质内可见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 规则的癌性腺体, 高倍镜: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病理性核分 裂像23.骨肉瘤 低倍镜: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异型性显著的癌细胞构成,可见肿瘤性类骨质形成 高倍镜:癌细胞多为立方形,多边形,梭型,排列不规则,核大,深染,部分可见核仁,异型性明显 31.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theumatic myocarditis 低倍镜: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疏松,血管周围可见由簇细胞构成的梭型或椭圆形病灶,即风湿小体 高倍镜: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质,为纤维素样坏死,其外部见许多风湿细胞,体积较大,梭型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有细丝放射至核膜,似枭眼,纵切像毛虫。外层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心肌间质形成具有特征性的Ashoff小体 32.主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of aorta 低倍镜: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有玻璃样变。内膜深层见一片浅依红色无结构样坏死物,为粥样斑块。其中有许多呈斜方形,菱形和针样空隙,为胆固醇结晶 高倍镜:可见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中膜肌层不同程度的萎缩,外膜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要点:内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内膜深层为大量坏死物,并可见胆固醇结晶内膜底 部和边缘科技那肉芽组织增生,外周可见少许泡沫细胞中膜不同程度萎缩 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半月形向管内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玻璃样变,下位依红色无结构粥样斑块,中膜平滑肌萎缩。 34.肺气肿 低倍镜:部分肺泡管和肺泡囊,肺泡腔明显扩张成囊状,细小支气管壁增厚 高倍镜: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互融合成囊状,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细小支气管管壁可见炎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肺泡扩张融合,肺泡间隔断裂细小 支气管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 (充血水肿期与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与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与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与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与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与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得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1-M-2 肝肝脂肪变 liver steatosis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P78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2-M-1 肝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P46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iP52 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4 肺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M-5 慢性阑尾炎主要以单核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渗出为主。 3-M-7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镜下: 1 / 4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 镜下: 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4-M-6 复层鳞状上皮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镜下: 癌组织在间质中浸润生长,可见大量的癌巢与角化珠;肿瘤细胞层次增多且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且核深染。 4-M-8 淋巴结淋巴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 镜下: 淋巴结构被破坏,输入淋巴管以及被膜下淋巴窦扩张充血,腔内充满癌细胞。 5-M-3 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镜下: 内膜不规则,粥样斑块形成;表层为纤维帽,其下可见散在泡沫细胞,深层为一些坏死物、脂质和柳叶状胆固醇结晶。 68 脾小动脉硬化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小,动脉壁内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变物质。 71 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变粗,核圆形或椭圆形。 6-M-1 肺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lobar pneumonia 镜下:

病理切片1

病理切片,是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作出病理诊断。 病理切片: 病理标本的一种。 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制作 1.取材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 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和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和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 1) 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

老师归纳的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病理切片诊断性描述重点

1,大叶性肺炎:肺泡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内纤维素渗出及穿过肺泡间孔的现象明显; 2,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为累计肺小叶的化脓性炎症;细支气管壁有炎性病变,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有的病灶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或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有许多以增生为改变的结核结节,肺组织结构被破坏;有的结节可见红染无结构颗粒的干酪样坏死物,周围绕以许多类上皮细胞喝一些朗汉斯巨细胞,外围有许多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的结节无坏死组织; 4,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肺泡间隔变宽;肺泡腔内可见粉染水肿液,红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细胞体积大褒奖中有多数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5,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局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斑块深部为红染无定形坏死物,内含有胆酷醇结晶,斑块浅表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形成纤维帽;斑块底部及边缘为含泡沫细胞的肉芽组织;中膜平滑肌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6,风湿性心脏病:aschoff小体散在分布在心肌间质;低倍镜下为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团,内有aschoff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浆丰富,核大,膜清,核呈空泡状,核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为毛虫状,小体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7,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构被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以多种反应性炎细胞浸润为背景;单核或诊断性R-S细胞均多见; 8,胃溃疡:由内向外有四层结构,表浅渗出层有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其下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层,再下为新生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过渡层;溃疡底小动脉可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节细胞结节状增生 9,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变;周围肾小管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间质增生;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肾细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有许多新生小滤泡,滤泡腔内可见吸收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少数滤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突入腔内;间质内血管丰富,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1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区别髓质和皮质,着重看皮质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或界限不清,胞浆内有许多匀细粉然颗粒,近曲小管腔缘参差不齐呈星芒状,管腔内有淡粉色絮状蛋白物 12,葡萄胎:绒毛明显增大,间质高度水肿及粘液性变;间质内血管消失或异常稀少;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混合存在,细胞滋养层细胞境界清楚,胞浆淡染,核呈空泡状;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红,核多染色深 13,乳头状瘤:瘤组织由皮肤表面而呈外生性生长,形成手指样结构,表面为肿瘤实质,即层次较多,排列规则的鳞状上皮;深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的纤维脉管束为轴心14,高分化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称为癌巢;中心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周边为基底样癌细胞,棘细胞样癌细胞位于两者之间,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实质间质分界清楚,间质内有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15,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大小不等,有巨核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粗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不见细胞间桥和角化珠的形成 16,结肠腺癌:低倍镜下,可见大量密集腺管样结构,浸润于肠壁内,腺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腺管不完整,有的可见背靠背现象;排列多层极性紊乱或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像易见 17,肺门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原有结构破坏代之以转移性的腺癌组织,癌细胞排列呈许多不规则的腺管,有的呈实性细胞条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①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②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③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④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⑤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⑦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⑧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⑨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⑩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高倍镜可见溃疡边缘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交界处有散在或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胞膜清晰,胞浆呈空泡状,核小而圆,周围有空隙。 12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肝):肝小叶正常,散在分布结节状结构,为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几个血吸虫卵,组织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堆积。 13 胃溃疡:表层可见少量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层下方为数量不等的坏死组织,坏死层下方为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最下层为瘢痕组织层,血管、细胞少而胶原纤维多,溃疡周围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 14 门脉性肝硬化:形成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有脂肪变性,坏死及再生,中央静脉多偏位或缺如,假小叶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及新生小胆管。 15 肝细胞性肝癌:肿瘤细胞成索状和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多核瘤巨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部分肿瘤细胞胞质丰富而红染,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16 毒性甲状腺肿:滤泡呈弥漫性增生,滤泡大小不一,以小形滤泡为主,内有胶质样物质及大量空泡,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扩张充血,有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17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以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多为主,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18 新月体肾炎: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19 肾透明细胞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肿瘤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 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 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 (与正常的对比观察)

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 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 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 (急性和慢性比较)

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 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 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 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 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 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 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 17.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 (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

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 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 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病理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1.肝细胞水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胞浆稀少,透亮,细胞核多位于中央区,增大,淡染。 2.病毒性肝炎(慢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 3.大部分肝细胞水变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某些区域可见点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纤维组织和胆管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 4.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大部分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空泡大的把细胞核挤到一边 5.肝萎缩:肝小叶结构仍可辨认,肝索排列紊乱、变窄,肝细胞体积缩小,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萎缩原因),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胆管数目增多。 6.肝脓肿:低倍镜,肝细胞间散在局限的类圆形的脓肿灶,高倍镜,脓肿灶可见有多量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碎片,可见小胆管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7.肝硬化:正常肝组织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包绕大小不等的略呈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可缺如、偏位,多个,有时见到汇管区;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血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小胆管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8.肝细胞性肝癌:正常肝脏结构已被肿瘤组织浸润、破坏。细胞

呈巢状排列;多数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核分裂像。残存肝组织被肿瘤压迫,部分区域有假小叶形成或见肝细胞水变性、脂肪变等病毒性肝炎的病变。 9.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构成;新生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有的仅呈条索状而无管腔;内皮细胞肥大,核椭圆形,可突出管腔;纤维母细胞梭形,胞浆较丰富,核多椭圆 10宫颈慢性炎性息肉:鳞状上皮(部分切片为柱状上皮)披覆;上皮所包绕的为增生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血管以及腺体。部分血管管壁增厚扩张充血;(注意与肉芽组织鉴别)伴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11.肺气肿:肺泡不均匀扩张,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部分肺泡间隔见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可见水肿液 12.肺淤血水肿:大多数肺泡壁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充血,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淡红色、比较均匀的水肿液。一些肺泡腔内有少量心衰细胞,胞浆内含有灰黑色颗粒。 13.小叶性肺炎:多个大小不等的实变病灶散在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腔内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渗出;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14.肺大叶性肺炎:肺组织全部实化,肺泡的轮廓隐约可见肺泡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 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细胞核正常或浅染? 2.肝脂肪变性?: 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 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 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 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

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 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梁间充满纤维素网。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9.脾贫血性梗死: 切片中有一境界清晰的三角形病灶。该处脾组织有明显坏死性改变,但坏死不彻底,仍可见脾结构的遗迹。病灶周围脾组织充血,出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 12.急性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 标本为阑尾横切面。镜下可见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黏膜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阑尾壁各层均可见血管扩张充血,组织间隙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性浸润,浆膜面附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13.慢性胃溃疡: 最上层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最底层瘢痕层,最底层还有厚壁血壁,神经纤维,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4.扁桃体白喉: 部分鳞状上皮消失,由厚层红染膜状物(假膜)代替。假膜中可见大量红染的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的上皮,假膜底部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15.肺脓肿:

病理学实验考(切片标本)

1.肝细胞水肿p5 低倍镜:肝小叶结构不清楚,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淡染。部分肝细胞肿胀如气球样。 高倍镜:体积明显增大,呈圆形。核淡染,胞浆机乎完全透明。 2.肝细胞脂肪变性p5 低倍镜:肝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高倍镜:病变轻:胞浆内较小脂肪空泡。病变重:脂肪滴融合成大的空泡,细胞核被推挤在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 11.慢性肺淤血p8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粉红色的水肿液。 高倍镜:毛细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腔红细胞和心衰细胞。12.慢性肝淤血p8 低倍镜: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高倍镜:小叶中央静脉以及附近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淤血区肝细胞体积小、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体积变大,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部分肝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 15.肾贫血性梗死p8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肾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呈一片粉染区,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梗死灶周边区域呈条带状红染。 高倍镜: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固缩,碎裂。 2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p11 低倍镜:粘膜层不完整;渗出的炎细胞弥漫散在阑尾各层。 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炎性细胞为嗜中性粒细胞。 31.直肠腺癌p25 低倍镜: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大小形态不一,分布极不规则,可见腺体共壁及背靠背现象,腺腔内可见分泌物及坏死物质。 高倍镜:细胞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极性紊乱,核大深染,

核分裂象多见。 32乳腺纤维腺瘤p14 低倍镜:肿瘤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 高倍镜:肿瘤的纤维成分染色较浅,细胞suo形,大小一致;腺上皮细胞矮立方形,为单层或多层,核深染,大小一致。 35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4 低倍镜:可见残留支气管组织和软骨,癌巢片状或带状大小不等 高倍镜:高分化癌巢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则不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52风湿性心肌炎p18 低倍镜:可见风湿小体 高倍镜:可见风湿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膜增厚深染,染色质向中央集结,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在横切面上呈枭眼状。 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8 镜下: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呈半月形向管腔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其下见淡红色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内含针形裂隙(胆固醇结晶)。同时可见钙化灶和颗粒状蓝色钙化物质,底部可见残留的泡沫细胞。 6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p21 低倍镜: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炎症渗出物,病变分布一致,肺泡壁完整。 高倍镜:肺泡内的渗出物主要为大量呈网状、细丝状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 61小叶性肺炎p21 低倍镜:支气管壁充血,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腔变圆,轻度扩张,内充满炎症细胞。 63肺结核p33 低倍镜: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大片粉红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11. 肺出血性梗死 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 12. 会厌白喉、 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 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 13. 心肌脓肿 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 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

病理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描述 1 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3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4 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6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7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8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9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10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高倍镜可见溃疡边缘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交界处有散在或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胞膜清晰,胞浆呈空泡状,核小而圆,周围有空隙。 12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肝):肝小叶正常,散在分布结节状结构,为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几个血吸虫卵,组织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堆积。 13胃溃疡:表层可见少量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层下方为数量不等的坏死组织,坏死层下方为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最下层为瘢痕组织层,血管、细胞少而胶原纤维多,溃疡周围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

病理学实验切片

病理学实验切片 1. 肾小管水样变性 (1)低倍镜:在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为病变部位。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结构清晰。 (3)诊断要点: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体积大,胞浆淡红,管腔不规则变小。 ②水肿细胞的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2. 肝脂肪变性(116) (1)低倍镜: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边缘清楚。(2)高倍镜: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诊断要点:①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②细胞核受挤压偏向一侧,胞浆减少。 3. 肾小管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1)镜下: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即为病变部位。 (2)诊断要点:肾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1)低倍镜: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2)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3)诊断要点:①脾小体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②内膜下可见环状红染均质物质。 5. 脾梗死 (1)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2)高倍镜: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脾小体轮廓和小梁的结构尚可辨认,其余部分为慢性脾淤血的改变。 (3)诊断要点:①坏死灶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坏死后脾组织结构轮廓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1)低倍镜:肉芽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渐成熟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其排列方式与表面平行。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梭形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3)诊断要点:①新生毛细血管。 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 8. 慢性肺淤血(1) (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心衰细胞含棕褐色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在肺泡腔内不均匀分布。 (3)诊断要点:①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②肺泡腔内含水肿液、红细胞、心衰细胞。 ③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 9. 慢性肝淤血(4,6,220) (1)低倍镜: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窦及汇管区等结构。 (2)高倍镜: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严重者肝小叶淤血区之间相互连接。肝小叶边缘的肝细胞可有水肿和脂肪变性。

病理切片

1. 肾小管水样变性 低倍镜:肾小球周围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 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些胞浆崩解脱落如管腔,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镜下: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空泡部位为脂肪小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故呈空泡状。 3. 肾小管玻璃样变性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低倍镜:认出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窦及汇管区。 高倍镜: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严重者肝小叶淤血区之间相互连接。肝小叶边缘的肝细胞可有水肿和脂肪变性。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

相关文档